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总复习资料.pdf
天津市第一中学高考语文总结古代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复习资料(pdf)
天津市第⼀中学⾼考语⽂总结古代⽂化知识和⽂学常识复习资料(pdf)第⼀学期第⼗⼀周2014-2015学年⼀、饮⾷器⽤【五⾕】古代所指的五种⾕物。
“五⾕”,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种指稻、⿉、稷、麦、菽;另⼀种指⿇、⿉、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后者有⿇⽆稻。
古代经济⽂化中⼼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北⽅种稻有限,所以“五⾕”中最初⽆稻。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种指⽜、⽺、猪、⽝、鸡;⼀种指麋、⿅、磨、狼、兔;还有⼀种指磨、⿅、熊、狼、野猪。
第⼀种说法流传较⼴。
【五味】指酸、咸、甜(⽢)、苦、辣(⾟)五种味道。
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猪、狗、鸡。
【⼋珍】指古代⼋种珍贵的⾷品。
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不同。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唇、驼乳麋、天鹅炙、紫⽟浆、⽞⽟浆也。
”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珍。
【古代⾷器】古代⾷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形似⼤碗,⼈们从甗中盛出⾷物放在簋中再⾷⽤。
簠,是⼀种长⽅形的盛装⾷物的器具,⽤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
⾖,像⾼脚盘,本⽤来盛⿉稷,供祭祀⽤,后渐渐⽤来盛⾁酱与⾁羹了。
⽫,盛饭⾷的⽤具,两边有⽿。
盂,盛饮之器,敞⼝,深腹,有⽿,下有圆形之⾜。
盆盂,均为盛物之器。
案,⼜称⾷案,是进⾷⽤的托盘,形体不⼤,有四⾜或三⾜,⾜很矮,古⼈进⾷时常“举案齐眉”,以⽰敬意。
古⼈⾷⾁常⽤⼔把⿍中⾁取出,置于俎上,然后⽤⼑割着吃。
⼔,是长柄汤匙;俎,是长⽅形砧板,两端有⾜⽀地。
古⼈常以⼑⼔、⼑俎并举,并以“俎上⾁”⽐喻受⼈欺凌、任⼈宰割的境遇。
《鸿门宴》中有这么⼀句:“⼈为⼑俎,我为鱼⾁,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
箸,夹⾷的⽤具,与“住”谐⾳,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因以⽵制成,故加个“⽵”字头为“筷”,沿⽤⾄今。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电子版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电子版语文是每个学生在学校生涯中必须面对并且付出努力的科目之一。
对于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掌握语文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为了方便广大考生复习备考,下面将为大家汇总一些高考语文知识点,并提供电子版资料。
一、古诗文鉴赏古诗文鉴赏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之一。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1. 五言绝句:复习《静夜思》、《登鹳雀楼》等脍炙人口的古代绝句作品,了解作者的用意和文化背景。
2. 七言绝句:学习《长恨歌》、《木兰辞》等七言绝句的写作技巧和想象力。
3. 古文阅读:了解《论语》、《史记》等经典文献的背景和主要观点,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必考内容。
为了顺利完成文言文阅读理解题,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词语理解:掌握常见文言词汇的词义和用法,如“朕”、“忍辱负重”等,并能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 修辞手法:学习常见的文言修辞手法,如夸张、对仗、比喻等,并能辨析这些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3. 文化背景:通过了解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内涵。
三、现代语文阅读现代语文阅读是考察学生对当代文化和社会问题的理解能力。
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新闻报道:关注近几年的热点新闻,了解当代社会问题的发展和变化,例如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
2. 科普知识:了解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如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以便更好地理解相关文章和题目。
3. 文学作品:阅读一些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如鲁迅、朱自清等,提升对当代文化的理解能力。
四、写作技巧高考语文考试中的写作部分是一个考察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环节。
为了取得好成绩,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写作技巧:1. 论证思路:清楚思考并理解问题,构建合理的论证思路,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2. 语言表达:注意语句的表达方式,避免重复和啰嗦,力求言简意赅。
3. 文章结构: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使文章层次清晰、有序。
高考语文全册复习知识点doc
高考语文全册复习知识点doc导语:高考语文是每个高中生都需要面对的一道难题。
它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和考试要求,而复习这些知识点时,学生们常常陷入迷茫。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高考语文全册的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古代文学概述:包括古代文学的起源、特点、分类等。
2. 文言文阅读:重点复习历史人物传记、哲学思想、诗词赏析等方面的文言文阅读。
3. 文言文基本知识:包括文言词法、句法、修辞手法等。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现代文学概述:包括现代文学的特点、主题、风格等。
2. 现代散文:重点复习散文的特点、文体、题材等。
3. 现代诗歌:重点复习现代诗歌的特点、体裁、韵律等。
