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考研复试陈共《财政学》内部讲义

合集下载

财政学 陈共版 复习资料

财政学 陈共版 复习资料

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

2.外部效应:指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即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成本大于收益;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成本小于收益3.财政:财政是一种国家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是指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制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来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

4.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和公共性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5.按经济性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包括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包括政府部门的投资拨款。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体现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7.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共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的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半成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他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

8.财政性融资:以特定的财政资金,对指定的特别会计,政府关系机关和各种特殊法人进行投资和借贷,以促进社会资本形成,也称为“政策性金融”。

P1499.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性支出,在我国财政补贴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种。

10.税收支出:以特定的法律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税收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财政学_陈共_第七版_PPT_整理_讲义

财政学_陈共_第七版_PPT_整理_讲义

财政学PPT第一章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第一节政府和市场第二节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第三节公共部门与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第四节财政概念第五节财政职能第一节政府和市场一、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一)市场与市场效率(二)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4.公共物品5.收入分配不公6.经济波动二、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一)政府的经济作用(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三)政府干预失效政府的经济作用图1-1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第二节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市场失灵一:公共产品(public goods)萨缪尔森认为,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物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物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

纯私人物品:X j=Σx i j式中,Xj为商品的总量;xij为第i 个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有)量此公式表明:(1)商品Xj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i 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有)数量之和;(2)私人物品在个人之间是可分的。

纯公共物品:x n+j=x i n+j此公式说明:(1)就消费目的而言,任何一个消费者i 都可以支配公共物品的总量xn+j(2)公共物品在个人之间是不可分的公共物品的特性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non-divisibility)。

即公共物品或劳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共同消费的特点。

b.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ness)。

即某一个人或厂商对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厂商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厂商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劳务的数量或质量。

c.受益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

财政学陈共第版讲优质课件

财政学陈共第版讲优质课件

二、政府(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旳理由
1、“三农”是具有“外部效应”旳公共物品和公
共服务“。外部效应”旳案例:一项科研成果旳推出,将会
使全部利用这项成果旳农户受益,但从事这项科研活动 旳单位却不论怎样不可能将这项科研成果所产生旳全部 收益据为己有。农业科研单位旳研究成果所产生旳利益 是“外溢”旳,但是,进行这项科研活动所需旳一切费 用却只能由科研单位自己承担 。
一、基础设施投资旳性质
日本、韩国 : Q1→A→Q2→B→Q3 欧美发达国家: Q1→C→Q2→D→Q3
产出模型图
二、基础设施旳提供方式
(1)基础设施提供方式旳特点
从经济性质来看,基础设施属于混合产品,能够由政府提 供,也能够由市场提供,也能够采用混合提供旳方式。
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外部效应 旳基础设施由政府提供。
财政用于 “三农”旳投入

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1、新时期新目的:增长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2、守住三条线:确保粮食生产力不降低,农民增 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3、“三大调整”:调优产品构造,调好生产方式, 调顺产业体系
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4、“三大激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 体 5、哺育新产业、新业态 6、打造田园综合体 7、培养农村建设人才
•凯恩斯乘数理论 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乘数作用:
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旳变动量与 引起该变动旳投资量之比
根据Y=a+c(Y-T)+I+G,得dY=1/1c(dG),即1/1-c是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 际储蓄倾向成反比
一、投资与经济发展
•凯恩斯乘数理论 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乘数作用:

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全套课件)

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全套课件)
(一)政府的经济作用 (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 (三)政府干预失效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政府的经济作用
货币
货币
产品市场
产品
家庭
公共物品
征税
供给
政府
产品 供给
公共物品 征税
企业
需求
生产要素 货币
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 货币
图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二)政府承担政治和社会职能 (三)政府承担涉及国计民生和带有战略性的重大
工程建设任务 (四)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导论
二、学习对象、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
(一)学习对象: 1.财政的基本知识 2.财政的基本理论 3.财政的基本管理技能 (二)学习目的: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
methods of learning 3.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ublic Finance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导论
一、现实生活中的财政学 由于市场的失灵,有些物品、服务须由政府提
供,即公共物品,它的功能是满足公共需要。
(一)政府同家庭和人民的“生老病死,从摇篮到 坟墓”息息相关
市场效率:帕累托效率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政府和市场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
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陈共版财政学》课件

