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ppt

合集下载

第2课时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PPT课件

第2课时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PPT课件

易混点解读 比较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的不同
张骞
班超
目的
不同 贡献
联络西域各族,共同反击 匈奴
重新加强与西域的联系
①不但帮助西域各族人民 摆脱了匈奴的奴役,使西 ①不但帮助西域各族摆 域归属中央;②使西域各 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少数民族开始逐步融合于 且密切了西域和内地的 汉民族;③不仅开辟了 联系;②密切了中西交 “丝绸之路”,而且打通 往关系 了中西交往的通道
思考2 秦汉时多次和匈奴发生战争性质如何? 答案:(1)秦汉时期匈奴与内地汉族政权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民族 之间的战争,不存在侵略与反侵略之分,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 (2)秦汉与匈奴的战争是由于匈奴对中原抢掠引起的,匈奴对中原抢 掠是非正义的,秦汉对匈奴的战争具有反掠夺反奴役的性质。
思考3 秦汉时期中央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是怎样的? 答案:(1)从战争方面:秦朝蒙恬打败匈奴,夺回河套等广大地区。汉武 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获得重大胜利。东汉窦固、窦宪反击北匈 奴,解除了北匈奴对东汉与西域的威胁。 (2)从和亲方面: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汉朝曾与乌孙等民族和亲。 (3)从设置机构方面: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东汉班超重建西 域都护;汉武帝在西南夷地区设郡,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 (4)迁徙人口:秦始皇迁徙大量人口到越族和河套地区。 (5)册封:汉武帝在西南夷地区册封夜郎王、滇王等。
⊙张骞通西域沟通了中原和西域地区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 创造了重要条件,误以为张骞通西域就已经开通了丝绸之路。 丝路的开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东汉时才最终解除匈奴的威胁。汉武帝时只是暂时解除了匈奴 的威胁。公元89年诗曰:“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 危托妇人。”就此谈谈你对汉初和亲政策的看法。 答案:(1)在汉初国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采取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不 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2)汉匈和亲实现了北部边疆的和平与安定,解除了人民的征战之苦, 加强了汉匈之间的交流。 (3)和亲政策不能最终解决边患问题。

人教版古代史第二章两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PPT课件

人教版古代史第二章两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PPT课件
不同于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战争,不具备侵略与反侵略性质, 但要分析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性。
鉴于此,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分析,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明 确给予肯定和否定。
(一)与匈奴的关系

攻守 兼顾
攻 守
北击匈奴,收回河南地 修长城
① 汉初和亲---国力衰弱
关 西 时战 ②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
系 汉 时和 病三败匈奴 ,匈奴分裂
西域社会
物质生活
进步
班超
BC60年
西域都护
西南夷
汉武帝
九郡
百越
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的。由于各种原因,汉族在我国多民族的国家中处于主体地位。但 是,并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定其他少数民族对于祖国历史发展所作
的贡献。因此,看待民族关系,不能站在一个民族的立场上,而应
2010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
两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 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江西泰和二中李文华整制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境内有哪些少数民族?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戎.南有越等.
秦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月氏和羌.南 有越等. 两汉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
,
为葱两 西岭汉 域以时 。东期
也, 就人 是们 现把 在今 新天 疆甘 地肃 区玉 和门 更关 西和 的阳 地关 方以 ,西 称,
1回答下列有关两汉对外关系发展的问题:
(1)西汉武帝使,(甲)曾两次出使西域。 (甲)是 谁?这个人出使西域,开辟孔道,在我国历史上称为什 么?
( 2 )试从与西域建立联系、发展国际交通与促进中西 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说明(甲)通西域的贡献。

