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功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功率教案
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3)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计算式
教学难点:功率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建筑工地上要把几百块砖送到楼顶,如果用人搬运和用起重机搬运,你觉得那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两种方法中搬运同样多的砖所用的时间不同,用起重机搬运所需时间较短)
他们谁做的功更多?
(一样多)
这说明了什么呢?
(他们做功快慢不同)
水做功更快呢?
(起重机)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慢问题,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功率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二、进行新课
【想想议议】课
【学生讨论】在课本的想象议议中
1.老头和小女孩同时爬楼,但小女孩先爬到楼上去,那么谁做功快呢?
(小女孩,或老头或无法判断)
2.如何比较女孩和老头做功的快慢
有两种方法:
(1)在相等的时间内,看谁做的功多?
(2)做相等的功,看谁用的时间短?。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人教版1. 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掌握计算功率的方法;3. 掌握功率与能量转化的关系;4. 能够应用功率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功率的概念;2. 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了解功率与能量转化的关系;2. 应用功率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备好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用具;2. 学生带好笔记本和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能量的概念,引出功率与能量的关系,说明高功率设备的特点和应用。
二、讲解1.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的大小,通常用P表示,计算公式为 P = ΔW / Δt;2. 功率的计算方法:根据功率的定义,通过能量和时间的比值计算功率;3. 功率与能量转化: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功率越大,能量转化速度越快;4.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实验教师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测量不同设备的功率,观察不同设备功率大小的变化和应用场景。
四、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功率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1. 总结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引导学生思考功率与能量转化的关系;3. 鼓励学生积极应用功率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功率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能够应用功率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通过实验和练习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课程名称:高一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恒定电流》的第三节“功率”,具体内容包括:1. 功率的概念及表达式;2. 功率的计算方法;3. 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4. 焦耳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2. 使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3. 让学生了解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理解实际电路中功率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难点:功率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源、演示用电路图;2. 学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如电风扇、白炽灯等)的电流和电压,引导学生思考: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2. 教学内容讲解:(2)功率的表达式:引导学生根据定义推导功率的表达式;(3)功率的计算方法:讲解功率的常用计算方法,结合实际例题进行演示;3. 例题讲解:(1)计算某用电器的功率;(2)已知电压和功率,求电流;(3)已知电流和功率,求电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概念、表达式;2. 功率的计算方法;3. 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4. 例题解答步骤;5. 随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 电压U=220V,电流I=5A;② 电压U=36V,电流I=10A;(2)已知某用电器的功率为1000W,电压为220V,求通过该用电器的电流。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掌握程度;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讨非纯电阻电路的功率计算方法,了解实际电路中功率的分布情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功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 功率公式的推导及计算方法;3. 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4. 例题讲解及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及答案的详细解释;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内容。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教案-第八章第二节功率.doc
b、力F在t=3s内对物体所做功的平均功率;
c、在3s末力F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
②学生讨论并写出求解过程。
③用实物投影仪对求解过程进行评析,并展示正确解题过程。
解: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加速度a=F/m=2m/s2
板书:平均功率P=Fv(v是瞬时速度)
d、讨论:由P=W/t求出的是瞬时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综合学生讨论得到:由于据P=W/t求出的功率反映的是做功的平均快慢程度,所以,据P=W/t求出的是平均功率。
在P=W/t的旁边板书[求的是平均功率]
(2)关于功率计算的巩固训练
①用投影片出示巩固训练题:
质量m=3kg的物体,在水平力F=6N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t=3s,求:
②学生回答:
当P一定时,F和v成反比。
当F一定时,P和v成正比。
当v一定时,F和P成正比。
③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
a、当汽车以恒定功率上专用是司机常用换档的方法来减小速度,为什么?
b、汽车上坡时,要保持速度不变,就必须加大油门,为什么?
c、起重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吊起某一重物时为什么发动机输出的功率越大,起吊的速度就越大?
b、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求解速度的?
答:我们是用物体通过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来求解速度的。
c、类比:既然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所以我们可以用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来求解功率。
d、得到功率的求解公式并板书:P=W/t。
e、问:同学们能说出公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和单位吗?