4. 现代小说:重点复习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其风格。
5. 现代戏剧:重点复习现代戏剧的特点、主题、艺术手法等。
三、古代文言实词知识点1. 实词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概念和常见实词的分类。
2. 古代文言实词的用法和意义:重点复习古代文言实词的常见用法、常见意义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运用。
四、修辞手法知识点1. 修辞手法的分类和特点: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分类和特点。
2. 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复习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如何理解和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等。
五、写作知识点1. 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立意、结构、修辞、语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 写作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重点复习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如主题不突出、结构松散、选材不当等,以及相应的改进方法。
六、阅读理解知识点1. 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包括理解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观点、掌握文章的结构等。
2. 阅读常见问题及解题方法:重点复习阅读中常见的问题,如理解困难、选项混淆等,以及相应的解题方法。
七、写作鉴赏知识点1. 名篇赏析:重点复习名篇的写作特点、主题、艺术手法等。
2. 名家评点:重点复习文学大家对名篇的评点和评析,了解名家对文章的看法和评价标准。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编电子版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编电子版在高考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科目。
掌握好语文的知识点是考生取得高分的关键,因此,对于高考语文知识点的汇编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以电子版的形式,对高考语文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2. 文言文阅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包括古文阅读与鉴赏,分析作者语言运用等。
3. 唐诗宋词: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4. 鲁迅与现代文学:了解鲁迅的作品,如《孔乙己》、《呐喊》等,以及现代文学的特点与流派。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阅读理解:针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
2. 科技与文化:了解科技发展对文化与传统的影响,如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等。
3. 文学流派:了解现代文学的不同流派,如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等。
4. 当代作家与作品:了解当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
三、修辞手法知识点1. 修辞手法分类: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
2. 修辞手法的应用:理解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目的,分析其作用与效果。
3. 文言修辞手法: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
四、阅读方法与技巧知识点1. 快速阅读:了解如何运用快速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2. 多角度理解: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来理解文本,如情感、逻辑、文化等。
3. 阅读策略: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策略,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4. 辨析技巧:学会辨析文章中的正误、真假、主次,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度。
五、写作技巧知识点1. 写作结构与组织: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结构,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2. 文章的逻辑关系:掌握文章中段落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保证写作的连贯性。
3. 修辞手法运用: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如排比、对偶等。
4. 文章的评价标准: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评价标准,如议论文的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等。
2023高考语文常考内容复习资料
2023高考语文常考内容复习资料高考语文常识复习资料1、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现在的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衔。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
相当于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
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县掌教学。
