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检测技术课内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西交振动测试实验报告

西交振动测试实验报告

1.4
实验原理 在振动测量中,振动信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可用位移传感器、速度
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来进行测量。 设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为 x、v 、a,其幅值分别为 B 、V 、A,当 x = B sin(ωt − ϕ) 时,有 v=x ˙ = ωB sin(ωt − ϕ + π ) 2 (1) (2)
1
目录
目录
5 用锤击法测量简支梁的模态参数 5.1 5.2 5.3 5.4 5.5 实验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系统框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步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用共振法测简支梁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 3.1 3.2 3.3 3.4 3.5 3.6 3.7 实验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系统框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仪器参数设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步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思考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西安交通大学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西安交通大学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西安交通大学【实验目的】
1、测量超声接收器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验证多普勒效应,并由f一V关系直线的斜率求声速。

2、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多个时间点的速度,查看V一t关系曲线,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

【实验原理】
1、超声的多普勒效应
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为:f=f0/
式中f0为声源发射频率,u为声速,V1为接收器运动速率,α1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接收器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V2为声源运动速率,α2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声源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2、超声的红外调制与接收
早期产品中,接收器接收的超声信号由导线接入实验仪进行处理。

由于超声接收器安装在运动体上,导线的存在对运动状态有一定影响,导线的折断也给使用带来麻烦。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报告——电子拉力机橡胶拉伸试验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报告——电子拉力机橡胶拉伸试验

西安交通⼤学材料⼒学性能试验报告——电⼦拉⼒机橡胶拉伸试验西安交通⼤学实验报告成绩第页(共页)课程:⾼分⼦物理实验⽇期:年⽉⽇专业班号材料94 组别交报告⽇期:年⽉⽇姓名李尧学号09021089 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者教师审批签字:实验名称:电⼦拉⼒机测定聚合物的应⼒-应变曲线⼀.实验⽬的1.掌握拉伸强度的测试原理和测试⽅法,掌握电⼦拉⼒机的使⽤⽅法及共⼯作原理;2.了解橡胶在拉伸应⼒作⽤下的形变⾏为,测试橡胶的应⼒-应变曲线;3.通过应⼒-应变曲线评价材料的⼒学性能(初始模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4.了解测试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5.熟悉⾼分⼦材料拉伸性能测试标准条件。

⼆.实验原理随着⾼分⼦材料的⼤量使⽤,⼈们迫切需要了解它的性能。

⽽拉伸性能是⾼分⼦聚合物材料的⼀种基本的⼒学性能指标。

拉伸试验是⼒学性能中⼀种常⽤的测试⽅法,它是在规定的试验温度、湿度和拉伸速度下,试样上沿纵向施加拉伸载荷⾄断裂。

在材料试验机上可以测定材料的屈服强度、断裂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

影响⾼聚物实际强度的因素有:1)化学结构。

链刚性增加的因素都有助于增加强度,极性基团过密或取代基过⼤,阻碍链段运动,不能实现强迫⾼弹形变,使材料变脆。

2)相对分⼦质量。

在临界相对分⼦质量之前,相对分⼦质量增加,强度增加,越过后拉伸强度变化不⼤,冲击强度随相对分⼦质量增加⽽增加,没有临界值。

3)⽀化和交联。

交联可以有效增强分⼦链间的联系,使强度提⾼。

分⼦链⽀化程度增加,分⼦间作⽤⼒⼩,拉伸强度降低,⽽冲击强度增加。

4)应⼒集中。

应⼒集中处会成为材料破坏的薄弱环节,断裂⾸先在此发⽣,严重降低材料的强度。

5)添加剂。

增塑剂、填料。

增强剂和增韧剂都可能改变材料的强度。

增塑剂使⼤分⼦间作⽤⼒减少,降低了强度。

⼜由于链段运动能⼒增强,材料的冲击强度增加。

惰性填料只降低成本,强度也随之降低,⽽活性填料有增强作⽤。

6)结晶和取向。

结晶度增加,对提⾼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有好处。

西安交通大学检测技术课内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检测技术课内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实验二霍尔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实验三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实验四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实验五E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直流全桥工作原理和性能,了解电路的定标。

二、实验仪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数显电压表、±15V 、±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三、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ε⋅=∆k RR(1-1) 式中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灵敏系数;ll∆=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

如图1-1所示,将四个金属箔应变片分别贴在双孔悬臂梁式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拉伸,或被压缩。

图1-1 双孔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结构图图1-2 全桥面板接线图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只应变片接到电桥的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如图3-1,当应变片初始值相等,变化量也相等时,其桥路输出Uo=RRE ∆⋅(3-1) 式中E 为电桥电源电压。

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式3-1表明,全桥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得到进一步改善。

电子称实验原理同全桥测量原理,通过调节放大电路对电桥输出的放大倍数使电路输出电压值为重量的对应值,电压量纲(V )改为重量量纲(g )即成一台比较原始的电子称。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应变传感器上的各应变片已分别接到应变传感器模块左上方的R1、R2、R3、R4上,可用万用表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

