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合集下载

同济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同济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同济大学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同济大学2019 年计划面向全国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200 名左右,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专项计划 4 名左右,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定向培养博士生专项计划12 名左右,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20 名左右。

上述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最终下达为准。

本年度招生将进行两次,实行申请考核制,第一次招生不设置初试环节,报名时间2018 年10 月,考核时间为2018 年12 月,入学时间为2019 年 3 月,有10 个学院参加;第二次招生预计报名时间2018 年12 月,入学时间为2019 年9 月,所有学院都参加。

我校博士生招生实行“申请-考核”选拔机制。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上下水道系及1981年成立的环境工程系。

1988年成立环境工程学院,1998年正式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2年,为加强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同济大学共同建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使同济大学环境学科跨入了全面国际化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新阶段。

学院现设有市政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三个系,共有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三个二级学科专业,均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其中环境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

拥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等平台。

同济大学专业介绍

同济大学专业介绍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

学院设置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市政工程(给水排水专业)三个二级学科专业,均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

学院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水资源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化学和环境生物学等。

目前共有教职工127人,截止至2006年9月,我院共有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59人(含博导),学院目前教授42人(其中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人),副教授40人(其中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人)。

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50人,研究生190人。

学院与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及港台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

主持了“水环境国际研讨会”、“国际水污染控制及水处理技术”、“中日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海峡两岸环保学术研讨会”、“中德合作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研讨会”、“中国-瑞士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研讨会”、第五届中国-日本城市环境研讨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等国际学术会议和双向交流活动。

国际合作中法研究生班每年输送10多名学生到法国巴黎高科理工大学学习,学生获得同济大学工学和巴黎高科理工大学理学双硕士学位。

国际合作中法研究生班每年输送10多名学生到法国巴黎高科理工大学学习,学生获得同济大学工学和巴黎高科理工大学理学双硕士学位。

2006年,联合国学院面向亚太地区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

五十多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环境保护和给水排水领域高级专业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合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形成了“校内优势”、“国内领先”和“国际知名”的学科地位。

近年来,学院主持和参与了大量国家及部委重大科研项目,已完成“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5项,主持和参加的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项,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同济大学市政工程与环境工程专业导师团队一览表

同济大学市政工程与环境工程专业导师团队一览表

同济大学市政工程与环境工程专业导师团队一览表刘遂庆教授团队-概况一、研究方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与运行最优化,城市水系统优化管理技术。

内容包括:* 水资源与水环境数学模拟理论与方法研究* 城市原水系统优化调度技术与原水保护支持系统* 给水管网设计与运行最优化理论与软件开发* 城市排水管网优化运行与计算机模拟技术* 城市水信息学理论与方法二、团队成员刘遂庆,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树平,副教授陶涛,副教授信昆仑,讲师三、在研科研项目* 2007.1-2010.1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小城镇饮用水输送系统水质保障技术(2006BAJ08 B03),子课题-小城镇供水管网水质预警技术集成";* 2008.4-2010.12 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分散型水源地突发污染控制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示范(2008AA06A413),分课题-城市原水系统优化调度应急方案";* 2008.10-2010.9 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中法合作城市污染控制与安全保障技术(08230707000)";四、已完成科研项目* 2005.1-200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模型与信息化集成研究"(50409016);* 2004.11-2007.10 中法研究协作网计划(P2R):"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管理与保护",主要承担城市水资源雨水管理研究;* 2002.10-2006.4中欧科技合作第五框架项目:"Sustainable Agro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Urban Interaction( SUSDEV-CHINA) (ICA4-CT-2002-10004);* 2003.1-2005.12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研究项目("863"项目)分课题:管网二次污染控制和供水安全输配技术研究;* 2003.9-2005.12上海市科委项目:"上海市供水管网爆管预防和事故处理技术研究,";* 2005.1-2006.12江苏省科委项目:"城市供水管网安全可靠性评估与更新改造优化策略研究";* 2005.1-2006.12江苏省科委项目:"城市排水监测技术与管理体系研究";* 中国-欧共体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水环境数学模拟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开发";* 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城市给水系统最优化理论研究和软件开发";五、成果获奖情况1)"南京市供水管网优化调度系统",获江苏省2005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政府,2005.12,刘遂庆排名第一2)"城市供水管网安全可靠性评估与更新改造策略",江苏省建设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建设厅,2007.12,刘遂庆排名第二3)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给水管网实时运行水力物理模型试验",获2006年胡家骏奖学金学生团体创新奖4)《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二版)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8.35)《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获同济大学精品课程,2006.9.六、学生培养情况在读博士生7人:喻良,李翠梅,吕科峰,董晓磊,王康乐,林哲,袁文麒在读硕士生22人:王永,陆怡,王凤仙,刘先品,吕存阵,王园园,王绍伟等。

专家访谈 保护城市湿地,以生态之名更要以生态之实——访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永兴

专家访谈 保护城市湿地,以生态之名更要以生态之实——访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永兴

53投稿信箱 greenchina_b@记者:如何看待湿地与城市的关系?杨永兴:应当在湿地多重生态功能的视角下认识湿地与城市的关系。

淡水湿地具有的巨大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其他类型湿地不能替代的。

应特别指出的是,在现代城市环境中,湿地能够成为城市生态安全的屏障,充分发挥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控制洪水、缓解内涝、提供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有助于抵御减轻自然灾害,建设韧性城市。

记者: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

如何理解上述四个“不能”?杨永兴:城市湿地不同于作为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湿地。

