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
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漏洞
![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漏洞](https://img.taocdn.com/s3/m/00adafa60029bd64783e2c86.png)
渔牧业的固定资产不易确定。
公司治理机制缺失。
Back
蓝田存货舞弊迹象:
1、无氧鱼
4、淡水龙虾
2、野莲汁、野 藕汁
3、金牌鸭
Back
存货舞弊的手段:
• 一个极易想到的增加存货资产价值的方法是对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项目 编造各种虚假资料,如没有原始凭证支持的记账凭证、夸大存货盘点 表上存货数量、伪造装运和验收报告以及虚假的定购单,从而虚增存 货的价值。
1、虚构存货
2、存货盘点操纵
•注册会计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客户存货的监盘来获取有关存货的审 计证据。因此,对注册会计师来说,执行和记录盘点测试显得非常重要。 遗憾的是,在一些存货舞弊案件中,审计客户在数小时之内就改变了注 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
3、错误的存货资本化
•虽然任何存贷项目都可能存在不恰当资本化的情况,但产成品项目中 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有关产成品被资本化的部分通常是销售费用和 管理费用。
1999/12/31 应收帐款 存货 其中:在产品 在产品占存货百分 比 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应交税金-营业税 应交税金-增值税 1242 26614 21230 79.77% 131438 43510 15 22 2000/12/31 857 27934 22974 82.24% 214254 22514 4 28
——隐瞒退货推倒多米诺骨牌
2009年至2010年,绿大地巨额销售退回出现。 据绿大地2009年年报,确认2009 年苗木销售退回1.9亿元,2008年苗木销售退回 2349万元,追溯调整减少2008 年度营业收入23,485,195元,净利润减少1153万元。 但是2008年绿大地销售退回并未进行账务处理。隐瞒的数据是在2009年年报公布以后, 即2010年4月30日才公布的。
蓝田审计造假案例分析
![蓝田审计造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cef3a3a58da0116d17495f.png)
【蓝田公司作假 具体做法】
虚构 收入与利润
虚增
虚造
固定资产 存货价值
利用“资 本
运营”圈 钱
【虚构 收入与利润】
为构造其业绩神话,蓝田股份公司虚造其旗下产品 野藕汁、野莲汁饮料销售收入达5.29亿元之巨。其70% 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 比重大,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由此该公 司借此夸大收入,虚增养殖产值,构造鱼塘养殖泡沫; 此外,通过所谓高科技饲养,鼓吹其公司养殖利润为同 行业的10至20倍,甚至达30倍之高。
一篇短文好似一根银针扎在了蓝田股份这个巨大的肥皂泡上。一 幕股市丑剧由此开始被揭开,蓝田的贷款黑洞公布于众。此后不久, 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由此,蓝田赖以生 存的资金链条断裂。最早在公开场合提出蓝田资金链断了的,是中国 蓝田的掌门人瞿兆玉,2001年11月底,蓝田股份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瞿兆玉承认由于银行不再给蓝田发放贷款,导致蓝田陷入困境。2002 年1月21日、22日以及23日上午,蓝田股份被强制停牌。
【利用“资本 运营”圈钱】
蓝田公司上述造假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在资本市场上 营造一个公司盈利丰厚,运营蒸蒸日上的局面,从而吸引 广大投资者踊跃购买其股票,聚集资本,达到为少数人牟 利的目的。因为在这些少数人眼中,建立这样一个公司的 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个“壳”去资本市场大把圈钱,而不 是真正把公司打造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
【疑点重重】
银广夏靠全资子公司天津广夏创下萃取神话,而蓝田股份是否也靠全资子公司 蓝田水产创下鱼塘神话?银广夏的造假金额是 7.45 亿元,而蓝田股份 18 亿元的 年收入有多少是真实的?截至 2001 年 6 月 30 日 , 蓝田股份占资产总额 (31.8 亿 元 ) 的 77.3% 存货、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合计 24.6 亿元)有多少是真实 的 ? 蓝田股份净资产名义上有 22 亿元 , 但蓝田水产历年来实现了 18 亿元的利润, 这 18 亿元有多少水分。
浅析蓝田股份审计失败案例
![浅析蓝田股份审计失败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a7997d94693daef5ef73df8.png)
浅析蓝田股份审计失败案例作者:王钰涵来源:《财税月刊》2018年第06期摘要蓝田股份是继银广夏事件之后我国上市公司“股市神话”破灭中一个典型的案例。
作为一个农业类型的上市公司,它的造假手段漏洞百出,而注册会计师依旧出具了无保留审计意见。
本文从蓝田股份财务舞弊形式和审计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启示。
关键词蓝田股份;审计失败;财务造假一、公司背景中国蓝田总公司是中国农业大型企业、始建于1987年。
它以农副水产品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大农业为主业,兼营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电子通讯及网络等多种产业。
蓝田公司组成了一个跨行业的庞大的企业集团。
它更出色的表现在于股票市场上:蓝田公司在1996年至2001年这五年内股本扩张了360%,一度创造了中国股市神话。
然而,这一系列的表现以造假行为为支撑点。
2001年北京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经过分析认为,蓝田股份的净现金流存在异常状况,与它良好的业绩表现并不匹配,现金流甚至可能不足以偿还债务。
2002年1月12日,生态农业董事会发布公告,公司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
1月21日,“生态农业”股票被强制停牌。
二、财务舞弊形式蓝田股份在上市初始以及上市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的手段进行会计造假和财务舞弊来粉饰财务数据,创造业绩非常良好的假象。
1.虚增资产有关资料显示,蓝田股份固定资产规模增长速度过快,且严重超过业务的扩张速度。
其报表显示,在1998-2000年间,蓝田固定资产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356.65%、274.85%及54.57%。
截至2000年底,其固定资产账面数额已高达21.69亿,占总资产数值的76.4%。
此外,公司在建工程的工期不断拖延,各项支出明显超出预算,并与固定资产的项目分类发生混淆。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年限过长,并减少每期累计折旧额的计提。
