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二节地域分异的尺度
5.2.2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四)垂直分异规律特征 1、基带
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山体所处纬度的气候带一致。
作者编号:39006
2、雪线
雪线是山地永久冰雪带的下界
作者编号:39006
雪线受温度、降水、地形坡度影响: 陡坡雪线高于缓坡; 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气温(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作者编号:39006
大陆东岸: • 极地冰原带 • 极地苔原带 • 亚寒带针叶林带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热带季雨林带 • 热带雨林带
自然带呈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作者编号:39006
低值 寒带
亚寒带
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值 太阳辐射 热量带
苔原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林 雨林
A 4.影响图示山地自然带东西坡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条件
B.局地环流
C.土壤条件
D.热量条件
D 5.与2自然带相比,5自然带( )
A.植被坡向差异大 B.热量条件较优越
C.植被耐旱性更强 D.土壤水分条件优
作者编号:39006
欧洲红豆杉喜温暖、荫蔽,耐旱不耐淹,早期在欧洲、北非、西亚广泛分布,末次盛冰期分布范围萎缩。 末次盛冰期后,随着种子扩散,欧洲红豆杉在大高加索山脉逐渐定植,从山麓一直到海拔2200m的林线以 上均有生长,在林线以上呈匍匐状。在大高加索山脉西段,南北两坡皆有欧洲红豆杉,而在山脉东段只分 布在北坡。下图示意大高加索山脉位置。
A 1.松茸的适宜生存环境是( )
A.水汽丰富,昼夜温差大
B.风和日丽,暖风习习
C.高温少雨,人类干扰少
第七章第二节地域分异的尺度
3、水平地带性
(二)全海洋地域分异规律
大洋表层纬度地带性 大洋底层的地域分异
四、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1、由区域性大源自构造-地貌分异引起的景观分异
纯粹的非地带性分异,相应于一定大地构造单位的地势地貌分 异 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可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单位 我国的东亚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是最大一级的分 异单位。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天山山系等是次 一级分异单位;山西高原、四川盆地等是更次一级分异单位
第二节 地域分异的尺度
一、尺度划分
自然地理环境是具有范围,大小和高低等级的自然综合体 不同的地理学家有不同的分类。英美地理学家多采用全球尺度 (global scale)、区域尺度(regional scale)和局地尺度(local scale)的三级划分。我国地理学家通常采用大、中、小三种尺度, 但也有差别。 次级的地域分异是在较高级地域分异达到背景上发生的--受到 高级地域分异规律的制约。 低级地域分异是构成高级地域分异的基础。
2、干湿度地带性(经度省性)
干湿度地带性(经度省性)是非地带性规律的具体表现。它表 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经线方向的延伸,按经 度由海到陆发生有规律的东西向分化。 产生干湿度地带性(经度省性)的具体因素主要是由于海洋和 大陆两大体系对太阳辐射的不同反应,导致大陆东西两岸与内 陆水热条件及其组合的不同。 大陆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气候呈现由湿润到干旱的的变化。 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海陆基本上是东西相间排列的。在同一 热量带内大陆东西两岸及内陆水分条件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便 发生明显的经向地带性分化。
地域分异的规模(刘南威)
景贵和的划分:全球性地域分异、大陆及大洋的地域分 异、区域地域分异、地方性地域分异
第七章第三节中尺度地域分异规律
5、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的相互关系 相似点:
①水热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位于某地的山地垂直带谱与该地向高纬的水平地带谱类似。 ①成因不同; ②变换梯度不同; ③垂直地带谱更为复杂; ④出现同种地带的自然条件不同。
不同点:
六、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 (一)地方性的概念
(2)山体性质
山地垂直带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①湿润型的垂直带结构 ②干旱型垂直带结构
在温带地区,垂直带谱随经度变化。在我国温带地区, 从东到西就可以分出湿润型,半湿润型,半干旱型和 干旱型。
4、垂直地带的特征
①带幅窄,递变剧烈; ②带间联系密切; ③水热对比特殊; ④节律变化同步; ⑤微域差异显著。
(四)地方性与地带性、非地带性的关系
第三节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一、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是最基本的空间分异规律性。 水热对比关系是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
大陆空间地理规律性相互关系图
几点认识
成因上的联系 地表实际分异 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 显域性与隐域性的关系 地域分异的从属关系
雪线是永久积雪带的下限。 雪线的高度也是山地水热组合的综合反映。 顶带是山地垂直带谱中最高的垂直地带。 顶带是山地垂直带谱完整程度的标志。 一个完整的山地垂直带谱,顶带应该是永久积雪带。
(3)雪线
(4)顶带
3、影响垂直带谱的基本因素 (1)山地位置
通常不同的纬度位置的山地具有不同垂直地带谱类型。 山地距离水汽源的远近不同,垂直地带谱的性质和结构也有 区别。 地处海洋性水平自然带的山地出现海洋性森林垂直地带带谱, 而大陆内部产生大陆性草原荒漠型垂直地带谱。 山体性质指山体高度,山脉走向与坡向以及局部地形等。
地理名词解释
