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文赏析题答题技巧范文
![高考语文古诗文赏析题答题技巧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44305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b.png)
高考语文古诗文赏析题答题技巧范文【篇一】高考语文古诗文赏析题答题技巧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二、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四、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必备知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必备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0b48572482fb4daa48d4b3a.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必备知识
想答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就要会用正确的答题技巧和了解诗歌鉴赏用到的常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必备知识,供参考。
1古诗歌鉴赏七题型及答题技巧(1)“诗眼”或“炼字”型题
设问方式:
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幺?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
哪个更好?为什幺?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幺?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幺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
[答]①“阔”字更好。
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55f4f7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0.png)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是语文试卷中一道必考题,很多学生都在这道题上栽过跟头,但是诗歌鉴赏也不是特别难的题,应对它,也是有方法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诗歌鉴赏答题技巧1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人物形象设问方式: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信息;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拨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出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应答步骤:1、性格+身份2、分条列举出性格而后点明身份。
答题示例: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答:塑造了一个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请赏析这首诗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598b52001f69e31433294f5.png)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诗歌鉴赏在高考语文中也是占有非常大的分数比重的,那幺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板是什幺呢,请跟随小编来看一下!
诗歌鉴赏答题的方法
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幺字?为什幺?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
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幺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8333b0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c.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主要涵盖哪些内容?
1、审美关系:作品诠释了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或生存现象;
2、结构分析:诗歌内容、叙事、表现手法、抒情关系、语言表达等;
3、思想内容:诗歌创作背景、表达意图、思想内涵,以及创作者价值
主张和观点;
4、文学技巧:采用的格律、诗性、修辞手法、隐喻、比兴、元素编排等。
二、答题技巧
1、重视作者的诗歌表现方式:要观察作者采用的诗性、语言特色、格
律等来表现主题;
2、重视主题揭示:要注意作者在诗歌内容而非格律中通篇表述的内容:该诗歌表达什么思想价值,从哪一个角度进行抒情表达。
3、重视读诗的感悟:结合诗歌及上下文,理解作品的意义,了解作者
此时此刻的思想感受,发现其所想表达的读者不容易立即意识到的主题;
4、重视诗歌的融合:不要只着眼单一的诗歌形式而忽略其融合性,可以多考虑与诗歌紧密关联的文本、文学形式和历史背景等。
5、及时旁征博引:严格控制自己言语的篇幅,但要多多引用相关权威专家的提示评价,以使自己的言论有更多的说服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专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92cedb9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1c.png)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和说明诗歌中
没有说明这一种
返回
35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 一 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 a 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 b 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
感触觉 味觉 嗅觉 • c 描写方法: •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 虚实结
合3 动静结合 4 点面结合5 白描 工 笔
16
分析意境型景物形象
06浙江卷16 阅读……6分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 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 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 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
自然图景;其
流水意象体现出温润柔
分析意境型
19
分析意境型
•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变式提问: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
• 答题步骤:1 描绘诗中的画面 特点准确 3 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2 概括氛围
• 答题套路: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
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心情;心境
②通过 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幅 的画面;
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分析意境型
20
3了解形容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寥廓 雄奇 开阔 旷远 悲壮 悲凉 凄清 阴冷 幽静 萧 条 荒凉 冷落 衰败 孤寂 恬静 闲适 缠绵 清新 明丽 绚丽 壮丽 秀美 恬淡 朦胧 淡雅 空灵 苍凉 雄浑 旷 远 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 奇优美 生机勃勃;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凄寒萧 条 繁华热闹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a90ffc669dc5022aaea00e5.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四大方面:一、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 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③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
④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5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ec70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8.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5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篇1)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谈能很好地表达出某种感情。
如: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对策小结:修辞方法及作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篇2)形式为内容服务,技巧为主旨表达。
不少鉴赏题由技巧切入,解题时须立足主旨,领悟情感,去赏析技巧运用的妙处。
但解题的前提是要学说行话,规范表达。
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1)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衬托(烘托和反衬)、对比、双关、互文、反复等。
(2)抒情方式,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3)表现方法,如:用典、象征、想象、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等。
例05年高考试题2题第一问,只有抓住作者客居邯郸,思念家人的主旨,才可赏析到三、四句的情真意切、形象传神。
诗的主旨是游子思家,诗的三、四两句,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里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样写,不仅回应了上文“抱膝灯前影伴身”,诗人坐了多久,想了多久,诗中一字未提,而是通过第三句作了暗示:“想得家中夜深坐”,不是说明诗人自己也已“坐”到深夜了吗?用这种翻进一层的艺术手法,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至于家中人“说着远行人”什么?未做进一步阐发,给读者又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篇3)诗歌形象指诗中所描写的意象、意境,也包括人物形象。
感受形象的方法是抓住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景的交融,从而理解其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25e80d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b.png)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2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18b8c1736529647d262852a9.png)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答题总那么: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根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那么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那么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那么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那么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构造上答复〔即在构造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那么可按2的方式答复。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