《两汉发展概况》课件

《两汉发展概况》课件

乡村状况
两汉时期的乡村以自耕农经济为主,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 。此外,随着豪强大族的形成,庄园经济也逐渐兴起,成为乡村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
衣食住行
服饰特点
两汉时期的服饰以宽衣大袖、束发为髻为主要特点,不同 阶层的人穿着也有所不同。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外来服 饰元素逐渐融入汉服。
居住条件
两汉时期还涌现出众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如张衡、蔡伦、司马迁、 班固等。
02 政治制度
郡县与封国
郡县制的确立与推行
郡县与封国的互动关系
汉初实行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制度,郡 县制逐渐成为主导的地方行政体制。
郡县与封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互动,共同构成了两汉时期地方 行政制度的多样性。
两汉时期的住宅以土木结构为主,城市中的住宅多为高楼 大厦,而乡村则多为平房或窑洞。此外,随着佛教的传入 ,塔寺建筑也逐渐兴起。
饮食文化
两汉时期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食材种类增多,烹饪技术 也有所提高。同时,酒肆、茶楼等饮食场所也开始出现。
出行方式
两汉时期的出行方式以马车、牛车、步行等陆路交通为主 ,同时也有船只等水上交通工具。道路建设逐渐完善,如 驰道、栈道等。
与西域的关系
西域指的是现今甘肃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两汉时期与西 域的关系十分密切。
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 辟了“丝绸之路”。
两汉时期,西域各国与汉朝的交往频繁,西域各地的特产如玉石、葡萄 、石榴等也传入中国,同时中国的丝织品、铁器等也传入西域,促进了 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两汉时期国家财政支出庞大,主要用于基 础设施建设、国防、教育、赈济等方面, 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两汉时期的民族、对外关系及秦汉文化PPT课件 通用

两汉时期的民族、对外关系及秦汉文化PPT课件 通用

如何认识秦汉与匈奴战争的性质? 提示:(1)秦汉时期匈奴与内地汉族政权的战争是中华民族 内部民族之间的战争,不存在侵略与反侵略之分,只有正 义和非正义之别。 (2)秦汉与匈奴的战争是由于匈奴对中原抢掠引起的,匈奴 对中原抢掠是非正义的,秦汉对匈奴的战争具有反掠夺反 奴役的性质。
2.西域
目的:汉武帝为反击匈奴做准备
水路沟通了 东西外交圈 之间的联系
三、秦汉文化 1.时代特点 (1)统一与多样化 结合。 (2)中外 文化交流 频繁。 (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4)气势恢弘。
2.科学技术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天 文
“ 太初历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 的记录为世界
历 法 最早;东汉张衡对月食 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他
C.天竺政治制度、城市建筑深受中国影响
D.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事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历史的再认、再现能力。C天竺政 治制度不受中国影响,D是唐朝时期出现,A辰韩是因为引 进中国的先进文化,“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相似,而 得名秦韩,所给提示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唯有B选项符合题 意要求。 答案:B
主旨概要
考纲点击
一、两汉时期边疆各族
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1.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与匈奴、西域、 1.匈奴的兴衰 西南夷及百越的交往和联系空前加 2.张骞通西域 强,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西南夷与百越
2.两汉时期,通过陆海丝绸之路,我 二、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国与朝鲜、日本、越南、西亚及欧 1.两汉与朝鲜、日本及越南的关
发明的 地动仪 早于欧洲一千七百多年
数 《九章算术 》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 学
药物 ,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汉族的形成
民族:各种历史形态的民族共同体,即相交流、相互认同,相互吸收的、 民族:各种历史形态的民族共同体,即相交流、相互认同,相互吸收的、 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民族共同体。 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民族共同体。 汉族:是与汉朝密切相关的民族,它的形成大致有四个时期。 汉族:是与汉朝密切相关的民族,它的形成大致有四个时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汉民族形成的准备时期,经过第一次大融合,秦汉 春秋战国时期,是汉民族形成的准备时期,经过第一次大融合, 时期形成中化华民族主体,即汉族。 时期形成中化华民族主体,即汉族。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民族大迁徙与交流,到隋唐时形成面貌一新的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民族大迁徙与交流, 民族; 民族; 三、宋元时期,主要在边疆地区进行,少数民族迅速封建化,吸收汉先进 宋元时期,主要在边疆地区进行,少数民族迅速封建化, 文化,向汉文化同化; 文化,向汉文化同化; 四、明清时期,通过长期有效管理,地域概念认同感形成,民族大融合, 明清时期,通过长期有效管理,地域概念认同感形成,民族大融合, 奠定了现代中国边疆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基础。 奠定了现代中国边疆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基础。

