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 文化

合集下载

陕北民歌的作曲风格

陕北民歌的作曲风格

陕北民歌的作曲风格
陕北民歌是一种流传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由民众集体创作而成的民间歌谣。

陕北民歌主要分为信天游、劳动号子、小调三大类。

格式多为七言,两句成一节,一节即一章。

惯用“比”“兴”、方言叠词等手法。

它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长期融合的产物,形成时间较早。

其中信天游于周代中期产生,汉代时基本定型。

初期的陕北民歌的歌词没有文字记载,到了西汉时期才出现有明确创作时间并被记录下来的歌谣的《上郡歌》。

后来原始的巫术活动涌现,用于祭祀的宗教性民歌诞生。

[7]20世纪30年代以前,陕北民歌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生活、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

30年代以后,又以其鲜明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群众性,为宣传革命、鼓舞斗志和发展民间音乐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

陕北民歌伴随陕北人民的劳动生活、历史及民俗活动而诞生,经久不息流传至今。

作为陕北核心文化符号之一,陕北民歌展示了陕北文化的不断发展,记录了社会的演变和时代的创新。

代表性陕北民歌有:《东方红》《兰花花》《三十里铺》《赶牲灵》《走西口》《绣金匾》等。

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地区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
化遗产凝聚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代代相传,成为陕北地区文化的瑰宝。

以下将介
绍陕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 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是陕西地方宫廷乐队。

西安鼓乐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是唐代宫廷音乐的一种。

西安鼓乐包括鼓乐队、管弦乐队、舞蹈队、吹奏乐队等多种表演形式,具有悠久的历
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西安鼓乐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是中国古典音乐宝库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其歌词和曲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情感和思想。

陕北民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而闻名,被誉为“陕北人民
的心声”。

3. 西安剪纸
西安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唐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
化底蕴。

西安剪纸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图案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剪纸艺术的明
珠”。

4. 甘泉皮影
甘泉皮影是陕北地区的一种传统皮影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甘泉皮
影以其精湛的表演技艺和丰富的故事内容而闻名,被誉为“陕北地区的艺术瑰宝”。

陕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

这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
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对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宝
贵的文化遗产,让世人共同欣赏和传承。

陕北民歌的故事

陕北民歌的故事

陕北民歌的故事陕北民歌是中国陕西省北部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

它起源于陕北地区的农民和牧民之间的生活和劳动,代表了陕北地区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陕北民歌以其深情、质朴和朴实的词曲表达方式而闻名,是中国民间音乐的珍贵遗产之一。

陕北民歌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当时的陕北地区的农民和牧民们用民歌来表达他们的情感、纪念祖先和赞美自然。

这些民歌以简单的曲调和朗朗上口的歌词为特点,通常由一人或一群人合唱。

歌词内容涉及到农村生活、家庭、爱情、友谊等各个方面,能够直观地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

陕北地区的农村生活艰苦,人们经常用歌曲来排解疲劳和愁苦。

陕北民歌通常用简单明快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歌词,能够鼓舞人们的士气,使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乐观和坚韧的态度。

这些歌曲也成为了人们交流的媒介,通过歌曲,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陕北民歌也是陕西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中,陕北民歌常常作为表演的一部分出现。

这些歌曲传递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带给观众们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陕北民歌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

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流行音乐的涌入,使得陕北民歌逐渐失去了它的传统地位。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陕西省政府和一些民间艺术团体开始采取措施,如举办音乐比赛和传统文化培训班,来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唱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的故事是一个不断传承和演变的故事。

它承载着陕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也是中国民间音乐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保护和传承陕北民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陕北地区的独特文化和历史,同时也能够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递给后代。

陕北流行的民歌

陕北流行的民歌

陕北流行的民歌陕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民歌发源地之一,这里的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陕北人民的喜爱。

陕北流行的民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不仅在歌曲创作上有着独特的创新,而且在歌词传达的信息和意义上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陕北流行民歌以歌颂革命英雄、颂扬农民劳动和农田水利建设为主题。

许多民歌以豪情英勇的歌词展示了陕北人民在艰苦岁月中团结抗战、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在这些歌曲中,勇敢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不仅让人们了解了那个特殊时代的历史,而且启发了人们对于勇敢和团结的理解。

此外,陕北流行的民歌也有不少以农民劳动和农田水利建设为主题的歌曲,这些歌曲展现了陕北人民的勤劳精神和不屈的奋斗意志。

在这些歌曲中,歌词常常描述了农民们早出晚归、卧薪尝胆的艰辛工作,歌颂了他们对土地的深情厚意和对家园的热爱之情。

这些歌曲通过饶有情感的旋律和深入人心的歌词,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农民的辛勤付出,也唤起了大家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陕北流行的民歌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这些歌曲中融入了陕北地区独特的方言和民俗特点,让人们对这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陕北民歌中的歌词常常描绘了当地的风景、人物、习俗,以及那个特殊时代的社会动荡和人民对幸福的追求。

