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转)

合集下载

如何识别古诗词中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如何识别古诗词中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如何识别古诗词中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古诗词写作有三大要素,分别是“风格、内容、手法”。

其中,手法就是指文字而言
的表现技巧,是古诗词与当时文学样式之间的结合和融合,也是读诗词时,一个常见的文
学美感。

古代诗人大多施展运用虚实结合来表现丰富文学效果,让读者更容易把握中心思想。

虚实结合,是通过虚拟语气和实际描写互相衬托,非常和谐的一种情境表达,尤其是
考虑到《诗经》的长篇叙述。

虚实结合,首先是要营造出一个诗句的味道,从现实中把一个意象抽离出来,把它变
成一种抽象的形象。

其次,要构思出一个本句可以提示出下文意义的特色框架。

再然后,
要借用一些比喻象征等手法,婉转的表现出意象的美好一面的特色,并将一些抽象的概念,无形中表现出来。

最后,还需要在句子中运用适当文字,让整句话都能和谐的拼凑在一起,展示出诗句的美妙结构。

古典诗歌虚实结合手法,通常使用大量的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其言外之意更为丰富。

比如《饮中八仙歌》中:“喷薄汗出,如膏如雾”这句话快速而精准的把孟子乘船中的应
景感觉表达出来,运用了“如膏如雾”的句式,把一种抽象概念表达出来。

又如杜甫《春
夜喜雨》中“闻说黄花早结梗,乃教芳草萋萋香”,表达了春雨时分农作物正在茁壮成长
的过程,使文字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

由以上的古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可以鉴别出,古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是运用抽象形
象表现实境的一种表达技巧,需要读者根据文字的提示,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象,将虚拟的
意象联系到实际,让读者像进入一场梦境,体会其中文字背后所包含的境界,从而把握整
首诗歌正确的对外呈现。

试析《春江花月夜》中的虚实结合

试析《春江花月夜》中的虚实结合

试析《春江花月夜》中的虚实结合引导语:《春江花月夜》是初唐张若虚的杰作之一,这首长诗之中虚与实两种艺术手法结合得非常完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详细的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在漫长的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以说是一首灵愚共感的千秋佳作。

人们拜倒在她的脚下,被她的美所吸引所震撼,给予了她无尽的称颂和褒扬。

如清代王运评价道:“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阐述了这首诗在诗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深远影响。

闻一多更将这首诗推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尽管已有很多学界中人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的美进行过不同解析,可笔者仍觉意犹未尽,试图从虚实结合这一角度进一步去挖掘其潜在的艺术魅力。

虚实说是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重要理论,认为宇宙万物和一切审美活动都是虚与实的统一,所以虚实结合便成为艺术创作和审美观照的基本原则之一。

宗白华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曾指出,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戏剧、书法、建筑,甚至小到印章,都是运用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来处理,而表现出飞舞生动的气韵。

的确如此。

就绘画而言,清人笪重光《画筌》中曾说:“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清代画家兼诗人的方薰《山静居画论》中也说过:“古人用笔,妙有虚实。

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

虚实使笔生动有机。

机趣所之,生发不穷。

”此论对诗歌也同样适用。

中国古典诗歌就借鉴了国画中的这种传统技法。

叶燮在《原诗》里曾强调过创造诗歌艺术境界的必要手段是“虚实相生,有无互立”。

薛雪在《一瓢诗话》中也有一段精彩的叙述:“诗有从题中写出,有从题外写入;有从虚处实写,实处虚写;有从此写彼,有从彼写此;有从题前摇曳而来,题后迤逦而去,风云变幻,不一其态。

”可见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不即不离,不粘不脱,即而不滞,离而不游,放得开,收得回,是诗人和画家们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

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

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
6.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 7. 忆从太学诸生列,我尚弱龄君秀发 8. 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
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
判断“虚实”的依据是什么
• 1. 眼前为实,梦中为虚 • 2. 当下为实,回忆为虚 • 3. 现状为实,想象为虚
关键词:梦 关键词:忆 关键词:想、念、欲、应
• 整句想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歌鉴赏中的
• 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清·笪重光
诗在有字句处, 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李渔《中国画论·神韵》
随堂练—感受“虚实结合”的妙处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实写:“我”和“童子”的对话 虚写:我问的内容,隐者超然洒脱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广东卷)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 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 答: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 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 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 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 深深的无奈之情。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 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 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 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 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

古诗虚实结合手法

古诗虚实结合手法

古诗虚实结合手法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巧妙运用虚幻和现实元素,使诗歌更具意境和深远的内涵。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古诗中虚实结合的手法:
1. 对景抒情
例子:《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月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地上霜”则是通过虚构赋予了诗歌更加凄美的意象。

