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杜甫《归雁》阅读练习及答案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归雁原文及赏析

归雁原文及赏析

归雁原文及赏析归雁二首原文及赏析归雁二首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

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

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注释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

瞻:往上。

背:避开,离开。

背人:避开别人。

稀:数量少。

系书:系帛书,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

元:一作“无”。

浪语:妄说;乱说。

愁寂:忧愁寂寞。

寂:一作“绝”。

故山:喻家乡。

薇:草本植物。

欲:想要,希望。

违:离别。

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

楚云:楚天之云。

清渭:清清的渭河。

起:止,伏,落。

此句指大雁从高处飞落洞庭湖。

春阴:春季天阴时空中的.阴气。

暮:晚,将尽。

日色:阳光。

曛:暮,昏暗。

伤弓:受过箭伤的鸟,听到拉弓开弦的声音也害怕。

比喻经过祸患,心有余悸。

赏析:杜甫自大历三年(768)正月带着全家离开四川,在湖北、湖南飘泊了两年多,写下九十多首诗,其中以《归雁》为题的诗写了四首。

到了衡州,杜甫写《归雁二首》(翻宋本第二首题名为《再吟》),对衡阳雁北飞寄予无限牵挂。

归是主题,雁是道具,诗人借雁抒发难以排遣的愁绪乡思。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归雁二首原文及赏析】。

归雁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归雁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归雁原文翻译及赏析归雁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归雁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翻译译文大雁啊,潇湘下游,水碧沙明,风景秀丽,食物丰美,你为什么随便离开这么好的地方,回到北方来呢?大雁回答:潇湘一带风景秀丽,食物丰美,本来是可以常住下去的。

可是,湘灵在月夜鼓瑟,从那二十五弦上弹出的音调,实在太凄清、太哀怨了!我的感情,简直承受不住,只好飞回北方。

注释⑴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等闲:轻易、随便。

⑵水碧沙明:《太平御览》卷六五引《湘中记》:“湘水至清,……白沙如雪。

”苔,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

⑶二十五弦:指瑟。

《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⑷胜(音shēng):承受。

赏析诗:“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怅望遥天外,乡情满目生。

”这首《归雁》,同样写于北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诗咏“归雁”,雁是候鸟,深秋飞到南方过冬,春暖又飞回北方。

古人认为,秋雁南飞,不越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它们飞到峰北就栖息在湘江下游,过了冬天再飞回北方。

作者依照这样的认识,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湘江,又从湘江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根据这样的艺术构思,作者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一下笔就连用两个句子劈空设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

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习性,而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

诗人就是这样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清境界,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

部编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归雁(其一)唐·杜甫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薇④。

【注释】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

②瞻:往上看,往前看。

③浪语:妄说;乱说。

④故山:喻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

B.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

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衷情。

E.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

(2)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D.“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

“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2)“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归雁》杜甫唐诗鉴赏

《归雁》杜甫唐诗鉴赏

《归雁》杜甫唐诗鉴赏【作品介绍】《归雁》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羁旅蜀地,不能及时返乡,当诗人为乡情所苦、愁思百结的时候,看见队队大雁向北归飞向中原地带,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

【原文】归雁东来①万里客②,乱③定几年④归?肠断⑤江城⑥雁,高高向北飞。

【注释】①东来:诗中的“东来”,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作“春来”解。

②万里客:作者自指。

作者故乡洛阳在成都东北。

③乱:指安史之乱;④几年:犹如何时、几时的意思;⑤肠断:指极度悲哀伤心;⑥江城:指梓州。

【白话译文】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最让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而我却挪不动步呢。

【创作背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吐蕃入侵、藩镇作乱,外患内忧,国事仍很动荡。

次句“乱定几年归”,表现了作为“万里客”的诗人,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

安史之乱后,杜甫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从洛阳、东经关中流离到秦州,再辗转流离到四川成都。

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阆州飘泊时,就已经作好了准备,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峡,以便回河南老家。

但由于老朋友严武第二次到成都任东西川节度使,邀请杜甫到成都,于是打消了出峡的念头,举家重新迁回成都草堂居住。

杜甫在离故园越来越远的时候写了这首《归雁》。

此诗写作具体时间说法不一,仇注杜诗,将其系在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再回成都时作。

