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互动系统,其中包括土地、水源、空气和生物等元素。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对生物多样性、气候和人类健康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水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大量的污染物排入水体会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

首先,水污染使得水中大量氮、磷等营养元素积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发藻类暴发和水华现象。

这些藻类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严重影响水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其次,水污染还会导致水中毒物浓度升高,影响鱼类、水生植物等生物的生存。

因此,有效控制水污染是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关键。

解决方案:加强水污染治理,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系统,减少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并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此外,普及环保意识,呼吁公众爱护水资源,减少过度取水和乱倒垃圾等行为,也是保护水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

二、空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空气污染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它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空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沉积到植被表面,破坏植被的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效应。

其次,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还会通过降水等方式进入土壤和水体,对土壤和水生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因此,减少空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至关重要。

解决方案: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减少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此外,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提高城市绿化率,是缓解空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破坏的有效途径。

三、土壤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境因子,土壤污染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也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首先,土壤污染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的能力,从而降低土壤的肥力。

其次,土壤中的污染物会进入作物,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与防控考核试卷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与防控考核试卷
A.空气污染
B.噪音污染
C.光污染
D.以上都是
12.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A.生活污水排放
B.农业面源污染
C.工业废水排放
D.地表径流变化
13.以下哪些是防控环境污染的有效策略?()
A.源头减量
B.过程控制
C.末端治理
D.忽视环境污染问题
14.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噪音污染?()
A.城市绿化
16.关于垃圾分类回收,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所有垃圾都可用于堆肥
B.塑料垃圾无法回收利用
C.可回收垃圾应单独分类
D.垃圾分类没有实际意义
17.下列哪种做法可以有效防止海洋污染?()
A.直接排放工业废水
B.海上石油开采
C.合理控制船舶污染物排放
D.海洋倾倒垃圾
18.关于环境污染的治理,下列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A.恢复退化生态系统
B.重建生态系统功能
C.引入外来物种
D.保护本地物种
(请在此页下方继续完成剩余题目)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环境污染中最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是______。()
2.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______和______含量过高。()
3.噪音污染对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影响是损害______系统。()
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富集作用通常是由于______污染物的积累。()
5.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的过量排放。()
6.在环境保护中,______原则是指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7.以下哪种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污染:______。()

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磷平衡研究

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磷平衡研究

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磷平衡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然而,农业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氮磷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磷平衡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

氮和磷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氮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无机氮通常由土壤中的氨、硝酸盐等形式存在。

而有机氮则由可分解的生物体和其他有机物质中产生。

磷是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土壤中主要以磷酸盐形式存在。

然而,在现代农业模式下,农民经常大量施用化肥,这些化肥中的氮磷会大量输入到农田土壤中,导致土壤中氮磷含量过高,从而造成氮磷污染。

过多的氮磷对环境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影响淡水湖泊的水质、降低土壤肥力、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

因此,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磷的平衡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氮磷平衡有着复杂的影响因素和复杂的调控机理,因此需要多方面的研究。

农田土壤中氮磷的循环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在化肥被施用到土壤中后,一部分会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另一部分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利用和分解。

分解后的氮磷物质会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研究这些影响。

土壤水分条件是影响氮磷元素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土壤水分饱和或缺水的情况下,土壤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氮磷的释放都会受到影响,因而需要优化土壤水分条件,提高土壤的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pH值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不同的农作物对pH值的适应范围是不同的,合理调节pH值可以优化氮磷物质在土壤中的循环效率。

此外,对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合理调节pH值也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微生物代谢效率。

此外,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调节机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土壤中的枯枝落叶可以作为有机物来为土壤提供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也能够在微生物的参与下,促进土壤中的代谢与释放过程。

还有一些生物体,例如蚯蚓和昆虫等,能够促进土壤中的通气、水分调节与有机物分解等过程,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磷平衡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大气氮沉降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

大气氮沉降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

大气氮沉降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大气氮沉降是指大气中的氮化合物进入陆地和水体的过程。

氮沉降的来源主要是人类活动,例如工业排放、农业施氮和交通运输导致的氮氧化物排放等。

随着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气氮沉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也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大气氮沉降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大气氮沉降可以改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从而影响土壤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组成和丰度。

一些研究发现,氮沉降会导致土壤中硝酸盐和铵盐的积累,从而抑制一些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活动,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这对土壤的养分循环和有机质分解过程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结构。

2.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氮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元素之一。

大气氮沉降使得陆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过程发生改变。

持续的氮沉降可以导致土壤中氮素积累过高,从而改变植物的氮磷比例。

研究表明,在高氮沉降条件下,植物更多地吸收氮而减少对磷的吸收,这可能导致土壤磷的损失和植物的营养失衡。

此外,氮沉降还可能导致水体中氮的过度富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3. 植物生长和生产力:氮是植物生长和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适量的氮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但过高的氮沉降则可能对植物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高氮沉降可以引发植物的氮饱和,导致植物对氮的吸收能力下降,同时还可能导致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减少和叶片的老化加速。

