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PPT:能量代谢与体温
合集下载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医学课件
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排卵当日 最低,排卵后升高0.2-0.50C。与血中孕激素浓度的 周期性变化有关
➢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正常体温维持
产热
动态平衡
散热
• 产热 ✓ 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时--内脏(尤其是肝脏)为主 运动或劳动时—骨骼肌为主
➢ 产热形式 ✓ 寒战产热
骨骼肌在肌紧张增强的基础上,伸肌和屈肌同时发 生的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特点:不做外功 中枢:下丘脑后部 传出神经:躯体运动神经
注:通常情况下,体内能量主要来自糖和脂肪的氧化,蛋白 质用于氧化供能的量很少,且氧化不彻底,在计算能量代 谢时可忽略不计。
• 能量代谢率的测算方法 方法一: ① 测定单位时间内O2耗量和CO2产生量,计算RQ ② 以算出的RQ作为非蛋白呼吸商,从表中查得相应的混合氧热价, ③ 利用公式:产热量=混合氧热价× O2耗量,求出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 体温
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 也叫体核温度,37 ℃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 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 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导致 生理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 正常体温 血液温度最理想,但不易测量,通常体温的测量 部位为:腋窝、口腔和直肠。 肛温:36.9~37.9℃,最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 口温:36.7~37.7℃ 腋温:36.0~37.4℃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储存 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 机体能量的来源 主要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
ATP(三磷酸腺苷):贮能物质和直接供能物质 CP(磷酸肌酸):ATP的贮存库,但不能直接供能
➢糖 正常情况下糖是主要供能物质。脑组织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 有氧氧化,故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可导致意识障碍、 昏迷及抽搐 机体糖的储备较少,成年人糖的储备量仅为150g左右。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课件)
3.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1)肌肉活动
是影响能量代谢的最显著 因素。
(2)精神活动
主要通过肌紧张 及激素 的作用增加产热量。
=
在睡眠和在活跃时的精神活动下,脑 中葡萄糖代谢率没有差异。但精神紧张 状态如烦恼、恐惧时,产热量显著增加。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概念 :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 效应:蛋白质30%,糖6%,脂肪4%,混合10%
9.下列哪种疾病会导致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 )。
A.呆小症
B.糖尿病
C.甲状腺机能亢进
D.甲状腺机能低下
10.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最稳定的环境温度( )。 A.10~20℃ B.20~25℃ C.30~35℃ D.37℃
11.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 A.肾脏 B.皮肤 C.肺 D.消化道
12.当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形式是 ( )。
)。
15.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 A.脊髓 B.延髓 C.中脑 D.下丘脑
16.有关调定点下列哪项错误( A.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C.发热时不影响调定点数值 无障碍,调定点上移
)。
B.规定数值一般为37℃ D.发热时,体温调节机能并
能量代谢
1.机体的能量来源与利用 (1)能量的来源
①三磷酸腺苷是机体直接 供能物质
ATP
②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2.能量的利用
2.能量代谢的测定 (1)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食物中化学能=热能+外功
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 测量单位时间机体产热量。
6.能量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
A.体重
11.1能量代谢和体温PPT
(二)散热
主:皮肤 1.散热部位
面积大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
2.散热方式
(1)辐射 (2)传导 (3)对流 (4)蒸发
次:肺、尿、粪
产热、散热方式示意图
第二节 体温
蒸发散热
二、体热平衡
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 ①不感蒸发(不显汗蒸发)
指体液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黏膜表面,在未聚成明显的水滴前蒸发掉的散热形式。
体温计相关图片
第二节 体温
一、人体的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1.昼夜变化 清晨2:00~6:00最低,午后1:00~6:00最高。两者间的差不能大于 1℃。 2.性别差异 ⑴成年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 ⑵女性的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排卵日最低。 3.年龄差异 新生儿的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4.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时,肌肉代谢明显增强,产热增加。 5.其他
交感-肾上腺髓质
NA、AD ↑
特点: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
产热量↑
(2)机体在寒冷 环境几周后
甲状腺
T3、T4↑
特点:作用缓慢,维持时间长。
代谢率↑ (4~5倍)
产热量↑
第二节 体温
【目标检测】
案例:患者蔡某,35岁,工人。2天前因淋浴受凉后出现体温升高,体温达40.2℃, 时有寒战,伴有流涕、咳嗽,诊断为普通感冒,经服用阿司匹林后患者大汗淋漓, 随后体温下降至37.6℃。
体内能量的转移、储存和利用示意图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
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
(二)环境温度