蓝田股份公司在申请股票发行申报的材料中,对涉及的有关批复、批文及土地证进行了伪造,导致企业的无形资产虚增高达1100万元。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03e2077998fcc22bcd10dbc.png)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简析冯百川08级会计3班200800620098一、蓝田的背景分析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又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
虽然人们对蓝田股份的垮掉早有心理准备,但“蓝田神话”的凋零仍然让股民们感到浑身发冷。
对几年来的股市略做回顾,人们不难发现,从亿安科技到银广夏再到蓝田股份,黑马马失前蹄,神话化为泡影,几乎每一个动听的故事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不知多少中小股民在虚假业绩的引诱下落进了圈套,最后血本无归。
与银广夏“异曲同工”的是,曾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股份玩的同样是编造业绩神话的伎俩。
银广夏所鼓吹的生物萃取不过是画饼充饥,而蓝田股份的渔塘奇迹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说银广夏的“大饼”披着高科技的外衣还难以被轻松识破的话,那么,在常识可及的水产养殖领域,蓝田股份编织的百衲衣应该是很容易就被戳穿的,但是,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亩产值3万元的小圈套和每年数亿元利润的大泡泡却安然无恙,银行的贷款源源流入蓝田股份,股民的血汗钱也涓涓汇入洪湖。
如此拙劣的手段就能瞒天过海,不禁让人心生疑窦:到底是整个股市太不理性了,还是大家明知神话是圈套,也要钻进去揩点油水?在股民、庄家、上市公司、监管机构这个链条里,到底谁出了问题?蓝田股份与银广夏还有另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的破灭都是遭到了口诛笔伐。
从《九问银广夏》到《银广夏陷阱》,媒体彻底撕开了笼罩在银广夏身上的华丽迷雾,而一篇短短600字、发表在部杂志上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也给了蓝田股份致命的一击,切断了蓝田股份极不健康的资金链。
这些文章影响巨大,但其基本策略也不过是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实性,无须高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弄清个大概。
但捅破这些黑马、神话的显而易见的漏洞,不应该都由传媒来做。
蓝田涉及的贷款数额巨大,相当一部分已经到期或逾期,已注定将被当做坏账处理,其余部分也已无力偿还。
因未能如期还款,已经被实业银行分行起诉。
金融机构虽未明确表示对公司停止贷款,但事实上已不向公司提供融资。
论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及启示_殷越
![论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及启示_殷越](https://img.taocdn.com/s3/m/56482526915f804d2b16c19c.png)
经济与法论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及启示殷越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应用科技学院 海南儋州 571737一、案情回顾(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介绍辽宁省沈阳市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田股份,于1992年10月由沈阳市新北制药厂、沈阳莲花大酒店、沈阳市新北副食商场三家企业共同发起、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成立。
借助了政府及农业部的行政杠杆,有“中国农业第一股”之称的蓝田随着其自身股价的攀升及规模的扩大,不断进行发展创新,成为一个以传统农业及食品加工为主线,经营范围涵盖医药制品、农副水产品、房屋开发、餐饮住宿、烟草专卖、卫生保健用品及进出口业务等的典型综合性经营企业。
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创造了中国市场经营的业绩神话。
(二)公司财务造假分析然而,神话终究不可能成为现实。
通过相关资料研究,不难发现,蓝田股份的肥皂泡沫与银广夏竟如出一辙,他们都利用了披着华丽外衣的财务报表,用一个个谎言来诉说自身经营业绩的传奇。
2010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文章,蓝田痴人说梦的鱼塘奇迹也沿袭了银广夏的悲剧而彻底破灭,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轩然大波。
具体分析其财务造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会计造假,虚增资产其一,固定资产造假。
资料显示,其规模增长速度过快,且严重超过业务的扩张速度。
报表显示,在1998-2000年间,蓝田固定资产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356.65%、274.85%及54.57%。
截至2000年底,其固定资产账面数额已高达21.69亿,占总资产数值的76.4%。
此外,企业在建工程的工期不断拖延,各项支出明显超出预算,并与固定资产的项目分类发生混淆。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年限也过长,减少了每期累计折旧额的计提。
其二,捏造虚假的资产结构。
根据2000年的公司财务资料显示,蓝田的流动比率为0.77,而企业需维持的平均水平为2,这表明短期内拥有可变现能力的流动资产并不能够应付并偿还短期内到期的流动负债;企业速动比率为0.35,而一般企业的平均水平为1,这表明流动资产减除存货后的余额远远低于短期流动负债的数额。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ppt30张)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ppt30张)](https://img.taocdn.com/s3/m/d55de035964bcf84b9d57b38.png)
蓝田经营范围:
传统的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为主的综 合性经营企业
餐饮以农副水产品的种养、加工、销售、制药及卫 生保健用品制造; 住宿;
房屋开发;
商业及烟草专卖; 产品及相关技术、设备、材料的进出口业务等
背景资料
• 上市前据蓝田招股说明书中介绍,1993-1995年,蓝田的 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33725.7万元、84039.7万元和 308284.1万元,税后利润分别为14101.4万元、23686.5万 元和27437.2万元,显示出喜人的经营业绩。 • 上市后资料显示,蓝田股份1996年股本为9696万股, 2000年底扩张到4.46亿股,股本扩张了360%;主营业务 收入从4.68亿元大幅增长到18.4亿元,净利润从0.593亿 元快速增长到令人难以置信的4.32亿元。而且这些都是 建立在蓝田股份只是一家主要从事水产品开发的农业企 业! • 蓝田股份似乎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老牌绩优股”。
