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知识点
种植技术知识点总结
![种植技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e2ebf0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a.png)
种植技术知识点总结一、土壤1.1 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土壤的基本性质包括土壤质地、质地结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水分状态等。
这些性质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植物的吸收养分、生长发育以及病虫害的发生。
1.2 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
常见的土壤改良技术包括施肥、翻耕、覆盖、淋溶、耕植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等方式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
1.3 土壤养分的平衡施用土壤养分的平衡施用是指在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不同养分,以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求。
通常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施用比例,合理施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二、植物生长调节2.1 农业植物生长的规律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到多种生物、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其中包括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和养分等因素。
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有助于科学调节植物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2.2 光照、温度、湿度的调控光照、温度、湿度是植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可以通过控制温室、加湿、降温、遮阴等方式调控植物生长环境,促进植物生长。
2.3 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生长调节剂是指通过改变植物内源激素含量或增加外源激素的方式,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常见的生长调节剂包括激素类、生长素类、促进素类、抑制素类等。
通过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可以调控植物的生长周期、促进生长、改善品质等。
三、病虫害防治3.1 疾病、虫害的预防疾病、虫害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害虫,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重大威胁。
预防疾病、虫害的发生,包括选择抗病、害品种,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增强作物抗性等措施。
3.2 疾病、虫害的控制一旦作物发生疾病、虫害,必须采取控制措施来减少损失。
包括使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植物保护剂等,通过灭菌、防除、治疗等方式对病害进行控制。
3.3 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通过生物、生态和物理等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技术。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环境与我们》知识点背诵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环境与我们》知识点背诵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f30d2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a.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环境与我们》知识点背诵版1.地球为生命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适宜的温度、大量的氧气、液态水、稳定的气候等。
2.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
3.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与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气候变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
这些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如乱砍滥伐、城市过度扩张、工业污染等。
全球变暖主要是由温室效应异常引起的,导致全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持续升高。
4.地球上水资源占比:淡水(2.5%)、咸水(97.5%)5.生活中的节水措施:关进水龙头、用盆接水洗菜、用淋浴代替盆浴、滴灌技术等。
6.具体节水方案:水污染防治、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节水措施、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滴灌)。
7.我们为什么担忧水资源的问题: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且短缺;自来水来之不易,要珍惜;水被污染;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少,且分布不均匀。
8.垃圾分为(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
易腐垃圾:香蕉皮、中药药渣、树叶、动物骨头等。
易腐垃圾可以用来堆肥。
有害垃圾:废油漆、废灯管、过期药品、含汞、铅、镉的电池、废水银温度计、用过注射器等。
可回收垃圾:塑料瓶、旧报纸、旧衣服、废金属、废玻璃等其他垃圾:无汞电池、餐巾纸、碎陶瓷、渣土、砖瓦、卫生间废纸等。
9.了解解决垃圾的问题: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0.具体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少买不必要的衣服、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食物浪费、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11.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中的能量能够为我们的房间调节冷暖或带来光明,也能驱动车辆、烹调食物、转动机器。
12.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是可再生能源。
电能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为广泛的能源。
我国的电能组成主要有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和火电。
农田水系知识点总结
![农田水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a5217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9.png)
农田水系知识点总结农田水系是指农田中的水的分布、流向和利用状况。
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方面,在农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田水系知识点是指农田水系相关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涉及到水资源的利用、管理、保护等方面,对于农田的生产、生态环境等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农田水系知识点做一个总结,以便读者了解和学习。
首先,农田水系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分布:水资源的分布是指水在农田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对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土地类型,水资源分布情况都有所不同。
