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的类型

合集下载

泥石流PPT课件

泥石流PPT课件
7
§4泥石流 §4.1概述
二、泥石流的特性
泥石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性质,并以此与挟沙水 流和滑坡相区分: 其中土体的结构性,即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而挟 沙水流的抗剪强度等于零或者接近于零。 其中水体的流动性,即泥石流与沟床面之间没有截 然的破裂面,只有泥浆润滑面,从润滑面向上有一 层流速逐渐增加的梯度层;而滑坡体与滑床之间有 一破裂面,流速梯度等于零或者趋近于零。 发生在山地沟谷区,具有较大的流动坡降。
地下水泥石流
冰(川)雪泥石流
崩(塌)滑(坡)泥石流
火山泥石流
地震泥石流
人为泥石流
18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境内的104国道分水关路段发生泥石流灾害
19
冰川泥石流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 哥华北部滑坡型泥石流 20
2007年3月10日,在印尼东爪 哇诗都阿佐地区的泥火山喷出 的泥浆覆盖了大片土地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 现象;
它常发生于山区小流域,是一种饱含大量泥 沙石块和巨砾的固液两相流体,呈粘性层流 或者稀性紊流等运动状态;
是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植被等自然因 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 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4
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分布
第四章
泥石流
1
§4泥石流
§4.1 概述 §4.2 泥石流的类型 §4.3 泥石流的成因 §4.4 泥石流的危害 §4.5 泥石流的防治
2
§4泥石流
§4.1 概述
一、泥石流的定义 二、泥石流的特性 三、泥石流的分区构成 四、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五、泥石流的典型案例
3
§4泥石流 §4.1概述
一、泥石流的定义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技术要求解读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技术要求解读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技术要求解读泥石流是一种由山区陡坡上的土石松动、崩塌和流动而形成的自然灾害,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技术要求指导了工程勘查的执行,本文将对其中的重要技术要求进行解读。

1. 勘查范围与方法根据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和潜在危险程度,勘查范围应包括潜在泥石流发生区域及其上下游区域。

勘查方法包括现场调查、地质钻探、实验室试验等。

现场调查需要对泥石流发生特征、地形地貌、植被等进行详细记录,以全面了解泥石流的特点和危险性。

2. 泥石流类型划分根据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地质过程,将其划分为坡面型、河床型和阻塞型三种类型。

坡面型泥石流主要发生于陡坡上,河床型泥石流主要发生于河道中,而阻塞型泥石流则由于河道堵塞引发。

对不同类型的泥石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潜在泥石流发生源区判定潜在泥石流发生源区是指可能引发泥石流的地点,需要通过地质调查、地形分析等方法来确定。

该技术要求指导勘查人员确定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和规模,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4. 潜在泥石流流动区判定潜在泥石流流动区是指泥石流在山坡下游流动的区域,对于勘查工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地质地貌分析、现场调查等方法,确定泥石流流动区的范围和特征,以便设计和布置相应的泥石流护堤、护岸等工程设施。

5. 按泥石流规模确定抗灾标准泥石流规模是指泥石流的危害程度和扩展范围,包括泥沙含量、流速、冲击力等方面的指标。

根据泥石流规模的不同,确定相应的抗灾标准,以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6. 泥石流堵塞判定与处理泥石流在河道中可能引发堵塞,导致水位上涨,甚至形成次生灾害。

勘查工作需对泥石流堵塞的可能性进行判定,并设计相应的疏导措施,及时消除堵塞,有效降低次生灾害的发生概率。

7.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基于勘查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设计。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分类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分类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分类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2、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3、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

(一)地形地貌条件地形条件制约着泥石流形成、运动、规模等特征。

主要包括泥石流的沟谷形态、集水面积、沟坡坡度与坡向和沟床纵坡降等。

1、沟谷形态典型泥石流分为形成、流通、堆积等三个区,沟谷也相应具备三种不同形态。

上游形成区多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状、漏斗状或树叶状,地势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固体物质聚集;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狭谷,沟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较宽阔的河谷,使碎屑固体物质有堆积场地。

