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类发展和解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而社会又是由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因此社会必须为个人
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这是社会进步的保障。
在马克思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中,自由不仅是政治上的自由,还包括经济、文化和心
理上的自由。
马克思认为,只有满足个体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全面自由发展并不是一种纯粹的个人主义,而是建立在集体和社
会的基础之上的。
在实现个人自由的同时,还必须保障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否则个人的自
由发展将会导致社会的分化和不稳定。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经济上的自由发展是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基础。
只有在生产力高
度发达的条件下,才能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保障个体的生存和全面发展。
马
克思主义预示了一种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社会成员之间不再存在阶级的对立和压迫。
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历史阶段来实现。
在现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需要通过进行具体的阶级斗争,争取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劳动
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开展经济上的合作与竞争,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与平等观念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与平等观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其核心理念之一便是自由与平等观念。
在马克思主义中,自由与平等作为理论基础和社会目标,对于塑造社会形态和发展人类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马克思主义自由与平等观念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的自由观念马克思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认为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
在马克思主义里,自由被理解为摆脱各种束缚和压迫,实现个人人格的全面发展。
这种自由观念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自由不同,后者更多强调经济和政治权利,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念强调的是人的全面解放。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私有制成为了束缚个人自由的根源。
因此,马克思主义主张消除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所有制,从而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由,不再受到资本的压迫和剥削。
二、马克思主义中的平等观念平等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以实现社会各个成员的平等为目标,而不是只满足富裕阶层的利益。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和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为了实现平等,马克思主义主张消除私有制和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财富的公平分配是平等观念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追求人与人之间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平等,促进社会各个成员的公平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自由与平等观念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自由与平等观念的实践意义可从多个方面呈现。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与平等观念为人们提供了追求全面发展的机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使得资源分配不均,限制了人们的个体发展。
而在马克思主义自由与平等观念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社会更加注重公平,鼓励个体的积极参与,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推动个人能力和才华得到更好的发挥。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与平等观念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马克思自由观的价值意蕴与时代价值
马克思自由观的价值意蕴与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指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在社会主义社会阶段从必要劳动时间中解放出来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人的全部自由发展。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和时代价值。
首先,马克思自由观强调人的全部自由发展,这是其带有深刻的内在价值意蕴。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类最基本和最全面的需求,作为社会主体,人们应该有权利和能力全面地发挥自己的潜力,生产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的全部财富,追求自由和幸福。
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必须要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和实践,同时要反对一切剥削、阶级压迫和社会不平等。
只有在这样一个自由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自由有了相应的实现。
其次,马克思自由观的时代价值体现在当前人们对自由的日益呼声上。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觉醒,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由的重要性,在追求自由和平等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当前,面临着新的发展和变革,我们需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贯彻自由观,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全面进步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人们自由与国家构成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和探讨,正确处理自由与秩序的关系,促进个人、社会和国家等多层次的全方位和谐发展。
最后,马克思自由观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在实践中发挥着其巨大的作用。
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能够更加真正地理解和贯彻自由观,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和个性,实现全面、和谐和富有成果的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自由观是具有深刻价值意蕴和时代价值的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只有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贯彻马克思自由观,实现个体、社会和国家的多维度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的观点来说明人的自由的本质.诚然,人不能不顺应客体,不能不受到外在客观必然性的限制,但是,人不是外在必然性的奴隶,而是驾驭和利用外在必然性的主人.人能够运用自己的实践力量去打破外在的限制,这才是人的自由之所在.正如毛泽东所概括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当代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它为人类社会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为社会改造和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蓝本,指导着公民意识和个人人格的确立与完善。
