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精神文化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2 )商道传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同文化地 区之间的商道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信道。例如,中 国隋唐时期从长安通往西域再往中亚的丝绸之路, 就是一条商旅文化信道。
• ( 3 )战争传播。历史上有很多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是 透过战争,或异族侵入有直接相关。战争传播常常被 认为是文化扩散强而有力的手段。像1096一1291 年 的十字军东征,让东方的罗盘、造纸、火药、印刷术 皆在此时传入西欧。
• ( 3 )思想的深刻性。作家凭借语言来塑造形象, 反映生活,能更容易、更自如地把自己对生活的 感受、理解和评价渗透进去,甚至还可以通过叙 述人的身份,对描写的内容加以分析、评价,使 作品的思想意蕴得到强化。
3.文学的体裁
• ( 1 )诗歌。诗歌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是高度集 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二是抒情言志,饱含着 丰富的思想感情。三是丰富的想像、联想和幻想。 四是语言有鲜明的节奏感,富于音乐美。
• 宗教是一种在世界各个民 族、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 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至今 依然影响着全世界近三分 之二的人口。据有关宗教 学者统计,全世界现有信 仰各种宗教的信徒约40 多 亿人,占世界总人口70 % 以上。在当今信息时代, 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方面 的信息使人们时刻地感受 到宗教对全球社会生活的 巨大影响。
第四章 精神文化的传播
文化传播学
第一节 精神文化及其发展
• 一、精神文化
• 精神文化是指人们运用思维方式创造 的成果,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伦理道德、政法制度、宗 教信仰、文物典章、风俗习惯等。 • 精神文化是由哲学、科学、宗教、艺 术、道德、法律、习俗等人们通过后 天习得的经验、技能等要素构成。 • 精神文化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知识、 观念、规范和模式等。
• 教育文化的传递,这 是一些人类学家给教 育所下的一个典型的 定义。学校主要是充 当文化机构,向下一 代传递一系列复杂的 态度、价值观、行为 和期望,从而使下一 代继承了作为一种不 断发展现象的文化。
二、精神文化的传播
• 文化传播的途径有 以下几种:
• ( 1 )自然传播。在传统 社会里,人类的生活 大都依靠大自然,当 人口增加到一定数量 时,便要找寻新的地 方。于是在迁徙的过 程中,就会造成文化 传播的结果。
• 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最本 质的功能。语言首先是重 要的交际工具,是认识语 言本质的核心环节。
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 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 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
• ( 4 )在实现文化价值的程 度上和社会制约机制上, 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以集 体利益、政治利益、民族 利益和国家利益为最高利 益,而且在集体利益实现 的条件下去实现个人的利 益,是被社会所尊敬的行 为和价值尺度。
• ( 5 )中国文化的价值体 系的构成,依次为道 德观、政治观、哲学 与宗教观,中国的儒 学强调道德与政治的 完美统一,伦理道德 是一切观念的核心。
• ( 6 )在中国文化中引导社 会文化价值取向的社会阶 层和群体,主要是历史上 的爱国人物、舍生取义的 人物、民族英雄、忠孝人 物等,这些人物起着凝聚 民族文化的作用,也成为 中国人的楷模。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并非截然分开。
• 有些精神文化是抽象的; • 有些精神文化是有其物质形态的。
(一)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 从语言本身分析,语言 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 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 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 的一种符号体系。语言 又是思维的工具,是思 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 把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别 开来的最重要、最本质 的特性之一。从这个意 义上说,语言应是人类 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 到了20 世纪末,科学与技术,文化与经济的联姻 已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导趋势,经济发展的主 要特性。所谓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就是自然科学 与人文科学相互渗透,经验型实践变为科学理论主 导型实践,自然科学技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二节 精神文化传播渠道
• 一、教育、文化与传播
• 教育为文化传播大开方便之门: • (1)教育可以对传播内容加以选择整 理。 • (2)教育过程中可随时接受反馈, 修正传播内容、渠道,避免所传文化 的失真。 • (3)传播者大多是“闻道在先”, 值得信赖,易于为受传者接受。 • (4)传者与受传者即教育者与受教 育者可建立起稳定、亲密的联系。 • (5)可利用远距离教育、班级授课 等组织形式,大范围进行文化传播。
• ( 2 )审美教育作用。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 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 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 ( 3 )审美娱乐作用。艺术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艺术 能使人得到积极的休息,艺术能使人得到教育和启迪。
(三)宗教渠道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斯:月下四圣图 苏格拉底,基督,佛陀,孔子
• 2.艺术的特征
• (1)形象性。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 形式。
• ( 2 )主体性。
•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 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 • 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独到发现和深刻理解, • 渗透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 • 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
• ( 3 )审美性。从艺术生产 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 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 件:其一,必须是人类艺 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必 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 性。
3.艺术的社会功能
• ( l )审美认知作用。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 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 4.伊斯兰教。
• 8 世纪初,发展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来自百度文库宗教。