它有其特有的湿地类型,如西溪包括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等。

涉及的学科包括湿地科学、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风景园林、水利学以及城市规划等,体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主管部门包括林业、水务、城建、旅游、园林绿化、资源等。

站在不同的主体立场上,容易出现理念冲突、利益冲突,进而导致在实践中不能很好地遵照生态科学规律进行保护、保育与科学开发的现象。

不可否认,现在在一些地方的湿地景观设计中人工痕迹依然明显,有些设计严重地违背了湿地科学客观规律,表面上是保护湿地与恢复退化湿地,实际上是破坏湿地与加剧湿地退化,即所谓以生态之名反生态之实,是搞“伪生态”。

在处理某些与湿地景观设计有关的项目中,委托任务方经常提出各种限定条件,很多的限定条件违反了湿地科学、湿地生态学与景观设计学的基本原理与科学规律。

有些设计方却常常忽略湿地景观自身的形成、发育、演化过程与规律,凭空设计。

记者:“伪生态”会导致什么后果?杨永兴:事实上,把违背湿地形成、发育与演化规律的人为观点强加在自然之上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特别是对于一些生态环境比较敏感的水体与陆地交错带上发育的湿地生态系统,这种做法导致不可逆转的生态与环境破坏。

结果很可能破坏了湿地本质属性、生态与环境功能,造成生态上不可估量的灾难。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放课题申请书
申请人
课题名称
申请单位(公章)
起止年月
手机
电话
传真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E-mail:
说明
1.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水
体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修复与流域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申请项目应与上述研究方向相一致。

2.开放课题审批由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会负责,定期举行学术委员会会议时对申请项目进行集中审批。

3.研究年限一般为2年,研究经费为2-5万元。

4.实验室鼓励申请人与实验室固定人员合作,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
有条件开展研究工作。

5.研究成果须注明“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
题资助(课题编号:)或者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 Foundation, (NO.)”字样。

论文以发表为准。

6.申请书(纸质版)须以一式三份的形式寄往上海市密云路588号
明净楼217孙雅洁收(邮编200092),同时将申请书(电子版)发送至:enviklab@(同济大学)。

一申请人简况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四研究目标
五研究方案
六预期成果
七研究队伍
八经费预算
九申请人简历和科研成果介绍
十申请人承诺
十一审批意见(单位技术负责人签章和单位公章)。

培养方案同济大学环境工程

培养方案同济大学环境工程

培养方案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是以解决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为使命的学科,致力于培养具备环境科学基础和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环境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本专业以环境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和环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具备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从事环境工程技术和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环境伦理和环境法制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具有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级环境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备坚实的数理化基础,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2.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技术应用基础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3.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跨文化、多学科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培养规格1. 人才培养类型:本科生2. 培养年限:四年制。

3. 学分要求:学分制管理,总学分不少于160学分。

4. 获得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环境工程专业总体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四部分。

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导论、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制图基础等。

2.专业核心课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化学工程、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环境法与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等。

3.专业选修课程环境统计学、环境模拟与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装备与技术、环境管理与审核、环境公共卫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海洋环境工程、工业生态学、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等。

4.实践课程环境工程实验、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工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废轮胎热解工艺的热平衡分析

废轮胎热解工艺的热平衡分析

源化的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再生利用问题已引起世 界各国的关注。
1.1 废轮胎的环境问题
当轮胎到达使用寿命时,就丧失了使用价值, 成为了固体废弃物。由于废旧轮胎是高分子聚合 物,并且经过硫化处理产生交联结构,化学性质稳
[作者简介]
孙承亮: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
856
节能监察与资源综合利用专栏 ENERGY CONSERVATION INSPECTION AND RESOURC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COLUMN
胶由国外进口 。 [3]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 油)以及固态的炭、钢丝等产品[7,8,9]。
加,对橡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产生的废轮胎数
热解反应是由一系列化学和物理转化构成的
量也相应增加,如何解决废轮胎的资源问题显得尤 非常复杂的反应过程,固体废弃物热解反应过程包
为必要。
括大分子键断裂、异构化和小分子的聚合等反应过
Abstract: Th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 of waste tires and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waste tires ar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world. The pyrolysis of waste tire is a more reasonable way to achieve efficient and green treatment of the tyre. Through the therm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the waste tyre pyrolysis process, the energy flow of the whole waste tire pyrolysis process is calculated, and the energy recovery rate is 47.8%, which has high recovery efficiency and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案例分析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海真 2010年1月

案例分析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海真     2010年1月

案例分析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海真2010年1月09年考试大纲•考试目的: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导则与标准、技术方法正确解决环境影响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和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分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的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分析建设项目与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及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的符合性。

项目分析•分析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的产污环节、主要污染物、资源和能源消耗等,给出污染源强,非污染生态影响为主的项目还应根据工程特点分析施工期和运营期生态影响的因素和途径;•从生产工艺、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分析计算改扩建工程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不同工程方案(选址、规模、工艺等)的分析比选。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判定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评价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选用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各环境要素的环境保护要求;•确定评价重点;•设置评价专题;•选择、运用预测模式与评价方法;•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含非正常工况)。

环境风险评价•识别重大危险源并描述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提出减缓和消除事故环境影响的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分析•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制订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可行性分析•分析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判别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核查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及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的情况;•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范围;•选择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标准;•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点位;•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重点与内容;•判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结论及整改方案建议的正确性。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佚名
【期刊名称】《给水排水动态》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正>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上下水道系及1981年成立的环境工程系。

