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微观经济学笔记整理纯手打 禁二传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原创5篇)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原创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215b4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c.png)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原创5篇)你是不是也在找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的资料,那就对了,小编精心整理这篇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文章,应该可以解答你的疑惑,更多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相关的资料,可以右上角搜索。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篇1《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一、背景概述《曼昆经济学原理》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昆(N.GregoryMankiw)所著,该书被美国多所大学选用作为教材,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和爱好者的首选读物。
该书主要介绍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供需关系、价格理论、市场结构、消费者行为等主题。
二、深入分析1.微观经济学基础在微观经济学部分,曼昆经济学原理强调了供需关系和市场价格理论的重要性。
他解释了消费者如何通过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来做出最优选择,以及生产者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来决定产量。
此外,他还讨论了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和竞争性垄断市场等不同类型。
2.宏观经济学基础宏观经济学部分主要介绍了国民收入和失业率、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
曼昆经济学原理强调了经济政策如何影响整体经济状况,以及政府如何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手段来影响市场运行。
三、个人观点个人认为,《曼昆经济学原理》是一本易于理解且实用的经济学入门书籍。
曼昆巧妙地将复杂的经济学原理与日常生活实例相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此外,该书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图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原理的应用。
四、结论与评分总体而言,《曼昆经济学原理》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经济学书籍。
它不仅提供了深入浅出的经济学知识,还帮助读者理解经济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如果要给这本书打分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出满分五星。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篇2读书笔记:《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作者:曼昆《经济学原理》是一本由曼昆撰写的经济学入门书籍,旨在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的原理和概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堂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cb736510b4e767f5bcfce44.png)
第1 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 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英美等国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稀缺性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经济学研究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
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3.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
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互相交易的: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微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04章节
![微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04章节](https://img.taocdn.com/s3/m/b006fe3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e.png)
经济学习笔记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一、重要名词解释市场:由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竞争市场一般指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竞争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四个条件: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信息是完全的。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的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的减少的两种物品。
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供给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均衡价格/市场出清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过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也称为超额供给状态。
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也称为超额需求状态。
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观点。
(供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二、重要摘抄1.供给与需求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
微观经济学(曼昆)知识点梳理
![微观经济学(曼昆)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0c0402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5b.png)
1.经济学十大原理1.1.在效率(efficiency)和公平(equality)之间权衡和取舍1.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1.3.理性人(rational people)考虑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1.4.激励(incentive)1.5.贸易1.6.市场能够很好地组织经济活动1.7.市场需要产权(property rights),政府有时可以促进效率和平等,但也可能因为市场权力或外部性造成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1.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他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即生产率(productivity),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1.9.通货膨胀(inflation)1.10.在经济周期中,人们需要平衡通货膨胀和失业2.经济思维2.1.科学的方法2.2.假设思维2.3.经济模型2.4.循环流量图(circular-flow diagram)2.5.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2.6.微观(microeconomics)与宏观(macroeconomics)2.7.实证表述(positive statements)与规范表述(normative statements)3.贸易4.供给与需求4.1.市场:某服务或物品的买者和卖者组成的群体。
