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画奇石作品欣赏
史上全面齐白石画欣赏(之山水一)
史上最全齐白石画欣赏(之山水一)2015-02-05 国历书画国历书画点上面蓝色小字加关注,宜分享,且看且收藏。
山水手卷设色布本 1897年作乘云注雨立轴设色纸本1922年作题识:乘云注雨。
祥止仁弟从游借山,已越二载暑寒,明日学成还蜀,予以此数十年不画之作,依依赠行,小兄齐璜制于京华。
钤印:木人、白石相赠、门人半知己、一息尚存书要读此《乘云注雨》图为齐白石鲜有的题材。
白石舍弃了传统的形象,以简朴的稚拙感把龙刻画出来,线条流畅,笔墨淋漓尽致。
画中的上款‘祥止’为齐白石门生,四川书画篆刻家罗祥止。
临沈周山水立轴己未(1919年)作雪溪高士图立轴1939年作龙山七子图立轴设色纸本 1874年作款识:龙山七子图。
七子者,真吾罗斌,醒吾罗羲,言川王训,子诠谭道,西木湖栗,茯根陈节暨馀也。
甲午季春过访时园,醒吾老兄出纸一幅,属余绘图以纪其事。
余亦局中人,不得置之度外。
遂于酒後驱使出山灵以为点缀焉。
滨生弟璜并识。
钤印:齐伯子、名璜别号濒生、求真《龙山七子图》是研究白石早期山水及诗友交游的重要画作。
1894年,齐白石与同乡借湘潭五龙山大杰寺为址成立龙山诗社,被推为首任社长,龙山七子为:齐白石、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茯根、谭子荃、胡立三。
齐白石学诗的老师较多,有诗人胡沁园(27岁拜师)、王湘绮(37岁时拜师)、诗人文学家樊曾祥(40岁时认识),受他们的影响较多。
也曾向陈少蕃学《孟子》、《唐诗三百首》与唐宋八家古文。
1924年出版有《白石诗草八卷》、《老萍诗草》,逝后又出版《白石诗集》等。
他的诗都是白话诗,抒发感想。
《龙山七子图》是齐白石诗、画结合最为典范的代表作品。
齐白石21岁时得《芥子园画传》,在松油灯下勾影描摹,初悟画理画法,齐白石的山水画集中他的早期创作中,传世作品极为罕见。
最初他是根据勾摹的《芥子园画谱》认识传统山水的,后来,受到“清四王”及八大山人的影响,山水多作简笔,用墨水份不多,山石皴擦少,有深远的意境,但显得比较稚拙。
最有噱头的石头
最有噱头的石头公元1088年,38岁的书画家米芾在自己的书斋“宝晋斋”中面对着一块状若千年灵芝的石头欣喜不已。
眼前的石头大约也就一掌多高,小巧可爱。
石色黝黑,却有一种凝润如膏脂的质感。
从远处看,只觉石势蜿蜒纵恣,千蹊万径,穿孔勾连,竟有峰峦洞壑、层叠窈窕之态。
而站近了看,石头上面的每一种纹理都是叫得出名头来的:卧沙、水道、襞摺,最明显的是一种像胡桃壳的纹路。
轻轻敲打之下,石头竟然发出了清亮悦耳的叮咚之声。
更妙的是,和画家多年来苦心搜求的其他或矗立或横置的奇石不同,这块石头兼具了立峰和横岫两种姿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同样爱石成癖的老朋友苏东坡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不仅如此,画家还发现,不管是从何种角度观赏,这块石头都给人八面玲珑、巧夺天工之感。
所有的迹象都告诉画家,自己得到的是一块堪称极品的灵璧石。
狂喜之下,画家精心挑选了石上稍为平坦的一隅,虔诚地刻下了自己的赞语:“爰有异石,徵自灵璧。
匪金而坚,比木而栗。
音协宫商,采殊丹漆。
岳起轩楹,云流几席。
元?v戊辰米芾谨赞。
”自此,这块小小的石头在人世间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千年传奇。
(图3)米芾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赏石之风鼎盛之时。
在名目繁多的奇石群体中,灵璧石在宋代一干文人雅士的心目中占据了无可置疑的首席地位。
米芾本人除了以书画诗文等主业上的非凡造诣闻名于世外,更为后世留下了拜石为兄的奇妙传说,从此以“米颠”的美名和“瘦、皱、漏、透”的赏石理论名垂青史,堪称当时乃至中国赏石史上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
灵璧石的产地位于现在安徽省东北部灵璧县的磐石山,从地质学上讲属于一种质地较佳的石灰岩。
据史料记载,米芾曾于安徽涟水任官,此地离灵璧县甚近,爱石成痴的米芾于公务之余常在灵璧流连忘返,这块让他神魂颠倒的石头是否即属此中所获不得而知。
(图4)在米芾得到这块石头的17年后,风雅皇帝宋徽宗为了建造皇家园林“艮岳”,大肆搜罗四方奇石,促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花石纲”运动。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1、白雪石《烟雨漓江》【赏析】白雪石的山水画清新俊逸,挺劲多姿,而最能代表其风格的是他以桂林为题材的山水画。
他对漓江情有独钟,曾五次南下桂林,漫游漓江,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把握桂林山水的物质和灵魂,在众多表现桂林山水的画家中独树一帜。
2、宋徽宗《枇杷山鸟图》【赏析】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
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
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
对开有乾隆御题诗一首:“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
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
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
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
”3、张大千《松下憩者》【赏析】张大千此幅绘一高士倚松长卧,是传统的“行乐图”题材。
虬屈的松枝与劲利坡石在用笔上相对统一,造型也相互呼应,体现出画家较为注重画面构造的技巧。
整幅画松秀豪劲,清丽洒脱。
4、清钱杜《虞山草堂步月诗意图》【赏析】此图以大密大疏之反差为特色。
层层茂林,以精细的点法为之,卷云般的山石,以密集而具装饰趣味的解索皴写成,与空旷的天地及白墙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强烈对比。
画法融王蒙之繁密与文徵明之细腻为一体。
5、于非闇《富贵寿考》【赏析】于非闇的工笔花鸟和书法受宋徽宗赵佶影响较多。
图中所绘牡丹和小鸟形象刻画细致精微,从茎干、枝叶到花头的用线严谨讲究,劲挺有力;枝叶之墨与花头之红形成对照,富贵典雅并具有装饰。
6、陶冷月《月夜归舟》【赏析】“雪后轻挠入翠微,寒溪花气袭人衣,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7、嘉庆《楷书七言诗》【赏析】“塔影凌霄塞岭晴,秋风古道旧青城。
