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视角下云南民族茶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云南成品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云南成品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目录一、内容简述 (1)二、云南成品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茶叶种植情况 (2)1.1 种植面积与产量 (3)1.2 茶叶品种与特色 (4)1.3 茶叶产区分布 (5)2. 成品茶加工情况 (6)2.1 加工工艺与技术 (8)2.2 成品茶品牌与市场份额 (9)2.3 成品茶出口情况 (10)三、云南成品茶产业发展问题 (11)1. 产业结构问题 (13)1.1 产业集中度低 (14)1.2 产品同质化严重 (15)1.3 缺乏高端品牌和产品创新力弱的问题并存 (16)2. 市场问题 (17)一、内容简述本文档旨在深入剖析云南省成品茶产业的当前发展状况,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地之一,其成品茶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该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档将从产业规模、产品结构、品牌建设、市场渠道等方面详细分析云南省成品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影响力不足等。
结合云南省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推动云南省成品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云南成品茶产业发展现状资源优势: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适宜茶叶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云南茶叶品质优良,资源丰富。
种植规模:云南茶叶种植规模较大,茶园面积广泛,茶叶产量稳步上升,为成品茶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产业结构:随着产业的发展,云南成品茶产业结构逐渐完善,涵盖了绿茶、红茶、普洱茶、乌龙茶等多个品类,且品质各异,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品牌建设:云南成品茶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普洱、滇红等知名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产业链整合:云南成品茶产业在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包括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古人云,“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曲茶”。
自古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缺不了“茶”。
今天,我们就更缺不了“茶”。
在云南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茶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天然契合点。
茶业是永恒的产业茶叶的发现与开发,茶文化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如果说神农氏是农业的发明者,那么他同时也是茶业的发明者。
茶和中华民族的生存是息息相关的,茶业在神州大地上的发展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
唐代陆羽写《茶经》,开宗之句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出了茶树的起源地在南方。
这个“南方”据专家研究很可能就是云南。
世界茶组植物已发现的有40种,分布在云南的最多。
在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流域的深山老林中,人们可以看到许多野生型和栽培型的古茶林。
XX县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一株大茶树,高达32米,树龄有1700余年。
云南茶树近缘之多,大茶树年龄之长,可称世界之冠,说明云南的确是茶树起源的中心。
云南也是我国茶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
《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有云南一些民族的军队参战,云南茶作为贡品献给了周武王。
《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银生”即现在的景东,是南诏国“银生”节度府所在地,说明早在唐朝的时候,澜沧江流域广大山区已是茶叶的重要产地。
到了明清,云南已有名茶问世。
徐霞客在日记中说,他到凤庆时,住在一位梅姓老人家里,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以茶树,主人以太华名茶招待,“茶味甚佳”。
普洱茶在清代是贡茶,正如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所说:普洱茶“每岁入贡,民间不易得也”。
茶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之一,它发展了5000多年后还有生命力吗?茶业是云南广大地区“衣食万户”的产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它还有生存和竞争能力吗?这是我们当前必须回答的大问题。
实际上,茶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
正是在全世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今天,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融的时代,茶的特有价值才真正显示出来,茶业才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领域。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云南省作为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拥有广泛的茶园分布,其茶叶品种繁多,以普洱茶、滇红茶、云南大叶种这三大茶类为主。
但是,随着茶叶市场的不断发展,茶产业在云南省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云南省茶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普洱茶、滇红茶、云南大叶种等为龙头的产业结构,且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云南茶叶产业已发展至亿斤以上,产值超过1200亿元。
2.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云南省茶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以普洱茶为例,其原产地云南普洱的制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连续多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由此可见,云南茶叶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已经初步成功。
3.科技创新促进茶产业现代化升级云南省茶产业通过科技创新促进茶产业现代化升级。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所在茶叶制作技术、新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二、云南省茶产业面临的问题然而,云南省茶产业还面临一些问题。
1.制茶技艺萎靡不振云南省的许多茶农,特别是精品茶叶生产企业制茶水平萎靡不振,缺乏标准化制作流程、细节把关等问题仍存。
2.品牌认知度有待提高尽管茶叶品牌在云南省已经有所建设和推广,但是其品牌认知度还有待提高。
云南茶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与国内市场相比较低。
3.茶叶品质需要不断提高云南省的茶叶质量和品质并不稳定,有时候即使是生产优质茶叶的企业,也会在制茶过程中出现问题。
三、云南省茶产业发展对策探讨1.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云南茶叶的高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需要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云南省茶产业应该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茶叶品质。
