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企业标准

产品企业标准
产品企业标准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 3906-2006《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 16926-2009《交流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制订,本标准与IEC 62271-200:2003《额定电压1kV以上52kV及以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IEC 62271-105:2002《高压交流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一致性程度为修改采用。

本标准由XXXXXXXXX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

SF6气体绝缘高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1 范围

标准规定了SF6气体绝缘高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及贮存等内容。

标准适用于SF6气体绝缘高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以下简称开关柜),该开关柜核心单元FOX 由施耐德开关(苏州)有限公司提供,用在额定频率50Hz,额定电压为12kV ~24kV的配电系统及城市环网、工厂配电所等。

标准不涉及装在开关柜内的元件(负荷开关、断路器除外),它们应符合各自的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引用的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ISO 780,MOD)

GB 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neq IEC 60071-1)

GB 1984 高压交流断路器(IEC 62271-100,MOD)

GB 1985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IEC 62271-102:2002,MOD)

GB/T 3309 高压开关设备常温下的机械试验 (neq IEC 60056、neq IEC 60129)

GB 3804 3.6kV~40.5kV高压交流负荷开关 (IEC 60265-1,MOD)

GB 3906-2006 3.6kV~40.5 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IEC 62271-200:2003,MOD)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 60529,IDT)

GB/T 7354-2003 局部放电测量(IEC 60270:2000 IDT)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 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同技术要求(eqv IEC 60694:1996)

GB/T 11023-1989 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方法

GB/T 12022-2006 工业六氟化硫(IEC 376,IEC 376A,IEC37CB,MOD)

GB/T 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15166.2 高压交流熔断器第二部分:限流式熔断器(neq IEC60282-1、neq IEC60644、neq IEC60787)

GB 16926-2009 高压交流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IEC62271-105:2002:MOD)

GB/T 16927.1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eqv IEC 60060-1)

GB 1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 402—2007 高压交流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 40 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DL/T 48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DL/T 728—2000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订货技术导则

SD 318—1989 高压开关柜闭锁装置技术条件

国家电网生[2004]634号输变电设备技术标准:《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技术标准》。

3 要求

3.1 使用条件

3.1.1 正常使用条件

a) 周围空气温度上限+40℃,下限-25℃;

b) 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

c) 湿度条件如下

-在24h内测得相对湿度平均值不超过95%;

-在24h内测得水蒸汽压力平均值不超过2.2kPa;

-月相对湿度平均值不超过90%;

-月水蒸汽压力平均不超过1.8kPa。

d) 污秽等级:III级;

e) 耐受地震能力(水平加速度 m/s2):0.2g。

3.1.2 特殊使用条件

如开关柜的使用条件超过以上规定,需由用户与制造厂协商确定。

3.2 技术要求

3.2.1 参数

开关柜的技术参数见表1,负荷开关及接地开关的技术参数见表2。

3.2.2 设计和结构

开关柜的设计和结构应符合GB 3906-2006第5章的有关规定。

3.2.3 额定绝缘水平

开关柜的额定绝缘水平应满足GB 311.1及表1的要求。

3.2.3.1 主回路应能耐受表1规定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值,符合GB 3906-2006中6.2.4的规定。

3.2.3.2 主回路和辅助回路应能耐受表1规定的工频耐受电压值的试验,而无击穿和闪络现象。

3.2.4 温升与主回路电阻要求

3.2.

4.1包括母线在内的主回路气室相关有关部分(包含熔断器室)已经在核心部件FOX的型式报告中

得到验证,只需测量电缆室在表1规定温升试验电流和额定频率下的温升,其最高允许温度和温升应符合GB/T 11022-1999中4.4.2的要求。

3.2.

4.2可触及的外壳和盖板,其温升不应超过30K,对在正常运行时无需触及的外壳和盖板,其温升

不得超过40K。

3.2.

4.3主回路每相回路电阻应符合表1规定的值(不包括熔断器及电流互感器的内阻)。

3.2.5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要求

开关柜的主回路和接地回路应分别按表1规定的额定峰值耐受电流值和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值进行试验。试验后,主回路元件和导体不应产生有损主回路正常运行的变形和损坏,而接地导体、接地连接和接地装置允许有某些变形或损坏,但必须维持接地回路的连续性,且接地装置仍应能操作。

接地开关应该符合GB 1985-2004的相关规定,其中接地开关额定短时耐受电流20kA、额定峰值耐受电流50kA、额定短路持续时间4s;

3.2.6关合和开断能力

3.2.6.1负荷开关的开断关合能力应满足表2所规定的要求。

3.2.7 机械性能

3.2.7.1 机械特性

a) 开关柜主回路中的负荷开关,其机械特性应符合表2中有关参数的规定;

3.2.7.2 机械操作

3.2.7.2.1 开关柜应满足GB 3906-2006规定的机械操作试验要求。

a)开关柜主回路中的开关以及与其有关的联锁,应按其操作程序操作100次(100次包括在各自寿命次数内),分、合闸及脱扣器操作应符合所装开关及其操动机构有关标准的规定。

b) 开关柜中的负荷开关应满足GB 3804规定的合、分要求。

c) 对于T1柜,对熔断器撞击器和负荷开关脱扣器之间联动应满足GB 16926-2009中6.102的要求。

d) 开关柜中的断路器应满足GB 1984的机械操作要求。

3.2.7.2.2 开关柜应能承受GB/T 3309规定的机械寿命试验的考核。

3.2.7.4 联锁

开关柜应装设可靠的机械或电气联锁,操作顺序闭锁和安全检修闭锁,其功能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a) 防止带电时误合接地开关;

b) 防止接地开关合闸时合负荷开关;

c) 防止误合、误分负荷开关;

d) 防止误入带电隔室。

注:d)项一般均采用强制性防范措施,仅当电缆室无法停电的间隔才可采用提示性防范措施。

3.2.8 防护等级

开关柜外壳及隔板的防护等级应符合GB/ T 11022-1999中规定的IP67,IP3X或IP2X IP4X等级的要

求。

表1 开关柜的技术参数

表1 (续)