积场禾黍连村市,又山田穑事成。
旧陌周环峙废邱,传闻辽后建楼。
烟云聚散皆陈迹,只有伊逊河自流。
青城。
”8、郎静山摄影作品《花好月圆》【赏析】皓月当空,缥缈朦胧的云影衬托得这轮圆月越发饱满皎洁,一枝寒梅斜逸,颇有宋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之清雅风格。
虽题识“花好月圆”寓意美好吉祥,但梅花轻盈清素,圆月孤高清冷,仿佛空气中暗香浮动,自成一种超逸俊秀的格调,韵味绵长。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组图】1、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卷(局部)》【赏析】我国现存的《八十七神仙图》,是北宋时期白描人物的真迹,画卷上有八十七位“朝元”列队行进的神仙,其中女神尤多。
这幅名画传了800多年后不幸流落海外。
1936年由徐悲鸿赎回国宝。
1953年,徐悲鸿辞世,他夫人遵照他的遗嘱,将《八十七神仙图》献给了国家博物馆。
2、经典油画《月夜》【赏析】这是一幅被人誉为“爱情诗”的油画,画家用银灰色的调子,来渲染恬静的夏夜,没有微风,参天的菩提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蔷薇花散发出清香。
人物与环境处理得十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陶醉。
画家:俄国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3、胡佩衡《深山小径》【赏析】此幅为画家早期作品,笔法上变化王蒙皴意,在南宗笔法中又糅入北宗之力,兼以干擦湿染,浅绛复施青绿,得山重水复、林木郁茂之致,足见画家深厚的传统功底。
整幅画结体虽然复杂,但气韵周流、疏朗清幽,也许这正是他在题跋中所谓“寓镖缈于沉着之中”的旨趣。
4、宋徽宗书法【赏析】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竖钩细长,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赵佶治国无能,但其擅长于书画艺术,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有突出贡献,也推动宋代书画达到了新的高峰。
5、林风眠《黄山松涛图》【赏析】此幅为其少见的采取非方形、立轴构图风景图画。
黄山的壁裂千仞,化为远处朦胧的山峦;被秋色染得金黄的蓊郁山林,则是历历在目,成为画面最显目的焦点。
画家寄情于山水怀想,融入真情与诗意在其线条、造型与色彩结构之中,没有过多的雕饰,仅有怡然自得的朴真写意。
6、徐悲鸿《巴人汲水图》【赏析】2010年12月10日,北京翰海拍卖场上,徐悲鸿巨幅以1.71亿元成交。
此图是一幅真实记录重庆人民辛勤劳作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四大代表作之一。
含道映物,澄怀味象——荣宝斋之陈石画集山水作品赏析
含道映物,澄怀味象——荣宝斋之陈石画集山水作品赏析文章标题:含道映物,澄怀味象——荣宝斋之陈石画集山水作品赏析在我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画一直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陈石作为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在我国画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荣宝斋之陈石画集的山水作品,一窥其中所蕴含的含道映物、澄怀味象之奥妙。
1. 荣宝斋之陈石画集简介荣宝斋之陈石画集是一部广受欢迎的绘画作品集,其中以山水画为主题,画家陈石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技法著称。
整部画集以山水为主题,以不同的山川河流为背景,勾勒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通过绘画,陈石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其中,使得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2. 含道映物含道映物,是书法和绘画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通过对象的形态和神态来抒发画家的心情和情感,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画家对画面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在荣宝斋之陈石画集的山水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手法的运用。
比如在《波光粼粼》中,画家通过水面波光的描绘,展现出了如诗如画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3. 澄怀味象澄怀味象是一种绘画手法,它通过画家怀抱纯净的心境,品味和感悟万物的形态和气息,将所看所思融入笔墨之中,使得画作更具有内涵和情感深度。
在荣宝斋之陈石画集的山水作品中,这种手法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比如在《山高水长》中,画家通过对远山和流水的描绘,展现出了生命的活力和大自然的奇妙,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舒适。
总结回顾:在荣宝斋之陈石画集的山水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含道映物和澄怀味象这两种绘画手法的充分展现。
画家通过对山水的描绘,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观者在欣赏这些作品的也能领略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荣宝斋之陈石画集的山水作品,不仅展现了画家的功力和情感,也让观者产生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荣宝斋之陈石画集的山水作品之所以能够如此动人,除了画家的技术娴熟外,更重要的是他在其中融入了自己对生活和大自然的感悟。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一定要珍藏太珍贵了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一定要珍藏太珍贵了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书画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