匈奴的兴起

1、和战交替, 、和战交替, 以和为主; 以和为主; 2、和战受汉 、 政权强弱影 响 3、匈奴政权 、 内部不稳
地区、社会形态、 地区、社会形态、铁器传入 建立国家时间、领导、 建立国家时间、领导、地区 进攻西汉,汉初和亲(原因、目的、效果) 进攻西汉,汉初和亲(原因、目的、效果) 与西汉关系
目的(注意不同性): 目的(注意不同性): 作用: 作用: 影响: 评价的标准: 评价的标准:
理解练习
1、西汉与匈奴经历和亲与战争,大败匈奴的变化,其变化从根本上反 西汉与匈奴经历和亲与战争,大败匈奴的变化, 映了( ) 映了( A经济实力的强弱; 经济实力的强弱; C民族政策的变化; 民族政策的变化; B军事力量的强弱; 军事力量的强弱; D匈奴内部政治的发展。 匈奴内部政治的发展。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PPT课件2 人教版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PPT课件2 人教版
4 、人生会遇到很多障碍,这些障碍就像阻挡我们的布帘子,我们要勇敢地掀起它。 12 、怕吃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吃苦的人苦一阵子。 9 、如果我们消极地生活,那么迟早会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 17 、成功者失败之后永不气馁,能够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然后运用它,使成功再次向他招手。 5 、辛苦三年,幸福一生。 3 、乐观是失意后的坦然,乐观是平淡中的自信,乐观是挫折后的不屈,乐观是困苦艰难中的从容。谁拥有乐观,谁就拥有了透视人生的眼睛。谁拥有乐观,谁就拥有了力量。谁拥有乐观,谁就 拥有了希望的渡船,谁拥有乐观,谁就拥有艰难中敢于拼搏的精神,只要活着就有力量建造自己辉煌的明天! 11 、面对人生的烦恼与挫折,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一切。再苦再累,也要保持微笑。笑一笑,你的人生会更美好! 14 、不管你干什么,都会有两种结果: 一种是笑话,一种是神话。如果你半途而废,只能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但如果你成功了,你就变成她们眼中的神话。社会就是现实!要么不做,要么做好。 16 、成功之本取决于人的心理素质、人生态度和才能资质。除了这些还要具有高远的志向和实现目标的专心致志的毅力。特别是专注于一的精神,更有利于助人成功。 4 、没有错误的行为,就不会有失败的结果。如果你不能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即使做再多的努力,也于事无补。 4 、人生会遇到很多障碍,这些障碍就像阻挡我们的布帘子,我们要勇敢地掀起它。 20 、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因为弱小者在受到侮辱时也会报复。得罪了别人,哪怕他非常弱小,都可能会成为你成功的障碍。 8 、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终生。 15 、水的心是平静的,水的心是轻灵的,你看,水,一平如镜,云月其中,怡然自乐。水,怀着平静而轻灵的心,缓和的一淌而去,遇一些阻隔且轻轻的绕过,何必那么多计较,心平而轻流自 畅;如一路顺直,那更好了,我也可以尽情的奔流,一望千里,波涛澎湃,我也会挥洒我的潇洒,我的纵情。

第六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PPT课件

第六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PPT课件
• 从交往的形式看:既有使节往来,又有经 济文化交流。
• 从内容看: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 占很大比重,并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
从影响看: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 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对世界影响深远。
14
2.成因
(1)政治因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加强;
(2)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3)文化因素:科技文化成就辉煌灿烂 (4)交通因素:交通发达,西汉政府保护
的交往中既有国有文(( 赐与史物5以4日 书 佐))本 记 证印中东的 载绶国汉交 ,。文时往又化,传(倭政入奴府日国使本奉节贡来朝往)贺,光武帝
总特点:交往密切,交往不断。
6
三、同越南的交往 主要是经济文化联系
学与思:两汉与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 往来有何历史意义?
1、汉文化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汉文化促 进了朝鲜日本等国的进步与发展
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10
(三)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1)扩大了秦汉文化的影响,拓展了以中国 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范围 (2)使中国的外交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走向 世界 (3)加强了欧亚几个文明区之间的联系,中国 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文化也开始影响 中国
11
公元100年左右的主要文明
22
• 5.从古代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的科学技术, 不包括
• A.牛耕技术
B.冶铸技术
• C.丝织技术
D.水利技术
• 答案:A
1
复习: 1、西汉时期西汉政府与匈奴的关系先后发 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由什么决定的? 2、被司马迁称为“凿空”的是什么事件? 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3、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是什么 事件?东汉时期派遣何人经营管理西域?