2、沟床纵坡降沟床纵坡降是影响泥石流形成、运动特征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讲,沟床纵坡降越大,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但比降在10%-30%的发生频率最高,5%-10%和30%-40%的其次,其余发生频率较低。

3、沟坡坡度坡面地形是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要源地一,其作用是为泥石流直接供固体物质。

沟坡坡度是影响泥石流的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数量和泥石流规模的主要因素。

一般有利于提供固体物质的沟谷坡度,在我国东部中低山区为10-30度,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和坡洪堆积土层,在西部高中山区多为30-70度,固体物质和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崩塌和岩屑流。

4、集水面积泥石流多形成在集水面积较小的沟谷,面积为0.5-10平方公里者最易产生,小于0.5-平方公里和10-50平方公里其次,发生在汇水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以上者较少。

5、斜坡坡向斜坡坡向对泥石流的形成、分布和活动强度也有一定影响。

阳坡和阴坡比较,阳坡上有降水量较多,冰雪消融快,植被生长茂盛,岩石风化速度快、程度高等有利条件,故一般比阴坡发育。

如我国东西走向的秦岭和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上产生的泥石流比北坡要多得多。

灾害地质学——第6章-2 泥石流 (2)

灾害地质学——第6章-2 泥石流 (2)



泥石流爆发时,象一条褐色巨龙,奔腾咆哮, 巨石翻滚,激浪飞溅,石块撞击的声音雷鸣般 响彻山谷。
4
泥石流
泥石流
5.2 泥石流形成、分布及分类
一、泥石流形成
1.形成条件
(1)充足的固体碎屑物质
固体碎屑物质是泥石流发育的基础之一,通常决定于地质 构造、岩性、地震、新构造运动和不良的物理地质现象。
2005年9月3日晚19~23时冲毁民房132间,死亡9人。
20
临安市昌化镇后葛村、后营村泥石流
21
坡面型泥石流
22
沟谷型泥石流示意图
23
沟谷型泥石流
24
庆元县荷地镇石磨下村泥石流灾害
2006年 8月11日凌晨 受8号超强台 风带来的强降 雨影响,石磨 下村附近山体 多处发生浅表 层土质滑坡, 并由这些滑坡 作为起动条件 形成了泥石 流,共造成 20人死亡, 经济损失达 158万元。

其容重大小反映了泥石流结构。

一般稀性泥石流容重1.3~1.8t/m3,粘性泥石流容重> 2.0t/m3,过渡性泥石流在1.8~2.0t/m3之间。 不同容重其含沙量不同,一般含沙量在1000kg/m3以上, 最高可达2180.3kg/m3。
28

1.容重

泥石流容重受固液相组成、固体物质特性及土 体特性影响。
37
三、泥石流搬运特征
泥石流是一种独特的流体,其搬运能力极 强。搬运的泥沙、粒度广泛、浓度大,大致可 归纳为两类:
1、粘性泥石流以蠕动流滑动流成似层流的连续流或阵性 流形态将流体搬运出沟。泥沙和水构成一相体,以整体 方式搬运松散碎屑物质。 2、稀性泥石流以紊流连续流形态将流体搬运出沟。泥沙 和水尚未构成一相体,而是两相体,以散体方式搬运松 散碎屑物质。