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
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
”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
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 (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
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
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
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
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
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
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
历代名家竹画赏析
历代名家竹画赏析北宋文同墨竹图立轴绢本墨笔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
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
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
传派即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
传世作品有《墨竹图》。
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浓淡相宜,灵气顿显。
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
北宋赵昌竹虫图立轴绢本设色纵99.4厘米横54.2厘米(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此图画幽篁疏影,双钩填彩,以色之而飞,又绘天牛、螽蜥,无不刻画入微,瓜赞,相阿弥题签,天室和尚题跋。
浓淡来显叶之向背、竿之盘曲。
枝叶饱满,叶果实又仿效徐崇嗣的“没骨”画法。
设姿态多样。
另有花卉野瓜、蝴蝶蜻蜓萦绕,色浓丽而又不隐墨骨。
元顾安风雨竹图卷纸本墨笔纵25.1厘米横18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为画家暮年墨竹名作。
以浓淡墨笔画大叶竹两竿,枝干斜覆,竹叶下垂,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
用笔潇洒苍润,墨气浓重,严谨自然,劲挺有骨,悉尽笔墨之能事,清润之气扑人眉睫。
元王蒙竹石图立轴纸本墨笔纵77.2厘米横27厘米苏州博物馆藏王蒙,生年不详,卒于1385年,字叔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烦外孙。
元末官理问,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
明洪武初年出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牵连,死于狱中。
工诗文书画,尤擅画山水,师法董巨、赵孟烦而有发展变化,自具风格,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画风对明清山水画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
传世作品有《林泉清集图》《春山读书图》《丹山瀛海图》《竹石图》等。
图绘丛竹和坡石,竹子枝叶疏落,坡石皴笔短促而苍劲。
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间的空白处以楷书诗题相连,起到了贯穿气息、参与构图的作用,体现出元代文人画所强调的诗书画相结合的形式。
此图为王蒙传世作品中较早的一件。
元吴镇墨竹谱册页纸本墨笔纵53厘米横68.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竹谱》共计二十四开,是吴镇画竹的代表作。
“怪石癖”八大山人的画石·国画欣赏
“怪石癖”八大山人的画石·国画欣赏2019-11-24 12:12:33朱耷(1626—约1705年),号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擅长写意花鸟,一代宗师。
八大山人一生作画,描绘对象只能少不能多。
对于大家画画时爱不释手的“细节”,他老人家一概视而不见。
惜墨如金,——是世人对八大山人作品的印象。
八大山人的画,表面上看就是深刻寓意的顶峰。
八大山人的画,表面上看就是一条鱼、一只鸟或一块石头,画面极其简单。
但他的内涵极其深刻,甚至非常晦然而,八大山人在晚年,72岁那年,突然“老夫聊发少年狂”,玩了一回大制作。
康熙十六年所作的《河上花图》(天津艺术博物馆藏),这是八大山大一生作品中仅见的长篇巨制,也是他笔墨最多、布局最复杂的一幅水墨荷花图。
开局一枝花,内容全靠想。
开篇照旧是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手法。
有人数了一下,不超30笔。
时间多到无聊的读者可以去数数看。
真是笔简而意繁,以少胜多,引人入胜。
乱石之后,峰回路转,突然热闹起来。
荷花、荷叶、乱石、青苔、杂草纷纷展现在眼前,枝枝杈杈,前遮后挡,左右穿插,应有尽有。
此处笔法酣畅淋漓,正锋、侧鋒、顺锋、逆锋、勾线、泼墨、点染等等能用的技法都用上了,火力全开。
全图的抒情部分出现。
泼墨的荷叶,精心勾画的兰花,点缀以小枝竹子、青草,一种乡间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
收尾处,八大山人对“细节”的描绘乐此不疲。
潺潺的小溪流水,湿润的石块、青苔都用心勾画。
尤其是画石头时,勾出轮廓后,用皴法精心表现出石块的肌理和阴阳向背。
《安晚图巨石》,左侧一巨石,无险峻,无玲珑,一块平平常常的巨石。
巨石右侧,有一朵小花,无娇艳,无芳香,一朵平平常常的小花。
能有什么深意呢?题诗说明了他大有深意。
这首小诗写到:闻君善吹笛,已是无踪迹。
承舟上车去,一听主与客。
这里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故事。
王羲之之子王徽之,善鉴赏。
桓伊,善音律,尤其善吹笛。
他们二人互闻大名,并不认识,也不知道对方住在哪里。
有一天,王子坐在船上,桓伊乘车在岸上走过。