(二)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
• 1、审计对象、范围的拓展,致使审计风险增大, 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 被审单位的经济业务随市场经济的不断拓展,会 计客体方法会日趋复杂,特别是受知识经济及信 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影响,大量的智力密集型企业 ,如“网上公司”、“模拟公司”等虚拟实体的兴起 ,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被审实体的范围,也增加 了相应的审计内容,如人力资源审计、非财务报 表信息审计、企业购并审计、跨国业务审计等新 内容,都以不同程度拓展了审计内容,增加了审 计难度。增加了审计失败的可能性。
造假分析––
11.关联方关系混乱
• 据蓝田股份2000年会计报表附注“(八)关联方关系及交易 ”,蓝田股份的母公司是洪湖蓝田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 司,注册地址是洪湖市瞿家湾镇。蓝田股份合并会计报 表的子公司有两家:沈阳蓝田房屋开发有限公司(注册 地址是沈阳市)和湖北洪湖蓝田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注 册地址是洪湖市瞿家弯镇)。2000年沈阳蓝田房屋开发 有限公司亏损。2000年蓝田股份的利润主要来自于湖北 洪湖蓝田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998b8fbe23482fb5da4c13.png)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终)蓝田股份案例分析【引言】:2001年10月26日,中央财经大学的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对蓝田造假丑闻进行揭露。
自此蓝田股份从“中国农业第一股”变成退市股。
这是继银广夏后中国股市最为耸人听闻的又一个“股市陷阱”。
【关键词】:蓝田股份,造假手段,审计分析,结论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蓝田总公司是中国农业大型企业、始建于1987年,以农副水产品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大农业为主业,兼营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电子通讯及网络、电子商务、饲料加工、建筑制造、涉外酒店、连锁超市、国内外贸易、广告策划、电脑科技、市场研究等多种产业。
中国蓝田总公司旗下的蓝田股份(后更名为“生态农业”、“ST生态”),是其在湖北省的上市公司,主营生态农业。
1996年上市以后,蓝天不惜巨资在全国主要媒体上打造其品牌形象,被誉为“中国农业第一股” 、“中国农业产业化旗帜”,获得了大量股民的追捧。
二、蓝田股份有限公司造假手段(一)虚构营业收入为构造其业绩神话,蓝田股份公司虚造其旗下产品野藕汁、野莲汁饮料销售收入达5.29亿元之巨。
其70%勺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由此该公司借此夸大收入,虚增养殖产值,构造鱼塘养殖泡沫;此外,通过所谓高科技饲养,鼓吹其公司养殖利润为同行业的10至20倍,甚至达30倍之高。
(二)虚增固定资产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的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将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的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虚减总股本,提高每股收益。
(三)虚造存货价值在蓝田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货价值从1999年的2.6亿增加至2001年的4.4亿。
除去饮料这一可明确计量部分,该公司另一重要产品一一水产养殖,据估计,蓝田一亩水面的产值要达到2到3万元钱,才能符合其业绩水平。
蓝田审计失败
![蓝田审计失败](https://img.taocdn.com/s3/m/e623fb67011ca300a6c39024.png)
缺于国家法律监管的制度
CPA法律体系不完善 CPA法律规范与审计职业规范 不兼容 对 CPA 业监管者的法律监管权 力授权不清
对 CPA业的监管法规过于空泛
对 CPA 业的法律责任界定不清 对 CPA业的违规行为的法律问 责过轻
失于健全性参与人的制度
CPA审 计制度 构成
核心参与人
被审计对象
审计服务对象
2002年1月12日,该公司董事长等三名高管,以及
公司财务部长等七名中层管理人员被公安部门 拘传,接受调查。 2002年1月21日、22日以及25日上午,生态农业 (600709)被强制停牌。 当天,原“蓝田股份”高层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 信息被拘。其上市审计机构—沈阳华伦会师事 务所被吊销证券许可证。 2006年7月,蓝田股份证券造假案审结,武汉市中 院判定,“生态农业”赔偿540余万元,帮助其包 装上市的华伦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CPA所违背的职业道德来自缺乏审计独立性。揭露蓝田造假事实的竟为审计业外人士,相比之下,那些 通过审计执业资格考试,受过高等审计教育培训的正规注 册会计师们却未能及时发现蓝田的造假事实。对蓝田的审 计中,审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执业能力,未保持应有的职 业关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经营环境及会计信息 的处理过程未进行充分的了解,也没有执行必要的审计实
三、我国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重于政府的行政监管制度
一 CPA制度的形成是政府助产的结果。 CPA业从诞生到发展, 每一 步都离不开政府的呵护。
二
三 四
监管模式以政府管制为主
进入监管为政府的行政监管 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制定是政府行为,均由财政部负责审批和 通过 执业质量的监督与处罚主要是政府行为 竞争力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政策性壁垒
审计学——蓝田案例
![审计学——蓝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f3d485ead02de80d4d84080.png)
121604008白佳栋 121604010康世哲 121604040文 杰 121604042侯小佩 121604044苏小丹 121604046常瑞娟 121604048陈晓丹
”
税交得多少 关联方关系混乱
结论及审计失败原因
结论:在审查农业企业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毛利太高、净资产收益率太高。 5.成本结构不要太异常 2.资产经营能力异常 6.现金流异常 3.税负异常 7.与同行看齐 4.资本结构不合理
审计失败的原因
