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合集下载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1.化学监测法(1)化学指示剂监测方法: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剂放入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剂,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2)化学指示胶带监测法: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对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应进行B-D 试验。

结果判定: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卡/管、胶带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2.物理监测法应每年用温度压力检测仪检测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检测仪探头放置于最难灭菌部位。

3.生物监测法生物指示物为嗜热脂肪杆菌(ATCC7953或SSIK31株)芽孢。

试验用培养基为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检测方法:将两个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或使用自含式生物指示剂,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

分别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测试包;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用带有指示菌的小型测试包,放于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底部。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标准试验包,无菌取出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结果判定:每个试验组和阴性对照组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阳性对照组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判定为灭菌合格;否则灭菌不合格。

(二)干热灭菌效果监测方法1.化学监测法(1)检测方法:将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剂3~5个分别放入待灭菌的物品中,并置于灭菌器最难达到灭菌的部位。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化学指示剂,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是为了确保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卫生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以下是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的详细内容: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通过对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效果是否达标,以及掌握医院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2. 原则: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应遵循科学性、规范化、持续性和改进性原则,确保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卫生安全。

二、监测项目和标准1.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及环境外表、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1)空气监测:对洁净手术室、洁净技术房间、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等关键区域进行日常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

(2)物体及环境外表监测:对医院各类物体表面、地面、墙壁等环境外表进行定期监测。

(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手卫生状况符合要求。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医院各类消毒剂、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设备进行监测。

(1)消毒剂监测:定期对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2)无菌物品监测:对医院各类无菌物品进行监测,确保其无菌状态。

(3)消毒设备监测:对高压蒸汽灭菌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等消毒设备进行监测,确保其工作正常。

三、监测方法和程序1. 监测方法:采用国家规定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标准,包括采样、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等环节。

2. 监测程序:(1)制定监测计划:根据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特点,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

(2)监测实施:按照监测计划,进行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

(3)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撰写监测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结果处理和持续改进1. 结果处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

2. 持续改进:督促相关科室和人员按照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持续改进。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消毒供给室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与方法和质量操纵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2术语和定义(1)可追溯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举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2) A0 值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IOK时,温度相当于80C的时间(秒)。

(3)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体积小于60升的压力基汽灭苗器。

(4)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特意用于处理立刻使用物品的压力蒸汽灭菌过程。

(5) 管腔器械含有管腔内直径≥2mm,且其腔体中的任何一点距其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的距离≤其内直径的1500倍的器械。

3监测要求及方法(1) 通用要求1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应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举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相关要求。

2应定期举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O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

3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2)清洗质量的监测1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举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清洗后的器械外观及其关节、齿牙应光亮,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里(3)消毒质量的监测1湿热消毒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

监测结果应符合相关要求。

2化学消毒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3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举行监测,O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合相关要求。

每次检测3件~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4)灭菌质量的监测1通用要求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举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理由举行提升,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连续使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每季度应进行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的监测。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应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2、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进行1次,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μW/cm2为合格。

3、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细菌菌落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

灭菌后的内镜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4、各种医疗器械应根据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监测。

(1)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应无菌。

(2)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直接或间接接触黏膜的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cfu/件(cfu/g或cfu/100cm),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3)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仅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0cfu/件(cfu/g或cfu/100cm),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5、定期对血液净化系统透析液、透析用水进行监测。

(1)每月监测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菌落总数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2)每季度进行内毒素监测。

在水处理装置的输出端的内毒素应不得超过1EU/ml;在血液透析装置入口的输送点上的细菌内毒素不得超过5EU/ml。

(3)每半年进行1次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监测,结果必须符合国家医药业标准《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的要求。

6、应对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生物学监测每周进行。

7、应对环氧乙烷灭菌器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生物监测应每灭菌批次进行。

8、当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追溯、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二、按照要求对使用中的消毒剂(健之素等)每日进行化学监测。

三、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其消毒液每日进行化学监测。

四、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五、紫外线消毒:应详细记录应用时间、地点和使用人签名,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照射强度监测,(<70w/cm2应及时更换),必要时进行生物监测。

六、压力蒸汽灭菌每锅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记录,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周进行。

七、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做到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无菌包内、外进行化学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每年对无菌间环境进行环氧乙烷浓度的监测。

八、低温等离子灭菌物品须彻底清洁、干燥,选择适合的化学指示条和化学指示胶带(灭菌合格变黄色),每天需
置入生物测试剂(变色合格)。

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

不合格产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二、灭菌效果监测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1.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温度、压力、灭菌维持时间、灭菌物品、效果和操作人签名)。