通过这些歌曲的传唱,人们不仅被美妙的音乐所吸引,更能感受到陕北地区独特的人文气息和历史变迁。

陕北流行的民歌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一种精神力量的寄托,也成为了文化交流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许多陕北民歌通过唱出大地之声,走向了全国甚至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陕北的音乐文化。

同时,这些歌曲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激励着他们传承和发扬陕北的民歌艺术。

总之,陕北流行的民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们不仅通过美妙的音乐让人们陶醉其中,更在传达历史、承载文化和启迪人心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陕北民歌以其生动、全面和有指导意义的特点,不仅丰富了陕北地区的文化底蕴,也为整个华夏民族的文化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陕北民歌的故事

陕北民歌的故事

陕北民歌的故事
陕北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珍贵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省陕北地区独有的音乐文化形式。

这些民歌通常以陕北方言演唱,歌词质朴真实,表达了人民生活的喜怒哀乐,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陕北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歌传统,形成于数百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陕北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民间音乐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陕北民歌以其独具特色和深厚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陕北民歌的题材广泛多样,包括劳动歌、爱情歌、战斗歌等。

其中,劳动歌是最常见的一类,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和勇敢奋斗。

这些歌曲常常以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旋律简单而优美,让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爱情歌也是陕北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浪漫的词句和动人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热切渴望和深情厚意。

这些歌曲常常描绘出陕北人民纯真、真挚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仍然深受人们喜爱。

战斗歌是陕北民歌中最具魅力和感人的一类。

这些歌曲通常描绘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英勇斗争,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

这些歌曲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陕北民歌不仅在陕北地区广泛流传,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和传唱。

在各类文艺演出、音乐会和比赛中,陕北民歌常常成为亮点。

它们已经成为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音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陕北地区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

它们记录了人民的生活和历史,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陕北民歌的故事仍在继续,将继续为世人带来音乐和情感的享受。

陕北的民歌

陕北的民歌

陕北的民歌介绍
---------------------------------------------------------------------- 陕北的民歌是指中国陕西省北部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分布在延安、榆林、宝鸡等地。

这些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反映了陕北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陕北民歌既有山歌、谣曲、叙事曲等,也有祭祀歌、工作歌、爱情歌等多种形式。

其中,以山歌最为流行。

山歌通常是由叠起来的乐句组成,旋律简单而朗朗上口,歌词则富有含义和感情,传唱度极高。

陕北民歌的演唱方式多种多样,除了单独演唱外,还有合唱、对唱、对答、问唱等多种形式。

陕北的民歌主题涵盖了众多领域,如爱情、婚姻、生活、战争、祷告等。

这些歌曲深刻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生活态度、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展示了陕北地区的多元文化和人民的精神风貌。

其中,代表性的民歌有《洛川情歌》、《沂蒙山》、《鹿园吟》等。

陕北民歌不仅在本土流传广泛,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其深厚的文
化底蕴和美妙的旋律,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和文化研究者前来挖掘和传承。

陕北风俗民歌

陕北风俗民歌

陕北风俗民歌陕北风俗民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陕北,又称山西北部,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西北的山地林区,也是著名的“陕北美景”的发源地。

陕北风俗民歌,是陕北特有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一、民歌在陕北的历史民间歌曲在陕北地区一直流传至今,早在宋代,就有许多陕西地区的民歌传唱,可以说是中国民歌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的民歌不仅有宋代的“宋词”,还有明清时期的“古风”、“新曲”等,这些歌曲都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厚的民俗色彩,反映了当时陕西人民生活在山林草原之中的情况。

二、民歌形式多样陕北民歌有各种形式,有宋词、古风、新曲、高唱等,也有特定的表演形式,如聚落会唱、舞会唱、宴席唱等。

这些表演形式都能体现出陕北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充分展示出当地人民的历史和文化。

三、民歌的文化内涵陕北民歌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里的民歌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而且还能反映出当地人民对于生活和人生态度。

歌词中充满了对于生活中各种情感、思想和意念的表达,使人们能够体会到陕北人民历史文化中的情感和思想。

四、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陕北民歌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陕北民歌也在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创新。

如今的民歌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传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五、民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陕北民歌不仅是陕北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底蕴,而且还能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厚的民俗色彩传递给下一代。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陕北民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革,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

总之,陕北风俗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陕北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体现了陕西人民生活在山林草原之中的情况,而且还能反映出当地人民对于生活和人生态度。

陕北民歌的故事

陕北民歌的故事

陕北民歌的故事
陕北民歌是中国陕西省北部一带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它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陕北民歌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但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陕北民歌以其真挚、深刻、朴实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在这些民歌中,最常见的主题是爱情、家庭、生活、劳动和战争等。

这些主题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命运,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陕北民歌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许多杰出的歌手和作曲家也涌现出来,如韩琛、王莹、马连良、张学友等人,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而且在海外也享有盛誉。