1988年成立环境工程学院,1998年正式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2年,为加强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联合国环境
规划署(UNEP)和同济大学共同建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使同济大学环境学科跨入了全面国际化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新阶段。

学院现设有市政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环
【总页数】3页(P5-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
【相关文献】
1.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下学业困难学生的管理——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J], 沈红心;安娜
2.大学学业困难学生学习环境及家庭系统的扰动——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J], 沈红心
3.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循环运行的研究与探讨--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J], 沈红心;邓慧萍;赵文涛;贺文智;隋铭皓;闻岳;徐静
4.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J], ;
5.纳米与环境跨界科研正当时——记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林思劼 [J], 李明丽[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复试结果公示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复试结果公示

302.83
10
李洋
36222819********1X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299.72
11
孔媛
34082419********49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299.64
12
梁兰兰
61042719********6X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298.19
13
陈苗
42138119********20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320.64
2
刘熠阳
36040219********70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316.00
3
徐龙乾
33048319********10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314.83
4
杨琳
42098419********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314.17
5
秦贺贺
32038219********38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胡梦晴
32032119********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未参加复试
李亚斌
62052219********3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未参加复试
张天树
23030219********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未参加复试
窦彤彤
62052519********4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未参加复试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复试结果公示
姓名
高梦鸿 张国晟 张迪 刘佳 余洋海 巩克栋 肖云龙 董正玉 王鹤璇 李平 黄武毅 王品 韩美娜
身份证号码
35010219********24 14270119********17 37292519********25 32068419********28 36232919********19 37098219********71 42022219********3X 42080219********09 21010519********21 14072419********64 34292119********18 42098319********43 61042919********40

第四章 固体废物的分选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资料——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教学

第四章  固体废物的分选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资料——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教学
–筛面倾角是为了便于筛上产品的排出,倾角过小起不 到此作用;倾角过大时,废物排速过快,筛分时间短, 筛分效率低。一般筛分倾角以15°-25°较适宜。
影响筛分效率的因素(3)
✓ 筛分操作条件的影响
–在筛分操作中应注意连续均匀给料,使废物沿整个 筛面宽度铺成一簿层,既充分利用筛面,又便于细 粒透筛,可以提高筛子的处理能力和筛分效率。及 时清理和维修筛面也是保证筛分效率的重要条件。
–筛分设备振动不足时,物料不易松散分层,使透筛 困难;振动过于剧烈时,物料来不及透筛,便又一 次被卷入振动中,使废物很快移动至筛面末端被排 出,也使筛分效率不高。因此,对振动筛应调节振 动频率与振幅等;对该筒筛而言,重要的是转速的 调节,应使振动程度维持在最适水平。
筛分设备(1)——固定筛
✓ 筛面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筛条组成,可以水平安装或 倾斜安装。
–2. 求玻璃的回收率:
R11= (X11/ X10 ) ×100% = 90% –3. 求玻璃的综合筛分效率:
E11= R11-[(X11+ X21- X11)/ (X11+ X21- X11) ]×100% = 90%-(2.8/92) ×100%=87%
§4-2 筛分(screening)
✓筛分定义:利用筛子将粒度范围较宽的颗 粒群分成窄级别的作业。
✓脱水筛分
–脱出物料中水分的筛分,常用于废物脱水或 脱泥
筛分效率
✓ 筛分效率:是指实际得到的筛下产品重量与入 筛废物中所含小于筛孔尺寸的细粒物料重量比
E
Q1
Q
100%
100
–式中:E —— 筛分效率,%; Q —— 入筛固体废物重量; Q1 ——筛下产品重量; α ——入筛固体废物中小于筛孔的细粒含量,%

环境科学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

环境科学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

环境科学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名单1、北京师范大学2、北京大学3、中国海洋大学4、昆明理工大学5、厦门大学6、南开大学7、东北林业大学8、浙江大学9、河海大学10、复旦大学11、哈尔滨工业大学12、同济大学13、山东大学14、大连理工大学15、中山大学16、东北师范大学17、华东师范大学18、东华大学19、天津大学2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环境科学专业是我国高校的一个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许多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与产业部门对各类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就业前景广阔。