水灾害 7 泥石流

水灾害 7 泥石流
和补给方式。
二、泥石流分布的时间冰雪强烈消融的年份。特征 泥石流大都发生在较长的干旱年之后,出现多雨 或暴雨强度大的年份及
泥石流爆发频率与月份关系统计表
月份 爆发频率
(%)
1 0
2 0
3 0
4 2
5 9
6 18
7 34
8 24
9 10
10 2
11 1
12 0
三、中国泥石流分区及概述 为概括反应泥石流灾害生成,发育的区域大环境条件 及灾害总体特征的异同,我国对泥石流进行了灾害分区。
二、泥石流的形成过程 一般有三种形式:1.地表水在沟谷的中上段侵润
冲蚀沟床物质,随冲蚀强度加大,沟内固体物松动、
失稳,被猛烈铲刮,并于水流搅拌而形成泥石流。2. 山坡坡面土层在暴雨的侵润击打下,土体失稳,沿斜 坡下滑并与水体混合,侵蚀下切而形成悬挂于陡坡上 的坡面泥石流。(3)滑坡土体触发沟床物质,带动沟 床固体碎屑物的活动形成泥石流。
5.根据预报的灾害结果分类 根据预报的灾害结果分为泛滥范围预报和灾害损 失预报。泥石流泛滥范围预报是泥石流流域土地利用 规划,危险性分区,安全区,避难场所划定和选择的 重要依据。 6.根据预报方法分类 泥石流预报方法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分为定性预 报和定量预报。 三、泥石流预报中存在的问题 泥石流预测存在着不确定性,预报模式推广尚有 难度,灾害规模预报难度大。
二、泥石流的危害
1.对城镇和居民点的危害。 川滇两省坐落在泥石流堆积扇上的县城便达50余个。
7月11日深夜,特大泥石流袭击巴底乡 邛山沟一山庄,造成50人失踪、1人死 亡。邛山一村、二村16户80人被围困。
台风莫拉克肆虐台湾南部,造成重大 人员伤亡。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在等 多个村庄失去联系,其中小林村至少 约有600人被泥石流掩埋,生死不明。

泥石流的形成运动机理

泥石流的形成运动机理

泥石流的形成运动机理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ebris flow movement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Profession:explorationtechnologyengineering班级:09-03Class:09-03学号:090250318Student id:090250318姓名:孙垂雷Author:SUNChuileiE-mail: scl19891225@摘要: 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山地自然灾害,是一种饱含泥沙石块和巨砾的固液两相流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发展的范围和频率正在逐年增大。

泥石流发生时山谷雷鸣、地面震动,浑浊的泥石流沿着陡峻的山谷冲出山外在沟口沉积,泥石流还有大量泥沙石块,具有突发性,来势凶猛、大范围冲於、破坏力极强的特点,长给人民的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深入,生产动逐年活跃,而我国西部多为山区,泥石流活动频繁,每年都给生产生活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研究泥石流的形成运动机理对预防治理泥石流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泥石流容重携沙水流沟床比降运动机理The abstract:Debris flow was a common mountain natural disasters, was a full of sediment rocks and huge gravel solid-liquid two-phase fluid, Distributed worldwide, It’s development range and frequency w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Mudslides occurs valley thunder, Ground vibration, The muddy waters of the landslides along the steep mountain external ditch valley blunt mouth deposition, Mudslides had a large number of sediment stones, had the sudden, feral, large range of strong in, damaging rush characteristic, Long to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caused great loss, Along with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was thorough, production move had active, But more than western China for mountains, Debris flow activities in western China for more frequent and mountainous area,Every year to production caused heavy loss of lif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debris flow movement mudslides prevention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 word:mudslides density Join sandy flow Gully bed slope Movement mechanism一:泥石流的成因及其分类1:泥石流的成因泥石流是大量的泥沙或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沿沟道或坡面的流动现象。

三种地质灾害类型

三种地质灾害类型

1.泥石流常见的泥石流有三种类型:1.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2.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3.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

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

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2)泥石流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

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水雪融化的显著特征密切相关。

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区。

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

在我国主要多发生于中西部山区及南部丘陵地带,其中以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及西北一带山区较多。

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2.滑坡发生在松散未固结的粘性土或砂性土斜坡上的滑坡造成的灾害。

常常因受暴雨或洪水诱发造成滑坡灾害。

根据土的性质进一步分为黄土滑坡、粘性土滑坡、堆积层滑坡等。

堆积层根据成因分为残积层滑坡、洪积层滑坡、冰水堆积层滑坡、混合成因堆积层滑坡、人工堆积层滑坡等亚类。

一般地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我国滑坡分布的基本特点是:西部地区多于东部地区,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

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地区和西北的陕西、甘肃、山西地区,以及中南、东南的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区。