流失海外的25幅国宝级国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流失海外的25幅国宝级国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1、《疏松幽岫亭》曹知白元代立轴纸本水墨纵48厘米横36.4厘米(法)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藏前景是挂满藤蔓的参天松柏,中景、远景的山峰层叠而巍峨。
山间有飞流的瀑布,瀑布下有平常的人家。
虽然仍能找到宋代山水画的遗风,但曹知白也将自己的个性色彩加了进去。
由于家中雄厚的财力,曹知白的日子过得舒心如意,与倪瓒等人同为太湖一带的著名文人。
传世之作有《疏松幽岫亭》《群山雪霁图》《溪山泛艇图》等。
2、《花卉图》陈遵明代立轴绢本设色纵136.8厘米横57.8厘米(日)泉屋博古馆藏。
溪流自左至右贯穿着画面,岸边繁花似锦,色彩缤纷。
花草以没骨法画成,色彩浓淡层次丰富。
轻柔的笔法,完美地表现出小溪边的清新景致。
陈遵,生平不详,明代画家。
字汝循,浙江嘉兴人。
擅长描绘花鸟,栩栩如生。
传世作品有《三友图》《枇杷图》《蓼花蛱蝶图》。
3、《陶渊明故事图》陈洪绶明末清初长卷绢本设色纵30.3厘米横308厘米(美)火奴鲁鲁艺术学院藏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名士,不阿权贵,嗜酒安贫,喜好在宁静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这幅画抓取解印、种秫、归去、无酒等几个特写镜头来描绘陶渊明辞官归田后的清馨生活(此选两幅)。
作者陈洪绶(1598—1652)是明末清初的人物画家,少年时得到北宋李公麟所作《孔门七十二贤》的拓本,关门在家终日鉴习。
到晚年已突破前人陈规,自成一派。
4、《仙山图》陈汝言元代长卷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102.9厘米(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山峦层叠起伏,错落有致。
山顶和山脚都配以墨色厚重的松树,它们压住了山峰鲜亮的绿色,使画面趋于沉稳。
山峦中安排了小桥、村落、浮云、人物,左下角两人正在看山羊戏耍,右边有高士与童子,一片世外仙境的境象。
陈汝言,元末画家,和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是好友。
传世之作有《仙山图》《百丈泉图》《荆溪图》等。
5、《猿图》法常宋代立轴绢本水墨纵173.9厘米横98.8厘米(日)京都大德寺藏一棵枯松斜插天际,猿猴的重色稳定了画面的重心。
拍场快递
拍场快递作者:暂无来源:《收藏/拍卖》 2015年第8期石涛《奇峰怪石图》手卷来源:北京保利2015 年春拍编号:2020尺寸:画心31cm×245cm ;题跋31cm×120cm创作年代:1706 年作估价:2600 万—3200 万元成交价:6440 万元题识:一峰十载犹难尽,烂石堆云发深省。
学澥文渊总不疑,至今但道衣衫冷。
丙戌冬十二月,雪中呵冻,写于耕心草堂,大涤子石涛。
钤印:大本堂、膏盲子济、痴绝、零丁老人、松崖居士、吴俊之印、竹环斋鉴藏印:金棫私印、归安章紫伯鉴藏书画、莫自鸣馆、松崖所藏、陈半丁考藏书画印、半丁秘玩、山阴陈年藏、半丁平生真赏、陈年之印、半丁审定、邦达审定题签:石涛和尚奇峰怪石图。
引首:生龙活虎。
零丁老人隐于僧,常抛佛法拜青藤。
荒山老屋孤吟处,伸手应运鬼剔镫。
见石涛画多矣,从未有奇特如此者。
少陵诗云:天惊地怪见落笔,洵不欺也。
雪庐珍图视之宜矣。
辛亥(1911)五月客海上,吴俊卿并记。
陈半丁题签条:清湘老人奇峰怪石图。
辛未(1931)秋日,半丁题,时客燕市。
金农《华山庙碑》册来源:中国嘉德2015 年春拍编号:0803估价:咨询价成交价:4025 万元钤印:金司农印、冬心先生题识:稽留山民金农。
张槃题:咸丰十有一年辛酉(1861)重九,北平小蓬张槃借观于德州差次退一步斋。
钤印:小蓬、改名槃黄易题:先生最爱延熹华山庙碑,手自双钩,今刻于曲阜玉虹楼下。
此中年最精之迹,饿隶渴笔,不让古人。
余得于济宁,谨装界藏之。
嘉庆二年(1797)正月二日,黄易题于秋影行盦。
钤印:秋葊宗稷辰题:金天豁西爽,浩浩郁空翠。
文肖清明姿,实聿炎汉世。
郭香察蔡书,延熹八年事。
是名华岳碑,海内本存二。
全者宋漫堂,缺者王无异。
冬心为重橅,神物乃一致。
未征玉虹刻,欣见稽留字。
想其运笔飞,挥洒出灵气。
突如蛟龙跃,赫若风雨至。
离披袅藤萝,横扫逞锋势。
黑疑偃松状,白得垩帚意。
近楷并近草,更忘作分隶。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皆为历代不二至宝,高头巨帙,历经磨难流传有序。
至清乾隆嘉庆时期,陆续收入内府,遂与世隔绝。
随后历经战火纷繁,流散四海,如今皆为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被束之高阁。
十篇传世名画都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的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魅力。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知道这段知识!一、《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
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
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富春山居图》二、《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清明上河图》其实存在 30 多个版本(另有说 50 多个版本),光是北宋张择端名下的就有十几个版本,明代仇英模仿的也有超过15 个版本。
除了大陆之外,台湾藏 9 本,美国藏 5 本,法国藏 4 本,英国、日本、荷兰各藏一本,民间不少私人收藏家也号称藏有《清明上河图》真迹。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版本)三、《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画卷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齐白石作品精选74
齐白石作品精选74 7301.齐白石虾蟹图立轴水墨纸本钤印:白石题识:俊年仁兄先生正画。
九十五岁白石。
鉴藏印:观庐主人书画鉴藏、书画是吾友7302.齐白石致桥川时雄书札鉴藏印:慧鉴堂、曾经慧鉴7303.齐白石红梅镜心设色纸本钤印:木人题识:齐璜。
7304.齐白石牵牛花镜心设色纸本钤印:齐大、雕虫小技家声题识:剑霞先生雅正。
八十八岁老人白石画于京华。
