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的例子

合集下载

土壤流失和土壤退化的具体事例

土壤流失和土壤退化的具体事例

土壤流失和土壤退化的具体事例土壤流失和土壤退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它们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具体的土壤流失和土壤退化的事例。

一、土壤流失1. 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中国最大的农业区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黄河泥沙输送区。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等原因,导致该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据统计,每年黄河中游地区约有1.6亿吨泥沙被冲刷到海洋中,其中70%以上来自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2.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土壤侵蚀地区之一。

由于长期过度放牧、砍伐森林、过度耕种等原因,导致该地区大量草原和森林被破坏,土地逐渐裸露出来,形成了广泛的荒漠化和沙漠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3. 美国中西部美国中西部地区是美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但由于过度耕种、不合理的灌溉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原因,导致该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该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尘暴危机”,导致大量农田被毁坏,数百万人口流离失所。

二、土壤退化1. 中国南方山区中国南方山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和施肥等原因,导致该地区土壤退化严重。

据统计,目前中国南方山区约有70%以上的土壤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

2. 欧洲阿尔卑斯山脉欧洲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高山生态系统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过度放牧、旅游开发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该地区土壤退化严重。

据统计,目前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约有30%以上的土壤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

3. 印度恒河流域印度恒河流域是印度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人类聚居区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和施肥等原因,导致该地区土壤退化严重。

土地沙漠化的实例

土地沙漠化的实例

土地沙漠化的实例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陆地水分年平均缺乏最小25%,并伴有风蚀、水蚀等自然现象,以及人为因素的综合结果,导致土地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土地质量下降、生产力损失的一种灾害性现象。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关于土地沙漠化的实例。

1. 内蒙古草原土地沙漠化内蒙古草原位于我国北方辽阔的区域,由于气候干燥,降雨量少,以及人为的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问题,导致内蒙古草原逐年沙化。

沙漠化的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经严重影响草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当地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

2. 甘肃沙漠土地沙漠化甘肃省沙漠占该省全土面积的80%,其中包括漫长的半干旱带,降水非常少,气候干燥。

再加上炎热的夏天和强风带来的侵蚀,所以甘肃省的沙漠化问题非常严重。

目前甘肃省已经成为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最大的一个省份之一,严重制约了附近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3. 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我国的西北干旱区分布范围广泛,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等地。

由于气候干燥、降雨量少,间隔时间长,土地不断受到风蚀和水蚀等自然现象的侵蚀,所以导致该地区的土地沙漠化非常严重。

这对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气候等问题带来严重的影响。

黄土高原是我国的一个特殊地区,由于其处于半干旱和半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同时,人为开垦、过度放牧等问题也使得该地区的土地质量不断下降。

这些问题已经促使黄土高原的土地沙漠化加剧。

总之,土地沙漠化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土地等,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保护好我国的生态环境。

土壤流失和土壤退化的具体事例

土壤流失和土壤退化的具体事例

土壤流失和土壤退化的具体事例土壤流失和土壤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以下将以具体案例来说明这两个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土壤流失: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一个典型的土壤流失重灾区。

由于当地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以来的不合理耕作和人为开发,导致了大量的土壤侵蚀和流失。

特别是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地势起伏,雨水冲刷土壤的速度更快,加速了土壤的流失。

大片的荒漠化土地、裸露的岩石和干涸的河床已经成为当地人们的日常景观。

土壤退化:巴西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由于大量的热带雨林砍伐和农业开发,导致了土壤的严重退化。

在亚马逊地区,土壤本身贫瘠,如果没有树木的保护和覆盖,会很快遭受侵蚀和退化。

大面积的雨林砍伐导致了土壤的贫瘠化和侵蚀,使得原本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无法再支撑雨林的生长。

土壤流失和土壤退化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农田的土壤流失导致了农作物减产,使农民的生计更加困难;土壤的退化使得土地无法再种植作物,使得当地居民无法继续从土地上获取生计。