1、宇宙天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恒星日太阳日恒星年回归年岁差章动极移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2、地壳克拉克值矿物岩石解理断口岩浆岩沉积岩层理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围岩的交代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构造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沉积构造地槽型建造过渡型建造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地质构造水平构造丹霞地貌倾斜构造单面山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火山喷发地震板块大洋中脊地缝合线地质年代相对年代法绝对年代法3、大气气溶胶大气成分干洁空气大气常数温室效应对流层辐射平衡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水平温度梯度气温直减率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露霜雾凇雨凇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冰晶效应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降水强度降水量降水变率湿润系数水平气压梯度摩擦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层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埃克曼螺线大气环流行星风系信风季风局地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焚风气团锋气旋反气旋气候厄尔尼诺沃克环流南方涛动南方涛动指数 ENSO 降水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大气辐射径流土地退化4、水分循环水圈洋海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海水盐度海水氯度潮汐潮流回转流往复流波浪波浪的辐射沿岸流洋流摩擦深度风海流倾斜流密度流水团河流水系流域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水位平均水位相应水位流速流量薛齐公式满宁公式巴甫洛夫公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变率径流系数河流的年正常径流量湖泊定振波沼泽地下水总矿化度硬度溶水性容水度持水性持水度给水性透水性地下水的动态线性渗透定律非线性渗透定律饱水带包气带潜水面潜水潜水湖潜水流承压水冰川成冰作用雪线5、地貌山地平原风化过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风化产物风化壳块体运动崩落滑落蠕动倒石堆流水地貌流水的侵蚀作用溯源侵蚀流水的搬运作用流水的堆积作用坡积裙沟谷地貌泥石流河谷侵蚀基准面河漫滩牛轭湖离堆山河口三角洲洪积扇河流阶地河流袭夺准平原山麓面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冰川作用冰川地貌冰斗羊背石终渍堤纹泥鼓丘冰水扇冰砾皋(阶地)锅穴蛇形丘冰面地貌冻土冰融作用石海石河石环冻胀丘热融地貌热融滑塌热融沉陷冰锥风沙作用风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风积作用风棱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横向沙丘纵向沙丘黄土海岸带海蚀作用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台海积作用中立带泻湖大陆架大陆坡6、土壤土壤肥力土壤形态土壤剖面土层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松紧度孔隙土壤干湿度新生体侵入体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土壤的水分平衡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胶体土壤溶液土壤缓冲性母质土壤年龄绝对年龄相对土壤年龄诊断层诊断特征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土壤的干湿度地带性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土壤的垂直带谱基带建谱土带土壤的分布地域性规律土壤资源7、生物圈物种生态学环境生态因子生存条件限制因子生态幅光周期现象贝格曼定律阿伦定律旗形树冠竞争竞争排斥原理寄生捕食作用原始合作共生互利生物适应趋同适应趋异适应生态型 K选择K对策者 R选择R选择者种群种群的数量与大小种群的密度单体生物构件生物出生率种群增长领域生物群落群落植物群落边缘效应物种多样性生态位优势种建群种生活型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环境季相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进展演替逆行演替演替顶级气候顶级群落分类植被型群系群丛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生物的放大作用初级生产者生物量现存量次级生产者生态金字塔林德曼定律生态平衡水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护8、地理系统稳态耗散结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土地土地评价绪论: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分科,任务,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章:1、地球自转的意义2、地球公转的意义3、地球圈层分化与构造4、世界海陆分布特点5、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第二章:1、地质构造类型及地貌表现2、地层接触关系3、板块构造学说4、海底扩张学说5、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各自特点6、世界地震带分布规律及其成因7、地质年代确定方法8、地壳演化历史第三章:1、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各层特点(图示)2、大气获得能量的结构3、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特点4、大气降温过程的分类5、雾的分类6、降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7、大气环流类型及其在天气,气候中的作用8、气团形成条件、分类及其特征9、主要天气系统10、锋面天气类型及其在我国的活动范围11、气旋与反气旋形成及其天气特征,对我国的冬夏的影响12、气候系统13、气候形成的因素14、厄尔尼诺现象15、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16、气候带与气候型17、气候变化简史18、气候变化的原因19、未来气候可能的变化第四章:1、水循环与水量平衡2、潮汐的类型3、波浪的成因及其要素4、洋流模式5、七万年来海平面变化6、河流的水情要素7、水位流量的关系8、水位流量曲线的意义9、河川径流形成和集流过程10、河流各种补给形式11、我过河流分类12、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13、湖泊分类14、岩石的水理性质15、承压水与潜水的区别(图示)16、冰川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第五章:1、地貌成因2、基本地貌类型3、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4、风化壳类型及其分布5、滑坡发生的条件6、坡面流水侵蚀强度的主要因素7、泥石流发生条件,类型8、河漫滩发育过程9、三角洲及其类型特征10、河流阶地类型及其影响因素11、喀斯特作用化学过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12、海岸带分为几个部分13、海岸动力作用与海岸地貌的关系14