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方振邦(第十三到第十五章)课后题
《管理学基础》(第三版)方振邦 答案
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1、什么是组织?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组织: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载体,是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具有三种共同的特征,首先,每个组织都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员组成的。
其次,每个组织都是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最后,每个组织都具有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2、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概念:本书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1)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活动;(2)管理是与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3)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
效率(efficiency)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effect)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
3、论述管理的性质及其一般特征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现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一般特征:1. 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实现有效的社会协作。
2. 管理最基本的形式是组织。
3. 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处理人际关系。
4. 管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变革与创新.4、简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1.人际关系。
管理者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有三种,分别是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2.信息传递.在组织的信息传递过程中,管理者也就成了组织中的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3.决策制定。
决策制定是做出抉择的活动,管理者扮演着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四种角色。
5、简述管理的环境。
管理的环境:是指能够对管理活动的成效产生潜在影响的何种因素的总和,可以将其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6、如何对管理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和管理根据外部环境的特点和客观形势的变换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评估与管理。
(1)评估环境就是评估其不确定性程度。
管理学基础选择题答案
《管理学基础》单项选择题与判断题汇总(答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单项选择1.教材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下列(A )的说法不正确。
A.管理具有时效性B.管理具有科学性C.管理具有艺术性D.管理具有二重性2.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除了下列(B )项。
A.影响作用B.领导作用C.制约作用D.决定作用3.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D )。
A.指挥B.控制C.协调D.计划4.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A)。
A(中,1章2节)A.具体职能B.计划职能C.指挥职能D.控制职能5.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C )。
A.管理就是决策B.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C.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D.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6.一般来说,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和(A )。
A.变动性B.稳定性C.直接性D.间接性7.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在(D )。
A.计划B.协调C.组织D.决策8.“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A.泰罗B.法约尔C.西蒙D.韦伯9.在对外部环境基本特征的表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活动性等基本特征B、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变动性等基本特征C、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多样性等基本特征D.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相对性等基本特征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是强调(D )的重要性。
A.预防B.预测C.组织D.计划1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C )职能能够保证目标及为其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A、领导B、协调C、控制D.计划12.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B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关系C、目标、部门和效率D.目标、部门和人员13.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 )。
2015年育明教育人大行管考研强化班授课讲义-方振邦《管理学》
育明教育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再创佳绩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12名学员成功考上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包括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专业状元张xiaoyu(二本跨专业)、社会保障专业状元王shiyu 以及4名行管专业学员,3名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专业学员都成功录取。
2013年育明教育共有10名学员成功考上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包括社会保障专业状元赵xiaowen(跨专业),还有5名考上行管专业,3名考上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专业,2名考上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北大人大教授+阅卷名师+精准的押题2015年人大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2015年育明强化班人大行管授课讲义一、授课内容材料1、首先了解一下大家的复习情况和具体情况。
2、参考书目推荐重点方振邦主编《管理学基础》.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次重点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孙建敏等译. 《管理学(第九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七版)》学习指导——工商管理经典译丛3、复习方法和经验推荐。
(一)复习心态。
复习时间。
睡眠和学习时间。
找工作。