表2 负荷开关及接地开关的技术参数

3.2.9 接地

3.2.9.1沿开关柜排列的方向应设置一接地导体,接地导体应能满足该回路额定短时耐受电流、额定峰值

耐受电流的要求,如果是铜质的,在规定的接地故障条件下,其电流密度在额定短路持续时间为1s时不应超过200A/mm2,在额定短路持续时间为4s时,其电流密度不超过110A/mm2,但最小截面积不小

于240mm2。该接地导体应设有供与接地系统相连的接线端子,端子的电气接触面积与接地导体的截面相适应,但最小电气接触面积不小于160mm2。

注:如果接地导体不是铜质的,也应满足相同的热稳定和动稳定要求。

3.2.9.2 当通过的电流引起发热和机械应力时,应保证接地系统的连续性。

3.2.9.3开关柜的骨架、门、盖板、隔板或其它结构件间应保证电气连通,各结构间联结应采用螺钉、

铆接、焊接的方法。

3.2.9.4开关柜内的元件应按其各自的标准进行接地。

3.2.10 局部放电测量

开关柜内装有有机绝缘材料的套管、互感器等均应进行局部放电测量,并满足各自的测量值要求,同时对已组装后的开关柜当有要求时也可进行局部放电测量。

3.2.12 内部故障

当因开关柜本身的缺陷或异常的工作条件、或误操作等原因,造成外壳内部的故障,可能引燃内部电弧时,应设置下列防误措施,以确保人身安全,限制事故的发生和蔓延。

a) 考虑足够绝缘,避免内部电弧的产生;

b) 采取可靠的防止误操作的联锁装置及采取可靠的释放电弧能量的装置;

c) 绝缘件采用阻燃型绝缘材料。

开关柜内部电弧耐受能力应满足表1规定的电流值。

3.2.13 外观要求

开关柜的外观应符合图样的要求。

3.2.14 接线正确性

开关柜的主回路和辅助回路接线应符合有关图样要求。

4 试验方法

4.1 绝缘试验

试验应在装配好的设备上进行,绝缘件的表面应洁净,并满足GB 311.1及GB/T 16927.1的要求。

4.1.1 雷电冲击电压试验

按GB 3906-2006中 6.2.6.2的方法施以表1规定的电压值进行,并应满足3.2.3.1的要求。

4.1.2 主回路工频耐压试验

按GB 3906-2006中 6.2.6.1的方法施以表1规定的电压值。

a) 对地和相间按GB 3906-2006中6.2.5 a) 的有关规定进行,并应满足3.2.3.2的要求;

b) 断口间按GB 3906-2006中6.2.5 b) 的有关规定进行,并应满足3.2.3.2的要求。

4.1.3 辅助和控制回路工频耐压试验

按GB 3906-2006中6.2.10的有关规定进行,并应满足3.2.3.2的要求。在进行出厂试验时,时间可减至1s。

4.2 温升试验

按GB 3906-2006中6.5的有关规定及国网公司招标要求,通以表1规定的温升要求电流值,应满足

3.2.4的要求。试验前、后应各测一次主回路电阻,在两次试验中测得的电阻的差别不应超过

20%。

4.3 主回路电阻测量

按GB/T 11022-1999有关规定在机械操作试验之后进行(温升试验前、后的主回路电阻的测量除外),主回路通以100A直流电流,用电压降法进行测量,其值应符合3.2.4.4的要求。

对于T1柜可用阻抗忽略不计的模拟熔断器代替熔断器后进行。

4.4 主回路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试验

按GB 3906-2006中6.6 a)的有关规定及表1的参数,试验方法按GB/T 11022-1999的规定进行,并应符合3.2.5的要求。

4.5 接地回路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试验

按GB 3906-2006中6.6 b) 的有关规定及表1的参数进行,并应符合3.2.5的要求。

4.6 开断和关合能力试验

4.6.1 负荷开关应按GB 3804的规定在FOX的型式试验中得到验证,只进行配柜的相关实验。

4.6.2 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应按GB 16926-2009的试验方式1、3、的条款要求及表2的有关参数进行关合和开断试验。

4.7 机械试验

4.7.1 机械特性试验

对开关柜中主回路所装配的负荷开关及接地开关按表2中要求进行测量,试验方法按GB 3804的规定进行。

4.7.2 机械操作试验

4.7.2.1 开关柜的负荷开关应按GB 3804的规定进行“分、合”操作。在最高操作电压下进行各5次“分、合”操作;在最低操作电压下进行各5次“分、合”操作;对正常的电动操作外还可进行手动操作的负荷开关,应进行5次手动操作循环;而对仅手动操作的负荷开关,应进行10次操作循环。

4.7.2.2对于T1柜,应对熔断器撞击器和负荷开关脱扣器之间联动的可靠性进行试验,模拟撞击能量最小的一只熔断器撞击器动作,分别对每极进行5次分闸操作;模拟撞击能量最大的熔断器撞击器动作,进行二次三极联动分闸操作(本条款只适用于出厂试验要求)。试验中组合电器不应调整和检修,动作正确,分合闸到位,试验后无任何损伤且功能良好。