同时,土壤流失和退化还会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进一步加剧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困难。

为了解决土壤流失和退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方式,保护土壤不受侵蚀和流失。

其次,要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推广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和耕作。

最后,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监测,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保护体系,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流失和土壤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只有通过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工作,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

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土地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环境。

土地荒漠化事例

土地荒漠化事例

土地荒漠化事例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土地荒漠化现象逐渐加剧。

以下是一些土地荒漠化的具体事例:
1. 中国新疆:新疆是中国的西北边陲省份,也是中国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荒漠面积已经达到了100万平方公里以上,占全国荒漠面积的一半以上。

2. 美国内华达州:内华达州是美国著名的沙漠地区,这里的荒漠面积已经超过了7万平方公里。

由于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以及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这里的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

3. 非洲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之一,也是非洲大陆上荒漠化现象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在这里,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土地贫瘠,水资源稀少,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无人区。

4. 澳大利亚西部:澳大利亚的西部地区也面临着严重的荒漠化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这里的土地已经逐渐变得贫瘠,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

总的来说,土地荒漠化现象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它不仅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还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

- 1 -。

内蒙古土地荒漠化日益扩大的具体事例

内蒙古土地荒漠化日益扩大的具体事例

内蒙古土地荒漠化日益扩大的具体事例内蒙古草原的历史变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古代草原、“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近代草原和“风沙四起,极度退化”的现代草原。

内蒙古地区在历史上是许多民族如奴、东胡、乌桓、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从事渔猎游牧的地方,也是汉民族开荒务农的地方。

各民族政权曾经为这块土地的统治权进行过十分激烈的争夺。

在古代,边塞地区大多是生产比较落后的地区,因人烟稀少,土地荒凉,被称之为“不毛之地”。

攻略或守土之战事,必得解决将士军备给养供应问题,而最佳选择无疑是屯田和徙民守边。

这是古代内蒙古地区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也是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演化的原动力之一。

直到西汉中期内蒙古草原的自然环境还是很好的。

史料载,汉代阴山山脉地区,“东西千余里,草木繁盛,多禽兽”,匈奴军“依阻其中,作弓矢,来出为寇”。

那时,除了最西部的额济纳、阿拉善地区外,内蒙古的其它地区大概还没有沙漠。

汉代是内蒙古地区在二十世纪之前人口密度最大的时期,公元2年,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密度达到1.26人/km。

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并不大,但是当时内蒙古地区的人口重心在内蒙古的西部,且多集中在土默川、鄂尔多斯、河套地区,所以在这一带人口密度应该是相当大的,使这里原来的牧区改为农区。

持续180多年的大规模开垦使草原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始发生局部恶化,鄂尔多斯地区的沙化现象就是在这个时期陆续出现的。

明代对生态的破坏并没有丝毫减弱。

明中叶以后,由于大量移民到此,耕垦面积日益扩大,建材和薪炭需求有增无减,森林草原植被受到破坏,局部地区已显现出土壤沙化的势头,后因屯垦军民多逃亡,垦田废弃,就地起沙变得普遍。

早已逼近长城的毛乌素沙漠乘机肆虐,到嘉靖年间,鄂尔多斯南缘边墙一带在流沙的侵袭下,已是“四望黄沙,不产五谷”了。

然而流沙并未停止,它向南蚕食,湮没了陕西榆林附近的大片土地,陕西榆林镇东西延袤一千五百里,其间筑有边墙堪护耕作者仅十之三四,其镇城一望黄沙,寸草不生。

土地荒漠化事例

土地荒漠化事例

土地荒漠化事例近年来,土地荒漠化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在各个大陆,我们都可以找到不少土地荒漠化的典型案例。

在本文中,我将以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土地荒漠化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

让我们来看看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的荒漠化问题。

这片土地一度是非洲大陆上最肥沃的土地之一,支撑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非法采伐和过度放牧等原因,这片土地正在迅速变成一片不毛之地。