(一)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 1.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活 动和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缺乏充分了解。 2.审计人员的过失行为。 3.审计人员过度依赖于被审单位的内部 控制制度测试及内部审计结果 (二)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 1.审计对象、范围的拓展,致使审计风 险增大,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2.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表述不实,增大 了审计风险,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蓝田的挽救工作
ST生态(蓝田)造假丑闻曝光后,公司对有问题的财务报告进行了调整。 ST生态调整后的财务报告显示:ST生态的总资产10.26亿元,总负债11.205亿元 为了确保达到复牌上市的要求,其重组的目标是ST生态总资产应达到13亿元,总负债8.4亿元,净资产 4.6亿元,需要剥离的不良资产达到4.5亿元,需注入的资产总额6.8亿元,需减免的债务总额3.27亿元。 另外,决定ST生态盈亏的关键是16亿多的银行债务,涉及到农行、工行、民生等好几家银行。而在这次 ST生态恢复上市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司的债权人——民生银行。 2002年,北京裕佳置业公司出资6000多万元收购了蓝田大酒店,使ST生态产生溢价2704万元。 2002年,公司全年实现盈利1248.74万元(税后),每股收益0.028元(摊薄),由此保留了ST生态在证券市场 的生存权。 ST生态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主动调整了1999-2001年的财务报告数据。 2003年1月8日,获上海证交所的许可,ST生态复牌上市。
浅析蓝田股份审计失败
![浅析蓝田股份审计失败](https://img.taocdn.com/s3/m/321a74a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b.png)
浅析蓝田股份审计失败【摘要】2001年10月,蓝田股份财务造假引起一众哗然。
其利用财务造假手段,在经营期间虚增了大量资产及高额利润。
面对漏洞百出的财务报告,沈阳华伦会计师事务所竟给出了与实际不符的审计意见。
现就蓝田股份的案情及审计人员的失职行为展开探讨,并就蓝田审计失败的原因与启示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舞弊三角理论一、蓝田造假案情回顾2010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文章,蓝田痴人说梦的鱼塘奇迹彻底破灭,引起资本市场的轩然大波。
其财务造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虚增资产其一,固定资产造假。
资料显示,其规模增速过快,且严重超过业务的扩张速度。
在1998-2000年间,蓝田固定资产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356.65%、274.85%及54.57%。
截至2000年底,其固定资产账面数额已高达21.69亿,占总资产数值的76.4%。
此外,企业在建工程的工期不断拖延,各项支出明显超出预算,并与固定资产的项目分类发生混淆。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年限也过长,减少了每期累计折旧额的计提。
其二,蓝田股份在申请股票发行申报的材料中,对相关批复、批文及土地证进行了伪造,导致企业的无形资产虚增高达1100万元。
其三,在公司上市之前,于1995年12月间,蓝田伪造了三个银行存款账户的对账单,对银行存款进行了虚假记录,导致银行存款虚增2770万。
(二)虚增利润其一,虚增收入。
报表显示的农副水产品12.7亿元的收入具有明显造假嫌疑。
仅凭正常喂养的鸭子,一年产蛋量竟高达300多只,每只鸭蛋平均净利高达0.4元;广告打得响,却不见周边消费的饮料年收入高达2个亿;每亩水面的鱼产值高达2、3万元。
其二,虚减成本费用。
报表中,公司2000年对于野藕汁、野莲汁饮料的宣传广告费用支出不见踪迹。
现金流量表中,观察“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这一栏,蓝田于2000年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为2256万元,假设公司有13000个职工,则人均月收入仅为144.5元;且2001年上半年职工人均工资额仅为185元。
金融案例分析_蓝田股份失败案例分析.pptx
![金融案例分析_蓝田股份失败案例分析.pptx](https://img.taocdn.com/s3/m/f3e830a255270722182ef7a6.png)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动态分析
固定资产周转率变化趋势图
5
0 1997 1998 1999 2000
固定资产 4.61 2.76 1.46 0.9 2 1 0
1997 1998 1999 2000 流动比率 2.11 1.68 1.07 0.77
流动比率
蓝田股份1997至2000年 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 比率趋势图显示,蓝田 股份1997年至2000年固 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比 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 二者均小于1。这说明蓝 田股份经营活动创造的 现金流量补充固定资产 投资占用资金的能力越 来越弱,偿还短期债务 能力越来越弱。
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
![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40840e16fc700abb68fc82.png)
蓝田公司财务造假分析
然而,神话终究不可能成为现实。通过相关资料研究,不难发现,蓝 田股份的肥皂泡沫与银广夏竟如出一辙,他们都用了披着华丽外衣的 财务报表,用一个个谎言来诉说自身经营。 2010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应立 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文章,其中指出蓝田公司涉及资产虚 增、利润虚增以及其他造假事实等问题。蓝田痴人说梦的鱼塘奇迹也 沿袭了银广夏的悲剧而彻底破灭,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轩然大波。
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
蓝田公司简介
• 辽宁省沈阳市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田股份,于1992年10月由 沈阳市新北制药厂、沈阳莲花大酒店、沈阳市新北副食商场三家企业 共同发起、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成立。借助了政府及农业部的行政杠 杆,有“中国农业第一股”之称的蓝田随着其自身股价的攀升及规模 的扩大,不断进行发展创新,成为一个以传统农业及食品加工为主线, 经营范围涵盖医药制品、农副水产品、房屋开发、餐饮住宿、烟草专 卖、卫生保健用品及进出口业务等的典型综合性经营企业。以“老牌 绩优股”著称的蓝田,创造了中国市场经营的业绩神话。
