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8.3明治维新
人教版选修1 历史:第八单元 第3课 明治维新 学案
![人教版选修1 历史:第八单元 第3课 明治维新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c7047c227916888486d781.png)
明治维新【学习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运用废除旧体制废藩置县四民平等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发展新经济币制改革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倡导文明开化文明开化教育改革生活西化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建立新军队改革军制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学习重难点】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学习过程】一、废除旧体制1.加强中央集权(1)内容①取消幕府的,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②1871年,政府宣布“”,由中央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
(2)作用:开始建立起统一的。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1)内容①取消大名和公卿的名称,确立皇族、华族、士族和等四种身份。
②宣布“”,废除武士佩刀和“格杀勿论”的特权。
③以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
(2)作用:建立起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
二、发展新经济1.措施(1)币制改革:1871年,以金本位的纸币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2)土地改革①措施:废除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影响:经营农业的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并以货币支付。
(4)殖产兴业①引进先进的、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企效的。
②建设近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2.特点: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的发展。
三、倡导“文明开化”1.含义: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
2.表现(1)派遣学生到国家留学,翻译西方著作。
(2)依照欧美国家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1871年成立,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3)生活习俗方面,大力推进。
四、建立新军队1.措施(1)1873年,开始实行,建立常备军。
(2)建立,仿制先进武器,改进军事装备。
(3)设立,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2.结果:建立起一支。
3.特点(1)日本军队称为“”。
(2)军人接受教育,必须效忠天皇。
(3)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干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8.3 明治维新(共4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8.3 明治维新(共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e68f35b0912a21614792974.png)
1871年 日本使 节赴欧 美进行 了景
明治时期的日本课堂情景 明治时期的乡村学童
1877年,日本东京大学成立
1871年,日本最早的日报《横滨每日新闻 》发行图为1880年,朝野新闻社在银座成立。
1878年,东京银座点亮了用电池供电的弧光灯
明 治 时 期 兴 办 的 小 学
明治政府成立伊始,就把教育视为推动近代化的 关键所在,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提出“邑无 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明治政府在国家 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短短数年内兴办了26000所小学 校。
为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明治政府于1872 年颂布“学制令”,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 和高等教育在内的近代学校体制;规定送儿童入小学受教育是每 个家长的义务。
思考:日本经济的近代化表现为工业化,
在“殖产兴业”政策的推动下,日本的工业化迅 速展开,结合课文内容试从主导力量、推进的步 骤、企业的归属等方面概括日本工业化的特点。
①主导力量:政府主导 ②推进步骤: A. 国营企业示范、私人资本发展 B.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迅速较快。 ③企业归属:得到政府扶持的大资本家控制 了大部分近代工业。
内容
目的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1)废藩置县 (2)四民平等
(1)土地改革 (2)殖产兴业
提倡“文明开化”, 努力发展教育
实行征兵制
加强中央集权
发展资本主义
发展近代教育
为对外扩张创 造条件
课后练习测评2:
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日本发展工 业的进程则是在外侵当前,变革图强的结果
日本发展工业之际,英国等国已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 命,为了赶上发达国家,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8.3明治维新教案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8.3明治维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f5f5c5102de2bd960588ef.png)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3课明治维新★课标要求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了解明治维新的四项措施: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
2、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通过分析图表认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
3、正确看待日本的文明开化,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4、对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进行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具有深远影响。
2、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是本单元的重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在政治上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经济上动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并同时进行教育改革;军事上新建一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式军队。
本课内容丰富,建议学习时注意前后教材的联系,以及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采用讲故事导入法:一般国家的纸币上,都是印着开国之父或历史名君的头像,但日本却有些特别,在1 000日元的纸币上,印着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的一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年)穿西装的头像。
夏目漱石的成名处女作是《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通过这只猫的眼睛,俯视日本当时的社会与20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并以连珠般的妙语警句极尽嬉笑怒骂,化嘲笑为利刃,直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
鲁迅曾以“轻快洒脱,富于机智”评价该作品。
日本最大面值的钞票是万元大钞,上面印的头像是穿和服的福泽谕吉(1834—1901年),即日本近代史上维新派的精神领袖,也是“脱亚入欧”论的始作俑者。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8.3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8.3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bc73e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2.png)
2.多媒体展示:播放与日本明治维新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铺垫知识:简要回顾日本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学生学习明治维新奠定基础。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明治维新的短文,要求涵盖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成功原因及其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文章结构要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800字。
