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_第八张底牌 虚怀若谷——谦虚是一种美德
听起来谦虚的格言名句精选_关于谦虚的格言

听起来谦虚的格言名句精选_关于谦虚的格言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受人欢迎的品质。
谦虚的人往往备受尊重,因为他们懂得和他人分享成功,也懂得在失败时保持低调。
谦虚的人往往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因为他们不自我膨胀,也不自卑自怜。
谦虚的人往往会更好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他们愿意虚心学习,愿意与他人交流。
下面就是一些关于谦虚的格言名句,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些听起来谦虚的智慧之言。
1. 谦虚如尘,不喜高人;豁达如风,不犹犬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谦虚的人会以平和的心态与他人相处,不因自己的才华而傲慢自大。
他们的心境也如同豁达的风一般,不会受小事所困扰,不会固执己见。
2. 谦虚者,胜过狂傲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谦虚才是美德,狂傲只会招来别人的厌恶。
谦虚者因为谦虚而备受尊重,得到他人的欢迎。
3. 大巧不工,出类拔萃者,必先谦虚。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天才不需要刻意表现,他们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往往是因为他们始终保持谦虚的心态,虚心学习,不自满自足。
4. 回避虚伪得谦虚。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谦虚应该是真诚的,而不是表面的虚假。
自视清高的人往往是虚伪的,而真正谦虚的人应该是真诚的与他人相处。
5. 谦虚不等于谄媚。
这句话告诉我们,谦虚并不等同于卑躬屈膝,而是一种真诚的态度和内心的修养。
谦虚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而是懂得与他人平等相处。
6. 卑和者,谦虚如尘;自高者,低看他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谦虚的人会以平和的态度看待他人,不会自高自大、轻视别人。
而那些自视过高的人往往容易看不起别人。
7. 虚怯何所施,虚怯何所急,虚怯者,无人不怀。
这句话告诉我们,谦虚的人往往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因为他们不自负自满,懂得与他人和睦相处,因此能够得到他人的怀抱。
8. 谦虚使人进步,满足使人落后。
这句话告诉我们,谦虚是一种有益的品质,因为谦虚的人会不断地虚心学习,不自满自足。
而满足的人则容易停滞不前,无法进步。
9. 虚心是学问的门户。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_第二张底牌 以德服人——依靠仁德横扫千军

当今时代,我们对于“仁德”这个词似乎越来越陌生了,真正讲究仁德之人更是乏善可陈。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人们忽略了人性中最根本的一些特质,比如品质、诚信、宽容等等。
做人以德征天下不难想像,一个品行不端、德行恶劣的人怎么能结识真正的朋友,获得事业的成功呢?因此,一个人要走向成功,就必须确立自己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以德立身,以德服人。
有人认为,在现在这个讲究实效的社会里,“仁德”会让自己吃亏。
其实,这是一种短视之见,真正有眼光、会办事的人,总会把温良、谦恭等美德作为自己的处世之道。
《三国演义》中刘备被描写成一个大好人,评价与曹操完全相反。
但是,若从个人能力而论,刘备是一个无能之辈。
曹操顺利地扩充势力,而刘备却时沉时浮,举兵二十多年仍毫无建树。
既然如此,曹操为什么会将能力远不如自己的刘备视为最强的对手呢?根本原因在于刘备拥有一种足以弥补个人能力不足的秘密武器,就是“仁德”。
譬如有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为了聘请诸葛亮为军师,不惜三次亲自到诸葛亮的茅屋躬身等候。
当时两个人地位相差悬殊,刘备虽然在争霸的过程中不太顺利,但是也颇有名望,而且刘备当时已年近五十,而孔明只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无名小辈。
刘备竟然会特地三次造访孔明,以崇敬的态度请求孔明做他的军师,在孔明应允之后,又马上将全部作战计划等国家大事都委任于他,这实在是最彻底的谦虚态度和深切的信赖。
除此以外,刘备对其他部下也是令人敬佩。
比如,当赵云从敌人重围中冒着性命危险救出太子阿斗之后,刘备不是欣喜若狂,而是生气地将阿斗扔到地下,感叹地说:“几乎因为你折损了一员大将。
”这种举动,又怎能不使部下感动而誓死效忠呢?与刘备相比,曹操则谈不上仁义,反而有些大逆不道。
曹操在逃避董卓的追捕时,曾经到一个朋友家去避难,他把朋友为他杀猪接风的话误解为要把他捆缚交出去,于是一气之下将朋友夫妻一起杀死了。
曹操是一个毫无德行的刚愎自用之人,他自己也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_第二十二张底牌 韬光养晦——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一些人急于显露自己的才华和实力,处处张扬,反而给自己的发展埋下隐患;二一些善于掩饰自己的人,却往往抓住时机,一鸣惊人。
此,适时地隐藏自己的锋芒,凡事不张狂不外露,这才是真正的做人高招。
做人不能太单纯古人说:“君子聪明不露,才华不逞。
”一个总是喜欢显露自己才干的人,就是一个太单纯的人,那么他必然会遭受更多的挫折。
一个人有才干是好事,但是“带刺的玫瑰”最容易伤人,也会刺伤自己。
因此,做人不要太单纯,要善于藏锋露拙。
唐朝诗人刘禹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名气很大。
他为人爽直,但有时做人不够老练,因此惹来了不少麻烦。
当时社会有一种风俗:举子在考试前都要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给朝廷有名望的官员,请他们为自己说几句好话,以提高自己的声誉,称为“行卷”。
有一次,牛僧孺到京城赴试,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前来拜见刘禹锡。
刘禹锡客气地招待,但毫不客气地当面修改牛僧孺的文章。
刘禹锡作为当时的文坛大家,能亲自修改牛僧孺的文章,对牛僧孺的创作水平来说是有好处的。
但是,牛僧孺是个非常自负的人,从此便记恨于心了。
后来,刘禹锡仕途一直不得意,到牛僧孺成为唐朝宰相时,刘禹锡还是一个小小的地方官。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禹锡与牛僧孺相遇在官道上,两人一起投店,喝酒畅谈。
酒酣之际,牛僧孺写下一首诗,其中有“莫嫌恃酒轻青语,憎把文章逼后尘”之语,显然是对当年刘禹锡当面改其大作一事耿耿于怀。
刘禹锡见诗大惊,方悟前事,赶紧和诗一首,以示悔意,二人方解前怨。
后来,刘禹锡对弟子说:“我当年一心一意想扶植后人,谁料适得其反,差点惹来大祸,你们要以此为戒,不要好为人师。
”可见,好为人师是一种单纯的行为,而夜郎自大则是单纯到了极点,祢衡就是这样一个单纯之人,其结果可想而知。
建安初年,祢衡来到许昌。
当时许昌是汉朝的都城,名流云集,司空掾、陈群、司马朗等人都是当世名士。
有人劝祢衡结交陈群、司马朗,祢衡说:“我怎么能同杀猪、卖酒的在一起呢?”这位才子唯独与少府孔融、主簿杨修意气相投,对人说:“孔文举是我大儿,杨德祖是我小儿,其余碌碌之辈,不值一提。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_第十九张底牌 成竹在胸——将人生规划进行到底

