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31-土壤肥料学-第四章 土壤的肥力要素- 土壤水气热状况
土壤肥料学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简: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土壤具有供应与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肥料:凡是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的物料,称为肥料。
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土壤生产力(soil productivity):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
本章重点掌握♣土壤肥力四因素是什么?♣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的概念?♣土壤圈与其它圈层的关系?矿物(mineral matter)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一、岩浆岩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特性:没有层次,没有化石。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各种地质沉积物(早期岩石风化物、生物残体等)经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成的岩石。
特性:有层次性,常含有化石.三、变质岩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变动或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矿物重新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特性:致密坚硬,不易风化,呈片状组织。
风化作用(weathering):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分解和崩解的过程。
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三种作用同时进行(一)物理风化岩石、矿物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只造成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
产物:颗粒较粗,多偏砂,石砾多,养分不易释放出热力、冰劈、风和流水、冰川、卸荷(二)化学风化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溶解、水化、水解作用--最基本、最重要、氧化(三)生物风化作用岩石和矿物在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称生物风化作用1 生物的机械破碎作用2 生物的化学分解作用成土母质(parent material)的特性:1.表面积增加2.孔隙性发展3.植物营养元素释放成土因素: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人为原生矿物: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第四章(2) 土壤水、气、热
22
四、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
烘干法:经典、准确,标准方法
中子法
TDR法(时域反射仪):电磁测量方法,依据土 壤的介电性质。具有直接、快速、方便的特 点,并可同时测定土壤含盐量。
含水量与水吸力呈负相关 同一含水水量时,吸力:粘土>壤土>砂土 同一水吸力时,含水量:粘土>壤土>砂土
31
水分特征曲线的作用:
吸力与含水量换算 反映土壤持水、供水性能 计算当量孔径,反映土壤中大小孔隙的分布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计算
32
5、当量孔径
与一定土壤水吸力相对应的土壤孔隙直径
2、凋萎系数(萎焉系数) (Wilting Coefficient) 根系因无法吸收水分而发生萎焉时的土壤含水量
是土壤有效水下限 吸力约 15 bar
17
18
水分常数与水分有效性的关系
水分能量 (大气压)
1~2万 31 最 大 吸 湿 量
16~15 凋 萎 系 数
水分常数
6.25 最 大 分 子 持 水 量
2、组成特点
气体 大气 土壤空气
46
3、土壤空气组成变化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
O2要求>10%,过低根系呼吸受阻,影响发 芽出苗
CO2根吸收,提供地上部光合作用,过多 会产生毒害,一般<1%即可 还原性气体过多对作物有毒害作用
47
第四章土壤水分、空气与热性质示文稿1.ppt
3.1×106Pa(10000-31大气压) ❖ ② 密度1.2-2.4g/cm3,平均1.5g/cm3,表现出固态水的性
质。
❖ ③冰点低至-7.8℃,不能移动,没有溶解能力。
❖ 由于植物根系的渗透压一般只有15个大气压,因此, 吸湿水对植物是一种无效水
水+气=总孔隙容积
