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巧用情境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的情景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的情景创设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问题情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情景创设的方式,将抽象难解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有效问题情景创设案例。
1.购物问题小明去超市买水果,他给了售货员10元,买了一斤苹果和一斤香蕉。
如果一斤苹果3元,一斤香蕉2元,小明还剩下多少钱?这个问题情景创设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得出结果,既练习了加减法,又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比较问题小华和小明都参加了100米比赛,小华跑了10秒,小明跑了12秒。
请问小明比小华慢了多少秒?这个问题情景创设通过设置参赛比赛和比较跑步时间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运算和比较,培养了学生对数值大小的概念和比较能力。
3.物品分组问题小红和小绿一共有8个苹果,他们要平分这些苹果,应该每个人分几个?这个问题情景创设通过将苹果的数量固定为8个,让小红和小绿进行数学运算,培养他们的公平分配意识和分数概念。
4.商场打折问题商场在圣诞节期间举行了打折活动,一件原价100元的衣服打7折,小明要买一件这样的衣服,需要付多少钱?这个问题情景创设通过设置购物打折的场景,让学生进行百分比的计算和折扣计算,培养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手表时间问题现在是上午9点钟,小明妈妈告诉他,上学时间还有20分钟,请问小明还有多少时间?通过以上的情景创设,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创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引言情境教学是一种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教学策略,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来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
实例背景本实例以三年级数学课程中的“分数”知识为例。
教师希望通过情境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情境设计情境设定教师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披萨、蛋糕和水果,并将教室布置成一个“美食市场”。
学生被分成小组,每组领取一些“美食”,并在市场中进行“购买”和“分享”。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个“美食市场”,并告诉他们将要进行一次“买卖”活动。
每个小组需要购买和分享不同的美食。
实际操作:学生们在小组中讨论如何使用分数来表示所购买美食的数量。
例如,一个小组购买了一整个披萨,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如果要把这个披萨分给4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分数概念讲解:通过实际的“美食”操作,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分数的概念。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讲解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如何将整体分成几份,以及每份的大小。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一些情境问题,比如“如果你有三块蛋糕,每块蛋糕切成4份,那么你总共有多少份蛋糕?”学生需要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并用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答案。
分享与反馈: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分享他们的“购买”结果和使用分数的体验。
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并针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和纠正。
教学效果分析优势提升兴趣:通过设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参与积极性增强。
实际应用: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抽象的分数概念,带着实际问题分析和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合作能力:小组合作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存在的挑战知识基础差异: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同,教师需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用情境打造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
用情境打造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是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通过情境打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以下是一个关于生活化课堂的情境打造的例子,用于教授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请注意,以下所示的情境打造方法仅做示例,实际情境打造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群体需求进行设计。
情景一:小明买水果小明要去水果摊买苹果和橙子,他拿了5元钱,一只苹果的价格是1元,一只橙子的价格是2元。
请问小明最多能买多少只苹果和橙子?在这个情境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示或实际的水果,并询问学生问题的答案。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使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用算术、图示或模型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例如让学生先计算可以买几只苹果,然后再计算可以买几只橙子,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以便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景二:小华的广场边长小华拿尺子测量他家楼下的广场,并发现它的两条边长是3米和4米,请问这个广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这个情境中,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问题,并告诉他们需要通过测量边长来计算广场的面积。
然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计算面积的方法,如将两条边长相乘,或者使用公式计算面积等。
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亲自测量边长,然后计算广场的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测量长度和计算面积的方法,还能理解到数学在测量和计算中的应用。
情景三:小杰的蔬菜园小杰种了一块蔬菜园,他在地里种了4行白菜和3行萝卜,每行有5个蔬菜。
请问小杰一共种了多少个蔬菜?通过以上情境打造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和学生需求进行设计,创造更多的生活化课堂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应用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通过构建真实、生动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情境教学的示例:问题:小明家的饮水机每天能烧开7升水,小明家四口之家每天饮用水量为10升。