2.差动放大器调零。

从主控台接入±15V 电源,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 短接并与地短接,输出端Uo 2接数显电压表(选择2V 档)。

西安交通大学检测技术课内实验报告(DOC)

西安交通大学检测技术课内实验报告(DOC)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实验二霍尔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实验三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实验四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实验五E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直流全桥工作原理和性能,了解电路的定标。

二、实验仪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数显电压表、±15V 、±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三、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ε⋅=∆k RR(1-1) 式中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灵敏系数;ll∆=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

如图1-1所示,将四个金属箔应变片分别贴在双孔悬臂梁式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拉伸,或被压缩。

图1-1 双孔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结构图图1-2 全桥面板接线图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只应变片接到电桥的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如图3-1,当应变片初始值相等,变化量也相等时,其桥路输出Uo=RRE ∆⋅(3-1) 式中E 为电桥电源电压。

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式3-1表明,全桥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得到进一步改善。

电子称实验原理同全桥测量原理,通过调节放大电路对电桥输出的放大倍数使电路输出电压值为重量的对应值,电压量纲(V )改为重量量纲(g )即成一台比较原始的电子称。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应变传感器上的各应变片已分别接到应变传感器模块左上方的R1、R2、R3、R4上,可用万用表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

2.差动放大器调零。

从主控台接入±15V 电源,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 短接并与地短接,输出端Uo 2接数显电压表(选择2V 档)。

热流体课程实验报告-固体表面法线方向黑度测定实验

热流体课程实验报告-固体表面法线方向黑度测定实验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课程: 实验日期 专业班号 组别 交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姓名学号报告退发 (订正、重做) 同组者教室审批签字8.5 固体表面法线方向黑度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 测定固体表面法线方向黑度,进而推算出半球平均黑度 (2) 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掌握误差分析方法 二、实验装置与原理法向黑度定义:材料在一定温度下沿法线方向的定向辐射强度与黑体在相同温度下沿法线方向的定向辐射强度的比值。

实验装置可近似看作由待测面1、恒温壁腔2和接收器吸热面3组成的封闭系统。

假定2、3为黑体,利用能量“差额”发,物体3的将辐射换热量为 Φnet,3=Φin,3−Φeff,3 (1) =ε1E b1A 1X 13+ρ1E b2A 2X 21X 13+ρ1E b3A 3X 31X 13+E b2A 2X 23−E b3A 3假设,T 1,T 2相差不是很大,择优ΔT =T 2−T 3≪1,利用角系数的相对性、完整性公式和考虑到X 13≪1,可将式(1)简化为Φnet,3=ε1A 1X 13σ0(T 14−T 24)−σ0A 3(4T 24ΔT) (2)稳态条件下,接收器吸热面3的净辐射热能与热损相等,即Φnet,3=ℎΔT 接收器的输出电势ϕ=KΔT (K 为比例常数),那么输出电势可写为:ϕ=ε1M(T 14−T 24)(3)实验名称式中M =KA 1X 13σ0ℎ+4σ0A 3T 23同理,若在待测面上放置人工黑体,则输出电势为:ϕst =εst M(T 14−T 24) (4)结合(3)式与(4)式,可得:ε1=ϕϕstεst ,令εst =1,则ε1=ϕϕst三、误差分析由于εn =ϕϕst εst,因此εn 的测量误差为:Δεn =√(ðεn ðϕ)2Δϕ2+(ðεn ðϕst )2Δϕst 2+(ðεn ðεst)2Δεst 2 =√(εst ϕst)2Δϕ2+(ϕεn ϕst2)2Δϕst 2+(ϕϕst1)2Δεst 2 (5)Δεst ——所取人工黑体的有效黑度与其真实黑度的绝对差值,人工黑体的高径比1.92,设筒内壁ε=0.8,则Δεst =0.028Δϕst =Δϕst1+Δϕst2Δϕst1——人工黑体与待测试温度不同而引起的误差,假定温度相差1℃,由实验测得ϕst 、ϕst1,可求得Δϕst1Δϕst2、Δϕ——仪表误差,此电压表的量程200mV ,因此误差等于“测量读数×0.005%+1.0μV ” 四、附录 1. 实验数据2. 实验结果εn =ϕϕst =14.018.07=0.775 3. 误差分析Δϕ=14.0μV ×0.005%+1.0μV =1.0007μV Δϕst2=18.07μV ×0.005%+1.0μV =1.0009μV Δϕst1=ϕst1−ϕst T 1′−T 1×1℃=21.0μV −18.07μV 60.4℃−55.87℃×1℃=0.6468μVΔϕst =Δϕst1+Δϕst2=0.6468μV +1.0009μV =1.6477μV根据误差公式(5)Δεn=√(εstϕst)2Δϕ2+(ϕεnϕst2)2Δϕst2+(ϕϕst1)2Δεst2其中εst=1,ϕst=18.07μV,Δϕ=1.0007μV,ϕ=14.0μV,ϕst=18.07μV,Δϕst=1.6477μV,ϕ=14.0μV,ϕst1=21.0μV,Δεst=0.028可得Δεn=√(118.07)2×1.00072+(14.0×0.77518.072)2×1.64772+(14.021.0)2×0.0282=0.08008所以,相对误差δ=Δεnεn×100%=10.33%4. 思考题能否认为法向黑度εn近似等于半球平均黑度ε?可以,虽然半球各个方向的定向发射率并不相等,但在法线两侧很大一部分角度,定向发射率与法线方向几乎相等,故可以认为近似相等。