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水土保持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 ,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减少水土 流失,降低泥石流发生的风险。
合理规划
在山区进行建设时,应合理规划布 局,避免过度开发,减少对自然环 境的破坏。
防洪设施建设
在泥石流易发区建设防洪设施,如 拦沙坝、排水沟等,防止泥石流形 成和爆发。
预警系统建设
监测站点设置
在泥石流易发区设置监测站点, 实时监测降雨量、水位、泥沙含 量等关键指标,及时发现泥石流
分布特点
青藏高原和川滇山地
青藏高原和川滇山地是中国泥 石流分布最密集、活动最频繁
、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西北黄土高原
西北黄土高原是中国泥石流分 布最北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 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陕西 等省区。
西南高山地区
西南高山地区是中国泥石流分 布最多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 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 和物资,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应急演练和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 技能水平和应对能力。
05
成功案例分享与经验借鉴
国内外成功案例介绍
国内成功案例
中国在泥石流防治方面有很多成功案例,如云南省的某山区县,通过综合治理 措施,成功减少了泥石流的发生,保护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特点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流速快、流 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 特点
形成条件
必要条件
必须具备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 形地貌、丰水有物源、短时间内有突 然性的大量水流来源
充分条件
岩石风化程度严重、植被覆盖率低、 坡面松散物质堆积厚度较厚、泥石流 沟谷发育明显

泥石流成因及预警措施

泥石流成因及预警措施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由于降水或融雪、冰川融水等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由泥沙石块等松散碎屑物质和水构成的特殊流体。

我国是多山国家,很多山区都遭受泥石流的威胁。

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明显变暖,很多地区降水量偏多,暴雨极易诱发泥石流。

通过对泥石流定义的阐述,探讨了泥石流的分布特点和分布区域,分析了泥石流发生的成因、危害,概括了泥石流的类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应对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是山地突然暴发包含大量泥沙、石块等的洪流。

它是山区一种突发自然灾害,多发生在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强度较大的山区沟谷中。

泥石流是山地环境退化、地表侵蚀作用加剧、水土泥沙骤然流失的产物。

它的形成、发展,主要受控于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大尺度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则是加剧泥石流频率、强度等的重要原因。

泥石流灾害对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等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因此对泥石流进行探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8月7日22点左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1471人遇难,294人失踪。

泥石流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危害。

因此,进一步加深对泥石流灾害的认识,做好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1. 泥石流的分布特点及分布区域1.1 泥石流的分布特点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其分布特点如下:(1)集中分布: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接触带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之间的过渡带。

(2)两侧分布:在接触带和过渡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

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3)堆积分布: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泥石流分类

泥石流分类

泥石流分类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是由于山体崩塌、泥石混合物流动而形成的。

泥石流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沟道泥石流
沟道泥石流是指在沟道内形成的泥石流,通常是由于降雨过多、山体崩塌等原因导致的。

沟道泥石流的流速较快,流量较大,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力较强。

2. 山坡泥石流
山坡泥石流是指在山坡上形成的泥石流,通常是由于山体崩塌、地震等原因导致的。

山坡泥石流的流速较慢,流量较小,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力也不容忽视。

3. 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是指在滑坡上形成的泥石流,通常是由于滑坡体内的土石松动、水分增加等原因导致的。

滑坡泥石流的流速较快,流量较大,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力也较强。

4. 冰川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是指在冰川上形成的泥石流,通常是由于冰川融化、冰川崩塌等原因导致的。

冰川泥石流的流速较快,流量较大,对周围
环境的破坏力也较强。

5. 洪水泥石流
洪水泥石流是指在洪水中形成的泥石流,通常是由于降雨过多、河流水位上涨等原因导致的。

洪水泥石流的流速较快,流量较大,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力也较强。

以上是泥石流的主要分类,不同类型的泥石流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力不同,因此在防范和应对泥石流灾害时,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泥石流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加强对泥石流的研究和监测,提高对泥石流灾害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

