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经济法基础知识(财经版)课件:法.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诉讼时效的中断
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诉 讼时效因权利人提起诉讼、权利人提出要求或者 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 效期间重新计算。
诉讼时效的延长
诉讼时效的延长是指因特殊情况,权利人 不可能按诉讼时效期限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 院可以适当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
法律规范的概念
法律规范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经 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其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
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行为模式的三种情况
1. 可为模式; 2. 应为模式; 3. 勿为模式。
法律后果的两种情况
1. 肯定性法律后果; 2. 否定性法律后果 。
法律规范的分类
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
自然人 法人 和其他组织 国家
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权利能力
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 资格或能力。
行为能力
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履行 义务的能力。
问题
某夫妇有一男孩,现8岁,绘画出色,作品
甚多。市书画协会将其子的作品汇编成一小册子 出
诉讼时效的概念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 自己的权利,法律规定其胜诉权归于消灭的制 度。
问题
1988年3月,张某将他与李某共有的一辆 摩托车出卖得款2000元。李某在外地得知后即 来信要求分得1000元,张某未给。1992年1月, 李某回到本地再次向张追索,张给1000元。2 月,张向法院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起诉李某,要 求李返还1000元,问:张某能否胜诉?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1. 经济管理关系。 2. 维护公平竞争关系。 3. 经济组织内部经济关系。
经济法的形式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3.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4. 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制定的部门规章 ; 5. 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6. 司法解释; 7. 我国同外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双边或多边协定。
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间为4年。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诉讼时效期间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 被侵害时起计算。但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 20年的,人民法院不再保护。
诉讼时效的中止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 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 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的原因消除之 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西方的两大法系及其区别
民法法系(又称大陆法系、法典法系、罗马-德意志 法系)
普通法法系(又称英美法系、判例法系)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民法法系国家以制定法为法 律的主要渊源,判例不是法的正式渊源;普通法法 系国家除制定法外,判例是重要的法律渊源。
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 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1. 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2. 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3. 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
法律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1. 宪法; 2. 行政法; 3. 民商法; 4. 经济法; 5. 社会法; 6. 刑法; 7.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法系
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或者某种共性对 于法的一种分类,也就是说具有共同历史传统 或者某种共性的国家的法就属于一个法系。
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指凡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 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
法律事实的分类
事件 行为
①活动主体的行为; ②国家管理机关的行政行为与执法行为; ③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 ④仲裁机关的仲裁行为等。 其中活动主体的行为又可分为: ①合法行为; ②非法行为。其又分为: 1)违法行为,是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 2)中性行为,是在法律上既不禁止也不提倡的行为。
经济法的体系
1.经济组织法 2.经济管理法 3.经济活动法
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法律、法规对客观存在的社会关 系进行调整后所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 在和运行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关系。
问题
有A、 B、 C三个当事人,B向C供应一批 半成品,C加工后投放市场。在此过程中,B突 然中止供应,给C造成损失,C以此为由诉至法 院,要求B承担责任。B辩称,这种半成品是A 向其供应的,A突然涨价导致B无法正常进货, 因此责任应由A承担。B的说法是否正确?
经济法基础知识
主讲:袁爱玲
内容提要
• 本部分主要介绍经济法和经济法律关系的一般理论与 概念,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的含义、基本概念之间 的区别与联系及某一观点的意义。对经济法律关系的 概念、特征、构成,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 灭与经济法律关系的管理和保护这一部分既要努力领 会,也要认真识记。对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与 内容应有深刻的认识,对所有的经济法律关系,都应 会分析其构成。掌握和运用经济法律关系中主体、客 体与内容的观点,对于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以后学习到 的经济法知识,特别是对于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具有 重要作用。
法的概念
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经国家制定和 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 范体系。
法的特征
1.法是具有概括性、普遍性、严谨性的行为规范 。 法的要素: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
2.法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它通过规定 某种权利与义务,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确认、保 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法律关系的构成
1. 主体 2. 内容 3. 客体
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权义 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 中,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
1. 国家机关; 2. 社会组织;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3. 内部组织;在一定条件下是法律关系的主体。 4.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户和其他个人(包括中国公民、 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或无国籍人)。 5.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版。某夫妇要求书画协会给付报酬,书画协会认 为
小孩才8岁,无权接受报酬,不应给予。其理由是
问题
公民王某因其独子去世精神受刺激,感到生活 无望,将家中财产悉数送与他人。后查明甲患了 间歇性精神病,但其赠与财产时并未发病。则王 某的赠与行为是否有效?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和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
诉讼时效期间
一般(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特殊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通则》规定下列4种性质的案件,诉讼时效期间 为1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 《合同法》规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
协商 调解 仲裁 诉讼
名词辨析
1. 法律关系 3. 民事权利能力 5. 自然人
7. 权利
9. 诉讼时效的中止
11.权利
13.行政法
2. 法律事实 4. 民事行为能力 6. 法人
8. 义务
10.诉讼时效的中断
12.权力
14.行政法规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 精神病人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练习
8岁小孩儿买了东西后家长有权要求退
货,其理由是:8岁小孩儿属(
)人。
A.无民事权利能力
B.无民事行为能力
C.既无民事权利能力又无民事行为能力
4. 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பைடு நூலகம்
法的渊源形式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主要包括: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3.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各部委局制定的行政规章; 4. 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5.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 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和法规; 7. 经济特区制定的法规; 8. 我国同外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双边或多边协定; 9. 法律解释。
法律关系内容
1.权利
权利是由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资格或许可。即 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资格或利益,表现为可以 作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
2.义务
义务是由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责任。即法律关 系主体依法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必须作出或不作出 某种行为。
法律关系客体
1. 物 2. 行为 3. 智力成果 4. 人格 5. 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