2.化学监测:每个灭菌包应进行化学监测。

每包要有化学指示胶带及化学指示卡。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试验一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3.生物监测:每周对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

并设有阳性对照。

新灭菌器使用前和维修后,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等改变时,必须进行生物监测,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凡监测不合格,应立即停用灭菌器,查找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灭菌器。

(二)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监测: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1.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温度、压力、
灭菌维持时间、效果和操作人签名)。

2.化学监测:每个灭菌包应进行化学监测。

包外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每包内放置化学指示物。

3.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每锅进行,有阳性对照。

若有组织植入物灭菌时,必须有生物监测;培养结果详细记录,并长期存档,妥善保管。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基本方法。

消毒灭菌是确保环境和物品卫生的重要措施,对于防止病原菌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监测消毒灭菌效果可以评估消毒措施的有效性,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方法一:物理监测物理监测方法主要通过测量温度和时间来评估消毒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常见的物理监测方法包括:1.温度计监测:使用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消毒过程中的温度,确保温度达到杀菌要求。

2.时间监测:记录消毒过程中的持续时间,确保达到所需的时间要求。

物理监测方法简单易行,但无法评估外部如热量分布或物体形状对杀菌效果的影响。

方法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方法通过使用生物指示物质来评估消毒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常见的生物监测方法包括:1.生物指示器法:使用含有特定微生物的指示器,如脱氢酶、芽孢等,将其置于消毒过程中进行监测。

监测完成后,对指示器进行培养和检测,判断是否有生物生长,以评估灭菌效果。

2.菌落计数法:通过培养并计数消毒前后的菌落数来评估灭菌效果。

消毒后菌落数显著减少或完全消失即可认为消毒灭菌效果良好。

生物监测方法能够直接评估杀菌的效果,但需要更专业的设备和实验操作,并需更长时间进行结果分析。

方法三:化学监测化学监测方法通过测量化学物质的浓度来评估消毒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常见的化学监测方法包括:1.酶监测法:通过测量消毒剂残留物的酶活性来判断消毒过程中杀菌剂的效果。

2.指示剂监测:使用化学指示剂,如指示纸或试纸,来测定消毒结果。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以间接反映杀菌效果。

化学监测方法简便易行,并能够快速获得结果,但只能提供相对的指数,无法直接评估消毒灭菌的效果。

结论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是确保消毒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监测方法,综合使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消毒灭菌效果。

在实施消毒灭菌过程中,还需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消毒设备的正确运行和消毒剂的正确使用,以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规定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规定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规定1. 目的本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确保消毒灭菌措施的有效性,保障人员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食品加工企业、公共场所等需要进行消毒灭菌的场所。

3. 监测内容3.1 消毒灭菌剂的浓度检测:监测消毒灭菌剂在使用过程中的浓度,确保其处于有效杀菌范围内。

3.2 消毒灭菌设备的功能检测:监测消毒灭菌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功能,确保其正常运行且能达到预期效果。

3.3 消毒灭菌场所的微生物检测:监测消毒灭菌后的场所表面和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判断消毒灭菌措施的有效性。

4. 监测方法4.1 消毒灭菌剂的浓度检测应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并按照产品说明书或相关标准进行测量。

4.2 消毒灭菌设备的功能检测应通过检查设备运行状况、测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并与设备规格进行比对。

4.3 消毒灭菌场所的微生物检测应使用合适的取样方法和培养技术,从表面和空气中采集样品进行检测。

5. 监测频率5.1 消毒灭菌剂的浓度检测应在每次使用前进行。

5.2 消毒灭菌设备的功能检测应在设备安装调试后进行,并定期进行例行检查。

5.3 消毒灭菌场所的微生物检测应定期进行,频率根据场所的特点和使用情况确定。

6. 监测记录和报告6.1 每次监测应记录监测内容、方法、结果和监测人员等信息,并加盖监测单位的公章。

6.2 监测报告应及时编制并交由相关部门保存,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

7. 监测结果处理7.1 若监测结果符合相关标准,则认定消毒灭菌效果良好。

7.2 若监测结果不符合相关标准,则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增加消毒频次、更换消毒灭菌剂、修理设备等。