按浦起龙《读杜心解》,定为三历三年(768年)出峡后所作。

【赏析】全诗四句,前两句:“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感事伤时,直抒胸臆。

首句的“东来”,指自东川梓州赴西川成都。

万里客”是诗人对自己被贬华州、客秦州、寓同谷、入西蜀、避乱梓阆一系列颠沛流离生活的艺术概括。

足见行路之遥、流离之苦。

诗中“东来”二字亦作“春来”。

“万里客”三字,饱含着经年奔波的凄楚况味和浓烈的乡思之情。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按说应当回家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归雁》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归雁》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归雁》
高考语文
Hale Waihona Puke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雁 陆龟蒙①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②云行未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注①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② 岳:指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
本诗所咏“归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意象有何异同?请简要概 括。
参考答案 相同点:①都是以物喻人(或“双关”);②都抒发了作者苦闷(愁苦) 的情感(或“都抒发了作者羁旅天涯的感慨”)。 不同点:①本诗的“归雁”表现了诗人生活状态的悲苦艰辛、处境的险恶、 世无知音无人理解的愁苦,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险恶;②王诗中的“归 雁”,表现了出临边塞、远离朝堂的失落之情(或“王诗中的‘归雁’,反衬了自 己远离家乡、出使异域的愁苦”)。

归雁阅读答案

归雁阅读答案

篇一:归雁阅读答案篇三:归雁阅读答案《江行赠雁》《归雁》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江行赠雁①欧阳修云间征雁水间栖,缯缴方多羽翼微。

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

归雁杜甫春来万时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注】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

缯(zēng)缴(zhuó):猎取飞鸟的射具。

(1)两首诗都写到了雁,各自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作分析。

(4分)(2)两首诗借雁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分析。

(4分)14. (1)欧诗写了一只时刻有危险的远飞之征雁。

“征”写大雁要飞得很远,辛苦劳累,“缯缴”表明雁经常受到射杀(或随时有危险)。

(2分)杜诗写了高飞之归雁,“高高”表达雁的自由自在、畅通无阻。

(2分)(2)欧诗明写征雁,暗写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被贬的孤寂心境与悲愤情怀。

①钱起:唐朝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

【翻译】:大雁啊,潇湘下游,水碧沙明,风景秀丽,食物丰美,你为什么随便离开这么好的地方,回到北方来呢?大雁回答:潇湘一带风景秀丽,食物丰美,本来是可以常住下去的。

【赏析】: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意思是说:“潇湘水清沙白,两岸长满青苔,水暖食足,风景幽美,大雁正好栖息,为什么要随随便便飞回来呢?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认为它们飞到湖南衡阳县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向北返回。

潇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气候很好,古人认为是大雁过冬的好地方,所以诗人想象归雁是从潇湘飞来的。

杜牧的《早雁》诗:“莫厌潇湘人少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大历十才子之一:司空曙末两句是诗人代雁作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这两句化用了湘灵鼓瑟的传说。