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大对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2.加强品牌推广和认知度提高品牌推广和认知度提高在云南省茶产业的发展中也非常关键。
为了提高品牌认知度,茶叶企业还需要加强市场推广、品牌宣传和保护等方面的努力。
云南省茶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5
案例分析
普洱茶旅游景区开发案例
茶园面积广阔,分布广泛,但景区开发程度参差不齐。 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景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不足。
茶园旅游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茶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游客体验单一。
大理古城茶文化旅游开发案例
01
02
古城文化资源丰富,茶文化氛围 浓厚。
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和特色 。
旅游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不稳 定。
03
茶馆数量众多,但经营质量参差 不齐。
04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茶叶科技旅游开发案例
01
02
03
04
植物园内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科技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深入, 游客参与度低。
植物园旅游设施不完善,服务 质量有待提高。
茶叶科技展示缺乏专业性和趣 味性,游客体验不佳。
详细描述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茶叶种植技术,引进先进的茶叶加 工设备,以提升茶叶品质和生产效率。
开发多元化、个性化茶旅产品
总结词
丰富旅游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
详细描述
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开发多元化、个性化的茶旅产品 ,如茶园观光、茶叶品鉴、茶艺表演等,以满足不同 游客的体验需求。
完善茶旅融合发展产业链
总结词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茶旅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01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旅游资源,茶旅融合发展具有广
阔的前景。
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02
云南省茶旅融合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茶旅产品单一、缺乏多
元化,茶文化体验不够深入,旅游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等。
需要采取有效对策
03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包括加品缺乏独特的创新和差异化 ,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无法满足消费 者对多元化、个性化旅游体验的需求。
民族茶文化发展论文
浅论民族茶文化的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可以说世界各地的茶文化无不源于中国。
中国广阔的茶区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富饶的茶树品种资源以及卓越而富有创造性的采制技艺,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茶叶品类,中国是世界茶叶品类最多的国家。
风韵奇特的各类茶叶,如似锦繁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
云南更是茶的原产地,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由于地域差异及民族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各民族自身独特的生活方式,茶与民族生活的结合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也是云南发展民族茶文化的优势所在。
茶是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地区产茶,不少人把饮茶当作了明目、减肥、利尿、降压、降脂的保健方法。
我国的客来敬茶富含洗尘、致礼、叙旧、同乐、互爱和祝福的深情。
俗话说“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鲁迅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这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也是发展茶文化的最终目的。
随着人类走入新世纪,中国加入wto,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感受茶文化已成为人们衡量素质高低的标准,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等各个领域。
包含茶事博览,茶叶专著、茶事掌故、茶与诗词、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歌舞、茶与禅教、饮茶习俗、茶艺表演、茶食茶疗、和茶事旅游等多方面。
为发展云南民族茶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云南作为茶的原产地,如何抓紧发展民族茶文化,以推动云南茶经济的发展更显重要。
具体论述如下:一、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1.多种多样的种质资源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就被子植物而言,据世界现知的544科中,云南就有256科,超过一半。
山茶属植物约有200种,云南茶资源丰富,种质资源无论是野生的、过渡的,还是栽培的,全省已发掘利用的有199个,其中有性系良种46个,无性系良种153个。
勐海大叶种、双江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等为国家级良种,还有云抗43号等20多个省级良种和地方优良品种。
浅析云南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滇藏茶马古道为例
浅析云南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滇藏茶马
古道为例
云南茶马古道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商贸路线,连接了中国西南地
区和西藏地区。
滇藏茶马古道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路线,以茶叶、马匹、盐等商品贸易为主。
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经济贸易路线,也是
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云南茶马古道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存、自然
景观等。
古道沿线有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遗址,如观音阁、
蒙自瑶族自治县的武定古城、普洱市的七马镇等。
此外,茶马古道
穿越了云南的多个自然景观,如滇池、峨山、束河古镇等。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云南茶马古道旅游资源,需要注重保护和
利用。
一方面,要保护古道上的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防止过
度开发造成环境破坏。
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化传承和旅游品质提升,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古道沿线的基础设施
建设,提升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水平。
在滇藏茶马古道的开发利用中,需要重点关注对藏区文化、生
态和社会经济的尊重和保护。
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充分考虑文化
多样性和消费者需求,注重旅游产业和当地经济发展的结合,同时
防止过度商业化和文化污染。
总的来说,云南茶马古道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综合考虑历
史文化、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注重保护和利用,并在