案例启示
2、审计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保持独立性,提高职业谨慎。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并 保持工作中应有的职业谨慎。开展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需遵守诚信、 客观、公正、保密的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对审计事项的重要性水平进 行评估,对审计的风险水平进行合理判断,遵守审计准则、规范,采 取积极地应对措施防范可能对审计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解决道德及 利益冲突问题,保持实质上及形式上的独立性,提高审计的客观性、 意见的可靠性,尽可能地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的对重要事项审计的遗 漏及审计结论的错误。审计人员需担任起证券市场“守护神”的光荣 使命,坚持原则,提高责任意识,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与此同时, 会计师事务所应不断地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促使审计人员道 德水准与执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促进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d69004df111f18582d05a4f.png)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简析冯百川08级会计3班200800620098一、蓝田的背景分析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又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
虽然人们对蓝田股份的垮掉早有心理准备,但“蓝田神话”的凋零仍然让股民们感到浑身发冷。
对几年来的股市略做回顾,人们不难发现,从亿安科技到银广夏再到蓝田股份,黑马马失前蹄,神话化为泡影,几乎每一个动听的故事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不知多少中小股民在虚假业绩的引诱下落进了圈套,最后血本无归。
与银广夏“异曲同工”的是,曾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股份玩的同样是编造业绩神话的伎俩。
银广夏所鼓吹的生物萃取不过是画饼充饥,而蓝田股份的渔塘奇迹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说银广夏的“大饼”披着高科技的外衣还难以被轻松识破的话,那么,在常识可及的水产养殖领域,蓝田股份编织的百衲衣应该是很容易就被戳穿的,但是,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亩产值3万元的小圈套和每年数亿元利润的大泡泡却安然无恙,银行的贷款源源流入蓝田股份,股民的血汗钱也涓涓汇入洪湖。
如此拙劣的手段就能瞒天过海,不禁让人心生疑窦:到底是整个股市太不理性了,还是大家明知神话是圈套,也要钻进去揩点油水?在股民、庄家、上市公司、监管机构这个链条里,到底谁出了问题?蓝田股份与银广夏还有另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的破灭都是遭到了口诛笔伐。
从《九问银广夏》到《银广夏陷阱》,媒体彻底撕开了笼罩在银广夏身上的华丽迷雾,而一篇短短600字、发表在内部杂志上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也给了蓝田股份致命的一击,切断了蓝田股份极不健康的资金链。
这些文章影响巨大,但其基本策略也不过是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实性,无须高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弄清个大概。
但捅破这些黑马、神话的显而易见的漏洞,不应该都由传媒来做。
蓝田涉及的贷款数额巨大,相当一部分已经到期或逾期,已注定将被当做坏账处理,其余部分也已无力偿还。
因未能如期还款,已经被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起诉。
金融机构虽未明确表示对公司停止贷款,但事实上已不向公司提供融资。
金融案例分析—蓝田股份失败案例分析分解
![金融案例分析—蓝田股份失败案例分析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debc417ee06eff9aef80748.png)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同业比较
• 2000年蓝田股份的农副水产品收入占主 营业务收入的69%,饮料收入占主营业务 收入的29%,二者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98%。蓝田股份发布公告称:占公司产品 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钱 货两清”成为惯例。蓝田股份的生产基地位 于湖北洪湖市,武昌鱼公司位于湖北鄂州市 ,洞庭水殖位于湖南常德市,距洪湖的直线 距离200公里左右,主营业务都是淡水鱼 类及其他水产品养殖。
净营运资金=433,106,703.98(流动资产合计) - 560,713,384.09 (流动负债合计)= -127,606,680.11(净营运资金)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静态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历年比较 35 30
28.9 29.3
净资产收益率(%)
25 20 15 10 5 0 1998 1999 年份 2000 2001
THE END
如果没有两次送配股,即使按其历史最低水平12元计算, 他的真实价位应高达70余元,人为制造股价的痕迹明显。
纸上的辉煌挡不住市场怀疑的目光
看不到野藕汁卖,何 来上亿元的利润
2 1
鱼塘放出来的是 “高产卫星”
市场质疑 饮料毛利不 可思议
4 3
部分财务数据为何 如此偏离常规?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静态分析
一支不折不扣的“老牌绩优股”
自1999年6月至今的两年里,蓝田股份的业绩一直异常 优良,但股价却一直徘徊在15-20元之间,并且始终保持 着15-20倍的市盈率水平,与目前同期市场平均市盈率近 50倍的情况相比,显然是一个低估的绩优蓝筹股。
但在翻开其历史走势后,得到的答案却恰恰相反,在 1999年报之前的每一年,蓝田股份都采用送股加转赠累计 高达10送10的分配方案大幅扩张股本,在送配股之前股价 总能很合时宜地由10元左右一路上扬到24元左右,利用送 配方案,再将股价降到10余元。
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
![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81988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a.png)
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蓝田股份是中国一家以生产和销售居家日用品为主的上市公司,总部位于浙江宁波。