(四)哲学渠道
• 1.哲学定义 • 哲学,一般来说,是指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 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的核心是“求真”和 “求知”。它的特点是思辨性、解释性和概括性。
• 2.哲学的类别
• (1)形而上学。形而 上学是一个哲学术语, 通常有两种含义:指研 究超感觉的、经验以外 对象的哲学;指与辩证 法相对立的、用孤立的 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 世界的思维方式。
(五)科技渠道
科学技术也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现象。 科学文化与精神文化对人的发展同等重要。
第三节 精神文化传播方式
• 一、语言传播方式
• 语言文字的诞生使人类逐渐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各 种各样的文化,不同的语言文字必然产生不同的文 化。反之,若使用共同的语言文字则总可以找到共 同的文化渊源,因此语言文字被人们公认是一种文 化,而且是最基础的文化。
教育活动包含三项基本内容
• ( l )为生存所必需的活动提供训练,如言语和手工操作。 • ( 2 )使社会成员接受为一定社会秩序和社会目的所必需的规 则和仪式。 • ( 3 )促使每个受教育者接受最基本的价值观念。
• 教育所选择的文化,在一定程 度上体现了人类文化的精粹, 是人类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乃至 核心的成分,教育把这些文化 内容进行组织和重构,以受教 育者最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 行传递,可以使他们在较短的 时间内学到较多的文化,掌握 社会文化的主体,从而使社会 文化体系不致丧失。
• ( 4 ) 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是文学、音乐、舞蹈、 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它通过演员装扮角色,在舞台 上表演故事情节,塑造生动的舞台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 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直接感染观众,发挥社会作用。
狄俄尼索斯 剧场遗址
(二)艺术渠道
• 1.艺术三种含义:
• 一是指“技艺”、“技能”。指的是诸如木工、铁工、 外科手术之类的技艺或专门形式的技能。 • 二是指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在这种意义上使 用艺术一词是很常见的,如谈话艺术、领导艺术、管理 艺术等。 • 三是指“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不同手段 构成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的思想 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即是说艺术常常是通过 形象化的手段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如音乐、舞蹈、 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电影、曲艺等都是艺 术的形式。
• ( 4 )移民传播。除了人们的自发性流动迁徙外,有时 各国政府出于经济上、政治上和社会发展的考虑,也 鼓励移民甚至强制移民。
• ( 5 )宗教传播。 宗教是文化传播 的重要媒介。隋 唐时有印度佛教 传入中国,使印 度的哲学、逻辑 学、文学、艺术 等传入中国。
三、精神文化传播渠道
• (一)文学渠道
任何物质文化都一定 程度地反映着精神文 化的某些方面;许多 精神文化也具有一定 的物质形式。
二、精神文化的发展
•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就包含 着一定的精神文化含量。
傩 戏
• 精神文化因素是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 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出现,脑力劳动和文化知识因素 在生产领域中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经济的发展越 来越依赖于人的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 • 科学技术在国际市场竞争以及综合国力诸要素中的 地位不断上升,市场竞争越来越成为科技和人才的 竞争,经济也趋于知识化,即人们所说的知识经济。
• ( 2 )散文。散文是内 容、形式、语言和表 现方法最灵活、最自 由、最少有拘束的一 种文学体裁。凡不押 韵、不重排偶、不拘 句式、用自由灵活的 语言写作的文章,都 称为“散文”。近代 又曾泛指除诗歌、戏 曲以外的所有文学体 裁。如小说、寓言、 游记、札记、传记等, 都包括在“散文”之 内。
• ( 3 )小说。一般来说,小说是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 情节或事件场而及具体环境的描写,以塑造人物形 象为中心来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 体裁。
• ( 2 )在实现文化价值目标 的手段、方法和途径上, 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表现为 群体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前 提,社会整体的幸福是个 体存在的第一属性,自己 的痛苦是为了让他人有更 多的幸福。
• ( 3 )中国文化对人的评判标准主要的和唯一的就是 道德体系所规定的标准,在文化价值观中,人的主 体思想、文化观念把道德作为社会文化价值观中第 一性尺度和最主要的价值尺度。
• ( 2 )伦理学。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 的学科。它试图从理论层面建构一种指导行为的法则 体系,即“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此类处境”, “我们为 什么、依据什么这样处理”。
• ( 3 )认识论。认识论就是关于认识的哲学理论。它把 认识本身作为思考的内容和研究的对象,对人的认识 活动及其结果进行“反思”,其目的是提高人类认识 活动的自觉性,使人们按照认识的本性和规律自觉地 从事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活动。
文化价值观
• 价值标准是精神文化的核 心,是文化的灵魂。 • 文化价值观是指某种文化 环境下的人们对于物质文 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和心理文化等所表现的价 值和价值关系的整体看法 和观念以及在这一观念支 配下的所属行为。
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
• ( 1 )在文化价值的目标上, 所追求的是群体价值、群体 的生存和群体的利益,群体 和集体的发展以及个人为群 体、集体的奉献是中国文化 价值最高利益和美德。
• 1.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的、对社 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 2.语言艺术的几个基本特点: • ( 1 )形象的间接性。它不能直接诉诸欣赏者的感官, 而只能凭借语言为中介,在读者了解语言含义的基 础上,借助想像和联想才能感受到。
• ( 2 )能多方而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文学用语言塑 造形象,摆脱了具体物质材料的束缚,最大限度地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能多方面灵活地反 映丰富而广阔的社会生活。
世界主要宗教
•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概括起来有:道教宇宙 观,道教人生观,道教哲学,道教神学,道功道术,斋 醮仪范,医学养生,阴阳风水,命相预测,道场法事, 道教武术,道教音乐等十二个方面。
• 1. 道教。道教是中国土生士长的宗教。
• 2.佛教。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
• 3.基督教。
• 信仰上帝(或称天主)创始并管理世界,耶稣基督是上帝的 儿子,降世成人,救赎人类。主要流传在欧洲、美洲和大 洋洲各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