环境科学专业方向环境科学、地球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环境信息系统等。

环境科学专业怎么样?(学长学姐评价)山东科技大学:如果打算接着读研的话这个专业也还可以,但一定要是好学校的本专业。

只是读大学最好别选这个专业,就业的时候很不爽。

可能很有前途,到底是什么时候有前途,不好说。

郑州大学:要做好心里准备,环科的工作不是很好找,而且大部分工作环境不好,工资不高,要想有所成就,就要能吃苦,熬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熬成工程师当上专家,就算有点小成了! 大学里学习的只是一种方法,锻炼人的一种能力,培养一种思维方式,也许哪个专业并不是很重要,本科学不到什么东西的,更重要的是上面几种的培养,真正学东西的时候是进入社会!曲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是不错的专业,可以说未来前途无量.但是要选择好的学校,一定要提前了解自己要考得学校环境科学这个专业怎样,如果好的学校进不了,也一定要环境科学这个专业名声要强!最好要了解你要报考的学校这个专业开设什么课程,要实用的,将来工作需要的,当然,这也可以自己在学校自学.师范类院校我不建议你们考虑,除非你想要当老师.最好是综合类院校或者工科类院校青岛理工大学:目前不是很热门我有好多同学都没找到工作的要不就是跟专业无关的也没有什么好工作除非找点关系进个人事部门环保局什么的找到工作的同学也都干的挺辛苦的大连大学:如果你要报这么新兴的专业,我建议你报名牌一点的,大连大学的环境科学2004才申请本科的,而且学校的师资也不算很好,发展前景说不准,过几年没准能好一点!郑州大学:我们专业是02年新开的专业,刚开了几年,应该说是个发展中的专业。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历史沿革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学术机构之一,1999年首批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在环境监测专业的基础上,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并于2001年开始招收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从而与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2010年创建了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复合型创新性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索理科类专业创新性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201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获A+等第。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发展基础雄厚,获得了国家“211”工程建设、“985”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具有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全面的科研与人才培养体系,是同济大学重点发展的优势学科之一。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依托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上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先进,图书资料齐全,依托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学院,国际合作广泛,已成为我国环境科学研究与拔尖环境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理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四、专业标准五、培养目标本专业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面向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求,尤其是对能够解决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中科学问题的专门人才的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综合实验技能及工学素养,富有创新思维和多方位实践能力,掌握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法,具备持续学习提升能力,能够在由不同角色人员构成的团队中作为成员或者领导者有效发挥作用,能够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研究与开发、咨询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实施办法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实施办法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细则为鼓励广大研究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设立了研究生各类校外捐赠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

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工作,是学校对研究生进行培养、教育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使奖学金评定工作真正达到鼓励研究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德智体全面发展,使我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根据《同济大学研究生学习生活指南—同济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办法》(2010年6月修改),结合学院奖学金评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细则》。

一、总则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按照《研究生生活指南-同济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办法》(2010年6月修改)执行。

学院根据学校研究生院每年下达的奖学金种类和名额,按班级人数和高低年级不同特点将名额分配到班级。

其中,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50%的名额由学院进行评审,另50%的名额相对集中于高年级。

二、奖学金种类1、研究生各类校外捐赠奖学金;2、优秀研究生奖学金;3、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4、院内奖学金三、参评范围和资格研究生奖学金的参评范围是在校就读的国家计划内招收的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的研究生。

但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将不能参加当年的奖学金评定:1、评奖学年违反校纪校规者,受到警告(含)以上处分者及弄虚作假,虚报科研成果及文章数者;2、一学期无故缺勤累计四周(含)以上者;4、评奖学年学位课考试有一门(含)以上不及格者;5、在校期间欠交学费、住宿费者;6、本人未提申请者。

四、评审条件:1.一年级硕士生,学年内所修课程成绩合格,专业学位课程成绩加权平均分和公共课成绩均名列前茅。

2.二年级硕士生,学年内所修课程成绩合格,学位论文按期开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中期考核通过,学年内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包括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或者国际学术期刊的通讯作者,且申请人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公开发表的论文;3.一年级博士生,学年内所修课程学位课程成绩合格,并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包括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或者国际学术期刊的通讯作者,且申请人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公开发表的论文;4.二年级博士生,学年内所修课程学位课程成绩合格,并至少有两篇以第一作者(包括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或者国际学术期刊的通讯作者,且申请人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公开发表的论文。

表层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采样、分析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土壤修复技术

表层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采样、分析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土壤修复技术

Vol.41/No.10/Westleather 表层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采样、分析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土壤修复技术谢淑雅,李彤彤(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摘要:持久性有机6染物(POPs)由于自身的高毒性、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及挥发性在环境中广泛存在。

土壤由于自身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能够吸附POPs并在其中进行累积,而导致严重的环境6染。

