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主要参考书:褚圣麟,《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杨福家,《原子物理学》

合集下载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第五章多电子原子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第五章多电子原子
1. 从同一电子组态形成的诸能级中,
(1)重数最高的,亦即S值最大的能级位置最低;
(2)从同一电子组态形成的,具有相同S值的能级中那些具 有最大L值的位置最低。
2. 对于同科电子,即同nl,不同J值的诸能级顺序是:当同
科 电子数≤闭合壳层电子占有数一半时,以最小J值(|L-S|)
的能级为最低,称正常次序。同科电子数>闭层占有数之一 半 时,以最大J(=L+S)的能级为最低,称倒转次序。
第5章 多电子原子
耦合实质:产生附加的运动
PJ
PL
PL 2
PL1
PS 2
PS
LS耦合的矢量图
PS1
第5章 多电子原子
(5) 原子态的标记法
(S=0 )1 (S=1 )3
L 2S 1 J
L+1, L, L-1(S=1) L(S=0)
01234 S P DF G
第5章 多电子原子
例、(1)求nsn´p电子组态的原子态
一、电子组态 二、 L-S耦合 三、 氦原子能级和光谱 四、 j-j耦合
第5章 多电子原子
一、电子组态:
电子组态:
处于一定状态的若干个(价)电子的组合 (n1l1 n2l2 n3l3…) 。
例:氦原子基态: 1s1s
镁原子基态: 3s3s
第一激发态: 1s2s
第一激发态: 3s3p
两个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辅线系
~ P nD ~ P nD ~ P nD ~ P nD ~ P nD ~ P nD
r ps1
s1(s1 1),
r ps2

s2(s2 1)
它们耦合的总角动量的大小由量子数S表示为
r PS S(S 1)

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参考书:1.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2.原子物理学 苟清泉3.原子核物理学 吴知非4.量子物理学 史斌星5.原子物理学陈宏芳习题解答:1.近代物理学—理论和习题[美] 高特里奥.萨尔2.大学基础物理学习和题解指导-------原子物理学 陆汉忠3.大学物理学自习丛书—原子物理学 神承复等4.原子物理学题解杨德田杂志:物理 科学出版社自然杂志 自然杂志社科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课程内容。

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它上承经典物理,下接量子力学,属于近代物理的范畴。

在内容体系的描述上,原子物理学采用了普通物理的描述风格,讲述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物理图象,以及支配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本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量子力学的思想和结论,讨论物质结构在原子、原子核以及基本粒子等结构层次的性质、特点和运动规律。

研究对象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内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

原子物理学属近代物理学课程,它是研究物质在原子层次内由什么组成,它们如何作用,发生什么样的运动形态的理论。

即主要研究原子结构与性质及有关问题。

它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一门科学。

研究物质结构的三个层次:原子、原子核与基本粒子的结构与运动规律。

原子 原子核 基本粒子(如n,p,e 等)大小: 10-10m~ 10D A -15m~fm <<fm 如e,r<10-18m能量: eV 106eV=meV 109eV=GeV主要讲授:原子部分:共8章ξ1,原子大小与结构ξ2,氢原子光谱与能级规律,玻尔量子理论ξ3,原子物理学的严格理论—量子力学初步ξ4,碱原子光谱与能级规律,电子自旋ξ5,多价原子光谱与能级规律,泡利原理ξ6,原子与磁场的相互作用ξ7,原子的壳层结构ξ8,X射线原子核部分:ξ10基本粒子部分:ξ11(ξ9,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不讲)一. 原子物理学发展简史1.古人(公元前后几百年)对物质结构的探讨与认识。

国外,古希腊,B.C.400年,二种代表性观点:德膜克利特认为:物质由不可分割的最小部分(原子)组成。

原子物理一到三章讲义(褚圣麟编)

原子物理一到三章讲义(褚圣麟编)

2、玻尔理论H原子电子轨道半径:rn
v e F向 m 2 r 4 0 r
两式联立
2
2
2
P mvr n2
2
1 2 E动 mv 2 2 1 1 e 1 V势能 2 4 0 r 2
r
4o 2 rn n ( ) n r 0 2 me

