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合集下载

发动机连杆的加工工艺

发动机连杆的加工工艺

发动机连杆的加工工艺发动机连杆是发动机中的重要部件之一,主要起到将活塞与曲轴连接起来的作用。

它通常由高强度铸铁或铸钢制成,具有承载高压力和高温的能力。

以下是发动机连杆的加工工艺的详细介绍。

1. 材料选择:发动机连杆通常使用高强度材料制造,如铸铁或铸钢。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能够承受高温、高压和高转速的要求。

2. 铸造:连杆的制造通常通过铸造工艺来完成。

首先,根据连杆的设计要求制作模具,然后将熔化的铁水或钢水倒入模具中,待其凝固后取出,得到初步的连杆毛坯。

3. 精加工:铸造得到的连杆毛坯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精加工来满足工艺要求。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 磨削:使用砂轮或切削工具对连杆进行磨削,以去除表面的毛刺和不平整,并使其具有规定的尺寸和形状。

b. 铣削:通过铣削工艺对连杆进行加工,以产生平整的表面和规定的孔径。

铣削还可用于加工连杆上的齿轮或平面。

c. 凿破孔:可以使用钻削工具钻孔或采用冲击方式凿破连杆上的孔。

这些孔通常用于安装连杆螺栓和机油喷嘴等部件。

d. 热处理:连杆在精加工之前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通常采用淬火和回火工艺来完成。

淬火可以使材料达到较高的硬度,而回火则可以消除过多的脆性。

e. 平衡:连杆在装配到发动机中之前需要进行平衡。

这是为了保证连杆在高速旋转时不会产生过大的振动和失重现象。

平衡通常通过动、静平衡仪来进行。

4. 检查和测试:完成精加工之后,连杆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性能测试。

这包括尺寸测量、硬度测试、金相组织观察、磁粉检测等。

还需要在实际的发动机中进行试车和试验,以验证连杆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发动机连杆的加工工艺包括材料选择、铸造、精加工、热处理、平衡、检查和测试等几个关键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和操作,以确保连杆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加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环保要求,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科学严谨的加工工艺,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连杆的质量和性能,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简介连杆是一种重要的机械零件,常用于内燃机、汽车发动机等机械设备中。

其作用是将来自活塞的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从而驱动其他部件工作。

为了确保连杆的质量和性能,需要经过精细的机械加工工艺。

本文将对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包括工艺流程、加工方法、加工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的详细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连杆的加工过程,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艺流程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连杆材料,并对其进行切割,得到合适尺寸的工件。

2.粗加工:使用车床等设备进行粗加工,包括车削和钻孔等操作。

车削是将连杆材料切削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艺,钻孔是在工件上钻孔,以便后续操作。

3.热处理:对粗加工后的工件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回火等。

4.精加工:在热处理后,使用磨床等设备进行精加工。

磨床可以对工件进行精确的研磨和修整,以获取高精度的表面和尺寸。

5.总检和装配:对精加工后的工件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达到要求。

然后进行组装,将连杆与其他零件连接,组成完整的机械装置。

加工方法连杆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

车削车削是将材料切削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在连杆的加工中,常用的车削方法有以下几种:•面车削:将工件放置在车床上,使用车刀从工件的外表面切削,得到所需的外形和尺寸。

•长孔车削:通过在车床上旋转工件,并使用特制刀具将长孔切削出来。

•内孔车削:通过在车床上旋转工件,并使用特制刀具将内孔切削出来。

铣削是通过刀具在工件上进行旋转和移动,将工件上的材料切削下来,从而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在连杆的加工中,铣削常用于切削连杆的端面和孔口。

钻削钻削是通过钻头在工件上旋转并推进,将工件上的材料切削下来,从而得到所需孔形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在连杆的加工中,钻削主要用于加工连杆上的孔。

磨削磨削是利用磨料颗粒切削工件的加工方法。

连杆机械加工工艺分析及精铣连杆上端面夹具设计

连杆机械加工工艺分析及精铣连杆上端面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我们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综合能力运用的机会!本次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连杆机械加工工艺分析及精铣连杆上端面夹具设计。

连杆是柴油机的主要传动件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连杆的加工工艺及其夹具设计。

连杆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以及位置精度的要求都很高,而连杆的刚性比较差,容易产生变形,因此在安排工艺过程时,就需要把各主要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分开。

逐步减少加工余量、切削力及内应力的作用,并修正加工后的变形,就能最后达到零件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连杆变形加工工艺夹具设计摘要 (I)1.绪论 (1)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2国内现状 (2)1.3国外现状 (2)1.4课题研究的内容 (3)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4)2.1零件的分析 (4)2.1.1连杆零件图分析 (4)2.1.2零件的工艺分析 (4)2.2毛坯的选择 (5)2.2.1选择毛坯时应考虑的因素 (5)2.2.2选择毛坯 (5)2.2.3确定毛坯的制造流程,确定毛坯的形状 (6)2.2.4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7)2.2.5绘制锻件毛坯简图 (8)2.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8)2.3.1定位基准的选择 (8)2.3.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0)2.3.3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 (10)2.3.4加工阶段的划分 (11)2.3.5工序顺序的安排 (11)2.3.6确定工艺路线 (12)2.4机床工艺装备的确定 (12)3.工艺夹具设计 (14)3.1研究原始质料 (14)3.2定位基准的选择 (14)3.3切削力及夹紧分析计算 (14)3.4误差分析与计算 (15)3.5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 (16)3.5.1定位销选用 (16)3.5.2定向键与对刀装置设计 (17)3.6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18)参考文献 (20)致谢 (21)1.绪论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机械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是在完成了大学的全部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运用,使我对专业知识、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以后从事专业技术的工作打下基础。