土壤空气容积百分数=孔隙度-水容(%) 土壤固相物质所占的容积百分数=1一孔隙度
可求出土壤固液气三相物质容积比
(三)水层厚度 将一定面积一定厚度土层中的水分总量,换算
成水层厚度(mm),是与气象资料相吻合的一种表示方式。
水层厚度(mm)=土层厚度(mm)×水容% =土层厚度(mm)×水重%×土壤容重
(四)水的体积 将一定面积和一定深度土层中含水总量,
换算成水的体积来表示。
水的体积=土壤面积×土层厚度×土壤容重×水重% 若面积为亩则:
2000
12
水的体积(m3/亩)= ×水层厚度(mm)× = ×水层厚度(mm)
3
1000 3
式中1/1000是将毫米数换算成米数,2000/3为一亩地面积(m2)
五、土壤水分的能量状态
❖ 土壤水的能态是指土壤中水分的能量状态,常用土水势和水 吸力来表示。
❖ (一)、土水势 ❖ 1、概念: 土壤中的水在土壤中受到了各种力场的作用,如
吸附力,毛管力等,使土壤中的水比纯水自由能降低了(分 子活动能力降低了),土壤水的自由能和纯自由水之间自由 能的差值,其值大小等于在标准大气压等温条件下,单位数 量的纯自由水转变成土壤水时所作的功或其自由能的降低值 称为土水势。 ❖ 土水势严密的概念如下:从一已定高度的蓄水池中,把无 限少量的纯水,在一个大气压下等温可逆地转移到土壤中的 某一已定点,使成为土壤水,这时必须做的功,以单位水量 来表示称为土水势。 ❖ 我们规定纯水(自由水)势能值为零,土水势应是负值
土壤肥力
2.膜状水:在土壤吸湿水外围,靠土粒 膜状水:在土壤吸湿水外围, 膜状水
剩余分子引力吸附的液态水膜。 剩余分子引力吸附的液态水膜。
受力:土粒表面剩余分子引力, (1)受力:土粒表面剩余分子引力,比 吸湿水受力小。 吸湿水受力小。 • 具有液态水的性质,但移动缓慢, (2)具有液态水的性质,但移动缓慢, 溶解力较弱,植物能吸收其中一部分, 溶解力较弱,植物能吸收其中一部分,弱 有效水。 有效水。 • (3)萎蔫系数:植物因无法吸收水分而发 萎蔫系数: 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是土壤有效 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水的下限。 水的下限。 •
土壤水、 (3)土壤水、气、热与土壤养分的 相互关系: 相互关系:
• ①土壤空气和温度影响土壤养分的转化。 土壤空气和温度影响土壤养分的转化。 • ②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 温度升高,胶体吸收的养分易解吸,增强供 温度升高,胶体吸收的养分易解吸, 肥能力; 肥能力; • 温度升高,植物吸收水分增加, 温度升高,植物吸收水分增加,加快养分吸 收速度; 收速度; • ③土壤养分状况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 举例,如土壤中磷钾丰富,增强抗旱力, (举例,如土壤中磷钾丰富,增强抗旱力,提高 对水分利用率)。 对水分利用率)。
3.毛管水:依靠毛管力保持在毛管孔隙
中的液态水。
• (1)受力:毛管力,比植物根吸力小。 • (2)具有自由水的性质:可以上下左右移 动,移动速度快,溶解力强,数量多,植 物吸收利用的主要形态。 • 毛管水的两种类型: A 毛管悬着水:降水或灌溉后,靠毛管力 保持在土壤上层毛管中的水分。
•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数量时 (即所有毛管孔隙都充满水时)的土壤含 水量。 • 是有效水的上限,也是灌溉水量的上限。 其大小受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结构, 松紧状况影响。
土壤学课件第四章土壤水肥气热四大肥力因素
1
影响氮素含量的因素:
1、植被
2、气候条件
3、土壤质地 4、地形及地势:
5、耕作利用及其他
(二) 土壤氮素形态
无机态氮
水溶态 NO3- NH4+ NO2交换态NH4+ 、吸附态NO3- (少) 固定态NH4+
有机态氮:土壤氮素的主要形态。
4
土壤有机氮包括:
①水溶性有机态氮(占5%)主要有氨基酸、酰胺等。 ②水解性有机态氮(50~70%)
四、土壤养分的动态平衡
水溶态
交换态
矿物态 或有机结合态
12
第二节 土壤水分
土壤和母质中的水连同存在于其中的溶液,犹如活 有机体的血液,无水就无土壤,因此在土壤形成中水 文状况应居首要地位。
— T.H.维索茨基《土壤和地下水状况概论》
除经过植物根系从土壤内吸收水分外,任何一滴 水都不能渗入植物的有机体内。
(1)土壤有机氮的C/N比 (2)土壤含水量 (3)施肥
6
2、无机态氮的转化
NH3
挥发
硝化作用
NO3-
NH4+=NH3 +H+
无机胶体 表面的铵
粘土矿物固定
生物氮
层状硅酸盐矿 物层间NH4+
有机固相 结合态铵
(1)氨的挥发
(2)硝化作用
(3)反硝化作用 粘粒矿物晶格固定
(4)氮的固定
无机氮的生物固定
(一)土壤钾素的含量及影响因素
我国土壤钾素含量在0.5~25.0g/kg之间,其影响因素有:
成土母质 生物气候条件 土壤质地 耕作施肥
(二)土壤中钾的形态
(1)水溶态 (2)吸附态
有效钾
第4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膜状水
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吸湿量时,土粒对 周围水分子还有剩余引力,可以在吸湿水 外层又吸附一层新的液态水膜。这层新的 水膜就称为膜状水。 基本性质与液态水相似,但粘滞性较大, 无溶解性。可以沿土粒从水膜厚处想薄处 移动。土壤膜状水含量达到最大时,成为 最大分子持水量。