找工作并不是一轮就结束的,需要很多轮的筛选,前期的准备、中间的期待和等待都会影响心情,如果有条件的也可以租房子祝,毕竟如果周围同学今天签一个神马神马公司,明天前一个多少多少薪水的,难免会造成心理上的波动。
要考研,还是先离找工作远点的好。
复试。
不要放弃希望。
辅导班。
较好的辅导班一般也会注意学生心态的变化,适当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紧张和焦虑(二)复习方法。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我讲一下我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但是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思考,如果有可能的话,再吸收别的同学的意见。
务必认认真真的做好在复习管理学专业课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应有针对性。
虽然研究生考试并不十分强调答案标准唯一,但这毕竟是考试,有一个评估的标准,而且就管理学近年来的考试趋势来看,上述参考教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管理学基础》课后练习答案(单选+案例)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18.某公司新近从基层提拔了一批管理人员担任中层管理工作,上岗之前,公司要对他们进行培训,你认为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 )。
C.对于基层管理者最重要
D.对于所有层次管理者的重要性大体相当
35.下表统计了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与其花在各项管理职能上的时间分布,请据此分析,下列哪个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
管理职能
管理者层次
管理职能所占时间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高层管理者
28%
36%
22%
14%
中层管理者
18%
33%
36%
13%
基层管理者
C.战略
D.激励
3.以下命题不正确的是( )。
A.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B.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C.管理的主体是组织
D.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
4.有一种说法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这实际上意味着( )。
A.对于管理者来说只要善于决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B.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都是由于决策的复杂性而导致的
D.紧缩型战略
48.“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入浮于事可能反而不如人少好办事。但是反过来,如果“三个和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 )。
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
B.即使管理无方,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
C.在不同的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
A.领导者角色
B.企业家角色
管理学第二版方振邦个体行为的基础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原因源 内因 内因 外因 外因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稳定
不稳定
可控性 不可控制
可控制 不可控制 不可控制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9 2 2 归因
归因中的偏差 1 基本归因错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往往忽视情境的
巨大影响;将其他人的行为归因为个人因素如智力 能力 动机 态度或人格;即使这个人的行为方式很明显地受到情境的影响 时也如此;然而;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人们则倾向于强调情 境的作用;往往做出情境归因如任务难度 其他人的作用 运气 等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9 1 6 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的定义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商;是指监 控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与情绪;辨别不同情绪并用这些信息来指 导自己的思维与行动的能力
情绪智力的结构及其测量工具
– 心理能力模型:沙洛维和梅耶的智力结构模型 四个维度:情绪觉察 情绪鉴别 情绪理解和情绪控制
6. 我们在判断他人时;常常会走哪些捷径 请列举你在生 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复习思考题
7 人们在对事情进行归因时存在哪些偏差 请分别举例 说明
8 假设你有一个员工不认真对待工作;并且影响了工作 团队中的其他人;你应该如何说服他改变这种态度呢
9 你同意快乐的工人是高生产率的工人的说法还是高生 产率的工人是快乐的工人的说法 为什么
• 承诺的三种形式: 情感承诺 持续承诺和规范承 诺
2 组织承诺的结果
• 工作绩效
• 工作满意度
• 员工的离职倾向和离职行为
《管理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目录第1章管理概述第2章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7第3章计划13第4章组织20第5章领导31第6章控制431第一章管理概述一、名词解释指在特定条件下组织、管理和资源实现的过程。
管理者:管理者是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领导责任和影响力的人。
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由一系列的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形式、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组成,是管理实践活动在理论上的概括和反映。
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管理者抽象和总结复杂情况的能力。
概念技能包括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个方面之间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和内部风险的能力。
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或者说是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
人际技能包括沟通、领导和激励三方面的能力。
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运用专业领域的相关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是把系统的理论应用于管理问题的研究,把管理系统看成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人性化原则:人性化原则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总称。
责任原理:责任原理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为了实现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需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各部门和每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
效益原则:效益原则是指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原理:创新原理是指组织要根据内外环境发展的态势,在有效继承的前提下对传统的管理进行改革、改造和发展,使管理得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二、填空题1.2.3.4.5.6.7.8.9.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人员、资金、材料、设备、时间、信息、社会信用。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科学和艺术。
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和创新原理。