古传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来有五十弦,因女神弹得凄怨,上帝令改为二十五弦。

江行赠雁欧阳修归雁杜甫阅读答案鉴赏

江行赠雁欧阳修归雁杜甫阅读答案鉴赏

江⾏赠雁欧阳修归雁杜甫阅读答案鉴赏江⾏赠雁欧阳修归雁杜甫阅读答案鉴赏江⾏赠雁欧阳修归雁杜甫阅读答案鉴赏江⾏赠雁欧阳修云间征雁⽔间栖,缯缴⽅多⽻翼微。

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

归雁杜甫春来万时客,乱定⼏年归?肠断江城雁,⾼⾼向北飞。

【注】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

缯缴:猎取飞鸟的射具。

两⾸诗都写到了雁,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作分析。

两⾸诗借雁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分析。

江⾏赠雁欧阳修归雁杜甫阅读答案鉴赏欧诗写了⼀只时刻有危险的远飞之征雁。

“征”写⼤雁要飞得很远,⾟苦劳累,“缯缴”表明雁经常受到射杀。

杜诗写了⾼飞之归雁,“⾼⾼”表达雁的⾃由⾃在、畅通⽆阻。

欧诗明写征雁,暗写⾃⼰的遭遇,表达⾃⼰被贬的孤寂⼼境与悲愤情怀。

杜诗借雁北归反衬⾃⼰仍久留异乡、有家难归的伤感。

江⾏赠雁欧阳修归雁杜甫阅读答案鉴赏宋仁宗景佑三年七⽉,范仲淹因⾔事直切,遭到权相吕夷简排挤⽽被贬谪。

朝中正直⼤⾂皆上书营救。

⽽右司谏⾼若讷迎合吕夷简之旨意,独⾔当贬。

欧阳修移书责之,⾔⾼“不知⼈间有羞耻事”。

以此随之被贬为夷陵县令。

此诗作于从真州南⾏赴任途中。

时间正值深秋,作者暮宿江上。

偶尔看到⼏只南征的⼤雁栖息于江⽔之间。

这些经历长途艰⾟的鸟⼉太疲倦了,显得⽻翼已为之衰微。

诗⼈不禁想起前⼈咏雁的许多诗作来。

“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张。

不知烟雾⾥,⼏只到衡阳。

”“衡阳多道⾥,弱⽻复哀⾳。

还塞知何⽇,惊弦乱此⼼。

夜阴前侣远,秋冷后湖深。

”忽然,他觉得⾃⼰的命运与这些鸟⼉是多么地相似啊!⾃⼰这位原本京官的“云中雁”,⼀朝被权奸排挤,如今⾈⾏赴任。

⼊夜时,只好在“⽔间”栖息。

世路正⾃坎坷,谁知将来还有多少缯缴在等待着⾃⼰呢?回想过去,固然令⼈齿冷,⽽如此暗夜⾥,前途⼜何可乐观?于是,诗⼈不禁觉得⽬前这秋风,竟如岁末的寒潮⼀样凄冷。

⾃⼰是漂泊江湖,⽽这些伶娉瑟缩的征雁,真可引为同调了。

因此,诗⼈在⼼中对雁⼉说:请你们同我做个旅伴,⼀起南⾏吧!补充资料欧阳修诗词中的飞鸟意象寓意曲折⼈⽣脱笼之乐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夫古今⼈词之以意胜者,莫若欧阳公。

杜甫《孤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孤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孤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的咏物诗《孤雁》写于杜甫居住在夔州时。

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绝妙。

孤雁创作年代:唐代作者:杜甫作品体裁:五言律诗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释①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②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③“望尽”二句:望尽天际,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哀唤声声,似乎同伴的叫鸣在耳边响。

④意绪:心绪,念头。

⑤自:一作“亦”。

相关试题(1) 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4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

(2分。

关键词“孤单困苦”“执着念群”,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2分。

答对第一点得1分,答对第二点或第三点得1分。

)(2)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

(2分。

手法答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2分。

手法答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3)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3分)答案: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江行赠雁》《归雁》阅读答案对比赏析-诗词阅读

《江行赠雁》《归雁》阅读答案对比赏析-诗词阅读

《江行赠雁》《归雁》阅读答案对比赏析-诗词阅读江行赠雁①欧阳修云间征雁水间栖,缯缴方多羽翼微。

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

归雁杜甫春来万时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注】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

缯(zēng)缴(zhu):猎取飞鸟的射具。

(1)两首诗都写到了雁,各自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作分析。

(4分)(2)两首诗借雁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分析。

(4分)答案:(1)欧诗写了一只时刻有危险的远飞之征雁。

征写大雁要飞得很远,辛苦劳累,缯缴表明雁经常受到射杀(或随时有危险)。

(2分)杜诗写了高飞之归雁,高高表达雁的自由自在、畅通无阻。

(2分)(2)欧诗明写征雁,暗写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被贬的孤寂心境与悲愤情怀。

(2分)杜诗借雁北归反衬自己仍久留异乡、有家难归的伤感。

(2分)创作背景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七月,范仲淹因言事直切,遭到权相吕夷简排挤而被贬谪。

朝中正直大臣皆上书营救。

而右司谏高若讷迎合吕夷简之旨意,独言当贬。

欧阳修移书责之,言高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以此随之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此诗作于从真州(今江苏仪征)南行赴任途中。

