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博大:美国总统选举的营销史
改变世界的10大创意营销案例
【摘要】权威媒体日前评出“改变世界的10大营销案例”,用创业眼光向人们展示了几十年来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意广告,其中还包括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竞选策略。
【正文】广告业的基石是那些天才的创意。
创意的灵感则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使最伟大的创意也可能稍纵即逝。
但在时间的长河中,却不乏这样的亮点:有些营销活动不仅在当时激起了巨大的口碑效应,并极大地提升了产品销量,而且历久弥新,潜移默化地融入社会文化生活中,甚至影响未来世界的营销规则。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广告学系教授伯格认为,出现这类创意的几率并不高,因为“好的创意与氛围、创意执行人、一定的技巧以及好运气息息相关”。
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情况下,突破性的创意才有可能产生。
在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售卖钻石、将一种市场区隔度并不大的伏特加酒卖出更好的价钱、把一辆小小的车包装得大红大紫……媒体评选出了改变世界的10大营销创意,它们的时间跨度长达70年。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背景:1938年,钻石的价格急剧下降,戴比尔斯公司向广告代理公司寻求援助,希望扭转这种颓势。
1939年,后者推出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语,成功地将钻石包装**们的婚礼必备品,让这种亮闪闪的饰品赢得无数新人的欢心。
如何让两个月的薪水持续一生。
购买一颗钻石吧!突破:广告运动诞生了流行金句。
美国南加州大学传播学教授科迪表示,“它为这个产品赋予了一种情感意义,让人们产生共鸣。
”这个句子如此浑然天成,足以让人们忽略它背后的商业目的。
贡献:开启了情感营销的先河,后来者如耐克主张“想做就做”(Just Do It),万事达卡诉求“万事皆可达,唯有情无价”。
万宝路牛仔背景:很难想象,几十年前万宝路竟然是一种女士过滤嘴香烟。
1955年,当李奥贝纳广告公司接手这个品牌时,一切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
该公司重新对万宝路品牌进行了定位,并引入了一个极具阳光色彩的形象:美国牛仔。
突破:品牌形象广告。
科迪认为,这个广告运动将万宝路牛仔塑造成一个成功的“代言人”,不仅如此,这场广告运动还是第一个品牌形象广告。
美国总统选举背后的政 治博弈
美国总统选举背后的政治博弈《美国总统选举背后的政治博弈》美国总统选举,这一备受全球瞩目的政治盛事,其背后是一场错综复杂、充满权谋与策略的政治博弈。
每四年一次的选举,不仅仅是两位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更是不同政治势力、利益集团和意识形态之间的激烈较量。
要理解这场政治博弈,首先得从选举制度说起。
美国总统选举并非简单的普选,而是采用选举人团制度。
这种制度使得一些关键的“摇摆州”成为了各方争夺的焦点。
候选人需要在这些州展开激烈的竞选活动,争取选民的支持,因为这些州的选举人票在决定最终胜负中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竞选过程中,资金是一个关键因素。
候选人需要筹集大量的竞选资金来进行宣传、组织活动和雇佣团队。
而这些资金的来源往往是各种利益集团和富豪的捐赠。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候选人在接受这些资金的同时,是否会在未来的政策制定中向这些金主倾斜?这无疑是政治博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政党在总统选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政策主张,各自拥有一批坚定的支持者。
然而,为了赢得选举,政党也会根据当时的社会形势和选民心态进行策略调整。
在选举期间,两党会互相攻击、揭露对方候选人的丑闻和政策缺陷,试图降低对方在选民心中的形象。
候选人的个人形象和能力也是政治博弈的重要方面。
他们需要在演讲中展现出自己的领导才能、政策智慧和人格魅力,以吸引选民的支持。
同时,他们还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媒体的刁难,保持冷静和自信。
媒体在总统选举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各大媒体通过报道、评论和民意调查来塑造公众对候选人的看法。
一些主流媒体可能会因为自身的立场和利益倾向而对某位候选人进行更有利或不利的报道。
社交媒体的兴起更是为候选人提供了直接与选民互动的平台,但同时也带来了虚假信息传播和网络攻击的风险。
政策议题是选民关注的核心,也是候选人博弈的重点。
经济政策、医疗保健、移民问题、环境保护、外交政策等都是热门议题。
候选人需要提出符合选民期望的政策主张,并在辩论和竞选活动中有力地阐述和辩护自己的观点。
“守正出奇”营销杀手锏
1 9 年 成 立 之初 ,就 在 呼 和 浩特 大 街 两侧 一 夜 之 间树 9 9 起30 0 多块 广 告牌 ,无 处 不在 的 “ 创 内 蒙古乳 业 第 二 争
层必 须研 究顾 客 的需 求 ,研 究其行 为规 律 和行 为特 点 , 分析 影 响购 买决 定 的各种 因素 。多渠道 加 强与 顾客 之 间
孙子兵法云: 凡战者, 以正合, 以奇胜。 在营销当中为顾客创造价值是正, 以小博大的传播是奇, 守正出奇才能 无往不胜。
‘ 正 出奇 "营 销 杀 手 锏 ‘ 守
文, 张计 划
虽 然 大 家对 营销 一 词 耳 熟 能详 ,但 每 个人 都 有 不 同的理 解 。有 人认 为 营销 是欺 诈式 推销 ,凭借 三寸 不 烂
方 式去满 足顾 客 。 营 销 者 应 该 站 在 顾 客 的 角 度 ,不 是 自 己 卖东 西而
