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玩具
幼儿园小班优秀主题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优秀主题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18923a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06.png)
幼儿园小班优秀主题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玩具发出声音的多样性。
2.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3.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教学内容:1.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小汽车、小火车、小飞机、小动物等。
2.发声玩具的操作材料:电池、发条、电子设备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玩具的名称。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玩具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吗?”2.探索:(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种发声玩具。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的结构,尝试找出发声部分。
(3)教师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并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
3.操作:(1)教师出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让玩具发出声音。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操作任务。
4.展示与分享:(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并分享操作过程中的趣事。
(1)教师提问:“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和交流,让他们了解到了发声玩具的多样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操作环节,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在展示与分享环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5.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6.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小汽车、小火车等发声玩具,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问:“这是什么?你们听听,它发出了什么声音?”幼儿回答:“小汽车,滴滴滴的声音。
”教师继续提问:“还有哪些玩具会发出声音呢?”幼儿回答:“小熊熊,它会叫;小飞机,它会嗡嗡嗡。
《有趣的声音》幼儿园小班教案
![《有趣的声音》幼儿园小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fb6c6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b.png)
《有趣的声音》幼儿园小班教案《有趣的声音》幼儿园小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要知道你的耳朵是可以听到声音的,保护好你的耳朵。
【活动准备】1.操作的材料比孩子的数量略多(能发出声音的乐器,如铃铛、铃鼓,还有一批装米粒、黄豆、纸团的铁罐)。
2.一些空铁罐、大豆、米粒和报纸。
3、每人一个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1、感知声音。
——请幼儿自由选择桌上的材料进行操作,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
——听一听都有些什么声音?是怎么听到的?2、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
——教师摇动铁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否一样。
——分别将黄豆、米粒、报纸装入空罐子中,请幼儿倾听辨别,并根据幼儿用手指指出声音来源的方向。
——小结:耳朵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
3、讨论怎样保扩耳朵。
——没有耳朵会怎样?——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引导幼儿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
——怎样保扩耳朵?(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活动建议1.活动结束后,可以带孩子在劳动之外散步,听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
2、除了游戏“谁的耳朵灵”外,还可带幼儿到产外空地上进行听辨音源的游戏。
方法:幼儿戴头套遮住眼睛,教师敲击铃鼓或小铃铛,幼儿根据声音来源向相应方向移动。
延伸活动:1.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搬椅子,收拾玩具,脱衣服脱鞋子。
2、体育游戏:滚大球。
准备好各种软材质的大球1个,直径100厘米)。
玩法:①双手推滚大球,边推边跑。
②用力把球推出,球向前滚动时,幼儿快跑,追上后继续滚。
③两名幼儿距离2米左右,相对推滚大球。
④幼儿推滚大球比赛。
朝同一方向,同时推滚。
3、游戏:挠痒痒。
准备草、羽毛等温和的物品。
玩法:①幼儿自选一种物品在脖子、脸、手臂等部位轻轻拂过,说说自己的感觉。
②在空地上(最好铺有地毯或地板)相互挠痒痒,感受肌肤接触的乐趣。
4、建筑游戏。
提供插塑积木若干,引导幼儿拼搭成花、房子、枪等各种形象,互相介绍、展示。
会说话的玩具合集教案小班
![会说话的玩具合集教案小班](https://img.taocdn.com/s3/m/6c8943d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6.png)
会说话的玩具合集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会说话的玩具的种类和功能。
(2)认识一些常见的会说话的玩具。
2.能力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辨能力。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激发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让幼儿了解会说话的玩具的种类和功能。
(2)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会说话的玩具。
2.教学难点。
(1)让幼儿区分不同种类的会说话的玩具。
(2)让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会说话的玩具的看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1)各种会说话的玩具。
(2)图片或图片卡片。
(3)录音设备。
2.环境准备。
教室布置整洁,桌椅摆放整齐,保持教室安静。
3.材料准备。
准备好课堂所需的教学材料,如纸张、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
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会说话的玩具,让他们猜猜这些玩具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然后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会说话的玩具。
2.学习活动。
(1)让幼儿观察和分辨不同种类的会说话的玩具,比如娃娃、玩具手机、玩具动物等,并向他们介绍这些玩具的功能和特点。