这些变化可能会降低植物的生长速率和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生产力产生直接影响。

4.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氮沉降的变化不仅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和植物群落造成影响,还会对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高氮沉降可以导致一些特定物种的繁荣,从而改变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和相对丰度。

环境变化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变化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变化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其中,水生态系统是最容易受到环境变化影响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环境变化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探讨,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1. 温度上升导致生态系统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体温度也会上升。

这一变化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高温使得水中生物的代谢速率加快,使其生命周期缩短,影响繁殖能力和生态平衡。

另一方面,高温还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一些对低温敏感的物种将逐渐消失,而耐高温的物种将逐渐占主导地位。

2. 气候变化引发的水文循环改变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着降水格局的改变,水生态系统中的水资源供应遭到了破坏。

少雨和长时间干旱会导致水体蒸发过快,造成水源减少,湖泊和河流水位下降,进而影响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繁殖条件。

3. 海平面上升对水生态系统的威胁气候变化还促使了海平面的上升,这对近海和沿海地区的水生态系统构成了巨大威胁。

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河口区域的海水入侵,失去原来的淡水河水,造成生物多样性的流失,甚至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此外,海平面上升还会加剧沿海地区的风暴潮和海浪侵蚀,危及沿海生物的栖息地。

二、人为因素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1. 水资源过度利用人类活动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这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大规模的取水活动导致河流湖泊的水位下降,湿地的退化,破坏了水生物的繁殖环境和栖息地。

此外,过度的排放废水和浓度较高的污染物会进一步破坏水生物种群的结构和数量。

2. 水生态系统的退化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和土地利用的改变,许多原本为水生态系统提供重要服务的湿地和河流被填埋、开垦或破坏。

这样的改变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化。

湿地的消失导致了很多迁徙鸟类失去了栖息地,鱼类和其他生物也无法正常繁衍生息。

3. 水污染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人类活动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氮磷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氮磷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氮磷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一,水中N、P含量过高会直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先引起蓝绿藻等藻类的大量繁殖,降低水体当中的溶解氧,使大量鱼类死亡,水质严重恶化.
第二,土壤中N、P含量过高,则会引起植株的疯长,不结果实,减少了农作物的产量.
对水体而言,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氮磷的超标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水库、河流等水体,导致水中营养元素过剩,水生植物和藻类大量繁殖,致使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水质变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当藻类残体腐烂分解时又会更多地消耗溶解氧,分解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使其它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体被单一种类的藻类控制,生物多样性降低,引起水质恶化。

化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化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化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肥料,它可以为作物提供必要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然而,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也会对土壤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化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一、化肥对土壤养分的改变化肥中包含着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施用后可以迅速提供给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其生长。

然而,过量施用化肥可能导致土壤中养分的积累,进而造成土壤质量下降。

氮素过量施用会增加土壤中硝酸盐的含量,影响土壤的肥力,甚至造成水体污染。

磷素含量过高则容易与土壤中的铝、铁结合,形成难溶的磷酸铝、磷酸铁沉淀,导致磷素的有效性降低。

钾素施用过多会引发土壤中钾钙比例失衡,进而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

二、化肥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化肥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也可能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

由于化肥的酸性,长期施用会使土壤的酸碱度发生变化。

土壤酸化会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

此外,化肥本身对土壤颗粒的黏结作用较弱,容易造成土壤颗粒的团聚松散,使土壤的透气性、渗透性变差,增加水稀流失和土壤侵蚀的风险。

三、化肥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了众多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化肥的大量施用对土壤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

过量的氮肥会导致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下降,进而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多样性。

同时,氮磷肥的施用还可能改变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比例,进而影响土壤中的氮素和有机质的循环。

土壤微生物的减少会影响土壤的生理、化学过程,降低土壤的抗病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四、化肥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风险化肥在施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风险。

一方面,施用化肥时的挥发和溶解会导致氨挥发和底肥浸蚀,造成空气和水体的污染。

另一方面,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中残余的化学物质含量升高,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环境。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渗入地下水中,对水体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结论尽管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氮、磷指标体系及运用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氮、磷指标体系及运用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氮、磷指标体系及运用中有关问题的探讨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氮和磷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这两种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会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氮是生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过量的氮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氮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和人类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

常见的氮污染物包括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磷是植物生长和生命过程中必需的元素,但过量的磷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磷的主要来源包括农业活动、工业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和人类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

常见的磷污染物包括磷酸盐和有机磷化合物。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氮和磷的指标体系包括:
氨氮(NH3-N):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氨氮的最大允许浓度为1.5 mg/L。

亚硝酸盐(NO2-N):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亚硝酸盐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5 mg/L。