同时,它还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方法和原则,让人的全面发展有了现实目标和途径,有助于我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内涵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论述过程中,他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贯穿于其中,因此有关自由的观点有着深刻的涵义。
具体来讲,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生产解放、社会解放、思想解放。
上述关于自由的这三个层面既有它们统一的外在表现,又有各自确定的内在界定。
从哲学角度讲,马克思从实践的基础上理解并准确剖析了自由与必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论述自由观的。
因此这种以实践来构建的基础是合理的、客观的,构建的过程也是科学的。
它不仅有各自确定的界定以及构成,而且又有其统一外在的表现,而人类解放就是这种统一的外在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把这种统一的外在表现准确地、非常科学地表述为共产主义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真正意义上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得到完全解放、成为真正的主人,实现完全的自由,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真正目的就在于此。
而人类要实现这样一种美好追求与目标,就必须在不断地实践活动中,始终把生产解放作为基础和前提,将社会解放作为重点,将思想解放作为先导,也即是以先进的理论把人自身培养成为求真务实、信念坚定、平等互助的人,这也是促进实现美好追求与人类解放目标的动力。
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历程
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历程
马克思自由观是马克思社会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政治哲学
的核心理论。
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马克思
时期,后来也受到伽利略、费尔巴哈等存在主义思想家的影响,最终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自由观形成的历程有三条重要线索。
第一,一个主要的内容是正确理解实践经验,马克思自由观是在全面
深刻地理解实践经验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他深刻地反思了自
由的真实内涵:社会不平等的基础;资产阶级的相对优势地位;资本
主义社会中专制统治的压迫;劳动者表现出普遍的自由需求,他把自
由视为一种极大的普遍义务,有权利和义务相结合。
第二,是发展马克思世界观和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与他
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密不可分,他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是基于自己的
实践经验,他把劳动价值论和自由观结合起来,体现了自由理论的发展:一种理解自由的新的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不仅仅是自
由行动的精神,而且是政治自由、经济自由等社会自由问题的综合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受到存在主义思想家伽利略和费尔巴哈的思想
影响,特别是伽利略的思想重新解析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更加强调
人们作为强烈的主体性、权利意识,而不仅仅是弱势和被动的对象,
强调了个人主体独立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利,从一个具体的层面提
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新的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演变中,费尔巴哈的社会主义理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根本目的是社会平等,实现社会共享的资源,推动社会公平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与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与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对民主与自由的观点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民主与自由的概念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与西方社会主流的理解有所不同。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民主是虚假的民主。
资本主义
制度下的民主,实际上是一种形式的统治,是少数资本家对广大劳动者的统治。
这种民主只是表面的民主,实质上是为了维护资本家的利益而存在的。
在这种状况下,真正的民意无法被充分表达和实现,劳动人民的利益往往被忽视和损害。
因此,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民主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自由,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
其次,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由的理解也与西方主流观点有所不同。
马克思主义强
调的是实现全面的解放和自由,这种自由不仅仅是思想上的自由,更重要的是物质上的自由。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公平的生产关系导致了严重的压迫和剥削,使得劳动人民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实现人民的真正自由。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民主
权利和自由权利。
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实现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与自由观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了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实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平等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与自由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改变,更是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挑战和改变,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探索和展望。
自由与非自由—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解读
自由与非自由—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解读马克思主义对自由的理解是“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突出强调了人类的社会实践在通向自由的道路上的革命作用。
人是认识与实践的主体,自然和人类社会被极大地客体化为人类主体意识的物质形态。
本文试以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由的认识为中心,通过对什么是“自由”、是什么使人不得“自由”、如何实现“自由”等三个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中的政治思想作一大致梳理。
标签:自由;非自由;马克思主义;自由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1]。