7305.齐白石沈尹默雁来红行书成扇设色纸本、水墨纸本正面:寄萍老人白石作于北京城西铁栏屋。
钤印:借山翁背面:山谷退居家风二小词,前调拨棹子,后则诉衷情也。
为庆祥先生书即正。
尹默。
钤印:尹默、沈7306.齐白石牵牛立轴设色纸本钤印:白石、雕虫小技家声题识:八十八岁白石。
7307.齐白石海棠蟋蟀镜心水墨纸本钤印:木居士、老去无因哑且聋题识:老白。
7308.齐白石平安图镜心设色纸本钤印:齐大题识: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四百九十四甲子时制。
7309.齐白石游虾镜心水墨纸本钤印:白石题识:维淇先生雅属。
八十六岁白石。
7310.齐白石雁来红草虫立轴设色纸本钤印:木人题识:杏子坞老民制。
7311.齐白石富贵寿考立轴设色纸本钤印:借山翁题识:富贵寿考。
借山吟馆主者齐白石居京华时作。
7312.齐白石菊花镜心设色纸本钤印:齐大题识:八十二岁老人白石。
7313.齐白石己丑(1949年)作九如图立轴水墨纸本钤印:齐大题识:九如。
己丑八十九岁,白石老人作。
鉴藏印:听松书屋、曙东六十以后所得7314.齐白石花卉草虫册册页(四开)设色纸本钤印:木居士(二次)、齐大、三百石印富翁、阿芝、木人题识:(一)往日情奴。
(二)天涯亭过客。
(三)画虫布物器,前人不为。
寅斋弟必不嫌。
璜。
(四)庚午(1930年)冬十一月,白石。
7315.齐白石凤仙蜜蜂立轴设色纸本钤印:齐璜题识: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
7316.齐白石海棠蟋蟀镜心设色纸本钤印:木人题识:三百石印富从众写法。
鉴藏印:天门周庆基珍藏之印、受砚斋7317.齐白石胡絜青蔬香图立轴设色纸本题识:蔬香。
枯木怪石图
枯木怪石图【名称】:《枯木怪石图》【作者】:苏轼【创作时间】:北宋【材料】:纸本,墨笔【收藏】:(日本)私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
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知制诰。
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
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简洁明了的画面上,怪石盘踞左下角,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方圆相兼,即怪又丑,似快速旋转,造成画面的运动感,更能显出此石顽强的生存力。
石后冒出几枝竹叶,而石右之枯木,屈曲盘折,气势雄强,“怪怪奇奇”,于笔意盘旋之中,凝聚成一团耿耿不平之气,更有一股浩然气脉,由石而树、由树干而树梢,扭曲盘结。
直冲昊天。
枯木用笔迅疾、取势不惑,画心枯淡盘旋,墨色变化多端。
运用书法之笔法,飞白为石,楷行为竹,随手拈来,自成一格。
作为艺术家,苏轼在绘画上不落前人之窠臼,不拘古人之绳墨,强调表现自我,有所创新。
倡导“士夫画”,批评院体之匠气。
强调神韵,不拘形似,真诚抒发胸中意趣。
再观共文、其书、其人,诚然如是。
苏轼一生,几遭贬谪,在错综复杂的宋王朝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的滋味,愤懑不平之气交织于心,发诸毫端,借诗画以泄胸中盘郁。
苏轼曾自题其画云:“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错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
宋徽宗《祥龙石图》赏析
宋徽宗《祥龙石图》赏析
刘建轩/文
《祥龙石图》是宋徽宗具有明显写生意味的作品,此画描绘了一块造型奇异名的太湖石。
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画中湖石偏上的位置,有赵佶以“瘦金体”所写的金色“祥龙”两字,本画正因此得名。
此画从题材上看属于皇家所喜的“瑞应”之作。
因石有“腾涌若虬龙”之状,故徽宗以之为祥瑞。
这种赏石文化在唐宋时期十分盛行,徽宗一朝尤甚,这与赵佶本人喜爱赏石的有直接关系。
从画中的题赞上可以看出祥龙石确有实物,它的所处的“环碧池”在蔡京的《太清楼特宴记》中也有记载。
图中所绘湖石静穆典雅,气势雄浑。
其画法是,先以硬挺线条勾勒出石头的结构,次用墨色分染出形体的变化,再依石面走势画出鳞状石凹肌理,最后用淡墨罩染。
此画精妙之处在作者于将湖石状若蜂窝的表面恰当的统一于整体之中,因此给人一种触摸式的真实感受。
另外,祥龙石上的小植物仍以“双勾法”为之并略施淡彩,这也为全画增添不少生趣。
齐白石十大名画介绍
齐白石十大名画介绍
齐白石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他的绘画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其
中十大名画更是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将介绍
齐白石的十大名画:
1.《蝴蝶》:这幅画中的蝴蝶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画面细腻,
充满生气。
2.《猫头鹰》:齐白石笔下的猫头鹰非常神秘,精细的笔触表现
出深邃的眼睛和毛茸茸的羽毛,展现出神秘的面貌。
3.《葫芦图》:这幅画中葫芦的造型与颜色非常传神,表现了齐
白石对复杂形态的描绘,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和美感。
4.《高山流水》:这幅画中表现出了高山流水间的宁静与美丽,
山水融合在一起,使人心情平静。
5.《葛石图》:这是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中葛石形态奇特,线条流畅,形象传神,表现出了齐白石独特的艺术风格。
6.《拂士图》:这幅画中的画面简洁明快,古朴洒脱,笔墨简洁而又强有力,展现了齐白石的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7.《六骏图》:这幅画描绘了六匹劲马奔腾欲飞,力度十足,神韵澎湃,极富动感。
8.《竹石图》:这幅画中的竹子形态各异,风格纯粹,表现了齐白石画竹之精髓。
9.《龙虎图》:这幅画中的龙虎形象神秘而又瑰丽,表现出了中华文化的神话氛围。
10.《石榴图》:这幅画中的石榴果实鲜艳欲滴,也表达了生命的力量和无限的生机。
以上就是十大名画的简单介绍。
齐白石的画作深受人们的喜爱,他在笔墨上的独具匠心和艺术感染力都是其他人所不能及的。
他的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也为我们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枯木怪石图
2
枯木怪石图的创作
枯木怪石图的创作