高三历史课件: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高三历史课件: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3.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 .西汉建立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汉武帝),西汉政府设置 了西域都护府,委派都护,对西域各国的行 政、军事进行管理。各国的王、侯以及大小 官吏,都由汉朝任命,当时佩戴汉朝印绶 shou的有376人之多。至此,西域地区,包括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 ,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目的: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汉武帝募人出 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朝廷给他的一百多个随从,第一次 出使西域。被匈奴兵捉住,,被拘禁了十多年。他历经种种困 难,但从未丢弃汉朝的节(出使的凭证)。匈奴单于硬叫他娶 当地女为妻,有了儿子,但仍没有动摇他完成使命的决心。后 来张骞终于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到达了大月氏。那时,大月氏 由于土地肥沃,生活安定,不想再和匈奴打仗。张骞在大月氏 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回国。又被匈奴俘获,扣留 了一年多。后来,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逃回长安。 他出使时 带着一百多人,前后13年,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人回来。张骞 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深入了解了西域的地理、 物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 来。
卫青墓
卫青墓位于陕西兴平境 内,是西汉时抗击匈奴著 名将领卫青的墓地。 卫青曾在汉武帝时多次率 军深入漠北,出击匈奴, 为西汉击败匈奴立下了赫 赫战功;官至大将军,封 长平侯。 卫青于公元前106年去世 。为了表彰他的丰功,汉 武帝将他的墓修建在了自 己的茂陵外侧。
汉武帝为什么 能取得反击匈 奴的胜利?
(2)昭君出塞 )
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了愿与汉 室通婚,结为亲戚的和亲请求。汉元帝下令挑选 一名宫女(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当时, 王嫱(字昭君)在塞外同匈奴人民和睦相处,爱 护百姓,教给当地妇女织布、缝衣和农业生产技 术,受到人民的爱戴。自昭君出塞以后,汉与匈 奴间有五十年左右没有战争。它在客观上促进和 加强了匈奴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匈奴 与汉族的友好与团结,巩固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4、班超经营西域
时间-原因-结果-- 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
束缚和奴役,西域和内 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投笔从戎
三、西南夷和百越
四、汉和朝鲜、日本的友好交往 汉和朝鲜、 1、汉和朝鲜的 友好交往 铸铜、制漆技 术铁制生产工具 传到朝鲜 檀弓、果下马输 入中国
2、汉和日本的友好 交往 铸铜、冶铁技术、 丝帛传到日本
联络大月氏东 原因- 西夹击匈奴
路线- 结果-
结果:张骞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 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1、获得西域的资料,传播了西汉的声威 获得西域的资料, 2、开通了与西域的交通,称为“凿空”,促进了西域 开通了与西域的交通,称为“凿空” 的进步 3、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频繁往来,促进当时世界上几 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频繁往来, 大文明的汇聚 4、中原与西域关系日益密切
3、汉和越南的友好交往 铁犁牛耕和水利技术传到越南 象牙、犀牛、 象牙、犀牛、珍珠不断输入中国
五、丝绸之路(陆上和海上) 丝绸之路(陆上和海上)
概念: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 从长安往西, 概念 :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 , 从长安往西 , 经 过河西走廊, 今新疆境内, 运到西亚, 过河西走廊 , 今新疆境内 , 运到西亚 , 再由 西亚转运到欧洲, 西亚转运到欧洲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 之路。 之路。 意义: 意义: 1、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进行了频繁的经 、中国与中亚、西亚、 济文化交流。 济文化交流。 2、铁器、丝绸、养蚕缫丝、铸铁术、井渠法、 、铁器、丝绸、养蚕缫丝、铸铁术、井渠法、 造纸术传出。佛教传入。 造纸术传出。佛教传入。
一、与匈奴的关系
1、匈奴概况 、 2、西汉初年 、 3、汉武帝时 、 4、汉元帝时 、 5、东汉时期 、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PPT课件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PPT课件