成功的人士都善于规划自己的人生,他们都知道自己要达成哪些目标,排列好先后顺序,并且拟定一个详细计划。
俗话说:“计划是行动之父”,只有对自己的人生做出科学宏观的规划,才会有取得成功的信心和把握。
计划是成功的保障任何一个成功都需要计划,需要一定的程序,这些程序通常包括意图、计划、行动、力量、效果等。
因此,有人说:“没有计翅,就是正在计划失败。
”当然,没有人愿意“计划失败”,但是,我们可能犯了这样的错误一没有计划。
中国辛亥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日本明治维新等等历史上的很多事件,都是由于领导者有远大的计划和宏大的志愿才建立了划时代的丰功伟业,并为后世所景仰。
一次战争,应有整个计划;每一次战役,又有分别独自的计划;一个国家建立后,有整个建设计划,而每一部门又有各自的建设计划。
一个国家是这样,个人也是这样。
一个人有一生计划,一年计划,一日计划;一件事有一件事的计划,然后按计划行事,按时计功,自然有所成就。
成功者都善于规划自己的人生,他们都知道自己的目标,并且把这些目标排列好优先顺序,然后拟订一个详细计划。
许多作家在创作的时候,规定自己每天需要撰写多少字数、查阅和搜集多少资料、真正具体完成的字数等等,他们把这些步骤分割下来,每天都照着计划进行,从而有条不紊地完成一系列作品。
虽然,有时候我们没有办法百分之百按照计划进行。
但是,有了计划,可以提供给我们做事的构架,让我们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需要做的事情。
事实上,很多人一直在分析未来方向的明确性与不明确性,但他们并不知道明确性到底是指什么?为什么我们会产生那么多不明确的问题?其实,现在的我们是没有办法完全考虑到未来的,由此我们不得不展开自己的计划工作,这时候就会产生许多不切实的问题。
但是,问题的解决都是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并不是神或别人在做决定,这就产生了一定的确定性。
因此,在人生当中,我们没有办法做所有的事情,但是却有办法去做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计划就是这样一个排列优先顺序的办法,当我们把优先顺序排定之后,成功也就显得不那么高不可攀了。
聪明做事的36张底牌_第九张底牌 三思而行

——做事要谨慎,三思而后行。
审慎行事的人,做事一般会有比较好的结果;而不够审慎的人,其事业就很可能以失败告终。
因此永远不要在情绪冲动时做出重大的决策。
当我们的判断由于感情冲动而不理智时,冷静下来后,我们常常会发现那其实愚蠢得很。
行事审慎,处处可见“行事未动心先行”之心计,事情就会向着自己事先设想的方向前进,就会趋向妥当、周到、完善.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
不论你有多么正当的理由,怒火攻心永远是一种失败的表现,属于消极的精神现象。
虚火上升,智力下降,形象丑恶,举措失当,伤及无辜,亲者痛而仇者快,这是必然的一连串反应。
“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是克服冲动的最佳良药,是古代先贤留下的不朽名言。
这两条警句不但应该让那些冲动型的人熟记,而且也应该让所有中国学子都深刻领悟。
三思而后行,思考些什么东西呢?思考的是问题的根源和起因。
问题发生后,就需要知道发生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导致问题的诱因是什么。
只有当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都找到后,才能考虑解决的方法。
之所以要三思,是因为问题的发生是很多原因导致的,其背景是复杂的,单凭直觉很难得出正确结论,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分析归纳或者调查研究,才能理出头绪。
况且还有被人制造假象,提供虚假线索的可能,一不小心就有误人歧途的危险。
所以,思维必须要精细缜密。
思考一遍还不够,还需要检查一遍,然后在行动之前还要复查一遍,确保运行万无一失。
三思以后,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还要再考虑,这就是“谋定而后动”的道理。
谋就是计划、方略,是解决问题的方针和策略。
只有行动方针确定了,才能采取行动。
这种行动方针是经过思考的,而不是那种本能冲动型行动。
谋略思考是为了寻找合适的方案。
本能冲动型的人总是只想到一种行动,只考虑解决面上的问题,对后续行动和影响却不考虑。
仔细考虑对策后,就有可能既把问题解决,又避免出现副作用。
谋定而后动就需要在发生问题时沉着镇静,不急于立即采取行动,而是要静下心来冷静地想一想。
心急的人往往会不耐烦地催促赶快采取行动,因为他们总是担心时间紧急,再不采取行动就来不及了,其实,越忙就越容易出差错。
谦逊自知虚怀若谷