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1. 前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其实挺有趣的话题——连杆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

别担心,我会尽量让这个话题轻松易懂,就像聊家常一样。

你知道,连杆可是在各种机器里不可或缺的角色,就像是戏里那个默默奉献的配角,虽然不常被提到,但没有它可真不行。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这个领域,看看它的加工工艺是怎么运作的,以及夹具设计的重要性。

2. 连杆加工工艺2.1 加工流程首先,咱们得知道连杆的加工流程是怎么样的。

一般来说,连杆的制作分为几个主要步骤:切割、成型、加工和检验。

想象一下,切割就像是把一个大西瓜切成小块,得准确到位,才不会浪费材料。

然后呢,成型就像是给连杆“塑身”,要让它达到合适的形状和尺寸,这里可是技术活儿哦!加工更是要精细,比如钻孔、磨削等等,每一步都得仔细,不然后面就可能出大问题。

2.2 材料选择再说说材料选择,连杆一般用钢、铝合金或者一些特种材料。

不同的材料就像不同的食材,有的更结实,有的更轻便。

选择得当,才能做出既耐用又合适的连杆。

你要是拿土豆做法式大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得用优质的食材才能发挥出色。

类似的道理,选对材料,才能让连杆在机器里发挥最大效能。

3. 夹具设计3.1 夹具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得说说夹具设计。

夹具就像是连杆加工中的小助手,帮助把连杆固定住,让加工过程变得简单又安全。

想象一下,如果你要修车,却没有合适的工具,那可真是让人头疼的事儿。

夹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加工精度和效率,好的夹具能让加工过程事半功倍,简直就像一位得力助手,让你事事顺心。

3.2 设计要点说到夹具设计,可就有一套讲究了。

首先,要考虑到材料的性质,比如硬度和厚度,这样才能确保夹具能稳稳地固定住连杆。

其次,设计的时候还得留点空间,避免夹具和加工工具之间的碰撞,简直就像是给自己的工作留条后路,免得出岔子。

再者,夹具的结构得简单易操作,这样一来,使用起来才不会让人觉得像是在解谜。

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1. 引言连杆是一种在机械传动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关键零件,其质量和加工精度对整个传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连杆的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旨在提供一种高效、精确、稳定的加工过程。

2. 连杆加工工艺连杆加工工艺的关键步骤包括材料准备、坯料切割、粗加工、热处理、精加工和表面处理。

2.1 材料准备连杆通常使用高强度合金钢作为材料,需要经过材料选择、材料检验和材料切割等步骤。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使用环境和工作负荷,并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材料检验以确保材料质量的稳定性。

材料切割要求准确、无损伤,以保证后续加工步骤的进行。

2.2 粗加工连杆粗加工包括车削、钻孔和铣削等步骤。

在车削过程中,需要根据工作图纸的要求,采用适当的工艺参数和切削工具,进行外形和内孔的车削。

钻孔过程中要注意孔径和孔位的准确度,以及切削液的使用,以确保钻孔质量。

在铣削过程中,要根据工作图纸对轮廓的要求,确定铣削路径和铣削工具的选择。

2.3 热处理连杆在粗加工后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磨性。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和回火。

淬火过程中,将连杆加热至适当温度后迅速冷却,以提高硬度和强度。

回火过程中,将经过淬火的连杆再次加热至适当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后冷却,以减轻内部应力,提高连杆的韧性。

2.4 精加工精加工是对连杆进行最终形状和尺寸的加工。

常见的精加工工艺包括磨削、滚轧和镗削。

磨削是通过砂轮对连杆进行外轮廓和内孔的加工,以达到较高的加工精度。

滚轧是通过滚轮对连杆进行外廓和内孔的加工,以提高表面质量和寿命。

镗削是通过镗刀对连杆进行孔的精加工,要求孔径精度高、表面光滑。

2.5 表面处理连杆经过精加工后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外观质量和防腐性能。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喷涂、镀层和热处理。

喷涂是将涂料喷涂在杆上,通过干燥和固化形成坚固的保护层。

镀层是将金属镀层沉积在杆上,以增加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连杆的组织结构,以提高其防腐性能。

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专用夹具设计

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专用夹具设计

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专用夹具设计一、前言连杆是发动机中重要的零件之一,其作用是将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因此,连杆的质量和加工精度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

本文将介绍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专用夹具设计。

二、工艺流程1. 材料准备选用高强度合金钢作为连杆零件的材料。

在进行机械加工之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2. 粗加工(1)锯切将原材料锯成长度略大于实际尺寸的毛坯。

(2)车削采用车床进行粗加工,先将毛坯两端面加工成平行面,然后进行外圆柱面、内孔等基本形状的车削。

(3)铣削采用立式铣床进行粗加工,主要是对连杆头部进行铣削,并开出油孔等结构。

3. 精密加工(1)磨削采用平面磨床和圆柱磨床对外圆柱面、内孔和连杆头等进行精密加工。

(2)钻孔采用钻床对油孔等细小结构进行加工。

(3)拉削采用拉床对轴向槽、键槽等进行加工。

4. 热处理将加工好的连杆零件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通常采用淬火和回火的方式进行处理。

5. 组装将经过热处理的连杆零件组装到曲轴上,并进行调整,以确保其与其他零件的配合精度和运动平稳性。

三、专用夹具设计为了保证连杆零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精度和稳定性,需要设计专用夹具。

