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形态观察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共10张PPT)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共1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56a9b0d770bf78a64295440.png)
第十页,共10页。
5.观察时用镊子小心拔出一片,把有菌的一 面朝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置显微镜下进行 观察。
6. 在另一片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吕氏碱 性美蓝,将有菌的一面朝下,小心去除气泡,置于油 镜下观察。
第七页,共10页。
第八页,共10页。
1ml的孢子悬液稀释液,无菌的高氏1好培养基平板上,均匀涂布; 用经火焰灭过菌的小镊子将灭菌盖玻片如图示插入平皿培养基上,置28℃培养,直至菌长好; 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在另一片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吕氏碱性美蓝,将有菌的一面朝下,小心去除气泡,置于油镜下观察。 和细菌的单染色一样,放线菌也可用石炭酸复红或吕氏碱性美蓝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 观察时用镊子小心拔出一片,把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将灭菌后的高氏1号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每皿倒15ml左右,凝固后备用; 在另一片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吕氏碱性美蓝,将有菌的一面朝下,小心去除气泡,置于油镜下观察。 在另一片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吕氏碱性美蓝,将有菌的一面朝下,小心去除气泡,置于油镜下观察。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棒,镊子等。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 用经火焰灭过菌的小镊子将灭菌盖玻片如图示插入平皿培养基上,置28℃培养,直至菌长好;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 观察时用镊子小心拔出一片,把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将灭菌后的高氏1号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每皿倒15ml左右,凝固后备用;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9589990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3.png)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和繁殖方式。
二、基本原理放线菌是由纤细的有分枝的菌丝构成,菌丝体为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大多数放线菌的菌丝分化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两部分。
营养菌丝深入培养基中生长,气生菌丝则生长在培养基的表面,并向空中伸展。
因此用普通方法制片,往往很难观察到放线菌的整体形态。
必须采用适当的培养方法,以便将自然生长的放线菌直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玻璃纸培养法、插片法和印片法。
三、材料及器材1. 菌种:细黄链霉菌(5406放线菌)2. 溶液和试剂:吕氏美蓝染液3. 仪器及其他用具:盖玻片,载玻片,擦镜纸,接种环,显微镜,剪刀,镊子,吸管,玻璃涂布棒,玻璃纸等。
四、方法与步骤(一)插片法1. 取一淀粉琼脂培养基平板,用接种环将菌种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然后用无菌镊子将灭菌的盖玻片以大约45°角插人琼脂内(插在接种线上,插片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
2. 倒置培养,28℃,3~5天。
3. 用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然后将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二)玻璃纸法1. 以无菌操作用镊子将已灭菌的小块玻璃纸片铺在琼脂淀粉培养基表面,用无菌涂布棒将玻璃纸压平,使其紧贴在琼脂表面,不留气泡,每个平板可铺5~10块玻璃纸。
2. 用接种环挑取菌种斜面培养物在玻璃纸上划线接种。
3. 平板倒置,28℃,培养3~5天。
4. 镜检在载玻片上加一小滴水,用镊子小心取下玻璃纸片,菌面朝上放在玻片的水滴上,使玻璃纸平贴在玻片上,中间不要有气泡,直接镜检。
(三)印片法用一洁净盖玻片,平放在培养皿中放线菌的培养物上,轻轻按压一下,取出盖玻片,将印有放线菌的一面朝下,放置在加有一滴美蓝染液的载玻片上,观察孢子丝和孢子。
五、实验作业及实验报告(一)结果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思考题1. 试比较3种培养和观察放线菌方法的优缺点。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828e1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b.png)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放线菌的形态进行观察,了解其基本特征和生长习性。
以下是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的详细描述。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放线菌培养基、无菌培养皿、无菌匙、显微镜、石英片。
2. 实验方法:a. 取一块无菌培养皿,将放线菌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
b. 使用无菌匙,将待观察的放线菌菌落划入培养基表面,尽量避免交叉污染。
c. 将培养皿盖好,放置在恒温箱中,温度设定为28摄氏度。
d.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培养皿进行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并用石英片进行取样。
实验观察结果:1.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a. 放线菌呈现为长而细的菌丝状,类似于细长的线状结构。
b. 放线菌的菌丝通常呈现分枝状,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c. 放线菌的菌丝颜色多样,包括白色、黄色、红色等,具有一定的色彩变异性。
d. 放线菌的菌丝表面常常有颗粒状物质附着,形成颗粒状结构。
2. 放线菌的生长习性:a. 放线菌生长缓慢,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可见的菌落。
b. 放线菌的菌落呈现不规则形状,边缘模糊不清,有时会形成分支状的菌落。
c. 放线菌的菌落表面通常光滑而湿润,有时会有微小的颗粒状结构。
d. 放线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过程中,会逐渐扩散并形成新的菌落。
3. 放线菌的细胞结构:a. 放线菌的菌丝由一系列细胞组成,细胞间通过连接点相互连接。
b. 放线菌的细胞内含有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核通常位于细胞中央。
c. 放线菌的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等。
实验讨论和结论:通过对放线菌的形态进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放线菌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和生长习性。
放线菌的菌丝状结构和分枝状特征使其能够在土壤中广泛分布,并与其他微生物相互作用。
放线菌的色彩变异性可能与其生长环境和代谢产物有关,这也为进一步研究放线菌的生态功能提供了线索。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e9e490d172ded630a1cb645.png)
4、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染液,小心用镊 子将盖玻片抽出,带菌面朝下,覆盖于染色 液上,浸泡2min后,用吸水纸将多余染色液 吸干,镜检。低-高-油
五、实验结果
菌名
培养法
菌丝形态 形态特征
六、思考题 用插片法制备放线菌标本的优点
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类。
基内菌丝:伸入培养基内的菌丝,具有吸收 营养的功能
该种菌丝无隔,直径较细,有的无色,有的 产生色素,呈现不同的颜色
气生菌丝:基内菌丝向空间生长的菌丝。直径较 基内菌丝粗,呈直形或弯曲形。产生的色素较深
孢子丝:气生菌丝发育到 一定阶段,其顶端可分化 形成孢子。这种形成孢子 的菌丝称孢子丝。孢子成 熟后,可从孢子丝中逸出 飞散
孢子丝的形状、着生方式, 螺旋方向(左旋还是右 旋)、数目、疏密程度以 及形态特征是鉴定放线菌 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孢子丝形态
孢子 --孢子是孢子丝成熟后,分化产生出的繁殖 细胞
孢子的形状多样,球、椭圆、杆状等;
表面结构不一样,光滑、疣刺、毛发状等;
孢子常有色素,单个无色透明,聚集表现;
孢子抗干燥能力强,抗热性不及芽孢,强于营养细 胞。
三、实验材料 菌种:链霉菌 染色液:0.1%美兰 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 器皿: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
酒精灯、镊子等
四、方法与步骤
1、倒平板:将马铃薯培养基