R
汤姆孙模型
m 7300me 电子的影响忽略
2Ze2 r R时,F 2 4 0 r 2Ze r R时,F 2 4 0 R
2
Ze 3 r R时,有效电荷量Q 3 r R
Ze 3 r R时,有效电荷量Q 3 r R 2 2eQ 2Ze r 电荷受力F 2 3 4 0 r 4 0 R
1 2 1 2Ze 2 Mv Mv 2 2 4 0 rm
有心力场中,角动量守恒
2
Mvb Mvrm
2Ze2 1 14 rm (1 ) ~ 10 m 2 4 0 Mv sin 2
5.对a粒子散射实验的说明
(1)散射截面的问题
(2)大角散射和小角散射的问题 (3)核外电子的问题
三、原子光谱的规律
(1)原子光谱是线状分离谱
(2)各谱线的波数有严格的关系(线系) ~ T m T n—— (3)每个波数都可写为: 里兹并合原理 例: H : T n
RH n
2
Li :
T n
R (n )
2
§3 玻尔氢原子理论 1. 玻尔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说 1) 定态假设: 原子只能处于某些分立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
定比定律: 元素按一定的物质比相互化合。
倍比定律: 若两种元素能生成几种化合物,则 在这些化合物中,与一定质量的甲 元素化合的乙元素的质量,互成简 单整数比。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4. 量子力学和现代原子物理学 (薛定谔、狄拉克)
第1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原子物理学的地位、作用和研究前景
1.原子物理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2.原子物理学在宇观研究领域中应用:星际分子、宇宙 起源等 3.原子物理学在激光技术及光电子研究领域的应用 4.原子物理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5.原子物理学化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 学习原子物理学应注意的问题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科学是逐步地不断地发展的 3.对微观体系不能要求都按宏观规律来描述 4.要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动脑、开拓进取,不断 创新
第1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是在1910年由R.A.密立根 (Millikan)作出的,即著名的“油滴实验”。
e=1.60217733×10-19C, m=9.1093897×10-31kg。
质量最轻的氢原子:1.673×10-27kg 原子质量的数量级:10-27kg——10-25kg 原子的半径- 10-10 m(0.1nm)
3
3
3 A
元素 Li Al Cu S Pb 7
原子量
质量密度 ρ /(g/cm3) 0.7 2.7 8.9 2.07 11.34
原子半径 r/nm 0.16 0.16 0.14 0.18 0.19
10-10m=1Å=0.1nm数 量级。
27 63 32 207
第1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2、电子 电子的发现并不是偶然的,在此之前已有丰富的积累。 1811年,阿伏伽德罗(A.Avogadno)定律问世,提出 1mol任何原子的数目都是N A个。 1833年,法拉第(M.Faraday)提出电解定律,1mol任何 原子的单价离子永远带有相同的电量-即法拉第常数, 1874年,斯迪尼(G.T.Stoney)综合上述两个定律,指 出原子所带电荷为一个电荷的整数倍,并用“电子”来命 名这个电荷的最小单位。但实际上确认电子的存在,却是 20多年后汤姆逊(J.J.Thomson)的工作; 1897年,汤姆逊(J.J.Thomson)发现电子:通过阴极 射线管中电子荷质比的测量,汤姆逊(J.J.Thomson)预 言了电子的存在。

