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专家张开对2017、2018年高考作文深度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专家张开对2017、2018年高考作文深度解析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
——2018年高考作文试题述评
□张开孟文德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9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北京卷两道题任选)。
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德树人、文化自信的培养目标得到凸显,思维品质、表达能力的考查目标得以实现。
综观2018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主要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凸显时代主题,落实立德树人
“文以载道”是中国文章的优秀传统,高考虽然只是虚拟为文,但通过文章来表达思想诉求的目标与古代传统一脉相承。
因此201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没有刻意回避时代主题,没有刻意回避时事热点,原因有二:一方面,高考作文命题的命制,可以引导考生关注时代与社会,使之与时代主旋律共振,积极进取,培养社会正能量,这符合落实“立德树人”的考查目标,高考的育人导向功能也因此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时代主题、时事热点与每个考生息息相关,面对宏大的时代主题,每个考生都可能有事要叙,有感要发,有情要抒,这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
(一)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高考作文充分发挥积极导向功能,致力于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
全国Ⅲ卷作文“改革开放三部曲”以三条标语口号浓缩改革开放不平凡的四十年历程,折射出发展阶段的演变和发展方式的变迁。
分开来看,三条标语口号分别奏响了各自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合而观之,三条标语口号则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三部曲,可以引导考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挑战,时刻铭记改革前辈的光荣与梦想,不忘初心,接力奋斗,砥砺前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浙江卷作文基于对“浙江精神”的提炼与概括,回望历史,紧贴时代主题,引导考生站在人生新起点,在宏观视野中找到个人意义,思考未来人生。
北京卷作文“绿水青山图”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用记叙文描绘自己期待的生态文明图景,贴近中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时代主题。
(二)增强“四个自信”,放飞青春梦想
2018年的作文试题命制充分调动文化积淀,融会新思想,将“四个自信”贯串其中,并着力于画龙点睛,在关键处破题,形成点面结合、精神深蕴的格局。
全国Ⅰ卷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不断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更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更切实感受“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在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引导考生对成才成器、国之重器等进行深入思考,启迪考生争做大国栋梁,落实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提升思维品质,贴近考生零距离
提高语文素养,必须做到情感真挚、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因此日常的语文活动过程中,必须兼顾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2018年作文试题在关注考生思想高度的同时,也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考生写作热情,强调考生思维品质的塑造与提升,以语文情境、任务指令为载体,突出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一)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写作热情
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亲切,进而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是作文试题命制的不懈追求。
考生主要出生于2000年前后,2018年是他们步入成年、接力“追梦”的开始,高考则是他们开启这段人生新征程的“成人礼”。
全国I卷作文“世纪宝宝中国梦”即瞄准考生的特点,选取与考生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材料,直接向考生发声,点明他们的独特身份,直接揭示他们与国家、与时代的深刻关联,鼓舞他们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
北京卷作文“新时代新青年”也抓住这一特定的时间节点,引发考生回顾自己成长的经历,认识自己的成长与祖国发展的关系,思考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写作内容贴近考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有议论可发。
上海卷作文题“被需要”取材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心理,切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也与当前社会现实紧密联系,比较容易调动考生的生活积累,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让考生有话可说。
江苏卷作文即关注日常生活“语言”,引导考生重视语言、关注生活、思考文化,感悟生活哲理,拓展思维空间,激发考生写作兴趣,施展写作才华。
(二)聚焦语文本质,提升思维品质
2018年高考作文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进行了全面的测量。
全国Ⅱ卷作文“幸存者偏差”作为一道经典的材料作文题,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强化素养导向。
考生可以聚焦“幸存者偏差”现象展开论述,也可以通过聚焦思维方式来立论,如全面地、综合地看问题;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理性分析;跳出思维惯性,以逆向思维挖掘被隐藏的事实真相等。
考生也可讨论其他观点,如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细节决定成败等。
写作既是通过立意来展现思想与态度,也是通过内容、结构、语言来体现表达能力。
写作时需展开联想,需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找出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或是找到类似现象,运用材料中蕴含的事实、观点、方法进行辨析,解决实际问题。
