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2)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解析】【分析】(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

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2)从“断人行”、“皆分散”、“无家”、“长不达”这几个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自身孤苦无依之感。

从最后一句中的“未休兵”一词可以感觉到诗人对战乱早息的强烈渴望之意。

故答案为:⑴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⑵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解答此题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的主题思想。

对诗句要注意理解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要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等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感悟,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分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桶,天上接行杯③。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②迥:远。

③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

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请仔细比较这三篇作品,完成下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洞庭湖烟波浩淼,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解析】【分析】①《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②“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面对洞庭湖,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

写景转入抒情,生出求荐之意。

③《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结合“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分析“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故答案为:①通过对比,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②洞庭湖烟波浩淼,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③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都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因此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耐胸应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赏析词首句中“狂”字的妙处。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狂”字写出了词人的狂傲、豪情,贯穿全篇,奠定了全词豪迈的感情基调。

(2)表达了词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1)“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思是“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

用“狂”字笼罩全篇,表达了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写出了词人的狂傲、豪情,奠定了全词豪迈的感情基调。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是“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故答案为:⑴ “狂”字写出了词人的狂傲、豪情,贯穿全篇,奠定了全词豪迈的感情基调。

⑵表达了词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句意,揣摩用字的妙处。

⑵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的理解和写作背景的把握,明确包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阅读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完成下面小题。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说说“草满花堤水满溪”中“草满”一词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一个“满”字写出了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满”在这里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去装点堤岸一般,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为接着写儿童牧牛“花堤”提供了好的环境。

(2)这首诗借儿童牧牛情景,再现了夏日江南田园美景,表达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分析】(1)“草满花堤水满溪”的意思是“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

在这样好的气候条件下,小溪被雨水充盈了,水面和堤齐平,这种情景用“满”字是合适的,常见的;而以“满”字写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原也不足为奇,但“满”在这里作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识地去装点堤岸一般,这就生动有趣了。

(2)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变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动”;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静”,加上第四句“一牛吃过柳阴西”的时动时静,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舒适生活的向往。

故答案为:⑴一个“满”字写出了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满”在这里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去装点堤岸一般,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为接着写儿童牧牛“花堤”提供了好的环
境。

⑵这首诗借儿童牧牛情景,再现了夏日江南田园美景,表达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点评】⑴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要注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析景)有明显手法一定要指出。

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境、感情)
⑵通过抓关键要素来推断诗歌的情感类型,关键要素有:一、抓住诗题;二、抓住关键词句;三、抓住意象特点;四、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

5.阅读宋代陆游的《诉衷情》,完成简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一个“旧”字暗指作者的什么往事?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为建功立业而戍守边关的往事。

(2)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

【解析】【分析】(1)首先,在词中找出“旧”的位置------“尘暗旧貂裘”,位于该词上片的最后一句,这句词应该是对上片内容的总结,所以要想知道“旧”字暗指何事,我们只需找出上片所述之事,也就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将这句话用白话文表述出来即可。

(2)词的首句运用“觅封侯”这一典故,以班超自喻,抒发出自己渴望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但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作者年老体衰,没有能力再去上阵杀敌,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作者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生会在身与心的矛盾中煎熬,“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一句完美地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祖国,但又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

故答案为:⑴为建功立业而戍守边关的往事。

⑵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诗词结构的组织,上下内容的关系,仔细阅读理解,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⑵本题考查诗歌诗人的情感。

考生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及对诗词内容的分析,从诗词中的词语的感悟不难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诗歌鉴赏的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约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答案】(1)示例一:用疑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二:用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三: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2)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解析】【分析】(1)、对诗句的赏析关键在于要选准赏析的角度,本句可从句式、修辞、词语结构等角度结合诗人的情感进行赏析。

示例一:用疑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二:用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三: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阐述。

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用疑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二:用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三: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⑵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对诗句要选好角度结合情感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名句的理解,考生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其常常蕴含的道理,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阐述。

7.古诗阅读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襄邑道中》
(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船夜援琴》
(唐)自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元事。

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问无古今。

依据这组诗的某个共同点,分别阐述你对这三首诗的理解。

【答案】三首诗都写了船上之景,借助诗人所做之事表达闲适、欣喜之情。

《舟过安仁》作者见小渔船上孩童收篙停桨的异常行为,经过更认真地观察、思考,恍然大悟:原来是撑伞聚风,使船前行,饱含疑窦顿解的愉悦,为小童子的聪明,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感到欣喜;《襄邑道中》诗人乘船东行,河两岸上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等景物的描述,从路长与时短的对比中突出一路顺风,通过仰卧看云表现诗人一路闲适、喜悦心情;
《船夜援琴》诗人身处晴朗之夜,身心澄净,除了舟中的琴,没有任何事情的骚扰,独坐抚琴,当那恬淡自然的声音溶入心海,整个世界永恒而美丽,尽享悠闲自在。