7.3 对于严重不合格的情况,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人员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8. 督查和检验8.1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由相关部门进行督查和检验,以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8.2 相关部门对于监测结果不合格的情况有权要求监测单位采取补救措施,并进行重新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及 环境卫生学监测
技术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
的观点。
演讲人姓名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不合格的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三、消毒剂 的监测
化学监测
一.含氯消毒剂浓度测试纸:
○ 测定时,半分钟内,在自然光下与标准色块 比较,读出溶液所含的有效成分浓度值。
○ 时间超过1分钟,颜色即逐渐消退。
化学监测:(测氯 浓度试纸)
三、消毒剂 的监测
化学监测
戊二醛浓度测试纸操作方法: 从小瓶中取出一条试纸,并旋紧瓶盖; 将指示色块完全浸没于戊二醛溶液,并及时取
三、消毒剂的监测
•生物监测
• 检测方法:
B、倾注法: ➢用 无 菌 吸 管 吸 取 消 毒 液 1 . 0 m l , 加 入 9 . 0 m l 含 相 应 中 和 剂 的 无
菌生理盐水采样管中混匀; ➢分 别 取 0 . 5 m l 放 入 2 只 灭 菌 平 皿 内 , 加 入 已 熔 化 的 4 5 ℃ - 4 8 ℃
三、消毒 剂的监测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
○ 必须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 进行
生物和化学的监测。
○ 使用中的消毒剂国家卫生标准:皮肤黏膜消毒液 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ml;其他使用中的消毒 液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 得检出。
三、消毒 剂的监测
化学监测要求 ○ 应该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 含氯消毒剂:应该每日监测浓度,并做好记录; 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 用期限 ○ 戊二醛:每周不少于1次监测浓度;应同时对消毒、 灭菌的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六、手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 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 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 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的棉拭子,剪去操 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 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进行细菌菌落总数 和致病菌检测。
结果判定: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判定为灭 菌合格;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溴甲酚紫葡萄 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都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则 灭菌过程不合格。
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菌片事 先放入一次性注射器中(每个注射器中放1个菌 片),然后封装在一剥离式包装袋内。菌片在灭 菌器内布放的数量应足够多,应放在那些在性能 鉴定时发现是最难灭菌的部位,并均匀分布于整 个灭菌物品中。
采样结果计算方法: 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 细菌总数(cfu/cm2)=
采样面积(cm2)
(2)致病菌检测:按《消毒技术规范》3.17.15原 则执行。
4、结果判定
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 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 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2)Ⅱ、Ⅲ类环境布点、采样方法
依 据 《 消 毒 技 术 规 范 》( 卫 生 部 2002 年 版 ) 3.17.8。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 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 M2,设 4角及中央5点(双对角线),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处。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 样点 处 ,采 样 高度 距 地面 1.5 米(GB15982-1995: 0.8~1.5米),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 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于37℃培养48小时, 计数平板菌落数,并计算出空气细菌菌落总数。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一、背景消毒灭菌是保障环境卫生的重要手段,对于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消毒灭菌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卫生环境的质量,因此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是环境卫生学重要的工作之一。

二、目的本工作方案旨在制定一系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措施,确保环境卫生的质量和消毒灭菌效果的稳定和有效。

三、监测内容1.监测对象监测对象包括各种消毒灭菌剂,如含氯漂白粉、紫外线灯、消毒剂等。

2.监测项目(1)浓度监测:监测消毒剂浓度是否符合标准。

(2)杀菌效果监测:监测消毒剂对不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杀灭效果。

(3)时间监测:监测消毒剂的作用时间,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

4.监测方法(1)浓度监测:采用比色法、浓缩法等方法检测消毒剂的浓度。

(2)杀菌效果监测:采用培养法、过滤法等方法检测不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在消毒剂作用下的存活情况。

(3)时间监测:采用实验室实验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5.监测周期监测周期根据场所的不同和卫生情况的需要,可以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

四、解决问题的办法1.控制消毒剂的使用量和浓度,确保消毒灭菌效果稳定和有效。

2.对于使用不当或无法起到消毒灭菌效果的消毒剂,需要及时更换。

3.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消毒灭菌操作规范且安全。

4.对于消毒灭菌效果不好或者存在其他问题的场所,需要及时进行整改。

五、考核方法将消毒灭菌效果作为环境卫生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加强反馈和解决问题的监管机制,不断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六、总结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是环境卫生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工作方案提出各种监测方法和周期,并强调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对于确保环境卫生质量和消毒灭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医院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可编辑全文】

医院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医院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标准操作规程一、消毒灭菌设备的监测(一)清洗消毒器的监测1.日常监测: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2.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清洗消毒器应停止使用。

