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考研复试陈共《财政学》内部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陈共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重点)

关键词

按财政功能分类: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按支出用途分类:我国财政支出按用途分类,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等。

经济建设费:包括基本建设拨款支出,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学技术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简易建筑费支出,地质勘探费,增拨国有企业流动资金,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用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国家物质储备支出,城镇青年就业经费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等。

社会文教费:包括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经费、研究费和补助费等。

购买性支出: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我们称此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他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献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公式:Eg=△G(﹪)/△GDP(﹪)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效益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分,或财政支出增长额的比例。公式为:MGP=△G/△GDP

复习与思考

1.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答: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将全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这些支出的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

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也就是说,在这些支出安排中,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我们称此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它体现了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转移性支出则与此不同,它们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这些支出的目的和用途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即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在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我们将此类支出称为转移性支出,它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

(1)从对社会生产、就业和收入分配来看: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此类支出当然也影响分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这笔资金以后,究竟是否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购买哪些商品和服务,这已脱离开了政府的控制,因而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从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来看: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由于上述原因,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3)从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来看: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向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它们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及其销售收入同生产成本的对比关系,所以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因而,对于可以得到政府转移性支出的微观经济主体来说,它们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对于个人)和生产能力(对于企业),而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显然,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注意到上述区别,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规模就大些;反

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2.试述“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向广大群众和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由此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另外,由于GDP的增长,筹措财政收入措施的加强,以及增发公债作为弥补支出的手段成为可能,也从财源方面支持了财政支出的膨胀。

对于这种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 ′sLaw)”。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于是,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根据这种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理解为上图所表示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因此,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从而也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