在20~30℃能量代谢最稳定。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课件ppt
04
体温调节的异常表现与处理
高热与中暑的处理
高热处理
高热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产热过多、散热障碍等原因引起的体温升高。处理 高热时,应首先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敷额头、擦拭身体等,同时补充足够的
水分和电解质,严重时应立即就医。
中暑处理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导致体温升高、循环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暑发生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严重时应立即就医
能量代谢的分类
根据能量转化的方式,能量代谢可分为底物氧化释放能、光能利用和机 械能利用等。
03
能量代谢的重要性
能量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运动
等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生物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生物体内能量的来源
生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包 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这 些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 反应,释放出所储存的化学能。
将实验动物置于设定温度的环境中,记录其体温变化、行为反应以及相关的生理指标。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使用温度计、生理记录仪等设备,实时监测 并记录实验动物的各项生理指标。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温度环 境下实验动物的生理反应差异,探讨体温调 节的机制。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课件的内容涵盖了人体生理学的 基本知识,包括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的原理、过程以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 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产热过多,引 起体温升高的疾病。处理甲状腺功能亢 进引起的体温升高,应采取药物治疗、 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
VS
结核病
《能量代谢和体温》PPT课件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的几种数据
间接测热法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①测定总耗O2量和总CO2产生量;
②测定尿氮量,根据尿氮量计算蛋白质的分解量;
③计算出蛋白质分解时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 ④计算出糖和脂肪分解时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 ⑤计算出非蛋白呼吸商,从表中查找氧热价,算出 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
⑥总热量=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蛋白质产热量
─────────────── 状态 产热量(KJ/m2.min) ───────────────
肌肉活动对能量 代谢的影响最大。
躺卧 开会 擦窗子 洗衣 扫地 打排球 打篮球 踢足球 持重机枪跃进
2.73 3.40 8.30 9.89 11.37 17.05 24.22 24.98 42.39
───────────────
体 表 面 积 测 算 用 图
2.BMR正常范围:±10%~±15%
>±20%→可能是病态 甲亢:+25%~+80%;甲减:-20%~-40% 发烧:体温每升高1℃,BMR升高13%
第二节
(一)体温及其正常值
体温及其调节
一、人体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 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
重要供能物质
脂肪(fat) 重要的供能物质及主要的贮能物质 供能是其次要功能
● 蛋白质(protein)
(二)机体能量的去路 1.约50%直接转变成热能。
2.另50%的能量是自由能,载体是ATP。
三、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一)测定原理 能量守恒定律
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 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称为能量代谢率 ( energy metabolism rat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每消耗
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③呼吸商(RQ):指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 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RQ=CO2产生量/耗O2量
由于各种食物在体内氧化时的耗O2量、CO2产生 量的不同,故各种食物的氧热价不同。根据RQ可估
计某一段时间内机体氧化各种食物的比例:
4.肌肉活动的影响
肌肉活动时,肌肉代谢明显增强,产热增加, 此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都 会影响体温。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肝脏, 其次是脑)。
活动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2.产热形式
⑴寒战产热: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概念:指身体深部的平
均 温度,即体核温度。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
是 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 命活 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 件。
T < 22℃→心跳停止; 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一)正常体温
1.肛温:正常为36.9~37.9℃。 2.口温:约比直肠低0.2℃,为36.7~37.7℃。 3.腋温:约比口腔低0.3℃,为36.0~37.4℃。
RQ=1.0 →氧化糖; RQ=0.70 → 氧化脂肪 RQ= 0.82→一般饮食;RQ=0.80或<1.0→长期饥饿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的几种数据
───────────────────────────
物质
耗氧量 (L/g)
产(CLO/2g量)
物理热价 (KJ/g)
生理热价 (KJ/g)
氧热价 (KJ/g)
2.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二)BMR的测定和正常值 1.BMR的测定:(通常采用简易法)
2.BMR正常值:=±10%~±15%
>±20%→可能是病态
甲亢:+25%~+80%;甲减:-20%~-40% 发烧:体温每升高1℃,BMR升高13%.