下面介绍一种常见的夹具设计方案:1. 夹具整体结构该夹具主要由夹紧块、支撑块、定位块、压板等组成。

其中,夹紧块负责固定毛坯,支撑块负责支撑毛坯,在车削时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定位块则是为了确保毛坯在夹具中的位置准确;压板则是为了防止毛坯在车削时发生移动。

2. 夹具夹紧方式该夹具采用机械夹紧的方式,通过螺旋压板来实现对毛坯的夹紧。

在进行车削等加工时,需要根据不同工序进行调整,以确保毛坯的稳定性和精度。

3. 夹具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该夹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夹具的各个部位需要经常清洗和润滑,以保证其正常运作。

(2)在进行车削等加工时,需要根据不同工序进行调整,并且要保证毛坯与夹具之间的接触面积充分。

连杆的加工工艺流程

连杆的加工工艺流程

连杆的加工工艺流程
连杆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件,其加工工艺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

常见的连杆材料有钢、铝合金等。

2. 切割:将所选材料根据设计要求的尺寸进行切割。

可采用锯床、割炬等工具进行切割。

3. 粗加工:使用车床等加工设备进行粗加工,将连杆初步成型。

包括车削、铣削等操作。

4. 热处理:对连杆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材料的力学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式包括淬火、回火等。

5. 精加工:利用车床、磨床等设备进行精加工,使连杆达到设计要求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包括车削、铣削、磨削等操作。

6. 组装:将经过加工的连杆与其他零部件进行组装,组成完整的机械装置。

7. 检测:对已组装的连杆进行质量检测,检查其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

8. 表面处理:根据需要,对连杆的表面进行处理,如镀铬、喷涂等。

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美观度。

9. 包装:对加工完成的连杆进行包装,以保护其不受损坏。

常见的包装方式有木箱、铁皮盒等。

以上是连杆的一般加工工艺流程,具体的加工过程和工艺参数会根据连杆的设计要求、材料特性和制造工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下面以CA6102发动机为例,对其连杆和曲轴的加工工艺及发动机总成进行分析。

1.1 连杆加工工艺1.1.1 连杆的功用、结构特点及工作条件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主要的传动构件之一,它是把作用于活塞顶部的膨胀气体压力传给曲轴,使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变为曲轴的回转运动,以输出功率。

CA6102发动机连杆采用直剖式结构,它由从大头到小头逐步变小的工字形截面的连杆体及连杆盖、螺栓、螺母等组成。

由以上部分合在一起形成连杆的大、小头及杆身。

连杆大头孔套在曲轴的连杆轴颈上,与曲轴相连,内装有轴瓦。

为了便于安装,大头设计成两半,然后用连杆螺栓连接。

连杆小头与活塞销相连,小头压人耐磨的铜衬套,孔内设有油槽。

小头顶部有油孔,以便使曲轴转动时飞溅的润滑油能流到活塞销的表面上,起到润滑作用。

为了减少惯性力,连杆杆身部位的金属重量应当减少并且要有一定的刚度,所以杆身采用工字形断面。

连杆杆身部位是不加工的。

在毛坯制造时,杆身的一侧作出定位标记,作为加工及装配基准。

连杆在工作中主要承受着以下三种动载荷:①气缸内的燃烧压力(连杆受压);②活塞连杆组的往复运动惯性力(连杆受拉);③连杆高速摆动时产生的横向惯性力(连杆受弯曲应力);为了保证工作时连杆的一些危险点(螺栓、杆身或大端盖等)不发生断裂,将其设计成如图1.1.1所示的结构。

该结构不仅重量轻、刚度大,而且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冲击韧性。

1.1.2 连杆材料及毛坯制造方法由于连杆在工作中承受多种急剧变化的动载荷,所以不仅要求其材料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及结构刚度,而且还要使其纵剖面的金属宏观组织纤维方向应沿着连杆中心线并与连杆外形相符,不得有扭曲、断裂、裂纹、疏松、气泡、分层、气孔和夹杂等缺陷。

连杆成品的金相显微组织应为均匀的细晶结构,不允许有片状铁素体。

CA6102发动机连杆材料采用 55#或 35MnVs ,经调质处理后,硬度为 226-271 HBS 。

采用整体模锻的加工方式,具有劳动生产率高、锻件质量好、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连杆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及工艺装备设计方案

连杆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及工艺装备设计方案

连杆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及工艺装备设计方案1. 引言连杆是机械工程中常用的零件之一,用于将转动运动转变为往复运动。

为了保证连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机械加工。

本文将介绍连杆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并提出相应的工艺装备设计方案。

2. 加工工艺流程连杆的加工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材料准备首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常见的连杆材料有铸铁、钢材等。

在材料准备阶段,需要对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2 车削加工车削加工是连杆加工的主要工艺之一。

在车削加工中,需要使用车床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车削操作,将连杆的外形和尺寸加工到合适的精度。

2.3 钻孔加工除了车削加工外,还需要进行钻孔加工,以便安装其他零件。

钻孔加工可以使用钻床进行,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钻孔操作,并确保钻孔的位置和尺寸的准确性。

2.4 磨削加工磨削加工可以提高连杆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磨削加工可以使用磨床进行,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磨削操作,将连杆的表面磨削到合适的精度和光洁度。