奇正之道需要 “ 双脑合璧 ”
营销 是 一 门科 学 ,需要 按部 就班 的逻 辑推 理 ;营销
是帮 顾客 买 东西 ,始 终 以顾客 利益 为 中心 ,运 用 自身专 也 是一 门艺 术 ,需要 天 马行 空的 丰富 想象 ’营销 更是一 9 业知 识帮 助顾 客做 出最优 的购 买决 策 。让顾 客 在收 集信 种 实践 ,成 功与 否 既不取 决 于滴 水不 漏的 逻辑 ,也 不取 息 、评估 选择 和 购买 决定 过程 中得 到专 业 性的 建议 ,从 决 于美 轮美 奂 的形 式 ,只有 经过 市场 检验 的 、真 实无误 而减 少购 买支 出 ,在 企业 和顾 客之 间建 立 双赢 关系 ,促 的 竞争 力和 盈利 能力 才有 决定 权 。 进企 业 的长期 发 展 。这就 要求 销售 人员 了解产 品的 各项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宣传策略研究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宣传策略研究美国总统选举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事件之一。
在这个民主国家中,候选人及其团队必须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宣传策略来争取选民的支持。
本文将对美国总统选举中常见的宣传策略进行研究,并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效果。
第一部分:造势活动造势活动是美国总统选举中最直接和广泛的宣传策略之一。
候选人必须亲临选区以及其他关键地点,发表演讲,与选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这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有助于增强候选人的亲和力和领导能力的形象。
候选人通常会选择一些能够吸引大批选民的活动场所,如大学校园、体育场馆等。
他们会在这些地点组织集会或者举办竞选集市,以此号召选民参与和支持。
第二部分:电视广告电视广告是美国总统选举中最显眼和最有影响力的宣传工具之一。
候选人及其团队会制作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电视广告,通过多种手法来传达候选人的政策主张和形象。
电视广告的特点在于其广覆盖面和视觉冲击力。
候选人可以通过精心制作的广告片来塑造自己的公众形象,强调自己的政治承诺,并抨击对手的立场和政策。
第三部分:社交媒体宣传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成为了候选人进行宣传的重要渠道。
候选人及其团队会积极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如Twitter、Facebook和Instagram等,来与选民进行互动并传递信息。
通过社交媒体,候选人可以及时发布政策演讲、竞选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并回答选民的问题。
这不仅有助于候选人与选民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还可以传播正面形象和树立政治品牌。
第四部分:辩论和采访辩论和采访是考验候选人能力和形象的重要环节。
候选人必须在辩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对手辩论,以争取选民的认同。
候选人还会经常接受媒体的采访,让选民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政策和立场。
这种形式的宣传策略有助于建立候选人的专业形象和信任度。
第五部分:政治联盟和支持者候选人通常会与政治联盟和各个特定利益群体建立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投票。
这种宣传策略可通过与各种组织和团体的合作,来巩固候选人的选民基础。
网络整合营销经典案例——奥巴马网络总统的整合营销
七、奥巴马:网络总统的整合推广营销北京时间公元2009年1月21日1点,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黑人——“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 Jr.)”,在国会山手按林肯当年宣誓时所用的《圣经》宣誓就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44任总统,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有意思的是,由于在竞选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借助了互联网的巨大力量打败竞争对手麦凯恩(John McCain),奥巴马也被很多人亲切的称为“互联网总统”。
有人甚至说,没有互联网,也许奥巴马就没有机会成为美国总统。
主流门户网站对“互联网”总统奥巴马就职的大幅报导据国外媒体报道,奥巴马在竞选中投入在网络政治广告上的支出占了美国2008年所有互联网政治广告的50%,远超其它侯选人的总和。
除了网络广告,奥巴马还在自己的官方网站、Facebook 、Myspace 、Youtube 等都开设个人主页,与网民互动交流,拉近距离。
这些网络营销手法不仅帮奥巴马赢得捐款,更帮奥巴马赢得了一张张珍贵的选票。
我们知道,网络营销是一个低成本高回报的推广渠道。
奥巴马团队在广告宣传上的奥亿美元,网络广告只有800万美元。
第二招,购买搜索引擎关键词广告奥巴马购买了Google的“关键字广告”。
如果一个美国选民在Google中输入奥巴马的英文名字BarackObama,搜索结果页面的右侧就会出现奥巴马的视频宣传广告以及对竞争对手麦凯恩政策立场的批评等。
奥巴马购买的关键字还包括热点话题,如“油价”、“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等等。
可以想象,美国人日常搜索的关键词都打上了奥巴马的烙印,想不关注奥巴马都难。
这可难为了同台竞争的麦凯恩,麦凯恩在互联网的信息,就这样轻松的被狙击了。