因此,作为人所欲求的现实存在方式的“自由”,对它的考察和追求应该放到社会关系当中,而不应做纯粹抽象思辨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正是从人所处于其中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去考察自由并提出自己的自由观以及实现自由的方案的。
而以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由的认识为中心则可以对马克思主义中的政治思想作一个大致的梳理。
一、什么是“自由”?人的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追求的最高理想。
但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自由和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是不同的,其内涵是“联合体”中的自由。
在联合体中,“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
”[2]“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
”[3]这也就是说,人们与自己生活的世界实现了统一,外在世界不再是压迫人的力量,原先外在于人的自发积累的物质生活条件在联合体中由共同力量同时也由个人力量支配,个人在这种支配的基础上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美国思想家麦克米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对这种处于新的交往形式中的人有一段恰切的描述,他认为“他的意识由一个属于‘他的’世界塑造,他透过一个已经是他的世界为中介,自行形成他本身的意识。
”[4]总之,联合体中的自由就是人的自主,人成为自身的现实存在的主人。
而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是一种消极自由,从形式上来说,它是一种封闭的自由,强调自身与外界的对立,从而要求避免外界的干涉;而从实质上来说,它由于脱离了对人的现实生活条件的考量而成为一种抽象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三)自由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
• 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和不断发展着的, 在实践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必 然与自由的关系,是不会一劳永逸解决 的。
•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 王国向自பைடு நூலகம்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 永远不会完结” ——毛泽东
两种不同意义的自由王国
• 一种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 步发展的“自由王国”。
道德的限制
(一)阶级
• 在阶级社会里,自由 具有阶级性,是一定 阶级范围内的自由。
• 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存 在的社会里,自由都 要受到统治阶级的制 约,都不能超越统治 阶级所制定的法律制 度和规范
(二)经济(生产力)
• 一个人若没有自由的条件,便不可能享有自 由
•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 关于人们理想所规定和所容许的范围内,而 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内 取得自由。”
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
1
自由是一种状态
2
自由是实践主客体的统一
3
自由是一个不断实现的历史过程
(一)自由是一种状态
• 人的自由是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 用必然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为、自 主的状态,自由活动就是自觉的、自 为的、自主的活动。
• 所谓自由,也可以理解为通过认识和 利用必然,主体在活动中有目的、有 能力、有权利做他应该做、能够做和 愿意做的事情,从而达到自觉、自为、 自主的状态。
(二)自由是实践主客体的统一
• 自由是主体和客体双方之间的一种关 系,只有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才能 证明主体的目的、能力和权利,才能 表现主体的自觉、自为和自主。就是 说,自由不是主体的随心所欲,为所 欲为,而是主体和客体统一,是权利 和义务的统一,自由和责任的统一。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摘要:自由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具体体现,人类历史就是人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历史。
而在实践活动的层面上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哲学思想上的探索和创新。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内涵的阐述,力图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质点和思想观念。
关键词:自由观;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历史发展中是一个伟大的变革,具有划时代意义。
但马克思并没因此回避以往的哲学问题,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哲学立场上对它们作了非常科学的解答。
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于马克思历史观的最高视角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社会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因此,实事求是的展现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就显的尤为必要。
一、两种哲学观的对立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自由与束缚是相对立的。
只有摆脱外在力量对自身的束缚,人才会感到不受约束,自由自在。
所以,自由其实就是摆脱外在束缚。
对自由的这种通俗解释,哲学界是没有异议的。
但是,在怎样理解束缚自由的外在力量以及如何消解这种外在力量方面却存在很大分歧,而这种分歧直接体现着两种哲学思维方式之间的根本对立。
在哲学史上,传统的唯物论(旧唯物论)从主体(精神)从属客体(自然界),即主体通过服从客体进而摆脱外在力量的控制出发,把自由定义成人对必然的认知与服从。
他们认为,因果必然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人时时刻刻都在这种因果必然性的制约下从事着生产活动。
但是人不是被动的接受必然的约束,为了消除必然对人的外在限制,人往往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去认识必然,获得自由。
这种自由观虽然认识到必然对人的客观制约性,也明确了认识必然对于获取自身自由的意义,但却没有抓住自由的实质,还没有意识到真正的自由不仅体现在认识必然上,更在于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支配和驾驭必然。
而只有把对必然的理解纳入到为主体的需要服务的轨道上来,使其成为行动自由的前提条件时,它才能成为自由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解
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自由”,源出拉丁文,原意是从被束缚中解放出来。
在政治上,自由是指在社会关系中受到保障或得到认可的按照自己意志进行活动的权利。
政治上的自由是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和明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认为,自由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阶级对自由的理解和要求也各不相同。
自从阶级产生以来,自由是有阶级性的。
古罗马奴隶起义提出的自由,是要求从残酷的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下解放出来。
在封建社会末期,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自由的政治口号,要求“个性自由”、“政治自由”、“贸易自由”等,目的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剥削阶级占有生产资料,掌握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广大劳动群众则处于被剥削、被统治的地位,因而在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自由可言。
