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当代翻译理论

当代翻译理论

名词解释:1、文化转向轮:是翻译研究两大主将勒菲弗尔和巴斯内特共同提出的,即翻译研究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它必须在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视野中展开自己的讨论。

2、归化翻译: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3、异化翻译: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

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4、功能对等论: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奈达提出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 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

5、功能目的论: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应能在译入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

但翻译活动可以有多个目的,这些目的进一步划分为三类:(1)译者的基本目的(如谋生);(2)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3)使用某种特殊的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的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式)。

但是,通常情况下,“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即“译文在译人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

(Venuti:2001)因此,译者应在给定的翻译语境中明确其特定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方法—直译、意译或介于两者之间。

PeterNewmark西方翻译理论

PeterNewmark西方翻译理论

B. 在表达形式上,语义翻译是译文与原文 的形式更为接近,并尽量保留原文的声 畅地道, 简明易懂。
C.当信息的内容与效果发生矛盾时,语 义翻译重内容而不重效果,交际翻译则 重效果轻内容。
e.g.
Wet Paint! 湿油漆! 油漆未干,请勿触摸!
the letter --- the spirit
the words --- the sense
form --- message 他认为直译和意译都忽视了翻译应当 考虑翻译目的、读者的特点和文本的类 型。
各种翻译方法的差异:
SL emphasis
TL emphasis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直译 原文语言形式
意译 译文语言形式
语义翻译法集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 翻译的优势
交际翻译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 势
理论基础
理论论述 以德国心理学家、功能语言学家布勒
和雅各布森论述的三大语言功能为依据, 即表情功能、信息功能、感染功能。还 采用了弗哥茨基(Vygotsky)关于思维 的本质的观点来区分两种翻译:
“内心言语本身就是一种功能,而不是外在言语
的内在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内心言语才是纯 粹意义上的思维。”
据此,纽马克认为成年人运用语言的目 的和运用语言进行的最基本的活动是思 维,而不是说话或写作、交际或(自我) 表达。
A.每个人在思考的时候,总会有单词或句 子出现在脑海里,而不可能只是一片空 白。这说明,语言能表明人在思考,但 语言不等同于思维。
一、生平 二、主要理论
一、生平
彼得·纽马克,生于1916 年,是英国著名的翻译家 和翻译理论家。他从事过 多种欧洲语言的翻译工作, 是出色的译者和编辑。纽 马克同时也是一位语言学 家,并担任英国语言学家 协会会长。他的主要兴趣 就是把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应用于翻译实践之中,把 翻译研究和英语语言研究 相结合。

翻译理论全面总结【精选文档】

翻译理论全面总结【精选文档】

翻译理论全面总结1. 初学翻译要求:一、忠实;二、通顺。

P62. 汉译英的基本功:就使用英语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拚法正确.怎样拼写,不可忽视.二、合乎用法。

一个词怎样用,和哪个词连用,很有讲究。

三、句子平稳。

也就是说每个句子都是合乎语法的.怎样读懂原文(一)单词释义:一(二)识别短语(三)理解句子结构,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有时甚至要参看历史材料.P21/P143. 代词:总的说来,英语代词用得多,汉语代词用得少。

因此,英译汉时,有些代词可以不译。

汉译英时则要在适当的地方增加代词,特别是物主代词。

P254. 形容词和副词在英语里是两个非常活跃的词类。

英语有些词的用法和汉语是一致的,用起来不困难。

但也有些词,特别是副词,用法和汉语不同.P275. 把握全篇而后译。

翻译大体上分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

要读懂原文,光靠从词汇、短语和结构三个方面去弄懂,是不够的,还必须把握全篇所谓翻译,是翻译意思,而不是翻译词句。

只要抓住了意思,译文在词句上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译文在内容上要忠实于原文,在语言上要readable这样的译文才是好的译文。