一旦经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人体就会对人体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壤中的POPs的采样分析技术-及源解析研究,分析表层土壤中POPs的主要来源,并介绍了针对土壤6染采用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生物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6染物;土壤6染;源解析;土壤修复技术Research Status of Sampling and Analysis Technology of PersisteeU Orgamc PollutanUs in Surface SoiS and SoiS Remedation TechnologyXie Shuya(Col U 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Abstract: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are commonly found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oxici­ty,persistence,bioaccumulation and volatility.POPs can be absorbed and accumulated by organic ccmpounds in soil,leading to see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POPs can be into human body vic food chains and nets and cause severe eeects on human heelth.This papes mainly introduces sampling technolooies and sourcc analysis of POPs in soiL Meenwhile,it shows three types of remediation technolooies and trend in the future.Keywords:Persistent Oreanic Pollutants,Soii Pollution,Sourcc Analysis,Soii remediation 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X8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0-0009-051引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eanic Pollutants,POPs)是一类人类合成的能够长期存在于环境中,通过挥发,沉降以及植物吸收等过程在环境介质中进行迁移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并能通过食物链(网)为人类健康带来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该类物质也由于自身的高毒性、持久性、生物积累性以及远距离迁移性受到广泛关注[1],主要包括:多环芳怪(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有机氯农药(OI■ganochlogde Pesticides,OCPs),多氯联苯瞇(Pdy 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等[210POPs因为自身的挥发性可通过挥发以气态和颗粒态形式进入大气中,通过大气扩散进行远距离迁移到达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3-81,又可以因为大气干湿沉降作用返回地球表面,在土壤,水体和植被之间进行迁移和转化4"),但是POPs具有亲脂性,容易被生物吸收并富集在动植物体内,最终被人体食用,对生态系统健康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14,151%实际上,针对POPs的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而在国内研究中起步的时间较晚%如今,由于POPs的高毒性以及对环境带来的污染状况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多环境介质中POPs的源解析,迁移途径以及管控工作等方面的研究%而且为了推动POPs 的有效削减和控制,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主持下,91个国家共同签署了2001年5月,91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自2004年开始实施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使用量上得到了很大的控制和削减%但由于POPs的半衰期较长,而且很难通过环境中的自然降解过程,主要包括生物代谢,光降解和化学分解等过程去除[161,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所以有关于环境中POPs的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也是重中之重%2土壤中POPs的采样及分析研究现状自然环境中,大气和水环境都是是POPs传输迁移的重要媒介,而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有机质可吸附并固定POPs,成作者简介:谢淑雅,女,汉族,在读硕士,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土壤中PAHs的逸度表征及不确定性研究%4妙PROCESS AND TECHNOLOGY②邯反圳工艺与技术为污染物质的重要载体%而且P0Ps在大气,水体,土壤之间发生迁移和运输(17],并最终达到平衡%由于该类物质对生态造成的严重影响,环境污染问题在许多国家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土壤污染%2.1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的采样及处理分析技术目前,对于土壤中P0Ps的采样技术主要包括主动采样技术和被动采样技术%应用于土壤的主动采样技术主要采集的是土壤空气,从而测算土壤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目前主要包括真空Summa 罐法和“真空泵+吸附管”采样法[⑻,即将采样点的表层土壤利用采样气泵或其他装置直接抽入气密性装置进行检测%主动采样方式能够获取土壤中目标物质的定量浓度%因此不仅能够测定土壤受污染的现状,探测污染源的位置,还可以定量计算污染物质所带来的健康风险%但该采样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除了成本高,采样过程复杂$只能采集瞬时样本以及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外$而且在测试结果上不能很好的反应土壤中P0Ps的时间分布特征%而被动采样技术方法简单、不需要过多的人力物力,能够采集一段时间内的加权的物质浓度%目前原位被动采样技术种类较多,主要包括薄膜扩散平衡(Diffusive Equilibrium g W o-films,DET)技术口9),透析装置(Dialysio Peeperr)法⑷,半透膜装置(Semiper-meabie membrane device,SPMD)法薄膜扩散梯度(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DGT)技术(19)$氧化还原凝胶探针(Red-oa Gee Probes)(22]等%目前,监测土壤的受污染情况,主要应用以低密度的聚乙烯薄膜作为被动采样器,利用扩散平衡原理测算土壤中的P0Ps的浓度以及表层土壤与上方空气中物质的浓度梯度[⑼%表1是对土壤中主动和被动采样技术的优缺点对比汇总%表1主动采样技术和被动采样技术优缺点对比采样技术优点缺点主动采样技术Summa罐法1-采样时间较短2.适用于针对性强和操作性强的研究3-主要应用于话发行有机物的主要目标污染物的场地调查1.成本高2-采样过程复杂3-只能反映瞬时污染现状4-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真空泵+吸附管”采样被动采样技术薄膜扩散平衡技术1.成本较低2-方法简单3-无需要动力驱动4-应用于污染调查、探明污染源的分布情况1.采样时间较长2-更适于定性土壤中的污染物透析装置法半透膜装置法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氧化还原凝胶探针采样结束后,需要将样品表面的生物质等材料擦拭干净,并保存在4吒条件下保存等待处理%在实验室条件下,需要将被动采样器中的目标物质利用浸泡(固-液萃取)[如或者索氏提取[⑸的方式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由于在土壤中提取出来的P0Ps属于纳米级,无法直接进行检测,所以萃取后还需要利用旋转蒸发仪莎或者氮吹[勿的方式对样品进行浓缩处理,以保证可在GCMS中检出%目前针对P0Ps的浓度检测一般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28]进行测定,借鉴美国EPA(29]针对不同物质设置的不同检测方法分别物质定和定量%2.2土壤中P0Ps的源解析研究源解析研究主要是确定环境中不同种类P0Ps的主要来源,与污染现状研究相同,源解析研究已日益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研究%起初,污染源解析利用主成分分析(30)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大气环境污染中,近年来才发展到水环境E辺和土壤环境[⑼中%研究表明,环境中的P0Ps既包括天然合成的也包括人工合成的,大部分是由人工合成的(34),例如有机氯农药类物质(0CPs)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中化肥的使用,多环芳怪(PAHs)主要是由于物质的燃烧过程,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多氯联苯(PCBs)主要是由于废弃的电气设备导致的冬「辺%通过主动及被动采样技术确立环境介质的受污染状态后,继续进行源解析研究,既可以了解特定环境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从而有目的性的进行环境修复,也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在此基础上,关于有效率的去除土壤中的P0Ps及其复合污染也成了的研究点%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P0Ps)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我国开展土壤修复技术相比较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目前仍处在研究和摸索阶段,目前主要借鉴国外成熟的土壤修复技术,在此基础上,针对污染地区进行针对性的改进%由于大多数受污染土壤是包含多种污染物质的复合污染,因此土壤的修复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土壤的修复技术也主要分为两类:分离和破坏[釦%目前,P0Ps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修复法⑶阂%3.1物理法20世纪80年代前,土壤中P0Ps的主要修复方法即为物理修复法,主要包括土地填埋、去表层土和通风去污等工程方法,主要起到转移土壤中污染物的作用(40)%土地填埋法和去表层土方法是指受污染的土壤被干净的土壤覆盖或替换,仅适用于小面积的土壤修复,而且存在成本高等问题%通风去污则主要是通过人工通入气流的方法,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带走,达到减轻土壤污染的目的(39,41]%该方法只能转移污染物,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P0Ps带来的污染问题,所以物理法经常作为一种预处理技术和其土联应用,在通过物污染物集浓缩和移的础,利用其污染土(42,43]%3.2化学法Vol.41/No.10/Westleather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处理技术,通过化学修复剂与