机械精度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精度设计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课程:精度设计实验(七)实验名称:丝杠传动机构定位误差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栅测量原理。

2、了解丝杠传动机构定位误差的种类和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测量丝杠传动机构的定位误差。

三、实验数据和分析1、计算丝杆螺距误差和螺距累积误差由上述数据可知:丝杆螺距误差△P={ |△Pi|max }=0.020mm 丝杆螺距累计误差为:△P∑(L)= (∑△Pi)max -(∑Pi)min=0.024-(-0.063)=0.087mm2、回程误差的计算牙侧序号正向(mm)反向(mm)正向回程误差(mm)0 3.769-3.815-0.046 17.78-7.820-0.040 211.785-11.828-0.043 315.791-15.830-0.039 419.801-19.835-0.034 523.81-23.839-0.029 627.815-27.838-0.023 731.825-31.827-0.002 835.821-35.8190.002 939.825-39.8000.025 1043.824-43.7990.025 1147.82-47.7790.041 1251.829-51.7750.054 1355.827-55.7720.055 1459.828-59.7700.058回程误差H=(hmax/A)*100%=(0.169/160)*100%=0.106%四、实验报告要求1、计算丝杠螺距误差和螺距累积误差。

答:由数据分析可知:丝杠螺距误差为:0.020mm丝杆螺距累积误差为:0.087mm 2、计算丝杠的回程误差,并分析回程误差产生的原因。

答:回程误差:0.106%产生原因:同一个尺寸进行正向和反向测量时,由于结构上的原因例如结构间隙、运动部件的摩擦、弹性元件滞后等,致使刚刚回程时就产生了误差。

3、说明螺纹测量与丝杆定位精度测量方法的各自用途。

答:螺纹测量的用途:主要是对螺纹的静态测量,一般用于紧固用螺纹和紧密螺纹的测量。

(推荐)金相实验报告——晶粒度测定

(推荐)金相实验报告——晶粒度测定

(推荐)⾦相实验报告——晶粒度测定西安交通⼤学实验报告课程:⾦相技术与材料组织显⽰分析实验⽇期:年⽉⽇专业班级:组别交报告⽇期:年⽉⽇姓名:学号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者:教师审批签字:实验名称:晶粒度样品的显⽰⽅法与晶粒度测定实验⽬的:1.学习奥⽒体晶粒度的显⽰⽅法2.熟悉奥⽒体晶粒度的测定⽅法实验设备:XJP—6A⾦相显微镜⼀台,T12钢试样,浸蚀剂实验概述:晶粒度是影响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是评定材料内在质量的主要依据之⼀。

对⼯程中的钢铁材料,在热处理加热和保温过程中获得奥⽒体,其晶粒的⼤⼩影响着随后的冷却组织粗细。

1.起始晶粒度是指钢铁完成奥⽒体化后的晶粒度。

2.实际晶粒度是指供应状态的材料和实际中使⽤零部件所具有某种热处理条件下的奥⽒体晶粒度。

3.本质晶粒度是指将钢加热到⼀定的温度下并保温⾜够的时间后具有的晶粒度。

实验内容:1.按实验指导书中表5-1中的配⽅配制好腐蚀剂。

2.把样品轻度抛光,冲洗后⽤苦味酸腐蚀30s左右,再⽤镊⼦取出样品冲洗。

3.上述第⼆步骤重复两到三次,再到⾦相显微镜下进⾏观察,拍照。

T12(780℃淬⽕)试样腐蚀后的组织⽰意图:T12(780℃淬⽕)腐蚀剂:2%苦味酸经⽐较法,样品的晶粒度级别为4级简述晶粒度样品的制备⽅法:1.配置腐蚀剂,即2%苦味酸和4%硝酸溶液。