整体性原理,弹性原理,层次性原理,反馈原理。
管理学基础_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7-9[合集五篇]
管理学基础_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7-9[合集五篇]第一篇:管理学基础_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7-9第七章组织变革与创新1、什么是组织变革?组织变革的动力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组织变革,是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和改善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应变能力。
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力可以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大方面。
外部动力:1)经济的力量; 2)技术的进步3)社会和政治变革;4)就业人口的改变内部动力1)组织目标的改变;2)管理条件的变化;3)组织发展阶段的变化;4)组织成员社会心理及价值观的改变;5)组织内部的矛盾与冲突2、组织变革的类型有哪些?分别是什么?组织变革的类型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技术变革、产品与服务变革、战略与结构变革以及人员与文化变革3、组织变革的阻力有哪些?如何克服?阻力:个体阻力、组织阻力克服变革阻力的方法:教育和沟通、参与和融合、引导和支持、谈判和协商、控制与合作、正面施压4、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组织变革有哪些方式?量变式和质变式、正式关系式、非正式关系式和人员式、主动思变式和被动思辨式、突变式和分段发展式、强制式民主式和参与式、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上下结合式5、请对本章出现的几种变革模式进行简单的评价。
组织变革的系统模式组织变革的阶段模式组织变的革研究模式:行动研究对组织有两点好处1)以问题为中心2)由于行动研究中包括了员工的大量参与,因此减弱了变革阻力。
6、什么是组织发展?组织发展有哪些特点?组织发展不是一种单一技术,而是综合运用管理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并且是在一些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实现的。
特点:1)组织反战寻求人们主动参与的、自我指导的变革。
2)组织发展是泛组织的变革动力。
3)组织发展既强调解决即刻的问题,也关注组织的长期发展。
4)组织发展比其他方法更强调数据收集、组织分析以及为解决问题而采取行动等方面的合作过程。
5)组织发展既强调组织的有效性,又强调个人通过工作体验来实现自我。
(2021年整理)《管理学基础》课后习题集:控制
《管理学基础》课后习题集:控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管理学基础》课后习题集:控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管理学基础》课后习题集:控制的全部内容。
第十章控制一、单项选择题1.控制被视为组织的一项积极性要素,其理由在于控制可以帮助组织避免()。
A。
变化 B.加重错误 C.组织复杂化 D。
有效运作2。
()控制发生在实际的变化过程中。
A。
前馈 B。
后馈 C。
同步 D。
预防3。
前馈控制发生在实际变化过程( )。
A。
之前 B.之后 C。
之中 D.之前、之中和之后4.控制过程的最后一步是( )。
A.制定标准B.评价成绩并纠偏 C。
用标准衡量成绩 D.质量控制5.用标准衡量成绩的过程中,( )对纠正偏差无丝毫意义。
A。
改变标准 B.全力运用反馈控制 C.保持现状 D.A和c6。
某教授讲到管理控制部分时,要求学员做一项练习。
教授说:“大家都受过高等教育,对大学的情况比较了解,你们是否知道目前大学管理部门都是从哪些力一面控制教师的?每人只要说一个方面即可。
”学员们发言踊跃,有的说要检查教师的教案更新情况,有的说要检查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有的说要检查教师所教授的学生的成绩…….学员边说,教授边记,很快黑板被写满了。
面对如此多的控制标准,教授问学员:“现在,有谁愿意当老师,请举手。
”大家盯着黑板,长时间没有举手。
造成上述控制标准过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A.没有明确或忽视了控制的日的 B.没有选择好关键控制点C.管理人员希望控制全局的欲望 D.人们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7.可以克服对于控制的抵制行为的技术是( )。
管理学基础(第三版)·方振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第11章-第15章
所有的课后习题都是自己整理的,应该是正确的,可能有些勘误,敬请谅解。
第11章·群体和团队的建设1.什么是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它们是如何区分的?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设立的,有着明确分工和具体工作任务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为了满足某些心理需求而自发形成的群体,因此它的发展和形成是偶然随机的。
非正式群体可能在组织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也可能起着消极的作用。
从结构来源、管理维度、结构特征、确定结构因素、目标、影响因素、影响类型、运作方向、控制机制、沟通渠道等方面加以区分。
2.群体形成的阶段有哪几个?五阶段模型:形成(forming)、震荡(storming)、规范(norming)、执行(performing)、解体(adjourning)3.群体的凝聚力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如果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越高,组织的生产率越高;群体凝聚力较低,组织的生产率保持其正常水平。
如果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不一致,那么群体凝聚力越高,组织的生产率越低。
凝聚力较低的群体,组织的生产率基本不受影响。
4.群体动力的作用因素有哪些?包括群体成员的资源、群体结构和施加于群体的外界条件等。
5.什么是群体思维?什么是群体偏移?怎样才能避免群体思维?群体思维即由于从众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做不出客观的评价。
群体偏移即在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观点和立场。
避免群体思维的方式:1)群体领导者应该用批评的方式来评估所看到的一切,并且把质疑和公开讨论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2)在开始讨论的时候,领导者应该对公开质疑和批评予以支持,而且尽可能避免对可能的结果表现其偏好性,同时鼓励成员提出建议,全面评估所有信息。
3)采取一切可能的公开讨论或者会议的方式来寻求成员们对方案的多方意见。
4)不要冲动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职业经理人】管理学(第二版方振邦)第15章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基本原理和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质量和环境管理审核指南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 项目管理指南 技术状态管理指南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 质量经济性指南 教育和培训指南 统计技术在ISO9001中的应用指南
质量管理原则、选择和使用指南 ISO9001在小型企业中的应用指南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15.1.1 作业管理概述
作业管理:
是一个控制系统,它对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变成销售 给顾客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转换过程进行设计、作业和 控制。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15.1.1 作业管理概述
不论组织的性质是营利性企业还是非营利的公共组织,它
都具有将资源输入转换成产品和服务输出,并由此产生价