开发过程中避免对当地文化、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云南省民间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云南省民间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摘要:民族民间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载体,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
云南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有许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近年来,云南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之间的人员往来、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这就导致云南省民间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旅游事业的不良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发和保护云南民间传统文化资源,促进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便对云南省民间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策略进行了简要研究。
关键词:民间文化;旅游开发;文化保护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这就使得云南省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而民族民俗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由不同的民族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方式,它是我国人民所拥有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但是,在民族聚居区,由于各种限制条件的影响,目前仍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若是能将这独特的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进行有效结合,便可以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很好的经济效益,这对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也有很大帮助。
1.云南民间传统文化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1文化开发的支持经费不足且缺乏长远计划根据对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来看,在旅游项目策划和经费成本这两个方面暴露出了一定问题和缺陷。
首先在项目策划方面出现的问题包括:第一,某些文化旅游项目的设计工作不足,整体的旅游方案过于片面盲目,也没有对项目进行研讨和深究,导致在各方面准备不完全的情况下便开展项目,使得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均较低;第二,对于民族特色资源的保护意识较差,造成部分文化资源受到损坏,甚至面临流失问题。
其次,在文化旅游资金方面,除了政府的固定经费外,其他方面的经费投资渠道较少,资金结构也缺乏合理性。
1.2注重商业轻视文化在对民族文化进行继承和传播的过程中,通常会把具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向游客进行售卖,来实现文化宣传。
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部分销售者逐渐丧失了初心,进行纪念品售卖的目的不再是文化传播,而是大量获利。
茶文化旅游: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
生态系统类中的田园生态风光亚类 、 农事劳作生 态 亚类 、 村 风 土 人情 生 态 亚 类 , 农 以及 文 化 遗 产 类 中的 民 俗 文 化 亚 类 。茶 文 化 生 态 旅 游 就 是 旅 游 者体验 、 感受 和 品 味与 茶有 关 的 天然 的生 态 环 境 和古朴 的民情 民风并 获得 教益 的过程 。 1 从 发展 旅游 的物质 层 面上 看 , 作 为茶 文 . 茶 化 生态旅 游 的核 心 吸引 物 , 是承 载 茶 文化 的物 也 质 基础 , 其本 身就 是生态 环境 协调发 展 的结果 。 茶是开展茶文化旅 游的本底资 源。茶树是 多年生 常绿 木本植 物 , 树 形 朴 实 、 枝 性 强 、 其 分 颜 色常绿 、 牙叶花果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茶树的
旅游的模式 。 关t词 : 茶文化 ; 文化生态旅游 ; 生态旅游观 中田分类号 : 9 . 0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6—73 (0 70 —03 10 2 x 2o )1 17—0 4
2 世纪 5 0 0年 代 , 国文 化 人 类 学 家 斯 图尔 美 德 创立 了“ 化 生态 学 ” 文 的概 念 。 目前 , 内有 关 国 文化生 态 和 文 化 生 态 旅 游 研 究 的 文 献 不 多 。对
自 、 然 生态 的和谐 发展。如藏族 喝酥 油茶 、 族 傣 喝竹筒 茶 、 吃凉拌 茶 , 些 茶俗 的差 异 , 现 人 与 这 体 自然 环 境 的 适 应 性 ; 事 活 动 中 要 求 “ 璞 归 茶 返
生产和生活方式 的写照。茶树是深根植物 , 茶树 的种植 有利 于 云南 山地 的水 土保 持 , 有 较 高 的 具 生态学 意义 。茶 文化 认 为 茶是 “ 南方 之嘉 木 ” 是 ,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经济的发展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经济的发展云南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基础。
但随着旅游商业化气息的日益浓重,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侵蚀。
因此如何适度、有效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培育出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是本文将要讨论的话题。
标签:云南;民族传统文化;旅游商业化;旅游经济在现在的旅游活动中,人们的求知欲日益强烈,对文化资源的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论是在自然风光的游览中,还是对民族风情的体验和参与,乃至食、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活动中,都要不断的增加民族文化的内涵,才能满足人们对跨文化交流的需求。
1.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服饰、风俗习惯、婚丧礼仪、年节庆典,语言文字、价值取向,还有整体而言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等等。
如白族姑娘的头饰就分别代表“风、花、雪、月”,它是因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而来的,而纳西族的“披星带月”、傣族的“筒裙”也很新颖;民族建筑方面有傣族的“干栏式建筑”、白族的“三坊一照壁”、摩梭人的“木楞房”等;民族饮食有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香竹饭”、哈尼族的“长街宴”等;民族歌舞中白族的“霸王鞭”、傣族的“孔雀舞”以及彝族的“阿细跳月”等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街”每次也总能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参与;而像摩梭人的“走婚”、阿昌族的“抢亲”等更是能引起人们的猎奇心理;民族工艺品中的傣族竹制品、白族扎染及纳西族的东巴木盘画等都是人们争相购买的纪念品。
总之云南的文化资源可以用云南省副书记丹增同志的五句话来概述:“云南是音乐舞蹈的海洋,美术摄影的殿堂,影视拍摄的基地,文化创作的富矿,民族文化的金矿”。
2.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形成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体现旅游经济效益文化资源是一种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一种强力资本,所谓文化的经济化就是要让文化进入市场,进入产业,文化中渗透着经济的、商品的要素,使文化具有经济力。