2.5 组装与调试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连杆的组装与调试。

在组装过程中,需要根据装配要求进行部件的安装,确保各部件的相互配合良好。

完成组装后,需要进行调试,验证连杆的性能和可靠性。

3. 工艺装备设计方案为了确保连杆的加工工艺顺利进行,需要设计相应的工艺装备。

以下是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装备的设计方案:3.1 车床车床是连杆机械加工中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之一。

选择合适的车床可以实现对连杆进行精确的车削加工。

根据连杆的尺寸和材料,可以选择合适的车床类型,如平面车床、立式车床等。

3.2 钻床钻床主要用于连杆的钻孔加工。

选择合适的钻床可以实现对连杆钻孔的准确性和效率。

根据连杆的钻孔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钻床类型,如立式钻床、卧式钻床等。

3.3 磨床磨床可以提高连杆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选择合适的磨床可以实现对连杆的磨削加工。

根据连杆的磨削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磨床类型,如平面磨床、圆柱磨床等。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连杆作为内燃机传动机构中的重要零部件,主要承受着往复运动的冲击负载。

因此,在其机械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较高的精度和质量要求,以保证其强度、耐疲劳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连杆的工艺流程、加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就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进行深入分析。

一、工艺流程1.材料准备:连杆一般采用中碳钢或合金钢制作,需要对材料进行筛选,以保证其化学成分符合要求,并且无气孔、坯身无裂纹等缺陷。

2.毛坯制备:根据所需的连杆规格和尺寸在毛坯上进行标记,然后采用锯床或切割机对毛坯进行切割,使其留有一定余量。

3.车削加工:在车床上对毛坯进行车削加工,主要包括:粗车削、精车削、端面和孔的车削等工序。

4.粗磨:通过粗磨机对加工好的连杆进行研磨,以达到所需的粗度和尺度要求。

5.精磨:采用精磨机对研磨后的连杆进行细致的精磨,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加工质量和精度。

6.平衡校验:在完成精磨后,需对连杆进行平衡校验,以保证其运转平稳、无振动和噪声等问题。

7.表面处理:经过以上工艺后,连杆可进行表面强化或陶瓷涂层等表面处理,以提高其抗疲劳性和使用寿命。

二、加工方法1.车削加工:车削加工是连杆加工中最基本和常用的方法,可使加工件的外形尺寸、粗糙度、轮廓和孔的尺寸和位置精度满足要求。

在车削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刀具切削参数和设备工艺参数,以确保车削加工的精度和质量。

2.研磨加工:研磨加工可使精密零件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圆度、直线度等质量指标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研磨过程中,需选用合适的磨粒种类和磨粒粒度,与磨削液流量和磨削压力等相匹配,以达到所需的加工效果。

3.抛光加工:抛光加工是对已经磨好的工件进行表面光洁度提高的一种特殊方法。

抛光加工可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至Ra 0.1me比,增加表面光泽。

在抛光加工中,需选用合适的研磨研磨轮或砂轮,采用适当的研磨液和研磨压力,保证抛光加工的效果和质量。

三、注意事项1.优化工艺流程:在连杆加工过程中,需区分不同工序的加工要求和加工精度,为每个工序设计出最佳的工艺流程和方法,以确保加工质量和效率。

关于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关于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关于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摘要: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主要的传动部件,连杆的结构特点对加工精度的要求很高。

本文从连杆的结构特点及材料选择、技术要求、加工工艺特点等方面对连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东风6bta型发动机连杆总成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对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中要求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连杆;机械加工;工艺分析1.前言连杆作为汽车、船舶等发动机中的主要传动机构,其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

连杆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气体压力和惯性力的影响,使得连杆要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其加工精度的高低对发动机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加工工艺选择是否合理决定着加工精度的高低,除需要选用精密的加工设备外,还需要一些必备的夹具、测量工具及辅助工具等工艺设备,这样有助于改善连杆加工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2.连杆结构特点及材料选择连杆是汽车、船舶等发动机中的重要传动部件,其作用是将活塞承受的压力传给曲轴。

通常,连杆由连杆体、连杆盖、连杆螺栓以及连杆轴瓦等零件组成,连杆小头、连杆大头以及杆身构成连杆体和连杆盖。

杆身通常做成工字型或h型截面形状,这样有助于连杆在运行中承受急剧变化的动载荷。

连,杆小头用于安装活塞销,连杆大头与曲轴连杆的轴颈相连,且为分开式,一部分与杆身联为一体,另一部分为连杆盖,两部分由连接螺栓固定为一体。

连杆既是传力件,又为运动件,在工作中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力与惯性力的作用,因此,所选的连杆材料应具有较高的刚度、强度及抗疲劳性能,同时,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前提下,连杆质量尽可能的轻,有助于减小惯性力。

一般选用45钢、40cr、40mnbh等调质钢。

3.连杆总成技术要求连杆总成需要进行机械加工的表面主要为:连杆大小头孔及其表面,连杆体和连杆盖的结合面以及连杆的螺栓孔等,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所示。

3.1.连杆大小头孔的技术要求。

连杆大头孔与轴瓦、曲轴,连杆小头孔与活塞销配合装配,大、小头孔的公差等级分别为it6和it8,圆柱度公差分别为0.012mm和0.0025mm。

连杆生产工艺

连杆生产工艺

连杆生产工艺连杆是一种连接汽车发动机曲轴和活塞的重要零部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负荷。

因此,其生产工艺对于连杆的质量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连杆的生产工艺。

1. 材料选择:连杆的主要材料一般为高强度合金钢,如50CrMo4,40CrNiMoA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和抗疲劳性能,能够满足连杆在高温、高压和高速运转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2. 锻造:连杆的制造一般采用热锻造工艺。