自然和人为因 素 降雨引发泥石 流 降雨引发泥石 流 自然因素 工程施工
2007.5.25
10
16
2007.7.19 2007.8.10 23:00 2007.10.17 2:00
29 11 5 1 5
5 3 500 2.5
降雨 强降雨,地质 条件差
2008年1-12月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6580起,其中滑坡 13450起、崩塌8080起、泥石流443起、地面塌陷451起(图 1)。共造成1598人伤亡,其中死亡656人,失踪101人,直接 经济损失32.7亿元。与2001年以来的多年同期相比,2008年 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低于多年平均值( 表1)
图1 2008年全国地质灾害类型构成
表1
年代
2001年以来地质灾害灾情对比
发生数 死亡 失踪 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 量(起) (人) (人) (人) (亿元)
2001
2002 2003
5793
48000 13832
788
907 743
120
109 125
936
470 3355
35.0
51.0 48.7
2004
2005 2006 2007
13555
17751 102804 25364
734
578 663 598
124
104 111 81
280
339 453 446
40.9
36.5 43.2 24.8
2008
2001- 2007年平 均值
26580
32443
656
716
101
111
841
897
32.7
1.1.2 滑坡灾害

地质灾害之滑坡泥石流

地质灾害之滑坡泥石流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Ⅱ.滑动阶段 在上一阶之后可能几天、几周或几年不等,才进入滑动阶段。首先 蠕动区的后上部(牵引或主动滑坡段)在重力牵引下形成滑动面(此时从滑 坡中流出浑浊水流),不断向前下部推挤,使前下部(推动或被动滑坡段) 抗滑力减少和出现新的滑动面。当上、下部滑动面同时滑动且后部与边 部裂隙贯通时,滑坡即进入滑动阶段。滑动时牵引滑坡段因失去后缘支 撑呈阶梯状下落,形成完整的或不完整的阶状滑坡;后缘出现一系列张 性裂隙-被动滑坡段则形成一系列小型逆冲断裂和褶皱,滑坡前部被推挤 成滑坡丘,洼地可积成小湖沼,这一阶段中的速滑时期,滑动速度可达 每分钟数米到数十米,甚至每秒几十米,但一般是速滑与稳定交替出现。 滑动后的块状和变形碎石土层构成滑坡堆积物,具有小型褶皱断裂构造。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③滑坡床(滑床)
指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岩土体。
滑坡床与地面的交界线称为滑坡周界,它圈定了滑坡作用的范围。
1.滑坡体;2.滑动面;3.剪出口;4.滑坡床;5.滑动后壁;6.滑坡 洼地(滑坡湖);7.滑坡台;8.滑坡台坎;9.滑坡前部(滑坡鼓丘、 滑坡舌);10.滑坡顶点;11.滑垫面;12.滑坡侧壁
可考虑利用。要注意的是必须防止地表水的集中和大量的渗入。通
过地下挡水或排水工程有效降低其地下水位,对提高倒石堆的整体 稳定性将有重要的意义。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2、 错落 错落是岩体沿陡坡、陡崖上平行发育的一些近于垂直 (45°-70°)的破裂面(断裂、节理密集带和交叉带) 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移动岩 体基本上保持原岩结构和产状。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崩塌的触发因素
暴雨、强烈的融冰化雪、爆破、地震等是崩塌的 触发因素。很多崩塌都发生在暴雨时或暴雨后不久。 暴雨增加了岩体和土体的负荷,破坏了岩体和土体的 结构,软化了粘土层,使上覆岩体和土体失去支持。 人类活动:边坡设计过高、过陡;不适宜地采用 大爆破;施工程序不当;对潜在崩塌体认识不足;改 变了斜坡外形,产生大规模崩塌地震的影响。

泥石流类型

泥石流类型

泥石流类型
按物质成分分类
1、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
2、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
3、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按流域形态分类
1、标准型泥石流
为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能明显的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2、河谷型泥石流
流域呈有狭长条形,其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体物质来源较分散,沟谷中有时常年有水,故水源较丰富,流通区与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出
3、山坡型泥石流
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小于1000㎡,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

按物质状态分类
1、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

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

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

2、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

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

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中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