谦逊自知虚怀若谷谦逊自知、虚怀若谷,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倡的美德。
在现代社会,这些品质被视为成功人士应具备的重要素养。
本文将从谦逊自知和虚怀若谷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中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谦逊自知与虚怀若谷的内涵谦逊自知谦逊自知是指一个人心态平和,不自命不凡、不炫耀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有清醒客观的认识。
谦逊的人能够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不因个人成就而放大自我,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他人分享或合作。
谦逊并非消极退让,而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世界的一种敬畏和感恩。
他们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和意见,也能够包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而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虚怀若谷虚怀若谷是比喻一个人心胸开阔、谦虚好学、不自满自足,愿意虚心向别人学习。
古代《道德经》中有“尺乎所謂虛守於其內”之语,比喻内心像夹竹筲一样空阔;“歸於其厚”则形容外在待人接物大度豁达。
虚怀若谷之人能够摒弃成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局限,不断完善自我,勇于接受挑战并乐于接受各种信息、知识以丰富自己。
谦逊自知与虚怀若谷的重要性对个人品德的塑造谦逊自知和虚怀若谷是塑造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基础。
谦逊使个体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增加信任感和亲和力;而虚怀能够使内心更加宽广明朗,不断超越过去、超越自我。
对职场发展的促进在职场中,谦逊的态度让员工更容易融入团队协作,不会因为过分傲慢而破坏工作氛围;而虚怀若谷则可以使员工保持学习状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职场环境更有利于个体发挥长处、拓展视野。
对社会和家庭关系的维护在社会生活和家庭中,谦逊与宽容是维系亲情友情的有效途径。
当每个家庭成员都抱着谦卑之心时,沟通更加顺畅,并且也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争执。
在社会环境中,如果每个人都抱持宽容之心,则社会治安将变得更好。
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中实践在工作中引导下属: 作为管理者,多鼓励下属提出意见,并从中获得启发;接受反馈: 总结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愿意倾听他人对你的意见;换位思考: 在决策时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
人生虚怀若谷,方能认清自我

人生虚怀若谷,方能认清自我谦虚低调才是一个人生的大智慧,拥有这种智慧的人,无论有多么大的功劳和成就,都自居下位,保持谦虚,也能够让自己避免祸端,更能让自己赢得别人的好感。
如果一个人一味的强调自高自大,感觉到自己的伟大,希望别人对自己顶礼膜拜,那就随时准备失败和准备迎接别人的嘲讽。
曾国藩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人物,但是他一直秉持的都是谦虚谨慎的态度。
他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自动削减了湘军,他一直秉持七个字:花未全开月未圆,因为他懂得月盈则亏的道理,处事原则就是谦虚谨慎为主。
在《易经》之中说:六二:鸣谦,贞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六二:谦虚的美名远播,卜问得吉兆。
《易经》:人生虚怀若谷,方能认清自我谦虚的美名之所以得到传播,不仅是因为谦虚,还因为行事奉行了中庸之道,不在乎地位的高低,时时处处的能够向别人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敬。
正所谓说水满则溢,一个容器装满了水,稍微晃动随便溢出来了,如果七八分满,可经得起更多的动荡和折腾。
所以自负的人心里装着所谓过去的丰功伟绩,再也容纳不了新知识,长此以往事业必定止步不前,还容易惹人讨厌。
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见王安石,当时王安石正在睡觉,他的管家就把苏轼引到了茶房用茶,管家走了之后,苏东坡看到书桌上面有笔砚,他打开之后看到一个绿色的端砚,上面还有墨汁没干,就看到砚台下面露出一个纸角。
他拿出来一看,原来是没有完成的诗稿,他是知道这是王安石写的《咏菊》,苏东坡拿起来念了一遍: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看了哑然失笑,心想:这说的黄花就是菊花,花开是深秋,最能耐久,所以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这个吹落黄花满地金,不是错误了吗?苏东坡一时兴起,拿起自己的笔就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然后就回去了。
《易经》:人生虚怀若谷,方能认清自我当王安石醒来进了书房之后,一看就认出了苏东坡的笔记,心里面就想:屈原的《离骚》上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他不承认才疏学浅,反而嘲笑我,可能苏东坡真的不知道杭州的菊花落瓣,也怪不得他。
精选谦虚作文600字(通用33篇)

谦虚作文600字精选谦虚作文600字(通用33篇)谦虚作文600字篇1有句俗话,想必大家都听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谦虚,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谦虚,是谦让,虚心的表现,也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不仅在教育和思想方面功勋卓著,而且在谦虚方面也为后世作了典范。
他曾和弟子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了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你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堆成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他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孩子说,我叫项橐,七岁。
孔子对学生说,项橐七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孔子还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一个大家的风范,谦逊的品质。
大千世界,茫茫宇宙,学问浩如烟海。
我们没有一个人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但他在众多的领域中也是“沧海一粟”了,所以我们要孔子那样,永远保持谦虚的态度。
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国家也是敞开国门,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甘当“学生”,使得我们在经济、科技等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
海纳百川,方显其胸怀之博大;山容土石,方显其气势之巍峨。
谦虚的人,他能永不满足,积极探求学问的无穷奥秘。
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才能有一番建树。
对于国家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呢?谦虚,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所以,我要说,谦虚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
谦虚作文600字篇2谦虚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生成功的指明灯,一次小小的经历让我领悟到了谦虚的内含。
记得有一次,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对我们说:“同学们,明天将进行月考,这次考试有一定的难度,今天回去准备一下”。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_第九张底牌 降低自我——自嘲是做人的智慧

一个能自嘲自讽的人必定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
自嘲是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技巧,因为它的特点是自己骂自己,也就是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羞处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博得他人一笑。
幽默一直被人们称为“聪明人驾驭的语言艺术”,而自我嘲解就是幽默的最高境界。
用自嘲来化解窘境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在人前蒙羞,处境尴尬,这时我们采用自嘲来对付窘境,不仅容易找到台阶,而且会产生幽默的效果。
因此,自我解嘲,自己讽刺自己几句,是一种很高明的脱身手段。
古代有一位石学士,一次骑驴不慎摔在地上,一般人一定会不知所措,可这位石学士却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亏我是石学士,要是瓦的,还不摔成碎片了?”一句妙语。
说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石学土也在笑声中免去了难堪。
由此可见,巧妙对着自己的某个缺点或失误开火,就会产生妙趣横生的效果,这就是自嘲的意义所在。
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某人要出国进修,他的妻子半开玩笑地说:“你到那个花花世界里,说不定会看上别的女人呢!”他笑道:“你瞧瞧我这副尊容:瓦刀脸,罗圈腿,站在路上简直是一副乞丐模样!”一句话把妻子逗乐了。
人人都忌讳提及自己长相上的缺陷,可这位丈夫却能够接受自己的先天不足,并不在意揭丑。
这样的自嘲体现了一种人生智慧,比一本正经地向妻子发誓决不拈花惹草,效果不是更好吗?其实,嘲笑自己的长相或自己做得不够漂亮的事情,会使我们变得有人情味。
如果我们碰巧长得英俊或美丽,试试自己的其他缺点,如果真的没有什么缺点就虚构一个,缺点通常不难找到。
一位大学足球队的教练,有人向他问起某位明星球员的缺点,这位教练想了想,说:“他是大四学生,很不错的球员。
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他已经大四了。
”如果我们的特点、能力或成就可能引起他人的妒忌甚至畏惧,那么,试着去改变这些不好的看法。
例如,我们可以说一句妙语:“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我就是最好的例子。
谦逊的名言警句谦逊是智慧的表现