P36/p456. 重复与代称:英语不喜欢重复,如果在一句话里或相连的几句话里需要重复某个词语,则用代词来代替,或以其他手段来避免重复。

汉语不怕重复,连续使用某个词语是常见的事.汉译英时要千方百计避免重复,多用代称;英译汉时则要少用代称,多用实词。

英语有时在句子里先出代词,然后再出它所指的人或物。

汉语一般总是先出实词,然后才用代词p607. 我国的翻译事业最初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

东汉时代,天竺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现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释道安:主张直译《四阿含》《阿毗昙》,鸠摩罗什:倾向于意译和弟子僧肇译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花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倾向于意译,常对原文加以改动,以适应中国的文体。

他的译法虽然灵活,态度却很谨慎。

翻译理论知识

翻译理论知识
A, 他这人处处显老,惟独两只眼睛跟海水一 个颜色,透出挺开朗,打不垮的神气。 (赵少伟译)
B, 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除了那一 双眼睛,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 沮丧的。(海观译)
4.翻译的过程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
* 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7) Eugene A. Nide “Dynamic equivalence”
*Conclusion: a. be faithful to the content of the original b. to be as expressive as the original c. be close to the original style
4…..as(仿佛) when we hail a person across the street, only to discover from his blank response that we have mistaken stranger for a friend
课程要求
1,Class attendance, participation 10% 2, Translation practice 30% 3, final exam 60% 活动安排: 1,没人选择至少两篇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文
章进行课外翻译练习。 2,每周上课前,准备一个自己专业相关的
内容进行课堂陈述。
语)表达出来,是译文读者能得到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范仲英,《实用翻译 教程》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第三章: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3.1 相关翻译理论3.1.1翻译转换理论翻译转换(translation shift)是翻译中的普遍现象,指的是原文译为目的语时发生的语言变化。

“翻译转换”作为术语最早出现在英国学者卡特福德(Catford)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他认为翻译转换是“偏离形式对等的等值翻译”,并将将翻译定义为:“一种语言(SL) 中的语篇材料被另一种语言( TL) 中等值的语篇材料所取代。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弗斯和韩礼德的语言学模式之上,并借用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

卡特福德的转换理论主要使用了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四个语法范畴。

卡特福德认为,语言是交际性的,在上下文中发挥功能,而且这些功能的发挥通过不同的语言层次( 如语音、词形、语法及词汇) 和级阶( 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等)。

在对“形式对应”( formal correspondence) 和“文本等值”( textual equivalence) 做了区分后,卡特福德认为,既然这两个概念有很大差异,进行翻译转换就是必然的了,翻译转换因而在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过程中背离了形式对应。

卡特福德进而提出两种转换: 层次转( level shifts) 和范畴转换( category shifts)。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汉英翻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层次转换所谓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

卡特福德的层次转换包括语音、词形、语法和词汇四个层面,但他认为翻译中惟一可能发生的层次转换就是语法和词汇之间的转移。

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的语法项在翻译时可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词汇项,反之亦然。

例如,汉语中的“着”、“了”、“过”等词汇都可以用来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 has/ have done)”和“过去完成时( had done)”这两种时态表达。

翻译理论复习

翻译理论复习

2010-2011-1 翻译理论复习1.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在诸多翻译理论家当中,乔治.斯坦纳是西方对翻译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的著名作家。

他在其著作《通天塔之后》中提出了以阐释学为基础的翻译活动的四个步骤:信赖(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和补偿(compensation)。

首先,译者需要相信原文是有意义的,即为“信赖”,在理解和表达这种意义时,译者不可避免的要遭遇到来自原文的敌意和强烈的抵抗,难以接进原文的意义。

所以,译者的主观因素也不可避免地“侵入”到原文中去,“侵入”的目的是“吸收”,在“吸收”过程中难免要散失译语本色。

因此,“补偿”就显得必不可少。

事实上,译语本色的散失会表现在上述各个阶段,因此,“补偿”也必须贯穿整个翻译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原文的内涵,达到翻译的理想境界,翻译才能起到交流的作用。