2.将已制备好的⾦相样品进⾏细磨、抛光处理,使其观察表⾯光亮,⽆划痕。

3.将抛光后的样品清洗后,观察⾯向上置在苦味酸中进⾏腐蚀。

腐蚀时间约为30s左右。

4.观察样品腐蚀情况,当表⾯局部颜⾊变⿊时取出样品在清⽔中清洗⼲净。

5.重复上述抛光腐蚀操作两到三次,之后拿到⾦相显微镜下进⾏观察。

简述晶粒度的测定⽅法及在本次实验中的应⽤:晶粒度的测定⽅法有⽐较法、截点法、⾯积法,最常⽤的是⽐较法。

⽐较法:⽐较法是通过与标准评级图对⽐来评定的级别,⽅法是将制备好的⾦相试样在100倍的显微镜下,全⾯观察,选择有代表性的视场与标准评级图⽐较,当他们之间的⼤⼩相同或接近时,即样品上的级别就是标准评级图的级别。

检测实训报告总结万能版

检测实训报告总结万能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检测行业在我国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检测人才,我国各类院校纷纷开设检测专业,并积极开展检测实训。

本报告以某高校检测专业为期两周的实训活动为例,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熟悉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2.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1. 检测设备认知与操作:学生通过参观实验室,了解各种检测设备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2. 检测技术理论学习:学习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数据处理等知识;3. 实际操作训练: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包括样品制备、检测参数设置、数据采集与分析等;4. 检测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实际操作结果,撰写检测报告,提高报告撰写能力。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实训前,学生需熟悉实训设备,了解实训内容,掌握实训要求;2. 实训实施:按照实训计划,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教师现场指导;3. 实训总结:实训结束后,学生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五、实训收获1. 熟悉了各种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2. 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3. 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4. 撰写检测报告的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从事检测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1. 实训过程中,学生要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2. 实训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3. 实训过程中,学生要树立团队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4. 实训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训过程安全有序。

检测技术实训报告

检测技术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本次检测技术实训。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各类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3. 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检测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检测技术是通过对样品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获取样品性质、结构、组成等信息的一种方法。

2. 检测仪器设备实训中,我们接触了多种检测仪器设备,如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显微镜等。

通过对这些仪器的操作,我们熟悉了它们的性能和特点,掌握了正确使用方法。

3. 实际应用案例实训过程中,我们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了检测实验。

例如,使用光谱仪分析金属材料的成分,使用色谱仪检测水质中的污染物,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团队协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训成果1. 掌握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了各类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3.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检测实验。

4.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检测技术实训,我对检测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检测技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几点建议:1. 加强实训指导,提高实训效果。

2. 增加实训项目,丰富实训内容。

3.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金相实验报告——晶粒度测定

金相实验报告——晶粒度测定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课程:金相技术与材料组织显示分析实验日期:年月日专业班级:组别交报告日期:年月日姓名:学号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者:教师审批签字:实验名称:晶粒度样品的显示方法与晶粒度测定实验目的:1.学习奥氏体晶粒度的显示方法2.熟悉奥氏体晶粒度的测定方法实验设备:XJP—6A金相显微镜一台,T12钢试样,浸蚀剂实验概述:晶粒度是影响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是评定材料内在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

对工程中的钢铁材料,在热处理加热和保温过程中获得奥氏体,其晶粒的大小影响着随后的冷却组织粗细。

1.起始晶粒度是指钢铁完成奥氏体化后的晶粒度。

2.实际晶粒度是指供应状态的材料和实际中使用零部件所具有某种热处理条件下的奥氏体晶粒度。

3.本质晶粒度是指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下并保温足够的时间后具有的晶粒度。

实验内容:1.按实验指导书中表5-1中的配方配制好腐蚀剂。

2.把样品轻度抛光,冲洗后用苦味酸腐蚀30s左右,再用镊子取出样品冲洗。

3.上述第二步骤重复两到三次,再到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拍照。

T12(780℃淬火)试样腐蚀后的组织示意图:T12(780℃淬火)腐蚀剂:2%苦味酸经比较法,样品的晶粒度级别为4级简述晶粒度样品的制备方法:1.配置腐蚀剂,即2%苦味酸和4%硝酸溶液。

2.将已制备好的金相样品进行细磨、抛光处理,使其观察表面光亮,无划痕。

3.将抛光后的样品清洗后,观察面向上置在苦味酸中进行腐蚀。

腐蚀时间约为30s左右。

4.观察样品腐蚀情况,当表面局部颜色变黑时取出样品在清水中清洗干净。

5.重复上述抛光腐蚀操作两到三次,之后拿到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简述晶粒度的测定方法及在本次实验中的应用:晶粒度的测定方法有比较法、截点法、面积法,最常用的是比较法。

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与标准评级图对比来评定的级别,方法是将制备好的金相试样在100倍的显微镜下,全面观察,选择有代表性的视场与标准评级图比较,当他们之间的大小相同或接近时,即样品上的级别就是标准评级图的级别。

交通工程测量实验报告(3篇)

交通工程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交通工程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

3.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交通工程设计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交通工程测量是利用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工程进行精确测量的技术。