(2)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会说话的玩具的看法,比如“我喜欢这个玩具,因为它可以说话”、“我不喜欢那个玩具,因为它的声音太大”等。
(3)播放一些会说话的玩具的录音,让幼儿听听这些玩具说话的声音,然后让他们猜猜是哪种玩具在说话。
3.活动延伸。
(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会说话的玩具,然后编一段小故事,让这个玩具成为故事的主角。
(2)让幼儿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模仿会说话的玩具的声音和表情,让其他幼儿猜猜是哪种玩具。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对会说话的玩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这些玩具的看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辨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023年《好听的声音》幼儿园小班教案
![2023年《好听的声音》幼儿园小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1d63e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a.png)
2023年《好听的声音》幼儿园小班教案2023年《好听的声音》幼儿园小班教案1【活动目标】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1、教师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
”(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
(集体)这个声音像什么?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db886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8.png)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玩具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激发幼儿对玩具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如小汽车、飞机、气球、木鱼等),玩具架,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游戏空间,安静舒适的环境。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会发出声音的玩具。
2. 探索:教师带领幼儿分组探索各种会发出声音的玩具,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尝试模仿玩具的声音。
3. 展示:每组幼儿选出一种最喜欢的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向大家展示并介绍玩具的特点和玩法。
4. 创作: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
5. 总结: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活动心得,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成长。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其他会发出声音的玩具,了解其工作原理,下节课分享。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声音世界”角,让幼儿自由探索和交流。
3. 课程整合:将本次活动与其他学科(如音乐、科学等)相结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价幼儿在制作自制玩具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搜集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掌握程度。
4.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影响。
六、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如:小汽车、飞机、气球、木鱼等。
2. 了解玩具发出声音的原理。
3. 学习如何操作玩具,使其发出声音。
4. 学习如何通过自制玩具创造新的声音。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各种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会唱会说话的玩具教案小班
![会唱会说话的玩具教案小班](https://img.taocdn.com/s3/m/5e2e1d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a.png)
会唱会说话的玩具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会唱会说话的玩具,了解玩具的功能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从玩具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会唱会说话的玩具的特点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从玩具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准备:1. 会唱会说话的玩具。
2. 班级分组。
3. 教学课件。
4. 教学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会唱会说话的玩具,让学生了解玩具的特点和功能。
2. 分组活动(10分钟)。
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款会唱会说话的玩具,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玩具的外观和功能。
3. 实验探究(20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内对玩具进行实验,发现玩具的功能和特点,并记录下来。
4. 分享讨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对玩具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让学生在分享和讨论中相互学习和交流。
5. 总结归纳(10分钟)。
老师对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会唱会说话的玩具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6. 拓展应用(20分钟)。
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设计一个新的会唱会说话的玩具,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设计方案。
7. 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作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会唱会说话的玩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叮叮当》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叮叮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0fefa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0.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叮叮当》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声音的产生并通过实验感受声音的传播过程。