、海岸的分类15、海底地貌第六章1、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地位,作用2、土壤剖面构造及其特点3、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4、土壤的物质组成5、成土因素学说6、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形成作用(可分点考)7、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8、主要成土过程9、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可分点考)10、土壤的地域分布规律11、土壤类型特征12、土壤资源的概念与特点13、我国土地资源概况14、我国土壤开发利用的问题15、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七章1、生态因子的一般特点2、生态因子与生物(可分点考)3、种群的一般特征4、生物群落特征5、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6、生态系统的功能7、生态平衡的概念8、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分布规律9、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10、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类型11、比较农业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12、生态系统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第八章1、地带性分异规律2、非地带性规律3、地域分异的尺度4、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5、自然区划的原则6、自然区划的方法7、土地分类8、土地分级9、土地评价10、什么是可持续发展11、试利用人地关系原理阐述从资源与环境角度实现可持续发展12、中国自然界的基本特征。
自然地理学考研问题
自然地理学
经典教材《自然地理学》(伍光和)。虽然没有学过这本书,但是地理专业是每一章节都会学一本书的。所以看起来这本书还是很轻松的。
把各大高校的考研题在伍光和的那本书上标记出来,对应相应章节。
做笔记-名词解释 、问答题、论述题
Q1:报考单位选择问题:很多人在纠结到底是考大学好还是研究所好?
01
5、地貌 山地 平原 风化过程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水化作用 水解作用 溶解作用 风化产物 风化壳 块体运动 崩落 滑落 蠕动 倒石堆 流水地貌 流水的侵蚀作用 溯源侵蚀 流水的搬运作用 流水的堆积作用 坡积裙 沟谷地貌 泥石流 河谷 侵蚀基准面 河漫滩 牛轭湖 离堆山 河口三角洲 洪积扇 河流阶地 河流袭夺 准平原 山麓面 喀斯特作用 喀斯特地貌 冰川作用 冰川地貌 冰斗 羊背石 终渍堤 纹泥 鼓丘 冰水扇 冰砾皋(阶地) 锅穴 蛇形丘 冰面地貌 冻土 冰融作用 石海 石河 石环 冻胀丘 热融地貌 热融滑塌 热融沉陷 冰锥 风沙作用 风蚀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 风积作用 风棱 风蚀柱 风蚀蘑菇 雅丹地貌 横向沙丘 纵向沙丘 黄土 海岸带 海蚀作用 海蚀穴 海蚀崖 海蚀拱桥 海蚀柱 海蚀台 海积作用 中立带 泻湖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气气溶胶 大气成分 干洁空气 大气常数 温室效应 对流层 辐射平衡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水平温度梯度 气温直减率 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 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 露霜 雾凇 雨凇 辐射雾 平流雾 蒸汽雾 上坡雾 锋面雾 积状云 层状云 波状云 冰晶效应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降水强度 降水量 降水变率 湿润系数 水平气压梯度 摩擦力 惯性离心力 摩擦层 地转风 梯度风 热成风 埃克曼螺线 大气环流 行星风系 信风 季风 局地环流 海陆风 山谷风 焚风 气团 锋 气旋 反气旋 气候 厄尔尼诺 沃克环流 南方涛动 南方涛动指数 ENSO 降水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强度 大气辐射 径流 土地退化
地域分异规律课件
⑴概念 ⑵成因 ⑶特征
•精选ppt
植被和土壤随高•精度选p而pt 分异的现象,称为自 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或高度地带性规 律。
山地高度不同而•精引选p起pt 的热量、水分及水热 对比关系的变化。
土壤一般多呈酸性,少腐殖质,有灰烬一 样的沙质土层,称灰化土。
动物主要是毛皮兽,啮齿类和有蹄类。
欧亚大陆最北部•精、选p北pt 美最北部和南极洲。
冬季长寒,夏季短凉。土壤或常年冻结, 或冰雪覆盖。不能生长树木,只能生长苔藓、 地衣。
在冻土带内,表面土壤积水多,易产生沼 泽土。
动物较单一贫乏,种数不多。北极圈附近 有驯鹿、北极狐、北极熊。南极大陆沿岸有企 鹅。
相对一致性原则•精要选p求pt 在划分区域单位时, 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 划单位的一致性也是相对的,各有不同的标准 。
自然区划综合性•精原选p则pt 的基本涵义是,在自 然区划中,必须将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往往有 主次之分,必须深入分析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 性因素,查明自然区域形成的主导因素,找出 体现主导因素的主导指标.据以对自然区域作 出划分。综合性原则也包含了“主导因素原则” 。
⑴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精选ppt ⑵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①概念 ②成因 ③表现
•精选ppt
经度地带性是指•精地选p理pt 环境各组成要素和自 然综合体按经度方向由海洋向内陆变化的规律 。
由于海陆分布,•精以选p及pt 由此产生的大气环流 相联系的海陆相互作用,但海陆分布是主要因 素。
第七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一)
当水热对比相当时,水平地带明显地与纬线斜交伸展,像 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气温的南北差异和于湿度的东西差异 共同起作用,两者势均力敌,致使这里的水平地带呈与纬 线方向斜交的排列。
比较简单的卵形理想大陆图式
比 较 复 杂 的 方 形 理 想 大 陆 图 式 ( 马 克 耶 夫 提 出 的)
南北半球地带谱基本对称
若把地球表层分为陆半球和水半球,路半球的海 洋也将比陆地所占面积大(52.7%)
海陆分异具有重要的地理效应,表现为海洋和陆
地的强烈对比,使得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各
自然地理要素及其所组成的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
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形成两类