6 组织文化与态度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第15章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15.1 作业管理 15.2 质量管理 15.3 财务控制 15.4 信息控制 15.5 最佳实践标杆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15.2.1 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组织实施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该达到一定的 质量标准。 质量管理是组织进行控制管理的关键环节。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15.2.1 全面质量管理
•全过程质量管理 •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全面的质量 •全面的管理方法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15.2.1 全面质量管理
对质量 的要求
性能 可靠性 安全性 适应性 经济性 时间性 舒适性
文明性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
管理学基础(第四版)章后部分习题练习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第四版)章后部分习题练习及参考答案管理学基础(第四版)章后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仅包含各章的判断正误和单项选择二类题及第五章的计算题)第一章【判断正误】1.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
(×)2.管理学研究的是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性,是各专业管理的基础理论。
(√)3.效率与效果之间的差别可表述为:效果是使组织资源的利用成本达到最小化,而效率则是使组织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
(×)4.领导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5.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单项选择】1.某大企业人才济济、设备精良,长期以来以管理正规有序而自翔。
但近来该企业业绩不佳,尤其是干群士气低落,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流失率逐年升高。
从管理职能分析,该企业最有可能是(C )工作存在问题。
A. 计划职能B. 组织职能C. 领导职能D. 控制职能2.张总是一家大型企业新上任的总经理,经过调查研究后,他发出了四道指令:一是调整企业发展方向;二是调整部门结构;三是采取激励措施,进一步调动员工积极性:四是要加强对工作绩效的考核。
这四道指令分别对应于管理的( B )职能。
A.计划、控制、组织和领导B.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C.领导、计划、组织和控制D.领导、组织、计划和控制3.下列活动中,( A )不属于管理活动。
A. 编写软件B. 交通引导C. 计划制订D. 控制生产活动4.管理的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的共同特点是( B )。
A.时效性 B.强制性 C.平等性 D. 合理性5.某企业通过实施计件工资制提高了工人的生产效率,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上并不需要,造成库存积压。
该企业的管理属于(C )。
A. 有效率也有效果 B.无效率也无效果C.有效率但无效果 D.有效果但无效率第二章【判断正误】1. 法约尔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四要素。
方振邦《管理学基础》(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二、复习题 1.什么是组织?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5篇 控 制 第 14 章 控 制 第 15 章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 第1篇 绪 论 第 1 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 2 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第2篇 计 划 第 3 章 计划与决策 第 4 章 战略管理 第3篇 组 织 第 5 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第 6 章 组织文化 第 7 章 组织变革与创新 第 8 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4篇 领 导 第 9 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 10 章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第 11 章 群体和团队的建设 第 12 章 领 导 第 13 章 沟通及冲突管理 第5篇 控 制
资料下载地址:/Ebook/60740.html 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一、关键术语 1.组织(organizing) 答:组织主要是指在战略和目标的指导下,明确组织当前的工作任务并对任务进 行分类与整合,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机构和职位来承担这些工作任务,同时,通过 明确组织中的指挥链并进行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划分,构建起完整的组织管理体 系。 2.管理(management) 答: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他人一起或 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包含着三重意思: (1)管理是一个协同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了一系列正在进行中的有管理 者参与的职能活动; (2)管理是与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 管理岗位; (3)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其中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 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效 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或者说达到组织的目标,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
《管理学基础》参考答案
第1章管理概述一、名词解释管理: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过程。
管理者:管理者是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领导责任和影响力的人。
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由一系列的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形式、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组成,是管理实践活动在理论上的概括和反映。
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概念技能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的风险的能力等。
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或者说是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
人际技能包括沟通、领导和激励三方面的能力。
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是把系统的理论应用于管理问题的研究,把管理系统看成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人本原理: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总称。
责任原理:责任原理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为了实现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需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各部门和每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
效益原理:效益原理是指有效产出和其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