硝酸盐(NO3-N):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硝酸盐的最大允许浓度为50 mg/L。

有机磷(PO4-P):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有机磷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1 mg/L。

总磷(TP):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总磷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2 mg/L。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运用是为了保护地表水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确保地表水的质量能够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对于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应当遵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通过合理的控制排放量和使用环保技术来保护地表水环境质量。

如何减少海洋氮和磷污染

如何减少海洋氮和磷污染

如何减少海洋氮和磷污染海洋氮和磷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海洋生态链的破坏。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减少氮和磷的排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减少海洋氮和磷污染的方法。

一、加强污水处理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直接排放到海洋会引起严重的污染。

因此,加强污水处理是减少海洋氮磷污染的关键措施。

可以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化学沉淀技术和物理过滤技术等方法,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物质,达到排放标准后再将处理后的污水排放到海洋中。

二、限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是氮磷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农民在施肥、灌溉和农产品生产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避免过量的氮磷流入土壤和水体。

例如,可以推广有机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在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减少氮磷的流失。

三、改善养殖业管理养殖业是另一个重要的海洋氮磷污染来源。

在养殖过程中,大量的饲料和粪便会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质恶化。

为了减少养殖业的氮磷排放,可以改进养殖场的管理措施。

例如,适量投喂饲料,减少过剩饲料的排放;加强鱼类养殖场的监管,避免养殖密度过大;引入生物滤池等技术,将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四、加强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建立海洋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重要的手段之一。

海洋保护区可以限制捕捞和人类活动,减少人为干扰,保护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在海洋保护区内限制使用化肥、农药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可以有效减少氮和磷的输入量,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综上所述,减少海洋氮和磷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加强污水处理、限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养殖业管理以及加强海洋保护区的建设,都是减少海洋氮和磷污染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为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美丽的海洋。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球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污染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污染是当前最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它直接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首先,水体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会直接毒害水生动植物,导致物种的减少和灭绝。

其次,过量的养分排放,如氮、磷等,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物过度繁殖,抑制其他物种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解决方案:加强对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的治理,建立完善的水污染防控体系;推广生态修复技术,如湿地的建设和水生植物的引种,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二、大气污染对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对陆地生物多样性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悬浮颗粒物的沉降破坏了植被的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与雨水反应生成酸雨,损害了土壤的酸碱平衡,危害了土壤微生物和植物。

解决方案: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控制工业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加强植被恢复和植树造林,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的抗污染能力。

三、土壤污染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壤污染是一种隐形的环境污染问题,它对土壤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破坏。

土壤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它们会积累在土壤中,造成土壤质量的下降,破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生存环境。

解决方案:开展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对污染严重的土地实施修复措施;提倡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微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害物质。

四、声音污染对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声音污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环境污染问题。

它主要来自交通、工厂、建筑施工等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噪音。

动物对于声音的敏感度比人类更高,因此噪音对于动物的影响更为显著。

噪音污染会扰乱动物的生活节律,干扰它们的沟通和繁殖行为,导致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重金属因其具有毒性、持久性和积累性,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

它们会被大气、水体、土壤等载体传播,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其中生态毒理效应尤其引人关注。

本文主要讨论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生物生长和生殖能力、生物化学物质代谢等方面的影响。

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重金属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研究表明,重金属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减少植物数量和物种多样性。

例如,铅和镉等重金属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氮代谢,导致植物生长缓慢、矮化、叶面积减小等生长异常。

同时,重金属也会影响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分配,使得植物体内营养失衡,引起疾病的发生和扩散。

这些因素导致植物减少,物种多样性下降。

此外,重金属污染还会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产生影响。

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小的生物之一,它们在碳、氮、磷等元素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减少,增强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抵抗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微生物对其他有机污染物的腐解能力,从而给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二、对生物生长和生殖能力的影响重金属的毒性特性使其可以通过口、鳃、皮肤等途径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对生物的生长和生殖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镉在水中的存在会阻碍鱼类的生长和发育,导致身体形态畸形、生长缓慢等症状。

铅和汞等重金属也会影响鱼类的生殖能力,使其繁殖的数量、质量和孵化率下降。

类似的现象也有可能出现在陆地生物中。

重金属污染会阻碍动物的生长发育,导致生物体内代谢功能紊乱和生理结构损伤。

这种情况下,如果大量的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积聚,必定会引起范围更广泛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对生物化学物质代谢的影响生物体内的一些代谢过程是受到内源性蛋白如酶和其他分子的调节。

重金属污染通过干扰内源性酶和其他分子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代谢,并导致細胞壁破裂或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从而给生物体带来危害。

如,镉可以干扰Ca2+的生理代谢,降低细胞免疫力;铅会干扰DNA的合成,引发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铜等重金属剂量增加会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失衡,对生物体产生毒性影响等等。

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农药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被使用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农药残留在农田土壤中,从而对土壤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质量下降:农药对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微生物和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降低了土壤的肥力。