明显不同的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海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性质是地域分异的
环球分布的自然地带只限于极地、高纬和赤道,其它纬度出现了东西递 变的干湿度分带性。 大陆两岸除寒流经过的地方外,基本上分布着各种森林地带,向两极过 渡到苔原地带。 大陆性地带谱主要出现在大陆内部,自荒漠带开始,经草原、泰加林, 向两极过渡到苔原和长寒地带
在寒暖流发生分流的大陆西岸,出现的是地中海型自然地带。
大气降水是地表水来源的主要形式。由于不同气候带内降
水量和降水季节不同,因而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水文过程具
有地带性特征。诸如径流的补给形式,流量的大小,流量
的年变化;湖泊的热力状况,沉积类型,化学成分;沼泽 的沼泽化程度,泥炭堆积程度,沼泽类型等等,都具有明
显的纬向地带分异。值得指出的是,沼泽以及草甸、盐碱
流水作用强烈,等等。因此一些外力地貌,如高纬地区的
冰川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等也表现出一定的纬向地带性 分异。
土壤和生物(首先是植物)的纬向地带性 更是地带分异的集中表现和具体反映。不 同地域的特定水热组合长期与地表物质作 用就形成该地域中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
地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宇宙天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恒星日太阳日恒星年回归年岁差章动极移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2、地壳克拉克值矿物岩石解理断口岩浆岩沉积岩层理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围岩的交代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构造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沉积构造地槽型建造过渡型建造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地质构造水平构造丹霞地貌倾斜构造单面山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火山喷发地震板块大洋中脊地缝合线地质年代相对年代法绝对年代法3、大气气溶胶大气成分干洁空气大气常数温室效应对流层辐射平衡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水平温度梯度气温直减率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露霜雾凇雨凇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冰晶效应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降水强度降水量降水变率湿润系数水平气压梯度摩擦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层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埃克曼螺线大气环流行星风系信风季风局地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焚风气团锋气旋反气旋气候厄尔尼诺沃克环流南方涛动南方涛动指数 ENSO 降水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大气辐射径流土地退化4、水分循环水圈洋海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海水盐度海水氯度潮汐潮流回转流往复流波浪波浪的辐射沿岸流洋流摩擦深度风海流倾斜流密度流水团河流水系流域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水位平均水位相应水位流速流量薛齐公式满宁公式巴甫洛夫公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变率径流系数河流的年正常径流量湖泊定振波沼泽地下水总矿化度硬度溶水性容水度持水性持水度给水性透水性地下水的动态线性渗透定律非线性渗透定律饱水带包气带潜水面潜水潜水湖潜水流承压水冰川成冰作用雪线5、地貌山地平原风化过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风化产物风化壳块体运动崩落滑落蠕动倒石堆流水地貌流水的侵蚀作用溯源侵蚀流水的搬运作用流水的堆积作用坡积裙沟谷地貌泥石流河谷侵蚀基准面河漫滩牛轭湖离堆山河口三角洲洪积扇河流阶地河流袭夺准平原山麓面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冰川作用冰川地貌冰斗羊背石终渍堤纹泥鼓丘冰水扇冰砾皋(阶地)锅穴蛇形丘冰面地貌冻土冰融作用石海石河石环冻胀丘热融地貌热融滑塌热融沉陷冰锥风沙作用风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风积作用风棱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横向沙丘纵向沙丘黄土海岸带海蚀作用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台海积作用中立带泻湖大陆架大陆坡6、土壤土壤肥力土壤形态土壤剖面土层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松紧度孔隙土壤干湿度新生体侵入体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土壤的水分平衡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胶体土壤溶液土壤缓冲性母质土壤年龄绝对年龄相对土壤年龄诊断层诊断特征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土壤的干湿度地带性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土壤的垂直带谱基带建谱土带土壤的分布地域性规律土壤资源7、生物圈物种生态学环境生态因子生存条件限制因子生态幅光周期现象贝格曼定律阿伦定律旗形树冠竞争竞争排斥原理寄生捕食作用原始合作共生互利生物适应趋同适应趋异适应生态型 K选择K对策者 R选择R选择者种群种群的数量与大小种群的密度单体生物构件生物出生率种群增长领域生物群落群落植物群落边缘效应物种多样性生态位优势种建群种生活型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环境季相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进展演替逆行演替演替顶级气候顶级群落分类植被型群系群丛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生物的放大作用初级生产者生物量现存量次级生产者生态金字塔林德曼定律生态平衡水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护8、地理系统稳态耗散结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土地土地评价问答论述题绪论: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分科,任务,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章:1、地球自转的意义2、地球公转的意义3、地球圈层分化与构造4、世界海陆分布特点5、