2.观察身边的声音,并理解声音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引导幼儿对声音产生的原理进行探索和思考,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声音传导实验器材、发声器材、一些敲击物品等。
2.学生准备:提前告知学生带来一些能够产生声音的玩具或物品。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初步了解声音:由发声器材模拟各种声音,并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
2.实验探究:利用声音传导实验仪器,让学生亲自体验声音的传播过程。
3.讨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传播规律和特点。
第二节:身边的声音1.观察环境:带领学生在教室内外寻找各种不同的声音源。
2.辨认音色:让学生聆听不同物品的声音,描述并区分它们。
3.互动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听到的声音,互相猜测声音的来源。
第三节:声音探索小实验1.分组实验: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声音实验,比如利用不同材质的容器敲击产生声音。
2.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对声音产生原理的猜想。
3.实验分享: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分享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四、课堂延伸1.创设声音区域:在教室中划定一个声音区域,让学生在这个区域里尝试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制作声音记录表:让学生用简单的图表记录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进行比较分析。
五、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
2.学生反馈:向学生询问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和体会,了解他们对声音的认识和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设计,希未可以帮助幼儿园小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声音的奥秘。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2fd0b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01.png)
一、主题活动名称: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教学设计二、主题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到玩具发出声音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和观察力。
2. 通过玩具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玩具的声音。
4.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能够创造性地使用玩具。
三、主题活动准备:1. 教具:各种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电话等),玩具图片,声音图标。
2. 环境:安静的教室,玩具摆放整齐。
四、主题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引导幼儿感知玩具的声音特点。
2. 幼儿操作玩具:教师指导幼儿动手操作玩具,让幼儿感受玩具的声音。
3. 幼儿描述玩具声音: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玩具的声音,如“火车呜呜响”,“汽车嘀嘀叫”等。
4. 幼儿展示:让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操作玩具和描述玩具声音的能力。
五、主题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里找一找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并用语言描述玩具的声音。
2. 环境创设:在教室里设置“玩具声音角”,让幼儿在角里展示和交流自己喜欢的会发出声音的玩具。
3. 后续活动:开展“玩具声音比赛”,让幼儿在比赛中进一步展示和提升自己描述玩具声音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一:声音的探索1. 活动目的:让幼儿通过探索不同材质的物品发出的声音,增进对声音的认识。
2. 活动准备:布料、金属、塑料等不同材质的物品。
3. 活动过程:a. 教师展示不同材质的物品,引导幼儿用手摇晃、摩擦等方式产生声音。
b. 幼儿尝试分辨不同物品发出的声音,并用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
c. 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不同材质产生声音的原因。
七、教学活动二:声音与图画的结合1. 活动目的: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声音与图画的结合,提升幼儿对艺术的认识。
2. 活动准备:画有各种动物的图片,与图片相对应的声音图标。
3. 活动过程:a.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动物。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我会制造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我会制造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3616619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8.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我会制造声音》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声音的定义,认识声音的来源。
2.了解声音如何形成以及如何通过物体传播。
3.能够通过实验制造声音。
4.培养小朋友的实验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黑板、粉笔、幼儿教具(乐高)。
2.原木棒、玻璃杯、纽扣等小物品。
3.彩色卡纸、顽石、玩具等教具。
4.教学PPT。
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环节(5分钟)
通过PPT呈现一些关于声音的图片,询问小朋友们声音的来源有哪些?他们是否见过声音?这些声音都是由什么造成的?
第二步:讲解声音的形成(15分钟)
通过展示来自乐高制造的“声音模拟器”,告诉小朋友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使空气或物体产生波动而传播,而这些波动会抵达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第三步:制造声音(30分钟)
将一些小物品(如纽扣、原木棒等)放在玻璃杯里,让小朋友们通过敲击这些小物品,制造声音,并观察不同的敲击方式是否会影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四步:检验声音能否通过物体传播(25分钟)
利用彩色卡纸和顽石作为教具,教授声音能否通过物体传播的知识。
让小朋友们在卡纸上放上顽石,并听一下声音是否能够传递到另一边。
第五步:总结(10分钟)
让小朋友们谈一谈自己在制作声音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小朋友们获得的新知识。
教学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小朋友们认识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同时也为小朋友们提供了制造声音的机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声音的本质,同时也能够培养实验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能力。
