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的法律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idu Nhomakorabea
(三)法、势、术结合
商鞅重法 势治” 慎到 “势治” 申不害“术治” 申不害“术治” 1、法与势的结合 、 的内涵——“威势”、“权势” 威势” 权势” (1) “势”的内涵 ) 威势 独制” (2)“擅势”、“独制” ) 擅势”
(3)“抱法处势则治” ) 抱法处势则治”
——法与势的结合 法与势的结合 法治”离不开“势治” 势治” “法治”离不开“势治”,“势治”是“法 的前提和依靠。 治”的前提和依靠。 势治”离不开“法治” 要靠“ “势治”离不开“法治”,“势”要靠“法” 来加强。 来加强。
法律思想
(一)“不法古、不法今”变法 不法古、不法今” 理论
1、商鞅变法 、 (1)历史背景:群雄争霸,秦国弱小收歧视。 )历史背景:群雄争霸,秦国弱小收歧视。 ( 2)具体措施 : 二次变法 ( 公元 ) 具体措施: 二次变法( 公元359年 , 公 年 元350年) 年 经济方面 废井田,授田于民 废井田, 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统一度量衡
(2)“壹刑” ) 壹刑” ——指统一刑罚的标准,适用刑罚时不分等级 指统一刑罚的标准, 指统一刑罚的标准 亲疏,同时实行重刑连坐。 亲疏,同时实行重刑连坐。 刑无等级” “刑无等级”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3)“壹教” ) 壹教” ——指统一教育的内容,主张取缔一切不符合法 指统一教育的内容, 指统一教育的内容 不利于农战的思想和言论。 令、不利于农战的思想和言论。 而明法令” “燔《诗》《书》而明法令”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政治方面 废除世卿世禄, 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 推行郡县制,建立君主集权的行政制度 推行郡县制 建立君主集权的行政制度 改“法”为“律” “法,平之如水” 平之如水” 均布也” “律,均布也”

2、“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理论 、 不法古,不修今” 历史进化观: 历史进化观: 上世——人们亲爱亲人又贪图私利。“亲亲” 人们亲爱亲人又贪图私利。 亲亲” 上世 人们亲爱亲人又贪图私利 中世——出现抢夺和争执 人们尊重贤人, 出现抢夺和争执, 中世——出现抢夺和争执,人们尊重贤人,喜 好仁慈。 仁义” 好仁慈。“仁义” 下世——有了私有制、君主、刑法,人们尊重 有了私有制、 下世 有了私有制 君主、刑法, 贵人和官吏。 贵人和官吏。 今世——“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 、“民 强国事兼并, 今世 强国事兼并 弱国务力守” 巧诈” 巧诈” ——当时而立法 当时而立法
2、法的性质: (1)法具有强制性和制裁力 (2)法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 “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槲也, 角量也,谓之法。” (3)法具有等级性 (4)法还具有合情性和适时性
第七讲 法家的法律思想
重点掌握: 重点掌握: 商鞅的“变法”思想和“法治” 商鞅的“变法”思想和“法治”思想 韩非的“法治” 韩非的“法治”思想 法家的法律观和“法治” 法家的法律观和“法治”学说
一、学派简介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 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形成于战国中 期。 (一)产生 封建主内部两大政治势力: 封建主内部两大政治势力: 儒家:主张维护贵族政体和宗法分封制,将西 儒家: 主张维护贵族政体和宗法分封制, 周的旧礼改造过了为封建贵族服务, 周的旧礼改造过了为封建贵族服务,“以礼治 国”。 法家:反对旧贵族, 法家:反对旧贵族,主张建立新的君主集权的 官僚制度, 官僚制度,用法律的强制手段和兼并战争来维 持霸权, 以法治国” 持霸权,“以法治国”。
(1)批驳“法古论” )批驳“法古论”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批驳“修今论” )批驳“修今论” 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 “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 ——为推行“法治”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为推行“ 为推行 法治”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二、韩非的法律思想