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吸附、沉淀等反应,有效降低污染物质的迁移能力,并被降解、转化成低毒、无毒、无害等形式被除去%土壤中POPs的化学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清洗、微波萃取、高级氧化以及超临界萃取等修复方法(44「47)%化学清洗法是利用化学溶剂清洗受污染的土壤$例如一些表面活性剂(48)等物质,虽然成本低,但是存在产生二次污染的风险(40);微波萃取法也是测定环境中PAHs的污染现状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49)$在土壤修复方面,同样利用微波法有效萃取环境中的POPs,还可对物质进行选择性萃取,将其从土壤中分离出来(40),起到修复土壤的目的;高级氧化技术则是在可控条件下,将污染物质转化成无害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目前$该方法应用较为广泛;超临界萃取法也应用溶剂萃取的原理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萃取浓缩富集,将污染物与土壤分离开来%表2将常用的几种土壤化学修复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汇总%表2几种土壤化学修复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对比化学修复技术原理优点缺点化学清洗法化学溶剂吸附、萃取、化学反应等成本低化学溶剂的选择,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微波萃取法萃取、浓缩、富集效率高成本高超临界萃取法应用范围窄高级氧化技术化学反应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反应条件易控制应用范围广发展潜力大效率进一步提升3.3生物修复法生物修复技术目的在于清洁环境而又不影响环境中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命过程,主要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复杂物质转化成无害的单一物质⑸皿%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分为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和现代生物技术修复等(4°]0植物修复技术就是利用土壤、植物和微生物来共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技术,这种技术不仅操作简便、投资少、持效长,而且具有美化环境的能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52)%但是该修复技术的高效应用还需要明确POPs 在土壤和生物之间的迁移以及修复机理,所以寻找和筛选土壤修复所依赖的植物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已%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者人工培养的功能微生物群,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而达到降低有毒污染物活性或直接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54151]%该方法采用大自然中有效的微生物,通过富集混合培养,使得厌氧和好氧菌群形成相互依存$彼此协调的微生物种群,从而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该方法可以彻底消除POPs(40]%而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这些技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而且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的土壤POPs修复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42140]%与其他土壤修复方法相比,生物修复受污染土壤技术成本低,而且环保,没有二次污染产生的风险,是最优选的土壤%4结论如今$土壤中受POPs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采样技术及源解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在特定污染区域时候污染状况出发$采取合适的土壤修复技术开展工作%但以下几个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1)土壤被动采样技术能够有效地研究土壤受污染状况,但是采样时间较长,并保证采样器中特征指示化合物的释放速率与目标物质的被吸收速率相等,计算结果的准确度较高%但土壤中包含多样的物质和微生物,而且相间迁移过程复杂$所以未来土壤参数(有机质,微生物等)对POPs的影响是未来的研究方向%(2)有研究表明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质除了来源于污染源的释放外,大气中污染物的沉降过程也加重了土壤受污染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准确表征污染物在土气之前的迁移转化规律,有利于更全面的揭示污染物在整个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过程%(3)我国针对土壤中POPs的修复技术起步较晚,目前的体系尚不完善,在借鉴国外技术的同时,需要与我国表层土壤受污染的现状联系起来,继续完善受污染土的技术%参考文献:[1]Xiao-yan,W.,W.Xiao-piny,W.Chuan-fei,et.al.Review on Trees for Monitoring the Spatio-temporat Distributionand Sources of Persistent Oroanic Pollutant.Joumat of EarthSciences and Environment[0],2018,40(06):794-805 [2]Webes,R.,L.BeH, A.Watson,et. aL Assessment of popscontamcnated sctesand theneed ooestecnaentsocystandaedsooeooodsaf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health.Environmentat Pollution[o],2019,249:703-715.[3]Chena,H.,G.Zhana,0.X.Jiana,et.aL Oreanochlorinepesticides,polybrominated biphenyl ethers and lead isotopes dus-ina the sprina time at the Waliauan Baseline Observatoiy,north­west China:Impycation for Iona-ranae atmospheric transport.Atmospheric Environment[J],2007,41(22):4734-4747.[4]Wana,X.-p.,P.Gona,T.-d.Yao,et.aL PassivvAcoSampycnaooOoaanochyoocnePestcccdes,Poyychyoocnated Bc-phenyys,and Poyyboomcnated DcphenyyEtheosAcoo s theTcbetanPlateeu.Environmentat Sciencc&Technoloay[J],2010,44(8):2988-2993/[5]Wana,X.,P.Gona,Q.Zhana,et.aL Impact of climateyuctuatconson deposctcon oWDDTand heiachyooocycyoheianecnPROCESSANDTECHNOLOGY 工艺与技术mountain glacier-:Evidence from ice core recerds.Environmen-taa Pollution[J],2010$158(2):375-380.[6]龚平-青藏高原大气有机卤和多环芳烧类污染物季节变化与空间分布研究,2011.[7]Wang,X.-p.,J.-j.Sheng,P. Gong,et-al.Persis­tent or-anic poimtants in the Tibetan surface soil:Spatial distri­bution,air-soil exchange and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cycling.EnvgronmentaMPo M utgon[J],2012,170:145-151.[8]Wohrnschimmel,H.,M.MacLeod,K.Hungerbuhles.Emis­sions,Fate and Transport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Outants to theArctic in a Changing Global CUmate.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c[J],2013,47(5):2323-2330.[9]赵曦,黄艺,敖晓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物降解与外生菌根真菌对POPs的降解作用[J]-应用与环境生,2007,13:140-144.[10]O2Dcscol l,K.,T.Ilyina,T.Pohlmann,et-al.Model­ling the fate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Outants(POPs)in theNorth See system.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J],2011,6:169-179.[11]Asagbra,M.C-, A.S-Adebayc,C-I-Anumudu,et-al.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wateo,sediment and Osh fromthe Waioi River at Ubeji,Niges Delta,NigeCa.African Journal ofAquatic Science[J],2015,40(2):193-199.[12]Liu,X.,S.Wang,Y.Jiang,et.al.Polychlorinated bi-phenclsand polcboomgnated dgphencletheosgn soglsfoom plantedforests and adjacent natural forests on a tropical island.Environ­mental Pollution[J],2017,227:57-63.[13]郑丽荣,韩昊,P.K.Mondal,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气交换过程及采样技术的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17,36:154-157.[14]Li,Z.Health esk characterization of maximum mgal exposuresfor persistent oraanic pollutant(POP)pesticides in residentialsoil:An analysi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2018,205:163-173.[15]Petrovic,M.,M.Sremacki,J-Radonic,et-al.Heall eskasessment of PAHs,PCBs and OCPs in aWlospheric lr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b in Novi Sad,Serbia.Science of The TotalEnvironment[J],2018,644:1201-1206.[16]Li,J., C.Chen, F.Li.Status of POPs accumulation in theYellow River Delta:From distWbution te esk assessment.Ma-ene Pollution Bulletin[J],2016,107(1):370-378. [17]O2SuHan,G., D.Megson(2014)-Chapter1一BeeS Over­view:Discover,Resulation,PropeOies,and Fate of POPs.En-vironmenwl Forensicc for Persistent Oraanic PolluWntr-G.O'Sullivan, C.Sandau.Amsterdam,Elsevier:1-20.