4.2.需求量(quantity demand):买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量。
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此为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5.弹性(elasticity)5.1.弹性是数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替代品(substitutes)、奢侈品往往富有弹性,互补品(complements)、必需品往往缺乏弹性;广义的市场缺乏弹性(inelastic),狭义的市场富有弹性;长期比短期市场更富有弹性。
《经济学原理微观》曼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微观》曼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2a0139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5.png)
《经济学原理微观》曼昆读书笔记⼀导⾔1、机会成本: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放弃的东西。
2、边际思考:当边际收益⼤于边际成本时,有利可图,此时不要傻傻的考虑平均成本。
3、⽐较优势:⼀个⽣产者在⽣产x物品时放弃了较少的其他物品,即⽣产x物品的机会成本较⼩,那么他在⽣产该物品上具有⽐较优势。
因此,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获益,因为它使⼈们可以从事他们具有⽐较优势的活动。
所以,如果买⼀件东西付出的代价⽐在家⾥⽣产所付出的代价⼩,就永远不要在家⾥⽣产。
⼆市场如何运⾏1、需求定理:⼀种物品涨价,对该物品需求量减少,若降价,对其需求量增加。
供给定理:⼀种物品涨价,该物品供给量增加,反之减少。
供求定理:任何⼀种物品的价格都会⾃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因此,价格影响资源配置,它是看不见的⼿的指挥棒。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1、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或者两者都移动)2、确定曲线移动的⽅向3、⽤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2、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了物品短缺,卖者可能将稀缺的物品卖给少部分关系户。
设置下限时,如果价格低于均衡价,没事,若⾼于,则引起物品过剩。
⽐如提⾼最低⼯资容易引起劳动过剩,导致失业率增加。
决策者认为市场不公平会进⾏价格控制,⽬标是帮助穷⼈,但穷⼈会因此更惨,⽐如富⼈可能因为穷⼈成本太⾼⽽不雇佣穷⼈,⽽政府出钱补贴,或减少税收,⽐提⽰最低⼯资更有效。
3、经济受两种规则体系⽀配,供求规律和政府制定的法规。
对买者征税,需求曲线下移,移动量为税收⼤⼩;对卖者征税,供给曲线上移,移动量也是税收⼤⼩;⽆论向谁征税,分配是相同的。
三市场和福利1、消费者剩余:是买者愿意为⼀种物品⽀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付的量。
⽣产者剩余:是卖者得到的量减去其⽣产成本。
市场看不见的⼿使消费者剩余和⽣产者剩余之和达到了最⼤化,不需要⼲涉就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基础》课业笔记 英文版
![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基础》课业笔记 英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3bcf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1.png)
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基础》课业笔记英文版IntroductionThis document presents my notes on "Microeconomic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by N. Gregory Mankiw. These notes summarize key concepts and ideas covered in the book, aiming to provide a helpful overview of microeconomics.Chapter 1: 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People face trade-offs: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 must make choices due to scarcity.-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when making decisions, considering both the direct and opportunity costs is crucial.-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making decisions by evaluating incremental benefits and costs.-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incentives can influence individuals' behavior and decision-making.- 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voluntary exchange benefits all parties involved.- 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markets coordinate exchanges efficiently.- 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tivity is key.- 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inflation can be caused by excessive money supply growth.- 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the Phillips curve illustrates this trade-off.Chapter 2: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Economists use models to simplify reality and understand economic behavior.- Assumptions in economic models help focus on essential elements.- Opportunity cost is the true cost of something and is measured by what we give up to obtain it.Chapter 3: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 Speci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result in greater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consumption possibilities.- Both parties benefit from trade even if one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both goods.- Prices reflect the opportunity cost and guide resources to their most valued uses.Chapter 4: The Market Forces of Supply and Demand- Markets consist of buyers and seller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determine prices and quantities.- Demand curve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ce and quantity demanded, while supply curve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ce and quantity supplied.- Market equilibrium occurs when quantity demanded equals quantity supplied.- Changes in demand or supply shift their respective curves, leading to changes in equilibrium price and quantity.ConclusionThese notes provide a brief summary of the key concepts covered in "Microeconomic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Studying this bookallows for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microeconomic princip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real world.。