相当于县教育局长。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总复习资料语文高考主要内容一、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1.名句名篇默写(1)40个背默篇目(2)中国古代文学文体常识2.诗歌阅读与鉴赏(1)诗歌鉴赏简答题(2)诗歌鉴赏选择题3.文言文阅读:总说(常用词语集释)(1)实词题(2)虚词题(3)古今异义题(人物性格题,特殊句式题)(4) 内容归纳题(5)断句题(6)翻译题二.语言知识与运用(7题27分)1.语言知识:(1)字音与字形(2)近义词与成语(3)语病与标点2.语言运用:(1)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2)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4)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三.现代文阅读(7题30分)1.必做:(1)一般论述类的阅读(2)说明类文章的阅读2.选做:(0)现代文(主观题型)的阅读与答题要领(1)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的阅读和小说的阅读(2)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和传记类文章的阅读四.作文(1题60分)0.高考作文的四大基本类型:话题作文、题义作文、新型命题作文、新型材料作文1.高考审题与立意2.高考定体与构篇3.高考升格与突破五.考场作文的基本体式范例文章10篇语文高考的心理策略答题策略提分策略高考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知识水平,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一个考生的失利可能失在知识的掌握上,也可能失在答卷的策略和技巧上,还可能失在心态上,这其中的任何环节都是成功的必要保证,不可忽视。
一、心态策略:良好的心态高考成功的一半克服六种不良心态:1、偏急心态。
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没有审清题设条件,慌忙答题,这种心态称作偏急心态。
正确的做法是:拿到试题,先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晦信息。
根据条件,设计出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解题有顺序地进行。
2、犹豫心态。
一接触到试题,好象有不少思路,但对每一种思路又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迟迟不下笔,此谓犹豫心态。
语文高考总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总复习资料一、语言知识与运用(7题24分)1.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得识记。
2 、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得识记与正确书写。
3、词语(包括熟语)得识记、理解与正确使用。
4、病句得辨析与修改。
5、语句得扩展、语段得压缩。
6、句式得选用、仿用与变换。
7、常见修辞方法得正确运用。
8、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二.现代文阅读(9题32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作品结构得分析,作品主题得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与主要表现手法得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得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得品味。
4、作品形象得欣赏,作品内涵得赏析,作品艺术魅力得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得价值判断与审美取向得评价。
6、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得发掘。
7、对作者得创作背景与创作意图得探讨。
8、对作品得个性化阅读与有创意得解读。
(二)实用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1、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义得理解。
2、文中信息得筛选与整合。
3、语言特色得分析,文章结构得把握,中心意思得概括。
4、文体基本特征与主要表现手法得分析。
5、文本主要观点与基本倾向得评价。
6、对文本所产生得社会价值与影响得评价。
7、对文本某种特色得深度思考与判断。
8、从不同得角度与层面对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得发掘。
9、对作者得写作背景与写作意图得探讨。
10、对文本中某些问题得探究。
三.古代诗文阅读(8题34分)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得理解。
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与用法得理解。
3.与现代汉语不同得句式与用法得理解。
4、文中句子得理解与翻译。
5、文中信息得筛选。
6、文章内容要点得归纳,中心意思得概括。
7、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得分析概括。
8、文学作品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得鉴赏。
9、文章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态度得评价。
10、常见古诗文名句名篇得默写。
四.作文(1题60分)1、高考作文得四大基本类型:话题作文、题义作文、新型命题作文、新型材料作文2、高考审题与立意3、高考定体与构篇4、高考升格与突破五.考场作文得基本体式范例文章10篇第一版块:语言知识与运用1、字音字形辨析题:字音题:【答题技巧】(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得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得可能性小。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pdf
2014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 ? 拼音 ? 几条规律: 1.多音字:记少不记多 如:辟bì?复辟辟邪其余念pì 处chù?机关、地方其余念chǔ 2.形声字:多数情况仍读声母,少数已经变音 未变:粗犷?guǎng舐犊情深?shì 变音:矩形?jǔ轮廓?kuò 3.前后鼻音:一般与声旁的前后鼻音是一致的,少数例外 艮gen:?垠yín?恳kěn?跟gēnjing:?经jīng?径jìng刭jǐng 亘gèn:?垣yuán?桓huán?恒héng令lìng:岭lǐng?伶líng邻lín拎līn 4.平翘舌音:也基本与声旁一致,少数例外 仓cāng:?沧cāng?疮chuāng?怆chuàng 寺sì:侍shì?峙zhì恃shì真zhēn:镇zhèn缜zhěn臻zhēn ? ? 多音字:(空的为用法多的一项) 1.语体色彩:(上面为口语,下面为书面语) 壳ké(口)贝壳脑壳? qiào(书)躯壳金蝉脱壳地壳 翘qiào翘尾巴? qiáo翘楚翘首连翘 露lòu露头出头露面露脸露马脚露丑? lù 剥bāo剥皮 bō 嚼jiáo咬文嚼字味同嚼蜡? jué咀嚼 勒lēi lè勒令勒索悬崖勒马 2.词性: 粘nián(形)粘性粘土? zhān(动)粘贴?…… 处chǔ(动)处方…… chù(名)处所处长处处 泊pō(名)水泊血泊湖泊? bó(动)停泊泊位 畜chù(名)牲畜家畜 xù(动)畜养畜牧 囤tún(动)囤积 dùn(名)粮囤 3.语意: 哄hōng(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哄堂大笑哄抢? hǒng(骗)哄骗 hòng(吵闹)起哄一哄而散 强qiáng qiǎng(勉强)强颜欢笑强词夺理
