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1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第1课时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第1课时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第1课时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时演练一、选择题1.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K国,天下分而为七。

K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K县。

更K、K分裂,至K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K”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有效信息。

由材料中“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K县”可知反映的是秦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故B项正确。

答案 B2.“大地在我脚下……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请问这首主题歌所描写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位帝王()A.秦始皇B.唐太宗C.汉武帝D.康熙解析结合题干“夷平六国”等关键信息可知诗歌描写的是秦始皇。

答案 A3.秦王嬴政率“虎狼之师”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大业。

秦能完成统一的历史原因有()①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②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③人民渴望统一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秦国实现统一的条件包括商鞅变法奠定基础,各地联系逐渐加强,人民渴望统一等。

故选A。

答案 A4.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永恒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秦统一六国B.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C.秦朝修筑长城D.秦朝在“西南夷”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解析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深远的意义,故A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 A5.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

根据材料中的“出一”“皆决于上”等字眼,其中“上”指的是皇帝,由此可以看出皇权的至高无上,故选A项。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第1单元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练习(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第1单元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1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同步测试】1.右图是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如果秦朝某官员检举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可以找皇帝A.丞相 B.御史大夫C.太尉 D.郡守御史大夫丞相太尉2.右图是秦始皇统一后所使用的文字,它最有可能的字体是:A.隶书 B.楷书C.行书 D.小篆3.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A.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C.维(礼又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D. 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下列哪幅疆域图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A B C D5.“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秦统一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B.秦统一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C.秦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 D.秦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6.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 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答案:BDAACB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归纳总结在高中答历史大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面对历史大题感觉无话可说;另一种是面对大题滔滔不绝,但是这两种情况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不得分或是得分少。

那么历史大题要怎么答呢?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历史大题答题模板1、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目的含义及区别历史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文化专制,焚书坑儒 穷兵黩武,兵役繁重 大兴土木,徭役无度 加紧盘剥,赋税沉重 严刑峻法,囚徒无数
激化阶级矛盾 引发农民起义 秦朝短命而亡
课堂讨论:
有的学者称秦始皇为“千古 一帝”,有的学者则认为秦 始皇是暴君。你认为应当如 何评价秦始皇。
社会大变革
促进民族融合 商鞅变法
秦统一的 历史原因
韩非子的理论
课堂讨论:
秦国统一六国的因素有哪些?
1、根本原因: 顺应了统一的历史趋势 2、社会基础: 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和地区
之间联系加强
3、人民要求: 战争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4、秦国自身: 商鞅变法最彻底,实力最强 5、秦王嬴政: 雄才大略,正确的统一方略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文化方面
政治方面: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确定皇帝称号,皇权至高无上
在中央
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在地方
废除分封制, 相
太 三公 尉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九卿
内 史
地方建立郡县制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 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 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 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 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始皇曰:“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 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 皇帝秦始皇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 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时训练:第一单元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时训练:第一单元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秦统一中国以后,政府采取了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这些措施所体现的国家政权功能是( )A.保障国家人民安全B.加强对社会的管理C.实行严格阶级统治D.提高对思想的控制2、《中国大历史》一书中写道:“按照常理来说,有一个最好坐落在上游的中央集权……才可以在黄河经常威胁下,给予应有的安全。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是治理黄河的重要条件B.治理黄河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C.建立民主政治体制不能治理好黄河D.政治制度主要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3、《中国通史》载:“秦朝的统一,决不全是兵力的关系。

……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

”上述材料( )A.认为嬴政在统一过程中发挥作用不大B.指出秦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强调秦朝统一与军事力量没有关系D.秦朝统一前,郡县制度已普遍建立4、柏杨先生说:本世纪(公元前3世纪)70年代,东方六个王国灭亡的内在和外在条件,都已具备。

你认为六个王国灭亡的外在条件包括( )①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超群②六国统治阶层日益腐败无能③人民久历战争渴望统一④嬴政广纳贤人精心谋划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5、关于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表现了2 000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②表现了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全国的恢宏气势③体现秦朝高超的制陶雕塑水平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的暴政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6、“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 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