而据美国ClickZ统计,从2008年1月到8月,刚刚在美国总统竞选中获胜的奥巴马在网络广告的投入达550万美元,其中有330万美元投入到搜索引擎营销中,即有60%的费用投入到搜索引擎营销中。
第18章政治营销.课件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通讯技术的升级换代,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政治营销的调研和选举方法,使选举营销竞争更激烈。电子政务的出现彻底解决了历史上“衙门难进”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执政营销的效率。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国际政治营销成为国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政治工具
最后,政治营销在三大方面的应用发展,增加了对政治营销的专业研究和教学的要求。据美国政治顾问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olitical Consultants)统计,美国每年有5万多次城乡各地的大小选举,每年政府公投及大企事业单位的投票活动在50万次以上,这些对政治顾问、政治营销专家的需求日益增加,并将推动政治营销专业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本章学习内容
政治营销的起源、发展及定义 政治营销相关概念模型及战略 政治营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政治营销的定义
政治营销是一系列的政治关系的交换程序。这些程序包括候选人、政党、政府、政治游说者及利益团体,通过分析、研发、执行和管理政治战略,来影响公众观点、推广政治理想、赢得选举、颁发律法及公投认可等,以满足人民和社会团体的需求。
思考题
1.什么是政治营销?请说明研究政治营销的必要性。2. 政治营销的“4P”是什么?请根据营销学的原理,谈谈你对政治营销“4P”概念的认识。3. 政治营销的三大组成部分是什么?请根据中国的国情举例说明这三部分的应用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己眷恋了。
谢谢大家
政治营销的模型
政治营销战略模型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选举策略分析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选举策略分析美国总统选举是世界政治的焦点之一。
每个参选总统候选人都会制定相应的选举策略来争取选民的支持,以最终胜出。
下面将对美国总统选举中常见的选举策略进行分析。
一、传统选举策略传统选举策略在美国总统选举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竞选活动:候选人会利用地方竞选活动来赢得选民的支持。
他们会进行大规模的集会、演讲等活动,以吸引选民的注意力,并展示自己的政见和领导能力。
2.媒体广告:媒体广告在选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候选人通过电视、广播以及社交媒体等渠道,向选民传递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口号。
3.辩论表现:候选人通过参加辩论来向选民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辩论通常会涉及重要的政策问题,候选人需要准备充分并通过演讲和表现来争取选民的支持。
二、数字化选举策略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数字化选举策略在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数字化选举策略:1.社交媒体运营:候选人和其团队会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选民互动并传递政策信息。
他们会发布政策主张、竞选视频等内容,以便更好地与选民建立联系。
2.定向广告投放:候选人通过数字广告平台,如Google和Facebook,可以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广告投放。
这种精准的广告投放能够更有效地将政策信息传递给目标选民,并提高选民的参与度。
3.数据分析:候选人及其团队会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选民数据,以了解和预测选民的行为和态度。
这种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候选人制定更精确的选举策略,提高竞选效率。
三、摇摆州策略在美国总统选举中,摇摆州(Swing states)的选民支持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候选人通常会采取摇摆州策略来争夺这些关键州的选民支持。
1.重点资源投入:候选人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摇摆州,包括广告、竞选活动等。
因为这些州的选民意见摇摆不定,能够被说服和争夺的空间更大。
2.针对地方问题:通过研究摇摆州的地方问题和关注点,候选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赢得选民的支持。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筹码分析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筹码分析美国总统选举一直备受世界关注,这是因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军事强国,其选举结果将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然而,要获得总统职位并非易事,候选人必须利用各种筹码来争取选民的支持和党内的认可。