幼儿园教案小班社会:汽车嘟嘟
![幼儿园教案小班社会:汽车嘟嘟](https://img.taocdn.com/s3/m/39110b6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9.png)
幼儿园教案小班社会:汽车嘟嘟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汽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出行;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能够描述汽车的特征和表达自己的观察;3.提高幼儿园小朋友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能够一起完成游戏任务。
教学内容此次社会活动以“汽车嘟嘟”为主题,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和描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进幼儿园小班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活动1:聆听汽车声音1.活动目标:通过聆听汽车声音,让儿童能够感知和分辨不同的声音特征。
2.活动步骤:将几辆玩具汽车放在一起并按顺序发出“嘟、嘟、叭、叭”的声音,幼儿们跟着记住相应的顺序,然后不看玩具汽车,听到相应的汽车声音,就来找出那辆汽车。
活动2:观察汽车特征1.活动目标:帮助幼儿园小班的儿童观察汽车的特征并表达自己的观察。
2.活动步骤:•教师先用一辆真实的汽车来展示其外观,让幼儿们观察电灯、轮胎、车窗、车门等各个部分,然后询问孩子们观察到的特征。
•接着,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汽车模型,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观察和描述自己的模型汽车的特征。
活动3:汽车拼图1.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园小班儿童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能够一起完成游戏任务。
2.活动步骤:•教师先将一幅汽车的拼图分成几个部分,分发给每个幼儿,然后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部分。
•在时间到达后,让他们来一起拼装整幅拼图。
活动结束通过这一轮社会活动的体验,幼儿园小班的儿童们意识到了汽车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学会了观察和描述流动的事物,并通过合作完成拼图和聆听汽车嘟嘟的活动,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年幼儿园幼儿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
![年幼儿园幼儿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07457d5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3.png)
年幼儿园幼儿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声音是什么,能够初步区分不同的声音。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听觉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引导幼儿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有趣的声音。
二、教学准备1.纸杯、弹簧、糖纸等不同材料制作的“发声器”若干。
2.记录有趣声音的卡片,如下雨声、小鸟叫声等。
3.声音播放器或录音设备。
4.啤酒瓶、沙子等辅助材料。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节:什么是声音1.让幼儿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并讨论他们觉得音乐是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声音,并探讨声音的来源。
第二节:有趣的声音1.通过播放有趣声音,如下雨声、火车鸣笛声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制作“发声器”,让幼儿亲自动手发出不同声音并观察。
第三节:探索声音之旅1.利用啤酒瓶等材料展示不同声音的产生原理。
2.让幼儿在户外收集各种声音,编制声音记录表。
第四节:总结与展示1.回顾本节课的要点,让幼儿总结所学内容。
2.让幼儿展示他们发现的有趣声音,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方式1.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幼儿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设置互动环节,让幼儿参与到各种实验活动中。
3.利用游戏和竞赛等形式增加趣味性。
五、教学评估1.老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学习态度等。
2.收集幼儿的声音记录表,查看他们对不同声音的理解和区分能力。
3.听幼儿的展示和分享,评估课程效果及教学收获。
六、延伸活动1.邀请家长一起参与有趣声音的探索活动,增进家园合作。
2.制作声音DIY工具让幼儿带回家,继续探索声音的奥秘。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幼儿对声音的理解存在偏差,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巩固幼儿的基础知识,注重实践活动,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培养其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在玩中学习,学到了关于声音的许多知识,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培养出更多对科学感兴趣的小科学家。
幼儿园小班科学《 有趣的传声筒》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 有趣的传声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02448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2.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传声筒》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传声筒的原理和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提高幼儿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
1.传声筒模型
2.不同材质的声音源
3.幼儿园教室
4.动画或图片展示传声筒的原理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传声筒的话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提问:“你们知道传声筒是什么吗?它是怎么传声的呢?”
实验环节
1.将传声筒模型放置在教室中央,让幼儿围绕着传声筒坐下。
2.用不同材质制作的声音源分别向传声筒说话,观察幼儿的反应。
3.让幼儿分组,自行制作传声筒并进行实验。
总结与讨论
1.引导幼儿讨论传声筒的原理和实验结果。
2.提问:“为什么声音经过传声筒会变得更大声?”
3.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拓展活动
1.玩声音传递游戏,让幼儿用传声筒传递不同的信息。
2.观察其他声音传导工具,比如电话、扩音器等。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传声筒的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实验加深了对声音传导的理解。