《陈共版财政学》课件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效益分析可以优化财政支 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4
CHAPTER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功能
国家预算的体系
国家预算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 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 险基金预算等构成。
国家预算的功能
转移性支出的特点是财政资金的无偿性和直接性,即政府在转移性支出 过程中只是单方面提供无偿资金或服务,而不需要从受益对象那里直接 获取相应的物质交换。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是指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以确定最优化的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和公共劳 务收费法等。
02
CHAPTER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分类与构成
财政收入的分类
根据收入来源,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专项收入和其他 收入等。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国有资产收益包括国有企业利润、土地出让金等;专项收入包括排污费、水资 源费等;其他收入包括罚没收入等。
非税收入的用途
非税收入主要用于弥补财政支出 不足,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 务提供等。
公产收入
公产收入的种类
公产收入包括国有企业利润、土地出 让金等。
公产收入的用途
公产收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 共服务提供等方面,以促进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
03
CHAPTER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分类与构成
按照支出用途分类:包括经济 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 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 支出。

《财政学》陈共(第六版)(全套课件458P)

《财政学》陈共(第六版)(全套课件458P)
应当如何调整。
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马克思
毛泽东
邓小平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对“一个集体的, 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的分配作了全面 的分析,即社会产品在分配(按劳分配)给个人消费 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扣除:
三项生产性扣除:1.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 的部分;2.用来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3.用来应付 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三项消费性扣除:1.和生产没有直接联系的一般 管理费用;2.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 健设施等;3.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后来列宁根据新情况提出要增加一项国防费用的 扣除。
导 论 第一章 第二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第四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一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社会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
转移性支出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税收原理 税收的经济效应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税收制度
税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第一节 政府和市场
第二节 第三节
财政概念 财政职能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整体上阐述财政的一般概念。通过教学, 使学生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政府的经济作 用;掌握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 府)的经济行为;知晓财政的职能。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
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
“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

财政学陈共第9版(含导论、第一章、第二章)PPT课件

财政学陈共第9版(含导论、第一章、第二章)PPT课件
22
.
财政职能
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 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发挥制度性安排的“自动”稳定作 用
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 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支 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 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 速的最优结合
财政应首先切实保证民生性的 社会公共需要
23 .
财政职能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 支柱,财政体制在治国安 邦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 制度性和保障性作用。
美国次贷. 危机
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 或介入
32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垄断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
经济波动
33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市场垄断
产量达到较高水平 → 模收2益01递7年增4月和搜成索引擎市 本递减 场→占垄有率断(国→内) 限制产量,抬高价格 数据来源:StatCounter Global
24 .
03 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问题
.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是
财政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源配置体系
政府资源配置系统 (看得见的手)
市场资源配置系统 (看不见的的手)
决定性作用
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 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
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 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
洛伦兹曲线
当 线 程前 计 度各 算 。划 界国 基弯清限几 尼曲市和乎 系程场范公 数度分围认 来越配采 显大和取 示,财由 公收政洛 平入分伦 分分配兹 配配的曲 的程 度越不平等。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 在某一规个范人工手资中制,度而其余人口均一 无所有,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 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如果任 一人口加百强分税比收等调于节其收入百分比, 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 百分比转,移则性收支入出分配就是完全平等 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 度线OL。