本文将对美国总统选举中的筹码进行深入分析。
一、政治资金筹码在美国,政治资金是选举中至关重要的筹码之一。
参选总统的候选人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开展竞选活动,包括广告宣传、造势活动、参加各类选民集会等。
候选人需要通过与各界人士建立联系,争取政治献金和选民的捐款。
此外,候选人还可以利用个人财富或组织筹款活动来筹集资金,以确保竞选资金充足。
政治资金在选举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候选人扩大影响力、凸显政策主张,并在选民中建立信任与支持。
二、媒体筹码媒体是美国总统选举中另一个不可或缺的筹码。
候选人需要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以确保自身的形象能够得到广泛传播。
候选人可以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和采访,通过发表演讲和参加辩论等方式,向选民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政策主张。
此外,候选人还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来与选民进行直接互动。
候选人能否赢得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将直接影响他们在选民中的知名度和形象塑造。
三、政党支持筹码政党支持是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重要筹码之一。
候选人需要争取自己所在政党的认可和支持,以获取党内的资源和声援。
候选人需要通过在党内的组织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领导才干,争取党内干部和党代表的支持。
通过与党内高层协商和谈判,候选人可以获取党的财政资助和政治资源,这将有助于候选人在选举中获得更多的支持。
四、民意调查筹码民意调查是选举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候选人需要利用民意调查结果来了解选民对自己和竞争对手的看法,以便进行针对性的竞选策略调整。
候选人可以通过对选民进行个别访谈、组织民意调查活动、进行选民调查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
候选人可以根据民意调查结果来制定宣传策略、改进政策主张,以争取更多选民的认同和支持。
奥巴马营销案例分析
奥巴马网络营销案例分析目录:第一部分营销背景1.概述2.竞选大环境介绍3.奥巴马SWOT分析4.竞争对手分析第二部分营销策划过程1.邮件营销和电子支付2.植入式广告、搜索引擎广告3.奥巴马团队自建的官方网站4.社区平台营销第三部分理解与分析1. 有备而战——严谨市场调研以及充分的准备工作2. 精准定位——受众更具针对性、更细分3. 网络营销——在分享与参与中强调归属感和可触及的体验4. 创新传播——优选整合媒体资源,提高传播效率第四部分我们的启示第五部分小结Part.1营销背景一、概述奥巴马在第44届总统大选中,熟练运用网络营销和搜索引擎营销,采用丰富的网络广告形式,并成功利用互联网筹集竞选经费和进行网络危机公关。
奥巴马总统竞选之路堪称网络营销的完美案例。
二、竞选背景关键词:政治、经济、网络现状1)政治背景:●种族问题有望解决如果白人为主的美国选出黑人总统,对于这个患有种族歧视社会顽疾的国家,就是一种巨变;若奥巴马败选,又被归咎于白人拒绝支持黑人,黑人的失望会化作种族关系紧张的导火线。
无论奥巴马赢输,这场选举对美国种族关系的影响将会继续发酵。
●年轻人主导政治进入1980年代后,政治冷漠感成了美国年轻人主流;不过踏入21世纪,E世代年轻人的政治参与度再次增加。
30岁以下选民在2004年大选中的投票率较2000年增加9个百分点,达到49%。
今届的青年投票率会否更上一层楼?他们对于谁入主白宫是否起决定性作用?仍有待观察。
●外交关系会否改善以往,国外民意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力从来不大,例如不受国外欢迎的总统里根,却出奇地受美国人欢迎。
但这一次布什的穷兵黩武,令国民意识到国际形象的重要。
●身陷两场战争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的费用,美国已经花了一万多亿美元,而迄今为止,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死亡人数已经高达3079人。
这两次战争为美国国内经济以及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让民众对小布什在的共和党的极其不满。
2)经济背景:●金融危机美国的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严重受挫,并让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面临了重大的挑战。
案例1美国总统的营销活动(5篇范文)
案例1美国总统的营销活动(5篇范文)第一篇:案例1 美国总统的营销活动案例:美国总统的营销活动正当希拉里·克林顿满世界邀请网民们去她的网站挑选竞选歌曲时,另一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巴瑞克·奥巴马已经拥有了一首在网民中广为传唱的歌——《我爱上了奥巴马》(I Got a Crush on Obama)。
尽管这只是发表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一段个人制作的视频,但MTV 中“奥巴马女孩”热裤上的“Obama”字样以及女歌手性感的歌喉,在Youtube高人气的推动下,显然给奥巴马带来了比U2的《美丽的日子》(希拉里的候选歌曲之一)更多的关注。
2008美国大选在即,驴象及其内部之争业已拉开,而此时的战场,已悄悄从电视、广播转移到了Youtube、MySpace以及Flickr这样的网络阵地。
“奥巴马女孩”出现后不久,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朱利安尼的“粉丝们”——也可能是他的竞选团队——立刻如法炮制了“朱利安尼”女孩,在Youtube上,两位明星候选人的“竞争”俨然已经成为了比较两家“女孩”谁的脸蛋更漂亮,谁的身材更火辣。