首先,将预制的钢坯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使其变成可塑性较好的状态,然后将其放入锻造机械中进行锻造。

通过锻造,连杆的内部组织得到了重新排列和调整,提高了连杆的强度和韧性。

3. 模锻和精修:在锻造过程中,连杆的毛坯形状基本得到了确定,但还需要进行模锻和精修来得到最终的形状和尺寸。

模锻是通过在模具中施加压力来使连杆毛坯形成所需形状的一种加工方法。

而精修则是利用机床和刀具对模锻得到的连杆进行切削和修整,使其达到所要求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4. 热处理:连杆的热处理是为了提高其硬度、强度和韧性。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和回火。

淬火是将连杆加热到临界温度后迅速冷却,使其内部产生马氏体组织,提高硬度和强度。

而回火则是将淬火后的连杆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冷却,以减轻淬火带来的内应力,提高韧性。

5. 机加工:连杆的机加工包括车削、铣削、钻孔等工序。

通过机床和刀具的加工,使连杆的各个轴向尺寸和孔径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提供平整的连接面和良好的表面质量。

这一过程需要控制好切削刀具的选用、加工参数和工艺流程,以确保连杆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6. 组装和测试:最后,将加工好的连杆与其他发动机零部件进行组装,并进行相关的测试和检验。

包括尺寸测量、动平衡、硬度测试、动态加载测试等。

只有通过各项指标和测试的检验,连杆才能够符合要求,并投入使用。

通过以上步骤,连杆的生产工艺就得到了完善的实施。

这个工艺流程是有严格要求的,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技术,以确保连杆的质量和性能。

汽车发动机连杆caxa零件图-及加工规程分析

汽车发动机连杆caxa零件图-及加工规程分析
•定位基准 •精基准:以杆身对称面定位,便于保证对 称度的要求,而且采用双面铣,可使部分切 削力抵消。 •统一精基准:以大小头端面,小头孔、大 头孔一侧面定位。因为端面的面积大,定位 稳定可靠;用小头孔定位可直接控制大小头 孔的中心距。
•夹具使用 •应具备适应“一面一孔一凸台”的统一精基准。而 大小头定位销是一次装夹中镗出,故须考虑“自为 基准”情况,这时小头定位销应做成活动的,当连 杆定位装夹后,再抽出定位销进行加工。
端面间有配合要求,而连杆小头两端面与
活塞销孔座内档之间没有配合要求。连杆
大头端面间距离尺寸的公差带正好落在连
杆小头端面间距离尺寸的公差带中,这给 连杆的加工带来许多方便。
•螺栓孔的技术要求 •在前面已经说过,连杆在工作过 程中受到急剧的动载荷的作用。这 一动载荷又传递到连杆体和连杆盖 的两个螺栓及螺母上。因此除了对
•大、小头孔轴心线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 的平行度
•两孔轴心线在连杆轴线方向的平行度误 差会使活塞在汽缸中倾斜,从而造成汽缸
壁磨损不均匀,同时使曲轴的连杆轴颈产
生边缘磨损,所以两孔轴心线在连杆轴线
方向的平行度公差较小;而两孔轴心线在
垂直于连杆轴线方向的平行度误差对不均
匀磨损影响较小,因而其公差值较大。两
螺栓及螺母要提出高的技术要求外 ,对于安装这两个动力螺栓孔及端 面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规定:螺 栓孔按IT8级公差等级和表面粗糙度 Ra应不大于6.3μm加工;两螺栓孔 在大头孔剖分面的对称度公差为 0.25 mm。
•有关结合面的技术要求 •在连杆受动载荷时,接合面的歪 斜使连杆盖及连杆体沿着剖分面产 生相对错位,影响到曲轴的连杆轴 颈和轴瓦结合不良,从而产生不均 匀磨损。结合面的平行度将影响到 连杆体、连杆盖和垫片贴合的紧密 程度,因而也影响到螺栓的受力情 况和曲轴、轴瓦的磨损。对于本连 杆,要求结合面的平面度的公差为 小头孔处0.004 mm,大头孔处 0.012mm。

文献综述---柴油机连杆加工工艺分析

文献综述---柴油机连杆加工工艺分析

文献综述一.柴油机连杆加工工艺分析主要说的是关于传统工艺连杆加工中影响其精度的主要参数和连杆加工工艺路线,连杆加工工艺的分析和改进,以及连杆加工工艺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反映连杆精度的参数主要有五个:(1).连杆大端中心面和小端中心面相对于连杆身中心面的对称(2).连杆大小头孔中心距尺寸精度(3).连杆大小头孔平行度;(4).连杆大小头孔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5).连杆大头螺栓孔与接合面的垂直度。

传统加工路线:连杆工艺设计注意问题:工序安排定位基准:夹具使用二.发动机连杆的粉末锻造主要介绍粉末锻造工艺的技术特点、制造工艺流程、主要制造工艺参数、主要生产工序及工艺参数等;国外采用连杆胀断工艺的公司有哪些1.特点:粉末冶金烧结件作锻造毛坯可一次锻造成形,无飞边,节省加工工时和设备。