4.7.2.3机械寿命试验

a)开关柜主回路中的开关以及与其有关的联锁,应按3.2.7.2中的要求进行试验。

b)开关柜内所有开关包含在核心单元FOX内,在FOX的型式试验中得到验证,无须再做验证。

4.7.2.4 脱扣联动试验

a) 对于T1柜,应对熔断器撞击器和负荷开关脱扣器之间机械联动的可靠性进行试验,对相应型号

的撞击器,共需进行100次操作,其中90次(每极30次)用一个最小能量的撞击器进行,其余

10次用三个最大能量的撞击器进行三极同时操作。这一试验方式完成之后,脱扣器联动的机

械性能事实上应与试验前相同。

b) 用一只带有已伸出撞击器的模拟熔断器,撞击器调整到最小实际行程位置,依次对每极进行试

验,负荷开关应不能合闸也不能保持在合闸位置。

开关柜按3.2.7.3的要求进行机械寿命试验,在每一操作循环中,允许进行润滑,但不允许做机械

调整。在每一操作循环后,允许做机械调整,但不能更换零件。

整个试验中及试验后,不得出现拒分、拒合、误合、误分以及影响运行的异常现象和故障。

试验后,机械操作性能、回路电阻应符合相应要求。

所有零部件都不允许显示出对运行有不利影响或妨害可更换零部件正常配合的过度磨损或永久变形。

4.7.4 联锁及防误操作试验

4.7.4.1 对于装有负荷开关的柜子,进行如下操作试验:

a) 当负荷开关在合闸位置,对接地开关操作25次,打开电缆室盖板25次;

b) 当接地开关在合闸位置,对负荷开关合闸操作25次;

c) 电缆室盖板开启位置时,对接地开关进行分闸操作25次,对负荷开关进行合闸操作25次;

d) 当接地开关在分闸位置时,打开电缆室盖板25次。

试验中,上述a)~d)4项操作均应被阻止,试验后,联锁装置、接地开关、负荷开关仍应切换正常,无阻滞,结构完好,则认为联锁装置是可靠的。

4.7.4.2对于装有断路器的柜子,进行如下操作试验:

a) 当接地开关在分闸位置时,打开电缆室盖板25次;

b) 电缆室盖板在开启位置时,对接地开关进行分闸操作25次,对隔离开关进行合闸操作25次。

正试验中,上述两项操作均应被阻止,试验后,联锁装置、断路器,接地开关仍应切换常,无阻滞,结构完好,则认为联锁装置是可靠的。

4.7.4.3若电缆室处于带电状态时,在操作板上插入显示器25次。显示器在有较强光线的环境中,用肉眼观察显示器,应有足够的亮度。

4.8 防护等级的检查

按GB/T 11022-1999的6.7及GB 4208的规定进行。

4.10 内部电弧试验

按GB 3906-2006中6.106的规定进行电缆室的内部燃弧试验,并应满足3.2.12。

4.11 结构及外观检验

开关柜的外观和结构应符合图样和3.2.2及3.2.13的要求。

4.12 接线正确性的检查

按GB 3906-2006的规定。

4.14 局部放电测量

按GB/T 7354-2003相关要求和GB 3906-2006中7.101要求进行,推荐的最大允许测量值为10pC。

5 检验规则

5.1检验分类

开关柜检验分型式试验和出厂试验。型式试验项目包括强制的型式试验和按供需双方协议进行的型式试验。

5.2 型式试验

5.2.1 型式试验抽样

a)开关柜以核心部件FOX为基础,集成自己生产的电缆室派生而成,应按要求进行并通

过相关项目的型式试验,其他部分引用FOX相应的有效试验报告;

b)正常生产的产品每隔 8年应进行一次温升试验、机械操作试验、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

流试验以及关合和开断试验。

5.2.2 型式试验项目

a) 绝缘试验(包括雷电冲击电压试验,主回路工频耐压试验,辅助回路的工频耐压试验);

b) 温升试验;

c) 主回路电阻测量(气室外);

d) 主回路和接地回路的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试验;

e) 配柜开断和关合验证试验;

f) 机械操作试验;

g) 防护等级的检查;

5.2.3 按供需双方协议进行的试验项目

a) 局部放电测量试验,

b) 内部电弧试验(电缆室)。

5.3 出厂试验

5.3.1 出厂试验

每台开关柜必须进行全部项目的出厂试验,并经检验部门检查合格后才能出厂。

5.3.2 出厂试验项目

a) 结构和外观检查;

b) 机械操作和五防联锁检查

c) 主回路工频耐压试验;

d) 辅助控制回路工频耐压试验;

e) 主回路电阻测量;

f) 接线正确性检查;

6 标志、使用说明书

6.1标志

6.1.1开关柜标志

开关柜及其所有元件和操动机构,均应具有耐久而清晰的铭牌,出厂的每一台开关柜铭牌应注明下列内容:

a) 产品制造厂名称;

b) 产品型号和名称;

c) 主要的技术参数;

d) 防护等级;

e) 产品标准号;

f) 出厂编号;

g) 制造日期。

6.1.2包装箱标志

包装箱外壁须有如下标志:

a) 收货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b) 产品型号和订货合同号;

c) 产品制造厂名称和地址;

d) 产品质量、包装箱毛重、外形尺寸(长*宽*高);

e) 包装箱应具有“易碎物品”、“向上”、“怕雨”、“由此吊起”、“共X箱第X箱”等标志,

标注应牢固清楚,并符合GB/T 191规定;

f) 标准号。

6.2 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内容符合GB/T 9969的规定。

7包装、运输、贮存

7.1 包装

7.1.1产品的包装应符合GB/T 13384的要求,产品装箱前须把积尘擦净,将开关置于分闸状态,包装箱

必须坚固、防雨并适合于陆路、水路运输及装卸。

7.1.2随同产品供给的附件与备品备件(包括专用工具)可另行或混合装箱。

7.1.3随同产品供给的技术文件

a) 装箱单;

b) 产品合格证;

c) 使用说明书;

d) 备件附件清单(包括专用工具);

e) 设备规范及电路图;