产业融合视角下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产业融合视角下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一、引言随着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新选择,云南省的乡村旅游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部,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在云南省的乡村地区,许多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吸引着大量游客,成为了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对云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发展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云南省乡村旅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
目前,云南省的乡村旅游以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地为代表,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古老的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云南省在旅游产业的支持下,对乡村旅游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改进,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更好的旅游环境。
云南省的乡村旅游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乡村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仍然处于旅游开发和运营相对薄弱的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旅游价值。
乡村旅游对于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的需求较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滞后,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乡村旅游的宣传和营销手段相对单一,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传统的旅游开发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旅游业的需求,乡村旅游需要更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
三、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发展策略针对云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和挑战,可以采取产业融合的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加强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实现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
云南省的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可以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进行整合和开发,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和体验项目。
2024年茶文化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茶文化旅游市场发展现状茶文化旅游是指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旨在让游客了解和体验茶文化的各个方面。
近年来,茶文化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旅游业中的新热点。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主要目的地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对茶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茶文化旅游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茶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而随着国内外游客对中国茶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茶文化旅游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统计,2019年我国茶文化旅游接待游客数量达到了8000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5%。
预计在未来几年,这一市场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二、发展趋势茶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样化的体验项目:茶文化旅游不仅仅是品尝茶叶,还包括茶艺表演、茶叶制作体验、茶文化讲座等多样化的体验项目。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茶文化,还能够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2.结合传统文化的创新:茶文化旅游不仅关注茶叶本身,还强调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例如,在一些茶园景区中,可以欣赏到传统的茶乐、茶舞等文化表演,使游客在品茗之余,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个性化定制旅游产品:随着人们对旅游品味的不断提高,茶文化旅游市场也开始推出个性化定制的旅游产品。
例如,一些茶庄推出了特色茶叶品鉴之旅、茶山徒步旅行等定制产品,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三、主要目的地目前,我国茶文化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地区:1.四川:四川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茶园遍布全省各地,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峨眉山、乐山等地都是茶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2.安徽:安徽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素有“皖茶之乡”的称号。
黄山、宿松等地的茶园和茶文化景点备受游客欢迎。
3.福建:福建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展地区,拥有各类茶叶资源和茶文化景区。
武夷山、泉州等地是茶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4.台湾:台湾是茶文化的重要发展地区之一,以茶叶品质优良而闻名。
云南生态茶叶调研报告
云南生态茶叶调研报告云南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地,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是茶叶调研的理想地区之一。
本次调研主要以云南的生态茶叶为研究对象,分析云南生态茶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首先,云南生态茶叶在品质上具有显著优势。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
同时,云南茶叶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注重精细揉捻和烘焙,使茶叶保留了天然的香气和口感。
尤其是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香气和深厚口感倍受消费者喜爱。
其次,云南生态茶叶注重绿色生产和有机种植。
云南茶叶种植区大多处于山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远离工业污染,茶叶品质较为纯净。
同时,茶园采用有机种植方式,不使用化肥和农药,采用天然的土壤改良和生物防治方法,保证了茶叶的安全和健康。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云南生态茶叶的绿色生产优势将成为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再次,云南生态茶叶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云南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尤其是普洱茶作为一种传统名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普洱茶的收藏和投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此外,云南茶叶还衍生出多种加工产品,如茶油、茶发酵食品等,进一步提升了茶叶的附加值。