[18]姜林,赵莹,钟茂生,等-污染场地土壤气中VOCs定量被动采样技术研究及应用[J]-环境科学研究,2017,30:1746-1753/[19]Wang, C.,X.Wang,J.Ren,et. ing a pasive air sam­pler to monitor air-soil exchange of oraanochloane pesicides inthe pasture of the centrl Tibetan Plateau.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2017,580:958-965.[20]Jacobs,P.H.A new recharaeable dialysis pore water samplerfor monitoeng sub一aqueeus in一situ sediment caps.Water Re-seach[J],2002,36(12):3121-3129.[21]Esteve-Turrillas, F. A.,A-Pastor,V-YusO,et-al.U-sgngsemg-peomeablememboanedevgcesaspa s gvesampleos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a[J],2007,26(7):703-712/[22]范洪涛,隋殿鹏,陈宏,等-原位被动采样技术[J]-化进,2010,22:1672-1678/[23]范洪涛,孙挺,隋殿鹏,等-环境监测中两种原位被动采样技术——薄膜扩散平衡技术和薄膜扩散梯度技术[J]-化学通报(印刷版),2009,72:421-426.[24]Wang,W.,Y.Wang,R.Zhang,et.al.Seasonal charac-teesticc and current sources of OCPs and PCBs and enantiomeecsignatures of chiral OCPs in the atmosphere of Vietram.Scienceol The Total Environment[J],2016,542:777-786.[25]Odabasi,M.,Y.Dumanoglu, E.Ozgunerae Falay,et.al.Investigation of spatial distrbutions and source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llutants(POPs)in a heavily polluted industral regionusgngtoeecomponents.Chemospheoe[ J],2016,160:114-125.[26]李岚,万雪贝,陈小荣,等•实验室有机废液的回收利用与处理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5,18:58-62.[27]周守毅,王臻,陈蓿蓿,等•旋涡氮吹浓缩法用于浓缩OCL和PCB1260影响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09,28:78-80.[28]李娟,章勇.GC/MS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痕量POPS类有机氯农药及降解产物[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20:33-36.[29]Yongtao LI, C.L.M.,Ed J.GEORGE.Determination ofseaected semg-voaatgaeoogangccompoundsgn wateousgngauto-mated onagnesoagd-phaseectoactgon wgth aaoge-voaumegnje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e-Front.Environ-Scd Eng.[J],2011,5(3):417-425.Vol.41/No.10/Westleather[30]Liu,Y.,S.Wana,R.Lohmann,et.ai.Sourcc apportion-mentooaaseousand paotccuyatePAHsooom toa o ccemc s con uscnatunneymeasuoementscn Shanahac,Chcna/AtmospheoccEnvc-ronment[J],2015,107:129-136.[31]Xu, F.-L., C.Yana,W.He,et.ai.Bias and associa-tcon oosedcmentooaanccma t eosouoceappootconmentcndccatoos:A case study in a eutrophic Lake Chaohu,China.Sciencc ofThe Totat Environment[ J],2017,581-582:874-884. [32]Yuan,H., E.Liu, E.Zhana,et.al.Historicat recordsand source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andora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in sediment from a represent-ativv plateau lake,China.Chemosphere[J],2017,173:78-88.[33]Cai, C.,J.Li, D.Wu,et.t Spatiat distmnution,emis­sion sourcc and health risk of parent PAHs and derivatives insurface soiis from the Yangtze Rives Delta,eastern China.ChFmosphFoF[J],2017,178:301-308.[34]俞继梅•浅议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J]•江西化工,2013:94-96.[35]Anne Motelaymassei,t,",Tom Hases,t,Mahiba Shoc-iV,ina Passivv Air Samplers To Assess Urban-Ru­ral Trends for Persistent Oraanic Pollutants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2.Seasonal Trends fos PAHs,PCBs,and Oraanochlorine Pesticides.Environmental Sciencc&Tech-noloay[J],2005,39(15):5763-5773.[36]Elizabeth,H.,W.Julian, C.L.Wienbura,et.aL Fac­tors inOuencina the national distabu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hydrocarbon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in British soils.En­vironmental Sciencc&Technoloay[J],2006,40(24):7629-7635.[37]Qu, C.,S.Albanese, A.Lima,et.al.The occurrencc ofOCPs,PCBs,and PAHs in the soil,ais,and bulk depositionof the Naples metropolitan area,southern Italy:Implications fos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cesses.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J],2019,124:89-97.[38]Morillo, E.,J.Villaverde.Advanced technolooies fos the re­mediation of pesticide-centaminated soils.Science of The TotalEnvironment[J],2017,586:576-597.[39]徐科峰,李忠,何苑,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其治理技术进展[J]•四川环境,2003,22:29-34.[40]余亮亮,谢悦波,齐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修复技术[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30:728-731.[41]聂志强,李卫建,刘潇威,等•土壤环境中POPs污染现状及理研究进[J].,2008,36:6478-6480.[42]余刚(200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43]赵子鹰,黄启飞,王琪,et.al.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进[J]/环境与,2013:473-476/ [44]Gan,S., u,H.K.Na.Remediation oO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J],2009,172( 2):532-549.[45]贾建丽,翟宇嘉,房增强,等.VOCs污染场地修复过程典型环节风险控制[J]•农业工程,2013,3:55-59.[46]Falciglia,P. P. ,G.De Guidi,A.Catalfo,et.al.Reme­diation of soils centaminated with PAHs and nitro-PAHs usinamicrowavv irradiation.Chemical Engineerina Journal[J],2016,296:162-172.[47]Sun,J.,L.Pan, D. C.W.Tsang,et.al.Oraanic con­tamination and remediation in the aaricultural soils of China:Acritical review.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2018,615:724-740.[48]杨月明,唐景春.表面活性剂及其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应用,2015,34:1-6,13.[49]殷瑞君,王云平•土壤中PAHs提取纯化和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894-1899.[50]Chopra, A.K.,M.K.Sharma,S.Chamoli.Bioaccumu­lation of ora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aquatic system—an ovvs-view.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J],2011,173(1):905-916.[51]Gaus,N.,K.Narasimhulu,P.Y.Recent advances in thebio-remediation of persistent oraanic pilutants and its effect onenvironment.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2018,198:1602-1631.[52]Xu,S.Y.,Y.X.Chen,W.X.Wu,et.al.Enhanceddissipation of phenanthrene and pyrene in spiked soils by cem-bined plants cultiva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2006,363(1):206-215.[53]王秋娟,唐韬,李启蓝,等.POPs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J]•能源与节能,2017:96-97.[54]张雪,刘维涛,梁丽琛,等•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35:1-11.。