当根接触膜状水时,膜状水可以被吸收。 但膜状水对植物而言是供不应求的。但 膜状水尚未完全被利用之前,植物就会 出现凋萎状态。 植物因缺水而出现永久萎焉时的土壤含 水量,称为凋萎系数。 凋萎系数是植物可以利用的有效水的下 限,它因土壤和植物的不同而不同。
水通过半透膜的移动
H O H O H H O H O H O H H H O H H O H H O H H O H
K+
H
Cl-
H
溶质势的计算:
o RT Ci
R — 气体常数 (82 bar / cm3 / mol . K) T — 绝对温度 (K)
Ci — 溶质各组分的溶度 (mol )
×100
θ v θ m Db / Wb
例题:已知一土壤的重量含水量为20 % ,容重为 1.25 g cm-3 , 求该土壤的容积含水量? (试算) θv = 20 ×1.25 / 1 = 25 %
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占某参照持 水量的百分数。
土壤相对含水量 =
土壤含水量 ×100 田间持水量
液柱上升高度是:h=2γcosθ/(ρgr)
γ= 表面张力;θ= 接触角;ρ= 液体密度;g= 重力加速度;r= 细管半径。
当θ>90度,这表示弯液面为凸面;同时h<0,表示流体在毛细管下降,即汞在 玻璃管的情况。
第四章土壤水空气热量
和地下水(ground water)
1.吸湿水(hygroscopic water )
概念:土壤固体土粒的表面能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形成薄 薄的水膜。 最大吸湿量(maximum hygroscopicity ) :在水汽饱和的 空气中,吸湿水达到最大量时土壤含水量。
吸湿水受到束缚力,10000-31个大气压,植物吸水15-16大气 压,不能被植物利用。
密度1.2-2.4,冰点是-78 ℃ ,105℃可烘出来。
影响因素:质地、气温、相对湿度。
对植物无效!
土粒
土粒
吸湿水层 膜状水层
吸湿水示意图
土壤质地愈粘重,吸湿系数愈大。
土壤 质地
紫色土 粘土
黄壤 重壤 4.11
潮土 中壤 2.52
砂土 砂土 0.8
吸湿系数 7.53 (%)
有 吸 风干土 湿无 水 烘干土
膜状水示意图
根毛
土粒
土粒
土粒
rd D
土粒
膜状水移动示意图
3.毛管水(capillary water)
概念:靠毛管力作用而保持和运动的土壤液态水。
毛管水受到吸力6.25-0.1个大气压,可被植物吸收
利用。
拉普拉斯(Laplace)公式: P=2T/R P—毛管力;T—表面张力;R—毛管半径
田间持水量(%)
凋萎系数(%) 有效水最大含量 (%)
12
3 9
18
5 1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2
6 16
24
9 15
26
11 15
30
15 15
土壤含水量
二、土壤水分含量
1.质量含水量θm:土壤中水分的质量占干土重的 百分数。干土重为105℃ -110℃下的烘干土重。
第四、五章 土壤水、空气、热量
生物 昆虫、各种原生动物、藻类、各种微生物等
返回
容积含水量=质量含水量×土壤容重
3、土壤水贮量
4、土壤相对含水量
在生产实际中常以某一时刻土壤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 水量的百分数作为相对含水量来表示土壤水分的多少。
土壤相对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 ×100%
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持水量的60-80% 时为最适宜旱地作物的生长发育
二、土壤墒情(含水量)
所以,在相同 条件下,粘土 保持水分多但 对植物的有效
性最差
土壤含水量随吸 力的增加而下降
相同水吸力下,粘土含 水量最高,砂土最低
第五节 土壤水分状况与水分平衡
一、土壤水分状况 1、 作物对土壤水分的需求 2、 土壤水分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土壤水分状况直接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土壤中有机养分的分解矿化离不开水分 施入土壤中的化学肥料只有在水中才能溶解 养分离子向根系表面迁移、作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都必 须通过水分介质来实现
墒情的种类:
旱地不宜耕种
1、汪水:过湿,有积水
不宜进行耕作
2、黑墒:手捏土易成团,扔在地上不散开
3、黄墒:手捏土易成团,扔在地上一半适散宜开旱地耕种
4、潮干土:手捏土不成团,容易散开
5、干土
应设法灌水补墒
不宜耕种
第二节 土壤水分研究的形态学 与能态学
一、土壤水分研究的形态学类型与性质
(一)土壤水分的保持
第四章 土壤水
土壤水分实质是稀的土壤溶液,是作物吸 水的重要给源
第一节 土壤水的基础知识
一、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1、土壤质量含水量
湿土质量-干土质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g/kg)=
105 ℃条件下烘干至恒重的土壤
土壤肥力因素
大气中因雷电、工业废气和烟尘等所产生旳多种 硫或氮旳氧化物及氨和氯等气体,还有镁、钾、钙等 物质,可随雨雪进入土壤。 (五)施肥
施肥是农田土壤养分旳主要起源。
二、土壤养分旳种类
营养元素按作物需要量可分下列三类: (一)大量元素
第二节 土壤水分