时间正值深秋,作者暮宿江上。

偶尔看到几只南征的大雁栖息于江水之间。

这些经历长途艰辛的鸟儿太疲倦了,显得羽翼已为之衰微。

诗人不禁想起前人咏雁的许多诗作来。

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

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

(唐陆龟蒙《雁》)衡阳多道里,弱羽复哀音。

还塞知何日,惊弦乱此心。

夜阴前侣远,秋冷后湖深。

(唐耿讳《赋得沙上雁》)忽然,他觉得自己的命运与这些鸟儿是多么地相似啊!自己这位原本京官的云中雁,一朝被权奸排挤,如今舟行赴任。

入夜时,只好在水间栖息。

世路正自坎坷,谁知将来还有多少缯缴(即矰缴。

猎取飞鸟的射具。

缴为系在短箭上的丝绳。

缯,通矰。

)在等待着自己呢?回想过去,固然令人齿冷,而如此暗夜里,前途又何可乐观?于是,诗人不禁觉得目前这秋风,竟如岁末的寒潮一样凄冷。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析版汇编含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析版汇编含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析版汇编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归雁(其一)唐·杜甫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薇④。

【注释】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

②瞻:往上看,往前看。

③浪语:妄说;乱说。

④故山:喻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

B.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

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衷情。

E.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

(2)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黄庭坚①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

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B.“又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C.月挂山头,三星隐没,表明时已深夜;雪野千里,月光皎洁,意境空明,表明诗人心境闲适。

D.故人多次询问诗人为何还不辞官,这句实际是诗人借故人之口传递自己内心呼声。

(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宋代]贺铸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杜甫《孤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孤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孤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杜甫的咏物诗《孤雁》写于杜甫居住在夔州时。

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绝妙。

孤雁创作年代:唐代作者:杜甫作品体裁:五言律诗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释①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②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③“望尽”二句:望尽天际,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哀唤声声,似乎同伴的叫鸣在耳边响。

④意绪:心绪,念头。

⑤自:一作“亦”。

相关试题(1) 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4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

(2分。

关键词“孤单困苦”“执着念群”,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2分。

答对第一点得1分,答对第二点或第三点得1分。

)(2)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

(2分。

手法答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2分。

手法答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3)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3分)答案: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5)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归雁(其一)唐·杜甫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薇④。

【注释】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

②瞻:往上看,往前看。

③浪语:妄说;乱说。

④故山:喻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

B.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

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衷情。

E.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

(2)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周密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

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

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

②方回:贺铸的字。

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

D.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复杂难言的思想感情。

【诗词阅读及答案】杜甫《孤雁》阅读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杜甫《孤雁》阅读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杜甫《孤雁》阅读答案孤雁
杜甫
孤雁不尝鸽,飞鸣声念群。

谁婉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备注】此诗就是杜甫于安史之乱期间逃难夔州时所并作。

14.颔联运用对比手法,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5.诗人通过“孤雁”这一形象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后)
参考答案:
14.(2分后)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照,注重了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的可悲厚实(或“形单影只”)。

(意思抒发相似即可得满分。

)
15.(3分)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自己漂泊生涯苍凉的感慨。

(意思表达相近即可得满分,如答出一点给2分。

)
1、
读杜甫的《孤雁》回答问题。

(1)分别归纳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

(2)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4、(1)孤雁思念同伴,非常执着。

野鸦则是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的象征。

(2)对亲朋的无穷忧愁、紧迫崇尚的心情。

杜甫《孤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孤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孤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的咏物诗《孤雁》写于杜甫居住在夔州时。

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绝妙。

孤雁创作年代:唐代作者:杜甫作品体裁:五言律诗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释①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②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③“望尽”二句:望尽天际,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哀唤声声,似乎同伴的叫鸣在耳边响。

④意绪:心绪,念头。

⑤自:一作“亦”。

相关试题(1) 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4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

(2分。

关键词“孤单困苦”“执着念群”,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2分。

答对第一点得1分,答对第二点或第三点得1分。

)(2)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

(2分。

手法答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2分。

手法答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3)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3分)答案: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江行赠雁欧阳修归雁杜甫阅读答案鉴赏

江行赠雁欧阳修归雁杜甫阅读答案鉴赏

江行赠雁欧阳修归雁杜甫阅读答案鉴赏江行赠雁欧阳修归雁杜甫阅读答案鉴赏江行赠雁欧阳修云间征雁水间栖,缯缴方多羽翼微。

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

归雁杜甫春来万时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注】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

缯(zēng)缴(zhuó):猎取飞鸟的射具。

(1)两首诗都写到了雁,各自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作分析。

(4分)(2)两首诗借雁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分析。

(4分)江行赠雁欧阳修归雁杜甫阅读答案鉴赏(1)欧诗写了一只时刻有危险的远飞之征雁。

“征”写大雁要飞得很远,辛苦劳累,“缯缴”表明雁经常受到射杀(或随时有危险)。

(2分)杜诗写了高飞之归雁,“高高”表达雁的自由自在、畅通无阻。

(2分)(2)欧诗明写征雁,暗写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被贬的孤寂心境与悲愤情怀。