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泥石流固体物质组成

泥石流固体物质组成

泥石流固体物质组成泥石流是一种以固体物质为主体的流态地质灾害,其组成物质类型广泛,包括土壤颗粒、岩石碎块、植被残体、泥沙等。

这些物质在水的作用下形成混合物,具有高度流动性。

下面来介绍泥石流固体物质组成。

1.土砾物及其颗粒泥石流中最常见的物质是土砾物和颗粒,这些物质由河流、山坡、土壤、岩石等等形成。

土砾物是由岩石碎片、矿物质、泥土和粘土颗粒组成的混合物,其颗粒大小从微粒到几厘米不等。

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泥石流的流速和运动能力。

此外,颗粒的坚硬程度决定了其对河道、建筑物和人造结构的破坏性。

2.岩石碎块泥石流中也会包含一些岩石碎块。

当山体或岩石状况不稳定时,岩石很容易因地质活动(如地震)或气候变化(如暴雨、降雪)而发生坍塌或崩塌。

岩石断层通常比较尖锐,具有明显的棱角,对于周围的物体具有高度的破坏力。

所以,如果泥石流中存在岩石碎块,它们可能是极其危险的威胁。

3.植被残体植被残体是指泥石流中包含一些植物根、草叶、花瓣、果实等物质。

在泥石流的形成过程中,树木、灌木和其他植物往往是首先遭受毁灭的,而它们分解后的松散物质可以被雨水冲刷形成混合物。

植物的残体也会影响泥石流的流速和运动能力,可能会使其更为破坏性。

4.泥沙泥石流中常常包含泥沙,这些颗粒常常比较细小,由石英、长石、云母、石灰石等矿物质组成。

泥沙的大小和配比对泥石流的运动特性和流速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物质可以对建筑、道路、桥梁和矿山等基础设施造成很大的破坏。

总的来说,泥石流的固体物质组成非常复杂,由土砾物、岩石碎块、植被残体和泥沙等混合物组成,这些物质不仅影响泥石流的超载能力、流速和运动能力,更对周围环境和人类社会构成着巨大的危险。

因此,对泥石流的预测和预防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泥石流知识介绍PPT课件

泥石流知识介绍PPT课件
高水位面达到水平时,堆积体内渗透动水压力达到最大,堆积体表层最易发生滑塌溃决。
03 泥石流的勘察
03 泥石流的勘察
任务:
查明泥石流的地质北京和形成条件,查明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分布和特征并绘制专 门工程地质图,预测泥石流的类型、规模、发育阶段和活动规律,做出确切的评价,正确 判定作为工程场地的适宜性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监测的建议。
化、沉陷和溃决而形成泥石流。
02 泥石流的成因
5.尾矿坝溃决型
尾矿坝溃决型泥石流是由于尾矿、矿渣和水体的混合物逐渐使尾矿拦挡坝渗透 变形、溃决冲出形成的。尾矿坝溃决一般起因于后期堆积坝体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运营维护不到位、监测预警缺乏和防灾意识不足等原因。因为尾矿坝内地下水浸润 线升高会导致渗流梯度增大,向外的地下水压力导致坝外坡管涌、流土、塌滑等渗 透变形加剧而发展为溃坝。尾矿坝拦截形成的尾矿库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 流物源区,一旦尾矿坝溃决就容易造成重特大事故。尾矿库不但可能孕育泥石流灾 害,也会污染土地和水资源,特别是居民点和重要设施附近的“头顶库”灾害风险更 大。
目的:
➢ 查明泥石流物源分布范围、类型、物源量和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方式与条件; ➢ 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值参数; ➢ 查明泥石流拟布设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
勘察技术:
通过沟域地质调查测绘手段,辅以大量地质剖面测量和坑槽探工程来查明泥石流物源条件; 主要采用沟道典型断面测绘,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参数; 为查明拟布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则需布置一定的勘查工程,
根据沟口地形地质测绘和泥石流特征参数的分析和计算,对泥石流对巴郎河行洪的影响和堵 溃巴郎河发生二次灾害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论证,为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的确定提供技术依据。

泥石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泥石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故,确保人员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旨在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在发生泥石流等灾害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1.2 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自然灾害防治法》3.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4.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在泥石流易发区域内的所有工程项目及生产生活场所。

二、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1 泥石流类型1. 雨季泥石流2. 冬季泥石流3. 地震诱发泥石流2.2 危害程度1. 对人员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2. 严重破坏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房屋等。

3. 严重影响周边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指挥部成立泥石流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调度应急救援工作。