原子物理 绪论

原子物理 绪论

物理学全明星梦之队
德 布 罗 意
物理学是关于物质基本组成、基本结构 和物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的学科(如 力、热、光、电、磁等)。 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离子)的电子 结构、电子运动规律及其与外界相互作 用的学科。是随近代物理学的发展而发 用的学科。是随近代物理学的发展而发 展起来的。
近代物理学发展概述
实物和场 实物:具有质量、不可入性,以空间间断形式存在。 实物:具有质量、不可入性,以空间间断形式存在。
7 宏观客体(> 10− m 宏观客体(
−7 微观客体( 微观客体(< 10 m
)服从因果律体 (108-1011个原子,亚微米尺寸器件) 一定条件下出现量子效应 场:无静止质量,不具有不可入性,以连续形式存在, 无静止质量,不具有不可入性,以连续形式存在, 具有可叠加性,不能作为参考系。 具有可叠加性,不能作为参考系。
~10–2 m
Rabbit (Length)
3 x 10-1 m
African Elephant Height
~ 3.3 m
较大结构及尺度
地球
10
7
m
太阳( 太阳(Sun )
日冕
10
9
m
Sun ≈ 2x1030 kg ≈ 1057 (核子 核子) 核子
地球轨道
10
11
m
旋涡星系(Spiral Galaxy) )
化 实 、 极 线 转 验 学 验 阴 射 偏 实

原子
α粒 散 实 子 射 验

光 学 验 谱 实 电子的轨道运动、自旋运动、相互作用 外 子 核 电
高 物 实 能 理 验 原 核 L 子 → 质子、中子、其它基本粒子、 L

原子物理学原子物理1

原子物理学原子物理1

back
next
目录
结束
电子的发现
1811年 阿伏伽德罗(A.Avogadno)定律问世, 1811年,阿伏伽德罗(A.Avogadno)定律问世, 问世 提出1mol任何原子的数目都是 N 0 = 6.02 × 10 23 个。 提出1mol任何原子的数目都是 1mol 1833年 法拉第(M.Faraday)提出电解定律, 1833年,法拉第(M.Faraday)提出电解定律, 1mol任何原子的单价离子永远带有相同的电量 任何原子的单价离子永远带有相同的电量1mol任何原子的单价离子永远带有相同的电量-即法 拉第常数 F = 96486.70库伦。 F = eN
研究方法: 注重实验 研究方法:
实验结果 新的理论 提出 新的模型 新的假设 实验验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想
方法
Atomic Physics 原子物理学
第一章: 第一章:原子的基本状况
第一节 背景知识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第二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模型 卢瑟福模型的提出 卢瑟福散射公式
第一章:原子的基本状况: 第一章:原子的基本状况:卢瑟福模型
e = 1.60217733 ×10
质 子 质 量 : mp
−19
C
电荷是量子化的
me = 9.1093897 ×10 −31 kg
= 1.6726231× 10 −27 kg
1.673 ×10 −27 kg 质量最轻的氢原子: 质量最轻的氢原子:
原子质量的数量级: kg——10-25kg 原子质量的数量级:10-27kg 10
0
1874年 斯迪尼(G.T.Stoney)综合上述两个定律, 1874年,斯迪尼(G.T.Stoney)综合上述两个定律, 指出原子所带电荷为一个电荷的整数倍,并用“电子” 指出原子所带电荷为一个电荷的整数倍,并用“电子” 来命名这个电荷的最小单位。 来命名这个电荷的最小单位。但实际上确认电子的存 却是20多年后汤姆逊的工作. 20多年后汤姆逊的工作 在,却是20多年后汤姆逊的工作. 1897年 汤姆逊(J.J.Thomson)发现电子: 1897年,汤姆逊(J.J.Thomson)发现电子:通过阴 极射线管中电子荷质比的测量,汤姆逊(J.J.Thomson) 极射线管中电子荷质比的测量,汤姆逊(J.J.Thomson) 预言了电子的存在。 预言了电子的存在。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版》+答案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版》+答案

原子物理学习题解答刘富义编临沂师范学院物理系理论物理教研室1.1 若卢瑟福散射用的α 粒子是放射性物质镭 C 放射的,其动能为 7.68⨯10 电子伏特。

散射物质是原子序数 Z = 79 的金箔。

试问散射角θ = 150 所对应的瞄准距离 b 多大?219 2Ze ctg θ2 279 ⨯ (1.60 ⨯ 10 ) ctg 150 (4π ⨯ 8.85 ⨯ 10 ) ⨯ (7.68 ⨯ 106 ⨯ 10 )4πε 0 K α 式中 K α = 12 Mv 是α 粒子的功能。

