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 黄土高原古代农业土地利用变迁及其原因
《黄土高原》PPT课件
?如何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链,使黄土高原的
人地关系和谐发展呢?
说一说:云贵高原和广西西北部为 什么生态环境脆弱?应如何治理?
白色岩漠
治理:修筑蓄水工程.退耕还林.植树护坡.发 展 多种经营提高居民收入.
〔1)约500mm;冬寒夏热,四季分明.降 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2)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 春季易干旱,夏季可能有涝灾.
生 态 环
主要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塌陷.
境
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部分地区 出现恶性循环.
小流域综合治理
生物措施与
点 击 图
片
播
工程措施相结合
放 视 频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1)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2)引进优育畜种; 〔3)大力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4)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复垦工作.
强
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已经摸索出许多
成功经验.一方面,采取
植等树生种物草措施
与建
、修梯田
等挡工土程坝措施相结合,
治理
水;土另流一失方面,合理安排
,如陡 生产活动
坡地 退耕还林 、 还草 , 过度放牧的地方减
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为什么会脆弱? 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旱灾、洪涝、泥石流、滑坡、塌陷等.
4.分析71—72页活动1,XX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
是冬季
寒冷干,燥夏季
高温多,降雨水集中在
季;并夏且XX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
大
5、读图8.13,XX发生旱灾的频率达
例
.大
59.5 %.比涝年比
自学提纲二:阅读课本73-74页,完成下
黄土高原》课件(共30张PPT)
)
窑洞是黄土高原 典型的民居。 请说出这种民居 的特点。
答案: 陕北窑洞,因其挖掘简便、成本低廉、冬暖夏凉 成为陕北人民的主要民居建筑。
答案:在黄土高原地区,只要是 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男 男人,无论老少,都喜欢在头上 主角孙少安经常以这样的装扮 扎条白羊肚手巾。 这种手巾,冷 出现。 了往下一拉,耳朵就护住了。当 请问:在黄土高原地区,人们 地风沙大,可以防风沙。天热还 为什么多在头上带一条白色的 可以擦汗。 可以说,头上扎条毛 毛巾? 巾已经成为陕北男子汉的标志。
实验四:水土流失原因之地形坡度 实验器材 1.黄土块2份。 2.托盘1只,洒水器 1个。
实验现象 将托盘斜放不同的坡度,代表陡坡和缓坡,
观察
坡度大的黄土块水土流失严重。
实验结论 坡度越 大 ,水土流失越 严重 。 推断现状 黄土高原沟谷斜坡 多 ,坡度 大 ,水土流
失 严重 。
归纳总结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 自然原因
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 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修建梯田)
坡
坡
面 水
流
面
水 流
修建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建挡土坝)
建挡土坝有何作用?
建挡土坝
1、拦蓄泥沙,防止泥 沙流入下游河中。 2、坝上泥沙淤积成 “坝地”,土层深厚, 土质良好。
至荷花走廊也曾森林茂密,环境宜人。大炼钢铁和文 化大革命后,一座座山被理了光头,成了水土流失的 重灾区。形成了10万多亩的荒山秃岭,表土尽失。
●材料二:黄河专家穆兴民:黄土高原的问题就在于人
地理:3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课件(旧人教版选修2)
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调整土地 利用结构。
A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人类盲目的乱砍乱伐,对植被的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为原因,
(1)该地形区的名称:黄土高原
(2)指出导致图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水分(或降水、湿度)
(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特征: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差异大(或集中 夏季),雨热同期。
(4)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取什么对策? 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尤其是春季气 温快速上升且降水少,易发生春旱;低温时间较长,不利于作 物生长。应种植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防霜冻。
比较频繁和严重(例子)
黄土高原自然灾害举例P27
1920年宁夏海原发生8.5级地震,震中区内建筑物几 乎全被震倒,共造成20多万人死亡,仅海原县即死亡 7万余人。
1965年陕北、晋西大旱,榆林地区近百万公顷农田 几乎颗粒无收,调粮1.5亿多千克才缓解灾情。
1983年甘肃省东乡县洒勤山南坡发生大型快速滑坡, 造成220人死亡,5000多间房屋和200多公顷农田被毁。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海拔多在1000~2000米
除若干石质山外,大部分地面 被厚层黄土覆盖
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 盖率低,许多地方地表裸露。
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两个表现 黄土高原抵御自 然灾害的能力较 低
黄土高原的环境 遭到破坏后,恢 复困难
1100E 360N
3)表现
地质地震灾害、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PPT教学课件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见面容易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沟 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
黄土梁:条状延伸的黄土地貌类型。
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位置及范围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图片点击可放大)