最后,云南生态茶叶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茶叶行业竞争激烈,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是云南茶叶发展的重要任务。
另一方面,云南地区茶叶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茶叶加工和包装装备需要进一步升级。
同时,云南茶叶作为一种农产品,还需要加强产业链的整合,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水平。
总结起来,云南生态茶叶具有品质上的优势、绿色生产的特点和较高的附加值。
云南生态茶叶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挑战和机遇。
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产业链整合能力,进一步推动云南生态茶叶行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中图分类号:G124;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6)30-0022-01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GDP的重要途径,对于云南、贵州、广西、福建等旅游大省而言,将两者有机结合,更是实现旅游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飞速进步的有效途径。
有人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载体。
这就是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诠释,也给旅游大省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带来机遇和挑战。
一、云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现状
2.旅游商品文化附加值低
云南省作为旅游大省,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在实际发展中,云南省的旅游商品并没有表现出自身的特色,雷同性与劣质性较强。
在走访游客中发现,许多游客对云南旅游商品的个性彰显认可度较低。
3.文化资源保护不够
在调查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中发现,人们关注云南省民族文化的程度逐渐提高,但文化资源的流失却日益严重,许多民间乐器、民族服饰、民间器物、民间雕塑等重要的文化载体由于没有受到应有保护而流失或损坏。
三、云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策略。
普洱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普洱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普洱(Pu'er)是云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著名的茶叶产区。
普洱茶是中国传统的名茶之一,深受茶叶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普洱旅游产业逐渐形成并蓬勃发展。
本文将探讨普洱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一、普洱旅游产业的现状普洱作为一个茶叶产区,旅游业的发展相对较晚。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普洱茶文化逐渐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和认可,旅游业也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
普洱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茶叶资源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普洱茶山连绵起伏,风光秀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对游客来说是一处理想的旅游胜地。
此外,普洱还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茶文化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独特的茶文化魅力。
目前,普洱茶庄园、茶艺馆、茶厂等旅游景点正在逐渐开发和完善。
普洱茶庄园提供了游客亲自参与采摘、制茶的机会,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到茶叶产业的魅力。
茶艺馆则为游客提供了品尝普洱茶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普洱茶的独特口感和功效。
茶厂则展示了茶叶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让游客对普洱茶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普洱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1. 普洱茶文化的传播普洱茶文化作为普洱旅游产业的核心资源,对于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普洱茶文化的传播主要还是通过茶艺馆和茶厂等场所,但是仍然面临着传统方式传播效果不佳的问题。
在未来,普洱旅游产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手段,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普洱茶文化的传播,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让更多的人了解普洱茶文化。
2. 普洱旅游资源的整合目前,普洱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比较零散,缺乏整合。
普洱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茶文化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但是各个景点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和互补。
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将各个旅游景点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地图,宣传整个普洱的旅游形象,让游客能够有更完整的旅游体验。
3. 发展特色旅游产品普洱不仅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还有着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
以云南大理为例对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创新发展研究
以云南大理为例对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创新发展研究云南大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旅游目的地,以其风景秀丽、人文沉淀和多样的民族文化而著名。
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变化,大理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以满足游客对旅游体验和文化交流的需求。
本文将以大理为例,探讨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创新发展方式。
第一件事是创造具有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目前,旅游目的地的产品以观光旅游为主,缺少个性化的旅游项目。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大理开始把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推出多种主题旅游项目,如茶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旅游、民族文化主题旅游等等。
这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更好地展示了大理的文化底蕴,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第二件事是创造互动性的旅游活动。
传统的观光旅游经常让游客感到单调和枯燥。
大理尝试通过各种互动性的旅游活动来改变这种状况。
例如,海拔4000米的玉龙雪山冰川世界就有着一系列的冰雪活动,包括冰川漫步、冰壁攀爬、滑雪和雪地摩托车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新的体验,也为大理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收入。
第三件事是创造新的旅游模式。
