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2dfa0a2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5.png)
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1. 伯牙绝弦啊,就是说伯牙特别擅长弹琴,那弹出来的曲子简直绝了!就好比周杰伦在台上弹钢琴一样厉害,你能想象不?
2.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啥就能通过琴声表现出来,这多牛啊!就像画家能把心里的画面画出来一样神奇,不是吗?
3. 子期呢,他特别懂伯牙的琴声,伯牙弹啥他都能明白,这得是多深的默契呀!这不就跟你和你最好的朋友,一个眼神就懂对方意思似的。
4. 后来子期死了,伯牙那个伤心啊,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就像你失去了最心爱的宝贝一样难受,对吧?
5. 伯牙觉得这世上再也没人能懂他的琴声了,干脆把琴摔碎,再也不弹了!这是多么决绝呀,就好像你最爱的球队解散了,你也不想再看球了一样。
6. 你想想,伯牙和子期的这种情谊,是不是特别难得?是不是让你也特别感动?
7. 他们俩一个弹一个懂,配合得多完美呀!这就跟舞台上的舞者和音乐配合得完美无瑕一样,让人惊叹!
8. 伯牙绝弦的故事,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啊!难道你听了不觉得心里有点什么触动吗?
9. 这故事里的伯牙和子期,他们的感情简直坚如磐石!这不就是我们都渴望拥有的那种纯粹的友情吗?
10. 伯牙绝弦,真的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呀!它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知音难觅,什么叫深情厚谊!
我的观点结论:伯牙绝弦的故事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它让我们对友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伯牙绝弦的故事
![伯牙绝弦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4e3d28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4.png)
伯牙绝弦的故事
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两位音乐家在断弦之后仍然通过音乐相知相惜的故事。
伯牙和子期是两位音乐家,他们都非常喜欢音乐,深受音乐的启发和陶醉。
他们相互欣赏对方的才华,一起演奏音乐,成为了知音好友。
一次,他们决定到秦朝故地秦陵观光,伯牙弹琴时不小心断了琴弦。
伯牙在断弦之后感到非常伤心,因为这使他不能再继续弹奏。
子期看伯牙伤心的模样,决定给他一个惊喜。
他拿起自己的琴,开始弹奏起《高山流水》这首曲子。
伯牙听到子期演奏的音乐,感到非常惊讶和感动。
尽管子期的琴声没有伯牙的琴那么悦耳动听,却流露出一股真挚的情感。
伯牙深深地被子期的才华折服,感叹道:“绝弦而后知雅音!”
从此以后,伯牙放下了自己的琴,他们两人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尽管伯牙再也不能弹奏乐曲,但他们仍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并通过音乐交流。
伯牙绝弦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两位音乐家之间的真诚和理解。
他们并非因为音乐才华和琴弦的断裂而放弃了彼此,而是通过这一事件结下了更深的友谊。
这个故事也寓意着真正的友谊是不
需要条件和外在的东西来维系的,只需要真挚的感情和相互的理解。
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
![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f8787b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4.png)
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伯牙绝弦是由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传说创作的。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吧!伯牙绝弦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伯牙绝弦的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
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
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
”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
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
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
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
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
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
伯牙绝弦的成语故事
![伯牙绝弦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7eb39f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d.png)
伯牙绝弦的成语故事伯牙绝弦的成语故事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琴。
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锺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锺子期善于欣赏。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伯牙绝弦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伯牙绝弦的成语故事篇1学习了三年,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
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
至于音乐的感受、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
我的老师万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
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
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时,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候,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
”说完,成连划船离开了。
过了许多天,成连没回来,伯牙很伤心。
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
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
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很少。