具有粉末冶金和机械精锻的优点。

粉末锻造可实现烧结材料的高密度化,是材料具有高强度和无明显各向异性。

a.避免不必要的机械加工,如模锻连杆早热处理前需要经过几到机加工,而粉锻连杆仅需一道机加工。

b.质量偏差小,模锻3%-5%,粉锻连杆仅0.5%。

c.疲劳轻度高d.零件致密、轻量,密度≥7.8g/cm3,形状及尺寸经一次性锻造即可达到最终产品要求。

e.节约能源50%,节约材料40%,有利于环境保护。

2.制造工艺流程: 预合金钢粉→配料机混料→压制成预制坯→烧结成锻坯→快速送入预热的锻模→致密化闭模锻造→锻件脱模→在可控气氛中冷至室温→热处理→喷丸强化3.原料参数:德国宝马生产V8发动机连杆所用预合金钢粉成分为w(Mn)=0.3%~0.4%、w(Cr)=0.1%%~0.25%、w(Ni)=0.2%%~0.3%、w(Mo)=0.25%~0.35、w(C)=0.6%,其余为Fe.4.主要工艺参数:a.配料及混料经配料计算和准确称取粉重后置于混料机混合20—30分钟至分布均匀;b.压制预制坯要对预制坯的设计应合理,对其密度、质量、质量变化和尺寸要求精确控制,避免过负荷损坏模具;c.烧结预制坯在通有还原保护气体的专用烧结炉中进行,烧结温度1120—1130℃,至完全合金化,后移至无氧化性气体的温饱炉中于1000℃左右保温;d.锻造有两种:利用烧结体预热保温至锻造温度时立即进行锻造,以节省能源。

(机械制造行业)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说明书

(机械制造行业)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说明书

(机械制造行业)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说明书一、零件的分析1.零件的工艺分析连杆的加工表面主要有圆柱端面的加工,孔的加工,凹台的加工以及螺纹的加工,其余的表面通过不去除表面材料的加工方法以获得所需尺寸,在该零件里为铸造。

各组加工面之间有严格的尺寸位置度要求和一定的表面加工精度要求,孔的加工有的需要Ra1.6的表面粗糙度,因而需精加工,现将主要加工面分述如下:1.1面的加工该零件中共有6个面需要加工出来:G面、I面、E面、F面、H面和J面。

在这六个面中,J面和H面的形位公差有较高的要求,且尺寸精度也比较高,后面的孔的加工和其他面的加工都需要用这两个面来定位,所以应该经过粗加工和精加工,且应尽早加工出来;E面G面和的尺寸精度也比较高,也需要进行精加工;F面的粗糙为Ra3.2,对表面质量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也要进行精加工;至于面I,其尺寸精度为自由公差,切表面粗糙度为Ra12.5,所以只用粗加工即可。

1.2孔的加工该零件的孔有四个,ø35、ø60、ø6、ø10、ø10.5的孔。

其中ø35、ø60和ø10的孔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都比较高,所以要进行精加工,而ø60和ø35有平行度的要求,应在同一工位完成加工,两孔的尺寸精度都为7级,粗糙度为Ra1.6,为了减少加工步骤、方便加工,都定为先铸出毛胚孔,然后用铣刀进行粗—精加工,且为了避免加工时刀具受到冲击,ø60的孔应先于ø10、ø6两孔加工;4-ø10.5的孔虽然尺寸精度为自由公差,要求不高,但是其表面粗糙度为Ra3.2,所以要对其进行精加工;而ø6的孔为自由公差,且表面质量为Ra12.5,故只用粗加工就可以了。

1.3凸台的加工该零件中凸台在ø60的孔的两侧,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3.2,是故应进行精加工。

连杆的加工工艺流程

连杆的加工工艺流程

连杆的加工工艺流程
《连杆的加工工艺流程》
连杆是一种机械传动件,通常用于连接两个运动机构,并且在发动机、汽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加工工艺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般的加工工艺流程。

首先,连杆的加工通常从原材料的选取开始。

常用的原材料有铸铁、铝合金、钢等,根据要求选择不同的原材料。

然后进行锻造、铸造或者铣削等初步成型工艺,将原材料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初步毛坯。

接下来,对初步毛坯进行精加工。

首先进行粗车工艺,将其表面进行车削,使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然后,进行精密磨削,将其进行内外圆磨削等加工,使得其表面更加平整光滑。

在精加工结束后,需要进行热处理工艺。

这一步非常重要,通过热处理可以提高连杆的硬度和强度,同时改善其耐磨性和韧性,增加使用寿命。

最后,进行涂装和组装工艺。

将经过热处理的连杆进行表面处理,如镀镍、喷漆等,提高其抗腐蚀能力。

然后进行组装,将其与其他部件组装在一起,形成最终的机械传动装置。

总的来说,连杆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选取、初步成型、精加工、热处理、涂装和组装等多个环节。

每一步工艺都至关
重要,需要进行精准控制和严格管理,以确保最终的产品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内燃机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内燃机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内燃机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引言内燃机连杆是内燃机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曲柄轴的旋转运动。

在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连杆承受着相当大的力和压力,因此对于连杆的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有着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燃机连杆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连杆加工工艺1. 材料选择内燃机连杆通常采用高强度钢材作为材料,如45钢、40Cr钢等。

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够承受高强度和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条件。

2. 切割和锻造连杆的加工工艺一般包括切割和锻造两个环节。

切割工艺通常采用气割或机械切割的方法,通过切割使得连杆的原材料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毛坯。

然后将毛坯进行锻造,通过锻造的过程使得连杆逐渐形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3. 精加工精加工是连杆加工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使连杆达到所需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精加工包括车削、铣削、磨削等工序。