长城
日 月 山
太 行 山
秦岭
黄土高原东起__太_行__山_西至 __日_月__山__ 南至 _秦_岭_____北至 长__城_____,跨越了 ___山_西__省_ 、 ___陕_西__省_ 、 __宁_夏__回_族__自_治__区__ 、 ___甘_肃__省__等省。
A秦岭 B太行山 C巫山 D大兴安岭
10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因
素是( C )
A冰川侵蚀 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 D 风力沉积
11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C )
A毁林开荒,过度垦殖 B开挖煤矿,毁坏森林
C黄土疏松,多暴雨 D经济落后,伐林为薪 12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景观有(黄土塬) (黄土梁) ( 黄土峁 ) 13黄土高原东起( 太行山),西至(日月山),南 到( 秦岭 ),北抵( 长城 )
2、遥感技术的原理
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辐射)和反射电 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设 备和装置,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 地物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 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1820年第一架照相机拍摄的第一张 风景照片就可以称为遥感,是利用近地 面平台成像遥感,利用气球作为遥感平 台是对近地面遥感的进一步发展;20世 纪初第一架飞机诞生、1915年世界上第 一台航空摄影专用相机产生,标志着航 空遥感技术产生;1957年,原苏联第一 颗人造卫星的升空,随后美国阿波罗宇 宙飞行器发回第一张地球影像图,标志 着航天遥感时代到来。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50张ppt)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2、坡面的治理 ——护坡
陡坡—植树种草
缓坡——修水平梯田
3、塬面治理:
保塬——平整土地,建防护林网
平整土地的作用?
减小坡度,降低流速,增加水流下渗, 削减地表径流,减轻水土流失。
沟 固 建淤地坝,建水库
塬 保 平整土地建粮田、 建防护林
(1) 在图中填写两 山脉的名称。
(2) 对黄土高原进 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应在a、b、c、d四处 采取不同措施。与下 列治理措施相适应的 地点分别是:打坝建 库___;种草护坡___; 平整土地___;修筑梯 田____。
(2) 对黄土高原进 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应在a、b、c、d四处 采取不同措施。与下 列治理措施相适应的 地点分别是:打坝建
A
B
C
D
(3) 为了减轻这一生态问题,科学工作者探 索出一种有效措施,即进行_小__流__域__综__合__治__理___ 治理。具体办法就是在B处_平__整__土__地___,C处 _植_树__种__草___,D处_打__坝__建__库___ 。
读“黄土高原区 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 等高线地形图”,回 答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的形成 ——内力作用
黄土的成因 ——风力沉积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水蚀荒漠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1)成因
土壤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自然 原因
降水 ——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 地形 ——位于山地和平原过渡带,坡度较大;
植被 ——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水蚀荒漠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1)成因
读黄土高原地形示意图,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课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地貌
地层主要是黄色粘土、黄土和砂 岩,因此呈现出特殊的土地类 型——黄土丘陵区。
水土流失的定义
1 定义
指水文过程和土壤侵蚀过程的综合效应导致的土壤脱失、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等一系列 问题。
2 影响
不仅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也是迫切需要关注、治理和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
天然因素
气候炎热干旱、地形复杂多变、植被稀少等原因,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2
人为因素
历史上的割草、烧草等习惯做法,以及现代化建设带来的环境破坏同样对水土流 失造成了影响。
3
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
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化发展加速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尚未解决的问题
经济作物种植
经济作物比如苹果和核桃等大规模的种植导致大面积的土地裸露,产生的生活垃圾对土地造 成污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 治理
黄土高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高原区域,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游陕
位置
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地区,是 中国最大的黄地带。总面积42.8 万平方公里。
气候
地处内陆,属于暖温带半干旱气 候区,气候干燥,在夏季能达到 50℃,冬季则能达到-30℃。
传统建筑材料的重生
水泥砖、杨木板等传统建筑材料 取而代之,又鬆动了密集、高层 建筑体量化的土方工程机具,将 建筑活动移回到乡村,成为当时 十分引人注目的新型农村建筑的 代表之一。
治理效果展望
1
生态分享
黄土高原经过多年的治理,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面积增长了,景观也更丰富。
2
产业支持
治理后的土地实现了逐步恢复和更新,贫困村庄、农民从中受益有增无减。
3
税收回报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ppt课件
破 坏 植 被
改变地 表状态
加剧水土流失
人类为何这样做?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口增长太快
;.