请问,每天小明家饮用水的烧开时间需要多久?情境:班上模拟小明家亲子宴会,大家共同化解举办宴会时的饮用水问题。
步骤:1.引入情境:老师介绍大家今天要参加小明家的宴会,除了美食之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协力解决,就是:如何计算每个人饮用的水量以及小明家每天需要烧水的时间。
2.问题分析:老师带领学生思考问题答案的计算方法。
并且,老师根据实际情境,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确定水量和饮用人数。
如:因为小明家有4个人,所以每天的饮用水量为4*10=40升。
而每个饮用水量为10升,所以参宴人数为40 / 10 = 4 人。
3.计算过程分析:老师给学生展示一张流程图。
通过流程图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计算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如:鉴此图,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以下问题:7 升/小时,4 人/小时,1 小时可以制造?升10 升/小时,4 人/小时,1 小时可以制造?升40 升/小时,4 人/小时,1 小时可以制造?升位于第一步的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小明家每小时可以制造的热水量。
4.实际应用:学生通过实践,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全面掌握了计算方法。
最后,全班共同出谋划策,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总结: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问题教学中的应用,既考核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基于实际情境下,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在探究及解决问题中提升运算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个别辅导,让学生有信心和兴趣去学习,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作为教师,需要设计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反思和改进方法的探讨。
一、案例描述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上,老师设计了以下的情境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是:学会应用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境:小明的爸爸给他买了3个苹果,小明买了2个橘子。
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水果?教学流程:1.引入:教师给出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小明有多少个水果?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问题。
3.交流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法,并进行总结。
4.拓展问题:如果小明还买了1个香蕉,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水果?5.小结:学生总结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案例分析这个情境教学案例有以下几个优点:1.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亲身体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思路单一,缺乏创新的问题。
2.案例的难度较低,可能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法:1.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在情境中加入更复杂的条件,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但有1个苹果腐烂了,小明又买了2个橘子,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可能性,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在分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思路,并引导他们探究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通过互相分享,学生可以从彼此的思考中获得启发,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有挑战性的拓展问题。
在拓展问题中,可以增加一些计算难度较高的情况。
例如:如果小明还买了5个苹果和3个橘子,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中获得成就感。
小学数学教案巧妙运用故事情境教授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巧妙运用故事情境教授数学知识教案一:加法教学简介:通过故事情境教学,引入加法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加法运算,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加法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板书:加法符号“+”- 教具:果蔬模型(苹果、橙子等)- 故事情境:小明去果园采摘水果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故事情境呈现)小明去果园采摘水果。
板书“加法符号+”,问学生有没有在故事中发现什么规律。
2. 引入:学生观察小明采摘的水果,老师展示果蔬模型,鼓励学生模仿加载篮中。
3. 实践:学生模仿小明采摘的水果,采摘苹果放入篮子,例如采摘了2个苹果,再采摘3个橙子,学生统计篮子里的水果总数。
4. 总结: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例如2个苹果+3个橙子=5个水果。
5. 拓展:可通过其他小故事情境进行类似加法运算的练习,巩固学生的概念理解和运算能力。
教案二:减法教学简介:通过故事情境教学,引入减法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运算,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减法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板书:减法符号“-”- 教具:果蔬模型(苹果、橙子等)- 故事情境:小明的水果篮里吃了一部分水果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故事情境呈现)小明的水果篮里有苹果和橙子,他吃了一些水果。
板书“减法符号-”,问学生有没有在故事中发现什么规律。
2. 引入:学生观察小明吃掉的水果,老师展示果蔬模型,鼓励学生模仿从篮子中取出相应数量的水果。
3. 实践:学生模仿小明吃掉的水果,从篮子中取出相应数量的水果,例如篮子里有5个水果,学生吃掉2个水果,统计篮子里剩下的水果数量。
4. 总结: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例如5个水果-2个水果=3个水果。
5. 拓展:可通过其他小故事情境进行类似减法运算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和技巧。
教案三:乘法教学简介:通过故事情境教学,引入乘法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应用。
小学数学低年段课堂生活情境运用
小学数学低年段课堂生活情境运用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低年段的数学教学更是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生活情境运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学习兴趣。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小学数学低年段课堂生活情境运用的具体案例。