陕北民歌的故事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梁祝》,这是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首歌曲。

《梁祝》讲述了一个悲壮的爱情故事,主人公梁山伯和祝英台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但他们一见钟情,并最终在死亡中永远地在一起。

《梁祝》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音乐形式,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除此之外,陕北民歌中还有很多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黄河大合唱》、《三声道·秦娥雪》、《红旗颂》等等。

这些作品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陕北民歌的魅力,同时也展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是中国陕西省北部的一个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是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代表性:1. 陕北民歌: 陕北有着独特的民歌文化,如宝塔山下的《马骝歌》、阳山河畔的《二泉映月》等,这些歌曲描绘了陕北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2. 报关勾儿: 报关勾儿是陕北传统的器乐演奏形式,用一对勾儿敲击铜盘,发出特殊的节奏和音响效果,常用于祭祀和庆典活动中。

3. 陕北灯会: 陕北的灯会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庙会之后开始,陕北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人们在灯会上观赏各种形状的彩灯和民间艺术表演。

4. 魂灵板面: 魂灵板面是陕北传统的民间艺术,以纸板为材料,用彩纸和颜料粘贴制作而成,通常用于祭祀祖先或追悼先人。

5. 陕北皮影戏: 陕北有着悠久的皮影戏传统,这一艺术形式通过光影的变化生动地表现了各种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同时也传承了陕北文化的精髓。

6. 窑洞建筑: 陕北地区的窑洞是当地人民独特的居住方式,是以黄土为主要材料,以山体为背景修建的房屋。

窑洞既可以保持房屋的温暖,又具备防水、抗震等优势,是陕北地区独特的建筑遗产。

7. 水车: 陕北人民自古以来就利用水力资源发展农业生产,水车是他们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陕北的水车造型独特,常常用于引水浇田和磨面等农业生产活动中,是陕北地区农业文化的象征。

8. 跳滚力戏: 跳滚力戏是陕北地区的一种特色传统表演形式,表演者在特制的木板上跳跃和滚动,从而展示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

陕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展现了陕北人民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陕北人民独特的文化标志,为我们了解和传承陕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陕北民歌的概念

陕北民歌的概念

陕北民歌的概念陕北是指中国陕西省北部的地区,其民歌是指陕北地区所产生的民歌。

陕北地区地势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民歌文化,是中国民歌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陕北民歌的概念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

从地域上看,陕北民歌指的是陕北地区所特有的民歌形式和风格。

陕北地区面积辽阔,地形多样,气候条件各异,因此,不同地区的民歌在曲调、歌词和表现形式上都有所差异。

从内容上看,陕北民歌以生活为主题,广泛涵盖了农田劳动、爱情婚姻、历史传说、民风民俗等各个方面。

陕北民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老百姓的生活为创作源泉,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陕北民歌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陕北地区的独特历史和地理环境。

陕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包括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

这些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在陕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

此外,陕北的地理环境也促进了民歌的创作和传播。

陕北地区北临内蒙古,南界黄河,西临陕甘宁边区,周边地域狭窄,山川纵横,交通不便,由此形成了各地区独特的乡土风情,丰富了陕北民歌的内容和形式。

陕北民歌在传统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

最典型的是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凤凰山上鸽子飞”、“你可知道我为你等待多少年”等曲调优美、激情澎湃的歌曲。

陕北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样,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形式。

在表演中,演唱者通常会结合手势、舞蹈等表达方式,将情感与音乐融为一体,进一步丰富了民歌的表现形式。

在历史上,陕北民歌承载了人民大众的情感表达,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

中国共产在陕北地区开展革命斗争时,陕北民歌成为了革命斗争的歌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士气。

陕北民歌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成为了陕北地区人民走向胜利的力量之源。

如今,陕北民歌经历了百年的变迁,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许多陕北民歌被收录和发表,成为了经典的民歌作品。

不仅在陕北地区,陕北民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影响力。

陕北民歌在现代音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音乐家在作曲和创作上都加入了陕北民歌的元素,使其在现代音乐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陕北文化的代表-陕北民歌

陕北文化的代表-陕北民歌

中华文化的瑰宝-陕北民歌李涛李刚陕北民歌是陕北人创作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世界三大民歌之一,经久不息而代代相传。

陕北民歌种类繁多,主要有信天游、榆林小调、酒歌、小曲等,其中信天游作为陕北民歌的精华,响彻在广漠无垠、千沟万壑的黄色高原上,它是陕北人在严苛的自然环境中坚强生存的见证,是浓厚的黄土情最深刻的积淀。

一曲高歌,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音;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作为陕北特色的地域文化的表现,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历史轨迹发展,从直接抒发内心悲苦与哀怨的传统信天游,到大众化的新民歌,再到流行乐坛的“西北风”,在历史上经历了两次高峰期,一次是在上世纪30 年代中期到50 年代,陕北民歌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激励着一代人的精神与斗志;另一次则是在80年代的大众商业化音乐兴起时期,“西北风”作为一种来自本土的新民谣风靡全国,成为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化现象。