谦逊的名言警句谦逊是智慧的表现谦逊是一种美德,也是智慧与成熟的表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谦逊的态度不仅能够让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也有助于我们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以下是一些关于谦逊的名言警句,它们展示了谦逊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1. "智者谦逊,愚者傲慢。
"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真正聪明智慧的人才能够真正谦逊,而傲慢则是愚蠢和无知的表现。
谦逊是我们展示智慧和学识的一种方式。
2. "虚怀若谷,方能广纳天下。
" 谦逊的人通常心胸开阔,愿意接纳他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
这使得他们能够从各种经验和知识中获益,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3. "骄傲使人落后,谦逊令人进步。
" 高傲自满的态度会使人停滞不前,而谦逊的心态则能够推动个人不断成长和进步。
只有谦逊的人才敢于接受挑战,勇于尝试新的事物。
4. "谦逊是智者的品格,傲慢是愚者的标志。
" 这句话强调了谦逊作为智慧和成熟的象征。
谦逊的人不会被虚荣和傲慢所蒙蔽,他们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5. "谦逊使人与人和谐相处,傲慢引发争端和矛盾。
" 谦逊的态度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亲密,而傲慢则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不和。
谦逊使我们能够建立更加积极的人际关系,从而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6. "谦逊是实力的证明,傲慢是软弱的掩饰。
" 谦逊的人无需通过炫耀和自夸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他们凭借自己的言行和成就说话。
而傲慢只会让人们看到他们的软弱和缺点。
7. "谦逊是智者的沉默,傲慢是愚者的喧闹。
" 谦逊的人通常不会说太多的话,他们宁愿倾听他人的意见和经验。
而傲慢的人则喜欢高谈阔论,却不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
8. "谦逊的人总能收获尊重与赞赏,傲慢的人却会遭受孤立与鄙视。
" 谦逊的人因其谦虚的态度而受到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_第十五张底牌 释放潜能——你的潜能不可限量

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不曾走进足以激发人、鼓励人的环境中,是因为他们的潜能从来不曾被激发,是因为他们没有力量从不良的环境中振作。
实际上,大多数人的才能都深藏着,必须要外界的东西予以激发,它一旦被激发并加以继续的关注和引导,就能发扬光大,否则终将萎缩甚至消失。
每个人的潜能都需要激发,而且这种被激发出来的潜能常常出人意料。
点燃自己的激情激情是一种天性,是生命力的象征,有了激情,才有了灵感的火花,才有了鲜明的个性,才有了人际关系中的强烈感染力,也才有了解决问题的魄力和方法,比尔·鲍尔曼和菲尔·耐特正是靠着强烈的激情实现这种可能的。
比尔·鲍尔曼,曾经是美国尤金市俄勃冈大学三年制学院里的一名田径运动教练。
他是一名事业心很强的教练,他的理想就是要使自己的运动队超过其他队,但是他的运动员都有一个非常头疼的毛病,那就是经常得脚气病。
其实,很多球队都有这样的问题,大家都不去想怎么样才能没有脚气,因为像这样的运动,脚部肯定会出汗,汗流多了闷在鞋子里,当然会有脚气。
但是比尔·鲍尔曼却不如此认为,他认为一定能想出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要消除这样的情况就必须为运动员定做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子。
这样的鞋子必须具备底轻而且支撑又好,摩擦力小稳定性强的特点,这样才可以减少运动员脚部的伤痛,有助于跑出好成绩。
于是,在闲暇之余,他开始画鞋样,并找几家制鞋公司定做,但是都被谢绝了,因为厂家认为,这个教练对鞋子一窍不通,没有资格对制鞋指指点点,这只是比尔·鲍尔曼的一时激情而已。
但是,比尔·鲍尔曼并没有气馁,他开始努力自己来做,他请教了补鞋匠,并拜皮鞋工人为老师,亲手为自己的运动员做鞋子。
结果,在运动会上,他的学生穿着他亲手制作的鞋子跑出了很好的成绩。
同时,教练的这种充满激情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使他的一个学生大受感动,这个学生就是菲尔·耐特。
比尔·鲍尔曼的这种激情真正传染给了学生菲尔·耐特。
做人要有7张底牌 做事要有7张王牌