“奥巴马女孩v.s朱利安尼女孩”的视频在4天内就受到了高达50万人次的观看。
未来的总统们并没有因为人们关注女孩的屁股和脸蛋超过了自己那富有煽动性的演讲或精彩的辩论而感到恼火,他们也乐在其中,因为——他们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气和关注度。
如今,政治采纳了一切现代推销工具——做广告、进行民意测验、电话推销和以特定人群为目标。
曾经用来选定政党候选人的全国代表大会现在成为销售计划的一部分。
随着政治变成一种营销,人们也就把它当成一种营销。
第二篇:营销案例雅马哈公司富有创意的营销策略二战后的日本,战争的痕迹还未完全抹去的时候,钢琴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雅马哈只是作为音乐会上的乐器出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十来年。
从1954年开始,雅马哈采取了一系列长短期措施,其中最艰苦且最有成就的是进行教育培训。
开始,雅马哈公司从开办音乐实验班入手,5年后形成了拥有两万多名学生的雅马哈学校。
美国总统是怎么选出来的
美国竞选公职的候选人一般靠四种资金来源,一是 公民直接捐款,二是来自竞选人所属的政党,三是来自 利益集团,四是候选人自己及其家人的资产。自从20世 纪70年代以来,有些选举,特别是总统选举,还有第五 种资金来源,即政府公共经费。
为了拉拢亚裔,共和党还专门散发 中文、韩文和越南文的宣传材料,罗姆 尼本人还在竞选广告中高度称赞亚裔,
说他们的灿烂文化使美国变得多彩。民 主党则一边组织亚裔孩子参加活动,一 边安排亚裔人士宣称,从亚裔选民的角 度来看,奥巴马是正确的选择,因为与 历史上其他美国总统相比,他的政府里 亚裔内阁成员最多。
遇大雨。台上,奥巴马的 衬衫完全被雨淋透,但他 仍完成了激情演说。这让 900名听众不断发出欢呼。 在演讲快结束时,雨势更 大了。奥巴马一边抹着脸 上的雨水,一边开玩笑 说:“无所谓,反正我快 要讲完了,诸位也已经都 被淋透了。大家的发型估 计保不住了。”
通过类似的行为,奥 巴马继续不断拉近自己与底 层民众的距离,渲染自己幼 年时家庭中简朴的生活,并 竭力把对手罗姆尼塑造成一 个不接触普通百姓的亿万富 翁。
衣着篇:穿衣有讲究,戴表不能秀 名牌
“表”字辈的亲戚最近在网络上 很火,此前也有很多名人、政客因为穿 戴名牌被网友人肉,而奥巴马夫妇早已 深谙此道,在穿着上特别注意,在他们 身上,想要找到奢侈品牌logo绝对不可 能,穿衣不在贵,而在得体,奥巴马夫 妻的穿着,在服装设计师眼里,可能不 算得体,却总能引领一番风潮,而且总 是一身亲民范。
克林顿力挺奥巴马
林顿对奥巴马进行肉麻吹捧,对罗姆尼冷酷攻击;而共和党的老布什则公 开表示支持罗姆尼。
奥巴马竞选的整合网络营销分析
奥巴马竞选的整合网络营销分析声势浩大的美国总统大选让全球记取了一个姓名贝拉克奥巴马。
奥巴马发明了很多个第1:(a)美国第1个黑人总统候选人;(b)第1个不接受运用政府供给的公共竞选资金(8400万美圆);(C)更成了美国历史上的首位互联网总统。
在整个儿竞选过程中,奥巴马接近于完美地利用了互联网的种种助推功能为自个儿刻画了无比亲民的网络形象,筹措聚集了超过5亿2务必美圆的竞选经费,超过历史上筹措聚集竞选资金最多的总统的数倍之多!并且据估计这些个资金超过85百分之百来自互联网,那里面绝大多是不充足100美圆的捐款,更有力量地在网络平台上给了对手用力猛重的打压。
而这也凸显出在科学技术广泛流行的时期,互联网正在传统的政治戏台上饰演至关关紧的角色。
形象之战:经过网络看见了一个活力十足、异常亲民的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同目前二三十岁的年青人相形,四十多岁的奥巴马或许在运用互联网方面并不是十分当时的风尚,不过同年过古稀的麦凯恩比起来,奥巴马则要内行得多。
于是,许多人经过网络看见了一个活力十足、异常亲民的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也依靠这一成功的网络形象取得了数量多的拥趸。
在宣告竞选之时,奥巴马内部实质意义浩博的网站就已经上线了。
他的网站设统计量多利用了社会交际网络和相互作用元素,用户可以在网站上开展商议组、自个儿举行筹款、特意的看视频文件等。
2007年根,最火暴的视频文件网站YouTube揭晓了当年最热门儿的视频文件,一个名为奥巴马女孩的视频文件位列那里面。
该视频文件描写的是一位年青的美貌女子歌手腕上的表达自个儿对奥巴马的热烈地爱,点击率迅疾打破上务必,网友奉复达数万条。
不管是在视频文件网站的应用仍然在各大交友网站上,以及搜索引擎网站上,奥巴马接近于完美地利用了互联网的种种助推功能。
资金之战:85百分之百竞选资金来自网络美国总统大选一向是资金双方作战的战地。
在这场选战中,奥巴马更是依靠互联网博得了关紧的筹码。
因为经过网络制造了颇为成功的形象,拥护者的捐款从网上不断涌来。
政治广告案例
政治广告案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政治广告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政治候选人提供了一个宣传自己的平台,而且也成为选民们获取信息、做出选择的重要渠道。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广告案例,探讨其在推动政治参与、塑造候选人形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总统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在2008年的竞选广告。
这个广告以“变革”的口号为主线,通过运用情感化的元素,如音乐、画面和剪辑手法,将奥巴马塑造成一个充满理想和希望的领袖形象。
这个广告通过温情的家庭场景和人性化的故事,与选民建立了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选民对奥巴马的信任和支持。
这个广告的成功不仅帮助奥巴马赢得了选民的心,更引发了选民的参与热情,以实际行动支持他的竞选计划。
其次,我们来看看中国国内的政治广告案例。