2.设计一道比较分析题,要求学生比较明治维新与我国洋务运动的异同,并分析两者成败的原因。要求论述充分,逻辑严密,不少于600字。
3.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思考明治维新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要求观点独到,具有现实意义,不少于500字。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2.学生在历史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
3.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片面性和表面化,教师应引导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本质。
4.针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应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4.比较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形象地展示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培养其历史思维和史料实证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及其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明治维新教案
![明治维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b34b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a.png)
明治维新教案教案1:主题: 明治维新年级: 高中科目: 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
2. 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3. 探讨明治维新成功的因素,以及对近代日本的启示。
教学步骤:步骤一: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江户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
2. 引发学生对明治维新的好奇和兴趣。
步骤二: 知识讲解1. 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包括外国侵略和国内的政治危机。
2. 解释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包括废藩置县、制定宪法和推行西方文化。
步骤三: 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找出明治维新成功的因素,并进行讨论。
步骤四: 总结与展示1. 邀请每个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并展示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2. 整合各组的观点,总结明治维新的意义和对近代日本的启示。
教学评价:1. 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程度和讨论内容的质量。
2. 学生在总结和展示中的表现和概括能力。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参考其他文献资料,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明治维新的相关议题。
2. 鼓励学生与其他组交流和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教案2:主题: 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年级: 初中科目: 历史教学目标:1. 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 讨论明治维新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教学步骤:步骤一: 导入1. 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对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进行想象和描述。
2. 引发学生对明治维新的好奇和兴趣。
步骤二: 知识讲解1. 介绍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包括外国压力和内部不稳定因素。
2. 解释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包括废藩置县、修宪和推行近代化改革。
步骤三: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找出明治维新成功的因素,并进行讨论。
步骤四: 总结与展示1. 邀请每个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并展示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精品设计(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精品设计(8页)](https://img.taocdn.com/s3/m/3e85a687dd3383c4ba4cd214.png)
《明治维新》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在政治上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经济上动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并同时进行教育改革;军事上新建一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式军队。
本课内容丰富,建议学习时注意前后教材的联系,以及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讲述废除旧体制,让学生明白政治改革对经济的影响;通过对明治政府发展经济措施和特点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其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与美英的不同;而通过对明治政府文化和军事方面的学习,有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以及在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和史料的研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培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日本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使学生明白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探讨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启发法五、教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设计【情境导入】播放纪录片《大国崛起—百年维新》片段。
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大型使节团在1年零10个月的时间里,先后访问了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使节团中包括49名政府高官,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在亚洲与欧洲国家的交往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历史学者用始惊、次醉、终狂来形容这次出访,那么日本都学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内容。
【内容设计】一、明治维新的目的1.提出问题:“五条誓文”体现了明治政府怎样的决心?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人民版高中选修一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人民版高中选修一日本明治维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90493d0740be1e650e9ad5.png)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认识新政策的资本主义性质,注意维新派从学习资本主义向发展资本主义的转变。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社会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方式,理解先进的社会制度必然会战胜落后的、腐朽的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对明治维新改革内容及意义的分析,知道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
知道同样面临着被动挨打、被侵略局面的中国的改革却遭到失败,理解改革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
进一步理解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道路具有多样性。
逐步形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问题式教学【教学过程设计】:梳理线索――知识回顾――基础知识掌握――重难点突破――学以致用――巩固练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大国崛起》片段,提出日本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明治维新的?改革的情况内容和进程如何?改革对日本历史发展的作用?然后明确明治维新的含义,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理清线索。
(一)时代背景: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二)幕府统治出现危机——改革的必要性内忧:(1)政治:幕藩体制,激化社会矛盾。