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清洗消毒器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3.化学消毒: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4.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每次检测3件~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二)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1.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化学监测法: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经过灭菌和灭菌是否合格。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生物监测法:(1)应每周监测一次。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

标准生物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可编辑全文】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

为标准消毒效果监测,特制定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1、监测频次:每季进行。

2、采样⑴采样时间:空气消毒后4小时内、手术操作前。

⑵平板暴露法:暴露前先检查平板是否污染,是否有气泡及霉点。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 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m,采样时将平板盖翻开,斜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在放置、收取平皿时,手不能在暴露平皿的正上方移动。

⑶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上的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1M处;室内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共 5 点,4 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 处。

图1 室内面积≤30m2布点图图2 室内面积>30m2的布点图3、考前须知⑴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⑵平板摆放如取一条对角线,防止离门近的一条。

⑶工作人员不要靠近自动门,以免影响监测结果。

4、结果判定⑴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⑵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给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二、手、物体外表消毒效果监测1、监测重点科室: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给中心等。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目的1. 评价医院环境卫生学状况,确保医疗环境清洁、安全。

2. 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确保医疗设备和器械符合无菌要求。

3.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安全。

三、监测范围1.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等。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医疗器械、药品、无菌物品、消毒液等。

四、监测组织1. 成立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小组,组长由感染科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感染科、护理部、检验科等相关人员。

2. 监测小组负责制定监测计划、组织实施、分析评价及整改措施。

五、监测方法1.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1)空气质量监测:采用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按照《医疗机构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进行检测。

(2)物体表面监测:采用棉签法或擦拭法,将采样棉签放入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3)医务人员手监测:采用棉签法或擦拭法,将采样棉签放入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4)使用中消毒液监测:采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检测消毒液的浓度和有效成分。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医疗器械监测: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器械放入无菌容器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2)药品监测: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药品放入无菌容器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3)无菌物品监测: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物品放入无菌容器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4)消毒液监测:采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检测消毒液的浓度和有效成分。

六、监测频次1.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进行定期监测。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进行定期监测。

七、监测结果处理1.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对不合格项目进行整改。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使用中消毒剂和灭菌剂(无菌器械保存液)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采样的原则 在采样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样品二次污染。同时,为确保准确性,采样时要有一定的数量和固定的部位。采样后6h内尽快送检,若样品保存于0~4度条件下,时间不宜超过24h.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空气净化效果监测
医务人员手效果监测
化学消毒剂的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无菌器械保存液)、透析液。
01
采样量及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一次性注射器)吸取 ﹥1ml 被检样液,应注明消毒剂名称。细菌室接种1ml并根据不同种类消毒剂加入相应的中和剂,以中和被检样液的残效作用。
02
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无菌器械保存液)采样方法
0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化学监测 : 化学指示卡,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化学监测 : 化学指示胶带
化学监测 :
1
b_d指示图
2
监测真空水平,检查灭菌器是否漏气
3
适用于预真空灭菌锅,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合格后方可使用
4
放置位置:灭菌炉排气口的上方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01
02
03
04
结果计算:
50000×平均菌落数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 ————————————
(cfu/m3) 平板面积(cm2)×5min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高压蒸气灭菌效果监测
01
工艺监测:要求必须满足必要的无菌参数:灭菌温度、压力、时间。正确的包装、合理的放置、无菌设备无技术性故障

《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取样指导》精选全文

《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取样指导》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取样指导》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现将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微生学监测的采样方法、结果判定、质控标准等规范如下:第一章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采样及检查原则。

采样应具有一定数量和代表性,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按要求指标进行检测,送检时间不得﹥6小时,若样品保存在冰箱内送检时间不得﹥24小时。

一、空气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2、采样方法:平板沉降法(1)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m²,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两端距墙1米;室内面积>30m²,设东、西、南、北4角及中央5点,其中东、西、南、北均距墙1米。

(2)采样方法。

将直径为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

(3)计算公式: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³)=50000n/(a×t)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

(4)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10min进行采样。

(5)质控标准。

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或0.2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

细菌总数≤500cfu/m3(或10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1、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一、临床各科室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使用。

监测方法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二、环境卫生监测:1、每季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进行监测。

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及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2、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三、使用中的消毒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完整皮肤消毒剂菌落总数≤10CFU/mL(g),霉菌和酵母菌≤10CFU/mL(g),不得检出致病菌;破损皮肤的消毒剂应无菌。