在中国,政治广告受到严格的监管限制,但在一些地方和特定时期,政治广告仍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例如,2018年的北京市委宣传部在市委选举中推出了一系列政治广告,旨在向选民传递党的政策和候选人的承诺。
这些广告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了候选人在服务民众、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这些广告通过突出问题解决的方式,让选民感受到政治的实际价值,激发选民对参与政治的兴趣和热情。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新加坡的政治广告。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政治广告在这里也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例如,新加坡政府在2011年的选举中,通过一系列广告推广了“才华齐刷新气象”的理念。
这些广告通过展示各种不同背景的候选人的能力和才华,传递出一个多元而有活力的政治环境。
这些广告的成功在于突出了新加坡政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引了年轻选民的关注和支持,促进了他们对政治的积极参与。
综上所述,政治广告是一种既重要又复杂的传媒形式。
通过运用情感化的元素、突出问题解决和展示政治的开放性等手法,政治广告可以激发选民的参与热情、塑造候选人形象,对于推动政治参与和塑造公众意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不公平竞争问题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不公平竞争问题美国总统选举,这个看似民主的政治进程,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公平竞争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选举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也对美国的民主制度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金钱在选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竞选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广告宣传、组织集会、雇佣工作人员等等。
那些能够获得巨额捐款和资金支持的候选人往往具有更大的优势。
富有的个人、大企业和利益集团通过捐款来影响选举结果,使得选举变成了一场“金钱的游戏”。
这种金钱政治的现象导致普通民众的声音被淹没,只有那些能迎合大金主利益的候选人才有机会在选举中胜出。
例如,某些大财团可能会向特定候选人提供大量资金,期望在其当选后获得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
其次,媒体的偏向性报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流媒体在选举期间的报道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偏向,有的媒体可能会对某些候选人进行过度的吹捧,而对另一些候选人则进行负面的渲染。
这种不公正的报道会影响选民的判断和认知,从而干扰选举的公平性。
比如,某些媒体可能因为自身的政治立场或者经济利益,对某个候选人的丑闻刻意淡化处理,而对另一个候选人的小失误却大肆炒作。
再者,选举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
例如,选举人团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选民的意愿无法得到准确的反映。
在某些情况下,赢得普选票的候选人未必能最终当选总统。
这就使得选举结果可能与大多数选民的意愿相违背,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
此外,选区划分的不公正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通过巧妙的划分选区,某些政党可以将支持对手的选民集中在少数几个选区,从而削弱他们的整体影响力。
这种“选区划分不公”的手段使得选举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被操纵。
还有,选民登记和投票过程中的障碍也对公平竞争造成了影响。
一些地区可能会设置复杂的选民登记程序,或者限制投票时间和地点,使得部分选民难以行使自己的投票权利。
特别是对于一些弱势群体,如少数族裔、低收入人群等,他们可能因为各种限制而无法参与到选举中,这无疑损害了选举的公平性。
美国总统选举背后的金钱游戏
美国总统选举背后的金钱游戏在全球瞩目的美国总统选举中,表面上是候选人之间理念与政策的角逐,然而,在这看似民主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一场巨大的金钱游戏。
这场游戏的规则复杂且不为人知,却对选举结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要理解这场金钱游戏,首先得看看选举活动的巨额开销。
从竞选团队的组建、广告宣传、民意调查,到各地的巡回演讲和集会组织,每一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据统计,近年来美国总统选举的费用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
那么,这些巨额资金从何而来呢?主要有几个来源。
其一,是个人捐款。
一些富有的个人出于自身的政治立场、商业利益或其他考虑,慷慨解囊,为心仪的候选人提供资金支持。
他们的捐款数额有时能达到惊人的数字。
其二,是企业和利益集团的捐款。
这些企业和集团往往希望通过支持特定的候选人,来获取未来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
其三,是政治行动委员会(PAC)的资金。
PAC 可以筹集和使用资金来支持或反对特定的候选人,但需要遵守一定的法律规定。