有剥削阶级的自由,就没有被剥削阶级不受剥削的自由。
剥削阶级的自由,是建立在被剥削阶级不自由的基础之上的。
资产阶级的自由观念,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但又有很大的局限性。
它表面上要求一切人都有自由,但实际上要求的不过是资产阶级的自由。
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它无非是要求“自由地”出卖劳动力。
只有在消灭了剥削制度的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当家作主,共同享有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并在这个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才可能获得广泛的、真实的自由。
在我国,公民享有人身、言论、通讯、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和宗教信仰等自由,并得到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还认为,自由是相对的,没有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的自由。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自由和纪律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是不可分割的。
人民享受着广泛的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纪律约束自己。
自由不仅是政治学范畴,也是哲学范畴。
在哲学上,自由体现着客观必然性和人的主观活动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主张,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黑龙江教育 学院学报
Ju a o el gagCl g f dct n or l f i nj n oeeo uai n H o i l E o
De . 01 c2 1
V0. O No 1 13 . 2
di1 .9 9ji n 10 — 8 62 1 .2 0 3 o:0 3 6/.s .0 1 7 3 .0 1 .0 s 1
19 . 9 5
上述 自由与必然的辩证统一Hale Waihona Puke 系 , 又是建立在人 的社 会
实践基础之上 的。换言之 , 造客 观世 界 的实 践 , 由必 然 改 是
[] 4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 态 [ . M] 北京 : 民出版 社 ,9 1 人 16 :
3 . 31
转化为 自由的桥梁 。总之 , 马克 思看来 , 有脱 离必然 的 在 没
样 的。这两类规律我们最多 只能在 观念 中而 不能在 现实 中
得现实的 自由。马克 思在谈 到康德哲学 时指 出, 德“ 康 只谈 善 良意志 , 哪怕这个善 良意志毫无 效果他 也心安理得 , 他把
这个善 良意志的实现以及它 与个人 的需要 和欲 望之间 的协 调都推到彼岸世 界” ] - 3 D2 2 。他 又批评青 年黑格 尔派是把 n 1
浅 谈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自 由 观
金 秋 池
( 渤海大学 , 辽宁 锦州 1 10 ) 20 0
摘
要: 追求人与社会的 自由全 面发展 ,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 高宗 旨。 自由在马克 思主义哲学中既是人的主
体性存在 的集中体现 , 也是人类 实践 活动 的最 高价值 目的。马克 思主 义哲 学的 自由范畴在 于强调人 的主体 性的物 化 、 象化 , 对 即人 的 自我 实现 , 这是从 最根本 、 最始源的意义上对 自由范畴 的界定 。只有进入 到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 自
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解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探讨人的自由解放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意义和实现途径。
一、自由解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与意义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解放是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目标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发展是历史的主体,而人的自由解放则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解放观体现了如下几个重要意义:1. 人的自由解放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剥削与压迫,人的自由受到了限制。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革命与建设,摆脱剥削与压迫,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2. 人的自由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的解放,更是人的全面解放。
人的自由解放包括自由思想、自由创造、自由发展等方面。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制度和价值观念转变,才能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
3. 人的自由解放是个体权利和尊严的彰显。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体的自由权利是不可侵犯的。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与价值观教育,个体的自由才能得到实现,并得到尊重与保护。
二、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途径与方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途径和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基础和保障。
通过消除私有制的剥削关系,建立集体主义和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确保社会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2. 推进思想解放。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思想解放,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重要前提。
推动全社会进行有意识地进行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形成符合共产主义价值观念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
3. 加强教育培养。
人的自由解放需要通过教育培养来实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培养,包括传授知识和培养思想品德,才能提高人的自由意识,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自由发展的能力。
试析马克思自由观及当代意义
试析马克思自由观及当代意义【摘要】自由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由的起源、资本主义的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立足于客观必然之上,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马克思第一次从历史、唯物和实践的角度分析自由,因此,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科学的自由观,也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伟大旗帜和科学指南。
【关键词】马克思;自由观;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自由思想产生自由这一概念是随奴隶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到了近代西方,笛卡尔的意志自由论,他认为意志自由是意志高度的完美性质。
培根,发现形式就可在思想上得到真理,在行动上得到自由。
到了霍布斯那里,自由首先以自然权利而存在,自由就是外界障碍不存在的状态。
自由思想在斯宾诺莎那里得到很大发展,他是第一个把自由和必然联系起来的哲学家。
莱布尼茨认为愈是理性愈是自由。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肯定自由和必然的同时存在,但他没能解决自由和必然的统一问题。
其次是费希特主张意志绝对自由,人们如实意识到的心灵活动即是自由。
谢林“自由的行动直接产生于人的理智性东西”。