2. 春风化雨
例子:《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诗人以“香雾云鬟湿”和“清辉玉臂寒”来描绘春天的美好,通过虚实结合,使意境更加鲜活。

3. 写景抒情
例子:《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夜色、画屏、流萤,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元素,但通过古人的想象和抒发感情,创造了一幅独特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4. 虚实相生
例子:《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更上一层楼”来表达诗人对追求进取、不断超越的向往,这里的楼可以看作是实实在在的建筑,也可以理解为精神境界的提升,形成虚实相生的意境。

5. 借景抒怀
例子:《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通过“白云深处有人家”以及“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诗人借景抒发了对山水景色的感怀,将现实景物与自己的情感巧妙结合。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常常能够让诗歌更加富有情感、意境和艺术性。

这种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独特理解。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实联合的表现手法诗词鉴赏讲究浸润 ,讲究体验 ,讲究对文字的敏感、对语言的感悟、对意蕴的体悟。

为大家整理了古诗词鉴赏虚实联合的表现手法,希望大家喜爱。

古诗词鉴赏虚实联合的表现手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空幻世界和梦幻等。

一般状况下,“虚”包含三种种类:1.空幻世界和梦幻。

比如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成功的空幻之景与醒来时的鹤发现实形成鲜亮的对照,让读者体会出诗人空有弘愿,报国无门的悲痛。

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存亡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返乡,小轩窗,正梳洗,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空幻之景。

2.想象和回想。

比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

接天莲叶无量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示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点。

后两句真实写,详细描绘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旭日的照射下,一望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睦的搭配着。

《虞佳人》中”栏杆玉砌应犹在,不过朱颜改“,句中”故国“的”栏杆玉砌“存在,但此时其实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栏杆玉砌“与”朱颜“比较着写,颇有故国悲凉,事过境迁之感。

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一诗中,诗人将往日吴王荒淫腐败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缺悲惨情况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激烈的批评的态度。

3.假想之境。

比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真相,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其他心情,是实写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假想,是虚写 ;着意描述词人孤单孤独的心情。

虚实联合,酣畅淋漓地写出了离其他恋恋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虞佳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陡峭的局势 ;《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其他情况,如“寒蝉悲凉,对长亭晚”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诗歌中难理解的表现手法解读--虚实结合 衬托 比兴 白描 渲染 烘托 象征 间接抒情

诗歌中难理解的表现手法解读--虚实结合  衬托  比兴  白描  渲染  烘托 象征 间接抒情

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解析[虚实结合衬托比兴白描渲染烘托象征间接抒情]【虚实结合】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一、古诗中的“虚”“实”运用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句,写愁绪。

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这是化实为虚。

4、侧面为实,正面为虚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

这一句子以温馨景象,反衬人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5、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衬托】一、基础部分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也叫映衬。

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1、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鉴赏古诗词中的虚与实的方法

鉴赏古诗词中的虚与实的方法

鉴赏古诗词中的虚与实的方法鉴赏古诗词中的虚与实的方法虚和实原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在它的影响下,美学领域的虚实理论得以形成。

在我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中,虚实理论得到了广泛地运用。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

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这样的评论很经典。

仔细分析,文学中的虚实与其他作用于视觉听觉的艺术形式中的虚实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与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虚实究竟有何不同?古典诗词中的虚和实之间又有何种关系?笔者想就这些问题作个肤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虚实与情景的关系人们在分析艺术作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

”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如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

写景是实,抒情是虚。

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

这是虚。

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寓理的写法。

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志存高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 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 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描写手法【虚实结合】含义: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作用:①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②丰富诗歌内容,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增强表现力。

例句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前两联写实。

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禁不住“涕泪满衣裳”。

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

后两联写虚。

我们“放歌”、“纵酒”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

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

虚实结合,大大拓展了诗歌外延,表现了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强烈愿望,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动静结合】含义: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同时做动态和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作用:①突出事物特征,将对象表现得活泼有致;②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③凸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使句子灵活多变,富于诗意;④烘托作者的某种心境和情绪。

例句赏析: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动静结合,相互映衬。

诗中末句对大鱼跃出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前三句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的“静”态美,一静一动,富有诗意。

抒发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正侧结合】含义:正侧结合是古代诗文中写人、写物常用的一种手法。

“正“指的是正面描写,“侧”指的是侧面描写。

虚实结合的古诗词

虚实结合的古诗词

虚实结合的古诗词(一)虚实结合的概念在古诗词中,虚实结合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这种技巧通过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以达到丰富诗词意象和意境的效果。

(二)虚实结合的古诗词:唐诗唐诗中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屡见不鲜,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等八句描绘的是现实的场景,是诗人听到客人描述瀛洲后的现实反应;而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开始则是诗人的想象和梦境,通过对比现实世界与虚幻的神仙世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亦是虚实结合,描绘了马儿飞驰的景象以及诗人一天之内赏遍长安花卉的情景。