你长袖一挥, 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士不敢弯弓报怨。

……千古功过, 任由世人评说。

”材料称颂的是我国古代一位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统治者。

他是( )A.周武王B.秦始皇C.唐太宗D.康熙帝7、《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1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含解析)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1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含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注洛。

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

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

”(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材料二(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史记》(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国为秦开凿水渠的企图,并分析秦王嬴政在郑国的企图暴露后仍坚持修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嬴政废逐客令的目的,并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简要的评价。

企图:消耗秦的国力,使秦无法向东征伐,以保证韩国的安全。

原因:郑国渠的开凿使大片农田得到灌溉,有利于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2)目的:吸引有用之才,为秦国效力;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力量。

评价:秦王嬴政的做法,反映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其做法有利于吸纳人才,有利于增强秦国的力量,从而相对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力量,而为其兼并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

……秦代郡县制的推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是适应封建专制政体的要求而出现的。

它对于结束长期形成的诸侯割据局面,维护国家统一,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代郡县制的推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郡县制所体现的封建专制政体的特征,并说明郡县制实施所产生历史影响。

(1)问时,要从春秋战国时期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中,归纳有利于统一的政治因素。

高中历史选修4课时作业4: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高中历史选修4课时作业4: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训练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基础达标]1.“秦孝公保崤函之固,以广雍州之地,东并河西,北收上郡,国富兵强,长雄诸侯,周室归籍,四方来贺,为战国霸君,秦遂以强,六世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也。

”以上西汉刘向的论述说明()A.秦始皇对完成统一起的作用不大B.商鞅变法是秦吞并六国的重要因素C.秦国吞并六国有着优越的条件D.秦孝公时已具备完成统一的条件2.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永恒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秦统一六国B.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C.秦朝修筑长城D.秦朝在“西南夷”部分地区任命官吏3.古代把皇帝称为“陛下”。

“陛”本意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臣民要同皇帝说话,常常要通过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突出特征是()A.封建等级制度森严B.专制皇权不可逾越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D.皇帝推崇君权神授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

”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称皇帝、制《秦律》B.置三公、行郡县C.焚书坑儒、筑长城D.统一文字、平百越5.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下列对秦始皇的评价正确的是()①统一全国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历史的发展②对人民的残暴统治,是秦亡的原因之一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功大于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能力提升]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代有人说:秦王贪婪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材料二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练习)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练习)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练习)1.右图是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如果秦朝某官员检举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可以找皇帝A.丞相 B.御史大夫C.太尉 D.郡守御史大夫丞相太尉2.右图是秦始皇统一后所使用的文字,它最有可能的字体是:A.隶书 B.楷书C.行书 D.小篆3.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A.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C.维(礼又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D. 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下列哪幅疆域图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A B C D5.“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秦统一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秦统一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C.秦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D.秦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6.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7、古代把皇帝称为“陛下”。

“陛”本意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臣民要同皇帝说话,常常要通过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突出特征是( )A.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B.专制皇权不可逾越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 D.皇帝推崇君权神授8、秦灭楚后,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

秦代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覆盖了湖南大部分地区。

该郡( )A.依然实行楚国文字 B.下辖若干县、乡、里C.郡守由皇帝任命,定期向丞相述职 D.县令由郡守任命,定期向皇帝述职9、秦始皇关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与文化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以下关于秦始皇的评论, 不准确的是( )A.完成统一, 使人民生活安定, 经济发展繁荣B.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 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产生重大影响C.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D.结束长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10、“君主近臣, 代起执政, 品位既高, 退居闲曹。

人教版历史选修4《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word同步测试

人教版历史选修4《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word同步测试

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选择题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D.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2、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最先被灭的诸侯国是() A.赵国 B.韩国 C.燕国 D.齐国3、秦王赢政兼并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①任用贤能②重金收买敌国官员③策略正确④统一车轨,发展交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