(2)经济: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外患:(黑船来航)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三)日本社会的新变化——改革的可能性(1)政治:下级武士成为领导者;推翻了暮府统治,建立了新政府。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8-3明治维新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8-3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7aea782ccf84b9d529ea7a5f.png)
• 材料二:涩泽荣一被誉为整个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 个祖师爷。提倡“《论语》加算盘”也就是说不能丢 开经济来空谈政治。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 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
• ——《涩泽子爵·话论语》
•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涩泽荣一提倡“《论语》加算 盘”的看法。
• 提示:他主张发展经济的同时与儒家重知识、重集体、 重道德、讲奉献、提倡和谐的优良传统相结合。(“仁” 与“富”的结合)为国家的发展作贡献。这种观点是值 得肯定的。
• 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 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强的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 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 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政治体制:日本的封建领主制潜伏着很大的离心力, 维新派的尊王倒幕号召客观上符合建立民族国家和统 一国内市场的要求,以大阪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逐 步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2)思想文化传统:日本知识分子易于吸收外国的新思 想、新文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科学技术在 日本传播快、普及早,并与自身民族文化融合,对维 新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 3.改革的主观因素
• (1)领袖人物:改革派骨干多为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 具有政治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2)国家政权:明治政 权掌握在改革派手中,改革成为政府的一致行动和基 本国策,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3)人民群众:倒幕 派重视利用人民的力量,终于推翻了幕府统治。
特点
政府大 力扶植 和保护 私人资 本主义 的发展
• 三、倡导“文明开化”
• 1.含义: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_方__资_本__主_义__文_明_________。
• 2.表现
• (1)派遣学生到__欧_美___国家留学,翻译西方著作。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8.3《明治维新》 .doc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8.3《明治维新》 .doc](https://img.taocdn.com/s3/m/55d2bb92f90f76c661371a6d.png)
第3课明治维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明治维新的内容、特点、影响。
分析理解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国、美国的不同,认识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认识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具有深远影响;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特点。
课型:新授课教法:研讨法教具:多媒体投影仪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学生总结回答第一第二课介绍的明治维新背景2、教师指出:本课将重点介绍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并透视维新运动的意义。
3、学生阅读P114的导言,问:《五条誓文》你能看出哪些信息?【讲授新课】一、明治维新的含义:教师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解释。
【思维启迪】1: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问题: (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
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
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二、明治维新的目的: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最终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三、明治维新的内容:(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②1871年,明治政府以武力为后盾,宣布“废藩置县”,置3府72县;③将大名迁居东京。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明治维新》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明治维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dc10a34afe04a1b071dee5.png)
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⑵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过程与方法:⑴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⑵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⑶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
⑵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
⑶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⑷认同顺应世界潮流与追求和平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分析法、比较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引言导入新课: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着内忧外患,在这危机的时刻日本的开明之士开展了倒幕运动,进行了推动日本迅速发展的明治维新。
一、历史背景——幕府统治危机(明治维新物质基础)⑴表现:①城市: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达,形成江户,大阪,京都三个中心,并开始参与藩政。
②农村:商品经济也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A.经济较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普遍发展起来。
B.有些商人组织资本主义性质家庭手工业或直接投资手工工场。
C.一小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开始使用雇佣工人,扩大自己的作纺。
③这些人在经营商业、高利贷或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同时,还投资于土地,变成新兴地主。
⑵影响:①加速了日本社会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破产沦为工资劳动者。
②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部分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
③大批武士经济陷入困境,不满幕府统治。
农民起义,城市“米骚动”。
⑵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1837年,大阪,大盐平八郎起义:①原因: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②影响:充分显示幕府统治的危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5b67eea6c30c2258019e33.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教案知县名古屋市。
提问: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社会体制又是如何建立的?(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提供工业发展资金)分析:此措施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认识:由于废除封建制度,宣布四民平等一方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另一方面华族和士族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金融业等新兴工业的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教师过渡:明治政府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富国强兵的关键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义新经济。