创新原理:创新原理是指组织要根据内外环境发展的态势,在有效继承的前提下对传统的管理进行改革、改造和发展,使管理得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二、填空题1.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2.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4.人员,资金,物资设备,时间,信息,社会信用。
5.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6.科学性,艺术性。
7.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和创新原理。
8.整体性原理,弹性原理,层次性原理,反馈原理。
9.人。
10.责,权,利。
管理学基础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全
项目一复习思考题答案一、选择题1.(B )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A.企业法人B.管理者C.经理D.顾客2. 现在最为广泛接受的是将管理分为四项基本职能(C )。
A.计划、组织、领导、激励B.计划、组织、决策、控制C.计划、组织、领导、控制D.计划、协调、领导、控制3. 管理者的权利包括( BD )A.法定权B.奖励权C.影响力权D.处罚权4. 管理的特征包括(AB )。
A.管理的二重性B.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C.管理的特殊性D.管理的普遍性与目的性二、思考练习1、管理的涵义是什么?答: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在执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组织内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概念包括六个方面的含义:(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客体是动员和配置的有效资源(4)、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本质是协调(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2、管理的职能有哪些?答:管理的职能有: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 、控制职能、创新职能。
3、你如何理解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答:管理是由于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管理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体现出生产资料占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
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管理最根本属性,它要求管理工作要适应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按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来合理的组织生产力,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的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这有助于我们及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知识。
同时,管理又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任何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技能和手段的出现,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其有效性往往同生产力水平及社会历史背景相适应。
(完整word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
(完整word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1、什么是组织?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组织: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载体,是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具有三种共同的特征,首先,每个组织都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员组成的。
其次,每个组织都是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最后,每个组织都具有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2、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概念:本书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1)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活动;(2)管理是与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3)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
效率(efficiency)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effect)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
3、论述管理的性质及其一般特征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现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一般特征:1。
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实现有效的社会协作。
2. 管理最基本的形式是组织。
3。
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处理人际关系。
4。
管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变革与创新。
4、简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1.人际关系。
管理者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有三种,分别是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2.信息传递。
在组织的信息传递过程中,管理者也就成了组织中的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3.决策制定。
决策制定是做出抉择的活动,管理者扮演着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四种角色。
5、简述管理的环境。
管理的环境:是指能够对管理活动的成效产生潜在影响的何种因素的总和,可以将其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6、如何对管理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和管理根据外部环境的特点和客观形势的变换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评估与管理.(1)评估环境就是评估其不确定性程度。
管理学基础第15章 控制的基础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15.1.3 控制的过程
步骤1
设定绩效标准
步骤2
衡量实际绩效
步骤3
将实际绩效与绩效标准进行比较
步骤4
评估差异结果并采取必要的修正行动 控制的实四用文个档步骤
管理学基础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15.1.4 控制的方法
资源投入阶段 土地 资金 人力 技术 信息
资源转换阶段 工作活动 管理活动 技术活动 经营活动
管理学基础
实公用共文档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管理学基础
主 编:方振邦 副主编:李超平 胡平 胡威
张红霞 张秀智
管理学基础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第5篇 控制
第15章 控制的基础 第16章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实用文档
管理学基础
实公用共文档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第15章 控制的基础
15.1 控制概述 15.2 影响控制有效性的因素
哪些纠正行动? 7.分析控制的三种方法。 8.分析有效控制的十个特征。 9. 影响有效控制的权变因素有哪些?