一、购物情境在生活情境运用中,以购物情境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玩具或者食品等物品,并将它们分别标上不同的价格。
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购物。
每组选出一个“买家”,其他同学则充当“卖家”。
在购物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根据商品价格选择所需物品并进行付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体验真实的购物情境,还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时间情境除了购物情境,时间情境也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生活情境运用。
以钟表为教具,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问题,比如“现在是几点了?”“上学用了多少时间?”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直观地了解时间的概念,培养时间观念,同时也可以进行类似于加减法的计算,从而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三、建筑情境利用建筑情境也是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运用的一种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建筑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形状和结构。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这个建筑物的形状是什么?”“它有多少个角和边?”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的存在,而且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游戏情境利用游戏情境也是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运用的一种方式。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游戏,比如“数学接力”、“数学拼图”等。
通过这些游戏,学生们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能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际应用性,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投入度。
小学数学低年段课堂生活情境运用
小学数学低年段课堂生活情境运用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焰。
”在小学数学低年段的课堂上,老师们要善于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文将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来讲述一些小学数学低年段的课堂生活情境运用。
一、购物情境在小学数学低年段的课堂上,购物情境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情境。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模拟的食品或日用品,然后让学生分组去“购物”,并要求他们使用简单加减法来计算购买商品的总价。
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分发一些小钱币,然后要求他们按照价格购买一些食品,然后计算总共花了多少钱。
这样的情境既能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运用,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游戏情境在小学数学低年段的课堂上,游戏情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情境。
老师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接力赛”,让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回答老师出的数学题,答对了才能继续进行接力赛。
这样的情境既能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数学,又能让他们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三、日常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低年段的课堂上,日常生活情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境。
老师们可以结合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设计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
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观察自己家里的家具和摆设,然后设计一个调查活动,让学生们去统计家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多少个花瓶等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实地考察情境在小学数学低年段的课堂上,实地考察情境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境。
老师们可以组织学生们去实地考察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场所,比如超市、公园、图书馆等等。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们不仅能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还能了解一些实际的数学知识。
学生们可以去超市测量一些商品的重量和体积,然后用数学知识来计算商品的价格和总价。
利用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利用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以下是
一些关于利用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例子,每个例子都配有简要的说明和教学目标。
这些例子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1. 超市购物:让学生模拟在超市购物的体验。
他们可以计算商品的价格,估计购物
清单的总价,理解找零的概念,并练习使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加法、
减法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2. 距离和速度:让学生测量室内或校园中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时间。
他
们可以使用这些数据计算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距离、速度和时间之间
的关系,并练习使用除法和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乘法、除法和单位换算的理解
和运用能力。
3. 蛋糕分割:让学生将一个蛋糕或披萨等食物分成几块,根据需求分配给不同的人。
这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分数和比例的概念,并练习使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分数
和比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包装设计:让学生设计和制作一个包装盒,他们需要测量盒子的尺寸,并计算出
所需的纸张数量和所需的剪裁线。
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测量、图形和计算表面积的概念,
并练习使用乘法、除法和几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面
积的概念和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教学案例一、问题情境目的化我们提的是数学问题,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要有新意和启发性。