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第二章:1、地质构造类型及地貌表现2、地层接触关系3、板块构造学说4、海底扩张学说5、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各自特点6、世界地震带分布规律及其成因7、地质年代确定方法8、地壳演化历史第三章:1、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各层特点(图示)2、大气获得能量的结构3、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特点4、大气降温过程的分类5、雾的分类6、降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7、大气环流类型及其在天气,气候中的作用8、气团形成条件、分类及其特征9、主要天气系统10、锋面天气类型及其在我国的活动范围11、气旋与反气旋形成及其天气特征,对我国的冬夏的影响12、气候系统13、气候形成的因素14、厄尔尼诺现象15、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16、气候带与气候型17、气候变化简史18、气候变化的原因19、未来气候可能的变化第四章:1、水循环与水量平衡2、潮汐的类型3、波浪的成因及其要素4、洋流模式5、七万年来海平面变化6、河流的水情要素7、水位流量的关系8、水位流量曲线的意义9、河川径流形成和集流过程10、河流各种补给形式11、我过河流分类12、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13、湖泊分类14、岩石的水理性质15、承压水与潜水的区别(图示)16、冰川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第五章:1、地貌成因2、基本地貌类型3、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4、风化壳类型及其分布5、滑坡发生的条件6、坡面流水侵蚀强度的主要因素7、泥石流发生条件,类型8、河漫滩发育过程9、三角洲及其类型特征10、河流阶地类型及其影响因素11、喀斯特作用化学过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12、海岸带分为几个部分13、海岸动力作用与海岸地貌的关系14、海岸的分类15、海底地貌第六章1、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地位,作用2、土壤剖面构造及其特点3、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4、土壤的物质组成5、成土因素学说6、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形成作用(可分点考)7、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8、主要成土过程9、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可分点考)10、土壤的地域分布规律11、土壤类型特征12、土壤资源的概念与特点13、我国土地资源概况14、我国土壤开发利用的问题15、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七章1、生态因子的一般特点2、生态因子与生物(可分点考)3、种群的一般特征4、生物群落特征5、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6、生态系统的功能7、生态平衡的概念8、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分布规律9、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10、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类型11、比较农业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12、生态系统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第八章1、地带性分异规律2、非地带性规律3、地域分异的尺度4、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5、自然区划的原则6、自然区划的方法7、土地分类8、土地分级9、土地评价10、什么是可持续发展11、试利用人地关系原理阐述从资源与环境角度实现可持续发展12、中国自然界的基本特征。
第七、八章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
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1、地球上的生物分为哪几界?P276-279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1、名词解释:生态学、生境、种群、植被、建群种、群落演替、生态系统、食物链。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关关系的科学;P279生境:生物或其群体具体居住地段的所有生态因素的总体;P279种群:占据着一定空间或地区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群体;(P292)植被:一个地区全部植物群落的总体;(P297)建群种:建造群落和改造环境方面作用最突出的生物种;P298群落演替:一定地段上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所代替的过程;P302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行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P306食物链:通过食物的关系彼此连接而形成的一个能量和物质流通的系列。
P3082、简述生物之间的关系。
(P288-290)(1)互助(原始合作):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或种群,彼此均受到利益,它们并不须互相依赖,可以单独生存。
(2)互惠(利)共生:两个不同物种的有机体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共同的生活中互相依赖,均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彼此不能分开而单独地生存。
(3)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并不受害也无利的关系。
(4)竞争:对于食物、生存空间和其他条件具有相似要求的不同物种或同种的不同个体,为了生存相互间都力求抑制对方,从而给双方都带来不利影响。
其结果,起初双方都受损伤,但最后是一方获胜而另一方被淘汰。
(5)捕食:捕食者生物袭击并捕杀被捕食者生物的现象。
捕食者因获得食物而受益,被捕食者则受到抑制或死亡。
(6)寄生:一个物种的个体(寄生物)生活在另一物种个体(寄主)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其组织中吸取营养,但并不经常导致寄主生物的死亡。
第七章土地分级与分类
第七章土地分级与分类重点:讲授土地分级、分类和分等的方法论,难点:区域划分和类型划分的区别第七章土地分级与分类(综自的三大核心之一)第一节土地的概念与特征一、土地概念与含义土地——197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瓦赫宁根召开的土地评价专家会议上,土地的概念作了规定:土地包括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厚度)的大气、土壤、基础地质、水文和植被(综合体)。