7.2 运输

7.2.1开关柜在竖立、转运、起吊过程中不许倒置、翻滚,以防止损坏柜面油漆层、元器件及防止柜体

受力不均而变形。

7.2.2开关柜在转运临时停置时,必须采用防雨、防潮、防震措施。

7.3 贮存

7.3.1开关柜在贮存时,不得直接放在泥土的地面上,应贮存于室内或有防止直接日晒、雨淋的场所。

7.3.2库房应通风良好,不得遭受水汽及有害气体侵蚀,严禁与化学药品、酸、碱及蓄电池存放在同一库房内,并应定期检查。

7.4开关柜在运输、贮存和安装期间,若在不符合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使用时,用户应与制造厂商定措施。

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范

电子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安全操作规范 一、机械加工中心安全操作规范 1.检查所用设备必须完好、可靠才能开始工作。禁止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和工具,并严格遵守常用安全操作规程。 2.开动设备、应先检查防护装置、紧固螺钉以及电、油、气等动力开关是否完好,并空载试车检验,方可投入工作。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所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3.设备上的电气线路和器件以及电动工具发生故障,应交电工修理,自己不得拆卸,不准自己动手敷设线路和安装临时电源。 4.设备接通电源后,禁止触摸控制盘,变压器、电机以及带有高压接线端子的部位或用湿手触摸开关。设备开动后要站在安全位置上,避开设备运动部位和铁屑飞溅。按动设备控制键时用力应适度,不得用力拍打键盘和显示器。 5.安装设备要留足够的操作空间,以免工作中发生危险。 6.工作地面应保持洁净干燥,防止水或油污使地面打滑而造成危险,防止铁屑拉伤。 7.床头、刀架、床面不得放置工、量具或其他物品。接近设备的器具应结实牢固,防止物件从台面上滑下伤人。 8.操作中确需两人以上工作时,应协调一致,有主有从,在设备或人员未发出规定信号之前,禁止下一步骤的操作。 9.检修设备时应切断电源后进行。检修时,应使用适宜的电气元器件,禁止超限使用,以防造成电气火灾。 10.保持机床清洁,不要弄脏、刮伤和弄掉安全警示牌。如字迹、图案模糊不清或遗失,应及时补充和更换。 二、机械装配车间安全生产操作规范 1.严格按照钳工、装配工常用工具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性能,经过操作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 2.按照公司定制管理要求,将要装配的零部件有秩序地放在零件存放架或装配工位上。

企业标准文本格式模板

管理标准 安全管理制度 (发布实施日期四号黑体)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发布

前言 (三号黑体,不加粗) (五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 特定部分应视情况给出下列信息: ——说明与对应的国家、行业标准或其他文件的一致性程度; ――说明标准代替或废除情况; ――说明标准与前一版本相比的重大技术变化; ――说明标准中的附录哪些是规范性附录,哪些是资料性附录; 基本部分应视情况给出下列信息: ――本标准由××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标准名称 (三号黑体,不加粗) (正文内容五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 1 范围(章节及标题用五号黑体,不加粗) 范围的陈述应使用下列表述形式: “本标准规定了……” 标准适用性的陈述应由下述引导语引出: “本标准适用于……”“本标准不适用于……”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它应列出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标准和文件一览表。一览表中文件排列的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内有关文件、ISO标准、IEC标准、ISO或IEC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标准即有关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览表应由下述引导语引出: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定义和术语 它给出为理解标准中某些术语所必需的定义。应使用下述适合的引导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要求 (此部分包含下述内容: a) 直接或以引用方式给出标准涉及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等方面的所有特性; b) 可量化特性所要求的极限值;) 4.1 4.1.1(章节号全部用五号黑体,不加粗) 4.1.2 4.2 5 试验方法 (此部分包含对每个要求,或者引用测定或检验特性值的试验方法,或者直接规定试验方法。)5.1 5.1.1 5.1.2

制定企业标准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

制定企业标准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 孙晖鞍山市标准计量技术情报研究所 内容提要:通过对标准问题的定义、标准化对企业的重要性及目前企业管理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几个方面阐述了标准化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标准化工作的可执行性和必要性。又提出根据企业产品实际确定起草企业标准、根据企业产品特点制定企业标准、根据企业产品实际准确表述企业标准 等三个企业制定标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标准、标准化、企业标准、制定企业标准 一、制定企业标准的意义 首先,从标准化的定义看企业标准推行的可行性。 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企业标准化是包括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在内的,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它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社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用标准化这条法规进行管理是逐步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起步点,是管理战略史上的重大转变,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既然标准化工作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那么作为企业,就应该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很好地运用标准化这一有力武器,提高产品质量,规范服务行为,疏通流通渠道,搞好节约挖潜,提高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企业标准化工作对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从企业担负的职责看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是从事产品生产和流通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生产者的重要地位。是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创造者,是为国家和人们创造财富的重要部门。而不同的产品生产是有着不同的过程的,即使是同种产品也可能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所以必须有适应本企业、本产品的产品要求、工艺要求、检验要求等等,这就离不开标准化工作。 通过推行标准化,产品要求,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准、储户要求、服务规范等企业标准,以达到整个生产过程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费品率降低,经济效益提高。显而易见,企业标准化是与企业的职能相一致的,只有推行标准化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职能,发挥企业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从企业管理的现状看,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紧迫性。 目前不少企业管理工作升级,企业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管理模式正在由传统的、经验的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并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网络、电子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使企业管理发生了深刻的革命。但仍有部分企业依然停留在传统管理阶段,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那么,要想使这些企业从传统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就离不开标准化工作。通过开展标准化工作,强化基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向管理现代化迈进。同样,企业管理现代化更离不开标准化。因为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基础,是互换性与通用性很强的企业准则,而离开这项基础管理和准则,实现管理现代化是

企业标准 格式模板

XX(五号黑体)(具体请查询“中国标准CCS分类号”pdf文件)Q X X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321181 XXX 0XX-20XX 代替Q/321181 XXX-20XX (“代替Q/321181 XXX-20XX ”新企标无需填写,“XXX”是标准代号由标准科给出,“OXX”是企标序号,“20XX”是年代号) XX(标准名称) (一号黑体) (发布实施日期四号黑体)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XX有限公司(二号宋体)发布