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土壤贫瘠,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农业产量下降,人们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食品短缺问题。

这个荒漠化的例子告诉我们,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关注南美洲的巴西圣保罗州。

这个地区曾经是巴西的农业重镇,被誉为“农业的宝地”。

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的农业开垦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这片土地逐渐遭受荒漠化的威胁。

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土壤受到严重侵蚀,农田逐渐变得贫瘠。

这不仅导致了农业产量的下降,也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土地荒漠化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

在亚洲,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也面临着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这个地区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以及过度放牧和矿产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面积的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

这对当地牧民的生计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人被迫离开家园寻找生活出路。

同时,草原的退化还加剧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更加频繁的干旱和沙尘暴。

这个例子再次提醒我们,土地荒漠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以上只是几个土地荒漠化的典型例子,实际上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土地荒漠化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全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和逆转土地荒漠化的趋势。

我们需要加强土地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土地利用。

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不合理的农业开垦和过度放牧等活动,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

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

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
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两个:
1. 库布其模式: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曾经是一个荒芜的沙区。

经过30多年的治理,库布其沙漠已经成为一个生态修复和沙漠化治理的典范。

库布其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采用了“治沙、治贫、治愚”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入、社会参与的方式,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治沙方面,库布其采用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种植模式,种植了数百万棵沙柳、杨树和樟子松等植物,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有效地遏制了沙漠的扩张。

同时,库布其还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沙漠绿色经济等方式,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2. 梭梭林恢复项目:梭梭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植物,是荒漠化地区重要的固沙植物之一。

中国政府在西北地区启动了大规模的梭梭林恢复项目,通过人工种植、自然恢复等方式,恢复了数百万亩的梭梭林。

这些梭梭林不仅有效地遏制了沙漠的扩张,还为当地牧民提供了重要的生活来源和就业机会。

同时,中国政府还鼓励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到荒漠化治理中来,推动荒漠化治理的多元化和市场化。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荒漠化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生态修复、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发展生态经济
等。

只有通过长期的、持续的努力,才能实现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荒漠化事例

土地荒漠化事例

土地荒漠化事例
荒漠化是世界各地正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下几个地方的荒漠化事例可以引以为戒:
中国北部地区,长期过度放牧和滥伐林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蚀问题,大面积土地已经变成了沙漠。

陕西省周至县河西乡的土地,20世纪70年代还是肥沃的农田,但现在已完全变成了黄沙漠。

尼日尔共和国面积的超过60%已经变成了哈马达桑地,这是该国北部的一大沙漠区。

旱情急剧减少的雨量是其主要原因。

如今尼日尔正面临粮食短缺的困境。

以色列北部和约旦东部的戈兰高地,由于过度放牧和森林砍伐,形成了戈兰砂漠带,也是中东重要的荒漠化地带之一。

以上几个事例说明,荒漠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

人为过度开发利用是其主要成因,以上国家和地区正努力采取各种草原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遏制并逆转荒漠化的趋势。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许多生态灾难的发生。

下面列举了我国生态灾难的十个例子。

1. 沙漠化: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和沙漠化问题十分严重,这些地区的土地被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

2. 水污染:我国的水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河流和湖泊被污染,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3. 空气污染: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达不到标准,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

4. 土壤污染: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土壤被污染,导致了农作物的减产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5. 森林砍伐:我国的森林资源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地区的森林被过度砍伐,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6. 水土流失: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土地被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

7. 生物多样性丧失: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8. 气候变化:我国的气候变化问题也十分严重,全球变暖导致了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洪水、干旱等。

9. 地质灾害:我国的地质灾害也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导致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0. 垃圾污染:我国的垃圾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城市的垃圾处理不当,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

我国生态灾难的问题十分严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个人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

土地荒漠化的例子

土地荒漠化的例子

土地荒漠化的例子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土地荒漠化正逐渐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典型的土地荒漠化的例子。