35
1.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2.带到了哪里?对那里的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淤积江河湖库,(在下游形成地上河) 加剧洪涝灾情 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土质良好。
坝地玉米
;.
4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
• 阅读教材观察右图, 思考并讨论:
• 什么叫小流域? • 在小流域的各个部分
应分别采用什么治理 措施? • 综合治理后有何效果? • 对水土流失为何要采 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 措施?
;.
42
;.
43
治理 方针
保 塬
工程措施
治理措施及治理效果 生物措施
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地带
105E
110E
40N
;.
7
35N
1气.气候候特类征型:: 2.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
温带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 3.降水特点:降水量多少、降水季节分配特点等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年降水量较少,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105E
110E
40N
年降水量485mm
;.
835N
;.
9
黄土地貌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
23
3、降水集中,多暴雨
冲涮作用明显
;.
24
延安属于什么气候类型?降水具有什么特 征?
温带季风气候, 降水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集中于7、8、 9月,夏季多暴雨
黄土高原(33张ppt)
北方地区
第三节 黄土高原
羊啦肚子手啦巾哟 三道道格蓝 咱们见格面面容易 哎呀拉话话的难 一个在那山啦上哟 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那话话 哎呀招一招的手 招一招手
羊啦肚子手啦巾哟 三道道格蓝 咱们见格面面容易 哎呀拉话话的难 一个在那山啦上哟 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那话话 哎呀招一招的手 招一招手
地表坡度 大
黄土疏松 易被侵蚀
33
思考
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 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 “地上悬河”,洪涝灾害增加。
泥沙翻滚的黄河
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
人口增长
生态环境 恶化自然 灾害频繁
羊啦肚子手啦巾哟 三道道格蓝 咱们见格面面容易 哎呀拉话话的难 一个在那山啦上哟 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那话话 哎呀招一招的手 招一招手
羊啦肚子手啦巾哟 三道道格蓝 咱们见格面面容易 哎呀拉话话的难 一个在那山啦上哟 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那话话 哎呀招一招的手 招一招手
羊啦肚子手啦巾哟 三道道格蓝 咱们见格面面容易 哎呀拉话话的难 一个在那山啦上哟 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那话话 哎呀招一招的手 招一招手
羊啦肚子手啦巾哟 三道道格蓝 咱们见格面面容易 哎呀拉话话的难 一个在那山啦上哟 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那话话 哎呀招一招的手 招一招手
第三节
黄土高原
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 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六 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 黄土厚度在100米--200 米之间,最厚在兰州, 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 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 界之冠。
黄土高原地区的唐代及以前农牧界变迁
黄土高原地区的唐代及以前农牧界变迁摘要:在综述前人对中国黄土高原农牧界线及其历史变迁的研究的基础上,农牧业界线随着农耕民族和畜牧民族之间的冲突和战争而推移变化,分析了农牧界线,农牧业分布地区的形成过程,认为农牧交错带是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的,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黄土高原农牧界线历史地理一.相关概念1、黄土高原概述:黄土高原位于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晋陕长城以南、陕甘秦岭及豫西北峪山以北,北纬34度一40度、东经l01度一114度之间。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半干旱区,属东南季风性气候的过渡地带。
其范围包括山西省全部,陕西省北部及关中地区,甘肃省东部与巾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盟、乌兰察布盟,青海省东部河涅流域及河南省西北崤山以北、洛阳市以西的黄河沿岸地区,共计7省(自治区)50个地区317个县(旗)(图1-2),面积约64.2万km2。