前言 (三号黑体,不加粗) (五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 特定部分应视情况给出下列信息: 说明与对应的国家、行业标准或其他文件的一致性程度。 说明标准代替或废除情况。 说明标准与前一版本相比的重大技术变化。 说明标准中的附录哪些是规范性附录,哪些是资料性附录。 基本部分应视情况给出下列信息: 本产品因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果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可以依据,只是相关指标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就删除“本产品因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保证产品质量以及为产品出厂检验与交付提供依据,根据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要求,结合用户需求,特制定本企业标准。 本标准参照GB/T 1.1-2009要求编写。 本标准由××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标准名称 (三号黑体,不加粗) (正文内容五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 1 范围(章节及标题用五号黑体,不加粗,正文内容用五号宋体) (范围的陈述应使用下列表述形式:) 本标准规定了……。 (标准适用性的陈述应由下述引导语引出:) 本标准适用于……,本标准不适用于……。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章节及标题用五号黑体,不加粗,正文内容用五号宋体) (它应列出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标准和文件一览表。一览表中文件排列的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内有关文件、ISO标准、IEC标准、ISO或IEC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标准即有关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览表应由下述引导语引出:)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XXX(标准号)XXXXXXXX(标准名称)(注意,这里引用的标准一定是要现行有效的标准,请上网去核查,https://www.360docs.net/doc/683646706.html,/standardSearch/quickly_search.aspx或者 https://www.360docs.net/doc/683646706.html,/bzsearch/bzsearch.asp) ... 3 定义和术语 (它给出为理解标准中某些术语所必需的定义。应使用下述适合的引导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此处的序号五号黑体) 术语名称(五号黑体加粗) ……(术语解释五号宋体) 3.2 (此处的序号五号黑体) 术语名称(五号黑体加粗) ……术语解释五号宋体) …… 4 要求 (此部分包含下述内容: a) 直接或以引用方式给出标准涉及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等方面的所有特性、指标的要求; b) 可量化特性所要求的极限值;) 4.1 …… 4.1.1 …… 4.1.2 …… 4.2 …… 5 试验方法

电子产品检验试题汇总

电子产品检验题库 一单选题 [第1题](B )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 A.推荐标准 B.法定标准 C.试行标准 D.标准草案 [第2题]主要是指满足客户的可靠性要求(c ) A.可信性要求 B.适用性要求 C.性能要求 D.安全性要求 [第3题]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 A )。 A.GB B.GB/T C.ISO D.IEC [第4题](A )是在中国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A.国家标准 B.专业标准 C.区域标准 D.企业标准 [第5题]标准、计量和质量检验在企业中的相互关系是:(B)构成质量检验的技术基础,它们对质量工作的开展起着技术支撑与导向作用。 A.计量 B.标准、 C.标准和计量 D.以上都不是 [第6题]介于( B ) 之间的误差或变差,考虑重复性、量具成本、维修成本的前提下,测量系统可以接受。 A.5%至10% B.10%至30% C.10%至20% D.30%至35% [第7题]检验误差按性质分不包含:(B ) A.系统误差 B.相对误差 C.随机误差 D.粗大误差

[第8题]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 B )。 A.GB B.GB/T C.ISO D.IEC [第9题](D )包括设计文件、工艺文件 A.说明文件 B.质量检验 C.标准文件 D.技术文件 [第10题]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 A )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A.规定条件下 B.规定时间内 C.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 D.规定范围内 二多选题 [第11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的三检制指:(ACD )。 A.自检 B.巡检 C.互检 D.专检 [第12题]我国现行的标准分为(ABCD )。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经备案的企业标准。 [第13题]环境试验程序包括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恢复______五个步骤。(ABCD) A.初始检测 B.试验 C.检验 D.最后测量 [第14题]电容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主要失效模式。(ABD) A.开路 B.短路 C.不稳定 D.电参数退化

食品企业标准格式

Q/××× (食品标准名称) (标准名称必须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不得使用治疗、功能术语,不得使用谐音、形似等容易引起联想、误导的字眼。) (企业名称)发布

前言 说明标准中的附录哪些是规范性附录,哪些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为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本标准代替了(指以前的标准代号),(说明:若是修改标准需列出此项内容,则应紧接着另起一行说明本标准与代替标准相比的主要变化之处;若是制定新标准则不需此项。) 本标准与(以前的标准代号)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 ——××××。 ——………。 本标准由(××××公司名称)提出。如集团公司统一使用一个企业标准,还应写明其他适用的食品企业名称。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发布时间:×××,×××,……。

(食品标准名称)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标准名称)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说明产品由什么原辅料组成、经过什么样的工艺生产、产品的属性<如:饮料、罐头>是什么什么包装)制成(食品标准名称)。 【注:上述内容应载明所有原辅材料名称,食用油、食品添加剂、香辛料应标注具体名称。】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示例如下:(最新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317 白砂糖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食品添加剂柠檬黄 GB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已批保健食品应执行】 GB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8957 糕点厂卫生规范 GB 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GB 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QB 1014 食品包装纸 QB/T 1505食品添加剂食用香精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200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2009)《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说明:以上为示例,制标企业应全部列出本标准所需标准中当前有效的规范性引用的标准和文件一览表。一览表中文件排列的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内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标准及有关文件。国家标准按标准顺序号从小到大排列;其他标准按标准代号的拉丁字母顺序排列,再按标准顺序号排列。在第3章节后出现的所有引用文件都应出现在第2章中。】 术语和定义(或产品分类)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 【说明:如果标准仅适用于一个产品则可以省略此章】 技术要求 原辅料要求示例: 白砂糖应符合GB 317的规定。 鲜蛋应符合GB 2748的规定。 …………