jiàng倔强强嘴 着zhāo(同“招”)着数花着? zháo(感受;受到)着凉着急着慌? zhuó?着手着陆着落?着笔 累léi累赘硕果累累 lěi拖累累积连累 lèi(疲劳)劳累? 称chēng chèng(同“秤”)尺量称称 chèn(适合;相当)称职称体裁衣 差chā(书)差别差价差强人意(qiáng) chà(口)差劲差不多? chāi差遣差事信差 cī参差 臭xiù(气味)乳臭铜臭 chòu 挨āi挨近挨家挨户挨个 ái(遭受;拖延)挨打挨时间 禁jīn(禁受;忍住)弱不禁风忍俊不禁 jìn禁止禁令禁忌禁闭 结jiē(长出)?树结果结实 jié 尽jǐn?尽管尽快尽量 jìn?尽力尽情尽心尽职? 横héng hèng蛮横横财横祸横暴 供gōng? gòng(迷信;办案)供认供奉供职 场cháng场院一场大战 chǎng 弹dàn(与军事有关)? tán 丧sāng(与死了人有关)丧钟丧乱 sàng 角jiǎo?口角(嘴边) jué?角斗角逐角色口角(争吵)角力 渐jiān渐染西风东渐 jiàn 创chuāng创伤重创创巨痛深创痍? chuàng 予yú(我)?予取予求 yǔ 纤xiān(细)纤弱纤细纤维? qiàn(拉船的绳)纤夫拉纤 靡mí(浪费)奢靡靡费 mǐ 中zhōng中看中听 zhòng(正对上;受到)中肯中意中伤 擂léi擂鼓 lèi打擂擂台
高中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重点全解(完整版)
目录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运用 (1)第二部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38)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 (101)第四部分(1)古代诗歌鉴赏 (148)第四部分(2)默写名句名篇 (160)第五部分文学作品阅读 (166)第六部分语言运用 (198)第七部分作文 (224)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运用一、语音辨析[考点分析]《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同时指出: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
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能力层次为A级,一般占3分。
考查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常用字音,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及《普通话异读词审查表》为命题依据。
常用字共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
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采用的题型是选择题,类型有:①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②选择字音有错误的;③选择字音全部相同的。
试题题面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汉语拼音。
语音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积累生字、疑难字。
除了掌握3500个常用字以外,还应积累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且编者已注音、释义的生字以及一些疑难字。
做到在阅读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拿不准的难读字,如“盥”guàn、“龋”qǔ。
另外不能受地方音的影响而产生误读,如“普遍”的“遍”,不读“piàn”,而读“biàn”。
②注意多音多义字。
(1)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号”读 hào(名词)“号召”,读háo(动词)“号叫”。
(2)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恶”,读“ě”,作“恶心”讲,读“è”,作“凶恶”讲。
(3)口语和书面语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薄”,书面语读“bó”,薄弱,口语读“báo”,厚薄。
(4)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巷”,一般读“xiàng”,(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但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就读“hàng”了。
语文高考总复习资料.pdf
语⽂⾼考总复习资料.pdf⾼考语⽂总复习资料⼀、语⾔知识与运⽤(7题24分)1.现代汉语普通话常⽤字字⾳的识记。
2 、现代常⽤规范汉字的识记和正确书写。
3、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
4、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5、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
6、句式的选⽤、仿⽤和变换。
7、常见修辞⽅法的正确运⽤。
8、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动,简明、连贯、得体。
⼆.现代⽂阅读(9题32分)(⼀)⽂学类⽂本阅读: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的品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度和层⾯对作品意蕴、民族⼼理和⼈⽂精神的发掘。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类(包括论述类)⽂本阅读1、⽂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含义的理解。
2、⽂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3、语⾔特⾊的分析,⽂章结构的把握,中⼼意思的概括。
4、⽂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法的分析。
5、⽂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
6、对⽂本所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
7、对⽂本某种特⾊的深度思考和判断。
8、从不同的⾓度和层⾯对⽂本反映的⼈⽣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
9、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
10、对⽂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