第一阶段,传统民歌黄土高原上严酷的生存环境,强化了陕北人的生存意识而表现出了人的生命力的坚韧, 这种坚韧就是重本安土, 就是随遇而安,这里的深山大沟,黄土深厚,则赋予了陕北人一种凝重,一种胸怀,又因为历史上的多灾多难, 使得陕北人情感起伏波动大, 易于动情生感, 陕北的传统民歌正是基于此,再加上这里地处边疆,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汇处, 因而陕北人既有着大汉族文化熏陶浸染下的大度厚直, 又表现出异域民族特有的顽强不挠。

这种品质这些情愫体现在众多的陕北民歌中,“东山上的糜子西山上的谷,咋们黄土里笑来黄土里哭”,“背靠着黄河哟面对着天, 陕北的山来山套着山”,“忙不完的黄土地, 喝不干的苦井水,男人为你累弯了腰, 女人为你锁愁眉”,再如《揽工调》、《船夫曲》等,透露出黄土地上生活的悲凉凄苦。

这种艰难又通过爱情,把情爱的渴望、悲恨与人生的苦难相交织来表现,如《女儿歌》:“六月里黄河冰不化, 扭着我成亲是我大。

五谷里数不过豌豆圆, 人里头数不过女儿可怜”,《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 妹妹我实难留。

陕北民谣感悟心得体会(3篇)

陕北民谣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陕北民谣的艺术魅力1. 旋律优美陕北民谣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鲜明,富有节奏感。

它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结合陕北方言的音韵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如《信天游》、《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经典曲目,旋律优美,让人陶醉。

2. 歌词朴实陕北民谣的歌词朴实无华,富有生活气息。

它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为素材,反映了陕北人民的喜怒哀乐、爱情婚姻、生产劳动等各个方面。

这些歌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让人产生共鸣。

3. 情感真挚陕北民谣传达了陕北人民真挚的情感。

它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眷恋等情感。

这种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动,也让人思考。

二、陕北民谣的历史文化内涵1. 传承了陕北地区的历史文化陕北民谣是陕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陕北地区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

如《走西口》、《三十里铺》等曲目,讲述了陕北地区的历史故事,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生活画卷。

2. 体现了陕北人民的智慧陕北民谣的创作过程中,陕北人民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智慧。

他们巧妙地运用方言、俗语、谚语等,使歌词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

同时,他们在音乐旋律、节奏等方面也进行了创新,使陕北民谣独具特色。

3. 涵盖了陕北地区的民俗风情陕北民谣涵盖了陕北地区的民俗风情。

如《信天游》、《赶牲灵》等曲目,展现了陕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民间信仰、民间艺术等。

这些民俗风情在陕北民谣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人们更加了解陕北地区的历史文化。

三、陕北民谣的启示1. 珍惜民间文化陕北民谣作为我国民间音乐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珍惜民间文化,传承和弘扬陕北民谣这一民间艺术。

2. 坚定文化自信陕北民谣展示了我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聆听陕北民谣,我们可以增强文化自信,为我国民间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3. 传承民族精神陕北民谣传达了陕北人民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陕北民歌是中国西北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形式,其演唱风格粗犷、豪放、富有感染力。

本文将从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演唱技巧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探讨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陕北民歌是一种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其演唱风格独特,以粗犷、豪放、富有感染力为主要特点,下面将从音乐特点、演唱技巧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展开探讨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一、音乐特点
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曲调、节奏和音色等方面。

其曲调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较大,富有变化。

陕北民歌的节奏一般较为自由,拍子较强,常常采用切分节奏和三拍子节奏。

在音色方面,陕北民歌以真声为主,声音雄厚、朴实,富有情感。

二、演唱技巧
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主要包括呼吸、发声、咬字和表情等方面。

陕北民歌的呼吸要求深呼吸,保持气息的稳定和充足。

在发声方面,陕北民歌要求声音洪亮、真挚,注重声情的结合。

咬字方面,陕北民歌要求清晰、准确,突出歌词的情感和意境。

表情方面,陕北民歌要求歌手要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的情感和歌词的情感融为一体。

三、地域文化
陕北民歌的地域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歌曲的内容和形式上。

陕北民歌的歌词内容往往涉及生活、劳动、爱情等方面,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在形式上,陕北民歌常常采用独唱、对唱、齐唱等方式,演唱场合多样,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

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研究

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研究

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研究注:本文仅供参考。

路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铁道兵出身,因其作品《平凡的世界》等而享誉文坛。

他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陕北民歌的影响,其中陕北民歌更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陕北民歌的文化内涵、音乐特点以及在路遥小说中的艺术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在路遥小说中的具体体现。