人物简介
战国末期韩国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战国末期韩国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曾师从荀子, 曾师从荀子,但去走上了批判儒家的道 路。 现存《韩非子》 篇 现存《韩非子》55篇,其中大部分是韩 非本人的作品, 非本人的作品,但也掺入了一些其他人 的作品。 的作品。 韩非强调"以法为本 以法为本", 韩非强调 以法为本 ,法、术、势相结 合。
一、商鞅的法律思想
人物简介
商鞅卫国人, 卫鞅或公孙鞅。 商鞅卫国人 , 卫鞅或公孙鞅 。 后因功封 于商,史称商鞅。 于商,史称商鞅。 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法学家, 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 法学家 , 法家 理论的主要奠基者。 理论的主要奠基者。 现存《 商君书》 篇 其中有商鞅自著, 现存 《 商君书 》24篇 , 其中有商鞅自著 , 也有其他法家的作品。 也有其他法家的作品。
思考:试总结法家的法律观和“法治” 思考:试总结法家的法律观和“法治”学 说。
先秦法家的法律观和“法治”学 先秦法家的法律观和“法治” 说
(一)先秦法家的法律观
法律观即关于法的概念、性质、作 用及实施运用等法理学的基本问题。
1、法的概念: (1)法是民众的行为规则 “法者,天下之程式,万物之仪表也” (2)法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成文命令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 百姓” (3)法是确定等级名分的制度 (4)法是关于赏罚的规定
3、“任法”、“重信”、“权势独制” 、 任法” 重信” 权势独制” ——法、信、权相结合 法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 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 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 权者,君之所独制也” 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 以刑赏为主体的法令。 法:以刑赏为主体的法令。 赏罚的信用。 信:赏罚的信用。 君主的权柄。 权:君主的权柄。 任法” 重信” 权势独制” “任法”、“重信”、“权势独制”
(4)“信赏必罚”, “法不阿贵” 信赏必罚” 法不阿贵 法不阿贵” 信赏必罚 ——执法要求 执法要求 (5)“严刑重罚”、“以刑去刑” 严刑重罚” 以刑去刑” 严刑重罚 ——刑法思想的特点 刑法思想的特点 理由: 理由: 严刑重罚符合人“好利恶害”的本性。 严刑重罚符合人“好利恶害”的本性。 重刑是禁奸的重要手段。 重刑是禁奸的重要手段。 重刑爱民。 重刑爱民。
法律思想
(一)维护君主利益的法律观
1、“明法制臣”,强杆弱枝 、 明法制臣” 法是君主制臣的有效工具。 法是君主制臣的有效工具。 治吏”“禁奸”是法的主要内容。 ”“禁奸 “治吏”“禁奸”是法的主要内容。 2、“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 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治理民众没有什么常规可循,只有用 治理民众没有什么常规可循, 治理民众没有什么常规可循 法治才行。 法治才行。 3、君主集权,以法“独制” 、君主集权,以法“独制”
( 三 ) “ 以刑去刑 ” 的重刑思 以刑去刑” 想
——"禁奸止过,莫若重刑" 禁奸止过,莫若重刑 禁奸止过 1、性恶论 、 好利恶害” “好利恶害” 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赏则死” “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赏则死”
2、重刑论的具体含义 、 (1)刑主赏辅。 )刑主赏辅。 数量上——刑多赏少 数量上 刑多赏少 顺序上——先刑后赏 顺序上 先刑后赏 措施上——刑用于将过 措施上 刑用于将过 (2)“刑不善而不赏善” ) 刑不善而不赏善” 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自善” “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自善” ——本质是对人民实行暴力镇压。 本质是对人民实行暴力镇压。 本质是对人民实行暴力镇压