试题错开了时代主题和传统文化等热门话题,突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强调学生对于自我思维的深度批判及其同生活现实的密切联系,体现了发展思维品质与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更高要求。
另外,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在提供多向思维路径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思维梯度,需要考生通过想象和思辨,达到叙述或论证的深度与高度。
上海卷作文“被需要”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层次,较容易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
江苏卷作文“语言”内涵深刻,涵盖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具体与抽象、艺术与科技等维度,着力于感悟生活哲理,提升思维能力,聚焦语文本质,可以引导考生拓展思维空间,充分施展写作才华。
三、科学设计试题,实现考试目标
2018年作文试题贴近时代主题,贴近学生生活,与社会及广大考生的预期相吻合,如“改革开放”“新青年”“中国梦”“传统文化”等,都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而怎样使试题收到“情理之中”而又“意料之外”的效果,则是2018年高考作文的出彩之处,这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与组合,以及指令的设置方面。
(一)精心选材,呼应时代精神
新时期的重大事件很多,时代主题也很宽泛,而2018年作文试题则通过精心选材,来呼应时代精神。
面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新时代中国梦等宏大主题,高考作文没有回避,而是在材料的选择与组织方面精雕细琢,出奇制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例如,标语口号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的思想倾向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而全国Ⅲ卷“改革开放三部曲”就巧妙地利用标语口号这一形式和特点。
改革开放不平凡的四十年,气象万千,而命题取材举重若轻,撷取三条标语口号,并借重标语
口号言简意赅、象征时代的特点,折射出改革开放的曲折艰辛和壮丽辉煌。
从材料内容上看,三条标语口号,犹如三个历史坐标,奏响着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主旋律;而串联在一起,则好比为四十年改革开放书写了高潮迭起的发展三部曲。
作为传统的新材料作文,试题中每一条标语口号都有警句本身固有的思想力量,耐人寻味,意味深长;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与“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二句之间,又有着明显的思维张力;尤其第三句“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中,“长征”二字夺人眼目、激动人心。
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长征”就好比无声的动员令,会激励他们不断攻坚克难、走向胜利。
所有这些,都给考生提供了辩证分析的丰富话题,也给他们提供了记叙、抒情的巨大空间。
又如全国Ⅰ卷“世纪宝宝中国梦”,材料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一悲一喜,2008年中国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2008”同时成了一种象征,积淀为考生童年时代的集体记忆;“天宫一号”是中国高科技跨越式发展的代表,而“太空授课”又直接呼应考生的学习经验;公路“村村通”和“精准扶贫”,以及互联网的高度普及,更是深刻改变着中国,也重构了广大城乡居民尤其是考生这一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面对这些材料和主题,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考生都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二)巧妙组合,凝聚思想核心
除了精心的材料选择之外,2018年作文材料内容组合形式也是独具匠心,将思想核心凝聚在一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如全国Ⅲ卷作文,从呈现的形式看,每条标语口号后都强调了地点、时间,再加上换行与纵向对齐的排布,显著凸显了关键信息:“深圳”“雄安”,一个是改革开放破冰期的试验田、最前沿,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国家大事、千年大计;“1981”“2005”“2017”,三个年份一条线的纵向排列,喻示着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方式有别,但改革精神一脉相承。
这足以启发并鼓励考生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理性思辨、感性叙说、畅所欲言,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又如全国Ⅰ卷作文,以“大事记”年表式的形式呈现材料,而且材料是同一对象在一个时间链条下的发生的一些事件的有序排列,呈现了中国发展的关键节点和大方向,以“2018”为界,包括已经经历的过往和往后展望的未来。
之后的引导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则对材料进行收缩,使命题指向落在启发考生强化自己的代际身份感、集体认同感,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鼓舞考生不断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获得感、荣誉感、责任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等等。
(三)精设指令,实现考查目标
作文命题要贯彻时代主题,体现“四个自信”,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对于高考作文命题来说,极容易陷入被猜押、被套作的尴尬境地,而对相关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技术处理仅仅是破解困局的一个方面,而命题指令的设置与安排则是另一条破解途径。
2018年的作文命题除在材料的选用和呈现的方式上反复斟酌外,在写作指令和要求的命制方面也下足功夫,力求使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在表现宏大主题无落差的同时,做到贴近考生零距离,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写作空间,落实试题的考查目标。
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历经几年探索已渐趋成熟。
“任务驱动型”作文关键目标在于虚拟一个真实的写作情景,以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思维,达成写作的最佳效果。
清晰而有新意的任务指令,一方面是试题命制的精彩收口,使开口无限的作文材料在此得以收束,从而为防止套作宿构,提高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提供有力的抓手;另一方面也是考生更好立意谋篇的唯一出口,那些能够打动考生、推动创意的指令,能激发有潜能的考生,使之脱颖而出。