再者,黑格尔自由观在唯心主义外壳里却包含着极其深刻、极其合理的内核,充满着辩证法的精神,对马克思自由观的产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感性活动与自由之间关系的认识对马克思自由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批判与建构马克思的自由观是现实的实践自由观。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启蒙的标志,他提出“精神的本质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天性和最高理想。
”这一时期,马克思已经开始了对于自由问题的思考,是马克思自由观的萌芽时期。
《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政治解放还不是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共同体)并不能保障自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自由的障碍。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开始系统地阐述他的自由观。
自由不是思想家纯粹理性的反思,也不是只在精神领域中存在的现象,而是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的实践是自由实现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自由”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自由”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自由”的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探讨“自由”的概念,旨在发现马克思主义对“自由”的解释。
文章将引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以及其他想法对“自由”的相关理论研究。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自由”可以解释为一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综合体,权利与责任必须在一起回应,以达到一切社会变迁的目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力,责任正文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
它以意识形态的方式呈现当前社会现象,并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角度探索我们生活的来源和未来可能性。
在马克思主义中,“自由”是一种以不同形式表达的概念。
它既是一种精神的自由,也是一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自由”是一种追求有效的社会政治变迁的工具。
它是社会变迁的动力,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更广泛的解放。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由”涉及到个人权利和平等,它要求自由而不是奴役,并要求创造一个可以使个人灵活发展的政治环境。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表达的“自由”,必须涉及权利与责任的平衡。
权利表示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表达自己,不受外部影响;责任表示每个人都有责任践行道德义务和礼节。
这种平衡意味着,一切行动必须以以社会为中心的概念进行判断,以确保社会进步。
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是一种通过社会变迁实现真正解放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解决当前社会问题,使人们有可能重新定义权利和责任,从而实现真正的人权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可以给我们一些实用的启示,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首先,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人权和自由,这样他们才能够发展自己的潜力。
其次,应该加强法治,营造一个有效的社会环境,以解决存在的内部和外部威胁。
此外,社会应该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使经济受益于社会最脆弱的群体,从而推动社会的经济公平。
另外,要消除社会问题的根源,必须实行政策,以解决存在的社会不平等和不公。
马克思的自由观内涵浅析
马克思的自由观内涵浅析自由赋予生命以价值,是人的本质的规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价值目标。
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对以往自由观的超越对自由进行了新的阐述。
主要从认识论以及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客观、历史和实践三个主要方面,即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立足于客观必然之上,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标签:马克思;自由观;历史;必然实践自由,一个人们永恒谈论的主题,在岁月的长河中亘古常新。
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自由这个字眼是如此的美妙动听,即使它带来的是错误,我们也离不开它”。
人人谈论自由,人人追求自由。
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自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裴多菲曾在诗中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帕特里克·亨利也说过:“我不知道别人走什么样的道路,但对我来说,不自由,毋宁死!”那么自由到底是什么?究竟如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马克思的自由观为我们追求自由实现人生价值树立了伟大的旗帜。
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一直在探寻着自由的问题。
马克思批判和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成果,并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前人关于自由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独具建树的自由观。
马克思将自由与能动的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第一次真正地把自由建立在了现实的基础之上,给自由以科学全面真实的解释,从而实现自由观上的革命与变革,在哲学史上确立了科学的自由观。
马克思的自由观之所以能够超越以往一切自由观,实现自由观的历史性转变的根本,其原因就在于马克思的自由观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石,把人的现实生活作为考察对象,从现实的社会生活结构中探究人的自由,唯物辩证地肯定了人类对自由的本体论追问和价值论追求,科学地论证了自由从价值理想、理论形态转变为现实存在、生活事实的历史过程性及其内在的逻辑性,揭示了自由的社会生活的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本内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自由观。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革命理论的重要思想之一是关于自由的思考。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一种反抗社会上所有不公正分配,处处弥漫的欺凌和仇视的政治行为。
对于马克思来说,自由不仅是理论上的思想,更是一种现实社会实践中处处可见的行动,是改变社会局面、创造新社会的重要武器和核心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出发,社会的特征在于竞争、不平等的“类”社会结构,而自由是反对不公正分配、处处弥漫的欺凌和仇视的一种形式,是社会改革和解放的必要准备。
换句话说,从马克思理论来看,自由是创造新社会的关键要素,是必须打破封建、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才能建立更加公正、民主的新社会的必要之路。
进入21世纪,自由恪守着其历史责任,一如既往地指引着人类发展的道路。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加快推进经济全面开放的同时,也不断拓宽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人人享有适当的自由。