通过合作和讨论,提高了幼儿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有趣的传声筒》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幼儿园小班科学《 声音叮叮当》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 声音叮叮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567ef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e.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叮叮当》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教学,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声音的概念,并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声音的振动频率和声音大小的差异。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物品:铃铛、木棒、纸张、桌椅。
2.环境:安静的教室或音乐室,确保没有干扰声音。
3.时间:本教学活动预计耗时1-2课时。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5分钟)–用手拍桌子、拿铃铛响铃,让孩子们感受到声音。
–引导孩子们讨论声音是怎么回事,是由什么产生的。
2.探究声音产生的物体(10分钟)–展示铃铛、木棒等物体,让孩子们观察并猜测这些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让孩子们用手摸摸铃铛、敲敲木棒,感受振动带来的声音。
3.实践活动:声音的大小(15分钟)–让孩子们用力不同的方式敲击铃铛,观察声音的大小有何不同,并记录在纸上。
–引导他们思考声音大小与敲击力度的关系。
第二课时:1.复习声音的产生(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让孩子们回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实践活动:振动频率(15分钟)–准备不同粗细的木棒,让孩子们摸摸感受,并用不同的木棒敲击,观察声音的振动频率有何不同。
–让孩子们在纸上记录不同木棒敲击产生的声音特点。
3.总结与展示(10分钟)–让孩子们向其他同学展示他们记录的声音大小和振动频率的差异,并讨论他们的发现。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孩子们结合实践活动,归纳声音大小与敲击力度、振动频率的关系。
四、延伸活动1.让孩子们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如鼓、铃铛等,探究不同玩具的声音特点。
2.观察不同乐器的演奏,感受不同音乐和声音带来的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实践活动是否能充分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是否有更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展示声音的产生和特点?3.是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或活动顺序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设计,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理,培养其科学探究兴趣和动手能力,为以后更深入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儿童认知玩具带声音教案
![儿童认知玩具带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55960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5.png)
儿童认知玩具带声音教案引言。
儿童认知玩具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它们不仅能够提供乐趣和娱乐,还能够帮助孩子们发展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
而带有声音的儿童认知玩具更是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因此,本文将针对儿童认知玩具带声音的特点,设计一套教案,帮助家长和教师们更好地引导孩子们通过玩具学习和成长。
第一部分,儿童认知玩具带声音的特点。
儿童认知玩具带声音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好奇心,带有声音的玩具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玩具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增强学习效果,通过声音,儿童认知玩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 提升互动性,声音可以让玩具更具互动性,孩子们可以通过声音和玩具进行互动,增强与玩具的亲密感。
4. 培养语言能力,带有声音的玩具可以帮助孩子们模仿语音和学习语言,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儿童认知玩具带声音教案设计。
1. 目标,通过儿童认知玩具带声音的教案设计,培养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1)认知能力培养,通过玩具声音的识别和配对游戏,帮助孩子们提高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2)语言能力培养,通过玩具声音的模仿和学习,帮助孩子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音准确性。
3. 教学步骤:(1)引导孩子们观察和聆听玩具声音,让他们通过声音对玩具进行分类和归类。
(2)利用声音玩具进行游戏,让孩子们通过声音的提示找到相应的玩具,培养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注意力。
(3)利用声音玩具进行语音模仿和学习,让孩子们模仿玩具的声音,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音准确性。
4.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和场景,让孩子们在玩具声音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和互动。
(2)游戏教学法,利用声音玩具进行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示范教学法,教师或家长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玩具声音的识别和使用方法。
小班优秀主题教案详案《会发出声音的玩具》
![小班优秀主题教案详案《会发出声音的玩具》](https://img.taocdn.com/s3/m/ccc90b2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3.png)
小班优秀主题教案详案《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并认识能够发出声音的玩具。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别能力。
3.促进学生的听觉发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玩具的种类和功能。
2.玩具发声的原理。
3.听觉游戏。
教学准备1.各种能够发出声音的玩具。
2.手工材料(如纸板、铃铛、贝壳等)。
3.手工工具(如剪刀、胶水、铅笔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活动1.利用幼儿园的音响设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吸引学生的兴趣。
2.和学生们一起跳舞和拍手,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快乐。