同时,农药的残留会累积在土壤中,导致土壤重金属负荷增加,使土壤质量下降。

2.生态系统失衡:农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线虫、蚯蚓等有害无害土壤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产生影响,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食物链的起始环节,对维持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动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药的使用破坏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进而影响了土壤生物链的稳定性和功能。

3.土壤侵蚀加剧:农药污染破坏了土壤的结构,降低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抗侵蚀能力,从而加剧了土壤侵蚀的风险,导致土壤流失和水土流失。

4.土壤污染传递风险:农药在农田土壤中残留的时间较长,会进一步渗透到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导致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危害。

同时,农药还可通过土壤颗粒的迁移和沉积,对地表水体形成污染,进而影响到周围的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2.制定农药使用规范: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种植特点,制定相应的农药使用规范。

规范农药的使用剂量、施用方式和使用方法,合理安排农药施用的时间和频率,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

3.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微生物等自然界存在的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引进和培育益虫等方式,增加土壤中有益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提高土壤的自然抵抗力。

4.加强农药环境监测:建立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农药残留情况,并对超标的土壤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整治措施。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药生产和使用环节的监管,确保农药的合规使用和环境安全。

氮磷沉降对森林土壤生化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氮磷沉降对森林土壤生化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氮磷沉降对森林土壤生化特性影响研究进展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森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氮磷沉降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正悄然改变着森林土壤的生化特性,这一变化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氮磷沉降的来源多种多样。

工业活动、农业施肥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人类活动,使得大量的氮和磷化合物排放到大气中,随后通过干湿沉降的方式进入森林生态系统。

这种沉降现象在近年来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给森林土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氮磷沉降对森林土壤的化学特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土壤的酸碱度。

过量的氮沉降可能导致土壤酸化,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和微生物的活性。

磷的沉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土壤中的磷含量,但如果超过了土壤的承载能力,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其次,氮磷沉降影响了土壤中养分的循环。

氮的输入可能会改变氮的矿化和硝化过程,影响氮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和迁移。

磷的沉降则可能干扰磷的固定和释放机制,进而影响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

在土壤的物理特性方面,氮磷沉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长期的氮磷沉降可能导致土壤结构的改变,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土壤颗粒的团聚程度可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土壤的水分渗透和保持能力。

这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和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氮磷沉降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

微生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转化者,其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土壤的生化过程。

过量的氮磷输入可能会改变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循环。

一些对氮磷敏感的微生物种类可能会减少,而适应高氮磷环境的微生物可能会增多,从而导致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降低。

这种变化可能会削弱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对于森林土壤酶活性而言,氮磷沉降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土壤酶参与了土壤中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如养分的转化和有机物的分解。

氮磷沉降可能会直接影响酶的产生和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的生化反应速率。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考试 选择题 64题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考试 选择题 64题