一、陕北民歌的文化内涵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陕北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民生活艰苦,因此陕北民歌在传承时代传统、表达人们情感及生活体验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陕北民歌中,情感真挚、内容翔实,质朴、深沉、悲壮,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苦涩、对祖国的热情等丰富多彩的情感。

二、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式简单:陕北民歌的调式多为五声音阶,这为其简单、朴实的音乐特点奠定了基础。

2. 旋律优美:陕北民歌的旋律优美,富有变化,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具有很强的民间音乐特色。

3. 歌词质朴:陕北民歌的歌词质朴、深刻,真实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4. 伴奏简单:陕北民歌的伴奏多为简单的弹拨乐器或打击乐器,使得音乐更加朴实、自然。

这些音乐特点使得陕北民歌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民间音乐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三、陕北民歌在路遥小说中的艺术应用在路遥的小说中,陕北民歌贯穿成为作品的精髓所在,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1. 《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民歌在《平凡的世界》中, 陕北民歌被用来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男主人公叶红英对陕北民歌的钟爱和追忆,在歌声中表达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情,凸显了他坚韧、热爱生活的性格。

陕北民歌也成为小说情节的铺垫和高潮,如男主人公叶麟与夏明翰在陕北民歌的伴奏下发生纠纷,加深了故事情节的张力。

在《兄弟》中,陕北民歌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塑造人物的工具,更是表达主题思想的载体。

五首陕北民歌大全

五首陕北民歌大全

五首陕北民歌大全
陕北民歌是陕西北部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形式,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历史。

以下五首是陕北民歌的代表作品:
1.《黄土高坡》:歌颂了陕北广袤的黄土地,表达了陕北人民奋发向前、艰苦奋
斗的精神。

2.《马铃儿响叮当》:描绘了陕北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劳动人民的欢乐生活,曲调欢快动听。

3.《临行密密缝》:讲述了一位陕北妇女为了给丈夫缝制衣物,辛勤劳作的故事,表达了陕北妇女的勤劳和深情。

4.《老家的春天》:歌颂了陕北农村的丰收和美好的生活,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思念之情。

5.《陕北山歌》:这是一首集合了陕北多个地方特色的山歌,歌词内容丰富多样,
描绘了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这些陕北民歌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歌词朴实自然,旋律优美动人。

通过欣赏和学唱这些民歌,可以更好地了解陕北地区的文化和民间艺术。

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地区,又称“陕北三边”,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包括榆林、延安、宝鸡三市以及渭南北部一带。

这里因其地理位置偏远,历史悠久,自然环境独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诸多方面。

一、陕北民歌陕北民歌源远流长,自西汉以来就有吟唱之风。

它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民歌,既有清新明快的山歌,又有豪放激昂的旱苗情歌,又有深情婉约的大调赞歌,更有漫长琐碎的劳作乐歌。

陕北民歌因其多样性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方式而享誉全国乃至海外,被誉为“中国民歌之乡”。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陕北山歌》,被誉为“陕北民俗的一个小百科全书”。

二、陕北皮影戏陕北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

其历史悠久,已有瓦刻塑影、纸雕塑影等种类,唐代就已经流传开来。

皮影戏所表现的是社会生活中各种具体的事物,通过手工制作的皮影人物、道具和背景融入了戏剧的化学元素,不仅有艺术价值,而且也是人们了解民俗、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陕北戏曲陕北戏曲是隶属于中国戏曲门类中的一个小分支。

它是以陕北地区的方言为基础,通过遵循基本流程,进行角色、音乐及服饰上的地域性修改,以适应当地人民的欣赏。

陕北戏曲早期以诸葛街、黑珠街等四大草台为代表,后来又发展出安陵山、白水洋等多种流派。

其曲目以历史题材和英雄故事为主,演唱方式韵律悠长,表现力强。

四、陕北火塌坑民居火塌坑民居是陕北地区特有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因其独特的结构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大奇观。

它是若干仓库分散拼凑而成的各式建筑,取名为“塌坑”即因多数建筑的半埋地下,外表只露出一层墙的缘故,古朴而大气,呈现出浓厚的陕北土特色。

五、陕北美食陕北素以其美食而闻名天下,其中的代表性菜品有“臊子面”、“擀面皮”、“糖葫芦”、“潼关肉夹馍”等。

这些菜品不仅具有本地特色,口味浓郁,而且营养丰富,深受当地人民和游客的喜爱。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加深,陕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热爱。

陕北民歌赏析

陕北民歌赏析

陕北民歌赏析
陕北民歌是中华民间艺术的一颗瑰宝,它以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展现了黄土高原上劳动人民的勤劳、质朴和热情。

以下是对陕北民歌的一些赏析:
1.历史价值:陕北民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

许多歌曲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和斗争,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例如,《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等歌曲,生动地记录了陕北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历程。

2.音乐特色:陕北民歌的音乐特色鲜明,具有高亢、激昂、粗犷的特点。

它的旋律多采用自然真声,节奏明快,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

同时,陕北民歌的歌词也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抒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3.文化传承:陕北民歌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