2. 地表水管理:地表水是指地表的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
地表水管理包括地表水的利用、开发、保护等方面,其中包括水的蓄集、引水、排水、灌溉、排洪、防渍等。
3. 地下水管理:地下水是指地下的水体,主要存在于土壤孔隙中。
地下水管理包括地下水的开采、利用、保护等方面,其中包括井水和泉水的开挖、水位的管理、地下水污染的控制等。
4. 灌溉制度:灌溉是指为了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通过水的供给,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
灌溉制度包括灌溉方法、灌溉设备、灌溉水质等方面,它对于农田的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通过控制水的流动,使土壤保持稳定。
它包括防止水的侵蚀、促进土壤保肥等方面,对于维护农田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6. 农田排水:农田排水是指为了排除多余的地表水、地下水或降雨水,以保持农田的适宜湿度。
排水系统包括沟渠、管道、堤防等,在农田水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7. 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是指保护农田中的水资源,防止水质污染、水量的减少等现象的发生。
水资源保护包括水源地的保护、水体污染的控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
8. 农田水系统的调配:农田水系统的调配是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农田中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它涉及到水的供需平衡、调度、节水等方面,对于农田的生产、生态环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农田水系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灌溉水渠知识点总结大全
![灌溉水渠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58e0f7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d.png)
灌溉水渠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灌溉水渠的定义灌溉水渠是一种用来引水并进行灌溉的人工水道。
其作用是将水从水源引导到农田或果园等种植地,实现对农作物的灌溉,从而保证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二、灌溉水渠的分类1. 依据水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地表水渠和地下水渠。
地表水渠是通过开凿河渠、筑坝设湖等方式,把地表水引入渠道进行灌溉。
而地下水渠则是利用井、水泵等设备,将地下水提升至地表并通过渠道进行灌溉。
2. 依据构造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渠道式灌溉和沟渠式灌溉。
渠道式灌溉是在地表进行的灌溉方式,主要是通过河、湖、坝等自然水源或设立的引水渠来进行水的引导和灌溉。
而沟渠式灌溉是在地下进行的灌溉方式,主要是通过井、水泵等设备将地下水提升至地表,并通过沟渠进行灌溉。
3. 依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农田灌溉渠和城市景观灌溉渠。
农田灌溉渠主要用于农田作物的灌溉,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而城市景观灌溉渠主要用于城市绿地、公园等地方的灌溉,其主要目的是美化城市环境和保护植物生长。
三、灌溉水渠的优点1. 提高农田作物产量。
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可以保证农田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2. 节约水资源。
灌溉水渠可以有效控制水的流向和用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3. 改善土壤质量。
通过灌溉水渠的灌溉,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的改良。
4. 提高农业效益。
科学合理的灌溉可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从而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经济效益。
5. 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景观灌溉渠可以有效保护城市绿地和植物生长,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四、灌溉水渠的建设1. 选择合适的水源。
建设灌溉水渠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水源,保证水源的充足和稳定,以保证灌溉的需要。
2. 设立合理的灌溉水渠系统。
根据灌溉区域的不同,要科学合理地设计灌溉水渠系统,确定主干渠、支渠和田间渠,以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
农业灌溉高三地理知识点
![农业灌溉高三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bb86f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d.png)
农业灌溉高三地理知识点农业灌溉是指通过人工手段给农田提供水源,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
在地理学中,农业灌溉是一个重要的地理知识点,涉及到地球的水循环、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以及灌溉技术的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帮助高三地理学生系统了解农业灌溉的相关知识。
首先,地球的水循环对于农业灌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球上的水主要通过蒸发、降水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形成水循环的闭环。
在农业灌溉中,蒸发和降水是关键因素。
蒸发是指水从地表蒸发到大气中,而降水则是指大气中的水以雨水、雪或露水等形式返回地表。
农业灌溉依赖于这一水循环过程,通过补充地表水源,使农田能够持续得到足够的水量。
其次,地理环境对农业灌溉起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气候、地貌和土壤条件都会对农业灌溉的需求和方式产生影响。
气候因素包括降雨量、温度、湿度等,这些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水分需求。
地貌因素则影响水资源的分布和流动状况,例如山脉和河流的分布会对水源供给产生重要影响。
土壤则对水分的渗透性和持水性有着直接影响,这会影响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农作物的生长。
在农业灌溉技术方面,人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发展了多种灌溉方式。
早期的灌溉方式主要是人工引水,通过人力或畜力驱动水车或提水机进行水源提取和输送。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农业灌溉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例如,滴灌技术通过细水管和滴灌头将水源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并减少了水分损失。
喷洒灌溉技术则利用喷头将水源均匀喷洒到农田上,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适当的水量,这能够满足作物的需水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发展的需水量增加,农田的灌溉水源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人们开始探索更加可持续和节水的灌溉方式。
例如,雨水收集和利用可以有效地利用雨水资源,减轻对地下水和河流水源的依赖。
再生水灌溉技术则通过处理和净化城市污水,将其用于农业灌溉,发挥了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总之,农业灌溉是一个涉及地球水循环、地理环境和灌溉技术的综合性地理知识点。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知识点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80434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f.png)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1地球——宇宙的奇迹1.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2.我们的地球(1)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