土壤孔隙中所保持旳水分直接参加或间接地影响着土壤、 植物和其他方面旳多种变化。土壤水分有固、液、气三态,其 中以液态水最为主要。土壤水分是溶有多种无机盐与有机物旳 水溶液。除了刚施过化肥旳土壤具有较多无机盐类旳盐土外, 土壤溶液旳浓度一般都不高,约在200 —1000ppm之间。
当降水或浇灌水进入土体时,受到土粒分子引力、毛管 力和重力等旳作用,水分沿着土壤孔隙浸透、移动并被保持在 土壤之中。土壤吸附水分旳多种力共同对进入土壤旳水分起作 用,在一定旳含水量范围内,其中某一种或几种力起主导作用, 从而决定了土壤水分旳移动,以及被植物吸收利用旳情况。
指对一般作物需要量大旳元素,约占作物干重旳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 涉及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 (S)、氯(Cl)十种元素。禾本科作物对硅,糖用甜菜对钠需要也较多。 (二)微量元素
对作物需要量微小旳元素,约占作物体干重旳千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 涉及硼(B)、锰(Mn)、铜(Cu)、锌(Zn)、钼(Mo)、铁(Fe)、钴(Co)七种元 素。 (三)超微量元素
土壤中某一种互换性离子旳有效程度不但与 该离子旳吸收总量有关,而且与该离子在土壤互换 总量中旳相对数量关系更大。某离子在土壤互换总 量中旳相对数量称为该离子旳饱和度。其饱和度愈 大,被互换而解吸旳机会愈多,有效程度愈大。
【2024版】土壤肥料学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土壤肥料学绪论1.什么是土壤?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2.什么是土壤肥力?肥力的四大因素是什么?3.土壤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试述现代土壤学的三大基本理论?5.如何理解“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第一章土壤母质与矿物质解释名词:风化作用与成土母质;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四面体与八面体;土壤粒级与土壤质地;2:1型与1:1矿物问答题:1.岩石按成因可分哪三大类,其风化产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有哪些?2.风化作用可分哪三大类?分析其影响因素?3.举例说明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土壤粒级可分哪四类,并分析每一粒级的特征?5.土壤质地可分哪三大类,分析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6.如何对土壤质地进行改良?7.什么样的土壤被农民称为蒙金土,为何被农民喜欢?8.试述山东省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9 比较棕壤与褐土的特点及其利用与改良?第二章土壤有机质解释名词:1. 土壤有机质2.土壤腐殖质3. 矿化作用4. 腐殖化作用7. 腐殖化系数8. C/N 9. 激发效应1. 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2. 调节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3. 叙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各种作用?4.土壤有机质矿化影响因素,秸秆还田为何施适量氮肥?5.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是什么?其中最主要条件是哪一种?为什么?第三章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解释名词:1.土壤密度2.土壤容重3.土壤孔性4.当量孔隙5.团粒结构6.土壤结构性7.土壤耕性问答题:1.如何利用土壤容重进行相关计算?2.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如何?3.衡量耕性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改善土壤耕性?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农业生产上比较理想的结构?培育良好结构的有效途径是什么?5.已知一公顷(10000m2)耕层土壤20cm深度的湿土重为3×109g,测定水分时,称取湿土15g,得干土重12g,求其容重?第四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解释名词:1.土水势2.吸湿水3.吸湿量5.毛管水6.土壤有效水7.田间持水量8.土壤水吸力9.土壤水分特征曲线10. 夜潮作用11.冻后聚墒12.土壤蒸发13.萎蔫系数14.土壤水入渗15.土壤水再分布16. 土壤呼吸17. 气体扩散18. Eh 19. 土壤通气性20. 土壤热容量21. 土壤导热率22. 土壤热扩散率23. 土壤热状况问答题:1. 试述土壤水的类型及其有效性?2. 为什么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3. 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与表示方法各有哪些?4. 什么是土水势?包括哪几个分势?5. 什么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何意义?6. 如何判断土壤墒情?土壤水在土壤中有何重要作用?8. 土面蒸发可分哪三个阶段?试分析其影响因素。