2. 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佐哈尔是以色列台拉维夫大学( Tel Aviv) 研究文学批评的教授, 从70 年代开始, 他在文学研究中提出多元系统方法( polysystem approach) 。

在研究和描述希伯莱语文学翻译史的过程中, 他深受俄国后期形式主义特别是图尼扬诺夫( Jurji Tynjanov)的文学进化理论的影响。

佐哈尔大量借用图尼扬诺夫的概念和观点, 如系统、文学准则、区分文学系统的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作为衡量历史文学重要性手段的陌生化( defamiliarizatio n) 、文学演化( literary mutation) 和进化( literary evolution)等。

1978 年, 佐哈尔的《历史诗学论文集》( Papers in Historical Po et ics) 问世, 收录了他在1970~1977年间所写的系列论文, 首次介绍了“多元系统”( polysy stem) 这个术语。

翻译转换理论

翻译转换理论

翻译转换理论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它提供了一种方法来描述如何将一种语言中的句子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中的句子。

这个理论建立在假设之上,即语言之间有一些共同的结构,并且可以使用固定的转换规则来将一种语言中的句子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中的句子。

翻译转换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语言的语法结构、句子的构成以及如何使用转换规则来将一种语言中的句子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中的句子。

这些规则可以是形式化的,也可以是非形式化的。

例如,一个简单的转换规则可能是:如果一个英语句子以“the”开头,则将其转换为汉语句子时应在句子的开头加上“这个”或“那个”。

翻译转换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翻译、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领域。

它还被用于研究语言学习、语言系统和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

翻译转换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源语言”和“目标语言”。

源语言是要转换的语言,而目标语言是转换后得到的语言。

在转换过程中,源语言中的句子被解析成一系列组成元素,然后使用转换规则将这些组成元素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的对应元素。

转换规则可以分为两类:形式化规则和非形式化规则。

形式化规则是根据语言学原理和规则形成的规则,通常被写成类似于程序代码的形式。

非形式化规则是指人类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规则,通常是基于他们的语言知识和翻译经验形成的。

翻译转换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语法结构”。

语法结构是指语言中的句子的组成方式,包括词汇、语法规则和句子的构造方式。

在转换过程中,源语言中的句子首先被解析成语法结构,然后使
用转换规则将其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的对应语法结构。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

多年来一直从事语言的教学和研究 ,能流利地使用法 语 ,比较熟练地掌握除俄语和现代希腊语 ,还略懂德 语、梵语、拉丁语、阿拉伯语、希伯莱语、土耳其语 和印度尼西亚语等多种语言。
翻译代表作
卡氏论翻译的代表作是 1965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卡氏唯一的一本翻译理论专著
2. 范畴转换 (category shifts)
结构转换(structural shifts) 类别转换( class shifts) 范畴转换
单位转换(unit shifts)
内部系统转换(intra-system shifts) 指翻译过程中形式对应的脱离。
2.1 结构转换(structural shifts) 卡特福德认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转换形式,主 要涉及语法结构的转换。语法里的结构转换可 以发生在所有等级上。
பைடு நூலகம்
2.3 单位转换(unit shifts) 就是指等级转换(rank shift),即指原语中某 级上一个单位的翻译等值成分为译语不同等级 上的单位这样一种形式对应的脱离。 sentence clause phrase/word group rank word morpheme
Eg: Surprisingly,politics class is her favorite.
不足之处
卡特福德认为翻译理论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这种观点 比较片面。这会大大限制我们的视野和思维,局限我们的研 究范围,使翻译过程和本质得不到正确的,全面的描述和研 究。
卡氏的理论主要分析和描述了翻译过程和翻译转换,但却没 有提及翻译标准,没有说明为什么要在翻译中要采用层次转 换和范畴转换的方法。 卡特福德提出的转换模式仅仅适用于语言的句子层级以下, 没有顾及超出句子以外的语言单位如段落和篇章。对语篇, 语义,风格,交际,文化等问题缺乏指导意义。