(2)大气层平均厚度约为1000千米。
(3)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千米。
(4)大陆地壳厚约15~80千米,大洋地壳厚约2~11千米,3.地球为生命存在提供了必要条件: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气候。
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 如果我们来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需要为宇航员保证的生存条件:水、空气、食物、适宜的温度等。
6.丰富的海洋资源(1)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万多种,其中海洋植物约1万种。
(2)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1.有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的活动引发的。
2.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全球变暖、核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石油泄漏等。
3.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危害健康水中生物死亡含有毒物质富营养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赤潮含有细菌、病毒散发恶臭气体水污染的主要来源:①农业,②工业,③生活,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烟尘氟利昂破坏臭氧层(呼吸道疾病毁坏建筑雾霾酸雨3 珍惜水资源1.人们生产生活中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淡水湖与河 流和 地下水中的一部分。
淡水湖与淡水一 2.5%地球上水资源的构成和占比河流0.3%山区、南极与北 极地区的冰与 永久积雪69.7%地球上淡水资源 的构成和占比河湖内的 污染河流生物死亡 植物无法 污染土壤 生长无法饮用,造成水源危机冰山融化 北极熊失去家园全球变暖 海平面上升 侵蚀沿海陆地加剧森林火灾 森林内动植物死亡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染水源白色污染滋 生 细 菌、病毒2.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紧缺。
灌溉水渠知识点总结
![灌溉水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d0c0fa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d.png)
灌溉水渠知识点总结一、灌溉水渠的分类1. 按照水源不同,灌溉水渠可以分为地表水渠和地下水渠。
地表水渠主要利用地表水资源进行灌溉,包括河渠、沟渠、水塘等;地下水渠主要利用地下水资源进行灌溉,包括渗井、深井抽水等。
2. 按照水渠形式不同,灌溉水渠可以分为主渠、支渠和管渠。
主渠是指从水源处引水到田间的主要水渠,支渠是指从主渠引水到具体农田的支流水渠,管渠是指利用管道进行灌溉的方式。
二、灌溉水渠的建设1. 水源选址:灌溉水渠的建设需要首先确定水源位置,选择水源时需要考虑水质、水量、稳定性等因素。
2. 渠道设计:灌溉水渠的设计需要考虑水渠的长度、宽度、深度、坡度等参数,保证水渠能够有效地输送水源。
3. 施工工艺:灌溉水渠的施工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包括挖掘、砌筑、排水等工艺。
4. 水渠维护:灌溉水渠的维护包括清淤、清污、检修等工作,保证水渠的畅通。
三、灌溉水渠的管理1. 水量管理:灌溉水渠的管理需要根据农田的需水量合理分配水源,保证农田的灌溉需求。
2. 质量管理:灌溉水渠的管理需要保证水质良好,避免污染对农田的影响。
3. 安全管理:灌溉水渠的管理需要注意水渠的安全,预防水渠泄漏、倒塌等事故发生。
四、灌溉水渠的优化1. 自动化系统:利用自动化系统对灌溉水渠进行控制,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水量管理,提高灌溉效率。
2. 节水技术:采用节水技术,减少浪费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 能源节约: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水渠的供电,降低能源消耗成本。
五、灌溉水渠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灌溉水渠将趋向智能化,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操作。
2. 可持续性发展:灌溉水渠的发展需要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对环境的影响。
3. 生态保护:在水渠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总之,灌溉水渠是农田灌溉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灌溉水渠的建设和管理对于提高农田的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灌溉排水知识点总结大全
![灌溉排水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b3d831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2.png)
灌溉排水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灌溉知识点总结1. 灌溉方法(1)地面灌溉: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将水直接引入到农田中,通过地面流动或滴流浸渗到土壤中,使土壤充分吸收水分。
常见的地面灌溉包括渠道灌溉、洼地灌溉和埋深灌溉等。
(2)滴灌:是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的根部,通过滴水器滴水的方式将水渗透到土壤中,实现节水、高效、精准供水的灌溉方法。
(3)喷灌:是通过管道将水喷洒到农田中,可以靠气压或水力实现,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灌溉方法。
(4)微喷灌:是将水以微小的水滴喷洒到农田中,通过微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到植物上,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湿度的均匀度。
2. 灌溉设施(1)引水设施:主要包括取水渠、泵站、水库等设施,用于将水资源引入到灌溉系统中。
(2)输水设施:主要包括输水管道、输水渠等设施,用于将引入的水资源输送到各个农田中。
(3)灌溉设施:主要包括地下渠、灌溉管道、喷灌器、滴灌器、微喷头等设施,用于将水资源均匀地输送到植物的根部。
3. 灌溉技术要点(1)合理的灌溉水量:要根据作物的需要和土壤的吸水能力确定合理的灌溉水量,避免因水分过量或不足导致作物生长异常。
(2)灌溉的时机: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时机,避免在作物对水分需求最大的阶段缺水,也要避免在雨季过多灌溉导致水分过剩。
(3)灌溉的方式:要根据地理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既要注重节水,又要保证作物获得充足的水分供应。
4. 灌溉管理(1)水资源节约:要采用低耗水的灌溉技术和设备,避免浪费水资源。
(2)土壤保护:要注意灌溉时避免过渡浇水导致水分蒸发过快和土壤沉淀,破坏土壤结构。
(3)农作物需水量预测:要适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水特点,合理安排灌溉计划。
二、排水知识点总结1. 排水方法(1)地表排水:是通过排水沟、排水渠等设施将农田中积聚的水排出,以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适度湿度,避免因积水导致土壤中缺氧和器官腐烂。
(2)地下排水:是通过排水管道、蓄水池等设施将农田中过剩的地下水排出,防止土壤中盐分的积聚和土壤盐碱化的发生。
节水灌溉操作保养规程
![节水灌溉操作保养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70c5e2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5.png)
节水灌溉操作保养规程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已变成一个全球性问题。
节约用水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行动,而农业用水也占据了水资源利用的很大比例。