三.古代诗⽂阅读(8题34分)1.常见⽂⾔实词在⽂中含义的理解。
2、常见⽂⾔虚词在⽂中意义和⽤法的理解。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法的理解。
4、⽂中句⼦的理解和翻译。
5、⽂中信息的筛选。
6、⽂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意思的概括。
7、作者在⽂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8、⽂学作品形象、语⾔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9、⽂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10、常见古诗⽂名句名篇的默写。
四.作⽂(1题60分)1、⾼考作⽂的四⼤基本类型:话题作⽂、题义作⽂、新型命题作⽂、新型材料作⽂2、⾼考审题与⽴意3、⾼考定体与构篇4、⾼考升格与突破五.考场作⽂的基本体式范例⽂章10篇第⼀版块:语⾔知识与运⽤1、字⾳字形辨析题:字⾳题:【答题技巧】(1)常见多⾳字标“次读⾳”正确的可能性⼤,标“常读⾳”正确的可能性⼩。
【高考精品】高考语文知识点梳理.pdf
(2)表现手法(相反记忆) (涵括描写手法)
动静、虚实、远近高低、正侧面、抑扬、 联想想象、工笔白描、对比、衬托(渲染)、 渲染、用典、象征、以小见大
(可能
必然)
(2)由“未然” “已然”
(将
已经)
(3)无中生有
(4)故意曲解
(5)以偏概全(部分 全部)
(6)恰好说反(是 不是)
(7)夸大其词(难以 不可能)
(8)条件互混(条件与结果互混) (9)乱设因果、假设、条件关系
学海
4、建议: (1)可先看主观题题目再看文章; (2)阅读时应带笔画出关键的词语和
建议: (1)有分值观念,抓住“采分点”。找到特殊语法 现象,基本找到“分”。 (2)特殊句式要调回正常语序,省略句务必补出 省略成分,特别承前省略主语的情况。(联系前文) —留、删、换、掉、补
特殊句式
(1) 几种句式类型
(附各种句式的常见形式)
: ①判断句 ②省略句 ③被动句 ④倒装句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2、语言
炼字 释本义+(修辞)结合 炼词 诗句+表达效果 炼句 句意+(修辞/动词、
形容词)特色+效果 语言风格 P
3、表达技巧 P
(1)修辞手法(常见 9 种手法及其效果)P 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 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5、解题建议:(准确答题有“几看”) (1)题目(大小标题) (2)作者 (3)序注 (4)意象 (5)关键词(带有主观情感字词) (6)题干(问题问什么答什么)
语文全品高考总复习电子档
语文全品高考总复习电子档1、28.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光纤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
(在句末加上“的服务”)B.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以惊人的速度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并以其特有的历史韵味和时代风貌,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世界东方。
(将“屹立”改为“闪耀”)C.为了发挥自己充分的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将“充分”调到“发挥”的前面)。
D.“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将“增强”改为“提高”)(正确答案)2、2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酝酿(rùn)抖擞(sǒu)收敛(liǎn)神采奕奕(yì)B.贮蓄(zhù)坍塌(tān)怂恿(sǒnɡ)拈轻怕重(niān)(正确答案)C.虐待(nüè)棱镜(línɡ)附和(hè)参差不齐(cēn)D.镶嵌(xiānɡ)莅临(wèi)怅然(chànɡ)咄咄逼人(duō)3、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凄切qiè执拗niù良辰美景chén(正确答案)B、凝噎yè吮吸yǔn 遂心如意suìC、辑录jí恪守gè数见不鲜xiānD、血液xuè脑髓suǐ兰舟催发fà4、“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红楼梦》中何人之口?( ) [单选题] *A.焦大B.薛蟠C.凤姐(正确答案)D.鸳鸯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的读音和注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匪我愆期(读音:yǎn)女也不爽(注释:过失,差错)B、将子无怒(读音:qiāng)以我贿迁(注释:贿赂)C、淇水汤汤(读音:tāng)体无咎言(注释:怪罪)D、渐车帷裳(读音:jiān)自我徂尔(注释:到,往)(正确答案)6、1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被公认为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高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总复习资料高考语文总复习资料高分口诀: 审准题有亮点卷面美一.高考作文的基本类型:〔1〕命题作文〔2〕话题作文〔3〕题意作文〔4〕材料作文二。
高考作文的写作要领:第一: 审题与立意—————-———口诀:抱着话题打滚第二: 定体与构篇--————-——口诀:选择最擅长的文体第三:突破与升格--------—口诀:要有若干亮点●第一步审题,确定写作的重点与范围。
(一)话题作文的审题:话题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构成。
“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
话题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审话题,审要求.最关键的是审话题,包括审准话题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⑴单个词语型话题:其话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脸〞本义“人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
形容词与动词话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⑵偏正短语型话题: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
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⑶动宾短语型话题: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⑷主谓短语型话题: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
