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挫折教育的论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挫折教育的论文

一、习得无助感与挫折商

二、理论基础:积极心理学

三、挫折教育

挫折应对在国内表现为挫折教育,即有意识地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萨托拉斯提出的精神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能够经受生活的挫折。挫折教育的本质或最终目的就是要引导受教育者正确地认识失败,提高他们的挫折阈限,提高心理抗击打能力。挫折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不同的挫折问题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改变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增强心理免疫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和调节周围环境的素质能力。高职院校大学生挫折教育是一项综合素质教育,需要高职院校、社会、家庭和学生主体齐抓共管,通力合作,才会有较好的教育效果。目前,挫折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施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如有些人认为目标设置得越高越好。“强管理、严要求”,这种做法违背了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容易使学生产生受挫、失望、无助和沮丧的心理。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以心理学、生理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为基础,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挫折教育目标,把握挫折的适度性,才能事半功倍。

四、挫折教育策略

(一)发展积极归因

研究发现具有成功倾向的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原因归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于自己努力不够。具有失败倾向的学生则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将成功归因于偶然的因素。因此,开展积极和合理的归因是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在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归因

时,注意以下要点。①明确目的与价值。目的越明确、价值估计越大,越有自我效能感;②通过自我激励、长辈朋友的肯定能增强自我

效能感;③任务难度适中或稍低,让学习障碍者体验到成功;④以己

之长、比人之短,从而获得主观上的满足,增强自我效能感。优化

行为训练。在原因、认知问题解决后,应从行为方式上去解决问题。

①系统脱敏训练。通过导入式或自我想象的方式去想象学习的难处,这样多次的反复后,会降低学习的紧张程度,不自觉地就进入学习

状态了;②观察学习。提供可模仿的录像和老师、同学的榜样示范来

增强学习行为的反应正确率;③强化法。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

说的观点,学生的任何行为都可通过一定的强化物来塑造。在教学中,可用奖励、鼓励等激励方法。

(二)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挫折承受力是后天习得的。能承受挫折的打击,保持自身心理平衡与个性完整,这是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明显标志。通过培训

使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严重挫折的学生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能处

理好挫折导致的直接的消极结果,提高其心理韧性。①挫折认知敏

感性和乐观性的培养。能敏感觉知自身可能受到的挫折,有利于个

体把握自身处境,以便于作出决策并采取行动;②积极自我观念的培养。较高的自我能力觉知可以提高大学生们社会交往的自信程度和

主动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较高自我能力觉知的人倾向于积极的归因;③“读人”能力的培养。当人们面临挫折之时,需要调用自身及

社会支持资源以进行应对。培养大学生把握他人的个性等心理品质

及人际关系的能力,可提高其寻求社会支持的主动性与有效性,为

防预因挫折而导致心理问题提供保障。

(三)提升学生较高期望值

(四)培养学生的积极认知

(五)开展合作学习

(六)加强网络活动的引导

一“、理解”训练,教出善解人意的好孩子

二“、尝试”训练,培养胆大心细的好孩子

三“、分析”训练,塑造不骄不馁的好孩子

四“、目标”训练,练出坚持不懈的好孩子

房间里,孩子一个人自由玩积木,津津乐道,还能对自己建造的东西讲得绘声绘色。而当父母提出“新要求”———搭一座城堡花

园时,孩子不乐意了,一句“我不会”搪塞逃避任务。面对孩子知

难就退的情形,父母可以尝试将“城堡花园”目标进行分解。比如,第一天先试着造一座尖顶的高楼,第二天试着造两栋连在一起的高楼,第三天尝试造围墙,第四天尝试建构花园,到了第五天,孩子

就可以轻松地造出“城堡花园”。其实,当孩子遇到一件事情过于

困难时,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鼓励

孩子分阶段去实现小目标,直到实现大目标,培养孩子坚持不懈、

克服困难的好品质。挫折教育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终身的教育

方式。生活中看起来很普通的事例,都是进行挫折教育的好时机。

如果父母能够抓住这些小事情,注重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意

志力、心理素质等,孩子遇到挫折,就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去处理,

缓解消极情绪,战胜挫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