这种技巧使得诗词意象更为丰富,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3、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对眼前月光和自己内心乡愁的艺术再现,既写实又写虚。

4、李煜的《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句中的“故国”的“雕栏玉砌”虽然存在,但却并不在眼前,这是诗人通过回忆和想象创造的虚象。

(三)虚实结合的古诗词:宋词以下是一些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宋词: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是苏轼对眼前实景的描述,同时穿插了自己对历史的回顾和想象;下阙则转写梦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里则是苏轼通过梦境展现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整首词上下阙的结合,既写实又写虚,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苏轼的内心世界。

2、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主要记叙词人一夜的悲喜交集的情感体验。

词句中的“昨夜”、“浓睡”、“卷帘人”等都是具体的现实情境,而“海棠依旧”则带有一定的虚构成分,是诗人对过去的回忆或想象。

3、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初中语文古诗中的虚实结合

初中语文古诗中的虚实结合

初中语文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本文是关于初中语文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感谢您的阅读!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

具体说来: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眼前之景为实,已逝、想象之景为虚。

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一、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无限之境是在有限之景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它是艺术家再现现实对象整体时有意造成的艺术形象结构上的虚空。

如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然而,就是这样的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

作者正是运用空白艺术给欣赏者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

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实写了与童子的对话,而把“问”的内容省去,更没有介绍隐者的行踪,但透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作者本人悠然恬淡的心境。

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为是诗歌中的空白艺术,它是通过有限的问话表现了无限的闲适之情。

二、景物为实,情感为虚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与实的关系,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既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也是高考古诗鉴赏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之一。

诗词的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

一、虚写与实写的类型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主要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从表现手法上看,“虚”就是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包括人物的心理、抽象议论、景中之情等。

从描写内容上看,“虚”就是指亲历的场景、历史场景、梦中场景和设想的未来场景。

1.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已逝之景主要指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

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上片中“春花秋月”、春风(东风)拂槛、明月照楼等都是词人眼前所见之美好景色。

下片中的“雕栏玉砌”“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宫中的红粉佳人也已迟暮。

这些都是虚写之景。

诗人竭力将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进行对比,在虚实对比中突出国亡家破、物是人非的无限悲愁悔恨。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上片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具体景物描写是实写。

下片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描绘了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形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火烧赤壁这一史实,这都是对赤壁之战中人物、事件和场景的想象还原,是对历史事件的虚写。

词人怀古伤己,借对英雄人物周瑜的仰慕,抒发了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中的虚实结合 PPT精品课件(微课件)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中的虚实结合 PPT精品课件(微课件)

虚实结合:现实的景、事与想 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 一起表达感情。 (手法) 虚实相生:虚实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 透与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 拓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 空间,充实审美趣味。 (效果)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 实景、实事、实境
▍过去的
古诗鉴赏中的虚实结合
绥德中学
刘东伦
蛙声十里出山泉
画 实 虚
画图中 笔画细 致丰富 的地方

客观世界 存在的实 象、实事、 实境
画图中笔 画稀疏的 部分或空 白的部分
直觉中看不见摸 不着,却又能从 字里行间体味出 那些虚象和空灵 的境界
以若 有若 无为 美
不着一 字,尽 得风流。
言有 尽而 意无 穷

▍未来的 ▍鬼神梦境的 ▍想象对方的
虞美人▪听雨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 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雨滴到 天明。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 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 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 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虚实结合的表现形式:
①写景为实,抒情为虚 ②意向为实,意境为虚 ③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④具象为实,抽象为虚 ⑤眼前为实,过去为虚 ⑥现时为实,将来为虚 ⑦己方为实,对方为虚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词鉴赏讲究浸润,讲究体验,讲究对文字的敏感、对语言的感悟、对意蕴的体悟。

为大家整理了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希望大家喜欢。

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1.虚幻世界和梦境。

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

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

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

《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一诗中,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3.设想之境。

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古诗中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古诗中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高考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与拟人不同。

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写和实写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以达到以实写虚或以虚写实的目的,收到虚中有实或实中有虚的效果,从而大大拓展诗歌的表达空间。

虚实主要体现在情景描写中。

实,就是指客观存在的情景,就是在诗歌中能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虚,是指虚幻的情景,是在诗歌表达中不能直接看到、摸到的情景,主要体现的方式有梦境、回忆、联想、未来等。

1.古诗中虚景主要指梦中之景、亲历之事、历史之事和未来之景四类。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梦中“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盛大热烈的仙人盛会场面。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极写梦中往昔繁华的帝王生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周瑜英雄形象和赤壁之战火烧曹军史实的再现。