《土壤肥料学》课程笔记
《土壤肥料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与土壤的物质组成一、土壤肥料学绪论1. 土壤肥料学的定义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与植物营养、土壤肥力、肥料及其作用机理和施用技术的学科。
它涉及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肥料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2. 土壤肥料学的研究内容(1)土壤的组成、性质和分类;(2)土壤肥力的形成、评价和提升;(3)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吸收、运输和利用;(4)肥料的种类、特性、效果和施用技术;(5)土壤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土壤肥料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室分析:化学分析、物理测量、微生物学检测等;(2)田间试验:肥料试验、土壤改良试验、作物栽培试验等;(3)模型模拟:土壤过程模拟、作物生长模拟等。
4. 土壤肥料学的重要性(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2)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产品品质;(3)保护土壤环境,防止土壤退化;(4)指导合理施肥,减少环境污染。
二、土壤矿物质-上1. 土壤矿物质的来源土壤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母岩的风化产物,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2. 原生矿物(1)定义:未经化学变化的母岩矿物;(2)种类: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等;(3)特性:稳定性高,化学成分变化小。
3. 次生矿物(1)定义: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形成的矿物;(2)种类: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3)特性:稳定性较低,化学成分和结构多样。
三、土壤矿物质-下1. 土壤矿物质的粒径分布(1)砂粒:粒径大于0.05mm,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性;(2)粉粒:粒径介于0.002mm至0.05mm,对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3)粘粒:粒径小于0.002mm,对土壤的保水和养分保持能力至关重要。
2.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成分(1)硅酸盐矿物:最常见的土壤矿物,含有SiO2、Al2O3、Fe2O3等;(2)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影响土壤的pH值和肥力;(3)氧化物矿物:如氧化铁、氧化铝,影响土壤的颜色和性质。
土壤肥料学第四章第二节 土壤水A
正值,只有当土壤水分饱和时才有压力势,在 不饱和土壤中压力势为0;
饱和土层越深,压力势越高。
华中农业大学
三、土壤水的能量状态
(4)重力势(gravitational potential,g)
土壤水分因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受重力影响 而获得的位能;
二、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和测定方法
1、烘干法:经典、准确,标准方法
• 经典烘干法:烘箱105℃ • 快速烘干法:微波、红外、酒精燃烧
华中农业大学
微波
红外
二、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和测定方法
2、仪器法
中子法 TDR法(时域反射仪) 电阻法 γ射线法
华中农业大学
TDR
华中农业大学
中子仪
电阻法
三、土壤水的能量状态
土壤质地 萎蔫系数
不同质地土壤的萎蔫系数
粗砂壤土 细砂土 砂壤土 壤 土 粘壤土 0.96~1.11 2.7~3.6 5.6~6.9 9.0~12.4 13.0~16.6
是土壤有效水的下限。 主要受质地、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
二、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和测定方法
3、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与相对含水量
土壤 A
砂土 10%
华中农业大学
水 流 土壤 向B 何 粘土 方 15% ?