) (1 + M v 4 π ε = ( ) (1 + Mv4π ε 0 4 ⨯ 79 ⨯ (1.60 ⨯ 10 ) 1 7.68 ⨯ 10 6 ⨯ 1.60 ⨯ 10 sin 75ο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核对心碰撞时,散射角为180 。

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两7 9 ⨯ (1 .6 0 ⨯ 1 0) 2= 9 ⨯ 10 9 ⨯= 1 .1 4 ⨯ 1 0 - 1 3 米1 0 ⨯ 1 .6 0 ⨯ 1 0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6ο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cot θ 2= 4 π ε 0M v 2 2 Ze 2b = 4 π ε0 K α Ze 2b得到:οb == = 3.97 ⨯ 10-15 米-12 -19 21.2 已知散射角为θ 的α 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 r m = ( 1 2 Ze 2 2 0 1 s inθ 2 ),试问上题α 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 r m 多大?解:将 1.1 题中各量代入 r m 的表达式,得: r m in 1 2 Ze 22 1 sin θ 2 )-19 2= 9 ⨯ 10 9 ⨯ ⨯ (1 +-19 )= 3 .0 2 ⨯ 1 0 -14 米1.3 若用动能为 1 兆电子伏特的质子射向金箔。

问质子与金箔。

问质子与金箔原子核可 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多大?又问如果用同样能量的氘核(氘核带一个 +e 电荷而质量是质子的两倍,是氢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代替质子,其与金箔原子核的最小距离多大?ο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 Atomic Physics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 Atomic Physics

课程编号:0602106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Atomic Physics总学时:64总学分:4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第四学期 总学时64适用专业及层次:应用物理本科相关课程:量子力学、高等数学、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教材:《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参考书:1.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 近代物理 郑广垣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1年3. 原子物理学陈宏芳编科学出版社 2005年4. 原子物理郑乐民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5. 近代物理基础及其应用 P. A. Tipler著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1年6. 近代原子物理学(上、下)[法] B.凯格纳克 J.裴贝 E.裴罗拉著 科学出版社 1982年7. 量子力学 曾谨言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8. 量子物理学[美] R.埃斯伯格,R.瑞斯尼克著 1987 年课程目的及要求原子物理学是普通物理学的后续课程,是应用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是学生开始进入微观世界研究领域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应用若干量子力学的结论,通过丰富的事例建立量子概念,通过众多的实验现象分析,揭示原子和原子核层次的结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本课程的重点放在原子物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建立丰富的微观世界物理图象。

通过学习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的能级和光谱的基本规律、有关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的量子态、电子自旋、泡利原理等)、原子的重要实验事实和原子核的性质以及核反应的基本规律,了解在原子领域中经典物理遇到的主要困难,为克服这些困难而引入的一些全新的分析方法和推理方法,一些与经典物理不同的新概念,为以后继续学习《量子力学》课程和应用物理其它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讲课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情况(4学时)1、原子的质量和大小2、a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的核式结构3、同位素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8学时)1、氢原子光谱的规律2、玻尔的氢原子理论3、类氢离子的光谱4、夫兰克—赫兹实验与原子能级5、量子化通则6、电子的椭圆轨道和氢原子能量的相对论效应7、史特恩—盖拉赫实验与原子空间取向的量子化8、原子的激发和辐射9、激光原理10、 对应原理和玻尔理论的地位第三章 量子力学初步(4学时)1、物质的二象性2、测不准原理3、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第四章 碱金属原子和电子自旋 (8学时)1、碱金属原子的光谱2、原子实的极化和轨道贯穿3、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4、电子自旋同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5、单电子辐射跃迁的选择定则6、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与蓝姆移动第五章 多电子原子(8学时)1、氦及周期系第二族元素的光谱和能级2、具有两个价电子的原子态3、泡利原理与同科电子4、复杂原子光谱的一般规律5、辐射跃迁的普用选择定则6、原子的激发和辐射跃迁的一个实例——氦氖激光器第六章 在磁场中的原子(6学时)1、原子的磁矩2、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3、史特恩—盖拉赫实验的结果4、顺磁共振5、塞曼效应6、抗磁性、顺磁性和铁磁性第七章 原子的壳层结构(4学时)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2、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3、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第八章 X射线(4学时)1、X射线的产生及其波长和强度的测量2、X射线的发射谱3、同X射线有关的原子能级4、X射线的吸收5、康普顿效应6、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第十章 原子核(18学时)1、原子核的基本性质2、原子核的放射衰变3、射线同实物的相互作用和放射性应用4、核力5、原子核结构模型6、原子核反应7、原子裂变和原子能8、原子核的聚变和原子能利用的展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绪论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情况1、了解a粒子散射实验对认识原子结构的作用,理解如何由实验得出原子核式结构的结构2、本章重点是第2节。