微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22章节
![微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22章节](https://img.taocdn.com/s3/m/cfe4b98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2.png)
经济学习笔记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一、重要名词解释道德风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
代理人:一个为另一个人(称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委托人:让另一个人(称为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逆向选择:从无信息一方的角度看,无法观察到的特征组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发信号:有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釆取的行动。
筛选:无信息的一方所采取的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信息的行动。
政治经济学: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府。
康多塞悖论:多数原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一个数学结论,它表明在某些假设条件之下,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一组正当的社会偏好。
中值选民定理:一个数学结论,表明如果要选民沿着一条线选一个点,而且每个选民都想选离他最偏好的点最近的点,那么多数原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点。
行为经济学:经济学中将心理学的观点考虑进来的分支学科。
二、重要摘抄1.人们在获得与相互影响相关的知识上的差别被称为信息不对称。
如果委托人不能完全监督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就倾向于不会像委托人期望的那样努力,雇主可以用各种方法对这个问题做出反应:更好的监督、高工资、延期支付等。
2.一个男人为给他的女朋友买什么礼物而发愁。
“我知道了,我应该给她现金,这样她就可以买任何她想要的礼物了。
”于是,他被甩了。
人们通常比其他人更知道自己的偏好,因此我们可以预期每个人对现金的偏好都大于实物。
送礼的一种解释是,礼物反映了不对称信息和发信号。
他的女朋友希望通过礼物知道他是否爱她的信息,为她选择一件好礼物是他的爱的信号。
可以肯定,挑选一件礼物而不是直接给现金的行动才能成为一个适当的信号。
其代价是高昂的(需要时间),而且它的代价取决于私人信息(他多爱她)。
如果他是真的爱她,选择一件好礼物就不难,因为他时刻在想着她。
送现金的行为表明他甚至懒得去试一试。
3.尽管不对称信息可以在一些情况下要求政府有所作为,但以下三个事实使这个问题复杂化了:第一,私人市场有时可以用发信号和筛选的组合,从而依靠自己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
微观经济学笔记整理
![微观经济学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e5afc11fc4ffe473368ab3a.png)
3、稀缺是经济学的前提✹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节约的科学,经济问题和经济学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稀缺的普遍存在迫使我们节约。
稀缺的两层含义✹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人类满足各种需要的约束条件:✹一个社会只能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经济增长;✹稀缺的资源必须节约使用。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1、选择的定义✹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在不同可供选择的实践中进行挑选的活动。
✹需求的无限性和多样性与资源的稀缺性和用途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各种资源配置之间作出选择。
✹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如何作出选择。
2、机会成本的定义✹如果作出一项选择而不能不放弃另一项选择,那么,这另一项选择在实际上可能的最高代价,称之为该项选择的机会成本。
如何理解机会成本✹从理论上说,机会成本是某项资源改作它用的各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但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只能是其他使用中能够满意的选择。
3、生产可能性边界✹⑴假设✹A、资源量已定,而且在讨论期不变 B、生产技术已定,而且在讨论期不变✹C、只生产两种产品,比如,黄油与大炮⑵生产可能性组合✹在所假设的条件下,两种产品生产组合的所有的可能性也就已确定,如下表:⑷含义AAF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含义 B✹表达了稀缺规律的存在性 AF曲线把第一象限分成两个部分✹比AF曲线更远离原点的空间中的点所表示的组合,在已定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W点。
含义C✹一个经济必须作出选择现实的生产,只能在AF曲线上选择一个点✹选择了B点,就意味着必须放弃作出A、C、D、E的选择。
其他亦然。
含义D 选择是有机会成本的✹从A—E的各点的关系来看,在既定的条件下,要增加大炮的生产,必须以减少黄油的生产为代价。
反之亦然。
(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为了解决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如何配置资源总量,以使经济总量保持某种平衡,达到总产出和总消费的高水平与高增长;如何保持高就业率✹如何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或低的通货膨胀率;✹如何保持经济总量的对外平衡,包括进出口平衡与稳定的汇率。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曼昆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微观部分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曼昆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微观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9297568425c52cc58ad6bedd.png)
第二节需求 需求——和买者相关。 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引入了两个东东: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向上倾斜)。很 simple 的。就是价格和需求量之间 的一个关系。 假使不是每个人都刷牙。呵呵,还是可能的。 我要一管牙膏,这是我的个人需求,那么,我们全校的人(甚至全国)需要的牙膏数目则 是这个学校(全国)的市场需求了。 我不用牙膏,而用洗牙水,洗牙水被称作为替代品(substitute)。牙膏要是太贵了,人们 可能就会去买更多的洗牙水。更好的例子是肥皂和洗衣粉。 牙膏使用的增多会引起人们对牙刷的需求,牙刷称为互补品(plement)。红酒和酸梅也算 是吧。 影响买者的变量有以下几个: 价格(沿需求曲线移动), 收入, 相关物品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
那么我们可以看,如果陈家人每天可以捕 8 斤鱼或者种 24 斤粮食。李家人每天可以捕 5 斤鱼或者 20 斤粮食。
要是我现在从主观看来,李家人不管怎么样都会占了很大的便宜了,那么陈家人还会选择 去交易么?