做人要有底牌,构筑固若金汤的人生防线;做事要有王牌,打造无坚不摧的成功利器。
★人生可以经历100次挫折,但不可以输光1次。
持有做人的底牌,就能在变幻莫测、险礁暗藏的人生路上,趋利避害,尽显从容,进可攻,退可守。
★所谓王牌,就是要给人看的牌,这种牌要大,要正,要能说明问题,让人一听就竖大拇指,所以,做事就要有王牌。
故称为做人有底牌、做事有王牌。
做人必须拥有的七张底牌第一张底牌:重实际——做个理性务实的人马上从你不切实际的幻想中醒来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最简单的才是最真实的不管什么样的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选择最爱,爱你所选把你的期望值调低一点面对自己的现实不要抱怨,走自己的路真实与包装并不矛盾第二张底牌:明事理——做个深谙人情世故的人人情卖给熟面孔给人情,留后路赞扬的话要说到心坎里人情话里有人情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雪中送炭千金难买经常送出顺水人情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事成之后要致谢,切勿过河拆桥宽以待人,有理也要让三分人情账户很重要第三张底牌:看清人——做个能读懂人心的人识透人心才能潇洒走四方读懂他人才能更好地掌握主动成大事者先识人看对人,做对事处世需要辨别真伪知人知面要知心学会多角度、多态势、多层次透视以全方位的角度看人避免先人为主的臆断掌握“透视人心法”第四张底牌:肯忍让——做个能屈能伸的人能“忍”是一种大智慧做人要明白百忍成金的道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既要会忍又要会挺能够忍辱的人有大胸襟忍耐是一笔宝贵财富忍中有气量,也有力量能屈能伸才能适应社会做人要懂得屈伸之道第五张底牌:能包容——做个心怀宽广的人宽广胸襟,无忧也无恼做人要懂得宽容具有一颗宽容之心包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学会宽恕而不是怨愤学会忘记仇恨不斤斤计较就是一种豁达有容人之量才可成就大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第六张底牌:有主见——做个坚持原则的人做一个能独立思考、做出判断的人坚持自己的原则,为人格保驾护航不要活在别人的评论中以自己的方式去生活相信自己:你并不比别人卑微可以没头脑,不能没主见坚持自我,保持本色第七张底牌:放得下——做个知足常乐的人知足者常乐名利之心不能太盛知足常乐,宠辱不惊放下是一种快乐活得从容就要看淡名利降低一分欲望,得到一份幸福真实一点自然一点不能欢乐时,何妨做到明智不能开心时,何妨做到随和放旷达观,随遇而安做事必须拥有的七张王牌第一张王牌:看清形势——顺流而下才能走得更快更远顺着别人成全自己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心中有数,就会占得主动千方百计化敌为友稳住自己等于击垮对手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看透未必就要说透切忌直来直去第二张王牌:适者生存——要改变环境先得适应环境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适应环境从改变自己开始与其抱怨不如默默承受坦然面对不易改变的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困难面前,学会忍耐让人生变得更有弹性第三张王牌:礼字当头——有“礼”就能走遍天下用礼貌表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一个笑容让你的社交形象熠熠生辉别让小动作毁了自己的形象“吃”出你的体面坐卧行止表现翩翩风度第一次见面要会做介绍注意与人握手的礼节名片交换学问大致意时要显示出对对方的尊重第四张王牌:进退有度——把握分寸方能所向披靡达观权变,进退适宜退却是进攻的第一步撒手悬崖,全身而退退步原来是向前鱼,还是熊掌退一步才能进三分审时度势,迂回前进适可而止大智慧第五张王牌:学会说话一口才能帮你打出一片天说话有时候能决定事情成败天天说话不一定就会说话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马好好在腿上,人好好在嘴上一句话使人叫,一句话使人笑生活就是谈判的艺术换一种说法结果会大不一样笑着说话容易让人接受第六张王牌:勇于行动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着眼于将来致力于现在勇于行动,敢想敢做要“做”求机遇,不要坐等机遇没有什么万无一失在行动中期待明天不怕多走路,就怕走不出自己的路去做,比做好更重要第七张王牌:追求双赢——用正确的方法赢得竞争人应具备双赢观共赢才是高境界把双赢作为长富之道恶性竞争,害人害己同行未必是冤家掌握正确的合作方法有原则地合作让对手看到你的风度坚守十个品格人可以没有很多钱,但不能没有骨气,人可以暂时没有工作,但不能做昧心的事,人可以这样还可以那样,但不管是这样还是那样,人身上这样十个品格是必须坚守的:一,你的原则底线不能丢二,你的信念追求不能丢三,你的热情事业不能丢四,你的执着坚定不能丢五,你的善良友爱不能丢六,你的孝心和蔼不能丢七,你的帮助支持不能丢八,你的道德准则不能丢九,你的魅力修养不能丢十,你的良知信誉不能丢放下八样东西一、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_第一张底牌 娓娓动听——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

说话是一门极为玄妙的艺术。
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会说话,巧于说话者,往往善于察言观色,以变应变,无论是赞美、拒绝还是说服,都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做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沉默是金,祸从口出人们常说:“寒从脚起,祸从口出。
”我国传统文化,经常教导人们要“慎言”,要“群居防口,独坐防心”,明智之士更是提倡“沉默是金”。
因此,在做人做事时,为防出言惹祸,我们应该多做少说,多听少说,不要多嘴多舌。
说话是一门学问,所以不能脱口而出,要想好了再说。
不要多嘴多舌,因为许多误会、冲突都是因为多话而引发的,我们来看下面这个笑话。
有个人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特别邀请了自己的4位朋友来家里吃饭。
三位朋友准时到达,还有一位朋友,不知何故,迟迟没有出现。
饭菜都准备好了,主人心里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真让人着急!该来的怎么还不来?”三位朋友中的一位听了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不来,意思是我们几个是不该来的,对吧?”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主人一看,更是急躁,又说了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在座的两个人中的一个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说,该走的还没走,就是我了?”说完,也掉头走了。
最后一位朋友与主人交情较深,就劝主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以后说话应该注意一下。
”主人无奈地说:“他们都误会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
”最后这位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说:“你不是说他们,那你的意思是在说我了?真是莫名其妙!”说完,铁青着脸走了。
故事中的主人原本无心,只是慌不择言,竟将自己的朋友全部气走了,可见话不能乱说,俗话说“是非只因多开口”,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同样一张嘴,有人能利用它来拯救一国之难,也有人因它而招来杀身之祸,三国时期的孔融就是由于话不择言而招致杀身之祸的典型。
孔融向来对曹操的许多政策持讥讽、反对的态度。
曹操与袁绍官渡大战前夕,曹操为了稳定后方,下令对建安五年以前的诽谤言论,从宽赦免不予追究,以后再有诽谤的“以其罪罚之”。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_前言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没有人愿意碌碌无为地虚度一生,也没有人愿意在一把椅子上坐到老。
每个人都企盼在做人方面超群绝伦,脱颖而出,拥有一个成功、快乐的人生。
因此,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受欢迎和受人尊敬的人,是每个人都在思考并为之奋斗、积极追寻的梦想。
然而,这种美好的想法常常会被现实中各种矛盾、各种突发情况所毁掉,许多人在有关做人的一些问题上深陷误区而难以自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社会运行与发展不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还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有些人往往认识不到,或者不能正确理解这种现实法则,因而导致了心理上的某些偏差。
事实上,只有理解了现实法则与道德法则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方法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我们才能真正看清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真面目,才能实事求是地指导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古今中外,凡能成就伟业者,无不深谙做人之道,这些成功人士知道做人何时应该进,何时应该退,何时应该发脾气,何时应该深藏不露,他们方圆通达,在关键时刻总能把做人的机智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
成功者的伟业固然使世人顿生羡慕之情,而他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技巧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因此,《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一书就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全面揭示了做一个成功人士应该采用的技巧和方法。
本书所关心的主题就是做人的“谋略”,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何把握最佳时机,找到自己的出头术;如何找到自己的心路,一步比一步走得更高明;如何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如何发挥自己的所有才能,进发激情;如何游刃有余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规划和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_第十一张底牌 中道而行——把握好做人的分寸