如全国Ⅰ卷“世纪宝宝中国梦”有一个明确的指令要求:“以上材料触发了
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这意味着:其一,每个考生的“联想和思考”,必须是从“你”自己出发,带着自己的体温,具有强烈个性特点的。
“据此”而写的文章,其思想内容得关乎“大我”;但另一方面,又必须找到各自的立意落脚点、作文切入点,完成从“你们”一代到“你”个人的转换。
其二,考生必须对文章的读者有“想象”、有认识,写作中应该有清晰的读者意识,有实质上的对象感。
想象一下: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时刻,生于新千年和新时代开启之年的两代青年,在18岁成人之际进行跨时空的对话。
这是否会让你心潮澎湃,思如泉涌。
而写作指令中“时光瓶”,可以给考生带来亲切感和轻松感,更能以其具象性催生灵感,与“想象”发生碰撞,使考生迸发出难以估量的想象热情和想象力、创造力。
总体而言,2018高考作文精准落实“立德树人”,凸显时代主题,提升思维品质,助推素质教育,贴近考生实际,激发写作兴趣,也更有利于人才选拔与教学引导,充分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卷三个作文题,内容上,既有体现时代精神的“改革开放三部曲”,也有贴近考生生活的“世纪宝宝中国梦”,也有反映思维品质的“幸存者偏差”;形式上,既有经典的材料作文,也有经典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这便意味着命题者在利用三套试卷的整体优势,统筹兼顾作文的内容与形式,为未来的作文命题作长远谋划。
也就是说将来的语文教学、写作教学,不能将精力浪费在猜题、押题,以及范文背诵等方面,而应该鼓励学生踏踏实实地积累知识、认认真真地思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文学素养、思辨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全面提升。
这应该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
强化育人突显改革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述评
【摘要】2017年高考语文科试题精准落实立德树人的重点考查目标,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彰显文化自信,体现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积极成果,推进中学语文教学及语文学科建设,体现“化人以语、育人以文”的考试功能。
【关键词】高考语文立德树人文化传统语文教育教学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后,历经三年的认真探索,2017年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高考语文科内容改革从构架到内容,都呈现出清晰的格局调整。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科共有九份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三份,全国Ⅰ卷供河北、山西、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使用,全国Ⅱ卷供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海南使用,全国Ⅲ卷供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使用。
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六份,所有试卷、试题均保持较高质量。
从近年语文科所呈现出的特点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考生数量最多,所有考生都参与测试;二是内容涉及面最广,语文是母语学科,内容涵括传承优秀文化、社会现实生活方方面面的材料信息;三是社会关注度最高,仅就作文而言,每年都是开考当天的头条新闻。
从社会功能看,语文除了履行应有的考试选拔功能外,还有非常强大的教育教学的反拨引导和社会舆论焦点牵引功能。
因此,在语文科考试改革的设计中,始终把“为谁选拔人”“选拔什么样的人”和“怎样选拔人”作为考试设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党中央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要从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高度,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设计高考要突出其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枢纽环节的作用,让一项单纯的考试生发出高校人才培养的第一
关、学生终身教育的重要一课的积极作用。
因此,2017高考语文将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为动作指归,认真落实《实施意见》对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牢牢把握“三个突出”: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试题工作全过程,突出高考的育人功能和核心价值观建设使命;强化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和教学引导作用;着力提高试题质量,突出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体现语文在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方面的基础性地位,彰显语文在高考科目体系中所独具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优势功能,引导考生在完成考试过程中,真切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温润心灵,滋养人生,增强文化自信。
一、科学实施试题设计,精准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考命题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立德树人是语文科考查设计的核心目标,也是试题呈现的基本语境和主要底色。
2017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是以有利于终身学习的语言、文学、文化的必备知识标准,以提高语用水平、塑造思维品质的关键能力标准,以提升审美境界、涵育人文精神的学科素养标准,以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核心价值标准,推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
1.立意高远,强化试题的引导作用
作文历来是高考中综合性最强、关注度最高、影响面最大的试题。
好的作文试题不仅会让考生铭记终生,还能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与深入思考。
全国卷三道写作试题的命制可谓“精耕细作”,均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观反映时代主题,正面传递价值观念,把“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以全国Ⅰ卷作文“中国关键词”为例: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试题意在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让学生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面对着中国和世界的互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