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曾经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这片土地逐渐失去了生机。

原本繁茂的植被变得稀疏,土壤的肥力急剧下降,最终无法支撑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狂风裹挟着沙尘,不断侵蚀着土地,使得沙漠的面积不断扩大,许多村庄和城镇被掩埋,人们被迫背井离乡,寻找新的生存之地。

再看看中国的西北地区,曾经的丝绸之路沿线,也遭受了严重的土地荒漠化。

历史上,这里也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

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大量的森林被砍伐,草原被开垦为农田。

由于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加上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土地逐渐沙化。

如今,在一些地方,放眼望去尽是漫漫黄沙,曾经的繁华早已不复存在。

蒙古国也是土地荒漠化的受害者之一。

过度放牧是导致该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蒙古国的畜牧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牲畜数量远远超过了土地的承载能力。

草原被过度啃食,植被无法恢复,土壤变得疏松,在风力的作用下,沙尘四起,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也对周边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土地本身就比较脆弱。

然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大规模的矿业开发,进一步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植被难以生长,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许多独特的动植物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在中东地区,一些国家为了获取石油资源,大规模地进行开采和建设,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

同时,战争和冲突也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重创,土地荒漠化问题愈发突出。

土地荒漠化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首先,它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许多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和资源,陷入贫困和饥饿之中。

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

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

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在全球范围内,荒漠化是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威胁着生态平衡、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然而,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的方法,一些地区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和宝贵的经验。

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库布其沙漠,曾经是一片不毛之地,风沙肆虐,严重影响着周边地区的生态和居民的生活。

经过多年的持续治理,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库布其沙漠治理的成功,得益于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

首先,当地政府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治理规划和政策。

加大了对治沙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同时,注重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积极推广沙产业,让治沙不仅仅是为了生态恢复,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在治理技术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

例如,采用了“草方格”固沙技术,通过在沙丘上铺设草方格,有效阻止了风沙的流动,为植被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还推广了种植耐旱植物,如沙柳、梭梭等,这些植物不仅能够适应沙漠的恶劣环境,还能起到固沙和改良土壤的作用。

企业也在库布其沙漠的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些企业投资建设了大规模的沙漠生态产业园区,发展沙漠旅游、光伏发电等产业。

通过产业的发展,为治沙提供了持续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增收。

当地居民是库布其沙漠治理的重要力量。

他们积极参与植树造林、草原保护等活动,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的面貌。

许多居民还通过参与沙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除了库布其沙漠,以色列在荒漠化治理方面也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色列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

然而,以色列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实现了在沙漠中创造绿洲的奇迹。

以色列高度重视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发展了高效的滴灌和喷灌技术,使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同时,通过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手段,增加了水资源的供给。

在农业方面,以色列大力发展精准农业和设施农业。

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育出适应沙漠环境的优良作物品种,提高了农业的产量和质量。

土地荒漠化的例子

土地荒漠化的例子

土地荒漠化的例子土地荒漠化是指土地逐渐失去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变成不适宜农业、林业、畜牧业和其他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的过程。

这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以下是几个土地荒漠化的例子,用以说明该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1. 蒙古草原蒙古草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草原之一,但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的影响,该地区的草原正在面临荒漠化的威胁。

长期以来,大量牧民滥放牧动物,导致草地土壤侵蚀和草本植被减少。

由于减少的植被覆盖,土壤暴露在风力和水侵蚀下,使得土壤肥力降低,草原渐渐变成荒漠。

2. 中国沙漠化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中国西北部,特别是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等地,土地荒漠化威胁到了数千万人口的生存和生活。

过度放牧、非法采矿、滥伐木材等人类活动,加上干旱气候的影响,导致这些地区大面积土地变成沙漠或半沙漠地带。

这不仅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还危及居民的粮食安全和生计。

3.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也面临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过去几十年来,人口增长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该地区的土地逐渐荒漠化。