《原子物理学》详细讲义

《原子物理学》详细讲义

心环”概念及环上只能安置有限个电子的概念是可贵的。
2.长冈半太郎行星模型(1904 年提出):原子内正电荷集中于中心,电子绕中心运动。(但
未深入下去)
3.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在其学生盖革、马斯顿的 粒子散射实验之后提出) 一个有用的电荷常数表示法: e2 1.44 fm MeV (1 fm 1015 m ) 2. 粒子散射实验 粒子即氦核,其质量为电子质量的 7300 倍。卢瑟 福于 1909 年观察到 粒子受铂箔散射时,除小角度散射 外还有 1/8000 的 粒子属大角度散射(偏转大于 900),
荷质比为氢离子的千倍以上,但自己认为此结果是荒谬的,他认为射线粒子应比氢原子大。在
1897 年考夫曼(德)也做过与汤姆逊类似的实验且结果更精确,但他不承认阴极射线是粒子
的假设,直到 1901 年才将实验结果公布。
2. 电子的电荷和质量
精 确 测 定 电 子 电 荷 的 是 密 立 根 油 滴 实 验 ( 1910 年 , 美 ) , 得 出 电 子 电 荷 的 值
e
1.6 1019 C
,再由
e m
之值求得电子质量 me

9.111031 kg
。密立根并据此发现电荷呈
量子化分布。(电荷为何呈量子化分布的机制至今仍未解决)
mp 1836.15271
原子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无量纲常数之一: me
。(另一个为精细结构常
数)此常数决定了原子物理学的主要特征,物理学至今无法从第一性原理导出此常数。由此还
径,若由实验得出 和 n,则可求出分子半径 r。单原子分子的即为原子半径,简单分子的半
径的数量级与其原子半径的数量级相同。
3)从范德瓦尔斯方程估计:在 (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 Atomic Physics 课程代码 PHYS2030课程性质 大类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 物理学专业学 分 3 学 时 54主讲教师 修订日期 2021年9月指定教材 杨福家,原子物理学(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使学生通过以原子结构为中心,以实验事实为线索,了解原子和原子核层次的物质结构及运动和变化规律,揭示宏观现象与规律的本质;学习相关问题所需要的量子力学基本概念,掌握物质微观结构三个层次的物理过程、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对物质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获得在本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最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原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了解物质世界的原子特性,原子层次的基本相互作用,为今后继续学习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2:在学习原子物理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近代物理的研究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3:使学生了解并适当涉及一些正在发展的原子物理学科前沿,扩大视野,引导学生勇于思考、乐于探索发现,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质。

课程目标4:通过重大科学发现过程的讲授和科学家生平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通过探究式教学,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和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发展史、教材中的重大科学事件和物理学家的传记等,体会物理学家的物理思想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永攀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对应课程内容对应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掌握数学、物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具有运用物理学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解释或理解物理规律。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课件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课件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 发展。例如,在化学、生物学和地球科 学等领域,原子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
广泛应用。
原子物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物质 的基本性质和行为,为解决一些重要的
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期,当时科学家开始研究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确和更深入的方法。 • 当前,原子物理学的研究仍然是一个活跃的领域。随着新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的不断出现,原子物理学的研究将继续取得更多的重要成果和进展。
02
原子的基本结构与性质
原子的粒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 围绕原子核运动。
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而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了 同位素的种类。
原子光谱的特征
原子光谱的特征取决于原子的能级结构。不同的原子具有不 同的能级结构,因此它们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也各不相同 。
原子光谱的应用与实例
原子光谱的应用
原子光谱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如化学分析、天文学、量子力学等领域。通过 分析原子光谱,可以确定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等。
原子光谱的实例
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原子光谱之一。当氢原子被激发时,它 会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线,形成氢原子的发射光谱。通过对氢原子的发射光谱 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氢气的成分和浓度等参数。
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可以用半衰期来描述,其数值范围从微秒级到宇宙尺 度的亿年。
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
原子核的裂变是指重核在特定条件下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原子核的聚变是指轻核在特定条件下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原子物理学 褚圣麟 第二章