主要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水准仪:用于测量两点间的高差。

2. 经纬仪:用于测量角度和距离。

3. 全站仪:用于快速、精确地测量角度、距离和高差。

4. 标杆:用于标志测量点。

5. 三脚架:用于支撑测量仪器。

四、实验步骤1. 水准测量- 搭设三脚架,将水准仪固定在支架上。

- 水准仪调平,观察水准气泡,确保水平。

- 在起始点设立水准尺,读取起始点高程。

- 沿路线移动水准仪,在每一定位点设立水准尺,读取高程。

- 计算各点高差,绘制水准路线图。

2. 角度测量- 搭设三脚架,将经纬仪固定在支架上。

- 经纬仪调平,确保水平。

- 测量两相邻点之间的水平角和垂直角。

- 计算方位角,绘制角度路线图。

3. 距离测量- 使用全站仪,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距离测量,如测距仪法、钢尺法等。

- 记录测量数据,绘制距离路线图。

4. 数据整理与分析- 将测量数据整理成表格,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

- 分析测量数据,评估测量精度和误差来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准测量结果- 起始点高程为A,终点高程为B,高差为Δh = B - A。

- 根据水准路线图,分析水准测量精度和误差来源。

2. 角度测量结果- 记录各点之间的水平角和垂直角。

- 根据角度路线图,分析角度测量精度和误差来源。

3. 距离测量结果- 记录各点之间的距离。

- 根据距离路线图,分析距离测量精度和误差来源。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交通工程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

3.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交通工程设计打下基础。

金相实验报告——Pb-Sn二元相图测定及其组织分析

金相实验报告——Pb-Sn二元相图测定及其组织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金相技术与材料组织显示分析实验日期:年月日专业班级:组别交报告日期:年月日姓名:学号: 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者: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名称:Pb-Sn二元相图测定及其组织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用热分析法测定材料的临界点的方法;
2.学习根据临界点建立二元合金相图;
3. 自制二元合金金相样品,并分析组织;
实验概述:
相图中临界点测定方法有很多种,有热分析法、热膨胀法、电阻测定法、显微分析法、磁性测定法等等。

把熔化的合金自高温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每隔相等的时间进行测量,记录一次温度,由此得到某一成分下合金的冷却曲线。

金属或合金无相变发生时,温度随时间均匀的降低,一旦发生了某种转变,水平台阶或者转折点的温度就是相变开始或终了的温度。

利用热分析法测定Pb-Sn合金转变点,是通过一定数量不同合金成分步冷曲线综合得到的。

简述热分析法测定二元相图的方法:
测定一系列不同Pb-Sn合金成分下的由液体缓慢冷却至完全凝固的数据,作步冷曲线,找出转折点或者平台,即对应转变开始或者完成所对应的温度,由此,综合这一系列的温度和其所对应的成分即可作出平衡态下的相图。

实验结果分析:
合金成分是亚共晶状态,在由液态缓慢冷却时,先析出初生α相,由于合金成分离共晶点很近,初生α相的量非常少,故沿晶界非连续分布,到达共晶点温度时,剩余液相按共晶成分恒温析出至完全,最后冷却到室温,组织没有发生变化。

检测技术实训及应用

检测技术实训及应用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 o1= EKε/4。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

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图1-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2、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台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R W3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台面板上数显表输入端V 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 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关闭主控箱电源(注意:当R w3、R w4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一直到做完实验三为止)。

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电阻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模块内已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 W1,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台引入)如图1-2所示。

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总结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总结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总结在本实验中,我们主要探究了检测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对检测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检测技术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检测方法和步骤,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检测技术通常涉及对特定物质或现象的识别和量化。

这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分析、生物检测、物理测量等。

每种检测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原理,例如光谱分析、色谱分离、电化学检测等。

实验材料与设备: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多种材料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标准样品、试剂、色谱仪、光谱仪、电子天平等。

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预处理。

2. 方法选择:根据检测目标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

3. 仪器校准:确保所有使用的仪器设备都经过精确校准。

4. 数据采集:按照实验方案,收集必要的数据。

5.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结果验证:通过重复实验或使用不同的检测技术来验证结果的一致性。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检测了目标物质的浓度和特性。

实验数据显示,所采用的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实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样品的稳定性、仪器的精度、操作者的技能等。

因此,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这些变量,以确保结果的有效性。

结论:综合本次实验的结果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检测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可以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检测技术的基本操作,而且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应用范围,建议在未来的实验中采用更先进的检测设备,同时加强对实验操作者的专业培训。

感谢指导老师和同学们在本次实验中的帮助和支持,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检测技术技术专题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检测技术技术专题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检测技术基础专题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一学用DRVI可重构虚拟仪器实验平台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虚拟仪器的概念和基于组件的装配式软件设计方法,掌握用DRVI可重构虚拟仪器平台进行计算机测试系统设计的方法。

二、DRVI可重构虚拟仪器实验平台简介1、概述D RVI可重构虚拟仪器实验平台是华中科技大学何岭松教授项目组和深圳市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出的一种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装配架构的虚拟仪器,其设计思想是按照汽车和PC机的装配式生产模式,将计算机虚拟仪器测试系统分解为一个软件装配底盘和若干实现独立功能的软部件模块。