三、土壤水的能量状态
1、土壤水势(土水势)***
土壤水在各种力作用下,与大气压下同温度和同 高度的自由纯水相比,其自由能必然不同,二者势能
的差值用来表征土壤水势 。
华中农业大学
三、土壤水的能量状态
Sub-potential 分势
suction)。
如何用水吸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毛管水 毛管水是靠土壤中毛管孔隙所产生的 毛管引力所保持的水分,称为毛管水。毛管水是 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
毛管水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土壤毛管水从地下水吸取水分的示意图
返回
表 有机质对有效水范围的影响
类型
持水当量
壤土 泥炭 1/2壤土+1/2泥炭 4/5壤土十1/5泥炭
20.0 166 31 21.6
萎蔫含水 量 7.1
82.3 14.5 8.5
有效含水范 围
13.l
83.7 16.5 13.l
返回
(三)土壤水分有效程度
用能量观点确定土壤水分的有效程度,主要 视其能量水平。一般把土壤水势pF值4.2的土壤水 分确定为土壤有效水的最低标准。
● 土壤贮水量(水层厚度) 指一定厚度土层内 土壤水的总贮量。
● 相对含水量 指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 分数。
●土壤水势与土壤水吸力 即能量表示法。
四、土壤水的植物有效性
(一)土壤水分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的土壤特征性含水量称土壤水分 常数。
吸湿系数 又称最大吸湿水量,是当空气相对湿
度接近饱和时土壤的吸湿水量。常以吸湿水占烘干 土的重量百分率来表示。 ● 萎蔫含水量 萎蔫含水量又称稳定凋萎含水量。 植物因缺水凋萎并不能复原时的土壤含水量,称萎 蔫含水量,或凋萎系数。
地下水 位低
4、重力水
又称多余水,是指土壤中充滞于充气孔隙 中的水分。存在于土壤中的时间短,很快会因 为重力作用而渗入或流出。
二、土壤水分能量
(一)土水势的概念
土水势是极小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一 水系统可逆地移到和它温度相同,处于参比状态 水池时所做的功。
土 水
作功
土水势包括以下几个分势:
● 基质势ψm 基质势是极小单位水量从一个 平衡的土一水系统可逆地移到没有基质的,而其 他条件都相同的参比状态水池所做的功。
(三)土水势的测定
土水势测定方法很多,目前常用张力计法。 用张力计测定水势可以确定土壤是否需要灌溉。 在实验室则多用压力膜法。另外,还有比较先进 的方法——露点法。
三、土壤水分状况的表示方法
● 质量含水量(重量百分数) 指土壤中水 分重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
● 容积百分数 指土壤水分的容积占土壤 容积的百分数。
三、土壤空气的运动
(一)土壤空气的运动方式
对流指土壤与大气间由总 压力梯度推动的气体整体流 动,也称质流。
扩散土壤中气体分子因浓 度梯度或分压不同而产生的 移动。
(二)影响土壤空气运动的因素
气象因素:气温、气压、风力和降水等。 土壤性质 营林耕作措施
三、土壤通气性与植物生长
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能与大气进行交 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通的性能。 或土壤具有通透空气的性质称土壤通气性。
● 土壤水分影响土壤的养分状况 ● 土壤水分影响土壤的通气状况 ● 土壤水分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 ● 土壤水分影响微生物和活动 ● 土壤水分影响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
八、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的因素
● 植被 蒸腾作用对土壤水分平衡关系密切, 植被组成和覆盖度对土壤水分状况都有较大影响。 ● 气候 降雨量和蒸发是重要因素。 ● 土壤物理性质 特别是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 质含量等到因素对水的渗透、流动和蒸发有重要 影响。 ● 地形 地形影响水分的再分配。
● 萎蔫含水量以下的水分为无效水。
● 萎蔫含水量至生长阻滞含水量之间的水分为 弱有效水。此时水分移动缓慢,植物吸水难以维 持植物蒸腾消耗的水分,植物生长受到阻滞。
● 生长阻滞含水量至田间持水量之间的水分为 有效水。在此范围内的水分是连续状态的毛管水, 可以自由移动,速度快,不断地供植物吸收利用。
● 田间持水量到饱和含水量之间的水分为多余 水,运动速度快,植物利用较少。
● 水文地质 在不透水层接近地面、地下水位 高的地方,或者有承压地下水来源的地方,由于 地下水通过支持毛管水上行,在一定条件下可形 成蒸发型。
● 人为影响 理措施。
如灌溉、排水以及耕作等土壤管
第二节 土壤空气(自学)
一、土壤空气组成 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差异
气体 近地表大气
O2(%) 20.94
CO2(%) 0.03
● 田间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指田间水饱和后,在 防止蒸发条件下2~3天内自由水排除至可忽略不计 时的含水量。或土层中以悬着状态保持水分的最大 数量称为这层的田间持水量。以干土质量或容积的 百分量表示。
