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小农业仅指种植业,大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片面 强调发展小农业,容易造成植被破坏、生态失衡和环境退化。合理发展大农 业生产,则有利于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判断农业发展是否因地制宜的方法 第一,根据主要的自然条件指标。例如,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没有灌溉 水源不能发展农业;年降水量少于800mm的地区不宜种植水稻;年积温小于 3 400℃的地区适宜发展春小麦种植;坡度大于25°的地区不宜修筑梯田。 第二,看土地利用方式是否与当地的生态条件协调一致。例如,低山丘陵地区 宜林不宜农,干旱、半干旱地区宜牧不宜农,沼泽地宜水不宜旱等。
2.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技法
(3)判断南、北半球 若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可判断该山位于 北半球 ; 若南坡为阴坡、北坡为阳坡, 可判断该山位于 南半球 。 如右图位于 北半球 。
2.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技法
(4)判断山地位置(或热量带 ) 根据基带类型确定山地位置 ,如右图山地位于热带地区 ,可能位于非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考向透析】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多以山地垂直带谱、有关山地气候资料统计图或文字 材料呈现信息,考查垂直带谱的判读、雪线变化等知识,旨 在考查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基本技能的能力。
【考点命题角度一】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考点命题角度二思路 (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受水热组合条件影响,自然带呈 “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热量垂 直变化
000m,气温约下降6℃,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域分异规律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域分异规律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域分异规律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一、知识讲解地域分异规律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1.纬度地带性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1)社会经济:人口与城市,产业,交通(2)农业:作物类型,生长期和熟制(3)文化:建筑类型,饮食特点,戏曲风格2.东部季风区的纬度地带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二、跟踪训练读某大陆局部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下图),完成1~2题。

1.给该区域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的主导风是( )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瓶树粗壮的树干能蓄积大量水分以备少雨期消耗。

瓶树集中分布于图中( ) A.红树林区B.荒漠区C.森林和疏林区D.稀树草原区【解析】:1.选A。

2.选D。

第1题,由图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南半球,该区域主要是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带来水汽,形成降水。

第2题,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当雨季时,树干能蓄积大量的水,留到早季时用。

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稀树草原,故瓶树集中分布在稀树草原区。

叶是植物的物质——能量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之一。

其形态生长特征是对环境中的光、温、水、肥等生态因子综合适应的结果。

根据植物叶面积与光水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光照与湿度条件下植物叶片的最佳大小。

图1为“植物叶面积与光水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图”,图2为“不同光照和湿度组合条件下植物的最佳叶片大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1,判断最佳的叶面积为( )A.甲B.乙C.丙D.丁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光照不变,在有光条件下,叶片随湿度的降低而减小B.如果湿度不变,在湿润条件下,叶片随光照的降低而减小C.在沙漠地区,植物叶片小,以减少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D.在热带雨林区,植物叶片大,以增加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解析】:3.选C。

4.选B。

第3题,据据图可知随着叶面积的增大,植物蒸腾耗水持续增大,而光合收益增长到峰值后降低,所以最佳的叶面积为光合收益与蒸腾耗水相差最大点。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一、知识讲解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南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B.南岭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解析第(1)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找出基带的自然带。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指随着海拔或地理高度的变化,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特征发生变化的规律。

这种分异规律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普遍存在,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演替具有重要意义。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特点如下:
1. 气候变化: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气候条件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海拔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约6摄氏度。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使得气候带的划分变得清晰,从低海拔的热带气候到高海拔的寒带气候逐渐过渡。

2. 植被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对植被类型和分布有着显著影响。

低海拔地区常见的是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高海拔地区则主要由针叶林、高山草甸和冰川等植被类型组成。

这是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变化导致植物适应能力的差异。

3. 动物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也对动物的分布产生影响。

高海拔地区的动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以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为主,如山地羊、雪豹等。

而低海拔地区的动物种类较多,包括热带雨林中的猴子、鸟类等。

4. 土壤特征: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类型和特征也发生变化。

低海拔地区的土壤通常较为肥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

而高海拔地区的土壤则较为贫瘠,含有较少的有机质和养分。

这种土壤差异也直接影响了植被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结构。

总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球上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在不同地区的存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持,同时也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和研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典题示例下图为云南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A.木本物种丰富度在2 900 m左右最低B.2 600 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C.木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增加而上升D.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升高2.影响木本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光照C.降水D.坡向解析:1.B 2.A第1题,读图,横轴是海拔,纵轴是物种丰富度。