其中黄土覆盖面积30万平方千米,占到黄土高原总土地面积的46%,是以黄土为主体的区域地貌单元。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欠最严重的区域,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之一。
黄土高原历史上绝大部分地区曾有着广衰的森林和草原,保持着良好的白然生态系统。
由广白然环境白身的变化及各历史时期人为活动对植被的严重破坏,植被覆盖少,水土流火严重,土地沙漠化扩大,生态环境异常悲劣。
2、农牧界概述:农牧界线是划分农区和牧区的地理界线。
中国农、牧区大致的地理分界线是从东北斜贯西南,即东北大兴安岭东麓—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
此线东南部由农牧交错区逐渐向以农为主或农业区过渡,此线西北部由农牧交错区逐渐向以牧为主或纯牧区过渡。
此线两侧为农牧交错的过渡地带,即半农半牧区。
上述界线的划分,主要根据家畜生态环境与牧业生产条件;土地资源结构及其利用;牲畜的饲料和饲草来源;牲畜种类;本地家畜品种与类群;饲养类型与经营方式;放牧畜群结构;经营牧业的民族等因素。
黄土高坡ppt课件
风力沉积
黄土高原的形成始于数百万年前,由 于风力作用,将粉尘颗粒从其他地方 搬运到该地区并沉积下来,经过长时 间的地质作用,形成了深厚的黄土层 。
水土流失
在长期的水土流失过程中,黄土高原 的形态逐渐形成,地表变得起伏不平 ,沟壑纵横。
黄土地貌类型
01
02
03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黄土高坡的主 要地貌类型,地表覆盖着 深厚的黄土层,地形复杂 多样。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 2 3
生态平衡
黄土高坡的生态环境脆弱,需要采取可持续的发 展方式,以保持生态平衡,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
经济转型
黄土高坡地区需要实现经济转型,从传统的农业 经济向现代化、多元化、绿色化的经济转变,以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社会进步
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黄土高坡地区的社会进步,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
黄土地貌景观独特
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景观非常独特 ,呈现出一种粗犷、苍茫的美感, 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自然景观之 一。
03
黄土高坡的文化与历史
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
近现代时期
黄土高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 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
黄土高坡地区在20世纪经历了多次战 争和政治运动,如抗日战争、解放战 争等,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参与和努力,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古代时期
黄土高坡地区先后经历了多个朝代的 更迭,如秦、汉、唐等,逐渐形成了 独特的地区文化。
文化特色
民俗文化
黄土高坡地区的民俗文化独具特 色,如社火、皮影戏、剪纸等, 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
美情趣。
方言文化
黄土高坡地区的方言属于北方方 言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课件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 积区,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 重的地区之一。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
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 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在 300-600毫米之间,降水强度大,多 为暴雨形式。
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
黄土高原的地貌以黄土梁、黄土峁、黄土沟壑为主,地表沟 壑纵横,地形破碎。
3
倡导绿色生活
鼓励公众参与水土保持志愿服务,倡导绿色出行 、低碳生活等环保行为,减少人为因素对水土流 失的影响。
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制定更严格的水土保持法规
针对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制定更加严格、具体的水 土保持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职 责和义务。
加强执法力度
加大对水土保持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执法监督,确 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水土流失的危害
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肥力 下降,土壤贫瘠,影响
农业生产。
水资源污染
水土流失携带的大量泥 沙进入水体,导致水质 恶化,影响居民生活和
工农业生产。
生态恶化