如:答案丰富多彩,“丰富多彩〞是写作的重点,“答案〞则限制丰富多彩的对象只能是“答案〞,而不是别的事物。
⑸并列短语型话题: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总复习资料一、语言知识与运用(7题24分)1.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
2 、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和正确书写。
3、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4、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5、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
6、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7、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
8、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二.现代文阅读(9题32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1、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
2、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3、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
4、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5、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
6、对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
7、对文本某种特色的深度思考和判断。
8、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
9、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
10、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
三.古代诗文阅读(8题34分)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5、文中信息的筛选。
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7、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8、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9、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10、常见古诗文名句名篇的默写。
四.作文(1题60分)1、高考作文的四大基本类型:话题作文、题义作文、新型命题作文、新型材料作文2、高考审题与立意3、高考定体与构篇4、高考升格与突破五.考场作文的基本体式范例文章10篇第一版块:语言知识与运用1、字音字形辨析题:字音题:【答题技巧】(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
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2) 浙江人区分翘不翘舌,前鼻音和后鼻音的难度很大,必须矫正。
(3)善用排除法。
【答题知识】(1)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利用形声字声旁能表读音的功能识记一些难读字,如:屣xi、狰zhen ;记住形声字的声旁字与字的读音不一致的字,如:谄cha n、陷xi an、焰y an、旖yi 、嗔chen。
(2)注意区别形近字,如:“刺”与“剌”、“陡”与“徙”、“赢”与“羸”。
⑶注意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多音多义的读音是考查的重点。
多音常常是因为“多义”,所以因义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如:“卡”做音译语素时读ka,卡车、卡宾枪,取和“不畅通”有关义项时,读qia,关卡、发卡、卡壳。
⑷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区别,如“哈”,书面语中读ha,在方言或口语中读ha 或ha ;“露”,书面语中读lu ,口语中常读lou。
⑸注意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区别,如:街谈巷xian 议、巷han 道。
字形题【答题技巧】基本方法为以“义”定“形”。
(1)从形旁入手。
如“弩”和“驽”,“肓”与“盲”。
(2)从词义入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
(3)从词语的结构入手。
如“文过饰非,幽愁暗恨”,并列式词语,“文”和“饰”,“幽”与”暗”互训。
再如: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
(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
如: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
【答题知识】(1)形近而错。
如将“病入膏肓”写成“病入膏盲”,将“脍炙人口”写成“脍灸人口”,“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等。
(2)音同或音近而错。
如“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等。
(3)受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的影响而错。
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灯泡”写成“灯炮”,“清晰”写成“清淅”。
(4)音近义通而错。
如“弱不禁风”写成“弱不经风”,“墨守成规”写成“墨守陈规”。
(5)音同音近而错。
如“籍贯”写成“藉贯”,“销赃”写成“消赃”等。
2、词语运用题【答题技巧】(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
比如“学历”与“学力”,都是偏正结构的词,其中“学”是意义相同的部分,可不予比辨析,而应对“历”和“力”进行比较。
“历”是指经历,即在哪些等级学校学过,毕业还是肄业;“力”是指程度、能力、水平。
(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答题知识】掌握实词的意义(包括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把握词义(1)从词义轻重不同的角度辨析。
比如:“希望”、“期望”、“渴望”三个同义词一个比一个程度重;“爱好”和“嗜好” 这组同义词,“嗜好”是特别爱好(多指不良的),程度上比“爱好”重些;(2)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的角度辨析。