大学学业困难学生学习环境及家庭系统的扰动——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大学学业困难学生学习环境及家庭系统的扰动——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近 五 年 学 业 困难 学 生 调 查
环 境学 院下 设 给 水 排 水 ( 科 ) 环 境 工 程 ( 工 、 工 科 ) 环 境科 学 ( 科 ) 个专 业 , 要培 养 以科 学研 和 理 三 主 究 和 工 程 技 术 人 才 。虽 然 为理 工 学 科 , 础 课 、 业 基 专
25 .
4 .4 1 .3 3 .9 7 .0
同 济 大 学 的 本 科 生 以 学 分 管 理 为 主 , 重 能 力 注 培 养 , 生 在 专 业 培 养 方 案 框 架 下 , 以 根 据 自 己 的 学 可 能 力 和 目标 及 时 间 安 排 , 主 安 排 课 程 的 学 习 。普 自
作者 简 介 : 红 心 ( 9 3 ) 女 , 江 长兴 人 , 士 , 教授 , 学管 理 人 员 沈 16 一 , 浙 硕 副 教
收 稿 日期 : 0 1 7 2 2 1 一O — 5
在 中 国 的 传 统 文 化 里 , 们 向来 看 重 学 习 文 化 人 知 识 。 北 宋 著 名 学 者 汪 洙 在 启 蒙 读 物 《 童 诗 》 写 神 中
21 0 1年 1 2月第 l 2期
高教论 坛
De . 11 No. 2 c 20 . 1 Hi e uc to Fo um gh rEd a i n r
大学学业 困难学生学 习环境及家庭 系统的扰动
以 同济 大 学环 境科 学与 工程 学院 为例
沈 红 心
( 同济大 学 环 境科学 与工程 学 院 , 海 2 0 9 ) 上 0 0 2
道 :万 般 皆 下 品 , 有 读 书 高 ” 这 种 思 想 至 今 还 深 “ 惟 。
制 ( 修 业 年 限 ) , 法 取 得 毕 业 资 格 , 能 结 业 离 或 内 无 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胡家骏奖学金”理事会公告
经2005年12月12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家骏奖学金”第三届理事会评审决定以下10个团队获得2006年度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家骏奖学金”。

特公告如下:
2006年度第三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胡家骏奖学金”获奖名单
科技创新部分(共5个):
社会实践部分(共5个):
颁奖大会定于2006年12月25日(星期一)下午1时30分在环境学院四楼报告厅举行,请获奖学生准时出席。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胡家骏奖学金”第三届理事会
2006年12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