1.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B. 综合治理C. 公众参与D. 经济优先2. 生态修复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B. 增加人类活动空间C. 提高经济效益D. 减少生物多样性3. 下列哪种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有机农药C. 氮磷化合物D. 放射性物质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在于?A. 保护单一物种B. 保护生态系统C. 保护遗传多样性D. 保护物种多样性5. 下列哪项措施最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A. 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B. 提高能源效率C. 增加森林砍伐D. 增加农业用地6.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B. 增加项目成本C. 减少项目投资D. 提高项目利润7. 下列哪种方法最有效于土壤污染的修复?A. 物理挖掘B. 化学处理C. 生物修复D. 自然衰减8.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A. 重金属污染B. 有机物污染C. 氮磷过量D. 放射性污染9. 下列哪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A. 公平性B. 持续性C. 共同性D. 竞争性10. 生态系统服务包括哪些方面?A. 供给服务B. 调节服务C. 文化服务D. 以上都是11. 下列哪种行为最有助于减少塑料污染?A. 增加塑料袋使用B. 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C. 增加塑料回收D. 增加塑料生产12.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火山活动B. 太阳辐射变化C. 温室气体排放D. 地球轨道变化13. 下列哪项措施最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 增加物种捕猎B. 保护自然栖息地C. 增加物种引进D. 增加物种灭绝14.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 自然灾害B. 人类活动C. 动物活动D. 植物生长15. 下列哪种能源最环保?A. 煤炭B. 石油C. 天然气D. 太阳能16. 生态平衡的主要特征是?A. 物种数量不变B.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平衡C. 生物多样性减少D. 生态系统不稳定17.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政策的主要目标?A. 保护环境B. 促进经济发展C. 提高生活质量D. 增加污染排放18. 下列哪种方法最有效于水体污染的治理?A. 物理过滤B. 化学沉淀C. 生物处理D. 自然净化19. 环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环境意识B. 增加环境污染C. 减少环境保护D. 提高经济效益20. 下列哪种行为最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A. 增加机动车使用B. 减少工业排放C. 增加燃煤发电D. 增加森林砍伐21. 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步骤包括?A. 评估、规划、实施、监测B. 增加物种数量C. 减少人类干预D. 增加经济活动22. 下列哪种污染物对土壤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有机农药C. 氮磷化合物D. 放射性物质23. 环境管理的主要目的是?A. 保护环境B. 增加污染排放C. 减少经济活动D. 提高生活成本24. 下列哪种方法最有效于大气污染的治理?A. 物理吸附B. 化学吸收C. 生物过滤D. 自然扩散25.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A. 评估环境质量B. 增加环境污染C. 减少环境保护D. 提高经济效益26. 下列哪种行为最有助于减少水污染?A. 增加工业废水排放B. 减少农业化肥使用C. 增加城市污水排放D. 增加水体开发27.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A. 物种多样性B. 物种单一性C. 能量流动减少D. 物质循环增加28. 下列哪种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有机农药C. 氮磷化合物D. 二氧化碳29. 环境规划的主要目的是?A. 保护环境B. 增加污染排放C. 减少经济活动D. 提高生活成本30. 下列哪种方法最有效于固体废物处理?A. 填埋B. 焚烧C. 回收利用D. 自然分解31.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步骤包括?A. 准备、实施、评估、监测B. 增加项目投资C. 减少环境保护D. 提高经济效益32. 下列哪种行为最有助于减少土壤污染?A. 增加工业废水排放B. 减少农业化肥使用C. 增加城市污水排放D. 增加土壤开发33. 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类型包括?A. 供给服务B. 调节服务C. 文化服务D. 以上都是34. 下列哪种污染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有机农药C. 氮磷化合物D. 放射性物质35. 环境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A. 保护环境B. 增加污染排放C. 减少经济活动D. 提高生活成本36. 下列哪种方法最有效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A. 物理过滤B. 化学沉淀C. 生物处理D. 自然净化37. 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A. 环境知识B. 环境技能C. 环境态度D. 以上都是38. 下列哪种行为最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A. 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B. 提高能源效率C. 增加森林砍伐D. 增加农业用地39. 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目标包括?A. 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B. 增加人类活动空间C. 提高经济效益D. 减少生物多样性40. 下列哪种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有机农药C. 氮磷化合物D. 放射性物质41. 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A. 环境规划B. 环境监测C. 环境评估D. 以上都是42. 下列哪种方法最有效于土壤污染的治理?A. 物理挖掘B. 化学处理C. 生物修复D. 自然衰减4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A. 环境影响预测B. 环境影响评估C.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D. 以上都是44. 下列哪种行为最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A. 增加机动车使用B. 减少工业排放C. 增加燃煤发电D. 增加森林砍伐45. 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功能包括?A. 供给服务B. 调节服务C. 文化服务D. 以上都是46. 下列哪种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有机农药C. 氮磷化合物D. 二氧化碳47.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A. 环境目标B. 环境措施C. 环境监测D. 以上都是48. 下列哪种方法最有效于水体污染的治理?A. 物理过滤B. 化学沉淀C. 生物处理D. 自然净化49. 环境教育的主要目标包括?A. 提高环境意识B. 增加环境污染C. 减少环境保护D. 提高经济效益50. 下列哪种行为最有助于减少土壤污染?A. 增加工业废水排放B. 减少农业化肥使用C. 增加城市污水排放D. 增加土壤开发5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A. 物种多样性B. 物种单一性C. 能量流动减少D. 物质循环增加52. 下列哪种污染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有机农药C. 氮磷化合物D. 放射性物质53. 环境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A. 环境保护B. 污染控制C. 资源管理D. 以上都是54. 下列哪种方法最有效于大气污染的治理?A. 物理吸附B. 化学吸收C. 生物过滤D. 自然扩散55.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A. 环境质量监测B. 环境影响监测C. 环境风险监测D. 以上都是56. 下列哪种行为最有助于减少水污染?A. 增加工业废水排放B. 减少农业化肥使用C. 增加城市污水排放D. 增加水体开发57. 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价值包括?A. 经济价值B. 生态价值C. 社会价值D. 以上都是58. 下列哪种污染物对土壤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有机农药C. 氮磷化合物D. 放射性物质59. 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A. 保护环境B. 增加污染排放C. 减少经济活动D. 提高生活成本60. 下列哪种方法最有效于固体废物处理?A. 填埋B. 焚烧C. 回收利用D. 自然分解61.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标包括?A.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B. 增加项目成本C. 减少项目投资D. 提高项目利润62. 下列哪种行为最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A. 增加机动车使用B. 减少工业排放C. 增加燃煤发电D. 增加森林砍伐63. 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步骤包括?A. 评估、规划、实施、监测B. 增加物种数量C. 减少人类干预D. 增加经济活动64. 下列哪种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有机农药C. 氮磷化合物D. 放射性物质答案:1. D2. A3. C4. B5. B6. A7. C8. C9. D10. D11. B12. C13. B14. B15. D16. B17. D18. C19. A20. B21. A22. A23. A24. B25. A26. B27. A28. D29. A30. C31. A32. B33. D34. A35. A36. C37. D38. B39. A40. C41. D42. C43. D44. B45. D46. D47. D48. C49. A50. B51. A52. A53. D54. B55. D56. B57. D58. A59. A60. C61. A62. B63. A64. C。