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1、写景抒情类。
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察。
2、即事感怀类。
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
如咏物诗,那么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比照、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
这类诗,那么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比照、衬托、扬抑、挖苦〔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
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
喜用术语:豪迈、大方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衬托、渲染、比照、双关、挖苦等等〔表现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22e036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4.png)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在高考语文考试中,鉴赏诗歌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理解和分析一首诗歌不仅需要对语言的敏感度,还需要了解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本文将介绍高考诗歌鉴赏的知识点和答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基本知识点1. 诗歌的格式:在鉴赏一首诗歌之前,首先要了解诗歌的格式。
常见的格式有五言、七言和现代诗等。
掌握诗歌的格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语言。
2. 诗歌的体裁: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特点对于鉴赏诗歌非常重要。
例如,古代诗歌体裁有古体诗、词、曲等,而现代诗歌则有自由诗、长诗、短诗等。
对于每种体裁都要熟悉其特点,并能在答题时准确地判断出诗歌的体裁。
3.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诗歌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意境的文学形式。
在鉴赏诗歌时,要去感受诗中所表现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人的主题和情感。
关注诗歌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境。
4. 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语言常常比较精练、简练,修辞手法多样。
鉴赏诗歌需要注意其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对偶等,以及特殊的词语运用和意象构建。
二、答题技巧1. 阅读全文:在答题前,要先仔细阅读整首诗歌,了解其整体结构、意境以及表达的主题。
通过全面了解诗歌,我们能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
2. 注意诗歌中的关键词: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歌中的关键词,包括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等。
这些词语往往是表达诗歌主题和意境的关键。
3.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研究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了解诗歌的韵律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节奏和音感,而格律则与诗歌的格式和体裁有关。
4. 理解诗歌的意义:在答题时,要准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义和含义。
注意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主题,从而能够正确地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
5. 综合考虑:在诗歌鉴赏题中,往往会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
要综合考虑诗歌的格式、体裁、语言特点以及意境等因素,从而做出准确的答题。
总结:高考诗歌鉴赏是一个需要一定技巧和知识积累的考点。
高中诗歌鉴赏答题知识点总结
![高中诗歌鉴赏答题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497182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6.png)
高中诗歌鉴赏答题知识点总结高中诗歌鉴赏答题知识点篇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抒情方式: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还有咏史抒情、怀古抒怀、用典抒情等。
4、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光。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古诗中景物描写的方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多感官描写(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多角度描写(远近、俯仰、高低、上下)渲染、白描、烘托多种意象组合(意象叠加)色彩的映衬补充:虚实结合,何为虚: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B、已逝之景之境C、设想的未来之境D、悬想揣测对方活动和心情(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喻。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诗词鉴赏三大题型分析+答题模板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诗词鉴赏三大题型分析+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cf7bb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7.png)
1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艺术【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1动词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这两个动词描写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水,好像湖东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
2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
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句中的“满”这个形容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之广阔而浓稠的感觉。
再如“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谢朓北楼》)句中的“寒”“老”是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说秋天桔柚变红,给桔林中的人家增添了寒意;秋天的风霜使梧桐变老。
数量词有些诗句中的数量词经过了诗人精心斟酌、提炼,往往具有丰富隽永的诗味。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4副词有些副词对于诗句准确地传情达意起到重要的关联、辅助作用,品读诗句时不可轻易放过。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其中的“渐欲”“才能”这两组副词用得稳妥,“渐欲”表现出繁花纷纷扑面而致使诗人越来越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才能”表现诗人对春草初生的欣喜和爱怜之情。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2025年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2025年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c6cc8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c.png)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2025年答题技巧总结高考语文中的诗词鉴赏一直是许多考生感到棘手的部分,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取得理想的成绩。
以下是为大家总结的 2025 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
一、读懂诗词1、了解作者及背景在鉴赏诗词之前,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以及诗词的创作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比如,李白的诗歌多豪放飘逸,而杜甫的则多沉郁顿挫。
如果我们知道一首诗是作者在被贬谪时所作,那么其中可能就蕴含着悲愤、无奈等情绪。
2、读懂题目和注释题目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关键的信息,比如诗词的题材、写作目的等。
而注释则可能会解释一些生僻的字词、典故,或者提供关于作者和创作背景的补充说明。
千万不要忽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部分,它们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3、反复诵读诗词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在诵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的变化,这些都能帮助我们体会诗词的韵味。
二、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灵巧。
2、表达方式诗词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其中,描写和抒情是诗词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描写可以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抒情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3、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例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山林的幽静。
三、把握诗词的意象和意境1、意象意象是诗词中用来寄托作者情感的具体事物。
比如,月亮常常代表思乡之情,梅花常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
积累常见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有助于我们快速理解诗词的情感。
2、意境意境是诗人通过描绘意象所营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
【高考】诗歌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技法分析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技法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f8c85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9.png)
喜从弟雪中远至有作 杜荀鹤
深山大雪懒开门,门径行踪自尔新。 无酒御寒虽寡况,有书供读且资身。 便均情爱同诸弟,莫更生疏似外人。 昼短夜长须强学,学成贫亦胜他贫。 16.后人认为“学成贫亦胜他贫”一句意味深长,请说说这句诗蕴含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6分)
答案:①这句诗的意思是:只要学习有成,即使缺少衣食也好过其他困 苦状况。 ②这既是对堂弟刻苦求学的劝勉(别人的维度),也是对自我的宽慰 与勉励(自己的维度), ③同时阐述了深刻的道理,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做官,更是为了追求 充盈的精神世界。(社会的维度)
1.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有人说“坼”、 “浮”两字很有表现力,请探究这两个字的表现力体现在哪里?