(2分)杜诗借雁北归反衬自己仍久留异乡、有家难归的伤感。

(2分)江行赠雁欧阳修归雁杜甫阅读答案鉴赏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七月,范仲淹因言事直切,遭到权相吕夷简排挤而被贬谪。

朝中正直大臣皆上书营救。

而右司谏高若讷迎合吕夷简之旨意,独言当贬。

欧阳修移书责之,言高“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以此随之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此诗作于从真州(今江苏仪征)南行赴任途中。

时间正值深秋,作者暮宿江上。

偶尔看到几只南征的大雁栖息于江水之间。

这些经历长途艰辛的鸟儿太疲倦了,显得羽翼已为之衰微。

诗人不禁想起前人咏雁的许多诗作来。

“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

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

”(唐陆龟蒙《雁》)“衡阳多道里,弱羽复哀音。

还塞知何日,惊弦乱此心。

夜阴前侣远,秋冷后湖深。

”(唐耿讳《赋得沙上雁》)忽然,他觉得自己的命运与这些鸟儿是多么地相似啊!自己这位原本京官的“云中雁”,一朝被权奸排挤,如今舟行赴任。

入夜时,只好在“水间”栖息。

世路正自坎坷,谁知将来还有多少缯缴(即矰缴。

猎取飞鸟的射具。

缴为系在短箭上的丝绳。

归雁二首(其二)阅读答案-陈师道

归雁二首(其二)阅读答案-陈师道

归雁二首(其二)阅读答案-陈师道(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归雁二首(其二)阅读答案-陈师道归雁二首(其二)陈师道作计胸怀早,为生去住频。

归雁阅读答案

归雁阅读答案

归雁阅读答案汇总篇一:归雁阅读答案[注]①钱起:唐朝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

此诗作于任中。

②潇湘:此处指湘江。

③二十五弦:指瑟,传说湘江女神湘灵善鼓瑟。

《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等闲:随随便便,轻易。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从诗人跟归雁这个南方来客的问答中,可以体察到诗人身羁北方而怀念南方家乡的感情。

(2)拟人。

诗歌把大雁拟人化,全诗一问一答,就像是两位老朋友在聊天。

首联是诗人对归雁的询问:南来的雁啊,你为何离开环境优美、水草丰富的潇湘而千里迢迢地飞回北方来呢?次联是代归雁回答:因为那里有湘灵在夜月下鼓瑟,我禁不住那曲调的清冷悲怨,所以才折返回来。

解析:诗歌假借诗人与雁的问答以披露春夜的某种感受,在婉转流利的形式中寄寓了深长的情思。

在这里,诗人自己的旅愁和乡思是作诗的原动力,而南来的大雁,或与归雁有关的瑟曲则是使诗人获得灵感并使飘忽的灵感变得生动形象的契机。

二:(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分)参考答案:(1)(3分,不必细致区分联想想像概念)诗人从归雁联想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1分),从湘江联想湘江女神并想像了她在月夜下鼓瑟(1分),由瑟声联想到凄凉哀怨的乡思,想像到大雁不忍再听下去,飞回北方(1分)。

(2)(4分)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羁思难耐(1分),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的旅雁(1分),寄托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或思乡之情)(2分)。

鉴赏:诗人客居在北方,看见大雁北返,触动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归雁》诗。

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这两句用的是倒置法。

意思是说:潇湘水清沙白,两岸长满青苔,水暖食足,风景幽美,大雁正好栖息,为什么要随随便便飞回来呢?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认为它们飞到湖南衡阳县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向北返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归雁》阅读练习及
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14~15题。

归雁(其一)
唐·杜甫
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薇④。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

②瞻:往上看,往前看。

③浪语:妄说;乱说。

④故山:喻家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

B.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

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衷情。

15.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在鲁国生死存亡之际准备进见鲁庄公时遭遇了同乡人的反对,他用以驳斥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总写阿房宫的占地广、楼阁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感慨青泥岭山路曲折盘旋之后,又通过对蜀道上行人的动作描写来侧面表现蜀道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D
15.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

16.(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