步骤二:引入主题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环境,询问他们知道哪些会发出声音的物体。
2.借助学生的回答,引入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会发出声音的玩具。
步骤三:展示玩具1.从教师事先准备的袋子里一个个取出各种能够发出声音的玩具。
2.向学生展示并讲解每种玩具的种类、功能和发声的原理。
3.鼓励学生触摸、摇晃和听一听这些玩具发出的声音。
步骤四:手工制作1.给每位学生发放一些手工材料和工具。
2.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喜欢的玩具类型,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发出声音的小玩具。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手工材料制作不同声音的玩具。
步骤五:听觉游戏1.制作一些简单的听觉游戏卡片,每个卡片上写着一种声音,并贴上相应物品的图片(如铃铛、贝壳等)。
2.将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卡片上的声音,选择相应的物品。
3.引导学生辨别不同声音的源头,让他们通过听觉感知和观察来进行游戏。
步骤六:总结1.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了不同种类的发声玩具及其原理。
2.鼓励学生展示他们自己制作的小玩具,并与大家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3.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回顾和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总结通过本次主题教学活动,学生们了解并认识到了玩具的种类和功能,培养了观察和辨别能力,促进了听觉发展,并通过手工制作和听觉游戏锻炼了动手能力。
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培养他们对不同声音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小班教案小班科学活动制造声音
![小班教案小班科学活动制造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7ecd52c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2.png)
区域延伸
声音实验室
在活动室内设置一个专门的区域 ,提供各种能制造声音的物品和 材料,如乐器、铃铛、沙锤、纸
等。
自由探索
鼓励幼儿在这个区域内自由探索, 尝试用不同的物品和材料制造声音 ,并观察声音的变化。
引导思考
通过提问和引导幼儿思考,帮助他 们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 及不同材料和物品对声音的影响。
活动延伸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家庭延伸
寻找声音源
分享与交流
引导幼儿在家中寻找各种能发出声音 的物品,如玩具、乐器、家居用品等 。
组织幼儿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家中的 发现,并与其他幼儿交流不同声音的 特点和感受。
记录声音
鼓励幼儿用录音设备或手机记录下自 己找到的声音,以便与家人和朋友分 享。
幼儿们在活动中展现出了创新思维。他们不仅使用了教师提供的材料,还主动寻找其他材 料来制造声音。同时,他们还尝试改变材料的形状、大小等属性,探索不同的声音效果。
结果评价
认知水平
通过活动,幼儿们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们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的物体和 振动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技能掌握
活动准备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教具准备:音响、各种乐器、自制声音道具等
01
02
03
音响
用于播放பைடு நூலகம்种声音,让孩 子们感受不同的声音类型 和音调。
各种乐器
如钢琴、小提琴、吉他、 鼓等,用于演示和让孩子 们体验不同乐器的声音。
自制声音道具
如装有不同物品的盒子、 摇晃时会发出声音的玩具 等,用于引导孩子们探索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响瓶摇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响瓶摇摇》](https://img.taocdn.com/s3/m/bf1d09e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0.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响瓶摇摇》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这一概念,能听出不同声音的区别;2.能够使用简单工具——响瓶,认识声音发出的原理;3.能够进一步懂得积极发出声音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准备1.使用课件或PPT软件,呈现图片或视频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2.一些装满不同物品的响瓶,并粘上纸条标出其物品名称;3.班级内的一些小物件,方便学生通过敲击等方式练习发出声音。
三、教学过程1.引入与导入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发声(爆米花弹开、猫叫声、狗叫声、汽车鸣笛声等),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2.实验环节1.呈现响瓶和各自装有的物品,学生观察瓶中的物品、询问瓶所装的物品名称;2.敲击响瓶,出声并感受声音。
3.语言归纳1.收集不同声音,巩固学生认识声音区别的能力;2.介绍声音的物理概念,即声音是以震动方式传递的,敲击物体时物体产生的震动产生声音;3.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与响瓶接触的规律:用力敲击响瓶时,产生较大的声音;轻轻敲击响瓶时,产生较小的声音。
4.实际操作1.学生按照不同强度敲击响瓶,感受产生的声音大小变化;2.老师或学生把响瓶放在耳边,感受声音穿透空气在耳膜中响起的感觉;3.老师为学生讲解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声音的发出,如嘴巴发出哨声;4.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如手鼓、口哨等方式发出声音。
四、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学习响瓶制造声音,深入了解声音的属性;通过敲击响瓶,探讨声音大小的变化及其与发声方式的关联。
此外,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精神。
此课程在线下也可以延伸教授其他相关的题材,可以用“新知”、“难点”来帮助课外拓展。
五、延伸学习1.在课余时间,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同听听周围的声音,提高对声音的认识度;2.利用现有家庭材料制造响瓶,通过操作响瓶来讨论不同的声音特点。
六、教学资源1.图片、PPT等视觉资源,通过播放视频来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声音及其原理;2.数个不同种类的响瓶,大小形状各异;3.其他可能发声的物品,如俄罗斯方块、木块、奶盖扣盖等等。
2024年幼儿园幼儿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
![2024年幼儿园幼儿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82db048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1.png)
2024年幼儿园幼儿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
一、背景介绍