机会成本:陈家人得到 1 斤鱼的机会成本是 3 斤粮食。李家人得到 1 斤鱼的机会成本是 4 斤粮食。那么李家人在生产粮食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那么陈家人在生产鱼方面具有比较优 势。
绝对优势:陈家人不管在生产鱼还是在粮食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
不多说,如果陈家人每天(5,9)李家人每天(3,8)。
陈家人每天(8,0)李家人每天(0,20)
他们交换:(-3,10)(3,-10)
结果:(5,10)(3,12) 看,我们可以使得陈家人吃更多的粮食,李家人吃更多的粮食。 其实他们的价格定在(鱼为1)1:3和1:4之间就行,两家都会有好处的。这样子。 贸易的好处是根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一节市场与竞争 市场:某种物品和劳务的一群买者和卖者 竞争市场:有许多的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 竞争的种类: 我举个例子 中国铁路——垄断市场 中国的各家民航公司,电信公司——寡头市场 中国的杂志市场——垄断竞争 现在的玩具生产市场——完全竞争 还需要解释一下。看看左边的批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a35c020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2.png)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笔记目录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二、循环流量图(资本循环、要素循环) (1)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1)五、几种价格弹性与商品关系 (2)六、需求价格弹性 (2)七、政府限价对市场的影响 (3)八、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 (3)九、曼昆的市场有效(EFFICIENT) (3)十、税收的代价 (4)十一、国际贸易与关税 (4)十二、公共部门——外部性 (5)十三、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 (7)十四、市场结构 (7)十五、寡头与古诺模型 (8)十六、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 (8)十七、减少贫困的政策 (8)十八、无差异曲线与收入替代效应(斯勒茨基方程) (9)十九、博弈论 (10)二十、微观经济学前沿 (11)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①人们面临权衡的取舍。
②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取得它所放弃的东西。
(也就是机会成本)③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选择)④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⑤贸易能使每个人都获得好处。
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⑦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市场失灵时存在外部性或市场力量)⑧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⑨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循环流量图(资本循环、要素循环)实证分析是描述性的,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分析是命令性的,企业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
例子:(实证分析)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
(规范分析)政府应提高最低工资。
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案例:假设中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50个烧饼或4件毛衣;英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个烧饼或2件毛衣。
烧饼毛衣名称产量机会成本产量机会成本中国50 0.08 4 12.5英国40 0.05 2 20数量价格●有弹性无弹性单位弹性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在生产烧饼和毛衣上都有绝对优势。
微观经济学 笔记整理
![微观经济学 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ccbf380912a216147929ab.png)
微观经济学(1-7章)第一章引论1.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经济人】3.需求曲线①需求定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特殊商品,如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古董和其他珍藏品除外】原因:替代效应、收入效应②需求斜率:负值。
右下方倾斜③函数表达式:Qd =ɑ-ß·P (ɑ、ß为常数,且ɑ、ß>0。
)4.供给曲线①供给定律: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供给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劳动力、古董和其他珍藏品的供给除外(投机)】②供给斜率:正值。
右上方倾斜③函数线性表达式:Qs = -δ+γ·P (δ、γ为常数,且δ、γ>0。
)5.均衡的两种类型:①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②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名词解释: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的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6.需求变动: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某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供给变动:某商品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动,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变动。
7.①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增加厂商销售收入。
反方向变动②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减少销售收入。
同方向变动8.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9.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①商品的可替代行②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③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④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比重。
曼昆微观经济学精要笔记
![曼昆微观经济学精要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4f658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a.png)
曼昆微观经济学精要笔记
本文档将对曼昆微观经济学的精要内容进行概述,重点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 市场供求关系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市场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在市场中,供给方提供商品或服务,需求方购买这些商品或服务。
供求双方的行为决定了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2. 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其效用和预算限制。
效用指消费者对商品满足程度的度量,预算限制指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
3. 生产者行为
生产者行为是指企业在生产商品时所做的决策和行为。
生产者会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决定生产量和价格。
生产者的行为也会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
4.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价格和利润的形成。
5.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能包括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公共物品等。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修正市场失灵。
6. 机会成本和边际分析
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佳替代品的成本。
边际分析是指在做出决策时考虑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变化所带来的效益与成本。