它还包括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人类影响),以及动物对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
中科院地理所赵松乔:“土地是一个综合的科学概念,它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也包括过去和现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在内。
”概括土地概念的含义:1.含义(1)土地是一个综合自然地理概念综合体:自然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土地的性质——取决于全部组成要素的综合特征,而不从属于任何一个单独要素。
(2)土地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空间范围垂直厚度:土地单位大小不一,厚度不同,最低级土地单位地球表层厚度大小不一,研究范围大,厚度大(3)土地是一个自然历史产物,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不断变化的动态特征历史产物所谓某一地段的土地特征,只是土地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瞬间状况。
研究土地不仅要了解它的空间分布综合特征,还要了解它的历史、现状,要推测其演替方向,达到认识土地的本质,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4)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生产劳动的对象,人类生产活动离不开土地。
是资源农业生产——人类利用和改造土地过程,所以土地与人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它的一些特征是人类长期作用的产物。
土地长期作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生产资料、改造对象,所以土地具有社会经济利用的特点。
土地的两个基本特征:自然属性——自然历史发展产物受自然规律制约经济属性——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创造价值。
地方性分异规律实用PPT文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方性分异规律
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地方性分异规律表 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
例:①黄土高原川地、冲沟呈树枝状分布在 塬、梁、峁、土石山等地形单元中。
②山地的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山谷和山顶。
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 山谷和山顶。 山谷和山顶。 地地例例② ②地例地山例山山较地地地②较塬较例山方方::山山方:方谷:谷谷小方方方山小、小:谷性 性 ① ① 地地 性 ① 性 和 ① 和 和 尺 性 性 性 地 尺 梁 尺 ① 和分分黄黄的 的分黄分山黄山山度分分分的度、度黄山异异土土阳 阳异土异顶土顶顶的异异异阳的峁的土顶规规高高坡 坡规高规。高。。地规规规坡地、地高。律律原原和 和律原律原域律律律和域土域原表表川川阴 阴表川表川分表表表阴分石分川现现地地坡 坡现地现地异现现现坡异山异地出出、、、 、出、出、。出出出、。等。、有有冲冲迎迎有冲有冲有有有迎地冲序序沟沟风 风序沟序沟序序序风形沟性性呈呈坡 坡性呈性呈性性性坡单呈和和树树和 和和树和树和和和和元树重重枝枝背 背重枝重枝重重重背中枝复复状状风 风复状复状复复复风。状性性分分坡 坡性分性分性性性坡分。。布布、 、。布。布。。。、布在在在在在 塬、梁、峁、土石山等地形单元中。 例:①黄土高原川地、冲沟呈树枝状分布在 ②山地的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
则及存在的问题
末页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
一、地域分异规律 二、中国自然景观 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 的地域分异
西部经济景观地带
四、中国人文景观 的地域分异规律
五、景观划分 六、景观划分的原
则及存在的问题
末页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
3、问题
则及存在的问题
返回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
一、地域分异规律 二、中国自然景观 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 的地域分异
1)科技文教发达,精英荟萃,地理区位优越, 交通 方便,特别是海运独具优势,极有利于实 行全方位对外 开放;
2)积极参与现代国际分工;
3)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大;
按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三级阶梯的最低级,但就空间 广度和资源的丰度而论,又处于逆梯度的最高级。
四、中国人文景观 的地域分异规律 2、特征
五、景观划分 六、景观划分的原
则及存在的问题
返回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
一、地域分异规律 二、中国自然景观 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 的地域分异 2)能源资源丰富,分布着我国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多种矿 产的富集区,而且矿种齐全,空间组合比较理想; 1)地域辽阔,全地带土地面积537.3×104 km2 ,占全国 的56%以上;
四、中国人文景观 的地域分异规律
五、景观划分 六、景观划分的原
5)荒漠漠土景观地带 包括阿拉善高平原、河西走廊、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等温带和暖温带,以及柴达木盆 地。
则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区域地理经典课件第七章 中国区域划分
(三) 西部经济景观地带
地域上包括川、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10省区。在 三大经济景观地带中,按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三级梯度的最低级;但就 空间广度和资源的丰度而论,又处于逆梯度的最高级,这是我国一个极 富特色、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地带。 本地带的优势和劣势都比较突出,反差对比鲜明,其特征表现:一是 地域辽阔;二是能源资源丰富;三是人口稀少,经济技术落后。 全国欠发达的地带。不仅经济总规模小,而且效益差。自然资源虽丰 富,但自然资源的贡献度还较低,因而,自我增长的能力也低。
关键词:
1.景观 (landscape) 2.地域分异规律(regularity of regional ifferentication) 3.中国自然区划 (physical regionalization of China) 4.中国经济区划 (economic regionalization of China)
本节完!