随着互联网消费的普及和发展,线上旅游产品已经成为了旅游业的一种新的模式。
大理也开始拓展线上旅游产品,如将大理的特色美食、特产等线上展示和推广,既为游客提供了方便,也带动了大理旅游业的发展。
第四件事是加强旅游人才培训。
传统旅游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缺乏专业、高素质的服务人才。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大理开始注重向旅游从业人员提供各类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
这些旅游人才的提高,将为大理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云南大理的创新发展方式为传统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也为其提供了更加可持续和长期的发展前景。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游客需求,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摘要】云南是中国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历史底蕴。
本文通过SWOT分析,对云南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云南旅游产业的优势包括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劣势则主要体现在交通不便利、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方面。
而机会和挑战则分别来自于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旅游市场竞争的激烈。
通过对SWOT分析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云南旅游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需要面对诸多挑战。
本文提出了发展建议,展望了未来并对文章进行了总结,为云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云南、旅游产业、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发展建议、展望未来、结论、旅游资源、地理优势、多元文化、生态环境、人才储备、政策支持、旅游市场、竞争压力、人文历史、交通建设、数字化转型。
1. 引言1.1 简介云南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旅游胜地,素有“云南神奇之地、人间仙境”之称。
作为中国的一个旅游重要省份,云南旅游业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壮大,云南也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本文将从云南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等方面进行SWOT分析,以便为云南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云南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同时针对劣势和挑战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推动云南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云南旅游产业进行SWOT分析,以揭示该行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为云南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分析云南旅游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行业的优势所在,提出有效的发展建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旨在为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云南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云南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提升,为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茶文化旅游 [关于茶文化旅游研究论文]
在茶文化旅游过程中,要深度挖掘旅游的茶文化内涵,要用深层次、多元化的茶文化价值吸引旅游者,要深入到民间,搜集当地的茶文化典故、传说以及名人佚事等。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关于茶文化旅游研究论文,一起来看看。
关于茶文化旅游研究论文1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探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体会到石化能源经济带来的苦果。
在此情况下,低碳经济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研究。
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内容的文化旅游经济,因为其低碳、环保、人文的多种原因,逐渐被各地开发出来。
本文就如何围绕茶开展文化旅游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茶经济;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近两年我国大范围遭遇雾霾袭击,多地PM10、PM5爆表,部分地区PM5指数甚至达到500以上,当地医院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率飙升,因盲目、不计代价的发展能源经济而导致的环境污染让国人备受折磨。
在这种情况下,低碳经济、碳排放等新的经济概念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经济学者所关注和提及,一批新兴的文化旅游概念和实体脱颖而出。
其中,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被全国多地采用并不断扩展着。
本文就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1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低碳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通过产业转型与创新、开发新能源等多种手段,减少传统能源损耗,进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目的的一种低能源损耗的经济形式。
近年来我国雾霾范围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增加低碳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低碳经济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社会经济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改革开放30余年创造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了我国之前100多年的经济总和。
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各种经济问题,其中尤其以能源经济带来的环境污染最为显著。
昆明历史名茶之宝洪茶茶旅融合发展探究
民族艺术研究Ethnic art studies 昆明历史名茶之宝洪茶茶旅融合发展探究韦瑛(宜良县广播电视台,云南 昆明 650000)摘要:昆明地区历史传统文化名茶有宜良宝洪茶、十里铺十里香、西山太华茶。
其中,宜良宝洪茶,不仅被评为全省高香型名茶“绿茶品质第一名”,还在1985全国茶叶品种评鉴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2016年10月正式进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云南又一张靓丽的非物质文化名片。
关键词:昆明名茶;宝洪茶;茶旅融合一、宝洪茶在昆明历史名茶中的地位坐落于昆明市宜良县宝洪山的宝洪茶不仅是云南名茶留存青史中仅有的几种历史名茶之一, 而且经久不衰, 更以其卓绝超群的优良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着昆明名茶的形象。
宝洪茶产于云南省宜良县城西北5公里的宝洪寺,据历史考证,宝洪寺在唐朝时,称之相国寺,明朝改建时,称宝洪寺,由开山和尚从福建引来小叶型茶种,因茶香特异,鲜爽度高,郑和敬贡皇帝,并传播南洋、西洋诸国,也是明、清诸位皇帝礼佛宝茶,最为昌盛。
自明嘉靖三十六年至清咸丰年间,皆为贡茶,历史上作为贡茶时间最长。
宝洪茶属高香型小叶种茶, 鲜叶叶片柔软有花香; 传统加工为扁炒青绿茶,成品茶形美味鲜, 更以高香见长。
历史上名寺和名茶交相辉映,新中国成立以后宝洪寺日渐败落, 宝洪茶也经历了几度振兴。