然后,根据测量任务需求,用软体底盘把所需的软部件模块装配起来,形成一个满足特定需求的测试系统。

当测试任务发生变化时,对软体底盘上装配的软部件模块进行重新组合和装配就可以快速调整为另一个新的测量系统。

DRVI的主体为一个带软件控制线和数据线的软主板,其上可插接软仪表盘、软信号发生器、软信号处理电路、软波形显示芯片等软件芯片组,并能与A/D卡、I/O卡等信号采集硬件进行组合与连接。

直接在以软件总线为基础的面板上通过简单的可视化插/拔软件芯片和连线,就可以完成对仪器功能的裁减、重组和定制,快速搭建一个按应用需求定制的虚拟仪器测量系统。

图1、虚拟仪器软件总线结构图2、软件安装和运行从光盘启动DRVI可重构虚拟仪器实验平台安装程序DRVISetup.exe(或从深圳市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网站下载该软件),运行该安装程序后出现如下界面,按提示进行软件安装,分别填写用户名、单位,并设定软件工作路径等参数,直至出现结束画面为止。

安装完成后在WINDOWS桌面上出现图标,在程序组中出现DRVI,双击该图标就可以启动DRVI软件。

图2、DRVI软件安装界面DRVI启动后点击红色箭头所示按钮从DRVI采集卡、运动控制卡,或网络在线进行注册登记,获取软件使用权限,然后就可以使用了。

图3、DRVI软件运行界面3、插接软件芯片DRVI通过在前面板上可视化插接虚拟仪器软件芯片来搭构虚拟仪器或测量实验。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四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四

实验报告四验面,如果试样是曲面应确保压头作用力方向与实验部位最高点作的水平线垂直,并正确队中。

6.初载时将长针对BC线上,短针对至红点,或有的硬度计长、短针均重合对准B-O线上。

7.加主载,待保载时间结束后,读取C标尺所规定的读书,小数点留一位为估值;8.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载物台下降,方可取走式样,每次至少打三点读取平均值,若三点值在5°以内有效,若偏差超范围,需继续打硬度,直至数据稳定。

分析各种试样的硬度试验方法与试验条件的选择原则。

答:布氏硬度实验试样的选择原则:用较大直径的球体压头压出面积较大的压痕,适合强度级别较低的金属材料硬度的测定,由于压痕较大,测试面积也较大,所以可以测得金属各组成部分的平均硬度值,硬度值比较稳定,精度高,但是效率差且测试的范围有限。

试验条件的选择原则:要求d/D=0.24~0.60之间,通过大量实验可以得图一所示试验结果当试验开始加力后在试验力很小时,硬度值随着试验力的增加成比例上升。

当试验力达到一定值时,硬度值达到一个稳定值,超过某一试验力后,硬度开始降低,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的试验力内硬度值稳定后则与试验力大小无关,即符合HB=F/S关系,因此在布氏硬度实验中应选择与试验力变化无关的试验力,D=0.325D是其理想条件,而此时钢球压痕的外切交角为136°。

图一压痕深度t和压痕直径d的关系维氏硬度实验试样的选择原则:测量硬度范围涉及到目前所知的绝大部分金属材料的硬度,主要用于测量面积小、硬度值较高的试样和工件硬度,各种标处理后的渗层或镀层以及薄材的硬度。

洛氏硬度实验试样的选择原则:由于使用的试验力较小,因此压痕较浅,对工作表面损。

交通大学公路工程技术检测实习报告

交通大学公路工程技术检测实习报告

交通大学公路工程技术检测实习报告院(部):实习单位: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带队教师:时间:2019 年7月9 日到2020 年8 月10 日目录一、实习概况----------------------------------------------1二、院校简介----------------------------------------------1三、实习内容调查------------------------------------------1四、实习情况分析-----------------------------------------12五、实习总结---------------------------------------------16一、实习概况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目标是对学校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及沥青路面进行工程检测,在本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水泥混凝土路面需完成平整度、抗滑性、构造深度和横向力系数、相邻板高差、路面宽度、纵断高程、横坡和断板率等项目的检测;沥青路面则需完成平整度、渗水系数、抗滑性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等项目的检测。

以及对基层和底基层的压实度检测。

二、院校简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始建于XXXX年。

目前设有本科专业X个,即土木工程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地理信息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另有X个专科专业,即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其中试验与检测技术方向,1999年被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第四批专业教学改革试点。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05年评为省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为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专业”08年评为省特色专业;XXX年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交通土建实验中心为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

主要实验室介绍,混凝土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进行土木工程专业有关混凝土材料课程的实验教学,包括水泥、砂石料及混凝土等实验。

检测技术实训报告小结(3篇)

检测技术实训报告小结(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国检测技术的水平和能力,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开设了检测技术相关课程,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训。