翻译理论(英译汉)

翻译理论(英译汉)
现以“down”为例:
❖ (1)When the boy came back, the old man was asleep in the chair and the sun went down
❖ 孩子回来的时候,老头儿已在椅子上睡着,太阳已经西 沉了。
❖ (2)He was bending his head down,his right hand tightly clenched upon the edge of the bench.
❖ 再比如“past”这个词: ❖ (1)The days are past when Jewish blood could be
shed with impunity. ❖ 可以不受惩罚地屠杀犹太人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 (2)The old man sitting in a chair is a past president. ❖ 坐在椅子上的那位老人是一位卸任的总统。 ❖ (以上两例中past是形容词) ❖ (3)There was no question that Chrysler had a
(8)Time appears to run more slowly for a moving clock than for a clock at rest.
对于正在运动的时钟来说,时间似乎过得比静止的时 钟慢些。
(9)A fifty foot navy boat was waiting at the dock,its diesel motors running.
现在一切取决于我们打这手牌时是否冷静而审 慎。
(6)The clock hands pointed to ten minutes after five.

英汉翻译历史及理论

英汉翻译历史及理论

• 优点:支谦和道安的方法都体现了“忠实” 二字。严复的“信”、“达”、“雅” , 被翻译界公认为对翻译的基本要求 ,不够 通俗化,实际上,这正是严复的明智之处。 傅雷的“神似”说 ,把我国传统美学中 “传神”这个重要观点,引入翻译理论, 把对翻译理论的认识提到美学范畴。钱钟 书的“化境”说,与传统的“信、达、雅” 说相比,“化境”说更为严谨、含义更为 深远。
• 不足:支谦的“循本旨, 不加文饰” ,过于 拘泥于原文,不够灵活,显得不够生动。 道安的方法亦是如此,显得死板,都是古 代直译的代表。严复的“信、达、雅” , 由于太“雅”而失去了“达”和“信”, 不太容易理解。 • 傅雷的“神似”说,不足之处在于过于注 重美学,偏离了原文的主旨,显得有点夸 张。
• 毋庸讳言,中华民族有十分灿烂的文化交流史, 曾经涌现出无数闻名世界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 从玄奘到严复,从林纾、鲁迅、瞿秋白到傅雷, 他们的翻译和翻译思想“至今仍有方法论和价值 论的生命力。
• 比如支谦的“循本旨, 不加文饰”, 道安的 “尽从实录, 不令有损言游字”, 玄奘的 “既须求真, 又须喻俗”, 这些有关翻译的 观点都是他们在翻译佛经过程中的一些主 张。后来又出现了严复的“信”、“达”、 “雅”之说, 傅雷的“神似”说, 钱钟书的 “化境”说, 而这些标准是针对文学翻译而 言的。
翻译的定义 《辞海》:把一种语言文学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 地重新表达出来。 《牛精英语词典》:在保留意义的情况下从一种语言转变成 另一种语言。 (1)翻译是 “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 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 ” 的活动。 (范存忠,1985: 80 ) (2)翻译是将一种文字之真义全部移至另一种文字而决不失 其风格和神韵。(吴献书, 1949) (3)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 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 1980) (4)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 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王克非, 1997) (5) 翻译是语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萧立明, 2001)

Peter Newmark 西方翻译理论

Peter Newmark 西方翻译理论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 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这两 个概念的提出,扩展了传统的直译和意 译的概念,为翻译研究指出了新的思路 和方向。正如纽马克自己所说,这是他 “对普通翻译理论的主要贡献。”
(1)理论背景
(2)理论基础
(3)定义 (4)比较 (5)再发展
理论背景
直译 意译
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
F.语义翻译是一门艺术,只能由一个人单独承 担,不能有不准确的翻译,但由于造成了认知
意义和语用意义的走失,语义翻译译文一般不
及原文。
交际翻译是一门技巧,有时可由多人承担。由
于重效果,简洁明了,弥补了语义翻译中意义
的走失,又经过了适当的润色,交际翻译译文
一般优于原文。
适用文本
语义翻译:表达性文本或是重要的审美 性文本,其表达形式和内容一样重要, 那么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哲学、宗教、 政治、科技作品都用语义翻译。
Bao-yu played “Racing Go”with the other maids. This was a game in which you moved your Gopieces across the boar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row of dice, the object being to reach the opposite side before every thing else and pocket all the stakes.(David Hawkes &John Minford)
“内心言语本身就是一种功能,而不是外在言语
的内在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内心言语才是纯
粹意义上的思维。”
据此,纽马克认为成年人运用语言的目 的和运用语言进行的最基本的活动是思