企业如何制定产品标准

企业制定产品标准 制定产品标准的目的--(1)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法律的要求。(2)判定准则——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3)反映社会需求,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目标——本质所在。这里的"社会需求"包括供方的所有受益者的需要,但主要是顾客的需求,它是满足其他受益者需求的 前提,所以通常讲"顾客需求"或"市场需求"。产品标准,只有它能正确反映市场需求,才能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否则,生产的越多,积压也越多、浪费也越大。产品标准只有它能正确反映市{场需求时},用它来判定产品是否合格才有意义,否则,即使合格品也毫气无价值,因为它不可能被市场所接受,这同生产废品是等效的。正确反映市场需求是产品标准’的核心问题—产品标准的灵魂。 产品标准是表达产品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些企业在采用GBH 19001-2000标准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往往因为忽视适用的产品标准而影响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一些审核员也往往因为忽视企业适用的产品标准而影响了审核的深度和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整体评价。为此,本文对产品标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及产品标准的确定进行探讨,以期引起重视。 产品标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1.产品标准是产品要求的重要体现GB/T 19000—2000族标准明确地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区分开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产品要求则是特定要求,|考试大|只适用于特定的产品。 GB/T 19001—2000标准井不规定产品要求,但它是产品要求的有益补充。任何企业在采用GB/T 19001—2000 标准时必须同时考虑产品要求;应在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中体现本企业的产品特点。 产品要求和有关过程的要求可包含在技术规范、产品标准、过程标准、合同协议和法规等要求中。其中,产品标准是产品要求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企业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产品标准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GB/T 19001—2000标准特别强调,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应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二条规定:“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标准: (一)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 (二)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的方法或者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三)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四)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要求。 (五)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 《标准化法》第六条明确指出:“‘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对于标准化法规体系来说,强制性标准是国家法律法规的一部分。《标准化法》第十四条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企业标准格式模板

XX(五号黑体)(具体请查询“中国标准CCS分类号” pdf 文件)Q X X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321181 XXX 0XX-20XX 代替Q/321181 XXX-20XX , “ XXX”是标准代号由标准科给出,(“ 代替 Q/321181 XXX-20XX ”新企标无需填写 “ OXX”是企标序号,“ 20XX”是年代号) XX(标准名称 ) (一号黑体) (发布实施日期四号黑体) XXXX-XX-XX 发布XXXX-XX-XX 实施 XX 有限公司(二号宋体)发布

前言 ( 三号黑体,不加粗 ) (五号宋体,首行缩进 2 字符) 特定部分应视情况给出下列信息: 说明与对应的国家、行业标准或其他文件的一致性程度。 说明标准代替或废除情况。 说明标准与前一版本相比的重大技术变化。 说明标准中的附录哪些是规范性附录,哪些是资料性附录。 基本部分应视情况给出下列信息: 本产品因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果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可以依据,只是相关指标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就删除“本产品因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保证产品质量以及为产品出厂检验与交付提供依据,根据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要求,结合用户需求,特制定本企业标准。 本标准参照GB/T 1.1-2009要求编写。 本标准由××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标准名称 ( 三号黑体,不加粗 ) (正文内容五号宋体,首行缩进 2 字符) 1范围 ( 章节及标题用五号黑体,不加粗,正文内容用五号宋体 ) (范围的陈述应使用下列表述形式:) 本标准规定了,, 。 (标准适用性的陈述应由下述引导语引出:) 本标准适用于 ,, ,本标准不适用于 ,,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章节及标题用五号黑体,不加粗,正文内容用五号宋体 ) (它应列出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标准和文件一览表。一览表中文件排列的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内有关文件、 ISO 标准、 IEC 标准、 ISO 或 IEC 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标准 即有关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览表应由下述引导语引出:)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XXX(标准号) XXXXXXXX(标准名称)(注意,这里引用的标准一定是要现行有效的标准,请上网去核查, https://www.360docs.net/doc/683646706.html,/standardSearch/quickly_search.aspx或者 https://www.360docs.net/doc/683646706.html,/bzsearch/bzsearch.asp) ... 3定义和术语 (它给出为理解标准中某些术语所必需的定义。应使用下述适合的引导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此处的序号五号黑体) 术语名称(五号黑体加粗) ,,(术语解释五号宋体) 3.2(此处的序号五号黑体) 术语名称(五号黑体加粗) ,, 术语解释五号宋体) ,, 4要求 (此部分包含下述内容: a)直接或以引用方式给出标准涉及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等方面的所有特性、指标的要求; b)可量化特性所要求的极限值;) 4.1,, 4.1.1,, 4.1.2,, 4.2,,

《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综合技术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把握电子产品的调试、修理技术,增强电子产品售后服务能力。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包括: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产品检测技术等。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家用电子产品修理中级工、无线电调试中级工或高级工职业资格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二)课程差不多理念 本课程打破了原先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各学科的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本课程的“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因而,它是跨学科的,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本课程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即不仅应该强调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还应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因而,本课程的设计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进展,即以培养全面素养为基础,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置了若干个应用型项目,每个项目均由若干个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有关知识和实践(含实验)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了理论重心,删除繁冗运算,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咨询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本课程在内容组织形式上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每个项目实施前,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任务分析,使学生在学习每个项目开始就明白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学生的注意与爱好,然后针对本项目有关理论知识进行介绍,最后给出技能训练的目标、内容、安装、调试及评分标准,以方便学生的自我评判。 课程框架结构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把握终身进展必备的电子产品修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差不多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进展趋势。