车削是将连杆的毛坯固定在车床上,通过车刀对其进行外圆面或端面的加工。

铣削是将连杆的毛坯固定在铣床上,通过铣刀对其进行开槽、孔加工等。

磨削是通过磨削砂轮对连杆进行外圆面或内孔的加工,以提高其表面质量和精度。

4. 热处理内燃机连杆在精加工后通常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强度和硬度。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淬火、回火等。

淬火能够使连杆的表层形成硬度较高的组织,提高其抗疲劳性能和耐磨性能。

回火则是通过加热和冷却来对淬火后的连杆进行一定程度的软化,以提高其韧性。

5. 精加工二次处理精加工二次处理是指在热处理后对连杆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以达到更高的精度要求。

例如,通过磨削和拉伸等工序对连杆进行细微的修整和校准,以确保其尺寸和形状的精度符合要求。

夹具设计夹具是加工过程中用于固定工件的工具,对于连杆的加工来说,合理的夹具设计对于完整而高效的加工过程至关重要。

1. 夹具的稳定性连杆在加工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切削力和振动力的作用,因此夹具的稳定性是关键。

夹具的结构应该足够坚固和稳定,以确保连杆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松动或偏移。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连杆是一种重要的机械零件,广泛应用于内燃机、压缩机、泵和发电机等设备中。

它承受着高速运动和重载工况下的力和冲击,因此对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要求非常高。

下面将从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和工艺控制等方面进行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首先,对于连杆的材料选择,常使用的有无缝钢管和铸钢两种材料。

无缝钢管具有高强度、耐冲击和耐磨损等特点,适用于高负荷和高速运动的工作条件;而铸钢具有较高的韧性和抗疲劳性能,在较大的应力循环下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

根据具体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对于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要求较高的连杆更适合使用无缝钢管。

其次,连杆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锻造、车削、铣削、钻孔、磨削、热处理和组装等工序。

在锻造工艺中,通过对材料的塑性变形,使连杆的内部结构得以改善,提高其强度和韧性。

车削和铣削工艺主要用于加工连杆的外形和尺寸,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钻孔工艺用于加工连接孔和轴孔等细小孔洞,保证装配的精度和质量。

磨削工艺用于进一步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热处理工艺通过调整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使连杆具有耐疲劳和耐磨损等性能。

最后,连杆的加工工艺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

在锻造工艺中,需要控制铁水温度、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等参数,以防止材料过热和裂纹的产生。

在车削和铣削工艺中,需要控制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刃具的选用,以保证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质量。

在热处理工艺中,需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以保证连杆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在组装过程中,需要注意零件的配合间隙和装配顺序,避免因装配不当导致的接触应力过大和断裂等问题。

总结起来,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采用锻造、车削、铣削、钻孔、磨削、热处理和组装等工序进行加工。

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各个加工环节的质量,以提高连杆的强度、韧性和耐久性能。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才能保证连杆的质量和使用性能,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杠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工艺程班级机制0702班学号_______________设计者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娄海汇设计日期09年6月22日至6月29日目录一,分析零件的作用————————————————二,零件的工艺分析————————————————三,确定生产类型—————————————————四,确定毛坯及毛坯图———————————————五,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一)选择定位路线————————————————二)制定工艺路线————————————————六,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七,工时计算———————————————————八,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九,机械加工工序卡————————————————十,参考文献———————————————————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制造技术工艺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杠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内容:1,产品零件图1张2,产品毛坯图1张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1份4,机械加工工序卡1套5,说明书1份6,设计心得体会1份机械加工与制造课程设计时我们读完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训。

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占重要的位置。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的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中必然会存在许多不足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连杆,它是连接活塞和曲轴的中间部件,主要作用是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转变成曲轴的回转运动。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杠杆的加工共有两组,它们相互间有一定的尺寸和位置要求。

现分析如下:1, ①12孔为中心的加工要素。

这一组加工要素包括一个①12H9的孔及其倒角,尺寸为①22且与①12H9的孔相垂直的两个平面。

其中,主要加工要素为①12H9的孔。

2, ①8H9孔为中心的加工要素。

这一组加工要素包括一个①8H9的孔及其倒角,和尺寸为①10且与①8H9的孔相垂直的两个平面。

其中,主要加工要素为①8H9的孔。

这两组加工要素的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主要如下:(1) 这两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值是Ra6.3.(2) 两个孔的公差等级均为H9.(3) 两个孔轴线尺寸精度要保持一定的公差为± 0.2 范围。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两组表面而言,可以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该组表面为基准,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并且保证他们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最后在以第一组基准钻和铰两个孔,分别是①12H9和①8HQ二、工艺规程设计(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的材料为HT200 (切削性能好,价格低廉且减震性和耐磨性也比较好,有较低的缺口敏感性),该零件由于受较小载荷,因此选用铸件。

(二)基准面的选择1 、粗基准的选择对于一般的杆类零件而言,以下表面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

先将下表面进行粗铣,然后以下表面为基准用于用夹具进行装夹,达到完全定位。

2、精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基准重合的问题。

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

(三)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1. 工艺路线方案一:工序 1 :铸造(HT200)工序2:清砂(去冒口)工序3:检验(检验铸件是否有残缺)工序4:热处理(时效)工序5:同时铣削大小一端面工序6:同时铣削大小另一端面工序7:钻铰①12H9孔并倒角(Z525立式钻床及专用钻模)工序8:钻铰①8H9孔并倒角(Z525立式钻床及专用钻模)工序9:钻①7孔和①5螺纹底孔工序10 :铣2mmf槽工序11 :攻螺纹M6工序12:最终热处理工序13:检验工序14:入库2、工艺路线方案二:工序 1 :铸造(HT200)工序2:清砂(去冒口)工序3:检验(检验铸件是否有残缺)工序4:热处理(时效)工序5:钻铰①12H9孔并倒角(CA6140车床及专用夹具)工序6:钻铰①8H9孔并倒角(CA6140车床及专用夹具)工序7:同时铣削大小一端面工序8:同时铣削大小另一端面工序9:钻①7孔和①5螺纹底孔工序10 :铣2mm槽工序11 :攻螺纹M6工序12:最终热处理工序13:检验工序14:入库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上述两套方案的区别在于: 方案一是将铣削加工放在钻削前,而钻削时选择在CA6140车床上加工。