如“局面”和“场面”,“局面”是指一个时期内事物的状态,而“场面”是指具体的场面,“局面”比“场面”的范围大;“事情”与“事故”,“事情”的范围大,“事故”的范围小;(3)从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角度辨析。
如“保护”与“庇护”、“保护”是褒义的,而“庇护”是贬义的;;如“夸奖”和“夸耀”,“夸奖”一般是称赞别人,含褒义色彩,“夸耀”一般是炫耀自己,常含贬义。
(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不同的角度辨析。
如“抚养”、“扶养”、“赡养”,“抚养”兼指保护、教养、供养,一般说来指长辈对子女和晚辈的保护和教养,“扶养”是指帮助,扶助养活,一般用于平辈之间,“赡养”,是指供给生活需要,特指子女对父母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5)从词义的侧重点不同的角度辨析。
如:“辨别”和“鉴别”,“辨别”侧重于把事物区分开,“鉴别”侧重于审定真的或坏的;如“深思、沉思、寻思”,都有“集中精力,仔细思考”的意思。
但“沉思”重在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反复。
(二)辨析用法(1)搭配对象不同。
如“交流”和“交换”,前者多与表示比较“虚”的一些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流体会,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等,后者则往往与表示“实”的一些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换场地,交换物品等。
(2)词性和语法功能也不同,如“诞辰”和“诞生”、“创见”和“创建”、“品位”和“品味”三组同义词,前者为名词,主要做主语、宾语,后者为动词,主要做谓语。
(三)体悟语境词语的运用与语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词语有其基本意义,但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又往往有语境义,即产生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
3、成语辨析题【答题经验】(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答题知识】搞清成语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
重点(1)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
(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
(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
(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
(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
(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
(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特别强调注意:A.谦敬成语:谦词类(蓬荜生辉,不情之请,不揣冒昧,敬谢不敏,抛砖引玉,忝列门墙,百无一能,狗尾续貂,绵薄之力,犬马之劳,美之献,班门弄斧,雕虫小技,门墙桃李,千虑一得)敬词类(鼎力相助,不耻下问,一言九鼎,汗马功劳)。
还要注意部分成语在具体语境中也会产生谦敬意思。
B.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量齐观,善罢甘休,无时无刻,等闲视之(另外不亦乐乎,不可开交只能作补语)C.注意成语的语法用法:如不明词性用错(整天不学无术;度过了一段蹉跎岁月)。
成语意思与语境矛盾或重复(忍俊不禁地笑了;难言之隐地苦衷;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显得相形见绌;好像如芒在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目前得当务之急;接踵而至地窜进来;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尔;责无旁贷的责任;使得我国人民生灵涂炭;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只能让人贻笑大方;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把中国人民的抗议置若罔闻)4、病句辨析题【答题技巧】(1)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表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歧义、矛盾上去考察。
(2)做题思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3)善用排除法【知识要点】六类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常见13类语病句子模型:⑴博会机构还对项目方案进行了评审、包装、征集。
(并列成分要注意内部排序)⑵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并列结构作句子成分要分别和各项都能搭配)⑶该厂两次获省级大奖,三次被授优质产品称号(多个句子共一个主语,该主语和各句要都能搭配)⑷能否做好救灾工作,关键是干部作风要好。
(考虑正反两面是否照应)⑸该地区推广用棉籽饼菜籽饼喂猪。
(误把宾语的长定语当宾语)⑹通过大家批评教育,使我明白了这个道览理。
(有介词或连词要考虑使用是否得当或是否缺少主语)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消费者所欢迎(有两种表述方式的要注意两种结构是否杂糅⑻县里通知我们15日前去参加培训。
(如有数量短语或介词结构就看是否产生歧义)⑼我们要采取措施防止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禁止,避免,防止,忌等有否定味,不需再用否定词)(10)难道我们不应该不向雷锋同志学习吗?(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要看句意是否造成表意相反)(11)雷锋精神当然应赋予它新的内涵。
(有代词的句子要注意指代是否明确或代词是否多余)(12)句子有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考虑是否语序不当。
(13)有关联词就要注意位置和搭配是否得当。
5、标点符号题(浙江2009年不做考试要求,仅在写作中要求“标点正确”)【答题经验】标点的选择一定要把句意,句子结构和标点本身的用法结合起来,不能只看标点本身的用法。
【知识归类】⑴顿号、逗号、分号三者在表示并列关系的区别,在综合使用时根据语境注意升降格;在表示概数时,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和不需要停顿的并列词语间不能用顿号。
⑵句号、问号、叹号都是句末点号,一定放在句末。
注意选择问句前一个分句之后用逗号,有疑句代词或副词的不一定是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