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5、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的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 削弱地方权力C. 建立中央集权D. 防止大臣专权6、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A.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B. 地方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C. 是否与封国制并存D. 郡县长官在所辖领域内享有世袭统治权7、对右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文化的发展B.有利于统一的巩固C.有利于文化的交流D.禁锢了人民的思想8、秦朝之所以能够实现“一法度、衡、石,车同轨,书同文”,主要原因是()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 实现了政治大统一C. 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D. 秦始皇能够厉行法治9、秦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中,最重要的是() A.修筑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陆交通B.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C.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与管理D.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10、对秦始皇的评价应着重于() A.开拓疆域 B. 统治残暴 C. 中央集权 D. 统一中国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02年6月,湖南湘西里耶镇传出令中国考古界兴奋的消息:大批秦朝官方文书档案重见天日,至今已出土数量达36000件。

选修四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选修四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问题探究:
1、客观条件:

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
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1、秦王 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
嬴政能 统一六
一统发展 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
国历史 人民的困苦, 人民渴望统一
条件
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 建国家的理论
秦 咸阳
问题探究:
3、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1)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 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 文化的发展。
(3)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此后“统 一”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 意识。 ……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巩固统一的措施)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1、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即依据历史人物的主 要活动史实。
2、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 3、把历史人物置于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分析
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有利 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否符合人民愿望 等。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问题探究一: 1、为什么秦王嬴政能统一六国? 2、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及采用的军事战略。 3、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措施
影响
政治
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
思想 文化
军事
统一文字(秦小篆) 焚书坑儒
征服百越,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等。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 的统一;

高三历史选修4_《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高三历史选修4_《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教材第6页,学思之窗,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虽大大增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但严刑酷法,计划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秦朝因此灭亡。

教材第7页,本课测评1、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统一要具备三个客观条件,社会基础、人民需要、秦国的实力。

本课测评2、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在中央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太夫;在地方,废分封制,设郡县两级,在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但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学习延伸2、如果我是客卿,我会留在秦国为秦王赢政效力,因为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人民渴望统一,具备统一的条件。

秦王赢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教材第9页,学思之窗,前者有利于封建帝王明确,要更为有效地治理国家,必须选拔最为适当的官员去完成各项施政措施,皇帝事必躬亲未必能够高效、全面地完成各项治理国家的事务。

作为一国之君,最应具备的是把握统治策略,制定统治大政方针的能力和知人善任的本领。

后者则提示封建帝王,必须多方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而偏听则往往带来判断的失误,滋生帝王的娇纵思想。

1/ 1。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测试)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测试)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测试)1、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对此准确的理解是()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皇帝制被后世采用C.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2、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

“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始于( )A.夏朝 B.周朝C.商朝D.秦朝3、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玉印称“玺”;只有玺才能使用玉料,这些都是皇帝专用的,其它人不得使用,这从根本上说明 ( )A.秦始皇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B.秦始皇进行文化创新C.秦始皇树立专制皇权权威 D.秦始皇实行暴政4、下图人物是秦始皇,他头上戴的称冕,前后垂挂的称玉;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服饰只有他和继承皇位的子孙可以穿着。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点()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皇权至上D.皇帝独裁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求其宁息”,他采取的措施是( )A.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B.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C.命蒙恬主持修建万里长城 D.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降职或罢免)。

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

”群臣皆不敢扬声。

这说明秦朝( )①官场的腐败②潜伏着统治危机③相权威胁皇权④君臣关系极不正常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据《史记》等史籍记载,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五次出巡,其中四次到了海滨。

海滨之巡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的“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

这也是秦始皇在咸阳以外地方居留最久的记录。

其间秦始皇与随行权臣“与议功德于海上”,发布阐述国体与政体的文告。

【人教版】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材料解析(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材料解析(含答案)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统一六国1.商鞅变法〔材料一〕卫鞅①亡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法及太子,黥③劓④其傅⑤。

期年⑥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战国策·秦策一》【解读】《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史事和游士论辩、权谋的资料汇编,以国别区分,共三十三篇,计东周、西周各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赵、魏各四篇,韩、燕各三篇,宋、卫合为一篇,中山一篇。