原子物理学 褚圣麟 第二章

~ RZ 2 ( 1 1 ) v 2 2 n n
2
当 Z=1 时即为里德伯方程。试验中 R 的经 验值为
RH 109677.58cm1
比较 R 与 RH ,我们发现两者符合的很好, 但仍存在微小的差别。
back next 目录 结束
几个问题
#系限之外还有连续变化的谱线
我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光谱线分为一系列线 系,每个线系的谱线都从最大波长到最小波 长(系线);可是试验中观察到在系限之外 还有连续变化的谱线。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定义距核无穷远处的势能为0,那么位 于r=∞处的电子势能为0,但可具有任意的 动能 1
back next

hc
目录
结束
#能级与光谱项之间的关系
我们曾经定义光谱项
RH Tn 2 , n
前面已由
波尔理论得出 :

1 1 v R 2 '2 n n
'
~ '
T (n) T (n )
'
考虑到
hv En En
En En v hc hc
back next 目录 结束
back next 目录 结束
光谱的观测
光谱发出的光谱线可通过光谱议进行观测和
记录,它既可把λ 射线按不同波长展开分析,
记录不同光谱线的波长(λ )和强度(I)。
光源:一切能发出电磁辐射的物体。
back
next
目录
结束
四、光谱的分类
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光谱,发出机制也不 尽相同,根据波长的变化情况,大致可分为三 类: 线光谱:波长不连续变化,此种为原子光谱; 带光谱:波长在各区域内连续变化,此为分子光谱; 连续谱:固体的高温辐射。

《原子物理学》9课程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9课程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9课程教学大纲红河学院《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与说明(一)课程代码:031108(二)课程英文名称:Atom physics (三)课程中文名称:原子物理学(四)授课对象:物理学本科专业(五)开课单位:理学院(六)教材):《原子物理学》,杨福家著,高等教育出版社,____年4月第4版(七)参考书目《原子物理学》,禇圣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____.3 《近代物理学》,王正行编,北京大学出版社,____.1 《量子物理学》,史斌星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2.8 (八)课程性质《原子物理学》课程从实验事实出发,引进量子化概念,以阐述原子结构为中心,探讨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运动规律,解释它们的宏观性质,介绍它们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

本课程强调物理实验事实的分析、微观物理概念和物理图像的建立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为学习量子力学和有关课程打下基础。

(九)教学目的(1)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发展的历程。

掌握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掌握处理相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原子光谱等多种实验结果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原子的结构和原子中电子的基本运动规律。

(3)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基本性质、基本运动规律。

(4)了解物理学家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方法和认识过程,了解原子物理学理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影响和各种应用。

(十)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原子核式结构。

掌握原子能量级概念和光谱的一般规律。

理解氢原子的玻尔理论,1了解夫兰克-赫兹实验。

了解氢原子能量的相对论效应。

了解盖拉赫实验,理解原子的空间取向量子化。

理解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了解不确定关系并能加以应用。

理解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了解薛定谔方程,能用定态薛定谔方程处理典型的一维方势垒问题。