根据图例,木本物种丰富度在3 300 m左右最低,A错;2 600 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B对;木本物种丰富度大致随海拔升高而下降,C错;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呈波状变化,D 错。

第2题,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一致,所以主导因素是热量,A对。

如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A.1 800~1 900 m B.1 900~2 000 mC.2 000~2 100 m D.2 100~2 200 m4.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①喜光②抗风③喜湿④耐寒⑤喜阴⑥耐贫瘠A.①⑥B.②③C.③⑤D.④⑥5.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

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力增强B.封山育林C.降水增加D.气候变暖解析:3.A 4.C 5.D第3题,图示四条折线都是在1 800~1 900 m林带比重最大,故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1 800~1 900 m。

第4题,图示林带比重,阴坡高于阳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故可推断该森林植被喜湿、喜阴。

第5题,高山苔原带因海拔高而气温低,不适宜森林生长,故其主要制约森林生长的因素是气温;但近年来森林增长趋势明显,说明气温有所改善,即气候变暖是主因。

二、方法讲解1.形成基础: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别称:地带性定义: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影响因素: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而变化,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导致气候、自然带的垂直变化。

分布特征:大致沿等高线方向,从山麓到山顶。

主要分布地区:海拔较高的山地。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重点解析:雪线1、含义:永久积雪区的最低界限,即常年积雪的下界。

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水多,每年降水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

雪线即为终年积雪区的下界线,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气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把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

雪线实为一个地带,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在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有多年积雪和冰川的形成。

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

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气温: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雪线高;降水: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小→雪线高。

山势:雪线及以下:陡→雪线高;缓→雪线低。

雪线及以上:平坦的缓坡,积雪易遭风吹蚀,而使雪线抬高;陡峻的山坡,往往发生雪崩,而使雪线下降。

坡向:阳坡,T高→雪线高;阴坡,T低→雪线低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

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在中国西部,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雪线高度由6000米依次下降到5500米、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

2025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5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典型例题】
(2023·江苏选择考)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及云杉林亚带的植被垂直分层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3)该山地Ⅲ2、Ⅲ3、Ⅲ4中的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
其主要影响因子是( )
A.水分
B.土壤
C.温度
D.光照
【题目信息整理】 (1)文字信息:
(2)图像信息:
【思路分析】 第(1)题,图像信息→山地草原带上方出现了山地疏林草原带→在山地下部随着海 拔的上升,水分条件改善→影响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山 地草原带分布上限为其上部林带的分布下限→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 异的依据是上部林带分布下限。 第(2)题,图像信息→山体顶部面积较小→不同坡向之间相互干扰→高山灌丛草甸 带坡向差异不明显。 第(3)题,图像信息→Ⅲ2、Ⅲ3、Ⅲ4均为云杉林亚带→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 林下光照条件不同→光照条件越好的Ⅲ4垂直分层结构越明显,光照条件最差的 Ⅲ3垂直分层结构最差→影响其垂直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岸线曲折,多峡湾。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现代冰川发育。火地岛西部和南部生长着超
过全球5%种类的苔藓植物,其中约60%是本地特有的,具有固氮、固碳的作用。这些苔
藓植物可以从陆地水中选择性吸收化学元素,分泌酸性物质。下图为火地岛地理位置示
意图。据此完成(1)~(3)题。
(2)火地岛西部和南部适合苔藓生长的自然
【典型例题】 (2023·江苏选择考)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及云杉林亚带的植被垂直分层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存在差异, 主要是由水分决定的,其推断依据是( ) A.山地坡度 B.上部林带 C.山体海拔 D.基带类型 (2)该山地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原因是 山体顶部( ) A.面积小 B.降水多 C.风力大 D.气温低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垂直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垂直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垂直分异规律一、典例引领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