现代人往往只注重情感的释放和个性的张扬,从而在行为上忽略了对“中”的把握。
所以,应提倡“中庸”之道,当人们一旦达到了“中和”的境界,自然而然地就能心平气和地去待人接物、去做事处世,生活环境也就会变得秩序井然。
开玩笑要有分寸生活中,有一些人喜欢开玩笑,这些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诙谐的人常能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是,玩笑开得不好,就适得其反,伤害感情,甚至会自讨苦吃。
当年“非典”期间,从南方出差回来的张帅在办公室和同事聊天时,突然说自己感染上了“非典”。
张帅平时很爱开玩笑。
所以同事们都没把他的话当真。
张帅见大家不相信,便假装咳嗽,还说要向单位请假治病。
由于张帅刚从疫区回来,而且还显露出“非典”的症状,大家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于是,当地有“非典”患者的消息很快传开,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有关部门得知后,迅速将张帅隔离检查。
此时,张帅却说自己没有得“非典”,只是开句玩笑。
检查结果出来,表明这是一场虚惊。
但是,公安机关仍对张帅做了拘留12天的治安处罚。
张帅不明白,自己只是与同事们开了几句玩笑,为什么要受到治安处罚呢?其实,公安机关对张帅的处罚是合法的。
张帅虽然只是开玩笑,但他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了“非典”防治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般来讲,在庄严、肃穆的场合是不宜开玩笑的,尤其是非常情况下,随意开玩笑只能给自己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开玩笑要掌握好分寸。
下面几点是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
一、开玩笑要注意对方的身份长者对幼者开玩笑,要保持长者的主重身份,使幼者不失对长者的尊敬;幼者对长者开玩笑,要以尊敬长者为前提;男性对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较强,一般的玩笑不会导致男性的难堪;而女性对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较弱,不得体的玩笑会使女性难堪。
而、开玩笑要注意亲疏的差异一般情况下,与自己亲近、熟悉的人在一起,开玩笑,即使重一点也不会影响友好关系,但与自己比较陌生的人在一起,就不宜开玩笑,因为你可能在玩笑中冒犯了别人,引起他人的反感。
做人要谦恭低调,虚怀若谷,向身边人学习求教的句子

做人要谦恭低调,虚怀若谷,向身边人学习求教的句子1.要谦虚。
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我什么都知道。
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我说:"我没有学识。
"巴甫洛夫2.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3.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4.谦虚使人的`心缩小,象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
结实才能诚实。
5.谦让别人就是处世之道。
6.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
——张廷玉7.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
(蒙古谚语)8.美貌和谦逊很难兼而有之。
9.切莫自以为是,地球离开了谁都会转,古往今来,恃才放肆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所以,即便再能干,也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做好自己的事情,是金子总会发光。
10.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11.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
12.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
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
——安徒生13.我要做的事,可是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种的庄稼而已。
——歌德14.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谢觉哉15.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亨利·柏格森16.对自我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契诃夫17.虚心不是一般所谓谦虚,只是表面上理解人们的意见,也不是与人们无争论无批评,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线模糊起来,而必须坚持自我的政治立场,当自我还未了解他人意见时不盲从。
徐特立18.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我。
——莎士比亚19.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20.事情还没有做成就吹牛皮夸口,的确糟糕透顶。
——《克雷洛夫寓言》。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_第五张底牌 有容乃大——宰相肚里能撑船