则物体在3s末的速度v=at=6m/s;
高中物理 《功率》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探究影响功率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功率的物理意义。
3. 影响功率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难点:影响功率的因素,如何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影响功率的因素。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功率的概念。
2. 讲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讲解功率的定义,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3. 实验演示: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影响功率的因素。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公式的掌握。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课堂问答和作业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解释。
2. 根据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对实验方法进行指导和改进。
3. 根据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调整教学节奏,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
八、教学延伸1. 探讨功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机械、电子等领域。
2. 研究功率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如速度、力、能量等。
高中物理功率有关的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有关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功率的概念及公式;
2. 学会计算功率的大小;
3.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4. 锻炼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难点: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导线等;
2. 实验材料:电池、灯泡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5分钟)
1. 让学生观察实验仪器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功率的概念是什么;
2. 提出问题:什么是功率?功率与电压、电流有什么关系?
二、探究功率的实验(15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探究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3. 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功率的大小,并进行讨论。
三、讲解与总结(10分钟)
1. 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及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2. 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明白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四、实验报告(10分钟)
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结论等内容;
2. 学生进行实验报告展示和讨论。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锻炼了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 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功率实验,拓展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高一物理功率教案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功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1知识目标1.知道及其单位.2.理解额定功率.能力目标了解从能量分析入手去认识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情感目标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比较在相等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引入的概念,再根据的定义和电功公式导出的计算公式,给出的单位.然后从的单位引出电功的单位千瓦时,说明1度就是1千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额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的演示,教材还介绍了不同用电器的两个重要指标,额定电压、额定,以使学生对常见用电器设备的功率有所了解.1.重点:掌握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2.难点:实际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3.疑点: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教法建议本节教材包括和用电器额定功率两块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前面学生学过的功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较单位时间内用电器做功的多少.在讲解的`公式时,注意强调公式中的各量的对应关系,是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时给出的导出公式,使学生感觉公式多不易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学生不易做到,教师要通过实验讲清对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只有一个,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有很多.教学设计方案重难点:重点是的概念和单位,难点是额定功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方案一:复习功率概念引入电流做功有快慢的问题,然后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电力机车每秒做功400多万焦,公共电车的电机每秒做功6万焦,洗衣机的电机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录机的电机每秒做功几焦.再举出时间不同做功不同的实例,问学生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出的定义.方案二:分析类比建立的概念:可用幻灯片设计一组问题:1)怎样比较运动快慢?2)这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快慢?3)这样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引出的概念.二、:功率的概念要讲清:电流做功快,就大;电流做功慢,就小.的定义公式为P=W/t,的普遍适用公式是P=UI,比较大小时,要全面考虑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确定的大小关系.例如: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P=W/t,电流做的功越多,就越大.功率的单位容易和电功单位千瓦时混淆,可采用让学生计算1千瓦时的电功是多少焦,让学生体会千瓦时的意义.三、额定功率:方案一:可以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问题,然后引进额定功率的概念.学生实验可以设计三组,1)是在比额定电压低的情况下工作;2)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是在比额定电压高出1/5的情况下工作.方案二:教师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灯泡,问将他们串联起来,哪盏灯亮?然后做实验,引出额定功率的概念.例题1、一只额定电压为220伏特的电热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时通电12分钟,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问:这个电热煮水器的功率多大?分析解答正常工作的用电器,其实际电压应等于额定电压,所以该题中的电热煮水器的实际电压应为220伏特,工作12分后,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即用电0.l度.根据P=W/t=500瓦例题2、有两盏灯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已知电压U相同并保持不变,两灯均可发光,在甲、乙两图中比较灯1的亮度是[ ]A.甲图亮B.乙图亮C.同样亮D.无法判断分析解答同一盏灯的亮度与它的实际功率情况有关,在甲乙两图中,灯1的实际电压不同,甲图中的实际电压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甲图中实际功率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乙图中较亮.B选项正确.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活动方式:教师提供实验器材:低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标有2.5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220V 40W白炽灯泡一只.(1)提出问题(2)教师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学生操作.(3)观察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与灯泡相应的亮度变化.(4)讨论,分析.高一物理功率教案21.教学目标1.理解功率的概念;2.知道功率的定义和定义式P=w/t ,能够用公式P= w/t解答有关的问题;3.知道公式P=Fv的物理意义,能够用公式P=Fv解答有关的问题;4.理解汽车的两种启动过程,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人教版高一物理功率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功率教案5篇人教版高一物理功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分解力的方法2、学生会用作图法求分力,并能根据作图法说出力的分解在理论上是无限的3、学生能结合实际需要对指定力进行分解,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的大小,能用作图法分析分力的变化4、学生能结合问题体会力的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力的分解是有用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按照实际情况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指定的力成为本课的重点,而判定分力的方向则成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课题引入实验演示,引入新课教师演示:两个绳提起矿泉水瓶,一根绳也可以实现。