现如今通过多年努力,宝洪茶文化产业的知名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2016年起宝洪山每年举办茶文化节,文化节期间 , 游客不仅可以亲自体验采茶乐趣 , 更有采茶、炒茶、茶艺大赛,禅茶诗会,彝族祭茶表演等丰富活动等待市民参与,共同体验宝洪茶文化民俗风情。
根据宝洪茶文化节举办5年来对参与市民感兴趣的茶体验活动进行的调研统计,了解消费者愿意参与的茶体验活动。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对各种茶体验活动均表现出较大兴趣,其中对茶叶采摘及制作过程体验感兴趣的人数占比最大,高达56%,茶艺体验和茶文化学习的占比也近半数。
生态文化视角下“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研究--以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为例
生态文化视角下“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研究--以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为例
常俐丽
【期刊名称】《海峡科技与产业》
【年(卷),期】2024(37)4
【摘要】随着“三茶”统筹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对茶的认知提升至新高度,使茶产业发展出现新的转折与变革。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简称“双江县”)因其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深厚的茶文化而闻名。
近年来,双江县的茶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双江县的支柱产业。
从生态文化视角出发,对双江县的地理位置特点与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深挖双江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梳理双江县茶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并提出发展策略与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的茶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常俐丽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民族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为例
2.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茶产业十强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3.产业振兴视角下云南“直过民族”地区脱贫成果巩固研究--基于云南省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的调查4.沧江潮涌奏凯歌双江巨变展新颜——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成立二十周年庆典5.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工作走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旅游视角下云南民族茶文化产业发展研究09经济学20092035 陈宏伟摘要: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趋势与时尚,茶文化旅游是指以体察了解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和茶道艺术为中心的文化旅游活动,是近几年中国旅游业新崛起的文化旅游项目,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云南省茶叶资源丰富,茶文化内涵深远,发展茶文化旅游意义重大。
文章阐述了开发云南茶文化旅游的意义及优势,进而提出了开发建议。
关键词:云南茶文化产业旅游1.茶文化产业的提出及内涵茶文化产业是指富于文化内涵的茶产品和以茶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的集合,泛指茶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直接相关的行业以及其它能够较多体现茶文化特征的行业。
如品牌茶叶、各类茶文化设计与设施、茶文化旅游与活动等[1]。
深刻理解或揭示茶文化产业内涵,对于正确把握茶文化产业并促进其形成和发展,具有现实之意义。
茶文化产业是一个以茶文化为基础,以满足人们对茶文化消费需求为目的的新型产业概念,是通过对茶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而打造成具有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由于茶文化资源利用的可共用性,因而在构建多种茶文化产业上发挥作用,其中利用名茶文化推动茶文化产品生产、品牌的形成最具典型意义。
2 发展云南茶文化产业的意义2.1茶文化是茶经济的深层次推动力2.1.1茶文化产业是一个巨型产业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于茶文化产业的认识,还只是处于类似酒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这样一种层面上的理解。
事实上,这种成为附着物的文化只是有形商品的增值物,是增加商品附加值的手段。
今天的茶文化内容更加丰富,也为茶文化产业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如茶文化产业中的茶文化产品部分包括有文化内涵的茶田、茶楼、茶叶店、茶叶、茶艺术品,各类茶文化设施、器具,茶叶包装、广告宣传册以及茶文化报刊、书籍等等;茶文化产业中的茶文化服务部分包括茶文化信息传输、咨询服务,满足人们品茗、休闲、观光、旅游、饱览山河美景需求以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服务性活动等等[2]。
2.1.2深厚的茶文化内涵成就茶叶商品的高价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茶文化与消费相结合,这样的消费就容易持久、稳定,而且能进入较高层次、形成茶叶商品的高价位,茶叶的高价拍卖就是例证。
2.1.3茶文化可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人们常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意味着茶作为物质生活,是大众化的;说“琴棋书画诗曲茶”,也说明茶作为精神生活,是属格调高雅的。
可见,茶文化消费是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结合[3]。
2.2茶文化产业兴起促进茶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2.2.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我国的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如普洱茶、龙井茶等被开发利用的名茶不到1/3,尤其是涉足茶文化产业的一些新闻、旅游、文化艺术等行业,远没有达到群众广泛参与的程度,开发的茶文化产品和茶文化服务项目尚没有形成气候,缺少大量茶文化专业从业人员,对茶文化包装、促销和品饮还没有弓l起足够重视。
推动茶文化产业的建设,能有效解决茶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茶文化氛围不够浓、茶文化服务意识不强等一些突出问题[2]。
2.2.2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茶文化产业建设突出的功能在于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使产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在此基础上使门类齐全、服务规范,降低茶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4]。
不仅如此,也有利于改造传统茶产业,延长茶产业链,提升茶产业的档次,形成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近年来各地广泛开展的茶王赛、茶艺表演、产品展销会、名茶品尝会、新闻发布会等,既弘扬了中华茶文化、充分展示各地茶乡风采、提高茶区与茶叶的知名度和声誉,又促进了茶农种好茶、制好茶、卖好茶,拓展茶叶市场,增产增收。
2.2.3传承中国优良文化中国茶文化同样传承着五千年的文明,茶文化中有许多优良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如古朴浓郁的品饮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民间,茶风、茶俗,客来敬茶的传统,以茶会友等等。
我们要用经济的眼光来审视和梳理茶文化资源,认识历史和自然赋予我们的独特优势,深化茶文化研究,促进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茶文化内涵与时俱进,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生活质量。