财政学陈共第9版8讲第十章

财政学陈共第9版8讲第十章

比例税率 定额税率 累进税率
财政学陈共第9版8讲第十章
累进税率 —量能纳税的原则
财政学陈共第9版8讲第十章
税收术语
税收能力:(tax capacity)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
一是纳税人纳税能力,二是政府的征税能力。
税收努力:(tax effort)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应纳税额的程
度,或者说是税收能力被利用的程度 。
财政学陈共第9版8讲第十章
三、税收原则
瓦格纳
瓦格纳四项税收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 国民经济原则 社会公正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
财政学陈共第9版8讲第十章
•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 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 ,即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毫无例外地纳税和所 得多者多征,所得少者少征,无所得者不征 。
•税收中性问题
消费者剩余损失SABEF;
生产者剩余损失SBCDE;
FD 为征税额;
征税后:S将向左上方移 动至S+T ,形成新的均衡 点F 。
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
财政学陈共第9版8讲第十章
•税收中性问题
D是商品的需求曲线,S是 供给曲线;
E 为征税前的均衡点 ;
总共损失SACDEF;
政府的课税收入SACDF 。 SACDEF<SACDF,所以其差 额SFDE就是课税的超额负担 。
起征点: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收
入未达起征点的低收入者不纳税,收入超过起征点的高收入 者按全部课税对象纳税;
财政学陈共第9版8讲第十章
税收术语
免征额: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
额,全部纳税人,不论收入高低,同等享受免税额待遇 。注意前者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后者则是对所有纳税人 的普惠照顾。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考研复试陈共《财政学》课件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考研复试陈共《财政学》课件

财政学陈共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关键词财政收入按财政财政收入形式分类:包括税收、政府收费、债务收入,还可以包括铸币收入(铸币税)和通货膨胀收入(通货膨胀税)。

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边际倾向:政府收费:主要是使用费,按世界银行有关文件的说法,使用费是指“为交换公共部门搜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

此外,政府收费还有少量的其他收费。

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货代型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而未统计在财政收入之内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复习与思考1.试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趋势。

答:(一)总体评估我国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从总体上说,增长势头良好,年均增速:“六五”时期为11.6%,“七五”时期为7.9%,“八五”时期为16.3%,“九五时期”为16.5%,“十五”期间为18.7%。

就财政收入本身而言,各年的增速虽然是波折的,但增长速度不算慢。

然而相对于GDP的增长而言,则呈现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1995年以前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1996年开始回升,并从1998年表现为快速回升的趋势。

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的变化趋势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的变化趋势一样,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一比重也是很高的,1978年仍占31.2%。

但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则逐年下降,至1995年下降为10.67%,17年间每年下降1个多百分点;1996年回升为10.4%,到2005年上升为17.3%,10年间上升了6.9个百分点。

(二)1978—1995年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这一时期的财政形势呈现以下四个特点:(1)从预算内财政收支来看,由于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慢于GDP的增长,同时财政支出增长快于财政收入增长,在收支安排上,左支右绌,顾此失彼,政府一直为财力分散和财力短缺所困扰,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加大。

财政学(陈共)ch05 30页

财政学(陈共)ch05 30页

6.88 7.26 12.90 16.26 31.71 43.91 40.36 58.90 42.17 40.41 47.68
表5-3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各项支出及其比例
财政学》(第四版) 陈共 主编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一、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concept、significance and features of FILP )
财政学》(第四版) 陈共 主编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
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 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比上 50.2 年增 长率
-22.0 22.1
20.5 23.4 15.0 12.3 36.1 52.5 -1.0
19.9 23.9
占财 56.3 28.2 政支 出的 比重
27.7 17.8 11.6 11.4 11.0 12.9 16.0 13.2 13.3 14.1
表5-1 我国基本建设支出增长率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
财政学》(第四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
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一)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 (二)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
财政学》(第四版) 陈共 主编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产出模型图
一般 产业 投资
KG3 KG2 KG1
O
C
Q1 KL1
D Q3
Q2
B
A
KL2
KL3
欧美发达国家: Q1→C→ Q2→D→ Q3 日本、韩国 : Q1→A→ Q2→B→ Q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陈共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重点)关键词按财政功能分类: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按支出用途分类:我国财政支出按用途分类,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等。