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旅游。
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
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
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
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
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道:“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文言文伯牙绝弦的翻译
![文言文伯牙绝弦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892054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b.png)
伯牙闻言,心生感激,遂与隐士结为金兰之交。
此后,伯牙琴艺更加精进,然心中却始终不忘隐士之教诲。
一日,伯牙与隐士共赏明月,隐士忽然指着天空,对伯牙说:“此月也,与吾之琴音何异?”伯牙凝视良久,答曰:“此月乃天地之精华,吾之琴音,虽能感动人心,却不及天地之广阔。
”隐士闻言,微笑不语。
自此,伯牙更加努力地钻研琴艺,以期达到天地之境界。
然而,世间事总难如人意,伯牙虽弹琴无数,却始终未能达到心中的理想。
一日,伯牙抚琴,琴声哀怨,如泣如诉。
隐士闻声,匆匆赶来,见伯牙如此,心中甚是担忧。
隐士问伯牙:“吾友,何故琴音如此哀怨?”伯牙叹曰:“吾弹琴多年,虽有所成,然始终未能达到心中之理想。
今日抚琴,不禁感慨万千,故而琴音哀怨。
”隐士听后,沉思片刻,对伯牙说:“吾友,此乃吾之过错。
吾曾言愿以终身所学,尽传于君,然至今未曾传授。
今日,吾当尽吾所学,以助吾友达到理想。
”伯牙闻言,激动不已,遂与隐士同研琴艺。
然不久,隐士因病去世,伯牙悲痛欲绝。
隐士临终前,对伯牙说:“吾友,吾虽已逝,然吾之精神长存。
吾愿吾友以吾之精神,继续钻研琴艺,达到天地之境界。
”伯牙含泪答应,遂将隐士之遗物——一把琴,挂于床头,每日抚琴,以期达到隐士所言之境界。
岁月如梭,伯牙弹琴无数,然心中始终不忘隐士之教诲。
终于,一日伯牙抚琴,琴声悠扬,如泣如诉,如怨如慕。
此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
伯牙抚琴,琴声愈发激昂,如龙吟虎啸。
忽然,狂风暴雨中,一条白龙腾空而出,盘旋于空中,随后化作一股清泉,滋润大地。
伯牙琴音戛然而止,长叹一声:“吾已达到天地之境界,此生无憾矣。
”伯牙绝弦之后,世人皆称其琴艺达到了巅峰,乃千古绝唱。
然伯牙却深知,此乃隐士之精神所赐,故而将琴绝之,以示对隐士的感激之情。
从此,伯牙琴音虽绝,然其精神长存,永留天地之间。
伯牙绝弦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
![伯牙绝弦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https://img.taocdn.com/s3/m/198555f5b307e87100f69650.png)
伯牙绝弦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成语名称:伯牙绝弦
成语读音:bó yá jué xián
成语解释: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的故事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
英文翻译:Boya vast string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伯牙绝弦成语接龙:
弦外之音原指音乐的余音。
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弦外有音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
弦外之响比喻言外之意。
弦外之意弦:乐器上发音的丝线。
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弦无虚发指射箭百发百中。
弦外遗音弦: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铜丝或钢丝。
言外之意。
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
伯牙绝弦的意思是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原文翻译译文注释-吕不韦_文言文大全翻译
![伯牙绝弦原文翻译译文注释-吕不韦_文言文大全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0742c0459eef8c75fbfb32a.png)
复:再,又பைடு நூலகம்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朗读停顿
注:“/”为停顿处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相关阅读返回顶部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译
绝 :断绝
善 :擅长,善于。
鼓 :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洋洋 :广大。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 谓 :认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 :就。
伯牙绝弦课文原文及翻译
![伯牙绝弦课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11a4cc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e.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伯牙绝弦课文原文及翻译
伯牙绝弦,又称《伯牙绝弦图》,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故事。
该故事
源自于中国的古代传说,也被后人传颂于竹林七贤之一的伯牙。
原文:
伯牙依山而弦自絕焉,故于斯弦义葬于山。
传於世曰:“葬弦之山者,非
弦之故也,以伯牙之道弦焉;葬父母之言者,非父母之故也,以世俗之道言之也。
故王子者,其言亦可以弦,其课亦可以赖,其德亦可以知,则道同而归焉。
弦之胜也,直而至也,猛而有饰也;而善弦者不能得也。
人之世也,亦不可得
而弦也乎?岂其言邪?人见其貌而处之,未闻其名邪?世之騃者,猗不知王子
之善弦也?人之所存者,所以为有名也。
齐物者,唯物也,王子之所弦;弁象者,德也,王子之所守也。
”
翻译:
伯牙依山而断弦,因此在此山葬弦。
世人传说:“葬弦之山,并非因为弦
的原因,而是为了表达伯牙的道义。
葬父母之言,并非因为父母的原因,而是
为了迎合世俗的言谈方式。
因此,王子的言谈可用来弦,其教课可被依赖,其
品德也可被认知,从而使道义相通而归于一致。
弦的优势在于贯通,直接而至,剑拔弩张而又有修饰。
然而,对弦艺熟练的人不能得到这一境地。
人世间,岂
能获取到弦呢?难道只看到其外貌与其相处,却未听闻其姓名吗?世间的愚昧者,真的不知道王子的妙弦之技吗?人存活的意义,就是其有名有姓。
齐物者,就是物自身本身,也是王子所弦的;弁象者,是品德,也是王子所保持的。
”
第1页/共1页。
伯牙绝弦汇总完美
![伯牙绝弦汇总完美](https://img.taocdn.com/s3/m/ecb6dad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1.png)
描写友谊旳名言佳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 高适 《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赠汪伦》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迅