2011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范本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编写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是企业标准备案时的必备资料,对于了解标准制定的背景、依据,保证标准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做好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工作,统一《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要求,特编写此作业指导书。 2 内容要求 2.1标准制定的背景和必要性 2.1.1所申请企业标准的产品是否已存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如已存在相关的可参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应写明参考哪个标准,该企标与所参考的国标、行标不同点及理由; 2.1.2如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可参照,可参考以下例子的表述方法。 例:标准制定的背景和必要性 除雪是我国北方每年冬天都面临的艰巨任务。尤其是公路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兴起,传统的人工除雪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积雪不能及时除掉,给交通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为提高除雪效率,只能喷洒大量的盐。盐有腐蚀性,对路面、环境和车辆危害是不小的。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公司开发了新型环保除雪剂--冰雪融。该产品是专利产品,具有腐蚀性低、无环境污染、融雪能力强、成本低等特点。为保证该产品的生产质量,特制定本标准。(仅供参考,应按实际情况编写) 2.2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执行情况 2.2.1如依据某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而制定的,应写出参照哪个标准,该企标的哪些内容严于或等同于国家、行业标准。 例:本企业标准参照GBXXX《XXX》,其中XXX指标严于该国标,其他指标与该国标持平。 2.2.2如没有相对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应写明相关领域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对该产品的限量指标的要求。 例:本公司制定的“三合一奶茶(固体饮料)”企业标准现暂无相应国家或行业的质量标准,在制定中以GB 7101-2003《固体饮料卫生标准》蛋白型的技术指标为基础,其中XX项的要求严于该卫生标准。 2.3确定主要技术指标、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的目的和依据 2.3.1标准中各项指标要求,应一一列举出其制定的依据,特别是直接参照执行某标准条款内容,在引用标准中看不到具体标准号的要特别指出。 2.3.2对检验规则中的出厂检验项目与型式试验项目的确定依据应着重说明,其他作简要说明。 例: (一)制定本标准技术要求的目的

企业标准格式

Q/***(Times New Roman 52号)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黑体1号) Q/***0001S-2010(Times New Roman 4号) 保健食品(无此项删) 产品名称(黑体2号) 注:本标准模板为范例,供参考。其中格式、字体不得变动,内容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编制。若有附录,其格式、字体同标准内容。 2010-04-10发布(黑体4号) 2010-04-20实施(黑体4号) ****业有限公司(黑体2号)发布(黑体4 号)

Q/***0001S-2010(Times New Roman 5号) I 前言 (宋体5号,单倍行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无此项删掉) 本标准由****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委托单位:名称:。(无委托关系此项不填) 地址:。 生产单位:名称:。 地址:。

Q/***0001S-2010 产品名称(黑体3号) 1 范围(标题、顺序号黑体5号,内容宋体5号) 本标准规定了****的术语和定义(此项可无)、分类(此项可无)、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若不添加此项可无)、营养强化剂(若不添加此项可无)、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是以****为主要原料,添加****辅料,经配料****、过筛、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898 食品添加剂碳酸钙 GB 2721 食用盐卫生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4789.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 4789.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T 4789.4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T 4789.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 4789.11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计数 GB/T 4789.1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 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4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4 食品中锌的测定 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 5009.90 食品中铁、镁、锰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1

电子产品包装规范

一包装的种类 电子产品的包装一般可分为运输包装,销售包装和中包装几种类型. (1)运输包装即产品的外包装,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产品以承受流通过程中各种机械因素和气候因素影响,确保产品数量和质量完整无损送到消费者手中.电子产品包装 (2)销售包装即产品的内包装,它是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一种包装,其作用不仅是保护产品,便于消费者使用和携带,而且还有美化商品和广告宣传的作用.销售包装实物图 电子产品包装 (3)中包装起到计量,分隔和保护产品的作用,是运输包装的组成部分.但也有随同产品一起上架与消费者见面的,这类中包装则应视为销售包装. 2.包装的基本原则 产品的包装要符合科学,经济,美观,适销,环保的原则,其外包装,内包装和中包装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产品包装有如下原则: (1)包装是一个体系. (2)包装是生产经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过分包装和不完善包装会影响产品的销路. (3)产品是包装的中心,产品的发展和包装的发展是同步的.良好的包装能为产品增加吸引力,但再好的包装也盖不了劣质产品的缺陷. (4)包装具有保护产品,激发购买力,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三大功能. (5)经济包装以最低的成本为目的. (6)包装必须标准化. (7)包装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产品包装必须根据市场动态和客户爱好,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8)节约有限资源,使用合适的包装,防止污染物超标,促进降解和易回收材料的应用,实行绿色包装 二包装材料和要求 1.包装材料根据包装要求和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1)木箱 (2)纸箱(纸盒) (3)缓冲材料(衬垫材料)的选择应以最经济并能对电子产品提供起码的保护能力为原则. (4)防尘,防湿材料防尘,防湿材料可以选用物化性能稳定,机械强度大,透湿率小的材料,如有机塑料薄膜,有机塑料袋等密封式或外密封包装.为了使包装内空气干燥,可以使用硅胶等吸湿干燥. 珍珠棉性能特点: 具有的优良的隔热,防震,防潮和防磨的作用,柔韧弹性好,重量轻,呈半硬质状,易于加工,裁切,粘贴等,可根据客户要求将EPE材料加工冲,压,切成任何形状,并可带胶.主要用于产品内包装. 有较强的缓冲防震功能主要有珍珠棉片,珍珠棉棒,珍珠棉管等产品.还可在加工成切片形状后,经过胶粘合一起形成珍珠棉支架,这种支架设计既实惠又经济,能发挥空间立体几何想象能力,以配合产品结构,并可与瓦楞纸结合在一起,有骨有肉. 2.包装的要求 (1)整机清洁工作 (2)外包装的强度要与内装产品相适应 (3)合理压缩包装体积 (4)防尘

企业标准范本

Q/××× 标准名称 企业名称 发布 X ××

前言 前言部分应视你公司的具体情况给出下列信息: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 本标准贯彻了国家标准××××,参考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本标准的检验方法采用了相应国家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由××××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于××××年×月×日由××××负责人×××批准,并对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和实施后果负责。 本标准于××××年×月×日首次发布。