然而,该公司在2019年遭遇了审计失败的危机,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本文将对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和应对措施。
一、审计失败的起因1.财务报表失实蓝田股份2018年财务报表中,有不少数据被质疑。
例如,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巨额增长,而实际收回的账款和销售额却大幅下降,这引起了审计师们的怀疑。
此外,蓝田股份的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也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过高,亦被质疑之列。
2.公司治理缺陷蓝田股份治理结构较为单一,主要由公司董事长胡建华一人控制,公司股东大会的表决权集中在其手中。
此外,公司董事长胡建华在公司运营中也存在多重身份的问题,同时负责公司的销售和采购等重要业务,容易导致利益冲突和内部控制缺陷。
3.审计师调查不足在审计蓝田股份的财务报表时,审计师未对公司的采购、销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核心环节进行充分调查和确认,未能发现报表失实的问题。
此外,审计师未能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也未能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对公司关键业务进行充分的审计。
二、财务造假背后的问题1.市场监管不力蓝田股份的财务造假背后,反映出中国市场监管环境的不足。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还存在着一些监管机制和监管资源不充足的问题。
同时,某些企业通过虚假陈述隐瞒真相,欺骗了投资者和监管方。
这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监管需要加强,才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合理、决策不透明等问题,也可能导致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企业应加强对内部治理的建设,规范决策程序,降低利益冲突的风险,增强员工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三、财务造假案例的应对措施1.加强公司治理环境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降低内外部风险。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宣传力度,这些都是加强内部治理和防范企业内部不足之处的重要步骤。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简析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f25dd60722192e4436f6d2.png)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简析一、蓝田的背景分析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又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
虽然人们对蓝田股份的垮掉早有心理准备,但“蓝田神话〞的凋零仍然让股民们感到浑身发冷。
对几年来的股市略做回忆,人们不难发现,从亿安科技到银广夏再到蓝田股份,黑马马失前蹄,神话化为泡影,几乎每一个动听的故事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不知多少中小股民在虚假业绩的引诱下落进了圈套,最后血本无归。
与银广夏“异曲同工〞的是,曾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股份玩的同样是编造业绩神话的手段。
银广夏所鼓吹的生物萃取不过是画饼充饥,而蓝田股份的渔塘奇迹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说银广夏的“大饼〞披着高科技的外衣还难以被轻松识破的话,那么,在常识可及的水产养殖领域,蓝田股份编织的百衲衣应该是很容易就被戳穿的,但是,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亩产值3万元的小圈套和每年数亿元利润的大泡泡却安然无恙,银行的贷款源源流入蓝田股份,股民的血汗钱也涓涓汇入洪湖。
如此拙劣的手段就能瞒天过海,不禁让人心生疑窦:到底是整个股市太不理性了,还是大家明知神话是圈套,也要钻进去揩点油水?在股民、庄家、上市公司、监管机构这个链条里,到底谁出了问题?蓝田股份与银广夏还有另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的破灭都是遭到了口诛笔伐。
从?九问银广夏?到?银广夏陷阱?,媒体彻底撕开了笼罩在银广夏身上的华美迷雾,而一篇短短600字、发表在内部杂志上的?应立即停顿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也给了蓝田股份致命的一击,切断了蓝田股份极不安康的资金链。
这些文章影响巨大,但其根本策略也不过是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实性,无须高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弄清个大概。
但捅破这些黑马、神话的显而易见的漏洞,不应该都由传媒来做。
蓝田涉及的贷款数额巨大,相当一局部已经到期或逾期,已注定将被当做坏账处理,其余局部也已无力归还。
因未能如期还款,已经被XX实业银行XX分行起诉。
金融机构虽未明确表示对公司停顿贷款,但事实上已不向公司提供融资。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3b4ed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e.png)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引言蓝田审计公司是一家国际知名的审计公司,拥有许多知名客户,然而,近期却发生了一起审计失败的案例。
这起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对蓝田审计公司的声誉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这起蓝田审计失败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导致失败的原因。
案例背景蓝田审计公司被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委托进行审计工作。
根据合同,蓝田审计公司需要对该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评估其合规性和风险。
然而,在审计过程中,蓝田审计公司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审计工作无法完成。
失败原因分析以下是导致蓝田审计失败的几个重要原因:1. 不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接受审计任务之前,蓝田审计公司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他们没有深入了解被审计公司的商业模式、行业特点以及可能涉及到的风险。