实用文档
产品和服务产出阶段 股东满意(财务) 客户满意(产品和服务) 员工满意(人事结果) 社区满意(信息)
前馈控制 针对预先出现 的管理问题
同期控制 纠正正在发生 的管理问题
控制的三种方法 实用文档
前馈控制 针对问题出现 后的管理问题
管理学基础
实公用共文档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第15章 控制的基础
15.1 控制概述 15.2 影响控制有效性的因素
实用文档
管理学基础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关键词
控制 官僚控制 派系控制 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 彻底纠正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沟通及冲突管理1、沟通的原则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中必须遵循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原则。
2、克服人际沟通的障碍1)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根据沟通内容的特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
重要事宜或是依照规章制度行事,则适宜选择正式沟通和书面沟通。
规章制度以外的问题或组织成员的琐事,则可选择非正式沟通或口头沟通。
2)简化语言3)积极倾听4)控制情绪5)注意非言语信息6)运用反馈3、改进组织沟通的效果管理者应该重视沟通;言行一致;沟通应该是双向的;强调面对面的沟通;鼓励员工报告坏消息;广开言路;共享信息;追踪沟通的效果;4、冲突的原因员工的个体差异情境因素组织因素5、个体冲突的管理回避(avoidance)迁就(accommodation)强制(competition)妥协(compromise)合作(collaboration) 6、组织的冲突管理﹣设立愿景﹣减少模糊和不公正﹣改进政策、程序和规则﹣增加或合理配置资源﹣改进沟通方式﹣人员轮换﹣改变奖励系统﹣提供培训1.请问有效沟通与达成共识有何区别?良好的沟通是指每个人都充分理解对方的观点和间接,而达成一致意见是指经过信息沟通之后,一方接受另一方的观点。
在良好沟通的情况下,信息发送和接受方既有可能达成一致意见,也有可能形成截然不同的观点。
因此,我们不能将有效沟通和意见一致等同起来。
2.请联系沟通过程说明可能存在的沟通障碍。
一沟通方式选择不当。
如果不根据沟通内容、沟通双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将会导致沟通效果下降。
二编码错误,虽然发送者的信息质量不多,但若他不能把信息正常的编码,把思想换成恰当的语言,便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三噪音干扰,物理噪音指沟通环境中存在的声音噪音会影响沟通效果,心理噪音是指影响沟通效果的心理问题或个人观念,如沟通恐惧以及偏见等也会影响沟通效果。
四是信息过滤,过滤是指故意操纵信息,使信息显得更易得到和被接受。
如果信息发送者有意操纵信息,使信息显得对接受方有利,则可能产生不良的沟通效果,例如员工经常会有报喜不报忧的心理。
五是选择性知觉效应,沟通过程中,接受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以及他个人的特质而有选择的去看或听那些传递给他的信息,在信息解码中,接受者还会把自己的兴趣和期望带到信息中去。
六,个性和情绪影响,如果信息接受者个性非常鲜明,要么攻击性强,要么凡是皆防备,那么在沟通时,还没等信息发送者把话说完,他们就可能已经得出结论或者做出反应,从而影响沟通效果。
七、信息超载,信息超载就是一个人面对的信息超过了他的处理能力。
这时,人们会倾向于排除忽略一些信息,直到超载问题解决。
八,不完整的反馈,在沟通过程中,忽略反馈环节,或对信息接受者的反馈意见理解错误,都会使沟通效果下降。
3.请列举人际沟通的方式并介绍其优缺点。
1)口头沟通,优点:信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出去,同时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反馈。
而且能观察到信息接受者的个人反应,帮助二者对同一问题进行准确沟通。
缺点:口头语言准确性不高,在多人间传递后可能导致信息失真、信息不能够保存等。
2)书面沟通,优点:持久、有形和可以核实,严谨、逻辑性强、条理清楚。