这些资金的涌入,不可避免地对选举产生了诸多影响。
一方面,候选人在资金的支持下能够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量的广告投放、精心策划的竞选活动,都能够让候选人的形象和政策主张深入选民心中。
然而,另一方面,这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资金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候选人的竞选资源和活动规模,从而可能导致一些真正有才华和优秀理念的候选人,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而无法充分展示自己,最终在选举中处于劣势。
而且,金钱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由于候选人依赖于资金提供者的支持,这就可能导致他们在当选后,在政策制定上倾向于回报那些曾经的“金主”。
这种利益交换的潜在可能性,严重损害了民主制度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为了规范选举中的资金使用,美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然而,这些法律规定往往存在漏洞和不足,难以完全遏制金钱对选举的不良影响。
例如,对于“软钱”的定义和监管就存在模糊地带,一些资金通过巧妙的运作方式避开了严格的监管。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资金流向与影响力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资金流向与影响力在美国,总统选举是一场备受瞩目的政治盛事,而在其背后,资金的流向与影响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不仅关乎着候选人的竞选策略和宣传力度,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选举的结果和未来的政策走向。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资金的来源。
总统候选人的竞选资金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个人捐款、政治行动委员会(PAC)的资助、政党的支持以及自掏腰包。
个人捐款是常见的资金来源之一,普通民众通过向心仪的候选人捐款,表达对其政策主张的支持。
而政治行动委员会则是由各种利益集团、企业或行业组织成立的,它们通过筹集大量资金来支持特定的候选人,以期望在选举后能够获得有利的政策回报。
政党在总统选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资金支持作用。
政党会利用其资源和网络,为候选人筹集资金,并提供组织和宣传方面的支持。
此外,一些候选人甚至会自掏腰包投入巨额资金来推动自己的竞选活动。
比如,在某些选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富有的候选人依靠个人财富来支撑整个竞选过程。
那么,这些资金都流向了哪里呢?竞选活动的开销可谓五花八门。
广告宣传是其中的大头,包括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户外广告等。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候选人向选民传达自己的理念、政策主张以及形象塑造。
此外,组织竞选集会、雇佣工作人员、进行民意调查等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资金在总统选举中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充足的资金能够让候选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广泛的宣传和竞选活动,提高知名度和曝光度。
更多的广告投放可以使候选人的政策主张更广泛地传播,从而影响选民的决策。
而且,资金还能用于雇佣专业的竞选团队,包括策略顾问、媒体专家、公关人员等,为候选人制定更有效的竞选策略。
然而,资金的过度影响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巨额的资金投入可能导致选举的不公平性。
那些能够筹集到更多资金的候选人往往具有更大的优势,而一些优秀但资金匮乏的候选人可能因此被埋没。
另一方面,资金背后的利益集团和政治行动委员会可能对候选人施加压力,影响其政策决策,从而损害公众利益。
美国总统选举电视辩论趣事
美国总统选举电视辩论趣事美国总统候选人在电视辩论时的形象、表情、言行、举止,都备受关注,甚至可以成为影响支持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点都马虎不得。
举一反三,我们在参加辩论赛时,也需吸取尼克松和老布什的教训,莫要因小失大。
两则20__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之间的三场电视辩论,让不少中国观众大开眼界。
其实,电视辩论在美国由来已久,逸闻趣事更是不少,本文就选取了两则,与广大读者分享。
辩论趣事一1960年9月26日,美国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总统选举电视辩论,两位主角分别是肯尼迪和尼克松,全国有700万人收这场直播。
在此之前,两人的支持率旗鼓相当,但在电视辩论之后,尼克松的支持率却直线下降。
原来,电视台为了直播效果好,加强了舞台灯光;为了让候选人看起来精神抖擞,要求候选人站立辩论。
肯尼迪事先了解到这一点,预料到灯光加强,现场温度肯定升高,便在比赛时,穿了身较薄的西服。
而怕热、刚刚因脚伤住院两周的尼克松却忽视了这些信息。
比赛当天,尼克松不但拒绝化妆,甚至连胡子都没刮就走上了舞台;电视台也按照原计划,打开了所有的灯,将舞台照得恍如白昼,自然,舞台上的温度也特别高,尼克松只得在辩论中不停地拿手帕擦拭额头上的汗;并且,站了一段时间后,尼克松的刚痊愈的脚就开始隐隐作痛,表情也变得痛苦起来。