复习合力分力概念,明确合成的规律。
问题引入:一个力提起重物,能否用两个力来代替。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为后续学习活动提供时间保障。
(2)引导学生发现,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力的分解多样性的活动设计问题引导:请同学们画两个力,用来替代事先画在投影片上的力。
学生活动:用彩笔把作图分解。
完成作图后,将作图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教师引导:作图是否正确判断依据是什么(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叠加不同分组展示并追问:都正确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力的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力的分解的不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设计意图:实验器材常见,贴近生活。
矿泉水瓶即便落地,破坏作用很小。
通过活动,自然驱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
同时用定性分析替代定量计算,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矢量的合成和分解定则问题情境:某人向东行走了30m,又向北行走了40m,这个人的运动位移是多少学生活动:求解总位移,总结发现位移的合成也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师生总结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叫做矢量。
学生总结: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物理量均为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运算法则。
而标量只需按照算术法则进行相加。
教师引导: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简化成三角形定则。
通过在黑板上图解的方法让学生看出矢量求差的方法。
高中功率的教案
高中功率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七章第二节,主要包括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率的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为瓦特(W)。
2.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的功,t表示做功的时间。
3. 功率的计算:根据给定的功和时间,利用功率公式计算功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功率公式计算实际问题中的功率。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
难点:功率公式的运用,实际问题中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电风扇、洗衣机等,思考这些实例中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2. 讲解功率的概念: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为瓦特(W)。
3. 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的功,t表示做功的时间。
4. 例题讲解:请同学们看课本P77的例题,讲解并解析题目中的功率计算。
5.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77的练习题,巩固功率的计算。
6. 功率的计算:以实际问题为例,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功率的概念: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为瓦特(W)。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七、作业设计实例1:一辆汽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0分钟,求汽车的平均功率。
实例2:一台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电流为0.5A,电压为220V,求电风扇的功率。
2. 作业答案:实例1:汽车的平均功率约为1.6×10^4 W。
实例2:电风扇的功率为110W。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功率的基本知识。
物理功率的教案高中
物理功率的教案高中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2. 掌握功率的单位和换算。
3. 能够应用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功率的单位和换算。
教学难点:1. 功率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粉笔、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入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率。
2. 示范一些例子,让学生体会功率的作用。
二、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0分钟)1. 介绍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 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 = 功 ÷ 时间。
三、讲解功率的单位和换算(10分钟)1. 介绍功率的单位:瓦特(W)。
2. 讲解功率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进行功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功率并验证计算公式。
五、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应用功率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2. 学生讨论解题过程,解答疑惑。
六、总结与习题训练(5分钟)1. 综合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和换算。
2. 布置功率的习题训练。
教学反馈:1. 对学生在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物理功率的知识。
拓展:1. 分组进行物理功率相关实验,探究功率的应用。
2. 拓展讨论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器功率、马力等概念。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一物理功与功率的优秀教案范本
高一物理功与功率的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功和功率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1. 引入:老师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功与功率的概念,如打篮球时投球的高度、速度等因素对于得分的影响,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理论知识讲解:(1)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利用公式 W = F × s 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其中 W 代表功,F 代表力,s 代表位移。
(2)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利用公式 P = W / t 讲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其中 P 代表功率,W 代表功,t 代表时间。
3. 案例分析与解题: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题训练,巩固学生对功和功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计算一个人推一个物体50米需要的功,计算一个汽车加速行驶所需的功率等。
4. 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关于功与功率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测量,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5. 深化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功和功率的变化情况,如重力对于下落物体的功,阻力对于运动物体的功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投影仪:用于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
2. 实验器材:测量长度的工具、弹簧测力计、物体等。