过度放牧、野火、过量开采等活动破坏了植被,从而使土壤暴露在风蚀和水蚀的风险下。

这导致了土地干旱化和土壤贫瘠,严重影响了农业和居民的生活。

4. 澳大利亚的沙漠化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岩石和沙漠区之一,这个国家约有70%的土地是干旱地区。

不合理的农业实践、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导致了澳大利亚土地的严重荒漠化。

沙漠的扩展对当地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对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总之,土地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威胁。

蒙古草原、中国沙漠化、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的沙漠化是其中一些突出的例子。

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需要全球合作,采取可持续的土地管理措施,恢复退化土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压力。

土地荒漠化的例子

土地荒漠化的例子

土地荒漠化的例子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凸显。

土地荒漠化是指土地逐渐失去植被覆盖,导致土地变得贫瘠、干旱和不适宜于农业或人居住的现象。

下面将介绍几个土地荒漠化的例子,以展示不同地区及条件下的这一问题。

例一: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沙漠,位于非洲北部,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

由于气候干燥,降水稀少,以及人类大规模的开垦、过度放牧和伐木等活动,导致沙漠扩张速度加快,土地荒漠化程度加深。

沙尘暴的频繁出现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还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带来威胁。

例二: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亚洲最大的移动沙漠之一。

该地区的气候条件极端恶劣,年均降水量仅有不到100毫米。

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沙漠化程度加剧。

尤其是在过去几十年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该地区的土地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例三:美国大草原美国大草原位于美国中西部,是全球最大的草原区之一,但由于过度的农业活动,导致当地土地荒漠化迅速。

大量的牧场和农田开垦,过度放牧和农业化学品的使用,让原本肥沃的土地逐渐丧失了生产力。

随着干旱频发和土地质量下降,大草原地区的生态系统变得脆弱,植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例四:澳大利亚中部澳大利亚中部广袤的荒漠地带面临着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干旱、过度放牧和煤矿、石油等资源开采的活动,对该地区的土地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大规模的垃圾堆放和湖泊、河流的过度抽取水资源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的速度加快。

此外,气候变化和频繁发生的林火也进一步削弱了当地土地的生产能力。

总结:以上所提及的土地荒漠化的例子只是众多世界各地面临的问题中的一小部分。

土地荒漠化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土地荒漠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包括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工作,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过度开垦和放牧等。

南方土地的荒漠化

南方土地的荒漠化

南方土地的荒漠化一提起荒漠化,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所呈现的荒漠景观。

然而,在降水量1200—2022毫米的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森林资源破坏,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使一些地区同样出现了荒漠化景观。

红色的荒山秃岭曾经山清水秀,而今地上河现象竟在这里出现。

屹立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绵延500多公里,其南段福建省一侧的长汀县,有韩江支流汀江流过县城。

离县城22公里的河田镇,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这里原名柳村,据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阴、河深水清、舟楫畅行。

然而,如今的河田展如今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

河田的植被曾经两次遭到消灭性破坏:1912—1916年间,由于当时封建宗派的林权纠纷,发生两次大规模的互相抢伐林木,使苍翠山岭不久就演变成灌草劣地;1934年红军北上,国民党军队进驻河田,大量砍伐林木充做军资,使植被遭到彻底破坏。

经过这两次大的浩劫,河田镇原有的苍翠山岭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一片红色荒漠。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当地环境虽然也在不断治理,但也仍遭继续破坏。

几经反复,水蚀荒漠化越发严重。

80年代中期以来,虽治理力度加大,但有限的资金只能使治理局限在一些示范区,广阔地区的荒漠化仍很严重。

登上高处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片的山丘,光秃秃的,少得可怜的几棵稀稀拉拉的马尾松似乎在向人们呼吁。

这里的马尾松普遍不高,有的树才高20多厘米,树龄竟有16年,当地人称这种树为小老头树。

地表失去植被的荒丘一遇暴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冲入河道、水库,导致河床抬高、水库淤积,有的地方甚至河比田高。