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系统 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 ,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
。
灾害频发
水土流失加剧了滑坡、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
生频率和危害程度。
03
CATALOGUE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生物措施
植树造林
草地保护
通过种植耐旱、耐寒、耐瘠薄的树种 ,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提高土壤抗侵 蚀能力。
合理利用草地资源,防止过度放牧和 过度开垦,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
退耕还林还草
将部分坡耕地退还为林地和草地,增 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 。
历史课件-黄土高原古代农业土地利用变迁及其原因
第四十页,共49页。
环境逐渐恶化
❖ 河流流量减少
隋唐时期开始,黄土高原主要河流,如渭河、汾 河,流量逐渐减少。
(史念海 1992)
❖ 沙漠化
高原北部部分土地开始沙漠化。如建于公元413年的大 夏国都城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北约50km),林草丰美, 风景宜人,但到唐代后期开始受到风沙侵袭,到北宋则为 沙漠所淹没。
❖ “静为农本”——贞观之治
轻徭薄赋,鼓励农桑,增加人口。
(朱士光 1985)
❖ 官营畜牧业
唐政府在陇右设了许多牧监、牧坊,经营以养马为主的畜牧业。
(朱士光 1985 )
第三十五页,共49页。
曲辕犁 (唐)
❖ 耕地速度 ❖ 整地质量 ❖ 节约牲畜
第三十六页,共49页。
第三十七页,共49页。
农牧业的“沧海桑田”
(刘多森,2004)
第三十八页,共49页。
种植制度
❖ 冬小麦种植区
宋金时期,集中在今陕西及山西南部。
❖ 冬小麦-春小麦分界线/ 两年三熟制-一年一熟制分界线
临洮-无定河-忻州一线 由于黄土高原北部自然条件差,劳动力缺乏,一年一
熟制一直到明清时期还占优势地位 。
(韩茂莉 2000)
第三十九页,共49页。
(桂彦良《上太平治要十二疏》,《明经世文编》卷17)
❖ 大量移民 ❖ 屯田——民屯、军屯、商屯
明万历初年,仅黄土高原北部五镇驻军就达31万,垦田2307万 亩。此时,陕北丘陵沟壑区被广泛开垦。
(朱士光 1985)
❖ 坡耕地的利用
16世纪,明人庞尚鹏“自永宁州渡河西入延绥,所至皆高山 峭壁,横亘数百里,土人耕牧,锄山为田,虽悬崖偏陂,天地 不废。”
(庞尚鹏《清理延绥屯田疏》,《明经世文编》卷35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一熟制一直到明清时期还占优势地位 。
(韩茂莉 2000)
环境逐渐恶化
❖ 河流流量减少
隋唐时期开始,黄土高原主要河流,如渭河、汾 河,流量逐渐减少。
(史念海 1992)
❖ 沙漠化
高原北部部分土地开始沙漠化。如建于公元413 年的大夏国都城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北约 50km),林草丰美,风景宜人,但到唐代后期开 始受到风沙侵袭,到北宋则为沙漠所淹没。
种植制度 人口
❖ 精耕细作农业的产生 ❖ 两年三熟制
汉代开始,冬小麦种植,两年三熟制产生,而复 种作物以粟类为核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明代中 后期玉米等作物的引入。
(韩茂莉,2000)
❖ 人口大幅增长
西汉人口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西汉平帝元始 二年(公元2年),黄土高原人口为684万,占西汉 全国人口总数的11.5%
❖ 特点:翻土整地 撂荒休耕制 ❖ 青铜时代
夏商周时期。但青铜是贵金属,多用来制造奴隶 主使用的食器、礼器和兵器,虽然也制造过一些铜 制农具,并未广泛使用。
作物品种
❖ 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上的农作物以黍 (稷)和粟为主。
——《中国农业技术发展简史》闵宗殿等 1983
❖ 小麦约在夏代以后经黑海南岸传入关 中,并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他们主要经营畜牧业,有时还侵入关中地区。
(桑广书 2005)
至 东 汉
春 秋 战 国
铁制农具
❖ 冶铁术(春秋) ❖ 铁制农具广泛使用(战国) ❖ 犁铧和犁壁
汉代出现,全铁制,增强了破 土翻土能力,还使犁地和起垄两 道工序一次性完成。
二牛抬杠
❖ 西汉末年。二牛抬杠的产生与过去两牛三人 法相比较,解放了两个人的劳动力。
清代人口压力下的农业
❖ 人口爆炸
清代以来,我国人口爆炸性增长,到1753年首次破亿, 达到1.028亿;1833年更达到了3.989亿 。
(梁方仲 1980)
❖ 全面开垦
清代中期,朝廷诏令开垦山头地角畸零土地,使山石林木 尽辟为田 。
❖ 耕作栽培技术精细化——如套耕法
(马雪芹 1997)
❖ 新作物
十六国至北朝时期,黄土高原全部被五胡(匈奴、羯、氐、 羌、鲜卑)建立的政权占据。同时,大量汉族人口死于战乱 或南迁,以至于人口比例不占多数。
(刘多森 2004)
评
❖ 非汉族原先的土地利用方式一般以游牧、狩 猎或采集为主,但当进入黄土高原后,出于 对汉文化的向往,必然地走向汉化。在游牧定牧-半农半牧-农耕的转变过程中,土地利 用方式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黄土高原古代农业 土地利用变迁及其 原因
黄土高原的农业地位
❖ 最古老农业区,农业用地占主导 ❖ 仰韶文化到西汉,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土地利
用程度最高 ❖ 汉代开始,主导地位逐渐让位于华北平原 ❖ 隋唐开始,逐渐落后于南方稻作农业
嘿嘿,你们不知道黄 土高原古代农业土地利用 变迁的四大原因吧?