3. 实验指导书:包含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计算功和功率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及时纠正和评价他们的答案。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评价他们对功与功率理解的透彻程度。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功与功率的概念。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掌握功率的单位及其换算。
3. 熟练运用功率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4.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功率概念。
教学重点: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率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验器材和实验题目、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实例引入功率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涉及到功率。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定义功率:功率是物体做功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2. 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P等于做功W与时间t的比值,即P=W/t。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带领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解答问题。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电器的功率。
2. 实验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电器的功率并记录数据。
3. 实验分析:学生根据数据计算不同电器的功率。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练习册上的功率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测量,更加深入理解功率的概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率概念。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功,t表示时间。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例如,在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功率时,可以使用P = Fv,其中F表示力,v表示速度。
四、功率与能量转化速率的关系
功率反映了能量转化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内能量转化的多少。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功率与能量转化速率的关系,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如发电机产生的功率越大,电能的产生速率就越快。
7.板书设计是否清晰,是否有助于学生记录和复习。
8.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3.理解功率与能量转化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功率的概念,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功率的计算,功率与能量转化速率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功率演示仪、计时器。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如运动员举重,引入功率的概念。
一、功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其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这个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功率与做功的多少有关,二是功率与时间有关。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这一点,让学生理解功率不仅与做功的大小有关,还与做功的时间有关。
二、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平均功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物体所做的总功除以这段时间,而瞬时功率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所做的功。两者的联系在于,当时间间隔趋于零时,平均功率就等于瞬时功率。讲解时要注意强调这个联系,并举例说明。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四章《机械能》第二节《功率》。详细内容包括:功率的定义,功率的计算,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以及与能量转化速率的关系。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力和运动”第三节“功率”。
具体内容包括: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与功的关系;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实际生活中功率的计算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物体的功率。
2. 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
难点:瞬时功率的计算,实际生活中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组、计时器等)。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运动员举重、骑自行车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员举重时看起来很吃力,而骑自行车时却轻松很多?2. 知识讲解(1)功率的定义:以运动员举重为例,介绍功率的概念。
(2)功率的计算公式:推导功率的计算公式,讲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区别。
(3)实例分析:分析运动员举重和骑自行车时的功率,解释为什么骑自行车时看起来更轻松。
3.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平均功率。
(2)计算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的瞬时功率。
4. 随堂练习(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功率。
(2)计算物体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时的瞬时功率。
5. 实验演示利用滑轮组和小车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功率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定义2. 功率的计算公式3. 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4. 实际生活中功率的计算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的质量、速度和受力大小,求物体的功率。
(2)物体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已知物体的质量、斜面倾角、加速度和受力大小,求物体的瞬时功率。
答案:(1)功率 = 受力× 速度(2)瞬时功率 = 受力× 速度2. 拓展延伸:讨论如何提高物体的功率,提高生活质量。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功率”。
具体内容包括:功率的定义,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功率与力学能的关系,以及实际生活中功率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率的概念,能准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2. 学会计算简单物理过程中的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了解功率与力学能的关系。
3. 能够运用功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功率的定义,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功率与力学能的关系,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辆自行车在平地上匀速行驶,提问学生:为什么自行车在爬坡时,人们会感觉更费力?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与时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功率的定义:介绍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讲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两种功率的计算。
(3)功率与力学能的关系:分析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功率与力学能的转化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关于平均功率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瞬时功率的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定义2. 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3. 功率与力学能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辆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从静止加速到10m/s,求汽车的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2)一名学生爬楼梯,每层楼高3m,所受重力为500N,从一楼到三楼所用时间为30秒,求学生的平均功率。