污水处理厂中氮磷的回收与利用技术

污水处理厂中氮磷的回收与利用技术
根据处理原理和工艺的不同,氮磷回收与利用技术可分为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三大类。
特点
各类方法在处理效果、资源回收率、运行成本等方面存在差异。生物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等优 点,但回收率相对较低;化学法可实现较高的回收率,但处理成本较高;物理化学法则在处理效果和 回收率之间取得平衡。
关键技术与挑战
关键技术
包括高效脱氮除磷技术、氮磷资源回收技术、污泥减量与资源化技术等。这些技术是实 现污水处理厂氮磷回收与利用的关键。
挑战
在实际应用中,氮磷回收与利用技术面临着处理效果不稳定、资源回收率低、运行成本 高等问题。此外,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市场需求的不足等因素也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和 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处理效果和资源回收
智能化管理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污水处理厂将实现智能化 管理,提高氮磷回收与利用技术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政策建议和措施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强对污水处理 厂中氮磷回收与利用技 术的政策引导,鼓励和 支持相关技术的研发和 应用。
完善法规标准
政府应完善相关法规和 标准,规范污水处理厂 的运行和管理,确保氮 磷资源的有效回收和利 用。
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 氮磷资源回收利用的认 识和意识,促进相关技 术的推广和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经济效益分析
1 2 3
资源回收
通过氮磷回收技术,可以将污水中的氮磷转化为 有价值的肥料或化工产品,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
能源节约
氮磷回收技术通常与污水处理厂的能源回收系统 相结合,通过回收污水中的能量,降低污水处理 厂的能源消耗。

污染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污染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污染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湿地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它不仅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还具有水资源储存、水质净化和防治洪涝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污染物的排放,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污染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1. 污染物对湿地水质的影响污染物的排放对湿地水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会被排放到湿地水体中,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这些污染物会破坏湿地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其次,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被冲刷到湿地水体中,使水中氮磷浓度升高。

这导致水中营养盐的富集,引发藻类过度生长,俗称“水华”,进一步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污染物对湿地土壤的影响湿地土壤是湿地生态系统中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它具有很强的保水和吸附能力。

然而,污染物的排放破坏了湿地土壤的功能。

首先,酸雨等大气污染物使湿地土壤酸化,导致土壤中的pH值降低,抑制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植物的生长。

其次,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会积累到一定浓度,对湿地植物的生长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污染物对湿地植被的影响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保持水土的特殊功能。

然而,污染物的存在威胁着湿地植被的生存和繁衍。

首先,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会通过降水沉降到湿地植被表面,导致植物叶片受损,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其次,水体中的污染物会通过植被的根系吸收,使植物发生萎黄、枯死等现象。

这些都会破坏湿地植被的组成和结构,使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4. 污染物对湿地动物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是众多动物的栖息地,但污染物的存在却对湿地动物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首先,水体中的有毒物质会直接对湿地动物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大面积的死亡。

其次,湿地动物往往具有较高的食物链位置,污染物的积累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而不断放大,对湿地动物群落结构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污水排海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摧毁

污水排海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摧毁

污水排海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摧毁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态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而红树林湿地则是湿地中的瑰宝。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污水排海问题日益突出,给红树林湿地带来了严重的摧毁。

首先,污水排海导致水体污染,对红树林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破坏。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和氮磷等污染物,这些物质进入红树林湿地后,会破坏湿地土壤的结构,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吸收能力。

同时,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会导致湿地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进而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污水排海还会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红树林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如红树林蟹、红树林鸟等。

然而,污水排海导致湿地水质恶化,许多生物无法适应水体环境的变化而死亡或迁徙。

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导致食物链的破裂,进而影响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污水排海还会对红树林湿地的土壤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湿地土壤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然而,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会附着在土壤中,使土壤质量下降。

土壤质量的下降将影响红树林湿地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进而影响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污水排海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摧毁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排放对湿地的影响。

其次,加强对污水排海行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

同时,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减少污水的产生和排放。

最后,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寻找更加有效的湿地保护和修复方法,为红树林湿地的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保障。

总之,污水排海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摧毁。

为了保护红树林湿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污水治理,减少污水排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污水排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保护

污水排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保护

污水排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保护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其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大量污水排放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污水排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污水排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1. 水质污染:污水排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氮、磷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导致湿地水质恶化。