2.2.4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据统计,我国农村大约有1.5亿富余劳动力,目前进城务工经商的已有8000多万人,在城市下岗人员增多的情况下,这部分人寻找工作岗位将更加困难。
长期以来各地政府都对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门路工作高度重视,举全国之力帮助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但是完全解决其就业与再就业问题还需要时间和努力。
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完善和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带动茶产业的兴盛,有利于把发展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扩大就业更好结合起来,鼓励人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多种灵活形式就业。
总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推动,而文化的发展又源于经济的繁荣。
当今发达国家正步入文化和精神时代。
在我国,最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茶文化正成为当前大众精神生活的主流文化,因此进一步研究发掘民族茶文化资源,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尤其对建设和谐边疆意义至关重大[5]。
云南民族茶文化在上千年的文化交流中,在充分吸收了内地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上,虽保持地方民族茶文化特点,但它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和茶道精神是一致的,同样是由中国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所养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在过去对民族关系及社会的和谐有着非常突出的影响,在今天云南民族茶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内涵,同样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最可宝贵的文化资源,同样对今天云南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产生着突出的影响[3]。
3.1茶资源丰富云南省地形地魏复杂气候与生志系统多样,荣种茶类繁多,民族风情异彩纷呈t这些自然人文的因素相结合,构成丁云南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资源云南是中国茶叶大省,茶种资源无论是野生的、过渡的,还是栽培的,已发掘利用的有约200个品种.除了有滇红、瞢洱老牌名茶。
更有一大批茶叶新秀,如:“女儿环、绿海雪松”、绿海自梅、绿牡丹、“金针”、“银针,墨针、绿琳、“玉蝶、“早春绿等。
这些茶韵昧各异,魅力无穷.是发展云南民族茶文化旅游的瑰宝。
3.2 茶文化历史悠久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地.生长在凤庆县小湾镇锦绣村的香竹箐古茶树.耐特高达3750年是目前存活于地球上的最粗大茶树。
云南茶叶商品生产蛤于汉丰西蕃之用普荣已自唐时”,唐樊卓的蛮书说“祭出银生矗髭界诸山,清代达到鼎盛,荼为滇之所产以资利赖者电。
在云南,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遍布横断山脉和云南高原.千百年的茶叶生产,加工、饮用,多民族的参与和创造,膨成了蔚为壮观云南荼文化。
在夸天,如果我们要进行茶树起源,荣树驯化栽培.茶树自然传播等的研究,要进行茶文化的寻根探源必须从云南人手。
3.3茶文化民族性鲜明云南省的各个民族酷爱饮茶民族茶文化多姿多彩,是中国最大的茶文化宝库。
据载.人粪最早的种茶民族,是云南的礁人。
由于各民族的地城、信仰,习俗不同,他们对故茶的托情寓意。
茶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备具特色的民族茶礼、荼艺,饮茶习俗及礼仪,如:布朗族的青竹茶;白族的三道荣,烤茶基诺族的凉拌荼、煮茶景颇族的鲜竹筒茶垃祜族的烤茶竹简香茶、糟茶一僳僳族的油盐茶、雷响茶。
佤族的苦茶,擂茶、铁扳烧茶彝族的陈茶纳西族的龙虎斗荣、糖茶拙龙族的竹筒打油茶,独龙茶,水族的罐罐茶傣族的竹筒香茶。
哈尼旌的煨酽茶,煎荼、土锅荣、竹筒茶等,充分展示了荣饮的民族特色[6]。
3.4人与自然的和谐性茶是自然界的灵物.自古以来,云南各民族把茶种在森林里,对水土保持经济生产、居民生活、优良生态环境的营造大有裨盏,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良模式,充分反映云南备民族的高度智慧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深刻认识,为当今追求的茶生产生态化和可持绩发展提供了范例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性是发展云南民族茶文化的根基,也是文化生态旅游的立足点[7]。
澜沧江中下游和以昆明为中心的滇西南荼区,怒山,无量山哀牢山三大山脉和怒江,澜沧江,红河三大水系由北向南呈扇形展开,其间遍布千年野生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树古茶园和现代茶园,构成了一个茶树的基因库与茶文化的“博物馆。
4 以旅游为依托的茶文化产业模式茶文化雅俗共赏,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茶文化旅游资源在物质基础和精神实质方面都蕴含较为丰富的生态观,云南各民族绚丽多彩的茶文化以及茶文化所形成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背景对旅游者有较强的吸引力。
4.1乡村生态旅游与中国茶文化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
“尊重自然、亲近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旅游思想与中国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生态旅游强调社区参与[8].乡村生态旅游应在保证环境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弘扬中国茶文化,在乡村生态旅游中融人茶艺茶道。
把形式的表演转变成为人们的一种身体习惯、精神需求和文化观念。
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不仅可以弘扬中国茶文化及其它传统文化。
还可以使乡村生态旅游沿着正确的方向和理念发展.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只有围绕乡村生态旅游这个主线,以茶文化“天人合一”的丰富文化内涵为基础,从各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弘扬中国茶文化,在乡村生态旅游中融人茶艺茶道。
把形式表演演化成人们的一种身体习惯、精神需求和文化观念,这样不仅可以弘扬中国茶文化及其它传统文化,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还可使乡村生态旅游沿着正确的方向和理念发展,走出一条独特的、具有地区优势的乡村生态旅游之路,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4.2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旅游产品的组合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组合具有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组合的特征。
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吸引旅游者,以休闲和娱乐、获取知识和体验人生价值为目的而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9]。
茶文化旅游产品是休闲性极强的、集茶园林观光、茶艺、茶道、制茶工艺、民间饮茶习俗、茶歌舞、茶鉴赏等为一体的组合性体验产品。
由于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组合也就有其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组合的特征。
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横向组合(即组合的广度)应包括:以茶景观、茶文化、茶艺术等为吸引物的核心部分,以及围绕这一核心而设计的其他旅游产品和食、住、行、游、购、娱产品。
纵向组合(即组合的深度)应包括横向层面各大类产品自身所包涵的丰富内容及旅游项目,如:茶景观产品包涵的名山胜水、茶园、茶馆、茶加工厂、茶博物馆、茗具观赏游等项目;茶文化产品包涵的茶道、茶节庆、茶礼俗、宗教茶仪等文化活动;茶艺术产品包涵的茶艺表演、茶歌、茶舞等。
在此基础上进行线路的连接和价格档次的区分,组合出突出茶文化旅游主题,展现茶文化自然、清幽、恬静等文化内涵,能够满足各消费层次旅游者需求的整体旅游产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