理解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电子自旋轨道的相互作用。

理解两个价电子的原子态。

了解泡利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的公认值为:
e 1.60217733(49)1019 C
根据电子的电量及荷质比e/me,可定 出电子的质量为:
me 9.1093897(54) 1028 g
两个小插曲:
早在1890年,休斯特(A.schuster)就曾研究过氢放电管中阴 极射线的偏转。且算出构成阴极射线微粒的荷质比为氢离子荷 质比的千倍以上。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测量结果,而觉得“阴 极射线粒子质量只有氢原子的千分之一还不到”的结论是荒谬 的;相反,他假定:阴极射线粒子的大小与原子一样,而电荷 却较氢离子大。
此 粒子的运动基本不
受电子影响。
显微镜
实验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粒子经金箔 散射后,散射角很小(2~3),但 有1/8000的粒子偏转角大于90 ,甚 至被反射回来。
汤姆逊模型无法解释 粒子散射实验中的大角度散射
对于汤姆逊模型, 粒子受到原子正电荷的最大作用力为:
2Ze2
F 40R2
R为原子半径。
用不同方法估算出的原子半径有一定的偏差,但数 量级相同,都是10-10米。
1.2 电子的发现
1833年,法拉第(M.Faraday)提出电解定律,依此推得:一 摩尔任何原子的单价离子永远带有相同的电量。这个电量,就 是法拉第常数F,其值是法拉第在实验中首次确定的。
1874年,斯通尼(G. J. Stoney)指出,电离后的原子所带的电 荷为一基本电荷的整数倍,并推算出这一基本电荷的近似值 (e=F/N0)。在1881年,斯通尼提出用“电子”命名基本电荷。
+Ze
vf vi
dv
42Ze02Lr0d
(其中 vi
和 vf
分别代表 粒子
的初速度和末速度)
并代入
r0
i cos
j sin
可得:
vf
vi
2Ze2
i
cosd
4 0L
j
sin d
2Ze2
i sin
j 1
c os
4 0L
Ze2
cos
i sin
jc
空间尺度
1026 m(约150亿光年)(宇宙)——10-18 m(夸克)
时间尺度
1018 s(150亿年)(宇宙年龄)——10-27 s(硬 射线周期)
速率范围
0(静止)——3108 m/s(光速) 不同尺度和速度范围的对象要用不同的物理学研究
表 1 长度的数量级
长度