有机物的大量输入会导致湿地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繁殖,产生藻华,破坏湿地的生态平衡。

重金属的积累会对湿地生物造成直接毒害。

2. 生物多样性损失: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但污水排放会破坏湿地的适宜环境,导致许多生物无法生存或迁移,从而降低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特别是湿地中的敏感物种,如湿地鸟类和湿地植物,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3. 湿地退化:污水排放中的污染物会对湿地土壤产生负面影响,破坏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导致湿地的土壤退化。

土壤退化不仅影响湿地植物的生长,也影响湿地的水保持能力和养分循环能力。

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措施1. 加强污水处理:针对污水排放对湿地的污染问题,应当加强污水处理工作,确保排放到湿地的污水符合相应的标准。

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等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湿地的影响。

2. 生态修复:针对已经受到污水排放影响的湿地,应进行生态修复工作。

通过人工植被、湿地的恢复和重建,以及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提高湿地对污水的自净能力。

3. 立法和管理:加强湿地保护的立法和管理工作,确保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加强湿地监测与评估工作,及时发现湿地受到的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4.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加强湿地科普教育,培养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和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的力量。

结语:污水排放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只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可以减轻甚至逆转这样的影响。

生态环境分子生物学的新进展和热点

生态环境分子生物学的新进展和热点

生态环境分子生物学的新进展和热点随着人类经济活动不断加剧,环境变化的影响在不断扩大,全球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深入了解生态系统内部的分子机制,以及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中发挥作用,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

1. 基因组学在生态环境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随着DNA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学在生态环境分子生物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微生物、水生生物等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和基因功能,揭示生态系统内部的分子机制。

基因组学还可以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支持。

例如,通过对淡水生物群落的基因组分析,科学家可以了解到不同物种在环境变化下的适应策略,为保护和修复淡水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2. 环境污染对生物分子机制的影响环境污染是生态系统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不同的污染物质会对生物分子机制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引发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严重影响。

例如,长期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的DNA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土壤。

此外,氮、磷污染等也会改变微生物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学特征,影响微生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内部的分子机制的影响,为污染物质的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支持。

3.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概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多样性物种群落具有更高的抗干扰和适应性,能够更好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4. 生态环境分子生物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共同关注的议题。

在这一进程中,生态环境分子生物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生态系统内部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和修复政策提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磷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摘要:研究水体氮磷污染及相关治理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尤其氮磷污染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

本文简要阐述了氮磷污染的现状及危害,重点分析了氮磷污染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探讨了氮磷污染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各种可能影响机制。

针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提出了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的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氮磷污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
引言: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化学肥料使用量的增加及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 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的氮磷污染有加重趋势。

据水利部最新的全国淡水资源质量评价,我国131个大型湖泊中达富营养化程的湖泊67个。

有关部门近年对100余座水库的水质评价表明,13座水库为富营养性。

主要河湖富营养化严重, 而氮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盐。

富营养化进一步导致水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不仅直接关系到水体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更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本论文综述了氮磷污染对水生植物的各种影响来分析恢复氮磷污染的影响。

1氮磷污染来源
水体中的氮磷来源很多,其中有外源性负荷和内源性负荷。

外源性的氮磷有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

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点源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内源性负荷有沉积物中氮和磷的释放、水生动植物新陈代谢分解。

近年来,我国农村施肥结构不合理,农田施肥中化学肥料使用量剧增,从而导致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土块板结和土壤通透性降低、地表径流加大、大量养分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的一级、二级处理后,仍含有大量无机营养物氮磷,这些物质排放到自然水体可以直接被藻类利用。

工业废水中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工业点源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重点治理工业点源污染。

但治理实践表明,单纯控制点源污染,仍然不能消除水体污染,因为除了点源外,大量的非点源污染物分散地不间断地进入水体。

调查显示,农业所产生的污染已经远远超过城市点源产生的污染量。

其中主要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不当使用导致的污染,禽畜养殖业的过度发展导致的污染,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导致的污染,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垃圾导致的污染。

2氮磷污染标准
水体污染中最严重的是氮磷污染。

我国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

通常用总磷浓度0.02mg/L的标准来衡量水体是否具有富营养化水平的磷污染状况,而发生富营养化的总氮临界值为0.2mg/L,因此这里可以用地表水的氨氮、总磷标准来衡量水体是否发生氮磷污染。

3氮磷污染与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最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 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

处于富营养化的水体会造成如下危害:1、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2、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浮游植物、藻类鱼类大量死亡。

3、降低水体的透明度,严重影响了水体的美学及观赏价值,大量藻类浮在水体表面,不断腐化形成一层绿色浮渣,使水质变得浑浊,透明度明显降低。

4、向水体释放有毒物质。

5、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生物种群量会出现剧烈波动,某些生物种类明显减少,而另一些生物种类显著增加,水体的正常生态平衡被扰乱。