人体表面积:
表7-4
第二节 体温
⑶简易法:
① 将混合膳食的RQ 定为0.82;
② 测 定 6min 的 耗 O2 量;
③能量代谢计算:= 耗O2量×氧热价。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能量 代 谢的影响最大。
表7-3 机体不同状态时
的能量代谢率
───────────────
状态 产热量(KJ/m2.min)
───────────────
④非蛋白呼吸商(NPRQ):指一定时间内,机体
氧化非蛋白食物时的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 整体产生CO2总量-分解蛋白产生CO2量※
NPRQ=───────────────── 整体耗O2总量-分解蛋白耗O2量※
非蛋白呼吸商(NPRQ)及氧热价见:表7-2
⑵间接测热法步骤:
①测定CO2产生量和耗O2量 ②测定尿氮量 ③计算出NPRQ: ④查出非蛋白食物氧热价 ⑤计算出非蛋白食物的产热量 ⑥能量代谢计算:
(一) 概念
1.基础代谢: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 础代谢。
基础状态的条件如下: ①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前一天应清淡、不 要太饱的饮食,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 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 ③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④室温18-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二)能量去路
能源物质 释放的能量有 50% 转 化 为 热 能 , 其余以自由能 形 式 贮 存 于 ATP 中。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能量代谢测定的基本原理
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1.直接测热法
2.间接测热法:
①食物的热价:1g食物在氧化时所释放出
来的热量,称为食物的热价。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 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 量 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一)能量来源
1.糖:主要(70%以上) 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
2.脂肪:次之(30%) 3.蛋白质:很少
(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 7~8h), 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增 加的现象。进食能刺激机体 “额外” 消耗热量的 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同,进食 蛋白质时产热量增加30%,混合性食物增加10%, 糖和脂肪增加4~6%。
其产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肝脏处理
蛋白分解产物时的额外能量消耗有关。
(四)环境温度
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 在20~3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
2.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
3.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 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
增加以御寒,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
四、基础代谢
躺卧
2.73
开会
3.40
擦窗子
8.30
洗衣
9.89
扫地
11.37
打排球
17.05
打篮球
24.22
踢足球
24.98
持重机枪跃进 42.39
───────────────
(二)精神活动
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 影响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但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烦躁、恐惧、情绪激 动等)时,由于会导致无意识的肌肉紧张性增强、 交感神经兴奋及促进代谢的内分泌激素释放增多 等原因,产热量可显著增加。
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注意夹 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约需10min)。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1.体温的昼夜变化
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现周期性波动,称为体 温的昼夜节律。
2.性别的影响
⑴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 ⑵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
排卵日最低。
3.年龄的影响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呼吸商 (R Q)
───────────────────────────
糖
0.83 0.83 17.0
17.0 21.0 1.00
脂 肪 1.98 1.43 39.8
39.8 19.7 0.71
蛋白质 0.95 0.76 23.5 18.0 18.8 0.85
───────────────────────────
⑵非寒战产热:又称代谢产热,机体所有 的组织器官都能进行代谢产热。
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③呼吸商(RQ):指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 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RQ=CO2产生量/耗O2量
由于各种食物在体内氧化时的耗O2量、CO2产生 量的不同,故各种食物的氧热价不同。根据RQ可估
计某一段时间内机体氧化各种食物的比例:
4.肌肉活动的影响
肌肉活动时,肌肉代谢明显增强,产热增加, 此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都 会影响体温。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肝脏, 其次是脑)。
活动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2.产热形式
⑴寒战产热: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概念:指身体深部的平
均 温度,即体核温度。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
是 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 命活 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 件。
T < 22℃→心跳停止; 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一)正常体温
1.肛温:正常为36.9~37.9℃。 2.口温:约比直肠低0.2℃,为36.7~37.7℃。 3.腋温:约比口腔低0.3℃,为36.0~37.4℃。
RQ=1.0 →氧化糖; RQ=0.70 → 氧化脂肪 RQ= 0.82→一般饮食;RQ=0.80或<1.0→长期饥饿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的几种数据
───────────────────────────
物质
耗氧量 (L/g)
产(CLO/2g量)
物理热价 (KJ/g)
生理热价 (KJ/g)
氧热价 (KJ/g)
2.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二)BMR的测定和正常值 1.BMR的测定:(通常采用简易法)
2.BMR正常值:=±10%~±15%
>±20%→可能是病态
甲亢:+25%~+80%;甲减:-20%~-40% 发烧:体温每升高1℃,BMR升高13%.