《枯木怪石图》是一幅水墨写意 画,创作于北宋时期。画中绘有 一个怪石和一个枯树,二者皆以 墨笔绘就。苏轼在画中运用了干 笔、破笔、飞白等技法,以表现 石的粗糙不平的表面和树干的质 感。同时,他还通过运用浓淡不 一的墨色和线条的疏密来表现树 叶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整个画面 构图简洁,用笔简练,但形象生 动,充满生气
7
苏轼的创作理念
苏轼的创作理念
苏轼的创作理念非常注重对自然 景象的观察和体验。他认为,要 画好一幅画,必须深入观察自然 ,理解自然,体验自然,将自己 的情感融入到自然之中。同时, 他还强调"意在笔先",即在绘画 时应该先构思好画面,确定好主 题和情感表达方式,再落笔绘画 。这种创作理念使得他的绘画作 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 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3
枯木怪石图的影响
枯木怪石图的影响
他的绘画风格和创作理念
被众多画家所继承和学习
B
《枯木怪石图》作为苏轼
A
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后世
影响深远
同时,他的文学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也 受到了广泛的影响
C
在明清时期,许多文人画
D
家都受到了他的启发和影
响,他的绘画风格成为了
中国画的重要流派之一
4
枯木怪石图的传承 与保护
title
的重要地位
总结
这幅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和文化内涵,还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 和参与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保护 和研究工作中来,共同传承和弘 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
11
苏轼的哲学思想
苏轼的哲学思想
苏轼不仅在文学和艺 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 就,他在哲学思想方 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朱耷作品石头赏析
朱耷作品石头赏析朱耷(1627-1705),字昌谷,号南谷,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画家。
他擅长山水画,尤其擅长画石头。
朱耷的石头画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石头王”。
朱耷的石头画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意境而著称。
他笔下的石头,有的峰峦起伏,有的奇形怪状,有的沧桑古朴,有的充满灵动之气,每一块石头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朱耷善于捕捉石头的形态和纹理,用简练的笔墨勾勒出石头的质感和气息,使观者仿佛能够感受到石头的沉稳和厚重。
他的石头画作品不仅形神兼备,而且富有诗意和情趣,给人以无限遐想和美好的联想。
朱耷的石头画作品中最为著名的要数《石壁图》。
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块奇特的石头,石头表面布满了纹理和斑点,形态曲折多变,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朱耷运用了淡墨轻染的技法,巧妙地表现了石头的肌理和质感,使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气和动感。
观者在欣赏这幅作品时,仿佛能够感受到石头的沧桑和奇异,不禁让人感叹朱耷的画艺之精湛和石头之神奇。
除了《石壁图》,朱耷的石头画作品还有《山石图》、《奇石图》等,每一幅作品都展现了他对石头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他的石头画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在意境上富有深刻的内涵,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朱耷的石头画作品不仅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他的画风朴实自然,不拘泥于传统的技法和形式,注重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和气质,这种创作理念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后来的画家都受到了朱耷的影响,纷纷效法他的风格和技法,使朱耷的石头画作品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朱耷的石头画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不仅形神兼备,而且富有诗意和情趣,给人以无限遐想和美好的联想。
他的石头画作品不仅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朱耷的石头画作品无疑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闪耀着光芒,给人以无尽的艺术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金农《雪浪石图》
金农《雪浪石图》
当我们看见这幅画的时候,拍卖价格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所有人都会被画面上造型奇特的怪石所吸引。
这幅画起拍价8000-20000,最终以近5倍成交,估计藏家也有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事实上最先被震撼的并不是我们,而是金农自己。
按照画上的题款,金农是在雪浪斋看见了这样一块奇石,叹为稀世奇宝,遂忍不住把它画了下来。
单就绘画本身而言,这幅画也可圈可点。
用笔老拙,皴染娴熟,有元人意韵,吴门淡雅。
这么好的作品,即使是伪作也赚了。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
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
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
五十三岁后才工画。
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苏轼《木石图》将领先崖柏风,崖柏精神的浩然正气引领世人奋发图强!