翻译理论基础

翻译理论基础

3. 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 1747-1814):英 国人,著名翻译家。于1790年在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 宣读论文,题目是“论翻译的原则”,随后出版单行 本。他在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a.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b.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c.译文与原作同样流畅。(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Some Questions on Translation
1. Have you done any translation before? What’s y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ranslation? 2. Do you know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or the West? 3. Do you know some famous translators in China? 4. How about translators in the West?
钱钟书:他是中国当代最令人骄傲的社会 科学家之一。他在“林纾的翻译”一文 中提出了“化境”(reaching the acme of perfection) 这一说。他说:“文学翻 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 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 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 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 ‘化境’”。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
I.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II. Basic concepts of translation III. Brief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IV.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V.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直译和意译) VI.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归化和异化)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理解与表达Literal translation vs Free translation (直译 意译) “动态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 及“功能对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学说,强调读者反应,即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产生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Eugene A. Nida“案本 求信 神似 化境” 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从释道安的“案本”(意为按照原文的本意),严复的“求信”,傅雷的“神似”,到钱钟书的“化境”,都离不开“忠实”这个总原则。 忠实 Faithfulness 通顺 Smoothness 严复参照古代佛经翻译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 于1898年在《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卷首的《译例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 翻译标准(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 1951年, 翻译家傅雷从文艺学--美学角度提出翻译的最高艺术境界是“神似” (similarity in spirit;spiritual resemblance). 傅雷的“神似”(similarity in spirit) :在《高老头重译序》中提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神似”即要传达原文的意蕴和韵味,“把原文的意义、神韵把握住”。 许渊冲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之“三美论” (beauty in meaning, beauty in sound and beauty in form); 刘重德提出的“信、达、切”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closeness); 英国历史学教授泰特勒(A. F. Tytler)在18世纪提出的翻译三原则:1. 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 2. 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译文的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3. 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 一般来说,可分成两种对立的意见,即: “异化” (alienation;foreignization) “归化” (adaptation;domestication)。 前者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后者则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 就文化转换而言,我们可分为以源语文化为归宿(source language culture-oriented, or SL culture-oriented)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target language culture-oriented, or TL culture-oriented)这两种原则和方法。 韦努蒂(Venuti)可以说是异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反翻译”的概念。这种翻译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在风格和其他方面突出原文之“异”。 奈达(Nida)可以说是归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的概念。对Nida来说,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的目的是,译文的表达方式应是完全自然的,并尽可能地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译文读者的文化范畴。因此,英语成语“to grow like mushrooms”在译成中文时,可用汉语成语“雨后春笋”来表达目前翻译界普遍接受的,也是作为一般翻译学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必须努力掌握的标准,简而言之是两条:忠实 (Faithfulness) 和流畅 (Smoothness)。

(完整word版)翻译基本理论知识点

(完整word版)翻译基本理论知识点

1. 归化(domesticating method )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2. 异化(foreignizing method) 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

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3. 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指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活动,如把汉语文本译文英语文本。

4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指同一语言的各个语言变体之间的翻译,如把方言译成民族共同语,把古代语译成现代语。

5 连续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 又称即席翻译,用于会议发言、宴会致辞、商务谈判、学术研讨等场合,发言人讲完全部或部分内容之后,由口译人员进行翻译。