各种自由都有所体现,比如实践自由、表达自由、参政议政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教育自由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体现自由的领域不断拓宽,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多了不少自由化的色彩,社会秩序也变得更加良好,社会秩序自下而上的自我约束能力增强。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的自由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社会发展壮大的基础是自由。
自由是推动创新、富有激情的伟大动力,也是保护人身及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自由的丰富格局可以让人们实现自身价值并把自由保护起来,更有利于社会稳定及形成共同的和谐家园。
其次,自由可以帮助人们走出定式的思维框架,克服局限,拥抱变化,提高创造力。
只有有自由,才能产生普遍利益,建立多元文化和谐社会,让大家在文化上携手前行,携手创造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与幸福。
最后,自由可以让每一个人意识到自身的尊严,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学会尊重他人的尊严,互相尊重,以致进入完全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在新的社会秩序中寻求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每个人。
综上所述,马克思关于自由观和其当代意义,一如其历史责任,依然指引着当今民族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设公正、尊重自由、绝不退让的新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自由问题作了历史的、经济的和社会的考察和研究,批判地继承了欧洲近代资产阶级自由思想的合理因素,肯定了西方传统文化中的“政治自由”和“理性自由”等提法,并剔除了传统自由观和近代资产阶级自由观的糟粕,科学地揭示并阐明了自由的本质、来源及其历史发展等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由观。
1.实践自由观
所谓实践自由观,即认为人的自由源于人的劳动实践,是人依据对必然性的认识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人自身所取得的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绝不是像近代自由主义人权论者所说的那样,是来自人的自然本性,而是来自人们的劳动实践创造。
没有人们劳动实践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人自身,就不会有什么自由。
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讲自由,这种自由就是虚构的,没有实际意义。
马克思反对亚当·斯密把自由、幸福理解为逃避和摆脱劳动,指出:“人不是自由逃避某种事物的消极力量,而是由于有表现本身的真正个性的积极力量才得到自由。
”“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
”
2.历史自由观
所谓历史自由观,即认为自由不是先天就有、自然存在的,而是历史的产物;自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的自由是和物质生产、社会进步相联系的。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自由“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
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从不自由到自由,从较少和较低级的自由到较多和较高级的自由的发展史,但同时,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清醒地看到了自由的社会历史性,看到了在以私有制、阶级对立为基础的社会中自由的阶级性,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此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客观世界的改造,而认识和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中进行的,都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那么,当然也就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3.有限自由观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是相对的,是有限度的,而不是绝对的,无限度的。
自由与限制是对立的统一。
人的自由实际上是相对于限制和束缚而言的。
没有限制就无所谓自由。
正是由于无所不在的限制的存在,人才要不断追求自由,人的自由的最初含义也才由此而确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的自由总是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的。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
4.积极自由观
所谓积极自由观,即认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拥有自由的资源和能力,而只有通过积极努力,才能取得这些资源和能力。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不仅意味着个人享有抽象的权利,而且还意味着个人有能力、有资源享受这种权利。
人的自由不是什么上帝、神仙赐予的,而是人类自身努力奋斗的成果。
人们要摆脱自然的各种束缚和限制,在自然中获得自由,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而人们要解决社会的各种压迫、剥削问题而在社会中获得自由,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规律,并按照这个规律来改造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由的获得与社会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阐明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关系对于自由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入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在人类获取自由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阐明了只有在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基础上,人类才能建立起自由王国,获得真正的自由。
因此,自由是在积极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获得的。
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从自然力的盲目的控制下获得解放,另一方面是将人从社会关系的盲目控制下解放出来。
(1)自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自由是人与自然的友好共处,首先意味着人的自由的获得不能脱离开自然界,而且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合理定位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2)自由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追求个人自由不能破坏社会的和谐。
马克思指出:“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权利。
”由此,作为理性的社会的人,自由是约束性和自主性、他律和自律的统一,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所以不受理性制约的自由不是真自由,不遵循社会契约的自由不是真自由,破坏社会和谐的自由不是真自由:社会要和谐就不允许特权的存在,它要求自由向所有人开放,要求自由的公正和普及,所以不存在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个人自由的存在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以不破坏社会的和谐为度。
(3)自由是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
人的自由的实现除了需要与外在的必然性(包括社会的必然性和自然的必然性)相和谐外,还需要与人自身的必然性相和谐。
人自身的必然性是指人的个体生存发展的必然性,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规律以及自身社会关系的必然性。
真正自由的人是建立在对自身的必然性充分认识和把握基础上的,他不仅要成为自然、社会的主人,还要成为人自身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