炼字题:①释义-②翻译、描画面-③手法+效果-④感情
①“坼”:分裂、划分,“浮”:漂浮。(释字) ②洞庭湖浩瀚无边仿佛把吴楚东南划分开,日夜 星辰昼夜好像都漂浮在湖面上。(翻译、描画面) ③运用想象、夸张手法,借景抒情,写出了洞庭 湖的磅礴气势,具有鲜明的动态感,描绘了一幅浩瀚 壮阔、气势宏大的洞庭湖景图。(手法+效果) ④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孤独漂泊之感。(情感)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 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1.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明特色: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②列例证:词
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必留人”等词句比 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③析作用:表现了诗 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抒发了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 态度。
句的精妙之处。(6分)
(步骤一)1、释句意。理解诗句含义,描述诗句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习
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意见。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 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3、描写:用生动形象的 语言对人物、事件、景物 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拟人
•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有促使读者产生 联想,使描写的物、事表现的更生动、更形 象的特点。
•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 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 待的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 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 夸张到极点。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典
• 引用和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 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 《 扬州慢 》姜夔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
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 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 的凄凉情景,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 图景寄寓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
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
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
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
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
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
• ②议论③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 言志等)
虚拟假设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从假设的角度反思历史,指出如果没有东
风的帮助,历史可能改写,见解虽不一定 正确,却表现了诗人的智慧和才情,使全 诗深沉而有韵味。
匠心独运的结构
渲染、铺垫: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 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 艺术效果。
*动静关系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以动衬静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虚实结合
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 实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 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 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 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用典
• 用典有用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 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 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 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侧面烘托
•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 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 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 托。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 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 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绘声绘色绘形绘态,一连出现六个 特写镜头, 天造地设,自然成对,突出描写了秋江惨淡 景物的特点,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下文的抒怀作了铺垫。 点和染:点就是点示主题,画龙点睛;染就是铺叙、渲染
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出全词的 主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染,用酒醒 杨柳、河边、晓风、残月五个意象渲染清秋离别。
古典诗词鉴赏
艺术手法
诗词鉴赏 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 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 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 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 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 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 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
相见欢
李煜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
味在心头。
• 愁是无形的,可剪可理之物是有形的,用比 喻把无形之物化为有形之物来写形象生动。
写出了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
纠缠着人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无法摆
脱;再通过心理描写写离愁,突出难以言说 的离愁之苦。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尤其比喻)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托物言志:借助松、竹、梅、菊、 柳、山、月等体现人的思想情感。
杜甫《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总结
• 表达方式:①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 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俯—仰, 点—面,工笔—白描)
寓情于景:诗人怀着特有的情感 去看眼前景象,这种景象自然带 上了诗人情感的色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雨》
乐景 触景生情-以景衬情
情景关系
缘情写景- 乐情
情景交融
哀景 哀情
[例]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5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陇西行四首(其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练
陈陶 习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请赏析诗中虚实结合手法。
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 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 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 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首尾)照应
•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在一些诗歌中, 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 自己或他人情感,结构显得紧凑、严紧。
•
诉衷情(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
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
在天山,身老沧州!
•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
互文: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 李使君》) 开头互文见义,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 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 ,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 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 发端的范例。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 设置悬念,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发问, 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以问引起,祠堂 何处?锦官城外,,树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 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收敛,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象征手法
•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 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 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 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 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 征富丽;等等。
如: 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 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 再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 虽在风雨中凋零,被践踏为泥土,但芳香永 存。作者以梅花自喻,表现了不畏谗毁、坚 贞自守的高风亮节。陆游以“梅花”象征自
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 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 心情。 (先扬后抑)
结构对比
•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 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越中览古》李白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
望江南 李煜
•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 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 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 无限之吟唱。
• ①你读出了什么呢?
• ②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 看法。
参考答案
表达方式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 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岳阳楼》
转换
春思
记叙
李白
角度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全篇诗人都站在思妇角度,思妇的 所看所想,思妇的细致心理活动, 甚至思妇与春风“无理而妙”的对话, 无不笼于笔端。
(1)直接抒情:不借助任何物,直 接抒发情感。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