6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通常用于大型正式会议上,要求译员利用专门设备,不间断的进行边听边译。

7信达雅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有文采谓雅8可译性指一种语言中的某个词、短语、小句或语篇可以翻译为另一种语言的可能性程度。

9.形合( hypotaxis )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需要一种语言形式手段(如连词或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10. 意合(parataxis) 之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进行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来表达。

11 直译( literal translation )即直接翻译,指译文基本上按原文的形式和结构进行翻译,但也并非是死扣原文,字字翻译12 意译 (free translation ) 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按译文的习惯将原文意义表达出来。

翻译理论基础

翻译理论基础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摘要:上个世纪60年代,卡特福德以印欧语言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翻译转换”这一概念,将其界定为“从原语到目标语过程中偏离了形式对应”,并对其进行解释分类,主要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两种,其中范畴转换又分为层次转换、词性转换、单位转换和内部体系转换。

本文通过分析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详细介绍该理论下的各种转换,通过举例分析翻译转换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带给我们的翻译启示。

关键字: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翻译实践;层次转换;范畴转换一、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简介“转换”这一术语源于卡特福德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Cartford,1965:73),其中他在《论翻译转换》这一章节中着重讨论了这个问题。

“转换”的概念最初由卡特福德界定为“偏离从源语到目标语过程中的形式对应”(Departures from foemal correspondence in the process of going from the SL to TL.)。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弗斯和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学模式之上,并借用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

他指出,“翻译转换”是指原语进入译入语过程中离开形式的对应,“翻译转换”主要由两种类型:层次转换(level shifts)和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s),其中范畴转换又分为结构转换(structural shifts)、词类转换(class shifts)、单位转换(unit shifts or rank shifts)和内部体系转换(Intro-system shifts)。

二、翻译转换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一)层次转换首先,层次转换是指“在源语中处于某一语言层次上的成分,在目标语中的对应物却处于另一个不同的层次”,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的语法项在翻译时可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词汇项,反之亦然。

英语翻译基本理论

英语翻译基本理论

e) In terms of materials to be translated • 1. Material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works such as novels ,stories, prose , poetry ,drama etc. • 3. translation of materials in political field such as treatises on social problems, reports, speeches etc. • 4. translation of practical writing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 notices, receipts, etc.
• 2.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Studies:各自产生于各具特色的中 国和西方文化.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 不同,差距很大。 • A.中国译论:产生于中国文化,是主观印 象式的理论。特点:个性的,联想发挥式的,不 乏真知灼见,言简意赅,但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 性。 • B.西方译论:客观分析式的理论。科学的、 客观的、系统的、往往具有自身的体系性,具有 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术语,可操作性强。
“洪荒造塔语言殊,从此人间要象胥”(马祖 毅,2004:1) Translation exists because men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Steiner,2001:51) 斯坦纳说:“翻译之所以存在,是人们讲不 同的语言。”

汉英翻译理论总结

汉英翻译理论总结

汉英翻译理论总结1.翻译的本质是释义,是意义的转换。

2.翻译从文本角度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和应用文翻译。

3.翻译从方式角度可分为全译、摘译和编译,其中全译是翻译最基本的方式。

4.对初学者来说,句子是较为理想的翻译单位。

5.在中国,影响最深、流传最广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

6.除了翻译的高标准,对初学翻译者“忠实、通顺”是一种常见的标准。

7.本教材中,我们采用“功能相似、意义相符”这一标准。

8.词的两大类意义是指称意义和蕴含意义。

9.词的指称意义是“词的确切和字面的意义”,蕴含意义是“词的隐含意义”。

10.要胜任汉译英工作,译者必须具备至少三种素养: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文化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11.英语语感包括:语法意识、惯用法意识和连贯意识。

12.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3.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语言属于制度文化。