返回目录
第二节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
一、地域分异规律
景观地域分异的规律是指整个景观或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按确定方向发生有规 律的空间分异的现象。 太阳辐射能和地球内能是形成地域分异的两种基本因素,它们在空间上或时间上 的影响都是不平衡的。两者在地球表层自然界中的特殊表现,决定了地域分异最 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即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简称地带性)的基本成因是,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具有不同的入射角 所引起太阳辐射沿纬度方向呈不均匀的分布。地带性的表现是地球表层许多自然 地理现象和过程由赤道向两极呈有规律的递变。 地球内能作用产生的地表形态和大地构造的区域性差异,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水 热条件和其他成分在区域上发生一定的分异,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第二节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学案
第二课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
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
分析天山牧民转场的原因。
提示地形起伏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逐水草而居。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业质量标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水平1 明确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含义。
(综合思维) 水平2 结合资料,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特点。
(区域认知)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形成与水平地域分异的关系,地方性水平3分异规律的形成。
(综合思维)能够结合实例,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带、雪线的特点及成因。
(综水平4合思维)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01海拔的变化。
202水热状况差异。
3.分布规律(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03垂直带谱。
(2)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04一致。
(3)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05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4)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06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1.判断正误。
(1)纬度越低的山垂直自然带越多。
(×)(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完全一致。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 C解析山寺桃花因地处海拔高的山地,热量条件比山下平原地区差,花期迟,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复杂程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纬度位置、海拔、相对高度。
二地方性分异规律101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02较小的地域分异。
2.地方性分异现象举例地方性分异现象成因温带湿润区高而陡的山坡上只能生长较耐旱的针叶树、03灌木等水分低洼的河谷生长04草甸植被地形平坦、高度适中的地域生长落叶阔叶林1.判断正误。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七章区域系统理论
第二节 区域的基本特征:4个
一、区域的物质性
从哲学上讲,区域是空间的范畴,是空间 的一部分,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区域大体上可以分成自然区(如综合自然 区、地貌区、黄土高原地区 )、社会经济 区(如行政区、军事区、经济区、宗教区、 文化区 )和自然技术社会过渡型区(如技 术经济区、作物果树适宜栽培区、疾病医 疗地理区、供暖区等)三类
国界不可侵犯。一个国家内部的行政界线也要认真勘定。
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屏障是行政界线的重要类型。
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划分行政界线时大都采用几何直线法。
例如,美国和加拿大以北纬49°为界;美国阿拉斯加州与加拿 大以西经141°为界;埃及与利比亚以东经25°为界;埃及与 苏丹以北纬22°为界;印度尼西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几内亚 岛上以东经141°为界;智利与阿根廷在火地岛上以西经 30°56′为界。北美和澳大利亚的不少州界也采用几何直线法。
三、边界优势——三个优势
1、边境地理梯度较大
在自然方面,海陆边界、山地和平原边界、大气锋面、地质断层 线是沉积、剥蚀、气流活动最活跃的一线。
在国际贸易上,地理梯度和势能相当于经济上的互补性,是开展 国际贸易的基础。
在旅游上,地理梯度和势能带来奇异风光,是猎奇旅游的上好去 处。我国边境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民俗民族文化景观构成旅游 景点的富集带。
2、边境两重性与和平趋势:军事作用和经济、文化作用。 在经济领域出现两个新现象:
一是涌现大批跨国经营的候鸟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廉价 的原料,选择劳动力相对低廉处加工,到售价最高处推销。
二是区域性集团加强。这两个新现象都加强边境的经济和文不但为相邻地区服务,而且为邻国过境和整个国际贸易 服务。内陆国家开辟出海通道,交替采用武力与和平两种手段。 在和平趋势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协商借道是内陆国家走向大洋的 主要途径。
中尺度地域分异名词解释
中尺度地域分异名词解释中尺度地域分异是地理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呢。
从本质上讲,中尺度地域分异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于多种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中等规模的地域差异现象。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哦。
比如说,在一个较大的省域范围内,我们常常能看到这种中尺度的地域分异。