方案二是将铣削加工放在钻削后,而钻削时选择在Z525立式钻床上加工。

以上两种方案看似一致,但通过仔细考虑零件的技术要求以及可能采取的加工手段之后,发现仍有问题,具体表现在: 方案一中在Z525上钻孔时,工件不动,钻头旋转(主运动),钻头容易引,偏使得被加工孔的轴线发生歪斜,而孔径无显著变化。

方案二中在CA6140上钻孔时,钻头不动,工件旋转(主运动),钻头的引偏仅仅引起孔径的变化,发生锥度和腰鼓等缺陷,而被加工轴线是直的,并且与工件的回转轴线一致。

而该零件对孔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而且钻削前为防止钻头钻偏,应先铣削一个工艺平台。

所以钻削加工前应先进行铣削加工。

综上所述,方案一优于方案二,故选择方案一。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根据上述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1、孑L ① 12H9毛坯为实心不冲孔。

孔的精度要求介于IT7 —IT8 之间,参照工艺手册表 2.3 —9 及表 2.3—12 确定工序尺寸及余量。

钻孑① 11.8mm铰削①12铰削①122、孔①8H9毛坯为实心不冲孔。

孔的精度要求介于IT7 —IT8 之间照工艺手册表2.3 —9 及表2.3—12 确定工序尺寸及余量。

钻孔① 7.8mm铰削①8铰削①83、上下表面(①22mm与①14的端面)粗铣:下表面2mm精铣:以下表面为基准铣上表面2mm精铣:上下表面均铣削0.5mm4、攻M6的螺纹(1)钻削①5的孔(2)手动攻M6的螺纹(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 、加工条件工件材料:HT200,铸造。

加工要求:粗铣①22和①14端面,表面粗糙度值为Ra6.3um 攻螺纹M6.机床:X6132.2、计算切削用量工序5与工序6:粗铣①22和①14的端面,保证尺寸22f z=o.o8 mrpK齿(参考《切削手册》表3 —3)切削速度: 参考有关手册,确定V=27m/min。

采用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d =225mm齿数z=20.贝Un s=1000v /=1000 X27/225 n r/min=38r /min现选用X63卧式铣床,根据机床说明书,取n s=37.5r /min, 故实际切削速度为V=n d w n w/ 1000=225X 37.5 n/000 m /min=26.5 r /min当n w=37.5r / min时,工作台的每分钟进给量 f m应为f m = f z zn w=0.08x20x37.5 mm /min=60 mm/min 查说明书,刚好有 f m=60 mm/min ,故直接选用该值。

切削工时:由于是粗铣,故整个刀具刀盘铣削整个平面,经简单几何计算,可得出铣刀的行程(22+14)x2mm =72mm T m=72/60min=1.2 min工序7 :钻削①12mrr l勺孔f=0.14 mm /r (见《切削手册》表2.7 )v=12.25m/ min (见《切削手册》表2.13及表2.14,按5类加工性考虑)n s=1000x12.25 /25 n r /min=155r /min按机床选取n w=136 r /min (按《工艺手册》表 4.2 —2)所以实际切削速度v= Td w n w / 1000=136x25 n/ 1000m/min=10.68m/min切削工时: t=22 /136x0.41min=0.4min工序8钻①8的孔。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利用钻头进行扩钻时,其进给量和切削速度与钻同样尺寸勺实心孔勺进给量和切削速度的关系为f= (1.2~1.8 )f 钻v=(1 /2~1 /3)v 钻式中f钻,v钻——加工中心孔时的切削用量现已知f钻=0.56mn/r (见《切削手册》表 2.7 )V钻=19.25mn/r (见《切削手册》表2.13 )令f=1.35f 钻=0.76 mm/ rV=0.4 v 钻=7.7 mm/rNs=1000v/41 n r /min=59 r /min按机床选取nw=58 m/min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V=58x41 n/1000 m/min=7.47 m /min切削工时:t=10 /59x0.76 min=1.6 min工序9: M6的螺纹手动攻螺纹(工时计算从略)工序10:铣宽度为2mm的沟槽机床主轴转速为150 m/min 手动切削,进给量为0.5~1mm (工时计算从略)。

最后,将以上各切削用量,工时定额的计算结果,连同其他加工数据,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中。

三、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紧张而又辛苦的一周课程设计结束了。

当我快要完成老师下达给我的任务的时候,我仿佛一次翻山越岭,登上了高山之巅,顿感心旷神怡,眼前豁然开朗。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可少训练的过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

我今天认真地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很难。

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仔细回味这一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我倦意顿消。

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是我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使我感到自己成熟了许多,使我有了一种“春眠方觉醒”的感悟。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做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

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但一想起平时老师对我们的耐心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的失误而出现的令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养成一种高度负责任,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一周的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如此的贫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是你如此的不足,几年学习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