14.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

15.中国人注重伦理;英美人注重认知。

16.中国人重整体,偏重综合性思维;英美人重个体,偏重分析性思维。

17.中国人重直觉;英美人重实证。

18.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英美人重逻辑思维。

19.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

20.汉语是音节文字;英语是拼音文字。

21.汉语是声调语言;英语是语调语言。

22.汉语的句法特征是意合,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

23.篇章是表达整体概念的语义单位,衔接性与连贯性是篇章最重要的特征。

24.汉语是主题显著语言,句子建构在意念主轴上;英语是主语显著语言,句子建构在主谓主轴上。

25.汉英翻译的过程可分为选词、构句和谋篇三个部分。

26.在所有的翻译过程中,语境都是凌驾于一切的因素,而且优先于任何的规则、理论或是基本意义。

27.汉语为语义型语言;英语为语法型语言。

28.句子按照句型,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种;按照句类,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

Peter Newmark 西方翻译理论

Peter Newmark 西方翻译理论

Bao-yu played “Racing Go”with the other maids. This was a game in which you moved your Gopieces across the boar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row of dice, the object being to reach the opposite side before every thing else and pocket all the stakes.(David Hawkes &John Minford)
有些文本与言语关系较为密切,而言语 的首要目的就是进行交际,那么该文本 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不在乎其思维 过程,这时候就可以采取交际翻译。可 见,交际翻译与言语有关。
如戏剧翻译,由于要面对观众,与他们 交流,一般就采取交际翻译。
定义
(1)语义翻译 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 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ation of metaphor by simile(用明 喻代替隐喻, 保留喻体)
e.g.They crowded around him and the flood of questions came.
他们围着他,问题想潮水般涌来。
(4)translation of metaphor(or simile) by simile plus sense(用明喻和喻底结合翻译 隐喻)
一、生平 二、主要理论
一、生平
彼得·纽马克,生于1916 年,是英国著名的翻译家 和翻译理论家。他从事过 多种欧洲语言的翻译工作, 是出色的译者和编辑。纽 马克同时也是一位语言学 家,并担任英国语言学家 协会会长。他的主要兴趣 就是把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应用于翻译实践之中,把 翻译研究和英语语言研究 相结合。

翻译理论及代表人物

翻译理论及代表人物

西方主要翻译理论及代表人物格高雅,而把译文必须朴素、通顺、准确当作衡量译作的标准。

(二) 翻译的重点,很明显地突出对近代和当代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和北欧各国作品的译介。

(三) 开始较多地翻译中国作品,出现汉学热潮。

(四)里,其中集中反映他翻译理论的文章有两篇,一篇是《语言学与翻译》,另一篇是《语言分析与翻译》。

在这些文章里,弗斯着重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 语言分析是翻译的基础。

语言分析是翻译的先决条件。

(二)完全的翻译不等于完美的翻译。

(三) 在任何两种语言的翻译中,甲语言中某些意义的表达方式是不可能译成完全对等的乙语言的。

卡特福德指出,他的理论叫翻译的"描写理论" 。

即是说,他运用描写语言学家韩礼德的" 级阶与范畴语法"( Scale and Category Grammar ) 来描写翻译。

作者从翻译性质、类别、对等、转换、限度等方面着重阐述了"什么是翻译"这一中心问题。

(一) 翻译的性质。

据卡特福德所下定义: 翻译乃是"把一种语言( 摞语) 的文字材料替换成另一种语言( 目标语) 的对等的文字材料" 。

(二) 翻译的类别。

就其程度而论,可分为" 全文翻译( full translatìon ) " 和" 部分翻译" ( partialtransla tion) 。

(三) 翻译的对等问题。

这是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中心所在,必须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方面,翻译对等是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现象,是根据两种语言的比较而发现的。