人体表面积:
表7-4
第二节 体温
⑶简易法:
① 将混合膳食的RQ 定为0.82;
② 测 定 6min 的 耗 O2 量;
③能量代谢计算:= 耗O2量×氧热价。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能量 代 谢的影响最大。
表7-3 机体不同状态时
的能量代谢率
───────────────
状态 产热量(KJ/m2.min)
───────────────
④非蛋白呼吸商(NPRQ):指一定时间内,机体
氧化非蛋白食物时的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 整体产生CO2总量-分解蛋白产生CO2量※
NPRQ=───────────────── 整体耗O2总量-分解蛋白耗O2量※
非蛋白呼吸商(NPRQ)及氧热价见:表7-2
⑵间接测热法步骤:
①测定CO2产生量和耗O2量 ②测定尿氮量 ③计算出NPRQ: ④查出非蛋白食物氧热价 ⑤计算出非蛋白食物的产热量 ⑥能量代谢计算:
(一) 概念
1.基础代谢: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 础代谢。
基础状态的条件如下: ①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前一天应清淡、不 要太饱的饮食,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 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 ③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④室温18-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二)能量去路
能源物质 释放的能量有 50% 转 化 为 热 能 , 其余以自由能 形 式 贮 存 于 ATP 中。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能量代谢测定的基本原理
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1.直接测热法
2.间接测热法:
①食物的热价:1g食物在氧化时所释放出
来的热量,称为食物的热价。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 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 量 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一)能量来源
1.糖:主要(70%以上) 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
2.脂肪:次之(30%) 3.蛋白质:很少
(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 7~8h), 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增 加的现象。进食能刺激机体 “额外” 消耗热量的 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同,进食 蛋白质时产热量增加30%,混合性食物增加10%, 糖和脂肪增加4~6%。
其产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肝脏处理
蛋白分解产物时的额外能量消耗有关。
(四)环境温度
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 在20~3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
2.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
3.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 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
增加以御寒,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
四、基础代谢
躺卧
2.73
开会
3.40
擦窗子
8.30
洗衣
9.89
扫地
11.37
打排球
17.05
打篮球
24.22
踢足球
24.98
持重机枪跃进 42.39
───────────────
(二)精神活动
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 影响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但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烦躁、恐惧、情绪激 动等)时,由于会导致无意识的肌肉紧张性增强、 交感神经兴奋及促进代谢的内分泌激素释放增多 等原因,产热量可显著增加。
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注意夹 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约需10min)。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1.体温的昼夜变化
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现周期性波动,称为体 温的昼夜节律。
2.性别的影响
⑴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 ⑵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
排卵日最低。
3.年龄的影响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呼吸商 (R Q)
───────────────────────────
糖
0.83 0.83 17.0
17.0 21.0 1.00
脂 肪 1.98 1.43 39.8
39.8 19.7 0.71
蛋白质 0.95 0.76 23.5 18.0 18.8 0.85
───────────────────────────
⑵非寒战产热:又称代谢产热,机体所有 的组织器官都能进行代谢产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