完成3~4题。

3.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4.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光照C.降水D.土壤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M方向纬度出现了变化,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因此自然带类型发生变化,导致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而不同纬度自然带类型不同,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第4题,甲地位于南美洲南纬30°~40°之间的安第斯山以东,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因此地带性植被为荒漠和草原。

随着海拔上升,降水逐渐增多,水分条件的增加满足了森林生长的条件,因此在甲处形成了森林。

答案:3.C 4.C二、考点讲解垂直分异规律1.垂直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在分析垂直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要特别关注海拔的差异。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三、考点训练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答案】1.B 2.D 3.A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应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应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应用一、典例剖析典例.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1)~(2)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带[解法指导]读: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及当地降水量分配状况。

提:由材料中“不产生地表径流”可以看出,该地降水后,其水量主要由蒸发、下渗、植被吸收及蒸腾作用消耗了。

由甲上下两侧植被分别是山地针叶林、半荒漠,其降水状况随着海拔升高在该段增加,可以判断该地的植被状况。

调:水循环环节;山地垂直地带带谱分布状况。

答案:(1)B (2)B解析:(1)根据材料,该地区的降水蒸发占28%,下渗到地下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

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根据图示,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2 500~3 400 m应该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

(2)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B项正确。

思:根据水循环主要环节进行逐步分析。

从材料所体现降水的已有支出状况,再根据水循环环节进行排除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考法指导]二、知识归纳一、形成基础热量、水分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

二、分异特点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三、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四、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低。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典题示例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非洲气候带分布图。

材料二下图为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简述非洲自然带的分布特点。

(2)A、B两地纬度位置相差很大,但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原因是什么?(3)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非常完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乞力马扎罗山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试分析原因。

答案:(1)南北对称分布。

(2)A地受赤道低气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B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所处的纬度低(赤道附近);海拔高,相对高度大。

(4)南坡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气候带的分布可得出非洲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第(2)题,A地为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而B地为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是在地形、盛行风和洋流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第(3)题,一般情况下,山地基带所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就越完整。

第(4)题,由于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迎风坡,水分条件要优于北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分布的海拔上限南坡高于北坡;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雪线的重要因素,在同一山地的南北两坡,降水量的影响更大,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高度低于北坡。

二、知识讲解三、跟踪训练下图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右图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尺度次于经度地带性1.当野生动物大迁徙到达甲地时,当地受控制A. 西风带B. 信风带C. 副热带高气压带D. 赤道低气压带2.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A. 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B. 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C. 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D. 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3.形成图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热量B. 水分C. 光照D. 地形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0·江苏高考)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
1.两山地属于 D
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
D.横断山脉
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
乙山地 C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贡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因东西坡降水差异,两坡针叶林种 群有较大差异。图为“贡嘎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2.自然带的分布:
(2) 基带和顶带: 基带:山麓所在的自然带,由当地的纬度决定;
纬度
气候
植被
南北纬 30°~40° (西岸)
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
实例:下列两图的基带分别是什么?
顶带
➢ 顶带:某一山地垂直带谱中最高的自然带。它是垂直带谱完整性的标志。一个完 整垂直带谱,顶带应是永久冰雪带。如果山地没有足够的高度,顶带则为与其高 度及生态环境相对应的其他自然带。
山北水南为阳 山南水北为阴
阴坡 阳坡
河 流
阳坡 阴坡
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阳坡 阴坡
河 流
南半球
赤道
北半球
冰川带 草甸带 森林带
北极
➢ ③坡向 ——同一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太行山
温带地区南北走向的山,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 迎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 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 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太行山同一自然带分 布的海拔高度西坡高于东坡)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海拔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地理环境、气候、生态系统等因素的变化对地球表面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这种分异规律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

这篇文章将逐步阐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原因、特点以及影响。

一、原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的。

1. 气候因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量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气候变化导致不同气候带的分布,进而影响了植被的分布和生物多样性。

2. 地形因素:地形的高低起伏也是垂直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

高山地区通常气温低,降水多,形成冰川、高山草甸和高山森林等特殊生态系统。

而低海拔地区则通常具有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森林和草原的发展。

3. 土壤质地和水分供应:垂直地域分异还与土壤质地和水分供应密切相关。

高山地区由于降水多,土壤一般比较湿润,富含养分。

而低海拔地区由于降水较少,土壤相对干燥,养分较少。

这种土壤差异直接影响了植物群落的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二、特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 高低海拔的生物多样性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种类和动物多样性逐渐减少。