另→方面,翻译对等的产生必须看目标文本和摞文本是否具有相同或至少部分相同的实质性特征。

(四) 翻译转换。

(1) 层次转换; (2) 范畴转换。

(五)翻译的限度。

指的是不可译性的问题。

翻译中有两种类型的不可译: (1)语言方面的不可译现象有双关语、歧义语法结构,如英语的Time f1ies ,其中flies可以是动词f!y( 飞行)的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也可以是名词f !y (苍蝇) 的复数形式,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SL and TL: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d). In terms of disposal (处理方式) • 1. full-text translation (全文翻译) • 2. abridged /adapted translation • (摘译/辑译) • 译写?
• A good translation is one which has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Tytler
The current definition(1)
•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Nida
• “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贾 公彦(618-907) 唐朝 • “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 音虽似别,义则大同。”——法云(9601279) 宋代 • The British scholar Dr. Samuel Johnson once said: “To translate is to chan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remaining the sense.”
The definition in the old days
• 翻译活动在中国由来己久,在《礼纪.王制》 中就有记载:“中国、夷、蛮、戎、 狄……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 西方曰狄踶,北方曰译。”(马祖毅, 2004:2)在此后,翻译已经并正在经历着 发展的高潮。
The current definition(2)
•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 ---------------Prof. Huang Long Translatology •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转换 成另一种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它包括 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曹明 伦)
To sum up
• Why( 为何翻译?) • What(何为翻译?) • How(翻译何为?)
Basic Knowledge of Translation Theory
• • • • •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criteria or principl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liberal translation Terms
Prerequisites of a translator
• The enhancement of our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 The betterment of our command of the relevant languages • The broadening of the range and scope of our general knowledge. • By Zhou En-lai
• Catford defines translation as “the replacement of tex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ual mater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 (1965:21)
• It is not a peripheral discipline, but what it involves goes beyond the boundary of any particular branch of learning. • It is not inter-lingual transfer, but crosscultural transfer. (Mary Snell-Hornby)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a) In terms of languages • 1. Translation from native languages into foreign languages • 2. Translation from foreign languages into native languages b) In terms of mode • 1. oral interpretation • 2. written translation • 3. machine translation
• 西欧所以能有今天的文明,用一个西 方学者的话来说,这要“归功于翻译 者”。(Kelly:1979:1)
• 五千年来,虽然经历了不少波折,走过了不少坎 坷的道路,但是中华文化却一直没有消逝? “倘若拿河流来作比,中华文化这一条大河,有水 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 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的次数大大小小是颇多 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 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 翻译。中华文化所以能常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 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林煌天,1997: 季羡林序)
•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 种语言表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
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 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 的目的。(孙致礼)
In summary
– Translation is the information transferring between two languages and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language families. – Translation is a rendering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Translation is an art, a bilingual art, a craft, a skill, an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 Translation is a representation or recreat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written or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
“洪荒造塔语言殊,从此人间要象胥”(马祖 毅,2004:1) Translation exists because men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Steiner,2001:51) 斯坦纳说:“翻译之所以存在,是人们讲不 同的语言。”
“正是因为语言不通,人们才产生要对话的 欲望……才产生翻译”(郑海凌,2000:5)
Course arrangement
• • • • 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theory Translation skills and practice Exercises
Requirements
• 1. Class attendance (If your absence goes to three times, including th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hird one, your final marks will be decreased. ) • 2. Class performance (Every one of you will be demanded to translate/interpret in the class and I will record them) • 3.Exam
• 2.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Studies:各自产生于各具特色的中 国和西方文化.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 不同,差距很大。 • A.中国译论:产生于中国文化,是主观印 象式的理论。特点:个性的,联想发挥式的,不 乏真知灼见,言简意赅,但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 性。 • B.西方译论:客观分析式的理论。科学的、 客观的、系统的、往往具有自身的体系性,具有 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术语,可操作性强。
Basic points in Translation
• 1. Binary opposition • eg: Synchronic perspective ---- Diachronic perspective • prescriptive----descriptive • Literal translation ---- Liberal translation •
翻译是一项艰辛的劳动
• It is probably the most complex type of events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smos. (I.A. Richards ,1953) • It is quite demanding. Many people hold that exceptional translators are born, not made. (e.g. Nida) • Potential translators must have a high level of aptitude for the creative use of langua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