标准名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名称)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运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名称)(说明产品由什么什么原料组成、经过什么样的工艺生产、产品的属性(如:饮料、罐头)是什么?)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示例如下:(常用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菌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 GB/T 8886 淀粉原料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2143 饮料通用分析方法 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 GB 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 【说明:它应列出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标准和文件一览表。一览表中文件排列的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内有关文件、ISO标准、IEC标准、ISO或IE C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标准即有关文件。国家标准、ISO标准、IEC标准按标准顺序号排列;行业标准、其他国际标准先按标准代号的拉丁字母顺序排列,再按标准顺序号排列。】 3 产品分类 (食品名称)根据……的不同,分为……、……和……。【说明:不分类的产品这一条可以省略】 4 技术要求

企业标准文本格式模板(推荐)002

Q 山东开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KTXXXXX-2010 XXXX(标准名称) (一号黑体) (发布实施日期四号黑体)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山东开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三号黑体,不加粗) (五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 特定部分应视情况给出下列信息: ——说明与对应的国家、行业标准或其他文件的一致性程度; ――说明标准代替或废除情况; ――说明标准与前一版本相比的重大技术变化; ――说明标准中的附录哪些是规范性附录,哪些是资料性附录; 基本部分应视情况给出下列信息: ――本标准由××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标准名称 (三号黑体,不加粗) (正文内容五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 1 范围(章节及标题用五号黑体,不加粗) 范围的陈述应使用下列表述形式: “本标准规定了……” 标准适用性的陈述应由下述引导语引出: “本标准适用于……”“本标准不适用于……”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它应列出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标准和文件一览表。一览表中文件排列的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内有关文件、ISO标准、IEC标准、ISO或IEC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标准即有关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览表应由下述引导语引出: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定义和术语 它给出为理解标准中某些术语所必需的定义。应使用下述适合的引导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要求 (此部分包含下述内容: a) 直接或以引用方式给出标准涉及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等方面的所有特性; b) 可量化特性所要求的极限值;) 4.1 4.1.1(章节号全部用五号黑体,不加粗) 4.1.2 4.2 5 试验方法 (此部分包含对每个要求,或者引用测定或检验特性值的试验方法,或者直接规定试验方法。)5.1 5.1.1 5.1.2

各国电子产品认证标准

各国认证标准-图标 进入欧盟国家产品强制性标准符合标志,包括EMC 和LVD 两条指令。 TUV 是德国技术监护委员会的简称,产品除了需符合TUV-EMC 和TUV-GS ,同时要求生产体系亦需符合一定的规范。 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对电子产品EMC 的认证标志。 澳大利亚C-Tick 对电子产品EMC 的国家标准认证标志。 Voluntary Control Council for Interference1 [6 J! z: T5 O 日本国内的EMI 标准,VCCI 主要监管信息技术设备,其规定与CISPR 的标准相对应,目前没有抗 扰度方面的标准。 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erband Deutscher Elektrotechniker ),简称VDE ,是德国著名的测试机构,VDE 标志只有VDE 公司才能授权使用。VDE 测试除传统的电器零部件,电线电缆,插头等认证之 外同样也可核发EMC 标志以及VDE-GS 标志。 中国3C ,从2003年8月1日开始实施第一批强制性认证19类132种产品。 美国****标准认证标志,非强制性,产品除了需符合有关的安全标准以外,同时也对生产体系有一定的要求,尤其对生产的一致性跟踪。 挪威NEMKO****标准认证标志。 E/e-Mark 欧洲对于机动车整车及涉及安全的零部件和系统有安全认证,具体体现为E-Mark 和e-Mark 认证。FDA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的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为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 CB 制度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EE )建立的一套全球性的相互认可制度,以英文CERTIFICTION BODY 缩写表示,CB 检验为一个全球性相互认证。 澳大利亚****标准认证标志。

仁德电子产品企业标准

深圳仁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智能控制系统Q/RD0801001-199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外观、技术要求、使用功能和安全要求、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仁德电子公司设计生产的各类家用微电脑控制器产品,包括冰箱、空调、洗衣机、微波炉及类似用途的其他微电脑控制器产品。根据产品不同特点,除具有家电控制器的控制功能外,而且具有家电之间或者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网络通讯功能。 1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019-1989家用电器包装通则 GB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2829-1987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4706.1-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 GB 4798.1-1986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贮存 GB 4798.2-1996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贮存 GB/T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CISPR 14-2:1997 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第2部分:抗扰度-----产品类标准 IEC730-1:1993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IEC61000-4-2:199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3:199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辐射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4:199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5:199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9:199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企业标准制定原则和程序

企业标准制定原则和程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标准的制定原则、制定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XXX区域内企业标准的制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1 标准工作指南 第 1 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DB11/T 1000 (所有部分)企业产品标准编写指南 DB11/T 1002 企业产品标准备案 3术语和定义 GB/T 2000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20000.1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企业标准: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注: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3.2产品标准:规定产品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适用性的标准。 注1:产品标准除了包括适用性的需求外,还可直接地或通过引用间接地包括诸如术语、抽样、测试、包装和标签等方面的要求,有时还可包括工艺要求。 注2:产品标准根据其规定的是全部的还是部分的必要要求,可区分为完整的标准和非完整的标准。同理,产品标准又可区分为其他不同类别的标准,例如尺寸类标准、材料类标准和交货技术通则类标准。 [GB/T20000.1-2002,定义2.5.4] 4标准制定的原则 4.1总则 制定、修订企业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 ——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保证安全、卫生,充分考虑使用要求,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和有利于职业健康; ——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和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能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符合使用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有利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 ——本企业内的企业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 ——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况下制定企业标准。 4.2一般原则 4.2.1适用性原则 4.2.1.1要结合本企业的经济、技术和人员条件,适合我国生产、使用、流通等方面的实际况,还要符合我国政治、经济法规政策以及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等。 4.2.1.2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本企业的实际况,不要脱离实际,盲目地求高、求新。 4.2.2用户为主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