小样,快说噻!
北宋在边地屯田,但由于军事冲突不断,效果不佳 。
❖ 变耕为牧
◆ 南宋时,金国掠夺大量农田改为牧场。 ◆ 元代设太仆寺,专管牧业。 蒙古贵族侵夺大量农田,改为牧场。仅安西王在陕西就夺 田10余万公顷。
(刘多森,2004)
种植制度
❖ 冬小麦种植区
宋金时期,集中在今陕西及山西南部。
❖ 冬小麦-春小麦分界线/ 两年三熟制-一年一熟制分界线
“一对夫妇平均授田120亩。”
——《中国农业技术发展简史》闵宗殿等 1983
❖ 评:当时地广人稀,政府只有实行强制性和鼓励性
的农业政策。由于田地广大,劳力有限,耕作方式 以粗放为主。
农业技术
❖ 《齐民要术》——贾思勰·北魏
❖ “耕-耙-耱”整地技术系统(魏晋时期) 这种耕作方式一直影响至今 。
——《中国农业史》吴存浩 1996
❖ 耕作方式 精耕细作,抗旱保水,壮肥保墒。
❖ 种植制度 指一个地区的作物构成、熟制和种植方式等。
原因之四:农业政策
❖ 直接影响土地利用
某些政策,如屯田、移民、兴修水利等 ,影响 深远。
❖ 农业立国 ❖ 统治者个性 ❖ 文化传统
汉族以农耕文化为主,少数民族多以游牧文化 为主,也有狩猎采集。
相互关系
(朱士光 1985)
刀耕农业
❖ 优越自然环境+黄土易耕性 ( 王建革,陆建飞 1996) ❖ 木石农具
❖ 免耕制 迁徙农业
土壤肥力丧失后迁居他方,休耕期可长达数十年, 自然植被有足够时间恢复。
耜耕农业
❖ 仰韶文化(距今5000-6000年)开始 ❖ 工具: 石斧、石耜、石铲、石锛等
(王星光 1994)
明代中叶以后玉米等作物的引入,使劣质土地也能被很好 利用。
(《中国农业技术发展简史》闵宗殿等 1983)
环境问题
❖ 自然植被严重破坏
相关研究认为,黄土高原森林的大规模消退,主 要发生在明代和清乾隆以后 。
(刘多森 2004)
明清以前的农业开发使河谷平原地区的森林破坏 殆尽,而经过明清两代的开垦以后,连山区森林也 未能幸免。
(王建革,陆建飞 1996)
魏
时 期
晋 南 北
朝
汉末动乱与恢复
❖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人口锐减,田地 大量荒芜。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 屯田制 三国时期,曹魏实行屯田制,安置流民。
土地政策
❖ 占田课田制(西晋)
“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
❖ 均田制(北魏)
——《晋书·食货志》
2. 黄河中游森林覆盖率
❖ 春秋战国——53 %; ❖ 秦汉时期——42 %; ❖ 唐宋时期——32 %; ❖ 明清时期—— 4 % ; ❖ 目前黄土高原草地占30.5%,森林覆盖率
12.0%,若去除灌木林和疏林,森林覆盖率仅 6.5%。
(桑广书 2005)
原因之二:人口因素
❖ 土地所产不能满足人的需求时, ◆ 增大耕地面积(主) ◆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汉代画砖
比较:九寨沟藏民(现代)
“快刀好切菜”
❖ 铁制农具的使用,“使广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 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了可能。”
——恩格斯《家族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战国中后期,赵国将农耕扩展到今山西北部和陕西 榆林地区,原生的灌丛草原被大片开垦。
❖ 秦朝时,蒙恬“将三十万众”北修长城,在长城沿 线屯田垦荒。
明万历初年,仅黄土高原北部五镇驻军就达31万,垦田 2307万亩。此时,陕北丘陵沟壑区被广泛开垦。