西域
越族
灭南越 设九郡
/
西南 夷
/
武帝设郡 并入版图
重新并入版图 维护统一
设立机构 册封
思维拓展 西汉初年的三大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解 决办法。
经济贫困;王国问题;匈奴的威胁
“轻徭薄赋、与民修养”
推恩令和附益法Leabharlann 战争、和亲、互市水稻
葡萄
核桃
胡萝卜
二胡
丝绸
小麦
汗血马
概述从战国到两汉,中央政权与匈奴的关系。
不同:
秦:以武力解决匈奴的威胁。 两汉:军事进攻与“和亲”政策并用。 认识:
国力强盛与否是两汉调整对匈奴政策的主要依据。
和平交往、避免战争符合各民族的长远利益。
概述秦汉时期中央政权与越族的关系。 秦朝:①军事征服:统一岭南,修建灵渠。 ②设郡管理:先后设象郡、桂林与南海三郡。 ③迁徙杂居:征发中原百姓与百越杂居 汉朝: ①迁徙杂居:征发北方农民与百越 杂居,将越人迁往内地与华夏族共处。 ②设郡管理:汉武帝设南海九郡管理南越。
2、 关 系 状 况
西汉
②和亲
③ 设立机构:西域都护府
东汉
重建西域都护府,班超经营西域
与西 南夷 关系
① 汉武帝在此设郡,实行分封。 西汉末年,夷人起兵反抗
② 东汉初,西南夷重新并入汉朝 版图
与百越 的关系
① 秦朝统一越族地区,移民设郡
②汉武帝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
滇王金印
课堂小结
秦朝 匈奴 北击匈奴 徙民设郡 扩建长城 / 南征越族 开凿灵渠 岭南三郡 西汉 汉初和亲 武帝反击 昭君出塞 张骞通西域 设西域都护 东汉 南匈奴内迁 东汉击北匈奴 北匈奴西迁 班超经营西域 重建西域都护 方式 战争 和亲 互市 和亲 遣使通好 设治管理 战争 设立机构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PPT课件3 人教版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PPT课件3 人教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高帝自将兵往击之冒顿纵精兵三十万
围高帝于白登,七日冒顿遂引兵去。汉亦引兵罢,
使刘敬结和亲之约,奉宗室内郡主,为单于阏氏,
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
冒顿乃稍止。
——《汉书》卷94
材料二 至孝文帝即位,复修和亲,文帝遣
宗人女郡主为单于阏氏孝文十四年,匈奴单于
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印,虏人
一、与匈奴的关系
1、匈奴的社会状况(经济、政治)

攻守 兼顾
攻 守
北击匈奴,收回河南地 修长城
① 汉初和亲
2、 西 时战 ②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
关 汉 时和 三败匈奴

③ 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和 南匈奴向汉称臣,与汉
东 有战
人杂居
汉 有和 战 窦固、窦宪先后打败北
匈奴
二、与西域各族的关系
1、西域的地理位置
东汉:军事斗争,最终解除了匈奴对东汉 和西域的威胁。
概述秦汉时期中央政权与越族的关系。
秦朝:①军事征服:为统一岭南,解决军粮 运输,修建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联系珠 江、长江流域,便利了中原与岭南的经济文 化交流。 ②设郡管理:先后设象郡、桂林与南海三郡。
汉朝: ①迁徙杂居:征发北方农民与百越杂 居,将越人迁往内地与华夏族共处。 ②设郡管理:汉武帝设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正确 认识 民族 关系 的几 个基 本原 则
正确认识民 族关系的主 流和支流
主流 和平友好、相 互融合、共同发展
支流 存在矛盾 和斗争
正确看待民族 矛盾和斗争
这时民族融合的 一种特殊形式
矛盾斗争有正义非正 义之分但不存在侵略 与反侵略之别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课件(共40张PPT)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课件(共40张PPT)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3.魏晋
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
民族迁徙(“五族内迁”)
民族交流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
汉化政策
十六国时内迁各族不断交融
经济开发
北魏再度统一黄河流域实行汉化改革 三国、东晋、南朝南方不断得到开发
Ø历史纵横(P6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 融
东汉以来,西部、北部边 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 迁徙。到西晋时,内迁的民族 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 卑等。他们在西晋灭亡后开始 建立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 度,各族间彼此频繁接触,通 婚杂居,互相影响。5世纪,鲜 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 推行汉法,进一步推动民族交 融。在南方,三国时期的吴、 蜀两国以及东晋、南朝的经济 开发,加强了南迁中原人民与 东南、西南地区人民的交融。
屯戍政策:开发边疆,移民屯田
含义:“屯田戍边”是我国防守 边疆的一项重要措施。屯田指汉 代以来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 或税粮,利用兵士和农民垦种的 荒废田地。戍边顾名思义就是在 边疆守卫的意思。
屯戍作用: 经济:有利于开发边疆,降低军费开支; 军事:抵御匈奴,稳定边疆 民族:推动民族融合,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汉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 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
(北方匈奴): 西汉:和亲、三击匈奴; 东汉:刻铭燕然山
(东北): 设护乌桓校尉
(中央): “设大鸿胪
(西北)河西走廊: “河西四郡”
方式:大量移民、设置田官、军 民共同屯田。 特点:①政府提供生产工具,由 官员负责管理;②屯田主要分布 在北方和西域 地区;③分民屯和军屯两种。
“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 “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政治上隶属中央王朝,经济上朝贡义务外, 其余一切事务均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汉代的民族关系PPT课件