2、发展新经济: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板书)(1)改革币制(2)改革土地制度(3)改革土地税(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思考:为什么明治政府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有哪些改革措施?有何意义?(学生回答)材料: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国家日本英国美国德国时间1868-1873 1851-18731861-18731861-1873年平均增长速度32.2% 3.3% 5% 3.8%国家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1874-1890年12.1% 1.7% 5.2% 2.1% 3.5%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反映的现象?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工业发展迅速材料:•1888年三井从政府廉价购入三池煤矿、新町纺织厂、福冈缫丝厂。
此后财团不断扩大产业领域,进入了纺织业、采矿业和机械制造业等行业。
1909年,三井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财阀。
思考:这体现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显著特征?(少数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
)是怎么形成的?材料: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
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明智元勋大久保利通问题: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的什么经济政策?(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殖产兴业)教师过渡: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发展近代教育。
高中历史选修一教学设计8.3明治维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选修一教学设计8.3明治维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3ec41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f.png)
3.鼓励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思考明治维新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启示。
4.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的明治维新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旨在检验学生对明治维新知识的掌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3.教师挑选部分典型题目,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关注国家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对日本历史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在深入了解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性质及其在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史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日本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 明治维新 教案设计-精选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 明治维新 教案设计-精选教学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4bc9a295acfa1c7ab00cc4c.png)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设计重庆市永川景圣中学校刘奎【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记住最先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倒幕派的组成力量、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和主要代表人物;归纳、概括幕府统治危机的表现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和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理解能力和概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明治维新取得的的积极成果和带来的不利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育人目标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意义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评价【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合作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导)19世纪中后期,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时,亚洲的日本和中国为了追赶上世界的脚步都进行了一次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那么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会发生?武装倒幕对于明治维新的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措施?它们给日本和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其成功之处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出示课题,引入新课)学习新课:(师导)什么是明治维新呢?“明治”指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维新”即改革。
(课件显示: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本阶级性质的改革)(教师过渡)日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这次改革的呢?一、明治维新的背景(课件显示各类图片)1、安排学生分角色扮演日本明治维新前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天皇:我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天皇,虽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我真想有一天能亲自管理我的国家,让我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将军:我是德川将军,虽然我只是一个将军,但是所有的国家大事都由我说了算,我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我把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我们将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79a56e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c.png)
3.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日本需要进行明治维新?”让学生思考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包括政治制度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军事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等。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和成果,如废藩置县、兵制改革等。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本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在多种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3.引导学生关注日本明治维新的意义,如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推动现代化进程等。
4.结合现实问题,如我国当前的改革进程,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分配研究任务,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明治维新的研究过程中。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1.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明治维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比较法,使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与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异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3.通过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和成果,使学生认识到努力学习和勇于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eea371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6.png)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包括日本历史的基本了解,如幕府时期的日本、黑船来航等。然而,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和深层次原因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停留在表面;