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想象与情人分别后旅途况味的描写。

古诗中实景主要指客观存在的人、事、物、景。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缱绻离别场景等都是实写。

2.按虚景与实景的关系,虚实结合手法可分为虚实对比和虚实衬托。

(1)虚实对比是虚景和实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主旨。

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常运用虚实对比手法。

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着重虚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破吴后富贵威武、繁盛热闹的往事,结句实写只剩下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的眼前之景,虚实对比,表达了今昔盛衰无常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古诗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凌苑玲老师
古人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草木烟霞为实写,是正面描写事物的形象;春之精神山之精神为虚写,是采取侧面烘托或暗示的写法,描绘出那些难以表现的对象特征。

在这里,虚写与实写的关系是以实为体,以虚为用。

古人写诗十分重视虚实相生的技巧,那么我们在鉴赏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时,有时也要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现实为实,梦幻为虚。

比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前两句实写,交代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春色。

后两句想象是虚写:虽然主人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结尾两句诗很富有哲理情趣,表达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思想:蓬勃向上的美好事物总要积极向上,是始终关禁不住的。

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是虚实结合的典范。

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则写山。

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水,他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

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

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李贺《将发》:东床卷床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月满门前路。

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

这是实写。

那么前路如何,诗人心中又在想什么,这层意思没有直说,诗人只是写了眼前的景,秋色空旷辽远,弥天漫地;月光如水,洒满路途,似乎没有尽头。

这就是虚笔。

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前两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归来,月照戍楼,这时传来了悠扬的羌笛声。

开篇就充满了边塞中不常见的和平宁静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三四两句以《梅花落》名曲联想到雪天梅花随笛声飘满关山,营造了一种虚幻的意境。

这样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

胡地并无梅花,听笛而想到梅花飘落,其实也蕴涵着故园之思。

让我们试析贾岛《寻隐者不遇》中虚实相生的用法: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四句诗实写到山中拜访隐者而不遇之事,四句皆实。

但诗歌以虚为用,虚由实生。

寥寥二十字,既体现了浅层的虚,也隐含了深层的虚。

浅层的虚表示为问的语句完全隐去,让读者去想象。

(如问你师傅在家吗?他到哪里采药去了呢?)其深层的含意主要是靠隐在画面背后、活跃在画境深处的隐者表达的,透过画面可以看出,他出没在高山云雾中,所处的环境缥缈莫测,但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贾岛本人悠远恬淡的心境,追求高古超脱的美学思想,在此虚境中却如茶香四溢,令人回味。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不仅写出隐者的品格,抒发了未见其人的怅惘之情和敬慕之意,而且从中还可以引申出某种哲理性的意蕴。

人们在探寻真理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某种困惑,即直觉地感到所探寻和
追求的事物就在近处,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发现或得到。

这也是由实见虚,虚实结合。

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即虚实相生之一法。

也就是说,虚是指抒情,实是指写景。

化景物为情思,也就是要景中寓情,托物言志,把外在的客体物景与内在的主体情感依附在一起,沟通成整体。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通过春天的花鸟景物(实),表达他在战乱年代的惊恐心理和恨别愁绪(虚),既形象又深刻。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六种景物按内在的逻辑之序(晨起、客行)排列,看似纯景,实则透出了客行的辛苦。

化虚为实,虚由实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把愁物化为东流的一江春水,多而浓的愁绪被形容得淋漓尽致。

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赖客思家。

这里情感好比是水,上面漂浮着景物。

一种忧郁美丽的基本情调,把几种景致了起来。

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于是成就了一首空灵优美的抒情诗。

《诗经·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前五句堆满了形象,非常实,是错彩镂金,雕绘满眼的工笔画。

后二句是白描,是不可捉摸的笑,是空灵,是虚。

这二句不同比喻的白描,使前面五句形象鲜活起来了。

没有这二句,前面五句可以使人感到是一个庙里的观音菩萨;有了这二句,就完成了一个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人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也是虚实结合的范例。

词的上片先写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骤雨初歇之景,留恋处,兰舟催发之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之情,已经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心情。

紧接着以念去去二句由实入虚,过渡到下片的虚写。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出了一幅鲜明而又凄清的景象,将难以排遣的离愁融入虚写的杨柳、风、残月构成的画面之中,表达出词人别后羁旅生活的愁绪。

虚实相生,有时相互映衬。

杜甫《月夜》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实写自己思念妻子,却从对方落笔虚写,想象妻子如何思念自己。

这样虚实互见,感情表达更加深沉,艺术感染力更强。

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实写赤壁雄伟壮阔的景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下片联想(虚写)三国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史实,把雄奇的江山胜景与雄姿英发的英雄结合起来,虚实相生,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虚实相生,有时形成强烈对比。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中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

虚实对照,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虚景是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