因此,促进农业用水节约与提高用水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节水灌溉操作保养规程。
基本原则1.按实际需水量确定灌溉水量,做到科学、合理用水。
2.优先选用水量小而覆盖面积大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微喷灌等,同时注意提高设施利用率。
3.保持土壤湿度,合理掌握灌溉频次和灌溉量。
4.尽量避免在高温、高风速、日照强烈等条件下进行灌溉,以避免水分蒸发损失过大。
操作保养规程设施准备1.经常检查排水系统、水泵、管道和阀门,并及时处理漏水、堵塞和损坏等情况。
2.保持灌溉系统的清洁卫生,清除管道中的泥沙和杂草,防止灌溉堵塞。
3.定期检查灌溉设备的电气、机械等部件的运行状况,确保系统正常运转。
灌溉操作1.在灌溉前,应检查每个灌区的水源、水压、流量和水位等情况,确保水源充足,保持灌溉设施的畅通。
2.灌溉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水压、流量和喷头等参数,确保水分均匀覆盖。
3.灌溉前一天应及时清洗滴灌管道和滴头,以避免堵塞。
4.要注意及时停止灌溉,避免过度灌溉,避免土壤因水浸过多而引起土壤结构破坏。
节水措施1.选用合适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微喷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当的灌溉技术。
2.通过设施措施和生态措施促进土壤水分轮回,如加强水源涵养、构建雨洪管理系统、实施中耕和地膜覆盖等。
3.采用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措施,如喷洒秸秆和覆盖草帘等。
4.合理利用农业防旱、抗旱技术措施,如土壤改良、调整作物结构等。
结语农业用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农业节水需要一整套配套措施。
本文主要介绍了节水灌溉操作保养规程,包括设施准备、灌溉操作和节水措施等方面,并提出了几点基本原则,希望能对广大农民和农业工作者有所帮助。
灌溉排水知识点总结
![灌溉排水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6b952e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2.png)
灌溉排水知识点总结一、灌溉的基本概念1. 灌溉是指在自然降水不足或不适时,通过人工手段将水引入农田,以满足农作物的需水量。
灌溉分为表面灌溉、滴灌、喷灌和地下灌溉等方式。
根据灌溉水的来源,又可分为地表水灌溉和地下水灌溉。
2. 灌溉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田的持续利用,保障农业生产。
3. 灌溉的原则有合理用水、科学施水、节约用水和提高效率等。
二、灌溉的方式和方法1. 表面灌溉:是指将水直接从渠道或河湖等地表入渗到土壤中,包括沟灌、田间灌溉、冲洗灌、滩田灌溉等。
2. 滴灌:是指通过输水管道和滴灌带,将精确计量的水滴直接滴到植物根部进行灌溉,适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的灌溉。
3. 喷灌:是通过喷头将水以一定速度和压力喷洒到作物上,适用于大田作物、果园等的灌溉。
4. 地下灌溉:是通过地下管道将水引入土壤根带进行灌溉,适用于土壤墒情要求较高的作物。
5. 梯田灌溉:是指将水引入梯田,通过水流层层滑下进行灌溉,适用于山区农田。
6. 溉水方式:包括定量灌溉、固定时间灌溉、自由排灌、压力灌溉等。
三、灌溉水质要求1. 灌溉水的化学性质:灌溉水的化学性质直接影响到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和地下水的质量。
水中的含盐量、重金属、硫酸盐和氯化物等成分对土壤和植物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选择灌溉水源时需要进行水质分析,保证灌溉水质量符合植物的需求并不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不良影响。
2. 灌溉水的适用性:灌溉水的适用性包括含盐量、PH值、含矿物质种类和浓度、微量元素含量等,一般土壤较强的耐盐碱,对水质有很高的要求,而土壤较低的耐盐碱,对水质要求就较低。
四、灌溉技术1. 灌溉设施:包括水源设施、引水渠、输水管道、滴灌带、喷灌设备等。
2. 灌溉管理:包括定量施水、测土定水、节水灌溉等。
3. 灌溉制度:包括定时灌溉、间歇灌溉、地膜灌溉等。
4. 灌溉调度:包括施水时机、施水量、施水频率、施水方法等。
五、排水技术1. 排水系统:包括土垄排水、基槽排水、排渣渠、排水沟等。
水利调水知识点归纳总结
![水利调水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48226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4.png)
水利调水是指依据水资源的分布、需求和利用的需要,通过建设水利工程设施,对水资源进行调控和调配,以满足各种生产、生活和生态需求的一种水资源管理手段。
水利调水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水资源供需平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水利调水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水利调水的基本概念1. 水利调水的概念:水利调水是指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调控和调配,以适应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需要的一种水资源管理手段。
2. 水利调水的意义:水利调水可以有序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用水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水利调水的主要内容1. 水资源调配:通过水利工程,对水资源进行调配,满足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用水需求,保障用水安全。
2. 水资源调控:通过水利工程,对水资源进行调控,保障水质、水量稳定,防止水灾、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3. 灌溉排水:通过水利工程,对农田进行灌溉,排除积水,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
4. 城市供水:通过水利工程,提供城市居民用水,保障城市水源供应。
5. 工业用水:通过水利工程,提供工业生产用水,支持工业生产发展。
6. 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水利工程,保护湿地、河流、湖泊等生态环境,保障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
三、水利调水的技术手段1. 水库调水:利用水库蓄水、调水,实现对下游水资源的调配和调控。
2. 输水工程:通过输水管道、渠道等输水工程设施,将水资源从水源地输送到用水地区。
3. 灌溉工程:通过灌溉渠道、水泵等灌溉设施,对农田进行灌溉,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
4. 河道治理:通过河道清淤、护岸工程等河道治理措施,保障河道的通畅和安全。
5. 污水处理: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对城市和工业生产的污水进行处理,保护水体水质。
6. 生态恢复:通过湿地保护、水生态修复等手段,保护和恢复水体生态环境。
中国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国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88cd7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9.png)
中国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中国农业的分布格局(一)东部季风区1.秦岭—淮河以北主要为旱作农业区。
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以黑土为主,地广人稀,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
华北平原是我国冬小麦的主产区,同时也种植玉米、棉花等作物。
气候特点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相对较少,且集中在夏季,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河流及地下水。
2.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农业为主。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热条件优越,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水稻种植广泛,还盛产油菜、棉花等。