2.难以把握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它对东亚其他国家的影响;
3.缺乏对中国近代化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分析的能力,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历史地图、时间线、明治维新相关图片等,以直观展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2.多媒体资源:播放与明治维新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片段,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历史背景和过程;
3.技术工具:利用PPT、电子白板等展示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掌握日本明治维新在近代东亚历史转折中的地位;
(3)通过对比分析,认识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近代化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历史规律的能力;
(2)运用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解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链接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对理解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习的责任感。通过这些策略和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则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社会互动和情境中的真实体验来构建知识体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 明治维新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 明治维新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3193298bd63186bdebbce4.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教案设计日本明治维新教案设计重庆市永川景圣中学校刘奎【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记住最先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倒幕派的组成力量、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和主要代表人物;归纳、概括幕府统治危机的表现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和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理解能力和概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明治维新取得的的积极成果和带来的不利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育人目标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意义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评价【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合作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导)19世纪中后期,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时,亚洲的日本和中国为了追赶上世界的脚步都进行了一次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那么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会发生?武装倒幕对于明治维新的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措施?它们给日本和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其成功之处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出示课题,引入新课)学习新课:(师导)什么是明治维新呢?“明治”指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维新”即改革。
(课件显示: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本阶级性质的改革)(教师过渡)日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这次改革的呢?一、明治维新的背景(课件显示各类图片)1、安排学生分角色扮演日本明治维新前的社会各阶层人士:(二)武装倒幕的开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3、倒幕的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倒幕经过进程示意图)要求改革,形成倒幕力量(拥立明治天皇)→发布讨幕密诏,幕府挑起战争→打败幕府军(乌羽、伏见激战)→推翻幕府统治→迁都东京,消灭残余势力归纳: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高中历史选修1《明治维新》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明治维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f7043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2.png)
高中历史选修1《明治维新》教案高中历史选修1《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基本历史知识:倒幕前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培养: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上的插图与照片,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组织学生逐条讨论明治维新的内容,分析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巩固教学重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治维新使日本亚洲乃至世界强国,是日本继大化改新之后又一次较为集中地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典型事件。
同时明治维新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讲述日本历史上有两次十分重要的改革,提问学生古代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改革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近代关乎日本命运的重要改革是明治维新,以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幕府与幕府统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对下文知识的理解。
2.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一段,在地图上确认的位置。
提问:哪些人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哪些人反对幕府统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一下幕藩制,指出幕府统治面临的第一个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使学生认清日本国内形势。
3,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二段,提问:有哪些国家相继侵略日本?结果怎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日本面临的外部环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使日本有被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这也是幕府统治面临的又一危机。
最终让学生认识到此时的日本内忧外患,改革势在必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8.3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8.3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60e43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2.png)