2. 答案:(1)平均功率:P = W/t = (1/2)mv^2/t =(1/2)×1000×10^2/20 = 2500W瞬时功率:P = Fv = 1000×10 = 10000W(2)学生的平均功率:P = W/t = Gh/t = 500×3/30 = 50W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功率的应用。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深入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功率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3. 了解功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功率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把功率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或实例引入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检测学生对功率的初步理解。
二、讲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5分钟)1. 讲解功率的定义:力做功的速率。
2. 引入功率的公式:P = W / t,P代表功率,W代表做功,t代表时间。
3. 通过实例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让学生进行功率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拿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讨论功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应用实例分析(10分钟)在实例中,让学生应用所学功率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整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
2.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展开,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功率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功率”,具体内容包括: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功率的计算,功率的单位,以及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的理解和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运动员在比赛中短跑、自行车比赛等,引导学生思考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讲解:讲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功率的单位。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功率,并记录数据。
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功率,并讨论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功率的单位:瓦特(W)功率的计算示例:一个物体在2秒内做了10焦耳的功,求这个物体的功率。
解答:P = W/t = 10 J / 2 s = 5 W功率与做功的关系功率越大,表示做功的速度越快。
功率与做功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有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一个物体在3秒内做了15焦耳的功,求这个物体的功率。
2. 答案:P = W/t = 15 J / 3 s = 5 W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的动力性能,电梯的运行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功率”,具体内容包括: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功率的计算,功率的单位,以及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课题:功率新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
2、WPt=,P Fv=的运用过程与方法1、WPt=通常指平均功率,0t∆→为瞬时功率2、P Fv=,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投影仪、投影片、录相资料、CAI课件。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不同的物体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可能不同,或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可能不同。
也就是说做功存在着快慢之分,那么,怎样描述做功的快慢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2.进行新课1、功率教师活动:一台起重机能在1min内把1t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另一台起重机只用30s就可以做相同的功。
两台起重机谁做功更快?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做功快慢的?学生活动:稍作思考回答,后一台起重机做功更快。
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一台起重机能在1min内把1t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另一台起重机用30s把0.4t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
两台起重机谁做功更快?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做功快慢的?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点评。
投影问题:力F1对甲物体做功为W1,所用时间为t1;力F2对乙物体做功为W2,所用时间为t2,在下列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A.W1=W2,t1>t2B.W1=W2,t1<t2C.W1>W2,t1=t2D.W1<W2,t1=t2点评:上述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的问题学生都能作出判断,其实都是根据W/t这一比值进行分析判断的。
让学生把这个意思说出来,然后总结。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总结:做功快慢的比较有两种方式:一是比较完成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另一是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的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功率新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
2、WPt=,P Fv=的运用过程与方法1、WPt=通常指平均功率,0t∆→为瞬时功率2、P Fv=,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投影仪、投影片、录相资料、CAI课件。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不同的物体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可能不同,或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可能不同。
也就是说做功存在着快慢之分,那么,怎样描述做功的快慢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2.进行新课1、功率教师活动:一台起重机能在1min内把1t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另一台起重机只用30s就可以做相同的功。
两台起重机谁做功更快?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做功快慢的?学生活动:稍作思考回答,后一台起重机做功更快。
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一台起重机能在1min内把1t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另一台起重机用30s把0.4t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
两台起重机谁做功更快?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做功快慢的?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点评。
投影问题:力F1对甲物体做功为W1,所用时间为t1;力F2对乙物体做功为W2,所用时间为t2,在下列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A.W1=W2,t1>t2B.W1=W2,t1<t2C.W1>W2,t1=t2D.W1<W2,t1=t2点评:上述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的问题学生都能作出判断,其实都是根据W/t这一比值进行分析判断的。
让学生把这个意思说出来,然后总结。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总结:做功快慢的比较有两种方式:一是比较完成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另一是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的功。
在物理学中,一个力所做的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Wt,叫做功率。
用P表示,则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上式是功率的定义式,也是功率的量度式,P与W、t间无比例关系,做功的快慢由做功的物体本身决定。
根据这一公式求出的是平均功率,同时这个公式变形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求功的方法:W=Pt。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1、功率的单位是什么?2、公式WPt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就课本第7页“说一说”栏目中提出的问题分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小组讨论,回答。
