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国家的性质、模式及困境——基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视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利国家的性质、模式及困境——基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学

者的视角

作者:杨静等发布时间:2014-02-21 来源:管理学刊字体:大 | 中 | 小

20 世纪70 年代中后期,这些福利国家普遍陷入困境,经济停滞、通货膨胀、高失业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这些国家表面繁荣背后隐藏的各种矛盾暴露出来,由此引发了国外众多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福利国家的深刻反思。

福利国家是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形态。二战后这些国家普遍实行了福利制度,通过推行各种福利政策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干预,从而实现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有效缓解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矛盾,使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20 世纪70 年代中后期,这些福利国家普遍陷入困境,经济停滞、通货膨胀、高失业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这些国家表面繁荣背后隐藏的各种矛盾暴露出来,由此引发了国外众多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福利国家的深刻反思。

一、福利国家出现的背景及福利国家的性质

福利国家是从19 世纪80 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不断激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渐渐被人们所了解,资本主义社会所依赖的思想理论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思想理论方面,各种改良主义理论层出不穷; 在社会经济政策方面,随着国家垄断的萌芽,欧洲各国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法[1]。

进入20 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导致工人大量失业,民众极度贫困,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1942 年,英国的贝弗里奇提出,应当建立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通过国家干预控制市场经济所导致的社会不公,应对社会风险,增进公民的普遍福利。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广泛实施福利制度,它们把实施福利制度作为确保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正如阿里夫·德里克所言,福利制度被用来阻止资本主义危机的发生[2]。1948年7 月,英国首先宣布成为“从摇篮到坟墓”均有保障的“福利国家”,随后,西欧、北欧、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经济发达国家陆续宣布实施普遍福利政策。尽管福利国家几乎遍布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但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这些福利国家的阶级性质决定了它们并不能成为工人阶级的福利国家。

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者伊恩·高夫指出,资本主义福利国家“体现了增加社会福利,发展个人权利,增加社会对市场盲目性作用的控制趋势; 同时,它又体现了镇压和控制人民,使他们适应资本主义经济要求的趋势”[3]( 36)。也就是说,福利国家是在工人阶级为维护自身权益而进行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福利国家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努力缓和社会矛盾的结果。

诺尔曼·金斯伯格也颇为深刻地指出: “从资本家的观点上看,国家福利为积累资本的持续斗争作出了贡献,因为它从物质上帮助把劳动和资本有力地结合在一起,并控制工人阶级的必然反抗和革命的潜力……社会保障制度是同再生产一个劳动后备军、家长制家庭和劳动力纪律相联系的。它作为缓和贫困和提供收入保障的手段而仅仅起一种次要的和偶然的作用。”[4]( 2)

诺尔曼·金斯伯格还详细论述了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阶级性质。他指出,福利国家的福利供给并不同工人的实际需要相联系,而是富有特征地同资本的需要相联系。许多福

利政策源于保守主义或自由主义的精英,他们意欲管理或调节资本主义,以纪律约束劳动力,而不是想要减轻工人阶级的社会苦难。这些福利政策并不源于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党[5]。

哈贝马斯则从刺激经济增长、保障社会一体化的角度论述了福利国家的性质。他指出,西方福利国家一方面可以通过影响社会生活和分配条件以实现促进经济增长、保持价格稳定等目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支配社会总产品实施就业政策、社会福利政策以保障社会一体化和保持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6]( 71 -72)。尤瑞·翟尔伯士则认为,马克思是现代福利国家的创始人,马克思不仅说明了何为“福利国家”,而且还指出了福利国家的阶级性质。他指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以及其他一些作品中提出新的社会秩序的构建原则( 如生产方式的私有制关系的扬弃等) ,就是为了建立平等和包容的社会,这种社会经济系统可以被称为“福利国家”。他认为,马克思建议实行混合的社会经济体系,这一体系在本质上是工人阶级和改良的、生产性的、部分的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样的联盟,通常受到劳工运动的推动,是现代福利国家的基础[7]。

自福利国家出现后,福利国家的分类、模式及特征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的主要内容。学者们依据不同标准,对福利国家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其模式和特征。

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安东尼·吉登斯认为,西方福利国家具有相同的目标与结构。此外,他还进一步把社会福利制度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代表国家是英国,它主要强调提供社会福利与医疗保健服务。第二种类型的代表国家是北欧各国,这些国家通过高额征税为民众提供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在内的众多国家服务。第三种类型的代表国家是中欧各国,它们在收取社会保险费的基础上筹集资金,在很多方面提供数额颇多的福利金。第四种类型的代表国家是南欧各国,它们所实行的福利制度与中欧各国较为相似,但是提供福利的范围较为狭窄,救济水平也较低[8]( 7)。

之后,英国学者杰索普对福利国家的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尽管福利国家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艾斯平- 安德森的分类方式。杰索普对安德森所界定的四种福利体制作出解释: 第一类,自由主义类型。此种类型国家福利依赖三个重要支柱,分别是弱化国家的作用( 即使在提供社会福利方面国家也是仅扮演剩余的角色) 、劳动市场参与方面风险个人化而非社会化、以市场解决经济与社会问题。第二类,保守主义类型。这种类型国家福利包含一个中等程度的去商品化。第三类,社会民主福利型。这种福利体制在北欧经济体中发展得最为成熟,这种福利体制接受国家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延伸角色,并将风险社会化,同时提供高水平的福利补助和再分配措施。第四类,家庭式或南欧式福利体制。这种体制在面对市场偶发状况时,依赖延展的大家庭进行经济和社会再生产,在这种大家庭中,主要由男性承担生计重任[9]( 62)。

在艾斯平- 安德森分类方式的基础上,杰索普进一步从福利体制如何与经济增长模式( 包括其嵌入国际劳动分工的方式)以及更为广泛的调节模式相契合的角度,将欧洲国家和北美国家的福利模式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自由主义福利体制。这种福利体制与以金融为基础、依靠市场调节的资本主义体制密切相关,在这种体制中资本的货币概念占据主导地位。第二类,社会民主福利体制。这种福利体制与小型开放经济体相关,这些经济体有强大的福特主义出口导向部门和以利基市场为导向,拥有高技能、高生产力、高工资的出口部门。第三类,保守主义和合作主义型福利体制。这种福利体制与较大的经济体( 无论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 相关。这种体制在工业与金融之间、大型工业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进行协调,强调工艺生产、协会组织、传统阶级和新的小资产阶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