通过传唱陕北民歌,人们可以了解祖先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社会影响:陕北民歌在社会生活中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平台,还成为了社会凝聚力的
源泉。

在各种庆典活动和集会上,人们都会唱起陕北民歌,共同表达喜悦、祝福和祈愿。

5.艺术价值:陕北民歌在艺术领域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吸引了众多音乐家和艺术家的关注。

许多艺术家通过对陕北民歌的改编和创新,使其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了中华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欣赏和传唱陕北民歌,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还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民歌文化热身子扑上冰窗台(陕北民歌)夜夜听见马蹄子响扫炕铺毡换衣裳听见哥哥唱着来热身子扑上冰窗台听见哥哥脚步响一舌头舔烂两块窗陕北民歌《公公烧媳妇》【演唱】刘彦军正月里来个呦是新年,我给你公公来拜年。

手提银壶四两酒,我给你公公磕上一头。

二月里来个呦龙抬头,儿媳妇妹子个上高楼。

搬住那姐姐亲了个口,人家娃娃的好绵手手。

三月里来个呦桃花花开,儿媳妇穿一对红缨缎鞋。

红缎鞋的个绿飘带,看的个公公口张开。

四月四来个呦四月八,娘娘庙上就把香插。

人家那插香为儿女,公公媳妇是为探花堂五月里来个呦五端阳,软米粽子的包砂糖。

黑糖那白糖雪花糖,总不如那儿媳妇的唾沫香。

六月里来个呦热难当,葡萄树底下歇阴凉。

葡萄甜的个酸溜溜,公公揣起个奶头头。

七月里来个呦秋风凉,我给你公公是换衣裳。

踏面子皮袄舞龙带,是儿媳妇毡帽头上戴。

八月里来个呦月儿圆,西瓜月饼献老天。

西瓜甜那个月饼园,公公媳妇得团圆。

八月里来个呦月儿圆,我和我公公割燕麦燕麦个割下两捆捆半,转不过弯弯就把活干。

九月里来个呦九月九,我家公公走碛口。

碛口的干炉油水大,吃得儿媳妇活不下。

十月里来个呦十月一,家家户户送寒衣。

出了大门朝南跪,我问公公对不对。

十一月里来个呦里下大雪,我妈捎话叫我坐娘家。

这回娘家我不坐,我离公公不能活。

十二月里来个呦快过年,公公和媳妇有了娃。

你说咱娃叫你啥,明叫爷爷暗叫爸。

你说咱娃叫你啥,明叫爷爷暗叫爸。

《叫大娘》(一)和《摘豆荚》一个调叫大娘,你坐下,咱和大娘拉上两句知心话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唉~灰女子你和大娘有甚知心话要说?)一出大门口,两眼儿么了西,朝南上来个一个日本兵(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嗤怎么一个日本兵你还异奇他了)日本兵,不说理,搬住奴家就吃了一个嘴(我是一个大娘唉呀)(快叫吃个吧,不吃还饿死呀?)吃了一个嘴,还是不依,一把把拉在高粱地(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噢,你该吼了么)高粱高,奴家低,高吼了十来声没人理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你该跑了么)高粱高,奴家脚步小,紧跑了几步又拨揽倒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拨揽倒你该往起扒了么)人家力气大,奴家力气小,没等你那格扒起来又按倒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叫大娘》(二)一半儿那个铺,二半儿那个盖,日本鬼子脱下他那大氅来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唉~看那个没头鬼铺半截该半截,那真是当兵的好办法)头呀么东,脚呀么西,绿色裤裤脱到底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看那个没头鬼把我的裤也给我脱下了)当兵的,不说理,腰里头掏出来一个灰东西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那是个甚东西?日本炮高弹德国606?)红头头,紫杆杆,头头上那还有一个半眼眼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大娘问你说长短了?你个大娘说给一下)一把把,一匝匝,底里那还有一个黑吭吭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那该是个萝卜吧?)看着是个萝卜叶叶朝下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那该是个黄瓜?)看着是个黄瓜没有上过架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那么是个蛤蟆?)看着是个蛤蟆没有爪爪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那么是个老鼠?)看着是个老鼠没有尾巴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不是你那鸡爸那便是什么呀(大娘呀)(白:大娘问你疼来了没?)头一阵阵呢疼,二一阵阵呢麻,三一阵阵好比那蜜蜂扎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就是疼来再没好活?)当兵的,用劲顶,奴家(你那)好活了那一阵阵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你好活上一辈子的话就好活死了!!!)《摘豆荚》七月里来七八月里来八提着篮儿摘豆荚(我的大娘呀)从南过来个人他不是个东西他把俺拉进了高粱地(我的大娘呀)………………陕北民歌——掐蒜薹家住在陕西兴县城离城十里有家门出了一个好女人清早早起来无有有事干梳头洗脸又打扮院子里头转一转手提上竹篮篮掐蒜薹蒜薹掐不过两三斤掐得奴家指头蛋蛋痛我在南学观书文照见那二妹子好人才专门瞧你来大门关来二门闩三门又套九连环两个铨铨把狗栓墙又高来狗又咬墙上又把那圪针子栽哥哥你难进来你要来就从后花园里来架墙撂回了红丝带吊进哥哥来双扇扇门单扇扇地开身子一扭头一歪放进哥哥来先抽烟来后喝茶再吃上冰糖嘴对嘴美上又加美妹妹我穿的花衫衫双手那又把那怀解开哥哥你嘬奶奶花花的枕头细被被的盖哥哥搂上妹妹睡咱两一对对你要玩耍肚子上来玩得累了你下来猪肉炒蒜薹玩得累了你下来猪肉炒蒜薹《光棍苦》二月里龙抬头,你看人家有老婆的牛不牛,吃吃喝喝人伺候。