选修一第八单元第三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从有关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通过图表法归纳知识线索,运用史料分析法突破难点,进而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辩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理性、客观看待历史的思维意识;让学生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让学生懂得改革是充满阻力的、过程是艰难的,但要有鉴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完成。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历史影响2、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三、教学模式依据高二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征,结合选修模块教材编写的特点,在教学模式上采取学案教学法,即课前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学案自主梳理和落实教材主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为课堂师生间的互动奠定基础,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与能力。
四、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1853年七月,一支由黑色近代铁甲军舰组成的舰队开到日本江户湾口,六十三门大炮力压江户湾二十门大炮,在不开国就开火的强硬威吓下,日本最终于次年同意与美国签定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
此后其他西方列强紧紧跟随美国,纷纷与日本签定亲善条约,日本被迫结束锁国时代。
这就是日本著名的“黑船事件”,其后日本的幕府统治不断走向灭亡,最终建立起明治政府,开始了日本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变革——明治维新。
(设计思路:通过“黑船事件”导入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生动、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课推进:第一环节整合教材,梳理脉络,化繁为简;师生互动,明确基础◆知识整合一:明治维新的背景一、明治维新的背景1、必要性:(1)内忧: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政治上:、使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阶级对立,矛盾激化(尤其迫切希望改变现状)外交上: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但政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2)外患:1853“”后,外国入侵,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加深(直接原因)2、可能性:经济实力增强;的中下层武士的领导;国际上无暇顾及而基本中立34、目的:对内:巩固,富国强兵对外:挽救,对外扩张【合作探究一】阅读材料请回答:材料一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1第8章第3节 明治维新(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1第8章第3节 明治维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e5bcfd844769eae109ed2d.png)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1第8章第3节明治维新(教案)[课程标准] 1.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2.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一、明治维新的内容1.政治上废除旧体制(1)废藩置县:①1871年发布《废藩置县诏书》,废除藩国制度,将全国划分为3府72县。
②取消公卿、大名的称号,改称华族。
③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改革等级制:①取消武士特权。
②全国居民分为三个等级:华族、士族、平民。
2.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1)改革土地制度:①1872年废除不准土地买卖的禁令,确认了土地私有。
②1873年,发布《地税改革条例》。
③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2)发展资本主义:①措施: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②阶段:分为示范和扶植两个阶段。
③作用:使日本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工业近代化。
3.文化教育改革(1)仿效欧美教育制度,颁布教育法令——《学制》。
(2)建立各级各类学校,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3)发展新闻出版和文化传播事业,促进习俗西化。
4.建立新式军队(1)建立天皇的近卫军——“亲兵”。
(2)1872年,发布《征兵诏书》,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概念阐释]废藩置县:1871年7月,日本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是建立中央集权政权的一项划时代的政治变革。
政府曾通过奉还版籍、改革藩制,促使幕藩体制解体。
[教材互补]“废藩置县”……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维新运动中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使日本在政治上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迈出了重要一步。
(人民版)明治政府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岳麓版)[重点精讲]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试说一说日本殖产兴业的步骤。
(1)特点:①国家创办示范工厂带动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明治维新★课标要求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了解明治维新的四项措施: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
2、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通过分析图表认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
3、正确看待日本的文明开化,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4、对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进行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具有深远影响。
2、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思路本课教材是本单元的重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在政治上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经济上动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并同时进行教育改革;军事上新建一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式军队。
本课内容丰富,建议学习时注意前后教材的联系,以及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采用讲故事导入法:一般国家的纸币上,都是印着开国之父或历史名君的头像,但日本却有些特别,在1 000日元的纸币上,印着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的一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年)穿西装的头像。
夏目漱石的成名处女作是《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通过这只猫的眼睛,俯视日本当时的社会与20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并以连珠般的妙语警句极尽嬉笑怒骂,化嘲笑为利刃,直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
鲁迅曾以“轻快洒脱,富于机智”评价该作品。
日本最大面值的钞票是万元大钞,上面印的头像是穿和服的福泽谕吉(1834—1901年),即日本近代史上维新派的精神领袖,也是“脱亚入欧”论的始作俑者。
福泽谕吉为何要提出“脱亚入欧”论呢?【新课探究】【过渡】幕府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为实现富国强兵,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废除了旧的封建体制,建立起新的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上称之为“明治维新”。
一、废除旧体制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明治政府推翻幕府统治之后,各地藩国依然存在,并且拥有很大势力,威胁着中央集权,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1871年明治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藩国,设立3府72县,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这样日本封建割据局面彻底结束,真正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措施顺利施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当然在废藩过程中,对各藩大名,明治政府采取了优抚政策(如大名得到优厚补偿,迁到东京居住),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宣布“四民平等”,建立新的社会体制明治政府成立不久就着手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并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这样一种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开始建立起来。