做人首要的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心的容量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
的确,宽容不仅是一种做人的度量和伟大人格,更是一种社交的艺术。
在生活中一帆风顺、事业上功成名就者,绝非是胸襟狭窄、小肚鸡肠的人,而多是胸怀坦荡、宽宏大量之人。
眼睛里揉得进沙子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的人一听到别人对他的指责和怀疑,就大发雷霆,他们不是去虚心听取,反省自身,而是反唇相讥:“你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德性?却来教训我。
”青外之意是对方也有缺点,没有资格来批评他。
如果一个人只允许没有过失的人批评自己,那么他终生都不会听到批评意见,一辈子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久而久之,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既害了自己又损害了事业。
在日常生活中,越是有成绩、有名望的人,就越容易受到别人的非议。
美国许多成就卓越的著名人物都被人骂过。
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曾经被人骂作“伪君子”、“大骗子”和“只比谋杀犯好一点”。
《独立宣言》的撰写人托马斯·杰费逊曾被人骂道:“如果他成为总统,就会看见我们的妻儿成为合法卖淫的牺牲者;我们会大受羞辱,受到严重的损害;我们的自尊和德行都会消失殆尽,使人神共愤。
”格兰特将军在带领北军赢得第一场决定性胜利,成为了美国人民的偶像之后,却遭到嫉妒、逮捕、羞辱,被夺去兵权。
威廉·布慈将军被人诬告他侵占了某人募捐而来救济穷人的8000万美元捐款。
但是这些成功人士非但没有被批评、辱骂所吓倒,反而更加努力,作出了影响深远的成就。
因此,当受到怀疑和指责时,应该本着宽容坦然的心态面对,保持高度的乐观和自信,这样才有益于自己改正过失,取得进步。
马歇尔·布拉肯先生曾任美国国际公司总裁,他在回忆自己受怀疑和批评的经历时说:“我早年对别人的指责非常敏感。
我急于让公司的每个人都觉得我是完美的。
如果他们有一个人不这样认为的话,我就感到忧虑,于是我想办法去取悦他。
可是我讨好别人的结果,又会使另一个人生气;而等我想满足这个人的时候,又会使其他人生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谦虚是成功人士必备的品格,具有这种品格的人,在待人接物时能温和有礼、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能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在成绩面前不居功自傲;在缺点和错误面前不文过饰非,能主动采取措施改正。
做人不可太狂妄无论是老子、孔子,还是其他古代先哲,都教导我们,做人要踏实、厚道、谦虚,不可狂妄自大!只有谦虚谨慎地敞人做事,才会更加丰富自己,更加充实自己,收获自然也会更多。
一个人有德有才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因为自己的才能出众而狂妄自大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有的人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才高八斗,无人可比;有的人学了几套拳脚,就自以为武功高强,到处称雄。
这些狂妄的人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过低地估计别人的智慧。
他们认为谁都不如自己,他们永远都是正砩的。
殊不知,狂妄往往是与无知和失败联系在一起的,人_旦狂妄就会招人反感,狂妄的结局往往是以失败告终,这样的人怎么会在事业上、生活中有长足的进步呢?我们来看俄国攻坛上的一个事例。
当年,在俄罗斯大选中爆出了一个冷门:列别德单枪匹马竞选总统,获得了15%的选票,名列第三,叶利钦为了总统的连任,将列别德招至麾下,委以安全会议秘书和总统国家安全助理的重任,于是支持列别德的选民转而支持叶利钦,使得叶利钦在第二轮选举中奠定了胜局。
自此以后,列别德名声大振,成了政坛的大红人。
可是,就是这位政坛红人在上任121天之后就被叶利钦撤销了一切职务,被撵出了克里姆林宫,从权力高峰上跌落下来,如此强烈的反差,原因何在呢?究其根本,是列别德把自己估计得太高了,他以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是“救世主”,而其他人都是无能之辈,正是他的狂妄使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列别德担任安全会议秘书和总统国家安全助理期间,他把所有的政府同僚都得罪了:他攻击切尔诺梅尔金的经济政策不是维护国家利益,而是有利于某些“势力集团”;他指责总统办公厅主任丘拜斯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想做俄罗斯的“摄政王”;他阻挠叶利钦总统任命前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巴图林担任负责高级军职任免机构的领导人;他一再攻击库利科夫,二且要其“引咎辞职”;最后,他和以前的好友、国防部长罗季奥诺夫吵翻,他指责罗季奥诺夫对空降部队进行改革是“企图消灭空降部队”……目中无人的列别德在议会。
党团中狂妄至极,到处树敌,他谁也看不起。
最终,叶利钦无法再容忍列别德了。
四个月后,叶利钦在电视讲话中撤消了列别德的一切职务,其罪状的第一条就是列别德在未征得总统许可的情况下采取一些有损国家利益的行动,破坏了领导班子的团结。
列别德在121天里的种种表现足以说明他从政经验不足,进而过于狂妄、树敌太多,根本就不具备一名政治家应有的素质。
一个人有多少才能,别人都会看在眼里,不用自己刻意去证明,如果一个人过于狂妄,就会反受其害,为别人留下笑柄。
没有人会愿意相信一个言过其实的人,电没有人喜欢一个出言不逊的人,哪怕是一个人真的很有才能,但由于狂妄、不懂得留三分余地给别人,他的人际交往就会以失败告终,进而丧失很多机会,事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说起了。
善于听谏,勇于改过一个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难免会犯下错误,有的人因为自己犯了错,就强词夺理,一味找借口,甚至为求自保而在抵牾他人;而有的人犯了错误之后,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劝诫,直面错误,悉心改正,这才是一个真正虚怀若谷、谦逊处世的人。
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善于听劝,勇于改过。
有一位机械工程师,他对事情是否做到精确无误的关心,甚于关心事业是否成功。
他认为一个被指出错误的人就如同笨蛋一样,无论错误是由于测量不准确还是观测的角度不对,是错误的结论,还是无效的评估,这些对他来讲都使他没面子。
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你不可以在别人面前丢脸。
”事实上,只要是人都会出错,为了保全面子,这位工程师即使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也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装出一副自己没错的样子。
更为可笑的是,他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会装出一副很懂的样子,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当然很厌烦他这一点,为此,这位工程师失去了很多人的喜爱和尊敬。
上面所说的那位工程师,他的为人和装出什么都懂的样子,只会让别人讨厌。
作为一个人,与其不懂装懂,摆出洋洋得意的样子,倒不如做错事情的时候勇敢承认明智一些。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听劝、敢于认错的明智之人。
唐太宗非常喜欢魏征所说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他时常对大臣们说:“自古以来帝王恼怒就随便杀人,我总是提醒自己以此为戒。
为了国家,请你们经常指出我的过错,我一定接受。