汉代的民族关系PPT课件
秦汉时期的边疆发展与民族关系
.
1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境内有哪些少 数民族?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戎. 南有越等.
2.秦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月 氏和羌.南有越等.
3.两汉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
.
2
与两
匈奴
鲜卑
夫余

汉 时
西域 各族
乌桓

期 边

关疆

各 族
西南夷
百越

..
,
地 区 还 经 常 到 秦 燕 赵
匈 奴 单 于 带 兵 占 据 河 套
国 时 期 匈 奴 日 益 强 大
过 着 游 牧 生 活
匈 发奴 源是 于我 蒙国 古古 高老 原的 一民 带 族.
, ,
.
.
匈奴骑兵铜像
5
2.秦朝时期的匈奴:
(1) 秦 派 蒙 恬 北 击 匈奴夺回河套 地区.
(2)修筑长城阻止匈 奴南下.
的 发
.
图3
一、秦汉与匈奴的关系
1、匈奴的社会状况
经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政治:公元前3世纪统一各部落,建立起奴隶制 国家-------冒顿单于
.
4
.
二.匈奴的兴衰:
1.战国时期的匈奴.
,
长 城 派 重 兵 防 守

时 期 三 国 在 北 方 都 修 有
,
三 国 掠 夺 骚 扰 所 以 战 国
.
29
① 张骞两次通西域:汉朝与西域
各族的联系加强 2.