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常书》、《修书》诸名,后经西汉刘向编次整理,因其内容多为战国游士策谋,故命为今名。

《秦策》共分五篇,《秦策一》居全书第三卷。

商鞅变法是秦国走向强盛的转折点,此段材料说明:①商鞅在秦国推行法治,公平无私。

②商鞅变法成效显著,使国内治安清明,国外诸侯畏惧。

③其缺陷是国内严刑峻法,苛刻少德治,国外以势压人,未能以德服之。

【注释】①卫鞅:公孙氏,名鞅。

战国时卫国人,故亦称卫鞅。

后来由于封地为商,又称商鞅、商君。

②亡:逃亡。

③黥(qíng):也叫“墨刑”,用刀刺刻犯人面额,再涂上墨。

④劓(yì):古代割掉鼻子的刑罚。

⑤傅:指太子的师傅。

⑥期(jī)年:一周年。

〔材料二〕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①于农,国大、民众,不淫②于言,则民朴壹③。

民朴壹,则官爵不可巧而取也。

不可巧取,则奸不生。

──[战国]商鞅《商君书·农战》〔材料三〕故为国之数④,务在垦草⑤;用兵之道,务在壹赏。

私利塞于外⑥,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

──[战国]商鞅《商君书·算地》〔材料四〕入使民属于农,出使民壹于战。

故圣人之治也,多禁以止能,任力以穷诈。

两者偏⑦用,则境内之民壹;壹则农,农则朴,朴则安居而恶出。

──[战国]商鞅《商君书·算地》【解读】《商君书》,又名《商君》、《商子》,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撰,是先秦法家的重要著作。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1.我国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统一六国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郡县制D.最高统治者称皇帝2.《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3.假如有一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归纳整理大臣们的奏章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位高官应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4.秦灭楚后,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

秦代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覆盖了湖南大部分地区。

该郡A.依然实行楚国文字B.下辖若干县、乡、里C.郡守由皇帝任命,定期向丞相述职D.县令由郡守任命,定期向皇帝述职5.秦朝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与下列图片相关的措施是A.统一货币、度量衡B.修筑驰道C.修筑长城D.统一文字6.下列关于秦朝灭亡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C.“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D.“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7.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

唐朝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B.前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C.前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前的秦始皇,后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后的秦始皇D.以上的说法都不对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

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

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

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

历史选修ⅳ人教版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练习解读

历史选修ⅳ人教版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练习解读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选择题1.《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 A.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B.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C.使人民遇到了圣明的君主D.使人民有了安定的生产环境2.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 ) A.皇权至高无上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3.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最主要是在于( ) A.郡县官吏掌握地方军政大权B.郡县是重要的地方行政机构C.郡县官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D.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和控制4.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

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 )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A.①②④ B.①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是( ) A.建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注:六合:天地四方。

天启:天生,天授。

收兵铸金人: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

) 材料二(在平定六国的当年,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展开过一场讨论。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的什么功绩?此功绩的重大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同步练习及答案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同步练习(一)一、选择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春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2、秦王嬴政即位时,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这表现在()A、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B、长期战乱,统一成为人心所向C、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增强D、少数民族南下的步伐放慢3、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庭势力在地方绝迹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4、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征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政府设丞相联、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C、地方实行郡县制度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5、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这种思想的根源是()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中央集权制6、《史记》载:“桀、纣失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

天下之端,自涉发难。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个政权的衰亡是和自身的腐败或暴政相关B、孔子编《春秋》的目的同于“汤、武作”“陈涉发迹”C、在推翻秦朝的斗争中,陈涉的首创之功值得肯定D、六国贵族也参加了反秦斗争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该话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之一是()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8、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A、战国B、秦朝C、西汉D、隋朝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材料一: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

高中历史选修4课时作业16: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高中历史选修4课时作业16: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基础巩固1.“大地在我脚下……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这首主题歌所描写的中国古代帝王是()A.秦始皇B.唐太宗C.汉武帝D.康熙帝答案 A『解析』从材料中的“夷平六国”“统一称霸”等信息可以看出歌词描写的是秦始皇。