翻译句子
1、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 洋兮若江河!”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4、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
背诵课文,思索问题
• 1、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 钟子期是伯牙旳知音?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
俞伯牙》 等古书都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 提起,如: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 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换位体验:
假如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 志在流水,透过伯牙旳琴声,你好 像看到了什么?
连线
• 皎皎 • 渐渐 • 袅袅 • 潇潇 • 萋萋 • ……
炊烟 春雨 明月 清风 芳草
……
对话练习:
伯牙鼓琴,志在 清风 ,钟子期曰:
“ 善哉,渐渐兮若清风 !”志在
• 3、伯牙是一种技艺高超旳音乐家,生 活中应该不缺乏别人旳赞美,但他因为 钟子期旳死而“绝弦”了,你怎样看待 他旳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旳了解。
钟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了知 音,再也没有人能真正欣赏自己旳音乐, 了解自己旳感受,所以他决定“绝弦”。 同步他旳举动也是对知音旳悼念
伯牙绝弦的意思
![伯牙绝弦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351440f15022aaea998f0fd4.png)
伯牙绝弦的意思参考资料一: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因此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参考资料二:伯牙绝弦的原文及意思翻译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因此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语文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绝:断绝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山高峻的样貌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必须,必定。
之:他。
谓:认为。
知音:明白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伯牙绝弦意思
![伯牙绝弦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88275717964bcf84b9d57b7f.png)
伯牙绝弦绝:断绝。
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欣赏。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心意。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词语意思:
善:擅长,善于。
善哉:太好了。
若:好像。
洋洋:广大。
谓:认为。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复:再,重新。
乃:就。
破琴:把琴摔破。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伯牙绝弦原文赏析及教案
![伯牙绝弦原文赏析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2d6fc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6.png)
伯牙绝弦原文赏析及教案伯牙绝弦原文赏析及教案《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千古绝唱。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伯牙绝弦原文赏析及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伯牙绝弦原文赏析及教案【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俞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在欣赏。
(俞伯牙)正在用琴声描述泰山,钟子期说:“好啊,你弹得琴声,让我看到了巍峨的泰山。
”过了一会儿,(俞伯牙)又用琴声描述流水,钟子期又说:“妙啊,你弹得琴声,让我看到了浩荡的江河。
”(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了,俞伯牙摔碎了古琴,扯断了琴弦,一辈子再没有弹琴,(他)认为再没有值得为他而弹琴的人了。
【课文】伯牙善鼓[2]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3],钟子期曰:“善哉(zāi)[4],峨峨[5]兮(xī)[6]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7]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1]绝:断绝。
[2]鼓:弹。
[3]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4]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5]峨峨:高。
[6]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7]洋洋:广大。
【译文】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刚刚弹琴,琴义在于赞美泰山,子期说:琴弹得好似巍峨的泰山;琴义在叙说流水,子期说:洋洋(水很大)的琴声好似流水,伯牙所要表达的内容,子期必定会知道。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再鼓琴。
【说明】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
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
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伯牙绝弦的意思解释
![伯牙绝弦的意思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4b8401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0.png)
伯牙绝弦的意思解释【词语】:伯牙绝弦【拼音】: bo ya jue xian【解释】:比喻朋友间因感情破裂或不和而断绝关系。
【出处】:《列子,汤问》篇: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例句】:唐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近义词】:琴绝弦亡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钟子期死后,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据《吕氏春秋·本味》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