如此的景象真让我们不敢相信:在华北地区比较常见的地上河,居然在年降水量1700毫米的地区出现。

江西瑞金叶坪:红色荒漠逼近村庄江西瑞金市的叶坪乡曾经是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有“红都〞之称。

土地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土地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地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地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标要求:以某⽣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教学⽬标1、指出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2、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第⼀课时基础知识梳理⼀、荒漠化的含义1、概念:指由于和⼈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地退化。

2、⼟地退化:指由于使⽤⼟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草原和等资源的⽣产能⼒下降。

严重的退化,可使⼟地完全丧失⽣产能⼒。

3、我国的荒漠化的类型:(1)沙漠化:指沙质荒漠化,它是原⾮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主要分布于⼲旱、半⼲旱沙漠边缘。

除⾃然原因外可能与过度放牧、过度耕作、烧柴问题等,最终导致⼟地⽣产⼒下降或衰竭。

沙漠化是荒漠化最主要的类型,也是危害最⼤的⼀种荒漠化,此类荒漠化多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2)⽯漠化:指⽯质荒漠化,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我国南⽅低⼭丘陵地区和云贵⾼原地区⼟层薄,再加上⼈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陡坡地开垦等⼈为因素的影响,在多⾬的条件下,⼟层被冲刷并被流⽔冲蚀,甚⾄有的地⽅表⼟层被完全侵蚀掉⽽裸露出基岩,导致⼟地退化,⽣产能⼒下降的现象。

(3)次⽣盐渍化:分布在⼲旱、半⼲旱和半湿润地区。

指不合理灌溉或者只灌⽔不排⽔等⼈类活动,导致地下⽔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地表聚集。

次⽣盐渍化多发⽣在我国西北和华北。

(4)红⾊荒漠:分布在我国南⽅低⼭丘陵红壤分布区。

⾬⽔冲刷和流⽔冲蚀作⽤,使裸露的红壤成⽚、成块地流失,导致⼟层变薄甚⾄缺失⽽不能⽣长植物的现象。

(5)寒漠化:两极、⾼⼭或⾼原等寒冷⽓候下的荒漠。

寒漠地区的寒冻物理风化作⽤强烈,形成⼤量岩屑。

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原冰雪活动带以下的冰缘附近。

(5)⽔⼟流失:指由于⾃然或⼈为因素的影响、⾬⽔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壤,造成⽔分和⼟壤同时流失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地⾯坡度⼤、⼟地利⽤不当、地⾯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

中国治沙案例

中国治沙案例

中国治沙案例中国治沙案例是指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针对沙漠化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成功经验。

下面将列举10个中国治沙案例,具体内容如下。

一、中国退耕还林工程中国退耕还林工程是中国政府为应对沙漠化问题而实施的重要措施之一。

该工程从1999年开始,通过减少耕地面积,将原本用于农业的土地恢复为林地,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扩展。

该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中国黄土高原治理工程中国黄土高原是一个严重受到沙漠化威胁的地区。

为了防止黄土高原继续退化,中国政府实施了黄土高原治理工程。

该工程包括植树造林、草地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通过改善土地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减缓了黄土高原的沙漠化进程。

三、中国绿洲治理项目中国西部地区是一个以绿洲为特色的地区,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绿洲受到了严重的退化和沙漠化问题。

中国政府实施了绿洲治理项目,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控制放牧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措施,成功保护了绿洲生态系统,并恢复了一部分退化的绿洲。

四、中国沙漠草原生态恢复项目中国的沙漠草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沙漠草原受到了严重的退化。

为了保护沙漠草原,中国政府实施了沙漠草原生态恢复项目。

该项目通过植被恢复、放牧管理等措施,成功恢复了一部分退化的沙漠草原,并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五、中国水土保持工程中国是一个多山地带,山地的沙漠化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防止山地沙漠化,中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程。