苏轼《木石图》将领先崖柏风,崖柏精神的浩然正气引领世人奋发图强!佳士得的一场关于苏轼《木石图》的新闻发布会,给崖柏界注入了一股正能量,让崖柏人激动不已,单不说人家拍卖4个亿还是40个亿,毕竟人家是古今中外的大文豪,大画家,现存真迹只有3副。
那这幅《木石图》与崖柏有什么关联,让我们一起欣赏下距今1000多年的这幅稀世珍宝。
是不非常像我们的崖柏,无论是纹理造型,还是神,韵都极其相像。
《木石图》曲折盘折,气势雄强,于笔杆盘旋之中,凝聚成一团耿耿不平之气,更是一股浩然气脉,由石而木,由树干而树梢,扭曲盘结,直冲昊天,酷似神龙,又像白鹿,让神往,而在苏轼做此画之时,据史料记载,其正好被贬不久,也可见苏轼画由心生,以物抒情,以画表义,表达,人生曲折坎坷,多磨难,要像此枯木一样,杨正气,积极向上,拼搏不止。
再看看我们的崖柏,生于悬崖峭壁之上,缺水少土,严寒酷暑,风雨雷电,所经历的磨难无人能比,但是其仍然耸立在万丈悬崖峭壁之上,其义之坚,让人生畏。
崖柏那种坚韧不拔,奋斗不止,不被困难所吓倒的拼搏精神,是苏轼更是我们当代人学习和向往的,看看最近的新闻,有多少人不堪工作生活压力,而选择自杀的,真是令人惋惜。
一代文豪,苏轼,其才为天下可用,缺屡次遭贬,经历的的不公之多,可想而知,但仍然奉献自己的才智。
,无论图中是不是崖柏,其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抒发是一种精神,崖柏型,香兼备,以露为餐,与风为伴,生长环境极其艰难,在其死后把那美轮美奂,千变万化,婀娜多姿的身躯留于世人,告诉我们坚强,拼搏向上,真是我们这代人的幸事。
崖柏猎人公众号致力于推崇崖柏文化与艺术!如果您感觉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转发此文,如果您每天都想收到这样的文章,您可以关注崖柏猎人公众号,并将其置顶。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下《木石图》,相信在我们不断认知崖柏的过程中,崖柏精神必将发扬光大。
猎人分享崖柏不一样的美赶快关注猎人,时刻了解崖柏实时资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名家画奇石作品欣赏
陈洪绶《米芾拜石图》设色绢本上海工美2007春拍成交价836万元“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
奇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是无声的诗,是不朽的画。
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对奇石情有独钟,敬石、供石、赏石、写石、画石、藏石之风更是层出不穷,千百年来在我国形成了独特的石文化。
中国历代向有爱石之人,而以石入画者亦层出不穷,古之赵佶、米芾、陈洪绶,近之任伯年、溥心畬、吴昌硕等皆有专画奇石佳作传世。
【五代】【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鼎盛时期,北宋徽宗举“花石纲”,成为全国最大的藏石家。
由于皇帝的倡导,达官贵族、绅商士子争相效尤。
于是朝野上下,搜求奇石以供赏玩,一度成为宋代国人的时尚。
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如米芾、苏轼等赏石大家,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等文坛、政界名流都成了当时颇有影响的收藏、品评、欣赏奇石的积极参与者。
宋微宗能书善画,尤其喜爱翰墨、花、石;他大兴土木,在皇城东北处隅筑万寿艮岳,《艮岳记》云:”石以土地之殊,风气之异,悉生长成,养于雕栏曲槛”。
除了征用民间的庭苑花石来筑艮岳,还广征天下奇珍异石,选得六十五块,亲自一一予以封爵题写铭文并刻于石背,定名为“宣和六十五石”。
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是闻名古今的第一石痴,他举止颠狂,人称“米颠”,他玩石如醉
如痴,最有名的就是“米芾拜石”的故事。
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米芾初入州廨,见奇石便“呼为兄弟”,见之三拜九叩,“米颠拜石”一直传为美谈。
他曾在涟水为官,因当地毗邻美石产地灵壁县,因而米芾藏石很多,上佳石子,他一一品题其名,藏于雅斋,“入玩则终日不出”。
遇有石中珍品,他便藏于袖中,随时取出观赏,谓之“握游”。
而且在相石方面,还创立了一套理论原则,即长期为后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皱”四字诀。
赏石、玩石的胸襟与其性情一样阔达磊落,他仕途坎坷,颠沛流离,所到之处广泛收集奇石,得意失意,奇石总成知己,还写了许多咏石诗文。
举凡山水景石、抽象石、纹理石、彩石等等,都是随兴所至,无甚拘束。
以为“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并首创以水圩供养、观赏纹理石。
苏东坡多次提出以盘供石而不可将山水景石随意放置,此外还有“石文而丑”的论点。
一次,他在扬州获得两块奇石,一块为绿色,一块为玉白,石上山峦迤逦,有云穿于山脊,他十分珍爱,就借杜甫“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诗句命名为“仇池石”。
他将这双石置于案头,每日都要玩赏一番。
苏东坡的这块仇池石,后来被好友、当朝驸马王诜看中,借走不还,苏东坡不让步,便提出王诜以大画家韩干所画二马交换,为了这件事,当朝几位名人都卷了进去。
【元代】元代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均处低潮,赏石雅事当然也不例外。
书画大家赵孟頫是当时赏石名家之
一,曾与道士张秋泉真人善,对张所藏“水岱研山”一石十分倾倒。
面对“千岩万壑来几上,中有绝涧横天河”的一拳奇石,他感叹“人间奇物不易得,一见大呼争摩娑。