本次实训报告将对我在检测技术实训过程中的学习体会、实践操作以及收获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实训目的1. 了解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2. 掌握检测仪器的操作技能;3. 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检测技术基本原理与常用方法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检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常用的检测方法,如光谱法、色谱法、电化学法等。

2. 检测仪器操作技能实训期间,我们接触了多种检测仪器,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这些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验项目实践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完成了多个实验项目,包括:(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浓度;(2)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元素的含量;(3)气相色谱法测定混合物的组成;(4)电化学法测定溶液的pH值。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处理实验数据,运用Excel、Origin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开始前,我们学习了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了解了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 仪器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老师的指导,学会了多种检测仪器的操作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注重细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项目实践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重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在遇到问题时,我们积极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验结束后,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训收获1. 提高了检测技术理论水平: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实验二霍尔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实验三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实验四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实验五E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直流全桥工作原理和性能,了解电路的定标。

二、实验仪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数显电压表、±15V 、±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三、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ε⋅=∆k RR(1-1) 式中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灵敏系数;ll∆=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

如图1-1所示,将四个金属箔应变片分别贴在双孔悬臂梁式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拉伸,或被压缩。

图1-1 双孔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结构图图1-2 全桥面板接线图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只应变片接到电桥的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如图3-1,当应变片初始值相等,变化量也相等时,其桥路输出Uo=RRE ∆⋅(3-1) 式中E 为电桥电源电压。

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式3-1表明,全桥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得到进一步改善。

电子称实验原理同全桥测量原理,通过调节放大电路对电桥输出的放大倍数使电路输出电压值为重量的对应值,电压量纲(V )改为重量量纲(g )即成一台比较原始的电子称。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应变传感器上的各应变片已分别接到应变传感器模块左上方的R1、R2、R3、R4上,可用万用表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

2.差动放大器调零。

从主控台接入±15V 电源,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 短接并与地短接,输出端Uo 2接数显电压表(选择2V 档)。

将电位器Rw3调到增益最大位置(顺时针转到底),调节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0V 。

关闭主控台电源。

(Rw3、Rw4的位置确定后不能改动)3.按图1-2接线,将受力相反(一片受拉,一片受压)的两对应变片分别接入电桥的邻边。

4.将10只砝码置于传感器的托盘上,调节电位器Rw3(满量程时的增益),使数显电压表显示为0.200V(2V档测量)。

5.拿去托盘上所有砝码,观察数显电压表是否显示为0.000V,若不为零,再次将差动放大器调零和加托盘后电桥调零(调节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0V)。

6.重复4、5步骤,直到精确为止,把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量纲Kg即可以称重。

5.将砝码依次放到托盘上并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砝码加完,记下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6.去除砝码,托盘上加一个未知的重物(不要超过1Kg),记录电压表的读数。

根据实验数据,求出重物的重量。

7.实验结束后,关闭实验台电源,整理好实验设备。

五、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重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电压(mV) 19 38 58 75 93 112 129 147 165从上式可以看出重量与电压呈线性关系U=0.91(g/mv)*W由所得数据绘出单臂电桥的传感器特性曲线如下:(1)计算系统灵敏度:ΔV= [(38-19)+(58-38)+……+(165-147)]/8=146/8=18.25mvΔW=20gS=ΔV/ΔW=0.91mV/g(2)计算非线性误差:Δm =5.5496/9=0.6166mVy FS=165mVδf =Δm / yFS×100%=0.37%(3)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电阻值R相同时,即R1=R3,R2=R4,而R1≠R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不可以,因为此时电桥输出电压不为零,不能进行预调平衡。

一、实验目的:了解霍尔组件的应用——测量转速。

二、实验仪器:霍尔传感器、可调直流电源、转动源、频率/转速表。

三、实验原理;利用霍尔效应表达式:U H=K H IB,当被测圆盘上装上N只磁性体时,转盘每转一周磁场变化N次,每转一周霍尔电势就同频率相应变化,输出电势通过放大、整形和计数电路就可以测出被测旋转物的转速。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安装根据图3-1,霍尔传感器已安装于传感器支架上,且霍尔组件正对着转盘上的磁钢。

图3-12.将+5V电源接到三源板上“霍尔”输出的电源端,“霍尔”输出接到频率/转速表(切换到测转速位置)。

3.打开实验台电源,选择不同电源+4V、+6V、+8V、+10V、12V(±6)、16V(±8)、20V (±10)、24V驱动转动源,可以观察到转动源转速的变化,待转速稳定后记录相应驱动电压下得到的转速值。

也可用示波器观测霍尔元件输出的脉冲波形。

电压(V) +4V +6V +8V +10V 12V 15V 20V 24V转速(rpm) 289 702 1090 1469 2409 3416 4038五、实验报告1.分析霍尔组件产生脉冲的原理。