3、“法治”的要求 、 法治” (1)“依法为本”、“唯法为治” 依法为本” 唯法为治” 依法为本 ——“法治”的总纲。 法治” 法治 的总纲。 (2)“一其宪令”、“布之百姓” 一其宪令” 布之百姓” 一其宪令 ——“法治”的前提。 法治” 法治 的前提。 (3)“法莫如一而固”“不重变法” 法莫如一而固”“不重变法” 法莫如一而固”“不重变法 ——立法思想的重要特点。 立法思想的重要特点。 立法思想的重要特点
(1)“任法” ) 任法” 法令要公布于众,使官吏知法懂法。 法令要公布于众,使官吏知法懂法。 君主必须带头守法。 君主必须带头守法。 (2)“重信” ) 重信” “信赏必罚” 信赏必罚” 任法而去私” “任法而去私”; 赏厚而信,刑重而必” “赏厚而信,刑重而必”
(3)“权势独制” ) 权势独制” 君尊而令行” “君尊而令行” 权制断于君” “权制断于君” ——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政体
(3)轻罪重刑 ) 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 “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 无从至矣” 无从至矣”
3、“以刑去刑” 、 以刑去刑” (1)“重刑爱民” ) 重刑爱民” ——“重罚轻赏 , 则上爱民 , 民死上 ; 重罚轻赏, 重罚轻赏 则上爱民, 民死上; 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 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 以刑去刑” (2)“刑去事成”,“以刑去刑” ) 刑去事成” ——“行罚 , 重其轻者 , 轻者不至 , 重 行罚, 行罚 重其轻者, 轻者不至, 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 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
(二)发展过程
1、春秋时期 、 管仲、子产、邓析——法家的先驱 管仲、子产、邓析 法家的先驱 2、战国时期 、 初期:李悝《法经》 初期:李悝《法经》 中期:商鞅,法家理论的主要奠基者。 中期:商鞅,法家理论的主要奠基者。 慎到“势治” 慎到“势治” 申不害“术治” 申不害“术治” 末期:韩非,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 末期:韩非,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 前期法家和后期法家
(二)君主专制的“法治”理 君主专制的“法治” 论
1、“法治”的必然性 、 法治” (1)“法与时转”的历史进化观 ) 法与时转” 历史:上古、中古、近古、 历史:上古、中古、近古、当今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法与时转则治, 法与时转则治 治与世宜则有功” (2)“人民众而货财寡”的人口论 ) 人民众而货财寡” ——从物质生活资料方面寻找实行法治的 从物质生活资料方面寻找实行法治的 根据。 根据。
(二)商鞅的法治思想
1、“法者,国之权衡” 、 法者,国之权衡” ——法的性质和作用 法的性质和作用 法的性质:客观准则(尺度、杆秤) 法的性质:客观准则(尺度、杆秤) 法的作用:确立等级名分; 法的作用:确立等级名分;制驭臣民
2、“壹赏”、“壹刑”、“壹教” 、 壹赏” 壹刑” 壹教” 商鞅法治思想的核心 (1)“壹赏”: ) 壹赏” ——指只能赏赐那些有功农战和告奸的人。 指只能赏赐那些有功农战和告奸的人。 指只能赏赐那些有功农战和告奸的人 利禄官爵专出于兵” “利禄官爵专出于兵” 重赏“告奸” 重罚“匿奸” 重赏“告奸”,重罚“匿奸”者。
(3)“欲利自为”的人性论 ) 欲利自为” 性恶论” 欲利”“急功”“ ”“急功”“好利 “性恶论”:“欲利”“急功”“好利 恶害” 恶害”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对立的利害关系。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对立的利害关系。
2、“法治”的必要性 、 法治” 禁奸” 尊主” 强国” “禁奸”、“尊主”、“强国” 法治”胜于“礼治” “法治”胜于“礼治” 法治”胜于“任贤任智” “法治”胜于“任贤任智” 法治”胜于“心治” “法治”胜于“心治”
2、法与术结合 、 (1)“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 ) 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 修术” (2)“处势”与“修术” ) 处势” ——“势”要靠“术”来维持 势 要靠“ (3)以术“行法”和以术“烛私” )以术“行法”和以术“烛私” 考察臣下是否忠于职守和遵守法令的方法、 考察臣下是否忠于职守和遵守法令的方法、手 段。 暗中用来控制臣吏的阴谋诡计。 暗中用来控制臣吏的阴谋诡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