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茶树、柑橘等亚热带经济作物。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降水丰富,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二)西部非季风区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盛产三河马、三河牛等优良畜种。
在有灌溉水源的地区可发展绿洲农业,如新疆的绿洲农业,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种植棉花、瓜果等作物。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青藏高寒区主要发展高寒畜牧业,牦牛、藏绵羊等是当地特色畜种。
在河谷地带,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可种植青稞、小麦等作物。
气候高寒,为高原山地气候。
二、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一)粮食作物1.水稻喜高温多湿,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季风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等地。
2.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因冬季寒冷,小麦无法越冬,只能春季播种;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
3.玉米适应性强,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二)经济作物1.棉花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2.油菜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3.花生主产区是山东、河南等地,多分布在东部暖温带、亚热带地区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水法规知识点总结
![水法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52e6bd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d.png)
1. 国务院代表国家对水资源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力。
2. 三条红线:①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②用水效率控制红线③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3. 我国水资源规划体系:国家战略规划、流域规划、区域规划,三级4. 水资源战略规划是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需求,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做出的长远的总体计划。
5. 2020 全国用水量 6700 亿 m³;万元生产值用水量、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50%;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0.48→0.55。
江河湖泊水水质达标 80%6. 区域规划服从流域规划,专业规划服从综合规划。
7. 水资源评价内容: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价值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水资源综合评价8. 水资源论证统筹地表水、地下水,鼓励优先使用再生水,控制使用地下水。
9. 地下水动态监测,实行地下取用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
10. 《水法》第四十七条: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宏观) 和定额管理(微观控制指标)相结合的制度11. 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2. 防汛实行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也正是防汛责任制的核心,是取得防汛抢险胜利的保证,是历来防汛斗争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13.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防洪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工作14. 防洪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
15. 水土保持效益主要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
16. 水事法律制裁包括恢复权利性措施和对构成水事违法、犯罪者实施的惩罚性措施。
17. 水行政行为的内容:赋予权益或科以义务、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变更法律地位、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18. 根据水行政行为适用的对象、作用、范围不同可以将水行政行为分为内部水行政行为和外部水行政行为。
19. 根据水行政行为是否针对特定的对象,可以将水行政行为分为抽象水行政行为和具体水行政行为。
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
![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f31c3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18.png)
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农业生产技术1. 农作物种植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施肥、灌溉、植保等方面的技术,有效提高产量和质量。
2. 农作物育种技术:利用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方法,选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抗病虫的能力。
3. 农产品加工技术:将农产品进行初加工、深加工,延长保存期,提高附加值。
4. 养殖技术:包括畜禽的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养殖效益。
5. 农业机械化技术:机械化生产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包括收割机、播种机、施肥机等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维修。
二、农业资源1. 土壤: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包括土壤类型、肥力、酸碱度、微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2. 水资源:包括灌溉技术、水质管理、节水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量。
3. 植物资源:包括农作物的品种、种源、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保障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植物产品的供应。
4. 动物资源:包括畜禽的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保障肉、蛋、奶等动物产品的供应。
5. 气候资源: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包括温度、降水、光照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
三、农业政策1. 农业补贴政策:补贴是国家对农业生产的一种支持,包括直补、间接补等多种形式。
2. 农业保险政策:保险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风险管理手段,保障农民的生产利益。
3. 农产品市场政策:包括农产品价格补贴、市场准入、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政策,促进农产品的销售。
4. 农村土地政策: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的政策,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5. 农业科技政策: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支持,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四、农业发展问题1. 农业生产过剩:部分地区存在农产品过剩的问题,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降低。