低海拔地区由于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动物种类多样。

而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候寒冷、环境恶劣,植物和动物种类较少,数量也相对稀少。

2. 物种适应能力的差异:随着海拔的增高,气候条件和环境变化都会发生较大变化,需要物种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

高山地区的生物通常具有适应高寒环境的特殊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如倒地生长的植物、长毛的动物等。

3. 物种分布的重叠区域: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并非仅有渐变,而是存在交替和交织的现象,导致不同气候和生态系统之间存在重叠的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繁多。

三、影响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对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具有重要的影响。

1. 生物多样性保护:垂直地域分异的存在意味着不同海拔上的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并承载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人教版)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海拔的变化。

2.分异基础:水热状况不同。

3.分异规律: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4.垂直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5.同一山体的垂直带,又有阴坡和阳坡的明显差异。

概念辨析草甸和草原①草甸是一类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的多年生中生草本植被类型。

它不同于湿生植被的沼泽和旱生植被的草原。

草甸是地方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草层高而茂密,种类繁多,植物在不同季节开花,典型的有高山草甸和河漫滩草甸。

②草原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主要有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类型。

1.垂直带分布特点地表景观随海拔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

(1)垂直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山麓的垂直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陆地自然地带相一致。

(3)山地垂直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处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

(4)同一垂直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2.雪线(1)概念:终年积雪的下限,年平均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受热融化、蒸发)。

(2)影响因素:雪线高度一般与温度、降水、坡度等有关。

具体情况如下:因素影响温度(热量或纬度)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坡度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反之偏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荒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3.林线(1)概念:森林分布的上限,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由于气温、水分、风力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生长乔木的界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知识讲解(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与表现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

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1 200米。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4)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分异规律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出现。

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二)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1.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第(1)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 000米到4 500米处最大,结合该山地理位置,该高度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

故选A项。

第(2)题,由图可知,2 000米到3 000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累积,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C项正确;地表径流小,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D项错误。

答案(1)A(2)C2.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A.山地针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C.高山苔原带D.冰川带(2)阿尔泰山南坡()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C.此时季节为冬季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解析此题组考查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及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掌握能力。

由材料信息可知,教授站在高山草甸带;阿尔泰山的南坡主要为针叶林;山上也存在山地牧场;根据“花草相映”可判断此时应为夏季;阿尔泰山南坡的降水主要为来自大西洋的西风。

答案(1)B(2)D3.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完成下题。

太白山()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解析考查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植被的变化特点。

太白山是秦岭主峰,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故太白山北麓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错;据“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知,“山的中腰”处降水多,B错;山的中腰处与山麓相比气温低,为针叶林带,C正确;“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知,“大稀大矮”为高山灌木,D错误。

综上所述,选C项符合题意。

答案C三、跟踪训练贡嘠山(29°35′N,101°52′E)位于四川省西部,为大雪山的主峰,被誉为“蜀山之王”。

康定木是我国川西山区特有的一种原始落叶灌木,每年3—4月先开花后长叶,7—9月结果。

下图示意贡嘠山垂直自然带谱(单位:m)。

据此完成1—3题。

1.贡嘎山东坡自然带的基带为A.稀树灌丛带B.常绿阔叶林带C.针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2.贡嘎山东西两坡自然带谱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A.海拔高度B.坡度C.纬度D.相对高度3.近距离观赏康定木兰的最佳区域是A.针阔叶混交林带B.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D.灌丛草甸带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

据此完成4—5题。

4.该山脉南坡为A.背风坡、阳坡B.迎风坡、阴坡C.迎风坡、阳坡D.背风坡、阴坡5.该山A.山麓自然植被根系浅,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B.山麓自然植被在欧洲西部广泛分布C.山麓的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南坡林线上限比北坡高标准木是指在森林调查中选测的有代表性的树木。