以上是曼昆微观经济学的精要内容概述。
希望本文档对您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微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21章节
![微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21章节](https://img.taocdn.com/s3/m/b784b71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2.png)
经济学习笔记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一、重要名词解释预算约束线: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又称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
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边际替代率MRS: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
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两种物品。
收入效应:当价格的某种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替代效应:当价格的某种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正常物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二、重要摘抄1.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衡量的是消费者用一种物品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也是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
在任何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的所有点上,消费者的满足程度相同。
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偏好,具有四个特征:消费者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无差异曲线不相交;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反映了消费者更愿意放弃他已大量拥有的那一种物品。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告诉我们消费者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意愿。
当物品很容易相互替代时,无差异曲线呈现出较小的凸性;当物品难以替代时,无差异曲线呈现出很大的凸性。
其中两种极端的情况是:边际替代率不变、无差异曲线都是直线的情况下,两种物品是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情况下,两种物品是完全互补品。
2.预算约束衡量了消费者能买得起什么,偏好衡量了消费者想要什么。
消费者可以达到的最高无差异曲线(图中的I2)是正好与预算约束线相切的那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被称为最优点,在这个点上,边际替代率MRS等于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
图1 消费者最优点相对价格是市场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而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微观经济学》笔记
![《微观经济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4cc647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2.png)
《微观经济学》笔记
由于时间仓促,对这本书仅是草草阅读了一番。
对于我这种毫无经济学基础也对经济学从来没感兴趣的人来说,第一章的内容非常的有启发性,开门见山的告诉了我们第一个知识点--经济学的10大原理。
首先谈一下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原理--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3之所以较为印象深刻是因为它提到了理性人这一名词,指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目标的人,这让人能更从专业性的角度去研读经济学原理,同时,它的具体内容较其他原I理比较难理解,需要人重新去适应一种边际思考的逻辑。
这个原理中提到了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同时他们都属于边际变动这一概念,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当然,作为一个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法学专业学生,这些名词未免太过于陌生,但庆幸的是,作者曼昆教授在为我们提供了极其简单易懂的例子。
比如,航空公司愿意以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卖票是因为乘客买票的钱(边际利益)远远大于免费提供的飞机食品(边际成本)的利益。
我认为,这一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原理在生活中实用性很强,它可以贯穿在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碰到了打折的衣服,但这种衣服我并不急需,它可以躺在衣柜里,想穿就穿,所以,即使这衣服打折了,但我任然是付出了成本的,并且边际利益小于边际成本,此时,作为理性决策人,我不会购买这件打折商品。
在这个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经济生活如此丰富的时代,我们进
行经济活动必须时刻保持理性,做理性决策者。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2021考研复习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2021考研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8635659eff9aef8941e06b6.png)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2021考研复习笔记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英美等国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经济学研究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是一目了然的。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可用的机会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增量的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只有当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3.关于人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基本结论在人生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菲利普斯曲线循环流量图重要概念区分实证表述/规范表述绝对优势/比较优势正常物品/低档物品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俱乐部物品定额税/累进税/累退税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经济利润/会计利润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企业短期停止营业/企业退出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市场失灵的两个可能原因:外部性;市场势力(联系第7章市场效率+第10章外部性)名解: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1.科学判断的不同2.价值观的不同3.感觉与现实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实证表述:描述性的,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表述:规定性的,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
一般规律,对从贸易中获益的双方而言,他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
两个人生产都有效率的前提下,有贸易时,双方的消费都能达到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
绝对优势:一个生产者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之和。
市场供给是个人供给之和。
使需求曲线移动的变量:1收入 2相关物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 3爱好 4预期 5买者的数量6商品性质使供给曲线移动的变量:1投入品价格 2技术 3预期 4卖者的数量曲线移动——供给变动需求变动沿着曲线移动——供给量变动需求量变动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1.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两者都移动。