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新知的学习中。
案例:在教学《九加几》教师出示:先摆出9朵花,再摆出5朵花。
你能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吗?生:“一共有几朵花?”师:“你是怎样算的?”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这时,很多小朋友举起小手。
)生2:“我是一眼就看出来了。
左面已经有9个了,只要把右面的5个中的一个移到左面来凑成10个,右面还有4个,一共就是14个。
……简单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数学学习状态中,学生数学思维借助情境自然发散。
二、问题情境趣味化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材料总是吸引人的,特别是小学生,趣味十足的数学问题可引导他们对问题的不断探究和深入地思考。
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会乐于学习,且有利于他们对信息的贮存和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案例:电脑演示:聪聪拎着一个大口袋,蹦蹦跳跳地走来了。
聪聪:上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大丰收,瞧,口袋里都是我们赢得的奖牌。
○形的是金牌,△形的是银牌,□形的是铜牌,小朋友,请你们猜猜,我们得了多少块金牌?多少块银牌?多少块铜牌?学生猜奖牌数。
聪聪:小朋友,你们猜得到底对不对?我们来数一数吧。
电脑演示:口袋倒置于屏幕上方,从袋口逐一漏出奖牌,消失在下面的盒子里,学生数奖牌数。
生:奖牌太多了,数不过来了。
师:那给你们一支笔、一张纸,你们有办法数清吗?学生小组讨论统计奖牌的方法。
汇报:生1:掉出来一个奖牌,我们可以把这个奖牌的形状记下来,全部记完后,只要数一数就知道了。
生2:可以把奖牌分成3类,然后用画竖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奖牌的个数。
生3:我们小组也想把奖牌分成三类,用打“√”的方法来统计各种奖牌的个数。
生4:还可以用画圆圈的方法来统计。
…………问题情境富有情趣,采用逐个出示奖牌,随即消失的动态呈现的方法,唤起了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一数”不能正确地统计奖牌的个数,从而产生了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生活场景或真实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情境创设的具体案例。
1. 足球比赛计分情境:引导学生以足球比赛的形式进行数学计分。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足球队,用小球代表比分,比如红队得一分,就往红队一边放一个小球。
目的:通过足球比赛的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数学计分的概念,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超市购物情境:搭建一个小超市场景,准备一些小型商品,学生可以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结账。
目的:通过超市购物的情境,学生可以理解货币的概念,学习计算购物总价、找零和计算利润等实际应用问题。
3. 学校野餐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学校野餐,每个学生要准备一份食物。
老师提供一些原材料,学生需要计算出自己准备的食物所需的材料数量。
目的:通过学校野餐的情境,学生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比例,计算食材量,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搭积木情境:让学生利用积木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或形状,然后要求他们计算出所用积木的数量和总面积。
目的:通过搭积木的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几何形状和计数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5. 世界地图情境:在教室中张贴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选取一个国家或地区,查找相关信息并制作海报展示。
目的:通过制作海报的情境,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面积、语言等信息,学习使用图表和统计数据。
6. 旅行预算情境: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假设要去一个城市旅行,他们需要计算出旅行所需的费用,并制定旅行预算。
目的:通过旅行预算的情境,学生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计算旅行费用、预算和时间等问题,培养他们的经济观念和计划能力。
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真实场景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更加深入和实际,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情景教学法在数学中的案例
情景教学法在数学中的案例一、“超市购物”中的加减法。
1. 情景设置。
想象一下,我们把教室变成一个小超市。
在教室的一角,摆放着各种标有价格的小物品,像铅笔(1元)、橡皮(0.5元)、小本子(3元)等。
每个学生都有10元的“零花钱”(用自制的纸币表示)。
2. 教学过程。
我先问学生:“小明去超市,他想买一支铅笔和一个橡皮,他要花多少钱呢?”同学们就会很兴奋地开始计算:1元(铅笔)+ 0.5元(橡皮) = 1.5元。
然后我又说:“那如果小明给了收银员5元,收银员要找给他多少钱呢?”这时候大家又忙着算:5元 1.5元 = 3.5元。
接着,我可以增加难度,比如小红有10元,她想买2个本子和3支铅笔,那她的钱够吗?同学们就得先算出2个本子的价钱是2×3 = 6元,3支铅笔是3×1 = 3元,总共要花6 + 3 = 9元,因为9元小于10元,所以钱是够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就像真的在超市购物一样,他们对加减法的理解就不再是枯燥的数字运算,而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有用知识。
而且在计算找零的时候,还能锻炼他们的减法运算能力,尤其是涉及到小数的减法,让他们在有趣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
二、“建筑工程队”中的几何图形。
1. 情景设置。
我们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建筑工程队”。
我给每个小组发一些不同形状的积木,有长方体的、正方体的、圆柱体的和三棱柱的。
然后告诉他们,要在教室的空地上建造一个“城堡”。
2. 教学过程。
我首先提出问题:“我们的城堡城墙要用长方体的积木来搭建,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就会拿起长方体的积木,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是一样大的。
”我接着问:“那正方体呢?和长方体有什么区别?”他们就会对比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积木,发现:“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每个面都一样大。
”当他们开始搭建城堡的时候,又会遇到新的问题。
小学数学学习的教案设计:运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学习的教案设计:运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学是用来描述和解决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空间形态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掌握小学数学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通过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一、数字拼图数字拼图是一种适合小学阶段进行数学教学的游戏。