该工程包括修建梯田、建设防护林等措施,通过改善山地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防止水土流失,有效减缓了山地沙漠化的进程。

六、中国沙漠化监测与预警系统中国建立了沙漠化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遥感技术和地面观测等手段,实时监测沙漠化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这有助于政府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预防和控制沙漠化的扩展。

七、中国生态移民工程中国政府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将生活在沙漠化严重地区的居民迁移到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

41-荒漠化的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

41-荒漠化的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

库姆塔格
呼伦贝尔
读图回答:
1、这三地气候类型是 温带季风和大陆性气候
2、由图中资料推测洪都拉庙 可能在化德的 西 面,判断 理由是:西北地区降水自东向西逐。渐递
减,洪都拉庙降水比化德少 3、这三地自东向西自然景观的 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这反映自然带 从沿海向内陆 的
地域分异规律。
4、由图可知,制约我国西北 地区农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是 水分 条件,人类在该地
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联合国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地球表面1/3面 临荒漠化威胁,非洲46%的土地和4.85亿人口 已受到荒漠化影响,亚洲一半以上的干旱地区也受到 荒漠化的影响,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420亿 美元的经济损失。土地荒漠化后就成为不毛之地,而 且正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 每年吞噬一个比利时加丹麦。目前全球2/3的饥饿 人口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其中一半生活在 土地荒漠化地区,由于土壤贫瘠、农作物产量低下, 人们处在饥饿与贫困之中,可以说,荒漠化与贫困密 不可分。荒漠化位居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D、 ③④
A、过度开垦沙质草原的结果 B、引水灌溉、 沙地的结果
C、抑制土地沙质荒漠化的结果 D、毁林开荒的结果
4、关于商都县荒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荒漠多为原生性荒漠,小部分为次生性荒漠
B、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C、土地荒漠化呈点状及线状分布
D、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
2、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干旱、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土地严重退化过程和现象。其类型 按成因分主要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冰蚀荒漠化、 盐渍荒漠化等。风蚀荒漠化是最主要的类型。按土地利用 类型又可分为草地荒漠化、林地荒漠化和耕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日益扩大事例

土地荒漠日益扩大事例

土地荒漠日益扩大事例肆虐的“黄龙”和新世纪的融融春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人们添堵。

听老人们说,过去也没有沙尘暴这个词儿,怎么说来就来了,刹不住车了。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黄龙”肆虐非几年“之功”。

权威部门提供的几个事例,令人扼腕叹息。

事例之一:内蒙古阿拉善盟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享有“居延大粮仓”的盛誉。

60年代以来,由于上游地区大量使用黑河水资源,进入绿洲的水量由9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不足2亿立方米,致使东西居延海干枯,几百处湖泊消失,93万公顷天然林枯死。

阿拉善盟85%的土地已经沙化,额济纳绿洲正以每年1300多公顷的速度急剧萎缩。

事例之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由于上游地区长期大量开荒造田,该河下游350公里的河道已经断流。

胡杨林面积锐减,由50年代的52万公顷减至90年代的28万公顷,阻隔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木塔格沙漠的“绿色走廊”逐渐消失,218国道、塔里木油田面临严重威胁,罗布泊、台特马湖已经干枯沦为沙漠。

事例之三:河北坝上地区由于滥砍滥伐和过度放牧,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根据对河北围场县和内蒙古多伦县1987年和1996年陆地卫星影像的解译分析,在这9年间,森林面积由36.35万公顷减少到22.24万公顷,流沙面积由6.8万公顷增加到12.91万公顷。

事例之四:50年代,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还是一片绿洲,被称为“沙漠花园”。

60年代以来,土地退化和沙化现象逐步加剧。

从50年代到90年代,这里沙漠化土地平均每年扩展103平方公里。

沙漠化土地90年代前呈零星分布状态,90年代后许多已相连成片,并以每年143平方公里的速度吞噬着可利用的土地。

(二)沙尘暴肆虐,形成新的生态危机,具体表现为,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质量下降。