1、由功率的定义式可知,功率的单位由功和时间的单位决定,在SI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1W=1J/s,常用单位:千瓦(kW) 1kW=1000 W2、WPt=指平均功率,当0t∆→时,即表示瞬时功率2、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学习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一段,提出问题,你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是怎样理解的?点评:通过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阅读后回答。
教师帮助总结、补充。
(1)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
(2)实际功率:指机器工作中实际输出的功率。
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
实际功率总是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实际功率如果大于额定功率容易将机器损坏。
机车起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的功率而不是合外力或阻力的功率。
3、功率与速度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力、位移、时间都与功率相联系,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推导出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式;推不出来的同学可以先阅读教材“功率与速度”部分,然后自己再推导。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推导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式。
点评: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点评、总结。
分析公式的意义。
1、P=Fv,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体运动速度v的乘积。
当F与v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则用它们在一条直线上的分量相乘。
2、公式P=Fv中若v表示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P表示力F在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3、如果时间t取得足够小,公式P=Fv中的v表示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时,P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功率。
问题: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启动和行驶过程中,其牵引力和行驶速度是怎样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讨论、推理、作答。
根据公式P=Fv:①当功率P一定时,F与v成反比,即做功的力越大,其速度就越小。
当交通工具的功率一定时,要增大牵引力,就要减小速度。
所以汽车上坡时,司机用换档的办法减小速度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②当速度v一定时,P与F成正比,即做功的力越大,它的功率就越大。
汽车从平路到上坡时,若要保持速率不变,必须加大油门,增大发动机功率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③当力F一定时,功率P与速度v成正比,即速度越大,功率越大。
起重机吊起同一物体时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上升,输出的功率不等,速度越大,起重机输出的功率越大。
教师活动:投影教材上的例题,引导学生独立审题,分析后写出解题过程。
学生活动:独立审题,分析题意,求解。
教师活动:投影学生的求解过程,总结点评。
3.课堂总结、点评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4.实例探究关于功率的计算[例1]质量m=3 kg的物体,在水平力F=6N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t=3 s,求:(1)力F在t=3 s内对物体所做的功。
(2)力F在t=3 s内对物体所做功的平均功率。
(3)在3 s末力F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
解析: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加速度a=Fm=2 m/s2,则:物体在3 s末的速度v=at=6m/s 物体在3 s内的位移s=21at2=9 m (1)力F做的功W=Fs=6×9 J=54 J(2)力F在3 s内的平均功率P=Wt=18 W(或06622vP Fv F+===⨯W=18W )(3)3 s末力F的瞬时功率P=Fv=6×6 W=36 W关于机车的启动问题[例2]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 ,汽车质量为5t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阻力是车重的0.1倍,g 取10m/s 2,问:①汽车保持额定功率从静止起动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②若汽车保持0.5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解析:①当牵引力F 大小等于阻力f 时,汽车的加速度a =0,速度达到最大值v m ,据公式P=Fv ,可得出汽车最大速度v mP 额=Fv =fv mm P P v F f ===额12m/s ②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所能维持的时间应该从开始到汽车达到额定功率的时候,设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时的牵引力为F 牵,阻力为f ,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牵=f +ma =0.1mg +ma =7500N当汽车的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汽车做匀加速过程结束,设这时汽车的速度为v ′m ,据功率公式P =Fv 得:=='F P v m 额8 m/s设汽车能维持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0,则:v m ′ =at 0得:t 0=v m ′ /a =16s课余作业书面完成P10“问题与练习”中1-4题。
教学体会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附1:课后练习1、飞机以速度v 水平匀速飞行时,发动机的功率为P ,若飞机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飞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那么当发动机的功率增为4P 时,飞机匀速飞行的速度将增为=D)A BC.D2、物体A、B质量相同,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在相同的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都通过了相同的位移s,那么=D)A.力F对A做功较多,做功的平均功率也较大B.力F对B做功较多,做功的平均功率也较大C.力F对A、B做的功和做功的平均功率都相同D.力F对A、B做功相等,但对A做功的平均功率较大3、一个质量是1.0kg的物体,从地面上方20m高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第1s时间内下落的位移是多少?(5m,g取10m/s2)这1s内重力对物体做多少功?(W1=50J)第2s时间内物体下落的位移是多少?(15m)这1s内重力对物体做多少功?(W2=150J)前1s和后1s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各是多大?(P1=50W,P2=150W)这2s时间内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多大?(P=100W)应用公式P=Fv计算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1s末和2s末的瞬时功率。
(由v1=10m/s按公式求得P1=100W;由v2=20m/s按公式求得P2=200W)点评:根据上述结果启发学生思考瞬时功率的物理意义。
最后指出,此题中是重力对物体做功,使重力势能逐渐向动能转化。
随着时间的延续,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逐渐加快。
4、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沿斜面下滑,当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多大?(P=mgvsinθ)5、作平抛运动的物体,质量为m,某时刻的速度为v,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此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多大?(P=mgvsinθ)附2:教材分析本节讲述功率的概念,功率公式的应用。
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要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公式P=Fv的意义,要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有所理解。
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
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
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关于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与汽车的最大速率之间的关系,最好采用课后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以便通过分析汽车由开动到匀速行驶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