缺点:耗时多,无法给信息发送者提供观察和判断接受者反应的机会,得到的反应是延后的。
3)非言语沟通。
优点:能充分传递信息发送者的情绪及态度信息。
4.请论述改进组织内信息沟通效果的方法。
1)管理者应该重视沟通。
2)言行一致。
3)沟通应该是双向的。
4)强调面对面的沟通。
5)鼓励员工报告坏消息。
6)广开言路。
7)共享信息。
8)追踪沟通的效果。
5.请比较冲突的传统观点、人际关系观点和相互作用观点。
1)传统观点1沟通不良2组织成员之间缺乏坦诚和信任3管理者对员工的需要和抱负缺乏敏感性。
2)人际关系观点。
对于所有群体和组织来说,冲突都是与生俱来的、不可避免的,由于冲突的无法避免和彻底消除的,因此应该接纳冲突,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冲突。
冲突不一定是坏事,它具有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的潜在可能性,例如,冲突可以使组织里一些被忽视的问题及时暴露出来。
3)作用观点。
主张鼓励冲突,认为冲突不仅可以成为组织内的积极动力,实际上某些冲突对于组织的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冲突对组织是有益的,管理者应该维持一种合理的冲突水平,这能够使组织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6.请介绍冲突的五个阶段。
一、冲突的前因条件阶段。
这是引起冲突或加速冲突的条件阶段。
二、感知冲突阶段。
这个阶段双方开始感受到威胁,但都还没有作出对对方不利的行为。
三、爆发冲突阶段。
当人们意识到对方没有意向解决不一致,而且持续感受到对方的威胁时,冲突就有可能爆发。
四、冲突解决阶段。
双方开始同意解决他们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并采取措施防止未来的冲突再度发生。
五、后冲突阶段。
无论冲突是解决或被压制,情绪还保留着,如果冲突得以解决,建设性的行为就会出现,相反如果冲突只是暂时性掩盖,那么破坏行为和情绪就会依然存在,并可能印发下一轮冲突。
7请简述个体管理冲突的五种策略。
1)回避。
回避是最常见的管理冲突策略,认为冲突是邪恶的、羞耻的和不必要的,所以忽视冲突。
或者觉得冲突的成本高于收益,回避是聪明的举动。
当成功机会少时,回避也是常用的策略。
回避还可以赢得时间。
2)迁就。
迁就意味着按照别人的愿望来行事,当个体放弃自己的愿望比惹恼的人或冒险更合理的时候,迁就就是很好的策略。
当你认识到自己错了,迁就是最好的方式。
当争执的问题并不重要或者你希望为以后的工作树立信誉时,选择迁就策略也是十分有价值的。
3)强制。
强制者认为冲突是一种需要赢的游戏,而他不想成为失败者,因此强制者常常不愿意合作。
在没有时间讨论和纠缠时,强制可能是最好的措施。
当你需要对重大事件作出迅速处理或者你的处理完全不用在意其他人的看法时,强制策略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妥协。
只有冲突双方愿意倾听和采纳对方的某些观点与主张,他们就能达成较好的妥协,而且双方的关系基本上能得以保持。
当双方都有道理且势均力敌的时候,在任务时间有限制的时候,在用合作或竞争等策略解决问题都失败的时候,妥协可能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策略了。
4)合作。
合作是在肯定自己的同时也接受别人的需要的方案。
合作者通常认为能够找到一个可以满足双方利益的方案,虽然这样的方案需找起来不容易,但合作者认为这样做是有价值的。
当双方有非常强烈的目标,同时双方又没有办法妥协时,在人们都强烈认同目标,但在达成目标的方式上有争议时,合作是一种良好的策略。
8.请从组织角度论述冲突管理策略。
一、设立愿景。
愿景是整合组织各部分和各环节的重要手段。
二、减少模糊和不公正。
准确的工作描述可以厘清个体和部门的工作界限与期望。
公正的奖酬制度有助于提高员工满意度。
三、改进政策、程序和规则。
政策、程序和规则能有效降低冲突的可能性,程序的公平本身就能够激励成员认同和支持组织的决策。
四、增加或合理配置资源。
五、改进沟通方式。
改进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
六、进行人员轮换。
当经过轮换,组织成员在不同部门的岗位都工作过时,他心目中就已经有了组织运作的整体印象,这样便于他理解其他岗位的需求,从而减少冲突。
七、改变奖励系统。
当成员表现出互助行为时,管理者使用奖励等手段强化这种行为。
八、提供培训。
组织为员工提供冲突管理培训课程,让员工学习如何防范和处理冲突。