(朱士光 1985)
❖ 坡耕地的利用
16世纪,明人庞尚鹏“自永宁州渡河西入延绥,所至皆 高山峭壁,横亘数百里,土人耕牧,锄山为田,虽悬崖偏陂, 天地不废。”
(庞尚鹏《清理延绥屯田疏》,《明经世文编》卷359)
❖ 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为半农半牧区,不同时 期二者各有消长,直到隋唐,该地区仍有大 面积的游牧区和政府养马区。
隋唐至宋元时期
统一与农政
❖ 大一统(保障) ❖ 急农政策(隋朝)
农业生产在短时间内得以恢复,人口也随之增加,至隋炀帝 大业五年(609年),黄土高原人数达到956万 。
❖ “静为农本”——贞观之治
原因之一:自然环境
❖ 包括气候、水文、土壤、地形、自然植被 等,为农业土地利用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 靠天吃饭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收成往往有着决定 性的影响。
听说这方面有两个研究,我 们不妨look look……
1. 历史气候
从公元元年至今 ◆ 3个湿润期 :公元1-150年、700-1100年、1600至 今 ◆ 2个干旱期 :公元150-700年、1100(-钮16春0燕0,年恭高法 1991)
大融合和大动乱
❖ 少数民族内迁
西汉末年以来,边外少数民族陆续向黄土高原迁徙。 “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西晋·江统《徙戎论》
❖ 羌胡聚居区(三国至西晋)
北至内蒙河套,南至陕西洛川-陇东正宁-宁夏海原一线,东 至晋西北芦芽山和黄河吴堡-宜川段,约占黄土高原面积的 2/5。
❖ 民族结构变化
❖ 人口增长或迁徙——开垦拓荒 人口锐减——田地荒芜
❖ 一地区的人口负载量不能孤立的看待,它与 该地区自然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联。
西汉以来黄土高原人口变化
(据朱士光,1985)
原因之三:生产力水平
可从三方面说明:
❖ 生产工具 农业发展程度的标志,生产工具革新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 ◆ 石制农具→铁质农具 ◆ 人力→畜力
环境逐渐恶化❖ 水旱灾害增多 Nhomakorabea公元7世纪开始,黄土高原上水旱灾害突然增多。
(朱士光 1985)
明 清 时 期
明代农业的恢复
❖ 元末人口状况
战乱后,黄土高原人口大大减少,就连黄河中下游平原许 多地方都由于“人力不至”而“久至荒芜”。
(桂彦良《上太平治要十二疏》,《明经世文编》卷17)
❖ 大量移民 ❖ 屯田——民屯、军屯、商屯
❖ 农牧分界线(秦末汉初) 长城-东胜东-榆林北-靖边北-环县一线
(桑广书 2005)
农业政策
❖ 封建制确立
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鼓励生育,发展农业, 各诸侯国纷纷效仿。有研究估算,当时秦国人口 高达600-720万。
(王建革,陆建飞 1996)
❖ 移民实边、鼓励农业 (秦、西汉政府) ❖ 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
轻徭薄赋,鼓励农桑,增加人口。
(朱士光 1985)
❖ 官营畜牧业
唐政府在陇右设了许多牧监、牧坊,经营以养马为主的畜牧 业。
(朱士光 1985 )
曲辕犁 (唐)
❖ 耕地速度 ❖ 整地质量 ❖ 节约牲畜
农牧业的“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