同“钟期既死,伯牙摔琴”。
【反义词】:琴瑟相谐、管鲍之交【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典故】: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若泰山”和“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旅行,途中他完全进入了琴曲所表达的意境。
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渐地飘出了船外,好像有了一股似有若无的淡淡的愁绪。
船外的波浪声和岸上的犬吠声使他如痴如醉,他仿佛觉得自己已变成了一个乘船在波涛之中的楚国游子。
突然间,他的琴弦被拨动了,发出了一声穿云裂石的奇响,他意识到这是他的听众打搅了他的雅兴。
《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解析
![《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d5222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5.png)
《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解析《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解析导读:《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知己放点歌情谊非常深厚、重情重义、知音难觅的情感。
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解析,供参考借鉴!伯牙绝弦的原文及意思翻译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语文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绝:断绝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山高峻的样子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伯牙绝弦的意思和注释
![伯牙绝弦的意思和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903a02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c.png)
伯牙绝弦的意思和注释
“伯牙绝弦”是一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其中“伯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擅长弹琴;“绝弦”则指断绝琴弦,不再弹琴。
该成语出自《吕氏春秋·本味》,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俞伯牙擅长弹琴,而钟子期则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便说:“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高山!”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俞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琴声了,于是他便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
这个故事中,“伯牙绝弦”表达了俞伯牙失去知音后的痛苦和决绝。
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失去知己后的悲伤和孤独。
《伯牙绝弦》原文注释及译文
![《伯牙绝弦》原文注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84f19b03b3567ec102d8af7.png)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原文:语文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绝:断绝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山高峻的样子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兴趣。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⒊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2、感悟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深情。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AABC式词语及交友的名言名句。
二、谈话激趣,认识文言。
师:同学们,今天有许多老师远道而来和我们一起学习,老师很高兴,借孔子的一句话说是?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师:像这样的语言,谁还能说一两句?
生:三人行,必有我师……
师小结:像大家所说的这种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写成的文章,就叫做文言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2、师:读课题两遍。
要准确的解题,要能抓住其中的一个关键字?(生:“绝”),“绝”是什么意思?课题的意思呢?你怎么知道的?
生:借助注释,通过理解课文知道的……
师:(出示“绝”的释意)大家看,这就是古汉字“绝”,它除了有“断绝”这个意项,还有一个意项是“极致”。
文中伯牙的琴声绝了,我们可以说“弦绝”。
老师说,你们来解释?伯牙弦绝的意思?伯牙绝弦的意思?
师:查阅资料、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抓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几种主要方法,此外就是反复诵读。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文。
1、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要求读通、读顺。
2.学生汇报读,师随机点评:要读出古文韵味,我们常常讲究“声断气不断”,尤其要读出词句内部的停顿,听老师读一遍,听后说说你最喜欢老师读的哪个地方,为什么?
3、师范读,生评价,师指导朗读:两个语气词“兮”“哉”要拖得长一些;最后一句按节奏停顿,语调最高或最低。
4、齐读全文。
5、(出示:竖排课文)师:真是善读的同学,相信这样竖排的课文,你们也能读好。
男生读伯牙部分,女生读子期部分。
6、(出示:繁体课文)师:还能读吗?这一次女生读伯牙部分,男生读子期部分。
7、过渡:竖排、繁体,只不过是古代文化的表达方式,刚才我们也只是体验了古人的读书方式,要真正读进去,还得用心去品味语言的魅力。
三、斟字酌句,感悟知音。
1、师出示自学要求:
(1)、小组学习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将古文内容分为弦绝和绝弦两部分,并用不同感情读一读。
2、师:现在,老师要用一种间接的方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
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
(1)、师:怎么分绝弦和弦绝两部分?怎么读?