这导致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无法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2. 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蓝田审计公司派遣的审计团队成员缺乏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他们对被审计公司的业务流程和财务报表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这导致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了质疑。
3. 不合理的时间管理在审计过程中,蓝田审计公司没有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
他们过于依赖现场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分析和核对。
这导致审计结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受到了影响。
4. 缺乏沟通和协调在审计过程中,蓝田审计公司与被审计公司的内部团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他们没有及时解决问题并共享信息,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和误解增加。
5. 未能发现重大违规行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蓝田审计公司未能发现被审计公司的重大违规行为。
这使得他们无法提供准确的审计报告,并且错过了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的机会。
教训和经验教训基于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教训和经验教训:•准备充分,了解被审计公司的业务模式和行业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派遣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团队成员进行审计工作。
•合理规划和管理审计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分析和核对。
•加强沟通和协调,确保与被审计公司的内部团队密切合作,及时解决问题。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111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111](https://img.taocdn.com/s3/m/54fb000cdaef5ef7ba0d3ca2.png)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简析冯百川08级会计3班0098一、蓝田的背景分析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又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
虽然人们对蓝田股份的垮掉早有心理准备,但“蓝田神话”的凋零仍然让股民们感到浑身发冷。
对几年来的股市略做回顾,人们不难发现,从亿安科技到银广夏再到蓝田股份,黑马马失前蹄,神话化为泡影,几乎每一个动听的故事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不知多少中小股民在虚假业绩的引诱下落进了圈套,最后血本无归。
与银广夏“异曲同工”的是,曾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股份玩的同样是编造业绩神话的伎俩。
银广夏所鼓吹的生物萃取不过是画饼充饥,而蓝田股份的渔塘奇迹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说银广夏的“大饼”披着高科技的外衣还难以被轻松识破的话,那么,在常识可及的水产养殖领域,蓝田股份编织的百衲衣应该是很容易就被戳穿的,但是,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亩产值3万元的小圈套和每年数亿元利润的大泡泡却安然无恙,银行的贷款源源流入蓝田股份,股民的血汗钱也涓涓汇入洪湖。
如此拙劣的手段就能瞒天过海,不禁让人心生疑窦:到底是整个股市太不理性了,还是大家明知神话是圈套,也要钻进去揩点油水在股民、庄家、上市公司、监管机构这个链条里,到底谁出了问题?蓝田股份与银广夏还有另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的破灭都是遭到了口诛笔伐。
从《九问银广夏》到《银广夏陷阱》,媒体彻底撕开了笼罩在银广夏身上的华丽迷雾,而一篇短短600字、发表在内部杂志上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也给了蓝田股份致命的一击,切断了蓝田股份极不健康的资金链。
这些文章影响巨大,但其基本策略也不过是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实性,无须高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弄清个大概。
但捅破这些黑马、神话的显而易见的漏洞,不应该都由传媒来做。
蓝田涉及的贷款数额巨大,相当一部分已经到期或逾期,已注定将被当做坏账处理,其余部分也已无力偿还。
因未能如期还款,已经被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起诉。
金融机构虽未明确表示对公司停止贷款,但事实上已不向公司提供融资。
蓝田失败案例分析(共五则范文)
![蓝田失败案例分析(共五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1f476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b.png)
蓝田失败案例分析(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蓝田失败案例分析蓝田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蓝田造假之路令人深思,总的来说,其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主要有:(一)经营管理不善、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其业绩不佳蓝田造假丑闻曝光之前,曾经是中国股市中的一面红旗,但令人惋惜的是,蓝田所谓的高业绩均来自于种种虚幻神话和财务包装。
我们知道,光靠造假过日子是不行的。
要,求生存,其根本出路在于谨慎投资和合法经营。
而蓝田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管理高层的法制观念极其淡薄,经营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他们在公司业绩不佳的困难时期,不是从强化公司管理内涵来着手想办法、求对策,而是视国家法规为儿戏,公然造假,知法犯法,炮制了所谓“金鸭子”、“野莲汁野藕汁”和“无氧鱼”的动人故事,企望靠骗取贷款来过日子。
本来,蓝田上市时曾经募集了两个多亿的资金,公司高层应该适时实施正确的投资战略,以引导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事与愿违,蓝田的管理高层并未真正从这方面去考虑问题。
事后发现,蓝田的经营管理环节存在诸多漏洞,诸如资金大量流失和财务报告虚假等等,致使公司的真实业绩状况不断恶化。