使用中的消毒剂菌落总数≤50CFU/mL(g),霉菌和酵母菌≤10CFU/mL(g)。

不得检出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使用中破损皮肤消毒剂应符合出厂要求.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含氯消毒剂等应每日监测;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2%戊二醛或2%万金消毒液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四、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执行: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

其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其标准为:无菌生长。

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宫腔镜、胸腔镜、脑室镜等)及附件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

其标准为:无菌生长。

五、灭菌效果的监测1、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符合灭菌要求。

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第一条认真遵守各项消毒、灭菌监测操作流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

第二条对使用中的各类洗涤用水进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项目检测,每批次洗涤后的器械、物品常规进行清洗质量监测并记录;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清洗液浓度实行不定时监测,每天至少一次。

第三条负责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每日灭菌前对灭菌锅进行空锅
B-D实验。

灭菌员每天必须对每锅进行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并记录结果。

每周灭菌锅进行生物监测一次以确定其灭菌效果。

过氧化氢低温灭菌器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植入物应每锅进行生物监测,监测结果合格后才能放行。

第四条每季度对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物品发放间进行空气监测一次;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存放室台面、工作人员手表、消毒级物品进行微生物监测一次。

第五条各种监测结果,认真登记,妥善保管。

发现问题采取整改措施,立即改进,以保证质量。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表面标本的检测与报告
• 检测方法:充分震荡采样管后,取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 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7℃ 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 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 计算公式:
• 规则物体表面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 物体表面菌落总数(cfu/cm²)=平均每皿菌落数×洗
医疗活动前采样;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消 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或怀疑 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注意: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 止10min后采样。)
空气样本的采集
• 监测方法 • 1、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用房可选择沉降
法或浮游菌法,参照GB50333要求进行监测。浮 游菌法可选六级撞击式空气采样器或其他经验证 的空气采样器。监测时将采样器置于室内中央0.8 m~1.5m高度,按采样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每次采 样时间不应超过30min。房间面积>10㎡增设一 个采样点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
消毒液的送检
• 采样要求 • 采集使用中的消毒剂。
• 采集方法 •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ml被检样液,加入9ml消毒中和液,
混匀。
消毒液的培养与报告
• 培养方法:同物体表面标本
• 计算公式:消毒液染菌量(CFU/mL)=平均每皿菌落数×1 0×稀释倍数
• 报告方式:菌落数CFU/ mL。
• 结果判断:
空气样本的采集
• 2、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采用沉降法:室 内面积≦30㎡,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 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积>30㎡,设四角及 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将普 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 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 ,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 时送检。
空气样本的检测与报告
• 检测培养
• 将送检平皿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若怀疑与医院感染 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鉴定。
• 结果处理
• 计算所有平板菌落数,按公式换算结果。如临床科室要求培养致病菌,
• 则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
• 计算公式:每个房间所有平板菌落总数/采样点/(皿.暴露时间)
• 报告: 沉降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

例如: 2cfu/(5min·直径9cm平皿) 。
空气样本的结果判定
• 1.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应 遵循GB50333.
空气样本的结果判定
• 2.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 、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意义
医院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 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 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而在医院消毒、 灭菌工作中必不可少。
空气样本的采集
• 采样时间 •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间的房间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
皮肤表面标本的检测与报告
• 细菌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细菌菌落总数(cfu/ ㎝²)=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 数/采样面积(㎝² )
• 报告方式:菌落数cfu/ cm2

皮肤表面标本的结果判断
• 结果判定: • 皮肤消毒效果的判定标准遵循WS/T313中外科手消毒卫
生标准。 • 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
m平皿)。 • 3.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
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 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
中的细菌菌落总数≤ 4cfu/(5min·直径9cm平皿)。
• 2.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 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中 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 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 cm2
皮肤表面标本的采集
• 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或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皮肤表面标本的采集
脱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²) • 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
• 报告方式:菌落数cfu/ cm2

物体表面标本的结果判定
• 1.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 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 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 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 cm2。
物体表面标本的采集
• 采样时间 • 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
物体表面标本的采集
• 采样方法
• 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 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 ,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 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 cm2。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拭子放入装有10ml物表采样液 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利用棉拭子直接涂抹 物体表面采样。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 应含相应中和剂。
• 采样方法
•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 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 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²,涂擦过程 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 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 ,及时送检.
皮肤表面标本的检测与报告
• 检测方法
•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秒或用力振打80次, 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代建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 每一样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熔化的45 ℃~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 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 菌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