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二是明治政府用公债的形式逐步收回了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
华族和士族的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
其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二、发展新经济1、币制改革(1871年):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
2、土地改革(1872年):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作用: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地税改革(1873年):以土地价格为标准,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税,并以货币税取代原来的实物税。
作用: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
4、殖产兴业:(1)背景:殖产兴业”政策是大久保利通1874年在考察欧美国家后提出的。
其主要精神在于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内容:①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同时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②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具体措施:a.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
b.政府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
作用:a. 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热潮,建立了许多资本主义企业。
至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b. 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这构成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征。
c. 得到明治政府鼎立扶持是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集团等,奠定了他们后来发展为“财阀”的基础。
③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时积极发展国内市场。
(具体内容参见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三、倡导“文明开化”【过渡】明治政府在推广“殖产兴业”政策时特别注意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提高日本的生产力水平。
但只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和掌握这些技术,因此明治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即所谓“文明开化”1、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国民了解和认识西方文明2、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表现: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
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必须上学。
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
评价:(可参照教材“学思之窗”:如何评价“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教育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但日本教育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3、大力推行西化表现:采用西方历法。
穿西服,喝牛奶,吃西餐,住洋房,武士剪掉头上的发结等。
问题:随着学习西方高潮的到来,也出现追逐西方文明的皮毛和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
如:①有的人主张取消日语,改用“文明”的英语。
②许多高级官员散布“脱亚入欧”论。
【备课资料1】“脱亚入欧”论公元7、8世纪,日本曾模仿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起奈良;19世纪中叶,随着日本封闭的国门被美国人用炮舰打开,日本人也首次接触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从此,日本走上了学习西方的“脱亚入欧”之路。
福泽谕吉与“脱亚入欧”福泽谕吉是明治时期第一个提出“脱亚入欧”口号的人,其理论核心就是倡导“全面西化”。
福泽谕吉生于日本一个下级武士家庭,早年曾经游历西洋,面对西方社会先进的生产力,“始惊”、“次醉”、“终狂”。
回国后的福泽谕吉著书立说,向日本社会宣传文明开化,先后出版了《劝学篇》和《文明论之概略》,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应一律平等,不能恃强凌弱,意图通过宣传文明开化,使日本摆脱列强欺辱,实现富国强兵和国家独立。
1860年,福泽谕吉随幕府官员乘船访问美国。
当这些腰佩武士刀、脚踏草鞋的日本使节走进饭店时,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日本,只有那些非常富有的人才舍得买一寸见方的绒毡做钱包或烟盒,而美国人竟然把整块绒毡铺在地上,穿着皮鞋在上面走来走去。
两年后,福泽谕吉再次随团远赴欧洲,周游了法英荷俄葡等国。
由于听说外国食宿不便,他们随船带了几百箱大米和几十个铁丝灯笼。
可到了巴黎一看,他们住的旅馆是五层楼,无数汽灯将室内外照得亮如白昼,饭厅里摆满了山珍海味……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考察医院、银行、邮政、兵制、议会等,福泽谕吉深刻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发达,深感日本以前的制度非变不可。
1885年3月16日,福泽谕吉在《时事新报》上发表《脱亚论》一文,称“为今日计,我国不应犹豫等待邻国之开明而共同振兴亚细亚,不如脱离其行列与西方文明之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之法,亦不能因其为邻国而给予特别关照,唯有按西洋人对待彼等之法处理之。
”“脱亚入欧”口号一经提出,便被日本政府奉为圭臬,成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列岛上下喊得最响亮的口号。
“求知识于世界”与当时其他国家一样,国门一旦打开,日本迅速沦为了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
开港仅半年,日本黄金就外流了100万两,国内经济萧条,民怨四起。
明治维新后,新政权提出“求知识于世界”,派遣“欧美使节团”出访列强。
这个代表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正使,内阁重臣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和山口尚芳等人为副使,使团成员几乎囊括了明治政府的所有要害部门。
这个代表团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试图修改幕府末期以来对外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二是考察、研究“欧美诸洲开化最盛之国体,诸种法律、规则等实务”。
此外,还要综合研究各国陆海军的律法、海关、军械等一切“可予我国有益之事”。
1871年12月,岩仓使团离开横滨,前往美国,一路颠簸,于次年1月15日抵达旧金山。
随后沿铁路东进,在美国广袤的国土上穿行了40多天,才在2月25日到达华盛顿。
由于日、美双方在修改条约的问题上各执一词,岩仓使团在废约问题上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只得悻悻然离开了美国,跨海到欧洲去试着碰碰运气。
在随后一年多时间里,使团又先后游历了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俄国等国,但各国对于日本人提出的修约要求也一口回绝。
虽然岩仓使团的修约任务没有取得进展,但在学习欧美先进制度方面,却获益良多。
在当时的“文明中枢国”英国,岩仓使团参观了法院、监狱、学校、贸易公司、工厂、造船厂、钢铁厂;他们仔细观摩了造纸器械、毛织品、丝织品、银器、玻璃等;连煤矿、盐场以及古寺古城等也不漏过。
他们每到一地,都看见当地设有大小工厂,黑烟冲天。
这使他们认识到英国富强的原因是大力发展工业和海外贸易。
于是,大久保利通一回到国内,就以英国为范本,提出了《有关殖产兴业的建议》。
岩仓使团在刚刚完成统一的德国的收获是最大的。
这个收获不仅是他们参观了克虏伯工厂和西门子电机制造厂以及兵营、大学、博物馆等,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其所需要的国家发展模式。
1873年3月,刚刚完成统一重任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接见了来访的日本使团。
在招待宴会上,俾斯麦告诉日本人:如今世界各国,虽然都说要以礼仪相交,但那毕竟是表面文章,背地里实际上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这番话让日本使团顿有醍醐灌顶之感。
他们不仅认同了俾斯麦的强权政治说,同时也醉心于德国的发展模式,那就是由国家来主导工业发展。
“脱亚入欧”的最终完成如同千年前模仿唐朝长安建造奈良一样,明治时期,日本人在东京银座建起了西化一条街。
这里仿照欧美街市,盖起两层楼的洋式砖瓦房,街道上电车穿梭,夜幕降临时煤气灯就会点亮。
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后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日俄战争后的十多年间,又进行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电力产业革命”,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经济上完成了“脱亚入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