2.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包括化肥、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问题。
3. 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业生产力的下降。
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方向)专业(专科)课程说明
![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方向)专业(专科)课程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563bf712af90242a895e5cf.png)
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方向)专业(专科)课程说明一、必修课程1.公共基础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建议第一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社会条件、历史过程及理论的主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总依据、总任务、发展动力,祖国统一和外交政策、领导核心。
课程主要内容:导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总依据、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2)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课程内容包括国家开放大学历史、办学模式、学习方式的简介;专业内容和学习过程的说明;课程学习资源、课程考试、学习网和学生空间的介绍;网上学习操作技能和上网工具的简要培训以及对学生事务服务、学生活动及奖励的说明。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概况、历史,熟悉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和学习环境,熟悉与远程学习模式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学习和交流,如收发邮件、使用国开学习网和学生空间等,知道学校学生相关事务的管理规定、参与学生活动的方式以及获得奖励的相关要求。
(3)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建议第一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一些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含计算机系统组成、信息编码、微机硬件及配置和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微机操作系统(Windows)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Word文字处理系统,Excel电子表格系统,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系统,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
园艺所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园艺所学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97bb34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c.png)
园艺所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植物生长基础知识1. 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植物生长发育是受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等因素的影响,植物生长是个复杂的过程,从种子发芽到成熟植株,经历了不同的生长阶段。
2. 植物的生长规律植物的生长规律可以分为生长期、青春期和成熟期。
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过程会有所不同。
3. 植物的营养生长植物的营养生长分为两种类型:自养营养和异养营养。
两者都是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能量。
二、基础园艺技术1. 土壤基础知识了解土壤的成分、肥力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土壤的改良和保护方法。
2. 植物繁殖技术了解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植物的繁殖方法。
3. 植物移栽技术掌握植物移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移栽后的管理技巧。
4. 基础剪枝技术了解剪枝的目的,以及不同类型植物的剪枝方法和时机。
5. 基础水肥管理了解植物的水肥需求,学会合理施肥和浇水的方法。
6. 温室设施技术了解温室的运作原理和基本管理技巧,掌握温室环境控制和植物种植技术。
7. 基础园艺工具使用了解园艺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维护方法,掌握正确使用和保管。
三、植物病虫害防治1. 病毒病防治了解植物病毒病的传播途径、发病特点、常见病害和防治方法。
2. 真菌病防治了解植物真菌病的传播途径、发病特点、常见病害和防治方法。
3. 细菌病防治了解植物细菌病的传播途径、发病特点、常见病害和防治方法。
4. 有害昆虫防治了解植物有害昆虫的种类、危害和防治方法,学会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
5. 鼠害和鸟害防治了解鼠害和鸟害对植物造成的危害,学会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四、园艺植物知识1. 观赏园艺植物学习各类常见的观赏植物的种植、养护和繁殖技巧。
2. 果树种植技术了解各类常见果树的栽培方法和养护技巧,掌握果树的修剪和病虫害防治。
3. 蔬菜种植技术学习各类蔬菜的栽培方法、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和采收技巧。
4. 草坪草种植技术了解各类草坪草的种植和养护方法,学会选择合适的草种和施肥方法。
期末灌溉知识点总结
![期末灌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88ee0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3.png)
期末灌溉知识点总结一、灌溉的分类1. 按灌水方式分类:(1)表面灌溉:是通过渠道、沟渠,将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覆盖整个田地进行灌溉,适用于浅层根系作物和不易积水的土壤。
(2)滴灌:是在水管末端设置水滴头,将水逐滴缓缓滴到植物根系,节约水资源,适用于大棚蔬菜等作物。
(3)喷灌:是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到田地上,适用于地势平坦、流速较慢的土壤。
2. 按灌水时间分类:(1)定量灌溉:按一定的标准,确定每次施灌的水量和次数。
(2)定时灌溉: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灌溉。
(3)定位灌溉: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将水直接定准确地送到植物根系下面。
二、灌溉的原则1. 水肥统筹原则:在灌溉过程中,应当根据作物需要和土壤条件,合理施用水肥,达到节水和增产的双重目的。
2. 自然条件原则:在选择灌溉方式、确定灌溉量和时间等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类型等因素。
3. 经济合理原则:在进行灌溉时,应当根据经济实际和作物生长需要,合理分配水资源,避免浪费。
4. 适时灌溉原则: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和水分需要,选择最适宜的灌溉时间,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三、常见的灌溉技术1. 表面灌溉技术(1)泵站的选址:应当选择离引水渠道较近的地方,以降低能耗。
(2)渠道和塘堰的养护:渠道和塘堰的疏浚和养护工作应当定期进行,以防止渠道堵塞和漏水。
(3)渠道的设计:在设计渠道时应当根据地形和水流速度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确保水能均匀流向田地。
2. 滴灌技术(1)滴头的安装:滴头应当安装在地势低洼处,确保水能均匀滴到植物根部。
(2)水肥一体化施用:在滴灌过程中,水与肥料可以混合在一起施用,以提高施肥的效果。
(3)设施的维护:滴灌管道等设施应当定期进行维护,以防止漏水和堵塞等问题。
3. 喷灌技术(1)喷头的选择:应当根据田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喷头,以保证水能均匀喷洒到植物上。