4污染防治对策
对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物理化学方法尽管短期效果好、迅速有效,但往往治标不治本且费用高易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生物生态法中的水生植物净化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水生植被是一个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等各种水体中的植物类群,包括大型
藻类如轮藻等和水生维管植物。

我们常说的水生植物通常具有四种生活类型,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在水体生态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对藻类化感抑制作用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

化感作用是轮藻丛生的水域中浮游植物量少的主要原因。

蓖齿眼子菜对栅藻和微囊藻也有一定的化感作用。

金鱼藻抑制浮游植物生长。

狐尾藻可释放出抑制微囊藻生长的化感物质。

沉水植物对水质的改良作用是通过吸附水体中生物性和非生物性悬浮物质,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下光照条件,增加水体溶解氧,以及吸收固定水体和底泥中N、P等营养素实现的。

沉水植物的茎、叶都具有很强的吸收功能,能明显地去除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

童昌华等研究发现金鱼藻、狐尾藻、微齿(禾叶)眼子菜、马来眼子菜、凤眼莲、苦草对水中总氮、总磷和硝态氮有较好的除效果,而以狐尾藻和微齿眼子菜两种效果最好。

沉水植物能够从底质沉积物中补充不足的营养,在水生植物群落中占据营养竞争优势。

沉水植物能以机械化方式收割沉水植物转移氮、磷营养盐,是水体富营养化适度控制的一项实用技术。

大型飘浮水生植物在光照竞争中占绝对优势,生长力很高,能够高效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漂浮植物容易打捞,但繁殖能力很强。

大型飘浮水生植物还会分泌一些抑藻物质,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

特别是一些生长快速的漂浮植物如凤眼莲、浮萍等被广泛用于治理污水或者被选用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降低水体氮磷水平,提高水体透明度,从而逐步恢复沉水植物及整个生态环境。

凤眼莲是公认的去除氮磷效果最佳的植物,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占领整个水域,将其它植物种类排挤掉成为优势种,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大大降低,但同时阻隔水体与外界的阳光、空气交换,降低水体中溶解氧,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果应用其进行水体的生态修复,必须严格注意控制其过度繁殖。

浮叶植物叶漂浮水面或挺出水面, 在与浮游生物在光照、营养竞争中具有优势。

睡莲形态优美, 可用于公园水体修复。

菱群落优势明显, 经济价值高,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挺水植物菖蒲和狭叶香蒲对水质有较好的适应性不但能消除水体氮磷污染还能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

藻类增殖迅速, 初级生产力极高, 对氮磷等营养成分的吸收富集量大。

因此,用藻类处理污水在水质的改善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水网藻对氮磷有较强的富集吸收能力。

在一发定程度上能抑制微藻的过度生长, 防止微藻水华的发生。

合理搭配物种,根据环境条件和植物群落的特征定比例在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 使整个生态系统高效运转, 最终形成稳定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

利用水生植物及周围生物组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群体效应, 充分发挥水生植物对光、营养、空间等资源的竞争优势利用飘浮植物、挺水植物作为先锋物种, 抑制藻类生长, 吸收营养物质, 净化水体。

4 结语
我国湖泊水体普遍受到氮磷污染,根据国情和水环境治理要求,对其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问题已迫在眉急。

我们认真分析了氮磷污染的现状及危害,探讨出最佳防治方案即优先应用生物-生态组合技术,使得氮磷污染治理更加合理、经济、有效。

水生植物应用于水体生态修复具有经济、高效、环保等特性,无疑为我国日益恶化的水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途径, 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梁舸江,芦国才, 水体中的氮磷污染及其处理工艺[J].中国科技信息,2007,(18):30.
[2]杨旻,吴小刚,张维昊等,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7):99.
[3]陈德辉,刘永定,宋立荣. 蓖齿眼子菜对栅藻和微囊藻的他感作用及其参数[J]. 水生生物学报, 2004, 28(2):1631~68.
[4] 曹萃禾.四种生态类型的水生维管束植物净化能力的作用[J].生态学志,1987,6(1):37~39.
[5] 尚士友,申庆泰,杜健民,等. 内蒙古乌梁素海沉水植物的收割工程技术[J]. 湖泊科学, 2004, 16(2):169- 177.
[6]严国安,任南,李益健. 环境因素对凤眼莲生长及净化作用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1994, 1:2- 5.
[7]陈飞星, 朱斌. 利用水生植物改善北京动物园水环境的研究初探[J]. 上海环境科学, 2002, 21(8): 469- 472.
[8] 张维昊,周连凤,吴小刚,等. 菖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应用研究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3):355-358.
[9]彭清涛. 植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污染防治技术,1998,2:24-27..
[10]刘德启,由文辉,李敏,等. 微藻对水网藻在水体修复中的胁迫作用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4):1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