到了黑夜有人搬枕头,咱没老婆的真犯愁。

《交朋友》豌豆豆的那个开花(得儿呀)结龙头,我十八九那个开始交呀交呀我交(嘞)朋友。

高梁梁的那个地里(得儿呀)带豇豆,就因为的那个眊妹妹踩呀踩呀我踩下了一条路。

我手扳上墙头脚上扎上柴,就因为眊妹妹我丢了两只鞋,就因为眊妹妹嗨唉嗨唉嗨唉嗨哟哟丢了我的两只鞋,丢了我的两只鞋。

你站在的那个脑畔(得儿啦)我站在院,咱探不上的那个亲嘴嘴笑呀笑呀咱笑上那一面。

太阳那个出来(得儿啦)照红了黄河水,我假借上的那个拦羊看呀看呀我偷偷的看妹妹。

到了你家门前你不在,你妈妈把我劈头打了两锅盖,你妈妈把我嗨唉嗨唉嗨唉嗨哟哟把我劈头打了两锅盖,把我劈头打了两锅盖,劈头打了两锅盖。

女娃要汉一、十七八的女娃硷畔上站,公鸡咋把个母鸡断,两个眼眼泪不干,哎吆,两个眼眼泪不干。

二、娘问女儿你哭什么?针线不会有妈妈,吃穿有你大大,哎吆,吃穿有你大大。

三、叫声妈来你听话,十七八的女娃不给找婆家,妈妈大大该怎么?哎吆,妈妈大大该怎么?四、娘骂女儿没脸鬼,等到你大秋底里,回来就出嫁你,哎吆,给你寻个讨吃鬼。

五、穿羊皮来盖羊皮,怀里抱上个大女婿,心里头就满愿意,哎吆,心里头就满愿意,哎吆,心里头就满愿意!大红果子剥皮皮大红果子剥皮皮,人家都说我和你,本来咱俩个没关系(嗨咿儿哟),好人担了些赖名(哎)誉。

一朵鲜花生得娇,过路的君子瞧一瞧,有心回头和你交(嗨咿儿哟),又怕伤了鲜花(哎)苗。

高高山上一棵桃,青枝绿叶长得好,有朝一日桃熟了(嗨咿儿哟),抱住那桃树摇儿(哎)摇。

(念白):你大你妈爱赢钱,给你寻了一个老汉汉,又抽洋烟又耍钱,倒糟鬼误了你的青春好年华。

麻雀雀落在黄蒿林,二不愣后生跟一群,死皮赖脸地说长短,挨刀子货,我看他们不是些正经人。

大红果子大红果子剥皮皮,人家都说人家都说我和你。

本来咱俩本来咱俩没关系,砍脑鬼,好人担了身赖名誉。

这位大姐你笑嘻嘻,我莫非((好像)在哪里见过你,如果大姐你不嫌弃,我看咱干脆结成个一对对(干姊妹)。

三月里桃花抹嘴嘴,剥了皮皮流水水,咱二人相好一对对,干妹子,你看这日子(呀)美不美。

【吹金扇】1、闲暇无事走姐家,姐儿一见笑哈哈,丫环就忙看茶,丫环就忙看茶。

旁白:住住住了,不吃你的茶。

2、不吃茶来请坐下,怒气冲冲为什么?你与奴说实话,你与奴说实话。

旁白:住住住了,昨天从你门前进去一个清俊男子,头戴青缎瓜壳帽子,身穿卡拉马褂子,脚蹬四季靴子,手拿吹金扇子,他是个什么王八崽羔子?3、提起他来也有他,他是奴妈家表兄家,前来看妈妈,前来看妈妈。