(2)土壤的保护:喷灌过程中应当避免水流速度过快,避免对土壤的侵蚀。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8f6f8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8.png)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如果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如果有土壤组的种子发芽了,而无土壤组的种子未发芽,说明土壤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低温组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
(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第3课绿豆苗的生长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1)改变的条件:光照。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3)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植物能适应环境,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
4.植物还具有向光性、向水性等特性。
第4课蚯蚓的选择1.蚯蚓生活在地下,可以推测它喜欢黑暗的环境。
高考农业知识点总结
![高考农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c7bc80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b.png)
高考农业知识点总结在高考中,农业知识点通常是生物学科中的一部分。
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农业知识对于顺利完成高考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涉及的一些农业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以下是主要的农业知识点:一、农作物种植技术1. 水稻的栽培技术:包括水稻的栽植时间、水稻的种植方法、水稻的施肥技术等。
2. 小麦的栽培技术:涉及小麦的育种、种植、病虫害防治等。
3. 玉米的种植技术:包括玉米的生长特点、适宜的生长环境和玉米的施肥养护等。
二、农业生产管理1. 农田水利:涉及农田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等。
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了解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3. 农药使用与安全:了解农药的种类、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
三、畜牧养殖知识1. 养猪技术:包括猪的饲养管理、猪病的防治和猪的繁殖技术等。
2. 养鸡技术:涉及鸡的品种选择、养殖环境管理、饲料配制以及禽病的预防与控制等。
3. 养牛技术:包括牛的品种、牛的饲养管理、牛的疾病防治等。
四、农村经济与农业合作社1. 农村经济发展:了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扶贫、农村电商等相关知识。
2. 农业合作社:了解农业合作社的基本概念、运作模式和发展趋势。
五、农业政策与科技创新1. 农业保险与灾害救助:了解农业保险政策、应对自然灾害的补偿机制等。
2. 农业科技创新:了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等。
通过学习以上农业知识点,不仅能够增加对农业相关问题的理解与认识,还对于解答高考中的相关试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高考中,农业知识点是考查生物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
希望考生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农业知识,以便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通过对农业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相信考生能够更好地备战高考,取得理想的成绩。
祝愿广大考生在农业知识点掌握上有所收获,顺利通过高考!。
知识点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
![知识点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480196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f.png)
知识点: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 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是根据水稻移植到大田后各生育期的需水持性相要 求,进行灌溉排水,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一 、特点1.实现了高产水平下的再增产。
“薄、浅、湿、晒”比对照浅灌平均早稻每亩增产19.2kg,晚稻增产21.6 kg,早 晚两季每亩增产40.8 kg。
2.降低了田间耗水量水稻田间耗水包括植株的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和地下渗漏量三部分。
耗水量试验 对比成果表明“薄、浅、湿、晒”相结合灌溉比全期浅灌方法田间耗水量减少,平均每 亩早稻耗水量减少32.2m 3 ,晚稻减少39 m 3 ,早晚两季耗水量减少71.3m 3 。
生产0.5kg 干谷减少消耗水量早稻为59kg,晚稻为90.8kg,早晚两季减少149.8kg。
田间耗水量 的减少对有效利用水资源和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灌溉效益都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3.提高了有效分蘖率“薄、浅、湿、晒”灌溉制度比浅灌不仅分蘖时间早,分蘖速度快,而且有效分蘖 苗数增加, 有效分蘖率提高, 这是构成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效分蘖率高, 成穗数就多,产量就能提高。
特别是早稻由于气温、水温较低,采用“薄、浅、湿、晒” 的灌溉方法,对提高有效分蘖苗比晚稻更有明显的作用。
4. 改善了植株形态采用“薄、浅、湿、晒”灌溉,水稻植株高度较短,茎秆较粗,对于防止或减少倒 伏,提高单产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这也是“薄、浅、湿、晒”产量较高的原因之一。
5. 穗部形成了穗大、结实率高的优势6. 增加了千粒重“薄、浅、湿、晒”灌溉制度比浅 谷粒的大小和饱满程度直接影响到产量的高低。
灌制度谷粒饱满,千粒重高,而且谷粒较大。
7. 增强了水稻生理活力二、技术实施要点1.薄水插秧,浅水返青插秧时, 田间保持薄水层, 有利于保证栽插质量, 避免漂秧, 要求水层不超过20mm。
栽插后,由于植伤、秧苗根系的吸水能力大大减弱,为了平衡秧苗的生理需水,田间保 持一定的浅水层, 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温湿环境, 使根系恢复生长, 促进秧苗快速返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节水灌溉:尽可能少的水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作物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
目的:提高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2、节水灌溉内涵包括: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过程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
3、节水灌溉内涵;获得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二采取得多种节水的总称。
4、水源到作物产量;第一环节(水源取水)第二环节(引水灌水)第三环节(根吸水利用土壤水)第四环节(形成作物产量)
5、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水稻节水灌溉、干旱点浇水技术。
6、农艺及生物技术;耕作保墒、覆盖保墒、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作物蒸发调控技术。
7、节水灌溉管理技术;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检测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检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