饱和含水量 饱和含水量是指土壤中孔隙都
充满水时的含水量。以干土质量或容积的百分 量表示。
全容水量:指土壤完全被水所饱和是的含水量。
(二)土壤导热率
导热率又称导热系数,是单位温度梯度下单 位时间通过土壤截面的热量(卡/厘米·秒·度)。土 壤导热率反映土壤传导热量的难易。土壤各组成 成分的导热率,见表6-4。
三、影响土壤热状况的其它因素
●土壤干湿度
●植被
●坡度和方位
●土壤水分蒸发
表土壤各组成成分的导热率
土壤组成 矿物质
水分
空气
导热率
(二)土水势的表示方法
土水势多用帕(Pa)表示,但常用水柱高的 对数值表示,称为pF值。pF值即能反应土壤水吸 力能量大小,又能表示出各种水分常数以及土壤 水吸力与含水量的关系。
kPa与pF值的换算关系见表6-1。
表6-1 kPa与pF值的换算关系
kPa 0.1
水柱高 pF值 度(cm)
1
0
kPa 1520
N2 (%) 78.05
其它气体(%) 0.98
土壤空气 18.0~20.03 0.15~0.65 78.8~80.24
0.98
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组成,主要差别:
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 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 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CH4等)
土壤剖面CO2和O2体积含量分布示意图
● 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本身的持水量很大,更 能促进良好土壤结构的形成,所以多施有机质, 可以扩大有效水范围。见表6-3
表 土壤质地对有效水范围的影响
土壤质地
松砂土 砂壤土 中壤土 轻粘土
田间持水量
4.5 12.0 20.7 23.8
萎蔫系数
1.8 6.6 7.8 17.4
有效含水范围
2.7 5.4 12.9 6.4
水柱高度 (cm)
15849
pF值 4.2
1
10
10
100
1
3141 21623 4.5
2
10133 100000 5
51
501
2.7 101325 1000000 6
101 1013
1000 10000
3 1013250 10000000 7 4
pF值=4.5——最大吸湿量 pF值=4.2——萎蔫含水量 pF值=3.8——最大分子持水量 pF值=3.0——作物生长阻滞含水量 pF值=2.7——田间持水量 pF值=1.6——最大毛管持水量
土壤水分有效性综合示意图
六、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土壤一植物一大气连续体简称 SPAC体系,是 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 的 缩 写 , 是 由水势引起水由土壤进入植物体,再向大气扩散的 体系。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示意图
七、土壤水分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一 方面直接供给植物吸收利用;另一方面又影响土 壤的其它性状和肥力因素。
第五章 土壤的水气热状况
第一节 土 壤 水 水汽
一、土壤水的形态分类
土壤
固态水——土壤水冻结时形成的冰晶。
土
气态水——存在于土壤空气中的水蒸气。
壤
水
吸湿水(紧束缚水)
的
液态水 膜状水(松束缚水)
类
毛管水
型
重力水
地下水
1、吸湿水 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 称为吸湿水。又称为紧束缚水,属于无效水分。
土壤空气状况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 土壤空气与根系发育 ● 土壤空气与种子萌发 ● 土壤空气与养分状况 ● 土壤空气与植物病害
第三节 土壤热状况(自学)
土壤中的热状况指土体中的热量分布及其动 态变化。
一、土壤热平衡
(一)土壤热来源与土壤吸热性
太阳辐射
土壤热来源
有物分解
地热传导
化学反应放热
地面辐射平衡示意图
(二)土壤热消耗和土壤散热性
土壤向大气散失热的性能称为土壤的散热性。 土壤的吸热和散热随时都在进行,处于一种动态平 衡。
二、土壤的热学性质
(一)土壤热容量
单位质量土壤(或容积土壤)每升高1℃温度时所 需要的热量,称土壤热容量。
土壤热容量有质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两种 表示方法。
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灌水和重力水。
(二)土壤有效水分的范围
一般说来,凋萎系数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 水分,属于有效含水量的范围。
土壤有效含水范围受下列土壤因素影响:
●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的影响主要是由土壤的 表面积和孔隙系统的性质引起的。 见表6-2
● 土壤结构 团聚体土壤孔隙度大,含水量高, 持水孔隙发达,故有效水分含量高。如团聚体发 育好的东北黑土。
[W/ (m.K)
1.67472
0.502416 0.020934
返回
第四节 土壤水气热的相 互关系及其调节
一、土壤水、气、热的相互关系
二、土壤水气热的调节
●耕作和施肥 ●灌溉和排水
●地面覆盖 ●应用土面增温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