2.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
3.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配置稀缺资源的机制。
价格是信号。
价格制度是这只看不见的手用来指挥经济交响乐队的指挥棒。
市场:由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互补品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供给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均衡价格=市场出清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过剩短缺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观点。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重点)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 价格变动百分比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1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的需求富有弹性。
2必需品与奢侈品必需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奢侈品的需求富有弹性。
3市场的定义狭窄定义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宽泛定义的市场的需求弹性。
(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4时间范围物品的需求在长期内更富有弹性。
在价格低而数量高的各点上,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在价格高而数量低的各点上,需求曲线是富有弹性的。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 / 价格变动百分比供给弹性沿着曲线变动。
企业拥有的工厂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
在供给量水平很低时,供给弹性很高,存在未被利用的生产能力,价格的小幅上升使得企业利用闲置的生产能力(厂房和设备)是有利可图的;随着供给量的增加,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完全利用,需要建立新工厂,要使企业承受额外支出,就必须大幅度上升价格,供给变得缺乏弹性。
弹性大,曲线平坦;弹性小,曲线陡峭。
完全有弹性,水平线;完全无弹性,弹性等于0,垂直线。
弹性>1,富有弹性;弹性=1,单位弹性供给;弹性<1,缺乏弹性。
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即需求量容易被价格影响,则称为富有弹性。
总收益:一种物品的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PxQ(图中的矩形面积)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价格上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价格下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短期与长期中的租金控制:短期中的租金控制,供需缺乏弹性,陡峭;长期中的租金控制,供需富有弹性,平坦。
非限制性,均衡;限制性的价格下限,引起过剩。
限制性的价格上限,引起短缺。
向卖者征税使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向买者征税使需求曲线向下移动。
1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
2买者与卖者分摊了税收负担。
3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是相同的。
无论向谁征税,一旦市场达到新均衡,都是买者和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4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当供给比需求富有弹性时,税收负担更多由消费者承担。
反之,税收负担更多由生产者承担。
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
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
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的价值。
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
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平等: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地分配经济成果的性质。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
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到均衡数量之间的面积。
需求曲线给出的价格表示边际买者的支付意愿。
边际买者是如果价格再升高一点就首先离开市场的买者。
供给曲线给出的价格表示边际卖者的支付意愿。
边际卖者是如果价格再降低一点就首先离开市场的买者。
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
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以上和价格以下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生产者剩余。
市场结果使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达到最大化=均衡的结果是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势力可以使市场无效率,因为它会使价格和数量背离供求均衡。
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税收规模=T=买者支付的价格-卖者得到的价格无谓损失: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拉弗曲线:税收收入先增加然后减少的抛物线图。
横轴是税收规模,纵轴是税收收入。
有税收时,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税收收入。
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的好处。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世界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通行的价格。
关税:对进口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见下图)关税减少了进口量,并使国内市场向没有贸易时的均衡移动。
【图解】消费者剩余=A+B面积生产者剩余=C+G面积政府收入=E面积=有关税后的进口量x关税规模市场总剩余=无关税时总剩余-关税的无谓损失关税的无谓损失=D+F面积结论:关税减少了贸易的好处。
虽然国内生产者的状况变好了,而且政府筹集了收入,但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些好处。
【国际贸易的其他好处】1.增加了物品的多样性。
2.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
3.增加了竞争。
4.加强了思想交流。
第十章外部性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正外部性:有利影响。
如修复历史建筑、技术研究。
负外部性:不利影响。
如狂吠的狗、汽车尾气。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对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和给予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1.命令与控制政策:管制2.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1)矫正税与补贴 2)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1.社会约束(道德规范)2.慈善行为3.利益各方签订合约科斯定理: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观点。
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
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可以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中,每个人的状况都可以变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
但在许多情况下,多方达成协议很难,从而科斯定理并不适用。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排他性: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
【区分】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消费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消费竞争性的物品。
如烟火表演、国防、基础研究(一般性知识)、反贫困公共资源:有消费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