生:汇报读弦绝(高兴、赞美之情)和绝弦(悲痛之情)两部分。
(2)、师:可以说伯牙和子期是因琴结缘(师板书:伯牙、子期、琴)文中哪句话点明了这个意思?(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
(3)、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生个别答。
)
(4)、师:这四个“善”的用法有何不同?
生: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示赞叹之义。
3、(出示:无标点课文)师:古人读书讲求“读文断句”,古文中的标点是后人加进去的,相信经过刚才的学习和交流,你们肯定能准确地读文断句。
4、师:现在,你们就是子期,伯牙的琴声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些什么呢?
生:皎皎明月、徐徐清风、皑皑白雪、依依杨柳……
师:子期,伯牙志在明月,你赞叹道:(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若!”)师:多么善听的子期呀!(师引读排比句。
)
师: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伯牙大呼:“善哉,善哉,!”
多个指说,师小结: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板书:知音)
四、以文带文,升华“知音”情。
1、师:其实,伯牙和子期相遇,实属偶然(补充故事资料)伯牙,春秋时期著名宫廷乐师,尊为“琴仙”,他弹琴时,六马仰秣,啸虎不吼,哀猿不啼。
他曾给皇宫大臣们奏乐,
可他们只顾饮酒作乐,无心听乐;他曾给商贾僧侣,妇孺小儿弹过,他们或说太吵,或说太静。
多少年来,伯牙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知音,没想到汉江口偶遇的樵夫钟子期却将他的琴声说得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于是俩人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汉阳江口相会。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而至,四处打听才得知子期不幸染病去世,化作了一抔黄土。
2、师:传说当时伯牙久等不见子期,便四处询问,正好遇上子期的老父亲,老父亲告诉伯牙,子期已染病身亡,死前对老父亲说:“我活着不能尽孝在您跟前,实属大不孝,死后,不能再失信于友人而不义,我死后,你把我葬在汉阳江边,我还要再听伯牙弹琴。
”
3、带文:伯牙闻讯,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
待苏醒后,伯牙坐于地下,口吐痰涎,双手捶胸,恸哭不已。
——清﹒冯梦龙《警世通言》
4、师:伯牙来到子期墓前哀悼子期,(学生配乐诵读《经典诵读》133页《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一)》)。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师引读:一曲终了,伯牙已泣不成声,仍不停地对子期说(生拓展读文)
师:去年春天,与君相会在汉江口。
伯牙鼓琴……
男: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女:志在明月,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
志在白雪,子期曰:“善哉,皑皑兮若白雪。
”
齐:志在炊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志在杨柳,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
志在清风,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
师再引读:伯牙难以抑制悲痛的心情,喃喃自语着:(师读红色字,生读其他: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吾善鼓琴,汝善听。
吾志在高山,汝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汝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吾所念,汝必得之。
但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师:此时,
生: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师引读:子期的父亲见伯牙摔琴,连忙阻拦,“先生,你为何要摔琴?伯牙曰:“(生读《经典诵读》134页《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二)》1、12、123、1234)老父亲担忧地问:“汝乃誉满宫廷的乐师,今后可如何是好?”伯牙只是念道:(生再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二)123
4、123、12、1》)
4、师:伯牙摔琴谢知音,摔断的不止是琴,还摔断了自己的?
生:前程、功名、地位、名利……
5、师:可伯牙却无怨无悔,他只是觉得:子期死(擦掉“子期”),世再无知音(擦掉“知音”),乃破琴绝弦(擦掉“琴”),终身不复鼓。
至此,著名乐师俞伯牙也不复存在了(擦掉“伯牙”),只留下《伯牙绝弦》的这段佳话,难怪王安石会这样说:
伯牙
(北宋)王安石
(师)千载朱弦无此悲,
(男)欲弹孤绝鬼神疑。
(女)故人舍我归黄壤,
(齐)流水高山深相知。
师:鲁迅这样说: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曹雪芹)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子)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冯梦龙)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五、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琴
伯牙子期
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