依此设题,由小见大,引导考生在国际比较中坚定信心,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体味“月是故乡明”“风景这边独好”。
写作要求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调动所知所学所感,理性思辨;引导考生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积极展现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从考后的作文阅卷情况看,确实能够使思维水平高、综合素质强、语文积累厚实的考生脱颖而出,实现了考查的预期设计。
再如北京卷作文“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引导考生展望共和国的辉煌前景,将个人命运与共和国发展紧密结合,激发青年一代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同向的使命感,为“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2.固本壮基,突出语文引导的定位
试题是高考选拔和育人的直接载体,整体设计力求做到春风化雨,引领考生自然领会、接受试题背后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
仍以全国Ⅰ卷作文为例,试题以考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立意高远又力避空泛:“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又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的指令更容易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
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
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另外,还可以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做勾连,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显然,这样的写作试题势必有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
2017高考语文的阅读试题也力求生动可读,运用新思维、寻找新途径,让考生看得懂、感受深、易接受,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避免“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试题既深度关注现实,及时回应考生在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困惑,又培养正面的情感态度,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和期待。
如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阐述气候正义,引发考生对气候治理及其牵涉的国际国内、代际代内公平的思考,也激发他们的法治意识、国家意识、责任意识与未来意识。
又如: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涉及的“垃圾污染”问题,会让许多考生深有感触,材料一揭示的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材料二提出的破解之道,有助于他们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而全国Ⅲ卷论述类文本提出城镇化进程中应该“留住乡愁”,也是让考生兴奋的话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而且要一心呵护并活化乡愁,试题中凝结的浓浓乡土情清晰可见。
值得指出的是,2017高考语文在引导考生价值观的同时,并没有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还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了空间。
如由关键词“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
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这既体现了语文考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价值引导的理性回归,又体现了引导学生正视历史现实、勇担社会责任的学科功能定位和责任担当。
3.点面结合,正视时代历史发展
2017高考语文积极主动地呼应国家总体战略和宏伟蓝图,通过对热点话题的反映和呈现,打造出语文科推动立德树人落实的思想高地。
“一带一路”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5月中旬,高考前夕,又喜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一带一路”伟大构想进入了全面展开的新阶段,未来将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
语文试题通过试题正面而策略、直接而巧妙地突出了这一国家战略。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关键词,引人瞩目地出现在全国Ⅰ卷作文中,既如实反映了来华留学生的观感,又精彩地将时代主题化于写作材料,引导考生通过自己对中国的认知,将“一带一路”与其他关键词自由组合,如以“一带一路”“大熊猫”谈和平友好的中国,以“一带一路”“广场舞”谈热情好客的中国,以“一带一路”“高铁”谈互惠共赢的中国……还可以从“一带一路”战略说到“美丽乡村”建设、说到“空气污染”治理,还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
凡此种种,都可以写出上佳的文章。
此外,语言运用题也直接选取“一带一路”语料,其他试题还精巧设计、与之暗合,力争通过组合拳的方式帮助考生进一步体认到:这是一条体现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和主张的和平之路、发展之路,“一带一路”必将为世界所理解、所共享,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巨大贡献。
其他如江苏卷的语用题,纳入了刺绣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带一路”的全球化意义、网络病毒侵袭等当今生活的热点话题,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强化责任和担当意识。
天津卷“词云图”一题的阅读与归纳,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进程中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巧妙设计,准确测试考生对现象的敏锐程度以及考生的语言表达技巧,符合试题综合性、应用性的要求。
还有全国卷的“雾霾塔”装置、与考生息息相关的“做义工”“大学选专业”话题,以及时下潮流“互联网+”、快递服务、智能机器人、协同创新机制等,也不同程度地纳入到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