长度

质子半径
10-15 地球半径
粒子每次碰撞的最大偏转角为:
p
p
p F 2R v
p
m v
2Ze2 40R
m v2 2
根据上式,能量为5MeV的 粒子在金(Au, Z=79)箔上散射,
每次碰撞的最大偏转角
103 rad
即使要引起1的偏转,也必须经过多次碰撞才有可能。由于每 次碰撞偏转的方向是随机的,所以发生大角度偏转的概率是非 常低的,计算表明,发生90散射的概率为10-3500!而实验结果 却是1/8000。
美 国 物 理 学 家 密 立 根 (R. A. Millikan),因电子电 荷 的 测 定 被 授 予 1923 年 诺贝尔物理奖。
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R. A. Millikan)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 精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量。后来又经 过几年反复测定,得出:
e 1.59 10 19 C
E. Rutherford, 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外号:鳄鱼。
1.3.1 粒子散射实验
金箔 荧光屏
粒子为氦核
2 4
He
,以
镭放射源
~c/15 轰 击 金 箔 , 在 原 子
中带电物质的电场力作
用下,使它偏离原来的
入射方向,从而发生散
粒子
射现象。氦核质量是电
子质量的 7300多倍, 因
Atoms were like tiny, hard balls. Each chemical element had its own atoms that differed from others in mass. Dalton believed that atoms were the fundamental building blocks of nature and could not be split. In chemical reactions, the atoms would rearrange themselves and combine with other atoms in new ways.
4 0R3
rR rR
FR
Z1Z2e2
4 0r 2
1.3.2 粒子散射理论
设有一个 粒子射到一个原子附近,二者之间有库仑斥力。 在原子核的质量比 粒子的质量大得多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前 者不会被推动。 粒子受库仑力的作用而改变运动方向,如下 图所示。图中 v 是 粒子原来的速度,b 是原子核离 粒子原运 动路径的延长线的垂直距离,称为瞄准距离。由力学原理可以证
The top physicists of all time Physics World
第1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1.1 原子的质量和大小
各种原子的质量不同.在化学和物理学中常用它们 质量的相对值。现在把碳在自然界中最丰富的一种同位 素的质量定为12.000个单位作为原子质量的标准,其他 原子的质量同碳12比较,定出质量,称为原子量。
根据汤姆逊模型可以估算出 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生90散 射的概率为10-3500, 粒子被反射回来“就象一枚15英寸
的炮弹打在一张纸上被反弹回来一样,令人不可思议。”
(卢瑟福语)
为了解释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
卢瑟福提出了“核式结构模 型” 。
FT
Z1Z 2e 2
4 0r 2
Z1Z 2 e 2 r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主讲:侯春风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系
主要参考书: 褚圣麟,《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福家,《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崔宏滨,《原子物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赵凯华、罗蔚茵,《量子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最基 本、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十分广泛。
(2) 根据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1 4 2nr 2
由实验测出及分子数密度n,即可算出r。简单分子的半径的数 量级与组成该分子的原子的半径相同。对单原子分子,r就是原 子半径。
(3) 由范德瓦尔斯方程:
p
a V2
V
b
RT
b值按理论应等于分子所占体积的四倍,由实验测出b,就可算 出分子直径,其数量级和原子半径相同。
P. Lenard
(1862~1947), 1905 年诺贝尔物理奖 得主。
Hantaro Nagaoka
长冈的土星模型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模型)
1909 年 , 英 国 物 理 学 家 卢 瑟 福 (E. Rutherford) 在他的学生盖革(H. Geiger) 和马斯登(E. Marsden)的协助下,发现 粒子轰击原子时,大约每八千个 粒子中 有一个被反射回来。汤姆逊模型无法对该 实验结果做出解释。卢瑟福根据实验结果 于 1911 年 提 出 了 原 子 的 “ 核 式 结 构 模 型”(也被称为“卢瑟福行星模型”)
电子发现之后,人们意识到原子中存在电子,它的质量只是 整个原子的很小的一部分;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是电中性的, 这就意味着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部分,它占有着原子的绝大部 分质量。
那么原子中带正电的部分,以及带负电的电子,在大小为 10-10米的范围内是怎样分布、如何运动的呢?
汤姆逊发现电子之后,人们对原子中正、负电荷如何分布 的问题,提出了许多见解。
107
电子的康普顿波长 10-12 太阳半径
109
原子半径
10-10 日-地轨道半径
1011
病毒半径
10-7 太阳系半径
1013
阿米巴原虫半径 10-4 地球到最近恒星距离 1016
昆虫长度
10-2 银河系半径
1021
人体高度
100 星团系半径
1023
红杉树高度
102 朝星系团半径
1024
珠峰高度
104 类星体距离
汤姆逊模型
1898年, Thomson提出了“布丁模型”(也被称为“西瓜模 型”)。
长冈半太郎的土星模型
1903年,德国物理学家林纳德(P. Lenard) 在实验中发现“原子内部是十分空虚的”。
在 P. Lenard 的 基 础 上 , 长 冈 半 太 郎 (Hantaro Nagaoka)提出了原子的土星模型, 认为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于中心,电子绕 中心运动,但他没有深入下去。
例 如 氢 的 原 子 量 是 l.0079 、 碳 是 12.0117 、 氧 是 15.999、铜是63.54。原子量可用化学方法测定。
知道了原子量,就可以求出原子质量的绝对值:
A M A N0
(1)
其中,A 为原子量,MA为原子质量,N0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由(1)式可算出氢原子的质量为:
1897年,德国的考夫曼(W.Kaufman)做了类似的实验,他测到 的e/me数值远比汤姆逊的要精确,与现代值只差1%。他还观察 到e/me值随电子速度的改变而改变。但是,他当时没有勇气发 表这些结果,因为他不承认阴极射线是粒子的假设。直到1901 年,他才把结果公布于世。
1.3 原子的核式结构
1026
1010
相对论物理
108
106 ? 量子物理
经典物理
104
人类
102
活动
10-25 10-20 10-15 10-10 10-5 1 105 1010 1015 1020 1025 尺度 (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