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专题自学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理论专题》自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新闻理论专题》课程是新闻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层次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对新闻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对新闻活动、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的自身特点和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帮助同学们掌握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自己今后从事新闻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课程采取专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共分为八个专题。

专题一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与发展

一、新闻的起源

1、概念及名词解释

所谓新闻起源,是指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本质原因。

2、马克思主义新闻起源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它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

类似的说法还有:

(1)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交往,即新闻现象是在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出现的,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的重要内容。

(2)新闻起源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

专题二新闻的定义

一、新闻本源

1、出处

2、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

二、关于新闻定义讨论情况综述

1、国内外新闻定义研究成果

(1)不成文,如:"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新闻是三个W,即女人、金钱和罪恶。"

(2)成文,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变动的信息。"

三、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了“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我国目前最权威的新闻定义。这一定义:

第一,具有科学性。这一定义在新闻和事实的关系上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强调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即事实的存在决定新闻的存在,新闻是对事实

的一种反映。

第二,具有准确性。这一定义指明了新闻的本质属性和特性,如:新闻是的本质属性是报道,是意识形态的东西。新闻的特性包括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和公开性。这种判断是符合实际的。

第三,具有普适性。这一定义对新闻的本质属性和特性进行了高度概括,适用于古今中外一切新闻现象。

第四,这一定义文字简约,概括得当,言简意赅。

有人认为这一定义在揭示时效性上存在局限,可修正为“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专题三新闻的真实性

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1、概念及名词解释

所谓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特性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基础,报道中反映的情况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2、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

根据陆定一同志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是说,在事实和新闻之间,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事实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写真。如果一篇报道不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如果不忠实客观事实,那它就不能称为新闻报道。

3、真实是新闻特有优势之所在。新闻的优势在于它能赢得广大读者、听众和观众的喜爱,起到说服和教育群众、影响和引导舆论、指导和推动工作、服务于各项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新闻的这种优势正立足于它在群众心目中是真实的。

4、新闻是各国新闻机构普遍追求的首要目标和普遍遵循的首要原则。对于西方新闻机构来说,不讲真实性就会失去市场,失去广告,失去生命;对于我国新闻机构来说,不讲真实性就会失去人心,失去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最终也会失去生命。

二、新闻真实是具体真实与总体真实的统一

新闻的真实包括双重涵义: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新闻的具体真实是指新闻报道对具体的客观事实所作的真实的反映。新闻的总体真实是指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揭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中存在的内部规律性。二者的关系是:具体真实是基础,它对总体真实起制约作用;总体真实是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的升华,它对具体真实起指导作用。

专题四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一、新闻事业性质的二重性

1、二重性

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既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2、社会性

(1)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是指新闻事业要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2)新闻事业的社会性由下列因素决定:

第一,新闻传播公开面向全社会,接受者是社会上的不特定的大众;

第二,新闻传播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党各集团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生活。

第三,不管哪一阶级哪一集团的新闻传媒都会追求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

3、阶级性

(1)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立场和观点,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一定阶级服务。

(2)新闻事业的阶级性由下列因素决定:

第一,新闻事业的行为主体,包括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都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第二,新闻事业在一定的国家和社会制度下所受到的控制,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第三,新闻事业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新闻事业要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4、观点辨析

有人提出,在中国新闻改革的大背景下,新闻事业应该由党和政府的喉舌转变为一种"纯信息"的载体,不应该体现一党倾向,不应该成为某一党派之喉舌,要"中性化"。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第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任何新闻报道都是新闻工作者主观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和认识,因此,一切新闻报道都不是"纯信息"。

第二,这个观点的要害就在于否定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否定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反对所谓新闻报道不应有倾向性,而应"中性化"的观点,决不允许借新闻改革的大旗来淡化、削弱和否定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二、新闻事业的功能

新闻事业具有如下功能:报道新闻,传播信息;反映舆情,引导舆论;传授知识,普及教育;提供服务,文化娱乐;刊登广告,繁荣经济。

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1、性质

(1)表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三位一体的耳目喉舌。

(2)理解:

第一,用耳目喉舌来表述新闻事业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一个传统和特色。

第二,这一性质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区别于其他社会条件下的新闻事业,区别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其他事业的一个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