旁白:看你妈不看你妈,你二人为何同坐下?4、一年四季不在家,因此我二人同坐下,拉下两句家常话,拉上两句家常话。

5、他有一把吹风扇,奴有一把九连环,因此上笑哈哈,因此上笑哈哈。

旁白:笑哈哈不笑哈哈,你二人为何扯扯拉拉?6、他不奴家看吹金扇,奴不给他九连环,因此上扯扯拉,因此上扯扯拉。

旁白:你这么大的姑娘,与青年男子拉拉扯扯,难道不怕你爹娘看见吗?7、提起我爹娘奴家不怕他,爹爹六十又加八,老娘耳聋又眼花,因此不怕他。

旁白:不怕你爹娘,难道不怕你哥嫂瞧见吗?8、提起了哥嫂全不怕,哥哥一年常出门,嫂嫂是坐娘家,嫂嫂是坐娘家。

旁白:不怕你哥嫂,叫你姐妹瞧见该怎么办?9、提起姐妹全不怕,姐姐她是个老行家,妹妹是个憨娃娃,妹妹是个憨娃娃。

旁白:姐妹也不怕,那么叫院邻瞧见怎么办?10、提起院邻奴不怕,一家聋来一爱瞎,一家是哑巴,因此不怕他。

旁白:住住住了,你这姑娘左说左对,右说右对,从今后再不到你屋里来了。

11、一把拉住王妈妈,请你坐下喝香茶,我给你弹琵琶,我给你弹琵琶。

【响叮当】1、一更子里来呆当响,情郎哥走进了奴的绣房,娘问女孩什么响,为娘你是听,春风风刮得门栓栓响,响叮当。

2、二更子里来叮当响,情郎哥上了奴的牙床,娘问女孩什么响,为娘你是听,红绣鞋脱在踏板上响,响叮当。

3、三更子里来叮当响,情郎哥与奴配鸳鸯,娘问女孩什么响,为娘你是听,大狸猫跳在碗架上响,响叮当。

4、四更子里来叮当响,情郎哥翻身睡得香,娘问女孩什么响,为娘你是听,小金莲蹬的那床板板响,响叮当。

5、五更子里来叮当响,情郎哥出了奴家的绣房,娘问女孩什么响,为娘你是听,隔墙的王干妈她来上早香,响叮当。

【谯楼初鼓咚】1、谯楼初鼓咚,明月照窗棂,丫环一声唤,点过玉明灯,迈金莲迎接郎哥进房中,一步一点红。

2、推开小竹帘,步步要金莲,携手走床前,奴后郎在先,双手搭在我郎芙蓉肩,好似并蒂莲。

3、谯楼二更催,明月入罗帷,换下红绣鞋,宽下五彩衣,卸玉乐观主义挑乱奴家的乌云鬓,秋波送翠眉。

4、推天纱罗帐,玉钩响叮当,揭起红绫被,枕边睡鸳鸯,樱桃口紧对我郎哥舌尖上,胭脂美味香。

5、谯楼三鼓敲,明月照花梢,明月应有情,有情人共俏,牙床上欢乐二人睡美觉,水仙花对樱桃。

6、提起风流事,打动我郎心,说起快乐话,银牙咬口唇,愿我郎心猿意马拴不定,越动越高兴。

7、谯楼四鼓排,明月照花台,龙头对风头,桃腮贴杏肋,玉簪簪花刺破牡丹花心开,鱼水两和谐。

8、唤声不住口,香汗满身流,相亲又相爱,知情更知间,咱二人姻缘常相守,子午共丑酉。

9、谯楼五更声,明月坠西沉,闰月三年有,何不闰五更,扬开门剌破乌云十二层,携手分乾坤。

10、忽听雄鸡叫,需要缓缓气,吃酒人自醉,贪花人自迷,劝我郎云收雨散各自睡,谁也不管谁。

【打连成】(1)1、正月初一头一天,我给连成哥来拜年,左手挽,右手拜,挽挽拜拜的个什么年。

2、拜罢年初二三,我请连成哥吃上一顿饭,和荞面、擀杂面,不大大的扁食又捏下两大盘。

3、拜罢年初四五,我请连成来梦和,铺下毡,抹下牌,我和连成哥争头牌。

4、正月十三闹元宵,一班子秧歌队过来了,门里瞄,窗上瞧,唱旦的她不如我小妹妹好。

5、正月十五闹花灯,我和连成哥来观灯,前街跑、后街串,满街的花灯全观尽。

6、二月里来龙抬头,我给连成哥来梳头,梳背头,梳分头,背头分头梳得个好风流。

7、三月里来三月三,我请连成哥缠金莲,三寸缠成个二寸半,还不顶如连成哥哥守我着。

8、四月里来四月八,娘娘庙上把香插,人家插香为儿女,咱们插香为什么?9、五月里来五端阳,软米棕子包砂糖,白糖黑糖撒砂糖,还不如连成哥哥口水香。

10、六月里来六月六,西葫芦儿熬羊肉,羊肉猪肉都熬上,我和连成哥哥对面坐。

11、七月里来豆角角开,白格生生姑娘搂在怀,搂在怀,揣奶奶,柳树盘根流出水来。

12、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老天,西瓜大,月饼圆,我和连成哥哥跪当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