米公平生好奇者,大书深刻无差讹。
”这一时期,在赏石理论上无大建树,多半承袭了宋代的审美,元代很多书画大家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都有经典的赏石题材。
【明代】明清两朝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从恢复到大发展的全盛时期。
在这数百年间,中国古典园林从实践到理论都已逐渐发展到成熟阶段。
明代著名造园大师计成(字无否)的开山专著《园冶》;明代天年间王象晋的《群芳谱》;明代李渔的《闲情偶记》;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等相继问世。
明代大书法家米万钟也是个石迷,他的诗画名噪一时,在六合县当县令时,“自悬高赏”搜购雨花石。
他家中贮石众多,公务之余,常于“衙斋孤赏,自品题,终日不倦”。
他藏有18枚绝巧的奇石,分别以诗句命名,如“三山半落青天外”、“门对寒流雪满山”等,还请画家吴文仲作成《灵岩石图》,请胥子勉写成序文《灵山石子图说》,这是有摄影以前,中国最早的关于玩石的图片记载之一。
他每请人观赏这些石子,都要“拭几焚香,授简命赋”,才叫书童捧上奇石,继而把客引至石斋,端出上乘美石,最后才从袖中亮出极品,可谓郑重其事。
【清代】发展到明清时代,赏石活动一进入繁盛期,赏石家层出不穷。
这个时期的赏石理论研究也不一般,石谱、石志有如纷纷问世。
清朝的《观石录》和《后观石录》;蒲松林的《聊斋志异》中写的“石清虚”等;郑板桥爱石,画石,提出了石头丑而雄、丑而秀,发展了赏石理论……陈洪绶米颠拜石图嘉德2010秋拍成交价1176万元米芾爱石,见奇者輙拜,此帧即写其颠状。
人物长面丰颐,相貌奇古,躬背作揖,神情虔敬。
衣纹屈笔劲勾,锋芒毕露,与石皴虽粗细有别,而峻嶒遒劲之趣一致。
二小童一前趋,一后瞻,使画面又多了一重变化。
陈老莲入住青藤书屋,已是四十多岁以后,故此图为其盛年所作无疑。
曾多次出版,可称名品。
陈洪绶米芾拜石图设色绢本上海工美2007春拍成交价836万元《米芾拜石图》,陈洪绶以米芾为主人公所创作的一件历史人物故事作品,在表现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面貌。
画面上方嶒崚玲珑不可名状的奇石下,米芾乌帽红袍,手持长笏,神色端庄,恭敬虔诚地对石拜揖。
待从三人二背一正,恭手而立,肃然起敬的表情,增添了画面静穆肃然的气氛。
将“米颠”狂放、戏谑精神世界表露无遗,全图体现出一种脱俗磊落的格局和气质。
《米芾拜石图》品相完整,保存良好,明朝的绢地,包浆散发出的时代气息,古色古香,令人神往。
可以称为陈洪绶传世的绘画作品中的精作佳构,著名画家,鉴赏家的谢稚柳先生珍藏之品,并钤有三方谢氏收藏印章,弥足珍贵。
郑燮,郑板桥。
“扬州八怪”之一,藏石、画石,且论石。
他完善了宋人的赏石观,进而阐明:石丑,当“丑崦雄、丑
崦秀”方臻佳品,“丑字则石之拮态万状皆从此出”。
由此看来,米元章的四字奇石观,是很好的概括,苏东坡的“丑石观”进一步丰富了这一赏石理论,而郑板桥对苏东坡观点的肯定和诠释,则使之更加明确和深刻。
清任颐《奇石图》116×50 cm 任颐(1840—1896),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画家,“海派四杰”之一。
清任颐《奇石图》局部本幅《奇石图》作于1873年,为任伯年艺术创作盛期写奇石之佳作。
作品写奇石一尊,并有长题于其上。
题中言明黄昏之时,画家倾酒豪饮,突记起友人来笺索画,遂乘酒兴写成一诗一画,便是此幅。
奇石以逸笔写出形态结构,笔墨疏朗柔韧,用线疏密、浅淡皆有法有度。
石之皴法不宗任何一家,以逸笔散锋随兴扫之,呈大度洒脱之势。
又用浓淡水墨区分石之阴阳向背,颇有明暗光线映照于石头表面上的光影转折之感。
清任颐《奇石图》局部画中长题以行草书体为之,笔法娴熟,内劲外刚,又见飘逸沉着。
行笔迅捷而险峻,却无一丝虚浮骄纵之气,可谓清隽古雅,不激不厉。
题末又说“似觉稍有逸致耳”显为谦语,从其中我们不难体会出画家自得意满之情。
清任颐《奇石图》局部题识:幼读丹青引,略袭前人迹。
胸襟贵磊落,夙有烟霞癖。
萍水订知交,分笺来相索。
昏黄倾罇酒,凭空已筹画。
酩酊任挥豪,不日成一石。
纵无岩穴泉,滴出玲珑隙。
屹立示坚贞,独具真骨格。
弗染纤尘埃,奚事莓菭碧。
历久质不渝,视今犹视昔。
泼墨溢天机,
持赠莫予责。
余性有嗜好,终宵秉烛,遣兴豪端。
味青无癖,共论诗画。
畅谭永夕,当亦受益良多。
寒夜大醉,一诗一画,获成此幅。
似觉稍有逸致耳。
有识者其谅之。
时同治昭阳作噩涂月六日灯下。
伯年颐并记于沪寓。
【近代】到了近代,张大千、沈钧儒等人都是赏石名家、赏石大家。
从沈钧儒的曾祖父到沈钧儒的曾孙,上下绵延的七代人都爱石藏石,堪称世界收藏史上罕见的藏石世家。
沈钧儒还曾把书房称为“与石居”,并题诗云:“唔生尤好石,谓是取其坚。
至小莫能破,至刚塞天渊。
深积无苟同,涉迹渐戋戋”。
吴昌硕、张大千等人也将石头入画,创作出不少奇石作品。
梅石图乙卯(1915)年作苍松竹石立轴水墨纸本乙未(1895)年作兰石图立轴纸本设色享誉世界画坛的现代画家张大千也酷
爱收藏奇石,他客居美国洛杉矶时,曾在海滩上发现一块宛若一幅台湾地图的巨石,张大千视为珍宝,题名“梅丘”。
1978年,大千移居台湾,友人将这块巨石运到台湾大千“摩耶精舍”,置放在“听寒亭”和“翼然亭”之间。
而在他的故乡四川青城山,也有“听寒”和“翼然”两亭,其间也有块“梅丘”石。
晚年,几经周折又得了一件泸州空石,令大师喜之不尽,张大千逝世后,人们将他安葬于“梅丘”巨石之下,这正如他生前所吟:“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
1943年米芾拜石立轴设色纸本癸酉(1933年)作梅石水仙立轴设色纸本竹石牡丹镜心1966年作梅石高士1960年作
竹石图立轴设色纸本丙戌(1946年)作水仙寿石立轴设色纸本1932年作梅石图镜心设色纸本1976年作拜石图镜心设色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