经济建设费:包括基本建设拨款支出,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学技术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简易建筑费支出,地质勘探费,增拨国有企业流动资金,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用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国家物质储备支出,城镇青年就业经费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等。

社会文教费:包括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经费、研究费和补助费等。

购买性支出: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我们称此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

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市场性再分配活动转移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他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献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公式:Eg=△G(﹪)/△GDP(﹪)财政支出增长边际效益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分,或财政支出增长额的比例。

公式为:MGP=△G/△GDP复习与思考1.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答: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将全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这些支出的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

也就是说,在这些支出安排中,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

我们称此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它体现了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则与此不同,它们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这些支出的目的和用途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即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

在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

我们将此类支出称为转移性支出,它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1)从对社会生产、就业和收入分配来看: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

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此类支出当然也影响分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

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

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这笔资金以后,究竟是否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购买哪些商品和服务,这已脱离开了政府的控制,因而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从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来看: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

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

由于上述原因,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

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3)从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来看: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对于向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它们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及其销售收入同生产成本的对比关系,所以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

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

因而,对于可以得到政府转移性支出的微观经济主体来说,它们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对于个人)和生产能力(对于企业),而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

显然,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注意到上述区别,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

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2.试述“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向广大群众和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由此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

另外,由于GDP的增长,筹措财政收入措施的加强,以及增发公债作为弥补支出的手段成为可能,也从财源方面支持了财政支出的膨胀。

对于这种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 ′sLaw)”。

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于是,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根据这种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理解为上图所表示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

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

因此,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

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从而也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

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经济发达国家自18世纪末到如今100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了瓦格纳的法则符合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其中明显存在一种共同的趋势:随着人均GDP 的增长而逐步上升;同时,历史数据也说明,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上升不可能是无止境的,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高度,则呈相对稳定的趋势,即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上下有所波动,目前的经济发达国家已经达到这个阶段。

3.试述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分析。

答:根据瓦格纳法则等对财政支出规模的一般性描述,财政支出规模(或者说,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水平则相对稳定;同时,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因而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这一比重的高低也是不同的。

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有本身的特殊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运行的曲线呈现先逐年下滑而后又逐年回升的特征,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征。

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高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的。

一方面,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在GDP的初次分配中,个人所占的比重较小,同时许多个人生活必需品由国家低价乃至无偿供给;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利润乃至折旧基金几乎全部上缴国家,相应地,它们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乃至更新改造投资都由国家拨付。

简而言之,在改革前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扮演了一个总企业家和总家长的角色,这种角色在GDP分配上的体现,便是实行“统收统支”制度,既然要“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就必然较高。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经济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调动起千千万万个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勃勃生机,为实现这一目标,实行放权让利政策显然是一个必要条件。

因此,在改革之初,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向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阶段。

与此相对应,财政收入增长放慢了,许多项目的支出(特别是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便在财政支出账上或多或少有所缩小,有的甚至消失了,由此导致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的下降,进而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出现逐步下滑的趋势。

而且我国列入预算内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滑的速度过快,下降的幅度过大,1979—1985年17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

但是,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逐年下滑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我国经济改革初期之所以逐年下降,是因为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局面,调整政府职能和分配格局,激发经济活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到位和GDP的加快增长,上述逐年下滑的趋势理应逆转,改革之初财政支出比重下降的趋势会在某一时点中止,转而趋于回升。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边际倾向以及由二者决定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都在1996年停止下降,1997年开始回升,特别是自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后,回升速度较快。

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边际倾向已远远超出美国,这是未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继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4.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答:为探讨财政支出的合理规模,必须从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入手。

参照前人的规范性分析并结合本国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寻求本国财政支出的最佳规模。

归纳起来,经常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三个方面:(1)经济性因素。

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如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分析,说明了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对财政支出规模以及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