”唐太宗不但这样说,在实际上也的确知错就改。
有一次,唐太宗出行至洛阳,由于地方供应的东西不好而发火,魏征当即劝谏道:“隋炀帝为追求享乐,到处巡游,使得民不聊生,以至灭亡。
今圣上得天下,应当接受教训,躬行节约,怎能因此就发脾气呢?如果上行下效,那将成什么佯子?”唐太宗悉心接受了他的批评。
义一年,陕西、河南发大水,不少地区遭灾,唐太宗却执意要建飞龙宫。
魏征上书反对说:“隋炀帝大修行宫台榭,徭役无时,把人民逼上绝境,最后招致灭亡。
皇上要引以为戒,如果重复隋炀帝的做法,还会重蹈隋亡的覆辙。
”最后终于说服唐太宗停建了这项工程,并把备用的木料郡送到灾区救济灾民。
还有一次,唐太宗要修洛阳宫,河南陕县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反对说:“修洛阳宫,是劳民之举;收取地租,是重敛于民;连天下妇女时兴高髻,是从皇宫里传出来的。
“唐太宗看了奏章勃然大怒,说:“这人是想让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一斗租,宫里的女人都变成秃子,他才会满意!”魏征连忙解释说:“人臣上书,言辞不激烈不足以引起圣上的重视,言辞激烈又近于诽谤,希望陛下能够理解。
”唐太宗听了,怒气顿息,派人赏赐了皇甫德参。
由于唐太宗能听大臣的劝谏,勇敢地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过错,因此带来了“贞观盛世”。
人皆有过,关键在于犯错之后的态度,君子由于知错必改,所以仍旧可以得到人们的仰慕,周围的人依然归服他、效法他。
任何人不可能事事皆通、样样皆能,每个人的思想和其他人也不尽相同,思维方式当然也有差异,所以,当有人向你提出不同的意见或是反驳你时,自然有他的理由,你不妨以谦虚诚恳的态度多听他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可能会出现与你一意孤行时截然不同的效果。
身居高位不要骄傲蛮横一个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使他人感觉不到紧迫,没有太大的压力,觉得和他在一起很自在,这个人就可以称得上是真正“谦虚”的人。
古今中外,身居高位,而能保持谦逊谨慎的人,一定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而那些骄奢蛮横、作威作福的人,多是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关于这一点,晋代的石崇就是最好的证明。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以他为代表的贵族官僚开始奢侈腐化,政治日趋败坏。
当时后军将军王恺是司马炎的舅父,卫尉石崇是司徒石苞的儿子,二人都是巨富,经常攀比斗富:王恺用糖膏刷锅,石崇就用蜜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40里长的步障,石崇就用锦缎做50里长的路屏;王恺用赤石蜡涂墙,石崇就用花椒粉和泥装饰房屋。
一次,司马炎赐给王恺一株二尺多高的珊瑚树,王恺得意之极,就令人把珊瑚树拿给石崇看,石崇并不惊讶,随手抄起一把铁如意将珊瑚树砸得粉碎。
王恺以为石崇是嫉妒他的珍宝,不禁大动肝火,石崇却笑着说:“我马上赔你。
”于是,他让手下人把家中的珊瑚树都拿出来,让王恺挑选,其中三四尺高的有六七棵,至于和王恺那棵相同的就不计其数了。
最后,石崇被相国司马伦的亲信孙秀陷害,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可见,居上而骄是招惹祸害的大敌,一个人如果不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与行为,以奢侈骄横为荣,那么祸害迟早会降临到他身上,只有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才能保持自身。
下面故事中的丞相就是这样一个明智之人。
有一个深受皇帝器重的丞相,每次出门都会随身带着一个小皮包,但从来不在众人面前打开,大家都非常好奇。
后来,连皇帝得知此事,便到他家中拜访,命令他打开那只皮包,没想到里面放的居然是一件十分破旧的袍子。
丞相对大惑不解的皇帝说:“当年我尚未得到功名时,生活非常拮据,以致衣服破到这种地步,还必须穿在身上。
现在我身居官职,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唯恐忘了当年的困苦,得意忘形,所以常常用这件旧袍子提醒自己:‘贵不可忘贱,富不可忘贫。
’”对待富贵的态度,就是不忘贫贱时的苦难,这样在生活上既保证在富贵基础上的适当节俭,也可以善待像当年自己那样的一些穷人,在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的同时又可使自己的富贵长久下去。
骄傲是一个人前进路上的最大阻力,它总是怂恿人们孤芳自赏、洋洋自得,自我感觉超过了现实。
这种虚幻的良好感觉是无知、褊狭和傲慢的表现,是与积极进取、朴实和谦恭背道而驰的。
这种错误的思维在伤害他人的同时,也在伤害自己——它会使你远离现实,阻止你达到完美和正直。
面对称赞不可得意忘形为人处世要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
事业有所成功,得到称赞不要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即使有所表现也要中规中矩、合乎尺度,这样,在为人处世方面,能给人以好感,自己就也会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敌人”,人与人之间也就会更加和善。
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表扬,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被一时的得意冲昏了头脑,就会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因此,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谦虚的心态,时刻提醒自己,这样才能顺达一生。
我们可以从王勃身上明白这一点。
“初唐四杰”中的王勃可谓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年少时就写下了《滕王阁序》,名声很大。
唐高宗的几个儿子都争相礼聘,要网罗他进入自己的王府。
后来,唐高宗授意,王勃来到沛王李贤的府中做修撰,充当谋士和指导李贤读书的角色,李贤对他的才华大加赞赏也十分信任他,交给他的事情也都能妥善完成。
当时宫中盛行斗鸡,沛王也加入其中,每次都能大获全胜,唯独打不过英王李显的那只“骁勇善战”的公鸡,沛王很尴尬,于是王勃就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当场吟诵,大家听得很开心,都夸奖王勃,王勃也得意洋洋。
不料这件事被唐高宗知道了,大发雷霆,认为如此硅重的文体竟用来写游戏文章,文章说是檄鸡,实际上是挑拨是非,实在可恶。
于是高宗下令,免除了王勃的官职,将其逐出王府。
王勃有才华又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赞赏,理应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是王勃没有把握好分寸,得意自己的才华,而受到庶眨,实在是可惜。
可见,得意忘形就会招致他人的忌讳,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要“谋害”你,“树大招风”不是没有道理的。
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里有个叫阮籍的人,此人也是才华横溢,得到别人的称赞,但当时司马氏的黑暗专制统治使他不得不收敛自己的才华,常常以酒为伴,长歌当哭,不问世事,最终得以保全刍己。
阮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如果他也像王勃那样由于自己有不可一世的才华而沾沾自喜的话,免不了也会为统治者所不容而招来杀身之祸。
人在顺境时最容易失去警惕,肆意而为,这样往往会栽跟头;人在逆境时容易意志消沉、自暴自弃,丧失前进的动力。
所以,做人贵在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坦然面对自己的得失,做到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