2.观察下图,请问以下哪条信息不能从图片中得出()A.皇帝至高无上B.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C.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D.丞相任命太尉答案 D『解析』D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不能从图中直接得出这一信息,故符合题意。

3.《荀子·君道》中有:“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秦朝负责监督百官的是() A.丞相B.太尉C.刺史D.御史大夫答案 D『解析』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督百官。

4.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秦始皇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A.灭六国B.推行郡县制C.实行分封制D.北击匈奴,修长城答案 B『解析』秦朝建立后认为原先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的原因是实行了分封制,故推行郡县制以防止重蹈覆辙。

5.秦朝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与下列图片相关的措施是()A.统一货币、度量衡B.修筑驰道C.修筑长城D.统一文字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观察图片、再认知识的能力。

图片展示的是秦朝的秦权和钱币,这与秦统一后采取的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有关。

B项是交通设施;C项是边防工程;D项属于文化方面。

6.《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答案 D『解析』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注洛。

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

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

”(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材料二(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史记》(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国为秦开凿水渠的企图,并分析秦王嬴政在郑国的企图暴露后仍坚持修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嬴政废逐客令的目的,并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简要的评价。

企图:消耗秦的国力,使秦无法向东征伐,以保证韩国的安全。

原因:郑国渠的开凿使大片农田得到灌溉,有利于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2)目的:吸引有用之才,为秦国效力;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力量。

评价:秦王嬴政的做法,反映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其做法有利于吸纳人才,有利于增强秦国的力量,从而相对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力量,而为其兼并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

……秦代郡县制的推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是适应封建专制政体的要求而出现的。

它对于结束长期形成的诸侯割据局面,维护国家统一,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代郡县制的推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郡县制所体现的封建专制政体的特征,并说明郡县制实施所产生历史影响。

(1)问时,要从春秋战国时期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中,归纳有利于统一的政治因素。

回答第(2)问时,要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着手,从地方官员的产生方式等角度分析特征。

对历史影响,从材料中概括归纳即可。

春秋战国时期已积累了实行郡县制的初步经验;秦完成统一具备了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条件;实行郡县制是巩固统一的必然选择。

(2)特征:地方官员直接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体制建立;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封建官僚体制建立。

影响: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为后世提供了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

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史记》材料二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

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其政治设施,多有皋落百代之概……焚书坑儒之事,皆为虐政,而结果非可一概而论……左道欺罔,邪论以易富贵,在法可诛也。

始皇一坑,正可以扫除恶气,惩创民蠹,功逾于过也。

——梁启超(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司马迁和梁启超对秦始皇评价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对“焚书坑儒”的评价,据此指出梁启超的评价有何特色。

(1)问时,要结合两则材料从总体上概括,材料一主要叙述了秦始皇的“乱政”,材料二主要评价了秦始皇突出的历史贡献。

回答第(2)问时,要准确解读材料二中梁启超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肯定,同时梁启超也指出这是“虐政”。

全面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是梁启超评价历史问题的特色。

司马迁主要是强调秦始皇的暴政;梁启超则充分肯定了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实现思想统一等方面的重大贡献。

(2)梁启超:认为焚书坑儒虽是暴政,但它打击了异端邪说,有利于加强思想的控制,功大于过。

特色:较为公正地评价了历史人物的功过;把特定的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辩证地分析。

4.导学号0246400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当日,我们所需要的是:(一)对内建立一个久安长治的规模。

(二)对外把力所能及的地方,都收入中国版图之内,其未能的,则确立起一条防线来。

秦始皇所行的,正顺着这种趋势。

——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

这亦非他一人所能为,大约是法家所定的政策,而他据以实行的。

这只要看他用李斯为宰相,言听计从,焚诗书、废封建之议,都出于李斯而可知。

政治是不能专凭理想,而要顾及实际的情形的,即不论实际的情形能行与否,亦还要顾到行之之手腕。

秦始皇的政策虽好,行之却似过于急进。

北筑长城,南收两越,除当时的征战外,还要发兵戍守;既然有兵戍守,就得运粮饷去供给;这样,人民业已不堪赋役的负担。

他还沿着战国以前的旧习惯,虐民以自奉。

造阿房宫,在骊山造坟茔,都穷极奢侈;还要到处去巡游。

——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完成统一后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的历史贡献,并分析说明秦朝短命而亡的历史教训。