2.根据记录的驱动电压和转速,作V-RPM曲线。

一、实验目的:了解光电转速传感器测量转速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仪器:转动源、光电传感器、直流稳压电源、频率/转速表、示波器三、实验原理: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有反射型和透射型二种,本实验装置是透射型的,传感器端部有发光管和光电池,发光管发出的光源通过转盘上的孔透射到光电管上,并转换成电信号,由于转盘上有等间距的6个透射孔,转动时将获得与转速及透射孔数有关的脉冲,将电脉计数处理即可得到转速值。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光电传感器已安装在转动源上,如图4-1所示。

+5V电源接到三源板“光电”输出的电源端,光电输出接到频率/转速表的“f/n”。

2.打开实验台电源开关,用不同的电源驱动转动源转动,记录不同驱动电压对应的转速,填入下表,同时可通过示波器观察光电传感器的输出波形。

图4-1驱动电压V(V) 4v 6v 8v 10v 15v 20v 24v转速n(rpm) 415 855 1304 1758 2675 3549 4190五、实验报告根据测的驱动电压和转速,作V-n曲线。

并与霍尔传感器测得的曲线比较。

实验四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E型热电偶的特性与应用二、实验仪器:智能调节仪、PT100、E型热电偶、温度源、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

三、实验原理: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热电偶是一种使用最多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原理是基于1821年发现的塞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或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只要两节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另一端温度为T0,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见图50-1(a),即回路中存在电动势,该电动势被称为热电势。

图5-1(a)图5-1(b)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被称为热电偶。

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b之间便有一电动势E T,其极性和量值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见图50-1(b),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A流向B时,称A为正极,B为负极。

实验表明,当E T较小时,热电势E T与温度差(T-T0)成正比,即E T=S AB(T-T0)(1)S AB为塞贝克系数,又称为热电势率,它是热电偶的最重要的特征量,其符号和大小取决于热电极材料的相对特性。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1)均质导体定律由一种均质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导体的截面积和长度如何,也不论各处的温度分布如何,都不能产生热电势。

(2)中间导体定律用两种金属导体A,B组成热电偶测量时,在测温回路中必须通过连接导线接入仪表测量温差电势E AB(T,T0),而这些导体材料和热电偶导体A,B的材料往往并不相同。

在这种引入了中间导体的情况下,回路中的温差电势是否发生变化呢?热电偶中间导体定律指出:在热电偶回路中,只要中间导体C两端温度相同,那么接入中间导体C对热电偶回路总热电势E AB(T,T0)没有影响。

(3)中间温度定律如图49-2所示,热电偶的两个结点温度为T1,T2时,热电势为E AB(T1,T2);两结点温度为T2,T3时,热电势为E AB(T2,T3),那么当两结点温度为T1,T3时的热电势则为E AB(T1,T2)+ E AB(T2,T3)=E AB(T1,T3)(2)式(2)就是中间温度定律的表达式。

譬如:T1=100℃,T2=40℃,T3=0℃,则E AB(100,40)+E AB(40,0)=E AB(100,0)(3)图5-2热电偶的分度号热电偶的分度号是其分度表的代号(一般用大写字母S、R、B、K、E、J、T、N表示)。

它是在热电偶的参考端为0℃的条件下,以列表的形式表示热电势与测量端温度的关系。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利用Pt100温度控制调节仪将温度控制在500C,在另一个温度传感器插孔中插入E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2.将±15V直流稳压电源接入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中。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的输出Uo2接主控台直流电压表。

3.将温度传感器模块上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短接,调节Rw3到最大位置,再调节电位器Rw4使直流电压表显示为零。

图5-34.拿掉短路线,按图5-3接线,并将E型热电偶的两根引线,热端(红色)接a,冷端(绿色)接b;记下模块输出Uo2的电压值。

5.改变温度源的温度每隔50C记下Uo2的输出值。

直到温度升至1200C。

并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T(℃)50 55 60 65 70 75 80 85Uo2(V)0.078 0.094 0.114 0.128 0.151 0.169 0.189 0.207T(℃)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Uo2(V)0.223 0.243 0.260 0.276 0.293 0.312 0.326五、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数据,作出U O2-T曲线,分析E型热电偶的温度特性曲线,计算其非线性误差。

实验结果:U O2-T曲线如下图所示:由作图可知,E型热电偶的温度特性曲线呈线性关系。

非线性误差=标准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相对满量程*100%经计算,当T=95 o C时有最大偏差0.0028.Δ=0.0028/(0.326-0.078)×100%=1.3%2.根据中间温度定律和E型热电偶分度表,用平均值计算出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A。

结果:因T=50℃Eab(T,0)=3.047mv 实验结果输出Uo2=0.078=78mv而Tn=19℃(室温) Eab(Tn,0)=1.131mv又Eab(T,0)=Eab(T,Tn) + Eab(Tn,0)Eab(T,Tn)= Eab(T,0)- Eab(Tn,0)所以A=Uo2/ Eab(T,Tn) = Uo2/ (Eab(T,0)-Eab(Tn,0))=78/(3.047-1.131)=78/1.916=40.7由上述得,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A为4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