结果,电视观众们看到的尼克松连胡须也没有刮干净,形象十分邋遢;并且,脸色苍白,额头汗水清晰可见,不停地擦拭汗水的动作显得他十分紧张;甚至,表情也越来越痛苦,看起来十分疲惫。
而肯尼迪则不同,年轻英俊、仪态潇洒,整场辩论神情自若、游刃有余。
两相对比,观众心中有了判断,辩论结束后,肯尼迪的支持率直线上升。
尼克松万万想不到,自己会败在几个他压根儿就没注意的小问题上。
一场辩论下来,他在观众心中就成了形象邋遢、上台紧张、表情疲惫的代言人,如此印象,支持率又怎能不下降呢可这事儿怨天怨地怨不了任何人,虽然说输的有些冤枉,可谁让他自己不注意呢辩论趣事二1992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首次引入市民大会的形式,先由盖洛普民调机构抽样选出一班未决定将票投给谁的选民做现场观众,再由他们直接向候选人提出问题,而电视辩论的舞台上,也移走了传统的讲坛,改为让候选人坐在高脚椅上辩论,并且可以随意走动,增加与观众的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小博大:美国总统选举的营销史
——“广播总统”罗斯福、“电视总统”肯尼迪、“互联网总统”奥巴马
杭州尊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营销部提供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奥巴马的获选使得他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血统的黑人总统。
对于此,许多人称这就是搜索营销的一次完美案例,政治观察家们也纷纷表示,奥巴马能够在与女性候选人希拉里的党内之争和与老迈候选人麦凯恩的两党之争中接连取胜,正是网络营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分析人士指出,想要在美国总统竞选中拿到更多支持的选票,就要不断寻得新的覆盖更多美国公民的新信息传播通道,和最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以此看来,美国总统竞选史实则就是一部营销的革命史。
“广播总统”罗斯福
比如在很早以前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各届总统都是用电话或者直邮广告宣传自己,而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作为第一位掌握电台技术和人们听广播氛围的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通过当时逐渐普及的广播作为新的传播通道,在广播中用对话的音调对美国人讲话,“壁炉聊天”的广播方式就像他突然造访了每一个收听广播的家庭,去告诉他们华盛顿发生的事情,广播演说的竞选方式震惊了全美也震惊了世界,这令罗斯福在竞选中大获全胜。
“电视总统”肯尼迪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电视已变成美国家庭中相当普及的传播工具,196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美国已共拥有电视观众7000多万人,这几乎佔据当时美国总人口的2/3 。
在这一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季,电视成为了美国总统候选人政治营销的新渠道,约翰肯尼迪就是第一位驾御电视的总统级大师。
据记载,肯尼迪是第一位允许电视台直播他的新闻发布会的总统候选人,在当时,这被认为是极其自信和有勇气的举动。
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是:总统独自一人,像斗兽场裡的角斗士,面对一群不断抛出尖锐问题的记者,像利剑一样的难题都被他优雅熟练地抵挡掉,“电视总统”肯尼迪因而得名。
电视总统肯尼迪的当选,也使电视这种新的媒体在政治中首次成为了重要的宣传工具,更成为了一座里程碑。
“互联网总统”奥巴马
时针流转到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期,“互联网总统”奥巴马的胜利,再次彰显了新营销手段——网络营销的威力。
美国,是世界上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依靠互联网跟踪总统大选进程,决定投票给哪位候选人。
由于强大的网络影响力,互联网有能力提升或贬低政治家的形像。
而显然,奥巴马更好的掌握了这个“网络主场”。
据媒体报导,奥巴马在此次总统大选中,采用了电子邮件广告、Banner广告、搜索引擎广告、网络游戏内置广告等形式。
仅在2008年第一季度,奥巴马竞选团队的网络营销支出就高达347万美元。
而据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透露,在今年上半年,奥巴马在搜索引擎上的广告费用超过了300万美金,
佔了他整个网络营销费用的82%。
利用这逾200万美金,奥巴马购买了Google的“关键字广告”。
具体形式为如果一个美国选民在Google中输入奥巴马的英文名字BarackObama,搜索结果页面的右侧就会出现奥巴马的视频宣传广告以及对竞争对手麦凯恩政策立场的批评等。
奥巴马购买的关键字还包括热点话题,如“油价”、“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
一搜就能够知道奥巴马对这些敏感问题的观点评论,有助于人们更好的了解这位竞选人。
可以想像,美国人日常搜索的关键词都打上了奥巴马的烙印,想不关注奥巴马都难。
这可难为了同台竞争的麦凯恩,麦凯恩在互联网的信息,就这样轻松地被狙击了。
尽管相比于美国大选中近30亿的广告费用的支出,互联网广告领域数百万美元的支出只是小数字,但相比于其他广告形式,搜索引擎广告的形式无疑覆盖率更高,而且更精准、实惠。
美国总统选举的营销启示
“营销的本质实际上是相通的,不仅仅是总统选举。
”营销专家认为,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无论是来自国外的企业还是中国的企业,他们中的大多数已越来越多与奥巴马一样在“以小博大”,并开始认识到搜索引擎这一新营销方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