,诸侯割据混战;匈奴等少数民族对汉族政权构成严重威胁。

结束分裂割据,在边境地区构筑防线,正是秦始皇统一过程中和统一后面临的任务。

据此,回答第(1)问。

回答第(2)问时,要充分解读材料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建立强有力的政权,有效地维护了统一;加强边境地区的防御。

(2)贡献:大力实践法家思想;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加强思想控制等。

教训:政治统治不能单凭理想,要注意实际情况和实行的策略;政策的推行要稳步进行;统治者要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5.导学号0246400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相国、丞相,皆秦官。

”《汉官仪》说:“相国、丞相,皆六国时官。

”其实,西周、春秋以来已有所谓“相”“傧相”之称,“出接宾曰摈(傧),入赞礼曰相”。

到战国后期,“相”才成为总理一国内职事的高级官僚,“相也者,百官之长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相国,复置丞相,设一员称丞相,设二员称左、右丞相。

丞相不仅不是世袭的,也不是终身任职的,国君和皇帝不以“亲”“贵”而以“贤”“能”选拔大臣,这对秦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丞相制度建立后,与春秋战国时代相比,掌握实权的人数减少了,国家权力就更容易集中,杜绝了春秋战国以来“政出私门”的现象。

材料二《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御史大夫,秦官。

”周朝已有“御史”之称,《周礼·春官》:“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凡治者受法令焉。

掌赞书,凡数从政者。

”可见,周代“御史”已是一种正式官职,但其地位并不高。

战国时期,御史的职掌已很清楚。

秦始皇时期“御史大夫”的设立提高了御史的地位,其地位仅次于丞相,是秦中央政府的核心人物之一。

秦朝御史大夫的职掌相当广泛,“在殿中……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还负责掌管律令和司法审判事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闫晶晶《浅论秦朝的中央官制》(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设立丞相制度的目的及该制度设立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从先秦到秦朝“御史”一职地位的发展演变,说明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

(3)根据材料,指出秦始皇建立的中央官制有何突出的特点。

(1)问时,根据材料一中的“总理一国内职事的高级官僚”“国家权力就更容易集中”、选拔丞相的标准是“贤”“能”等信息,可知秦始皇设立丞相的目的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而丞相制度设立有利于加强皇权。

回答第(2)问时,对材料二中的信息简要概括即可。

回答第(3)问,要说明秦朝制度对先秦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目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影响:进一步瓦解了宗法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2)演变:西周时期地位较低;战国时期职掌已明确;秦朝时成为中央政府的核心人物之一。

职责:掌管群臣奏章,负责监察百官;负责掌管律令和司法审判事务。

(3)秦朝的中央官制,一方面继承了先秦时期的相、御史等官职,另一方面在其职权、产生方式等方面又进行了创新。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

应时动事,是维皇帝。

匡饬异俗,陵水经地。

忧恤黔首,朝夕不懈。

除疑定法,咸知所辟。

方伯分职,诸治经易。

举错必当,莫不如画。

——始皇二十八年琅邪刻石材料二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

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

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

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始皇三十七年会稽刻石(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根据材料二,说明秦刻石颁布的内容及其目的。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封建时代皇帝刻石的作用。

,材料一颂扬了秦始皇的统一之功,以颂扬为主;材料二强调了封建伦理的规定,关系到国计民生。

功绩:勤政、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和文字、改革风俗、统一中国、加强吏治等。

内容:明确规定家庭的封建伦理。

目的:稳定社会秩序,保护个体家庭。

(2)颂扬封建政府的功绩,宣讲政府的政策,是封建统治者进行宣传的重要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