统计数字表明,建国以来全国因沙化而退化的耕地有772.2万公顷,退化草地1.05亿公顷。

破坏生存条件,出现“生态难民”。

全国有5万多个村庄经常受到风沙危害,沙压村舍,沙进人退,成千上万农牧民成为“生态难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荒漠化的例子【篇一:土地荒漠化的例子】▲▲▲▲▲▲▲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

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

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

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

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

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

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

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

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

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

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5、水俣病事件 1953 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

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

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

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

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

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

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6、骨痛病事件 1955 1972年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

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

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

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7、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

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

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

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

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9、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

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

而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

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半个世纪内,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奶…… 这次核污染飘尘给邻国也带来严重灾难。

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

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

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

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地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九大现象一、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定义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

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

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颗粒物: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

硫氧化物: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氢化合物: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

其它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

二是臭氧层被破坏。

大气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被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以及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2)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随饮食而侵入人体;(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

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危害也最大。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大气层保护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

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

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

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也保护人类自己。

经过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

按照规定,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排放量必须立即减少,在2000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这类物品。

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继续有限度的增加这些物质的消费,然后就应当逐步减少,到2010年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

除了时间上的优惠以外,这一协定书还包含了两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一个是建立一项临时多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代替氟氯烃的技术;另一个是技术转让条款,要求签字国把最好的技术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转让出去。

我国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并且制定了履行国际义务的国家行动方案,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行业的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为企业的替代技术改造安排配套资金等等。

二、酸雨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

这并非危言耸听。

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

人们对酸性排放物已经有了控制,但仍然还有酸雨现象。

大气尘埃可能是造成酸雨问题的另一原因。

酸性排放物大气尘埃最近的发现表明,酸雨是比原来的想象要复杂得多的一种现象。

研究得到的结果表明了大气中存在着的碱化合物出乎意料地起着关键性作用。

碱通过中和酸性污染物而对酸雨的作用进行抵消。

我们发现,人们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大气中的酸性物质,掩盖了碱排放也已经有所下降这一事实。

看来有许多因素正在减少大气中这些碱的含量,从而加剧了酸雨对生态的影响。

具有讽喻意味的是,在这些因素中有几个正是各国政府为改善空气质量而采取的措施。

大气中的大多数碱都能在称为大气尘埃的空中粒子中找到。

这些尘埃粒子富含碳酸钙和碳酸镁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溶于水中就起碱的作用。

大气尘埃粒子由多种来源共同形成。

燃料的燃烧,以及水泥生产、采矿和金属冶炼等工业活动,都会产生含碱的粒子。

建筑工地、农场和在未经铺砌的道路上车辆行驶也会造成尘埃粒子。

三、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

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

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否表明这一紫外线吸收层正处于全球性灾难呢?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的影响。

发现过程英国南极测量局的大气科学家在南极进行了一项研究计划,这一研究计划分别在地面和空中进行。

球载仪器一般是检测该仪器所行进的大气的构成及其化学性质。

陆基探测仪和星载探测仪则执行遥测任务。

这些研究活动采取了国际合作方式。

例如,1987年代表19个组织和四个国家的大约150名科学家和辅助人员聚会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进行了一项规模空前的研究,即机载南极臭氧实验。

这项实验表明1987年臭氧洞大小达到历史最大。

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

形成机理南极“臭氧洞”的成因目前尚无定论,其中最为令人信服的当是污染物质学说。

此外还有:美国宇航局汉普顿芝利中心callis等人提出南极臭氧层的破坏与强烈的太阳活动有关;麻省理工学院的tung等人认为是南极存在独特的大气环境造成冬末春初臭氧耗竭,根据大气动力学说,指出大量氯氟烃化合物的使用,以及南极初春没有足够阳光产生大量氧原子,并因此提出了不需要氧原子的循环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