通过培训员工熟悉了自己和他人的处事风格,掌握了独立处理冲突的技能,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组织的冲突管理水平。
第十四章控制的基础1、控制的方法包括三种方法: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
2、影响控制的权变因素1)组织规模2)员工在组织结构中的位置和级别3)组织的分权程度4)组织文化5)活动的重要性3.什么是控制?控制与管理其他职能有什么关系?答:控制就是使目标的生产或服务活动和行为在规定的绩效范围内,并最终达到管理者最初设定的目标。
控制是管理四大职能中的末位职能,与计划、组织、领导职能都有紧密联系,当组织完成任何一项职能后,对于执行情况,都需要控制职能对其进行检查和监控,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如果没有控制职能,其他三项职能可能都无法实现。
其中,控制与计划职能关系最为密切,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4.控制具有什么重要性?答:控制的重要性在于,在控制过程中,管理者建立考核标准,实施精确的控制管理,衡量员工和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及时调整,防微杜渐。
控制的积极作用在于,通过监督组织的行为过程,使员工和部门的行为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组织的成本预算、财务支出、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投入、成果输出等围绕组织的目标而展开,并最终实现组织的愿景。
5.简述控制的六种系统。
答:人员控制、官僚控制、产出控制、文化控制、激励控制和市场控制。
官僚控制系统:是指利用组织的正式规章、制度、规则、标准、预算、章程、政策等强制性手段,衡量组织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在必要的时候采用适当的修正措施以保证实际绩效与组织目标相一致,从而实现对组织的控制。
6.控制的过程是什么?答:1)设定绩效指标体系和衡量标准;2)衡量实际绩效3)将实际绩效与绩效标准进行比较4)采取管理行动。
7.分析控制的三种方法。
答:一、前馈控制,是指在资源投入阶段,管理者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实施有效控制措施,以避免组织在随后的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二、同期控制,是指在资源转换阶段,管理者对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过程中正在发生的问题实施即时控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避免发生重大损失。
三、反馈控制,是指在产品和服务产出阶段,管理者针对顾客对产品和服务提出的反馈信息,特别是一些关于组织的负面信息,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纠正。
8.有效控制的十个特征?答:1)有效的控制系统是可靠的,并产生有效的数据。
2)有效的控制系统应提供及时的信息。
3)有效控制要以经济效益为优先。
4)有效控制具有灵活性,允许有随机偏差。
5)有效控制应该被员工所理解并接受。
6)有效控制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合理而可行的。
7)管理者重点控制对组织绩效有战略影响的因素8)有效控制强调例外9)有效控制的衡量标准是多重的,不应自相矛盾10)有效控制系统应该及时纠正偏差。
9.影响有效控制的权变因素有哪些?一、组织的规模与采取有效控制的手段和方法有密切的关系。
二、员工在组织结构中的位置和级别。
员工因在组织结构内的位置和级别不同,即职位和层次不同,对其采取的控制标准是多重的,而且标准也不同。
三、组织的分权程度。
分权程度高的组织,需要增加控制的数量和宽度。
四、组织文化。
组织采用开放而积极的组织文化,控制系统应该采用非正式的自我控制,反之则采用正式而广泛的控制。
五、活动的重要性。
重大活动中,即使微小的偏差,也会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采用复杂而广泛的控制,相反,活动重要性低,只需要采取松散的,非正式的控制系统,以减少控制成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