一方面,地形地貌在中尺度地域分异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以我国的四川省为例,四川盆地内部相对较为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合农耕,人口密集,城市众多。
而盆地周边的山脉地区,像川西高原和横断山脉地区,地势高耸,地形复杂。
这里的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从山脚到山顶可能经历从亚热带气候到高山寒带气候的转变。
这种地形地貌导致的气候差异,进而影响到植被的分布。
在盆地里可能是大片的农田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在山脉地区则是高山草甸、针叶林等植被类型,这就是中尺度地域分异在地形地貌和植被方面的体现。
另外,水文条件也对中尺度地域分异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像河流的分布,它可以造就不同的地理环境。
一条大河的两岸,靠近河流的地方土壤水分充足,可能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适合发展灌溉农业。
而离河流稍远的地方,水分条件相对较差,可能发展畜牧业或者耐旱作物种植。
例如,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的泛滥和泥沙沉积塑造了广阔的华北平原,在平原上由于距离黄河远近不同,就存在着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域分异。
人类活动也是中尺度地域分异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人类的聚居和开发活动往往会改变当地的自然环境。
在城市地区,由于大规模的建设、工业活动和人口聚集,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地理环境。
城市里高楼林立,气温比周边乡村地区高,这就是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
而且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建设用地为主,与周边的农业用地或者自然保护区等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在乡村地区,不同的村落之间,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差异,也会存在中尺度的地域分异。
比如有的村落以种植水稻为主,形成了独特的稻作文化景观;有的村落以养殖畜牧为主,其建筑布局、生活方式等都会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热力分带性--地带性分异
三、全大陆全海洋地域分异规律
(一)全大陆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分异
纬向地带性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空间分异的基本规律之一,表 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线延伸,按纬度发 生有规律的排列,而产生南北方向的分化 在热量分带的基础上,各自然地理要素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地 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都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分异 大多数地貌都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土壤和生物的纬向地带性更是地带性分异的集中体现和具体 反映
2、省性分异
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即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省性也具有不同的等级规模。主要指自然地带内的非地带性分 异。 热量带范围内的省性分异是最大一级的省性。 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称为带段性。 带段性也有不同的分异规模
3、带段性分异(地带段性)
热带和寒带的省 性分异不明显 温带的省性分异 非常明显,大陆 东岸、大陆内部、 大陆西岸的自然 带差异是其主要 表现
第二节 地域分异的尺度
一、尺度划分
自然地理环境是具有范围,大小和高低等级的自然综合体 不同的地理学家有不同的分类。英美地理学家多采用全球尺度 (global scale)、区域尺度(regional scale)和局地尺度(local scale)的三级划分。我国地理学家通常采用大、中、小三种尺度, 但也有差别。 次级的地域分异是在较高级地域分异达到背景上发生的--受到 高级地域分异规律的制约。 低级地域分异是构成高级地域分异的基础。
3、水平地带性
(二)全海洋地域分异规律
大洋表层纬度地带性 大洋底层的地域分异
四、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1、由区ຫໍສະໝຸດ 性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引起的景观分异
纯粹的非地带性分异,相应于一定大地构造单位的地势地貌分 异 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可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单位 我国的东亚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是最大一级的分 异单位。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天山山系等是次 一级分异单位;山西高原、四川盆地等是更次一级分异单位
2、干湿度地带性(经度省性)
干湿度地带性(经度省性)是非地带性规律的具体表现。它表 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经线方向的延伸,按经 度由海到陆发生有规律的东西向分化。 产生干湿度地带性(经度省性)的具体因素主要是由于海洋和 大陆两大体系对太阳辐射的不同反应,导致大陆东西两岸与内 陆水热条件及其组合的不同。 大陆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气候呈现由湿润到干旱的的变化。 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海陆基本上是东西相间排列的。在同一 热量带内大陆东西两岸及内陆水分条件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便 发生明显的经向地带性分化。
理 想 大 陆 的 自 然 带 分 布
大 陆 自 然 带 谱
地域分异的规模(刘南威)
景贵和的划分:全球性地域分异、大陆及大洋的地域分 异、区域地域分异、地方性地域分异
全球性分异 大尺度分异 分异尺度 全大陆全海洋分异 区域性分异
中尺度分异
小尺度分异
陈传康分类
二、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
1、海陆对比性--非地带性分异
海洋与陆地是有本质差别的物质系统 海陆分异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分异 引起海陆分异主要因素是非地带因素 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是直接原因 热力分带具有全球特征 地带性因素是造成其分异的直接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