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声音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能够观察不同声音的特点;
3.能够通过实验和游戏探索和认识声音。
三、教学准备
1.玩具响铃、吹泡泡器、打鼓等制作声音的器材;
2.一些简单的日常物品,如彩色纸张、铃铛等;
3.胶带、纸杯等辅助工具;
4.教学板书、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
1. 什么是声音
•通过展示不同器材制造的声音让幼儿听到声音的不同之处;
•让幼儿说出自己对声音的认知。
2. 声音的传播
•利用声音箱和纸杯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
•让幼儿自己尝试传播声音。
3. 探索声音
•利用制作简易乐器的方式,让幼儿自由发挥,制造有趣的声音;
•引导幼儿观察声音的特点,如音高、音量等。
4. 探究声音的奥秘
•利用吹泡泡器、响铃等器材进行探究,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音响设备的原理;
•让幼儿尝试制作自己的声音器材。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幼儿进行有趣的声音活动,通过亲身实践让幼儿深入了解声音的奥秘。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六、教学延伸
可以让幼儿在家中尝试利用日常物品制作自己的声音器材,通过继续探索声音,加深对声音知识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有趣的声音》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在探索声音奥
秘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有趣的知识。
以上是本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玩具火车轰隆轰隆》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玩具火车轰隆轰隆》](https://img.taocdn.com/s3/m/722dae6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c.png)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玩具火车轰隆轰隆》教案名称:玩具火车轰隆轰隆
教案时间:40分钟
教案对象:小班幼儿(3-4岁)
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学习和巩固与火车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火车行驶的动感和快乐。
教具准备:
1. 玩具火车和轨道一套;
2. 纸板、彩色纸、彩笔、剪刀;
3. 火车相关图片。
教学内容和步骤:
引入活动:
1. 展示一张火车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询问他们知道火车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幼儿讨论关于火车的话题,比如火车的声音、颜色、形状等。
活动一:认识火车
1. 准备一些火车相关的物品或图片,让幼儿逐个触摸和观察,鼓励他们说出物品的名称和特点。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用手势模仿火车发出的声音,如\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发出声音的玩具
目的: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了解玩具发声的各种方法。
2、初步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准备:各种玩具
设计思路:“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是幼儿生成活动的契机。
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近期的兴趣点以及已有的经验基础,从而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对身边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近期我班幼儿对于声音非常敏感,针对他们这一需求,故生成了“声音”这一主题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在“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一活动中,幼儿发现玩具也会发出声音,但究竟怎么会发出声音则是一知半解,于是我便预设了“会发出声音的玩具”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玩具,旨在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自己操作和尝试,了解玩具发出声音的多种方法,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愿望和兴趣。
活动过程:(一)启发提问,引起兴趣:
通过游戏,引出声音的主题。
(二)第一次探索:
1、激发幼儿让玩具发出声音的愿望。
2、幼儿探索电动玩具的发声方法。
(三)交流讨论:
1、幼儿介绍自己用了什么方法让玩具发出声音的。
2、引导幼儿说出“开关”,了解开关的作用。
(四)第二次探索:
1、启发提问,激发幼儿帮助其他的玩具发出声音。
2、幼儿第二次探索,尝试用其他方法来让玩具发出声音。
3、引导幼儿用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进行尝试。
(五)讲评:
1、幼儿介绍自己用了什么方法。
2、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方法的名称,如:捏、拉、摇、敲……大家一起做动作。
---------------------------------------------------------------------------------------------------------------------
浅谈如何做好幼儿教育
1、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幼儿营造快乐天地,让幼儿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中,走向学校,走向社会,以健康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不断进步,获得人生的幸福;
2、应该完善与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应该做到情、趣、恒、细、诚等几点:用无私的爱与付出赢得幼儿的充分信任与尊重;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教育活动吸引幼儿;用坚持不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做事做人;用深入细致的成长档案记录幼儿的点滴进步;
3、要有耐心和责任心,对于爱问为什么的孩子,不要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要耐心的为他们解答问题并鼓励他们的行为,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
要有责任心,让每一个孩子都在你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4、注重孩子的语言培养,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个阶段对孩子语言方面的培养;
5、让孩子快乐学习和生活,许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过于紧张、焦虑,这种状态对孩子的有效心里和成长非常不健康;
6、注意尊重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要注意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孩子虽然很小,但是同样需要信任、独立、自尊、上进等多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