下图示意2006—2007年西藏某地(29°N,94°E)云杉林标准生物量垂直分布。

读图回答6—7题。

6.云杉林标准木形态特征与林区环境相适应的是A.枝叶距离地面高便于采光B.底层树皮减少水分蒸发C.根深利于吸收深处地下水D.树干高有利于抵抗强风7.根据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推测类似该地区的云杉林还可能出现在A.贺兰山西坡B.长白山西北坡C.南岭北坡D.武夷山东南坡下图为世界某山地西坡不同高度植被分布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8—9题。

8.该山地可能位于A.阿尔卑斯山脉B.安第斯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D.大兴安岭9.在2000米至3000米高度针叶林面积占比增加表明A.土壤水分含量提高B.热量条件趋于改善C.风力强度逐渐减小D.光照强度逐渐提高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地区。

山地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

某地理科考队调查了秦岭主峰太白山的物种丰富度,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了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图(如下图)。

(1)描述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

(2)指出太白山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低的原因。

(4)调查还发现太白山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量比北坡多,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成因。

【答案】1.B2.D3.A【解析】本题组以贡嘎山为载体,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能够熟练掌握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基带是指一个地区的水平自然带,根据贡嘠山的经纬度(29°35′N,101°52′E)可判断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所以,贡嘎山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2.读图可知,贡嘎山西侧自然带谱比较简单,而东侧自然带谱比较复杂。

东西两侧山坡主要的差异是西坡相对高度5000多米,东坡相对高度6000多米,东坡相对高度大,自然带谱复杂,故D项正确。

同一座山,海拔没有差异,A项错误;坡度对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没有影响,B项错误;东西两侧山坡纬度没有差异,C项错误。

3.康定木是我国川西山区特有的一种原始落叶灌木,位于灌丛草甸带,要远距离观赏康定木兰应该位于与之有一定间隔的疏草寒漠带或针阔混交林带。

故选A。

【答案】4.C5.D【解析】4.据图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特点可知,同海拔高度南坡降水量大于北坡,因此南坡为迎风坡;同海拔高度南坡气温大于北坡,因此南坡为阳坡。

故选C。

5.由上题可知,南坡水热条件好于北坡,因此南坡林线上限比北坡高,D正确。

该地的7月温度高于1月,根据1月份山麓最低温度高于零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出现在冬季(1月),说明雨热不同期,因此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根系发达,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A、C错误。

欧洲西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错误。

故选D。

【答案】6.A7.B【解析】6.云杉林标准木形态特征与林区环境相适应的是枝叶距离地面高便于采光,A对。

植物是蒸腾作用,底层树皮减少水分蒸腾,B错;根深利于抵抗大风天气,C错;树干低,有利于抵抗强风,D错。

故选A.7.根据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推测类似该地区的云杉林还可能出现在长白山西北坡,水分条件、温度条件适宜,B对。

贺兰山西坡是沙漠,不适宜森林生长,A错;南岭北坡、武夷山东南坡都是水热资源丰富区,不适宜云杉林生长,C、D错。

故选B。

【答案】8.B9.A【解析】8.读图可知,图示山脉基带以荒漠为主,说明降水较少,海拔为1700米左右,说明该山脉的山麓地区位于高原上,阿尔卑斯山脉山麓地区为平原,海拔低,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错。

永久冰川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说明该地位于热带,安第斯山脉低纬地区西侧地区位于信风带背风坡,降水少,基带为荒漠,B对。

喜马拉雅山为东西走向,南坡基带为热带季雨林,C错。

大兴安岭基带西侧为草原,东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错。

故选B。

9.在2000米至3000米高度针叶林面积占比增加,是由于气温降低,蒸发量小,土壤水分含量较高,A对。

热量条件随着海拔升高,逐渐变差,B错。

风力大小与植被类型无关,C 错。

无法判断光照强度是否提高,D错。

故选A。

10.【答案】(1)(呈单峰曲线变化,)海拔13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1300米以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1300米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2)平均坡度最小海拔范围为1800~2200米。

依据:图中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范围为1800~2200米,说明该段坡地的平均坡度最小。

(3)该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能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物种的种类也少。

(4)南坡为阳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光热条件好;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因此自然带数量较多。

北坡为阴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光热条件较差;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自然带数量较少。

【解析】(1)读图,点线表示物种丰富度,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

海拔13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13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1300米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