3.2 各工作小组1. 疏散救援组:负责组织人员疏散、救援和医疗救护工作。

2. 情报监测组:负责监测泥石流动态,及时报告险情。

3. 防灾减灾组:负责制定防灾减灾措施,组织灾害预防工作。

4.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调配和供应。

5. 宣传报道组:负责发布灾情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4.1 预警1. 当监测到泥石流发生前兆时,立即启动预警程序。

2. 疏散救援组迅速组织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

3. 情报监测组实时监测泥石流动态,及时报告险情。

4.2 应急响应1. 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工作小组开展救援工作。

2. 疏散救援组组织人员疏散、救援和医疗救护工作。

3. 防灾减灾组组织力量开展灾害预防工作。

4. 后勤保障组确保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供应。

5. 宣传报道组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4.3 应急结束1. 灾情得到有效控制,险情解除后,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2. 各工作小组恢复正常工作。

五、保障措施5.1 人员保障1.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的类型
现行泥石流分类方法很多,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知泥石流,既有深度,也有广度。

从现场生产应用和方便考虑,多采用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 按泥石流的成因分
1)自然演变型
区域地质环境差,地表松散岩、土体稳定性较低,生态环境脆弱的某些山区,在长期的自然演变过程中,由于水动力作用,发生的一种泥沙(地表松散物)集中搬运现象。

2)人类不合理活动型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预所造成的负面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将形成人为的泥石流,常见的人类不合理活动有:
(a)工、矿、交通、城镇建设弃渣不当,环境意识不足,管理水平低。

(b)切坡、陡坡开荒、过度放牧。

过度砍伐森林等落后生产模式。

(c)建筑标准较低的堤、坝、中小水库、水渠,支挡等水工和土工建筑物。

(d)陡坡面上植被单一,缺乏科学的多层次立体防护。

3)混合型
既有自然演变的部分,也有一部分是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

2. 按泥石流活动产出的环境分
1)坡面型泥石流
主要发生在30度以上的山坡坡面上,不透水层埋藏较浅,表层有较好的植被覆盖,无沟槽水流,水动力为地下水浸泡和有压地下水作用,在同一坡面上可多处同时发生,成梳状排列,突发性强,无固定流路。

2)沟谷型泥石流
有明显的坡面和沟槽汇流过程,松散物主要来自坡面和沟槽两岸及沟床堆积物的再搬运。

泥石流流动除在堆积扇上流路不确定外,在山口以上基本上集中归槽。

3. 按泥石流体中组成物质特性分:
1)泥流型:固体物质以细颗粒粘土和泥沙为主,混合较为均匀,浆体流变
特性不再属于牛顿体的一种泥石流,其容重的判别指标根据沙玉清和钱宁教授有关黄土浆体流变特性试验,泥流与洪水的容重分界点γc=1.6t/m3。

2)水石型:固体物质以粗颗粒泥沙、石块为主,水沙呈分离状,浆体流变特性服从牛顿体的一种泥石流。

根据模型试验观测到的流动和堆积形态和专家们多次讨论的约定,水石流与洪水的容重判别指标,分界点γc=1.3t/m3。

3)泥石型:介于上述两种类型间的一种泥石流类型。

固体物质的级配差别很大,细颗粒物质和粘土物质含量视流域内土体贮量产状而异,浆体流变特性则取决于粘土物质含量及性质。

泥石流与洪水的容重判别指标,分界点γc=1.3t/m3
4、按暴发的周期、频率分:
第三阶梯内的湿润地区的河沟发生泥石流的周期较长规模大,周期短,规模小。

第一阶梯及第二阶梯内干旱少雨地区,因松散固体物源充分,只要降雨诱发条件具备便可发生各种规模的泥石流。

这些地区泥石流发生受暴雨周期制约,因暴雨少、周期长故同一条沟泥石流发生周期也长。

第二阶梯内,物源水源条件均充分,故泥石流发生的周期较短,部分泥石流沟年内可连续多次发生,且规模较大。

高频泥石流:1年多次至5年1次。

中频泥石流:1次/5~20年。

低频泥石流:1次/20~50年。

极低频泥石流:1次/>50年。

5、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