通过数字拼图的游戏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启发想象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具体内容:1、每个学生分别拥有一个数字拼图,将游戏中的数字与对应的拼图进行匹配。
2、按照数字拼图的难易度划分,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游戏。
3、设计不同的游戏模式,例如根据数字拼图组成有关课程内容的图形、单纯数字之间的拼赋等。
4、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5、收集整理游戏中的数据,并在课上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发现数学背后的有趣规律。
二、拼图积木拼图积木也是小学阶段进行情境教学的一种得力工具,其通过搭建二维和三维图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产生特别重要的影响。
具体内容:1、教师先为学生演示2~3种简单的拼图方式,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拼图技巧。
2、教师再通过搭建简单的、平面或体形、集合和分割等多种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木的拼图。
3、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将拼玩的积木进行制图,并在黑板上用平俯显像的方式体现出来。
4、通过收集学生整理的拼图数据,对特定几何图形课程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在课上进行团队合作,让学生共同设计一个有趣的拼图游戏,并给游戏规则评分。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该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尝试并不断探索、体验、实践和创造的方法,通过创造和构建课程与现实生活中的相似或仿佛情境来进行的学习。
关于数学的教学可以采用数学文化、计算机图形动画、趣味智力游戏等等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除了可以使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意义还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案例系列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案例系列教学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中创造一个有情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主动探索和构建数学知识。
下面是我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一系列情境创设案例:案例一:购物计算情境设置:在一个小超市,学生们需要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
任务:每个学生分别拥有一定金额的零花钱,他们需要根据所拥有的金额和商品价格进行购物,并计算出剩余的零花钱。
学生操作:学生们根据商品的价格,选择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并计算出所需支付金额和剩余的零花钱。
案例二:田地分割情境设置:在一个农田中,需要将田地按照一定比例分割成几个小块。
任务:学生们需要根据田地面积和比例计算出每个小块田地的面积。
学生操作:学生们可以使用图纸模拟田地的形状和面积,根据比例计算出每个小块田地的面积。
案例三:设计平面图情境设置:学校要建设一个新的操场,学生们需要设计操场的平面图。
任务:学生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操场面积和要求设计操场的平面图,并计算出每个设施的面积。
学生操作:学生们可以使用纸和尺子进行平面图的绘制,根据面积要求计算出每个设施的面积。
案例四:制作比例尺情境设置:学生们需要制作一个可用于测量地图距离的比例尺。
任务:学生们需要根据比例尺的要求计算出比例尺的长度,并制作出比例尺。
学生操作:学生们可以使用尺子和纸进行实际测量和绘制,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比例尺。
案例五:飞行任务情境设置:学生们扮演飞行员,在一次飞行任务中需要根据速度和时间计算飞行的里程。
任务:学生们需要根据给定的速度和飞行时间计算出飞行的里程。
学生操作:学生们根据公式距离=速度×时间进行计算,并得出最后的飞行里程。
通过这些情境创设,学生们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情境创设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景创设例谈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景创设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建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例子,来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
例1:购物情景创设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利用购物情景来进行情景创设。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商品图片或者玩具模型,然后让学生扮演购物员和顾客的角色,模拟真实的购物情景。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加减法进行简单的购物结账。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虚拟的钱,然后让他们选择商品购买,并通过计算找零的方式来加强他们的计算能力。
例2:日常生活情景创设在教学时钟和时间的概念时,可以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情景来进行情景创设。
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起床、吃早饭、上学、做作业、吃晚饭、睡觉等各种日常活动,然后要求他们用时钟表示每个活动的时间,并进行计算。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时钟和时间的概念,还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建筑情景来进行情景创设。
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设计一个小花园或者一个小房子,然后要求他们计算花园的面积和周长,或者房子的地板面积和墙面周长。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可以掌握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还可以在实际情景中应用这些知识。
在教学分数概念时,可以通过食物分配情景来进行情景创设。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糕点或者水果,然后让学生们将这些食物按比例分配给同学。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将学会如何使用分数进行食物的公平分配,并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大小比较和推理问题时,可以通过比赛情景来进行情景创设。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体育比赛,然后要求他们用大小比较和推理问题来分析比赛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体育比赛中,并更好地理解大小比较和推理问题的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情景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情景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来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
用数学知识。
以下是一个关于分数的情景教学示例:
情景:小明和小红两个人一起做蛋糕,他们计划将蛋糕分成四份,每人分两份。
他们
突然收到了一个电话,要去外面玩一会儿。
他们决定将蛋糕切成更多的份,这样就可以带
一些给其他朋友。
他们决定将蛋糕切成八份,每人分四份。
教师:请你们思考一下,最开始小明和小红计划每人分两份蛋糕,那么这就是几分之
几呢?