【解析】【分析】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舟过安仁》中“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这是诗人看到的情景。

两个小孩之所以引起了诗人的注意,是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是奇怪的事。

由此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襄邑道中》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

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

次句也写了颜色:“榆堤”,是长满榆树的堤岸;“飞花两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节,两岸榆树,自然是一派新绿。

三、四两句,通过仰卧看云表现闲适心情,妙在通过看云的感受在第二句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既遇顺风、风速又大,而作者的闲适之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

《船夜援琴》描写了一副极为宁静的氛围,不动的鸟和鱼,明月倒映如江中,现在除了被拨动的琴弦,没有任何事的打扰,将心沉下,欣赏着这份淡然宜人的景色。

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三首诗都写了船上之景,借助诗人所做之事表达闲适、欣喜之情。

《舟过安仁》作者见小渔船上孩童收篙停桨的异常行为,经过更认真地观察、思考,恍然大悟:原来是撑伞聚风,使船前行,饱含疑窦顿解的愉悦,为小童子的聪明,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感到欣喜;《襄邑道中》诗人乘船东行,河两岸上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等景
物的描述,从路长与时短的对比中突出一路顺风,通过仰卧看云表现诗人一路闲适、喜悦心情;
《船夜援琴》诗人身处晴朗之夜,身心澄净,除了舟中的琴,没有任何事情的骚扰,独坐抚琴,当那恬淡自然的声音溶入心海,整个世界永恒而美丽,尽享悠闲自在。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

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8.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诗中写了哪两种画眉鸟?写它们时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林中画眉和笼中画眉,对比。

(2)这首诗托物言志(或“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解析】【分析】(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

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

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

对比鲜明,托物言志。

表明自己对对自由的赞美与追求,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同时表达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对官场生活的否定。

故答案为:⑴林中画眉和笼中画眉,对比。

⑵这首诗托物言志(或“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根据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读isg诗人情感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诗歌的内容理解,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在平时学习中考生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9.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弃置身”则点明被贬谪、被“抛弃”,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辛酸与悲凉。

B. 颔联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昔日友人,多已离世,如今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 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

D. 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共勉之意。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诗人没有以“千帆”“万木”自比之意,刘禹锡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

故C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进行辨析。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

②簪: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③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④夜榜:夜.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①首联正话反说,将不幸之事说成是幸事,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

(________)
②“闲依”表现作者的闲散之态,“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

(________)
③中间两联表现诗人爱上了永州,很喜欢这种安逸闲适的生活。

(________)
④尾联表现了诗人在这种闲适潇洒的生活中忘却了被贬不幸,心胸旷达开朗。

(________)
⑤这首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________)
(2)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有着怎样的特点?
【答案】(1)A;A;B;B;A
(2)早晨外出耕田,晚上撑船游玩的隐居生活。

闲散、自然、安逸、宁静。

【解析】【分析】(1)①首联的意思是“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作者将被贬说成是有幸,属于正话反说,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

所以该句正确。

②“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

闲暇时与种菜的老农为邻,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

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

“闲依”表现诗人的闲散之态,“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

所以此句正确。

③诗人在此贬所,只好强写欢愉,故作闲适,称自己对被贬感到庆幸,假装很喜欢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而不是真正喜欢。

所以此句错误。

④“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

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

这两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也只是一种无奈的调侃。

所以此句错误。

⑤纵观全诗,诗人似乎已经淡忘了遭贬的痛苦,诗中把被贬谪的不幸称之为幸,将孤独冷静的生活诠释为飘逸闲适的生活。

实际上这全都是诗人激愤的反语,在这种被美化了的谪居生活的背后,隐蕴的是诗人内心深深的郁闷和怨愤。

表面的平淡所蕴含的激愤,更让人为之怦然心动。

全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所以此句正确。

(2)“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

闲暇时与种菜的老农为邻,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

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

“闲依”表现诗人的闲散之态,“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

这闲适潇洒的生活,让诗人仿佛对自己的不幸遭贬无所萦怀,心胸旷达开朗。

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

这两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A;A;B;B;A
⑵早晨外出耕田,晚上撑船游玩的隐居生活。

闲散、自然、安逸、宁静。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句赏析正误的判断。

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注意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诗中“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

【附参考译文】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有时仿佛是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哔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世俗之人,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二、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①母亡,庐墓倒,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