② 丝绸之路的开通
系 西汉

③ 西域都护的设立:前60年 标志

高考历史 第二单元第5讲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秦汉时期的文化课件

高考历史 第二单元第5讲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秦汉时期的文化课件
解析 地动仪外部周围有八个龙,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 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所以地动仪只能测出地震的大致方向, 不可能测出地震的精确方位;浑天仪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器, 不是地动仪;地动仪的作用是测定已发生地震的方位,不能预测。 故答案为 B。
( B )
视角二
关注新史观 从文明史观看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精讲精析
讲主线 秦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秦汉与匈奴的和战、 两 汉对西域的经营、秦汉对越族地区的开发、两汉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构 成了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两汉时期对外交往频繁, 对外关系呈现如下特点: 以商品贸易为主, 丝织品在通商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具有单向性;中外交往有海上、陆 上丝绸之路, 以陆路为主; 与亚洲各国交流频繁, 对东方文化影响很大, 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中国开始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 中国 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外传。 秦汉时期科技、哲学、宗教、史学、文学艺术取得突出成就,特别 是科技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
4.两汉宗教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1)宗教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统治者的提倡是宗教流行的重要 因素。宗教的教义具有很大欺骗性 (如佛教的“生死轮 回”“因果报应”等),统治者利用宗教软化人民的反抗意 志, 东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法、 建白马寺就说明了这一点。 (2)神仙方术和迷信思想是宗教产生的助推器。 (3)社会现实问题是宗教产生的土壤, “宗教里的苦难是现实 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困难的抗议,”是受苦受难的 百姓的精神寄托,道教所宣扬的观点对人民的吸引就说明了 这一点。
点析 阅读文字材料,表明公孙弘精通儒家学说而受到 汉武帝的重用,官至“天子三公”,天下的儒生都以他 为榜样,效仿他、学习他。从本质上说明了儒学地位的 显著提高。A、B 项与材料不符,春秋时期,儒学在民间 开始兴起,故排除 C 项,答案为 D。 启示 文字材料选择题应抓住其主要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PPT课件3 人教版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PPT课件3 人教版
④最主要的特点: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 影响远及欧、非。并开始走向世界
拓展2、两汉对外关系活跃的条件 政治: 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
经济: 迅速发展,国力强盛
交通: 道路畅通, 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 大发展 统治者政策: 开明的对外政策
拓展3、两汉时期丝绸之路为什么以陆路为主?
(一)、与朝鲜的关系
1、人民迁徙 秦汉之际,燕齐赵数万人避难朝鲜
2、使节往来 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曾多次派人赴汉 (指马韩、辰韩和弁韩(biàn)
3、文化影响 辰韩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嫁娶以礼”语言\称
谓 辰韩就有“秦韩”之称。
4、贸易往来
铜镜、漆器、铁器工具等
中国
朝鲜
檀弓、果下马
(二)、同日本交往
阅读课本46页<<后汉书>>材料思考
(1)“桓帝延熹九年”是哪一年?为什么汉朝与大 秦直到延熹九年 始乃一通焉? 公元166年 汉朝当时的航海技术与造船技术还不能直接同大秦贸 易往来; 安息等国为垄断中国丝绸贸易从中阻隔 (2此段材料有何价值?
为正史中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载
二、丝绸之路
1、人民迁徙 秦汉时期,有中国人东渡日本
(徐福东渡的故事)
2、使节往来
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 岛“使译通于汉”。 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奉贡朝贺”
(汉赐“汉委奴国王”金印已出土)
3、贸易往来 中国
日本
铁器、铜器、丝帛
(三)两汉与越南的交往
铁犁农耕技术和水利工程技术 (先进技术)
中国
越南
丝绸之路出土的东汉罗
于 阗 汉 佉 二 体 钱
192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北阿克斯比尔旧城出土直径 2.4厘米、厚0.4厘米、重14.9克花纹和铭文均为压制而成, 采用了中亚各国承自希腊铸币传统的制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班超经营西域
时间--
原因--
结果-- 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
束缚和奴役,西域和内 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投笔从戎
三、西南夷和百越
四、汉和朝鲜、日本的友好交往
1、汉和朝鲜的 友好交往
铸铜、制漆技 术铁制生产工具 传到朝鲜 檀弓、果下马输 入中国
2、汉和日本的友好 交往
铸铜、冶铁技术、 丝帛传到日本
一、与匈奴的关系
1、匈奴概况 2、西汉初年 3、汉武帝时 4、汉元帝时 5、东汉时期
二、张骞出使西域
楼兰古迹
1、西域的含义--
两汉时期, 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 关和阳关以西,也就 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 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第一次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原因-
联络大月氏东 西夹击匈奴
路线-
结果-
结果:张骞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 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1、获得西域的资料,传播了西汉的声威 2、开通了与西域的交通,称为“凿空”,促进了西域 的进步 3、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频繁往来,促进当时世界上几 大文明的汇聚 4、中原与西域关系日益密切
什么叫小日本~
junk垃圾; adult色鬼; prostitute婊子; ass蠢驴; nasty下流; evil魔鬼; scamp流氓; excrement臭狗屎 把这些英文字头放一起就是japanese--日本
3、汉和越南的友好交往 铁犁牛耕和水利技术传到越南 象牙、犀牛、珍珠不断输入中国
五、丝绸之路(陆上和海上)
概念: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经 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 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 之路。
意义:
1、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进行了频繁的经 济文化交流。
2、铁器、丝绸、养蚕缫丝、铸铁术、井渠法、 造纸术传出。佛教传入。
六、与西亚、欧洲的往来 安息
大秦
1、张骞、班超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张骞对我国历史有什么功绩?
1、忠于祖国,百折不挠,好男儿志在 四方,不贪图安逸生活的精神。
2、沟通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为 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打通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交通 路线,即著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 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