由此,我们的启示是:市场是法制经济,造假者多行不义必自毙!而公司管理高层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
(二)政企严重不分、治理机制失灵,导致公司误入歧途按照常规,蓝田的早就存在,应该不会再有人出面给予蓝田贷款支持,但是,令人费解,丑闻败露前一直有不少专业银行盲目对其进行贷款,致使国家资财遭受巨额损失。
事后发现,蓝田高层与地方政府存在密切关系。
正是由于地方政府过分袒护公司,政企严重不分,蓝田的管理高层才敢于知法犯法,有恃无恐。
另外,公司治理机制失灵,这也是蓝田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公司的董事长一言九鼎,擅自将蓝田交给了一个不懂业务和素质不高的人掌管;另一方面,公司在缺乏明确的投资战略的情形下盲目扩张。
由于蓝田的公司治理机制失灵,盲目投资、管理不善,致使其主业萎缩,误入歧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启示
2、审计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保持独立性,提高职业谨慎。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并 保持工作中应有的职业谨慎。开展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需遵守诚信、 客观、公正、保密的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对审计事项的重要性水平进 行评估,对审计的风险水平进行合理判断,遵守审计准则、规范,采 取积极地应对措施防范可能对审计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解决道德及 利益冲突问题,保持实质上及形式上的独立性,提高审计的客观性、 意见的可靠性,尽可能地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的对重要事项审计的遗 漏及审计结论的错误。审计人员需担任起证券市场“守护神”的光荣 使命,坚持原则,提高责任意识,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与此同时, 会计师事务所应不断地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促使审计人员道 德水准与执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促进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Biblioteka 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
蓝田公司简介
• 辽宁省沈阳市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田股份,于1992年10月由 沈阳市新北制药厂、沈阳莲花大酒店、沈阳市新北副食商场三家企业 共同发起、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成立。借助了政府及农业部的行政杠 杆,有“中国农业第一股”之称的蓝田随着其自身股价的攀升及规模 的扩大,不断进行发展创新,成为一个以传统农业及食品加工为主线, 经营范围涵盖医药制品、农副水产品、房屋开发、餐饮住宿、烟草专 卖、卫生保健用品及进出口业务等的典型综合性经营企业。以“老牌 绩优股”著称的蓝田,创造了中国市场经营的业绩神话。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日益变化的审计环 境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遵守新准则,遵循新 的审计流程,不断提高自身执业能力,践行执业准则,保证审计工作 的顺利开展及服务质量的提高,促进国内外审计经验的交流。具体工 作中,审计工作人员需要按照审计业务的基本流程开展审计工作,制 定审计计划,按要求实施计划,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各项情况,对 重大错报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应对风险,根据被审计 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执行控制测试,对于重大交易、余额披露的 审计资料执行实质性程序,确定进一步的总体执行方案。审计完成时, 需出具真实合理的审计意见。
蓝田公司财务造假分析
蓝田股份财务造假被外界披露后,监管部门发现蓝田历年 的会计账目十分混乱,舞弊及重大错报现象严重。沈阳华 伦会计师事务所在对蓝田涉嫌造假的申请上市的材料以及 经营期间的年报进行审计时出具的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 实在匪夷所思,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之低、责任意识之差, 令人咋舌。
审计失败的原因
蓝田公司财务造假分析
然而,神话终究不可能成为现实。通过相关资料研究,不难发现,蓝 田股份的肥皂泡沫与银广夏竟如出一辙,他们都用了披着华丽外衣的 财务报表,用一个个谎言来诉说自身经营。 2010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应立 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文章,其中指出蓝田公司涉及资产虚 增、利润虚增以及其他造假事实等问题。蓝田痴人说梦的鱼塘奇迹也 沿袭了银广夏的悲剧而彻底破灭,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轩然大波。
案例启示
3、接受审计申请时需谨慎,加大对审计业务的监督与惩罚力度。
谨慎选择审计客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失败的概率。当被审计 单位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审计申请时,注册会计师需持严谨的态度, 对客户的信誉、品德、能力、经营状况等进行全方位了解,评估其造 假的可能。针对有造假嫌疑并怀有恶意目的的企业,要抵制各方面诱 惑并予以拒绝,保持坚定的态度,坚守审计的原则。需注意的是,注 册会计师需对陷入财务或法律困境的企业给予特别关注,谨防其业务 与报表的复杂性导致审计失败风险及审计难度的增加。另一方面,要 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审计工作的监督,改革监督方式,创新监管思路, 利用三级审核、事务所内部、社会及舆论等监督渠道,对审计人员的 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制定严厉的处罚措施,加大对审计失败人员 的惩罚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压力及审计过失的风险成本, 降低审计人员舞弊的可能,减少审计失败,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审 计环境。
从审计单位角度 蓝田股份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大量造假,为审计的失败创 造了可能。
审计失败的原因
从会计事务所及审计人员角度 1、审计人员执业能力偏低,审计程序不当。 2、审计人员由于道德风险与职业谨慎导致的过失行为。 3、审计方法出现缺陷。
案例启示
1、审计人员应遵守执业准则,遵循审计流程,提高自身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