8、水对作物的生理作用;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生化反应的介质、依靠水溶解和输送养分、使作物体处于一定的形态。
9、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调节植物体温、对可见光的通透性、对植物生存环境的调节。
植物水势;溶质势、压力势、基质势、重力势。
植物吸水情况决定于植物水势。
10、土壤水势测定方法;张力计、压力膜法、冰点下降法、水汽压法。
11、土壤水分;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12、渗透作用;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主动吸水)蒸腾拉力(被动吸水)
13、根吸水主要在尖端,蒸腾拉力是蒸腾旺盛季节植物吸水的主要动力
14、影响根系的吸水的条件;水分状况、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温度、土壤溶液浓度。
15、需水临界期;对缺水最敏感,影响产量最大的时期出现;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度的时期。
16、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作物产量与需水量之间的函数
17、蓄水量指标;灌水量、田间总供水量、实际蒸发蒸腾量
18、节水地面灌溉;小畦灌、长畦分段灌、水平畦灌、隔沟灌、细流沟灌、
覆膜灌、波涌灌
地面灌溉质量指标:用水效率Ea、储水效率Es、灌水均匀度Ed、深层、尾水渗漏率,
19、用水效率;灌溉水能被作物有效利用的程度储水效率;
20、灌水对作物需水量的满足程度
21、灌水均匀度;灌水后沿畦长方向入渗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
22、水平畦灌技术;田块纵向横向两个方向的田面坡度接近零的畦田技术
23、水平畦灌的特点;坡度小或为零、总流量很大、依靠重力渗水、平整技术要求很高
24、长畦分段灌优点;节水、省工、适应性强、易于推广、便于田间操作
25、波涌灌;间歇性的按一定周期向沟(畦)供水,使水流推进到沟末端的一种节水地面灌溉新技术
26、波涌灌灌水方式:定时段——变流程法定流程——变时段法增量法
27、波涌灌技术要素包括;单宽流量、周期放水时间、灌水周期数、循环率
28、覆膜灌溉的类型;膜侧沟灌、膜上灌溉(开沟扶埂、打埂、膜孔灌溉、膜缝灌)、膜下灌溉(膜下沟灌、滴灌)
29、激光技术:激光发射器、感应器、电子和液压控制系统、拖拉机和土地平整机具
30、控制灌溉:在水稻返青期后的各生育阶段,田面不再建立水层,根据水稻生理生态特点,以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定额,从而促进和控制水稻生长,
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达到节水增产目的。
31、喷灌系统;水源、水泵及动力设备、管道系统和喷头
管道式喷灌:固定、半固定、移动管道式喷灌系统。
32、机组式喷灌系统按运行方式分;定喷式、行喷式喷灌机
33、设备组成;机组式喷灌系统、管道式喷灌系统
34、喷头按工作压力:低压、中压、高压喷头
35、喷头按结构形式分;旋转、固定、孔管式喷头
36、安全件:逆止阀(安装在水泵出口和化学罐前面)、进排气阀、减压阀。
37、影响喷灌质量因素;喷灌强度、均匀度及雾化指标。
38、支管管径确定原则;同一支管上各喷头实际喷水量相对偏差不大于10%
39、同一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大于喷头设计工作压力的20%。
40、轮灌组方案考虑:1、分组有规律,方便运行管理;2、轮灌组工作喷头数尽量一致;
3、编组使系统轮灌周期与设计喷灌周期接近;
4、避免流量集中。
第五章
微灌:按照作物需水需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和养分以较小流量,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中的一种方法。
微灌只以少量水湿润作物根部附近部分土壤,又叫“局部灌溉”。
微灌分为: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渗灌。
灌溉水中所含污物和杂质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类。
物理杂质处理设备:拦污栅(筛、网)、沉淀池、过滤器。
选择净化设备和设施时,考虑水源水质、水中污物种类、杂质含量及化学成分,还要考虑灌水器种类规格和抗堵塞性能。
微灌过滤器从材料分:钢制和塑料过滤器两类。
按结构原理分:旋流式水砂分离器、离心过滤器、砂过滤器、筛网过滤器和叠片式过滤器。
筛网过滤器由:进水口、滤网、出水口和排污冲洗口组成。
施肥器:压差式施肥罐、开敞式肥料罐自压施肥装置、文丘里注入器、注射泵。
土壤湿润比:微灌时被湿润的土体占计划湿润总土体的百分比。
常以地面以下20-30cm 处的湿润面积占总灌水面积的百分比表示。
灌水器选择原则:1、满足设计湿润比要求;2、灌水器流量应满足灌溉制度和土壤要求;
C值小的灌水器;
3、应尽可能选用紊流型灌水器;
4、选用制造偏差系数
v
5、选择抗堵塞性能强的灌水器;
6、选寿命长而价格低的灌水器
第六章
按灌溉季节各组成可移动程度分类:固定式、移动式、半固定式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
按获得压力来源分类:机压式、自压式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组成:水源、取水枢纽、输配水管网、田间灌水系统、附属建筑物和装置。
田间灌水系统:1、采用田间灌水管网输配水,应用地面移动管道代替田间毛渠和输水垄沟,并运用退管灌法在农田内灌水。
2、采用明渠田间输水垄沟输配水,并在田间应用常规畦、沟灌等地面灌水方法进行灌水;3、仅田间输水垄沟采用地面移动管道输配水,农田内部采用常规畦、沟灌等地面灌溉方法。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优点:1、节水节能。
2、省地省工。
3、扩大灌溉面积。
4、灌水及时,促进增产增收。
5、适应性强,管理方便。
自动进排气阀常设于水泵出口与管道连接处,管道中间驼峰处及多功能给水栓上。
第七章
渠道防渗作用和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系数,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节约的水还可以扩大灌溉面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渠道占地面积,防止渠道冲刷、淤积和坍塌,节约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有利于灌区的管理;此外,还可以降低灌区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有利于生态环境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第八章
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采用工程措施对规划区内及周围降雨进行收集、贮藏以便作为该地区水源,进行调节利用的一种微型水利工程,包括雨水的汇集、贮存、净化利用,一般由集流设施、蓄水设施、净化设施、输水设施及高效率利用设施组成。
2、主要用于地表水、地下水或者开采困难,且年平均降雨量大于250mm的干旱半干旱或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湿、半湿润地区
3、雨水灌溉工程系统;集雨系统、截流输水系统、蓄水系统、灌溉系统。
4、集雨系统;耕地集雨系统、非耕地集雨场
5、储水体;水窖、蓄水池、涝池或坝塘
6、影响集流的因素主要;降雨特性、集流面材料、集流面坡度、集流面前期含水量
7、水源净化设施;沉砂池、过滤池、拦污池
9、窑工程维护;a、在一般干旱年份,保证正常蓄水,发挥节水灌溉效益b、蓄水后渗漏量小c、窑内淤积轻微,当年淤积泥沙量厚度不超过1.0m d、窑体完好无损,防渗层无脱落的现象。
10、水窖渗漏;窑底渗漏、窑壁渗漏、出水管渗漏
11、蓄水池管护工作内容;适时蓄水、检查维修工程设施、及时清淤
12、沉砂池维护管理主要内容;a、每次引水前要及时清除内的泥沙淤积等,以便更好发挥泥沙作用b、冬季封冻前排出池内积水,以避免沉砂池遭到冻害c、及时维修池体,保证沉砂池完好无损。
第九章
墒情监测站分为:全国、地方、灌区墒情监测站网3种类型。
灌区墒情监测站网主要为灌区农业灌溉和科学用水管理服务,同时也有义务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墒情和旱情,地方和国家级站网也可以利用灌区的墒情监测站点作为自己的基本监测站点。
墒情观测的代表性地块选择:地貌、土壤、气象和水文地质条件、种植的作物的代表性。
田间土壤墒情监测布点方法:对角线法、之字形法,
田间土壤墒情监测方法:
1感官法、2烘干称重法(直接法)、3张力计(负压)法、
4时域反射仪法、5中子水分仪法、6测井法。
旱情:指干旱的表现形式和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干旱历时、影响范围、受旱程度和发展趋势等。
基本旱情评估方法:土壤墒情法、降水量距平法、连续无雨日数法、缺水天数法、断水天数法。
区域综合旱情评估方法采用受旱面积比率法。
土壤墒情预测方法:经验预报模型、水量平衡模型、土壤水动力学模型。
灌区量水方法:
1、利用水工建筑物量水。
2、特设量水设备。
3、流速仪或其他仪表。
4、浮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