学生:(思考片刻) 一共有四份,每人分两份,那就是两分之一。
教师:非常棒!你们通过思考,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这个情景中,我们可以看出,分数可以表示一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用于描述物体或数量的部分。
在这个例子中,蛋
糕是整体,小明和小红分别是蛋糕的几份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练习。
小明和小红将一个巧克力棒分成了三份,他们每人分了
一份。
请问,这是几分之几呢?
教师:非常好!你们很快地找到了答案。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当分子和分母相等时,分数的值就是1。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整整一份”。
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用方式。
教师还可以结合
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引入更多的情景,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情境教学实例分享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情境教学实例分享。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营造一种真实的教学环境,赋予学生更多的互动、沟通和合作的机会来实现教育效果的提高。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呢?接下来,我会通过几个实例与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要先了解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生需要处于真实的情境之中,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购物活动来进行情境教学。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班级内的小部分学生,让他们扮演购物者的角色,其余学生则扮演店员或收银员的角色,一起完成购物结算的过程。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掌握数学计算知识,并且在互动中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来进行情境教学。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些有趣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例如在操场上进行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跑动和测量的过程中学习周长、面积等方面的知识。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场景,如弹珠球游戏、踢足球、数学拼图游戏、三角形拼画等,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渐领悟到数学知识,并逐渐形成数学思维。
情境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掌握知识。
我们需要保证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有充分的思考和参与。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来完成一些数学任务,帮助他们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熟练掌握数学知识。
情境教学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公正地提高教育效果。
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购物活动、生活实例、小组合作等形式来进行情境教学,在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数学知识,逐渐形成数学思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情境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情境教学
当谈到小学数学教育时,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通过创造真实的环境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和有意义。
下面是一个关于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实例:
情境:去超市买水果
主题:加减法
教师可以创建一个情境,将学生放在一个超市的场景中。
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的任务是为一个小组或他们自己计算购买水果的总成本。
教师可以用以下步骤进行情境教学:创造情境: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扮演消费者的角色,并假设他们去超市购买水果。
教师可以布置教室的一角为超市,摆放一些水果模型和价格标签。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关于购买水果的问题,例如:“如果我要买三个苹果和两个橙子,一共要花多少钱?”或“如果我拿一百元去超市买水果,我能买什么?”
小组探索: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购物清单和限定的预算。
他们需要根据预算计算每个水果的总成本,并确定他们是否能够购买所有的水果。
学生讨论和解决方案分享: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的解决方案以及不同的购买策略。
他们可以分享他们的计算方法和策略,并互相学习。
整体讨论和反思:回到整个班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结果和步骤,帮助他们总结和归纳使用加法和减法的技巧。
通过这个情境教学的例子,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数学的应用,并且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和有意义。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案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清河小学陈莹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爱听故事一直是小学生的重要特点,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说有故事可听,再顽皮的孩子也会放下一切,瞪大他的眼珠子,摆出一副也许从来不曾有过的聚精会神的样子,等着你讲故事给他听呢。
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我就来与大家分享一则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
故事情境:在数学王国里,有很多很多的数,其中有一对兄弟俩长的非常相似,(板书:、)你能分辨出它们的大小吗如果这兄弟俩能相互团结,和睦相处那该多好呀。
可是依仗自己大,对不仅不爱护,反而经常欺负它,这件事被生活在它们身边的小数点知道了。
小数点决定要为讨回公道,机会终于来了,这天又在耍威风,那神气劲儿就别提了,就在它得意洋洋的时候,小数点悄悄地从“7”的右下角来到了“2”的右下角(教师操作橡皮泥小数点),大家再看这个数(手指)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呢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小数点位置移动能使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
那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这一节课我采用故事导入新课,把枯燥无味的导入新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动画的形式,把小数点变化的
位置表现得活灵活现,这样就更加生动地表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学生的思维从抽象思维过渡到直观性思维,这样有趣地引入课题,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样用故事引入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种,一节课选用何种方法导入新课,要根据具体内容选用最恰当、最适宜的一种。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不管选用什么方法导入新课,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还要把握住时间,控制住课堂节奏,要保证新授课有充足的时间,不能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