2、插片:用无菌镊子取无菌盖玻片,插在平板 培养基上(40°-50°插入)
实验四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插片培养法培养放线菌的制片方法 2、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f92a38e84868762caaed5f7.png)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二)基本原理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茁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为了观察放线茵的形态特征,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
本实验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扦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扦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苗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茵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玻璃纸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放线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
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这种方法既能保持放线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苗苔,先印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等.方法简便,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三)实验设备1.菌种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或青色链霉菌(S.glaucus),弗氏链霉菌(S.fradiae).2.培养基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
3、仪器或其他用具经灭菌的:平皿,玻璃纸,盖玻片,玻璃涂棒,以及载玻片,接种环,接种铲,镊子,石炭酸复红染液,显微镜等。
放线菌形态观察课件
![放线菌形态观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6f494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8.png)
颜色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在土壤、植物根际等环境中 ,对植物病害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菌落较小,颜色多为白色、黄色或橙 色。
诺卡菌属
特征描述
诺卡菌属的菌丝体发达,呈网状 或束状,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颜色
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的颜色多为黄 色、橙色或褐色。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在土壤、木材、植物残体 等环境中,对植物病害具有一定的 拮抗作用。
培养观察法
总结词
通过培养观察放线菌的生长特性和形 态变化
详细描述
将放线菌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观 察其生长速度、菌落形态、色素分泌 等特性,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 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放线菌的生物 学特征。
03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链状放线菌
链状放线菌是一种常见的放线菌 类型,其菌落呈圆形或椭圆形的 颗粒状,表面干燥、粗糙,有时
05
放线菌的应用与价值
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抗生素生产
放线菌是抗生素的主要生产者,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药物筛选
放线菌可用于发现新的药物,如 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疾病治疗
某些放线菌具有抗菌、抗炎和抗 肿瘤活性,可用于疾病治疗。
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生物防治
孢子
放线菌的孢子有多种形状,光滑或具刺,有的能抗酸。
03
菌落
放线菌的菌落一般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有的菌落与培养基连接处产
生放线状或放射状排列的气生菌丝。
放线菌的分类
01
02
03
链霉菌属
基内菌丝不断裂,气生菌 丝通常发育良好,形成长 链状孢子丝,在固体培养 基上形成致密的菌苔。
小单孢菌属
只含有一个孢子的分生孢 子梗,常气生,有时伸长 达5~6cm并产生大量基 内菌丝体。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e4d093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b.png)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实验目的: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观察,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及区分方法。
实验器材:1.酵母菌:酵母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2.霉菌:霉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3.放线菌:放线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
实验步骤:1.酵母菌的观察:(1)取一片酵母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酵母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2.霉菌的观察:(1)取一片霉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霉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
3.放线菌的观察:(1)取一片放线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放线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1.酵母菌的形态特征: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呈卵圆形或肾脏形状,大小约为5-10微米。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呈透明或微黄色,细胞表面光滑,没有菌丝或分枝。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可以通过分裂繁殖。
2.霉菌的形态特征:霉菌是多细胞真菌,细胞呈丝状或孢子状,构成了菌丝体。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菌丝呈无规则分枝状,菌丝上有许多孢子。
菌丝和孢子的颜色和形状有所差异,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霉菌。
3.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形态特征类似细菌。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放线菌呈革兰氏阳性杆菌,有时菌体呈分枝状。
放线菌是严格需氧菌,所以通常在培养基的表面形成菌落。
放线菌的菌落通常呈灰黄色、红色或蓝绿色等,形状不规则。
放线菌还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菌丝结构,孢子链,它们是放线菌繁殖和传播的主要方式。
实验结论: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观察,我们可以区分它们的外观特征。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没有菌丝或分枝,呈卵圆形或肾脏形状;霉菌是多细胞真菌,构成了分枝的菌丝体,菌丝上有多个孢子;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菌体类似细菌,可产生分枝状的菌体和特殊的孢子链。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b68fe9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4.png)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与思考
•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了解了它们在形态学上的差异。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 布,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些放线菌可以产 生抗生素,对人类医疗和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而某些霉菌可以 引起食品和物品的霉变,对人类生活造成困扰。因此,对微生 物形态学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微生物 资源。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呈辐射状排列的细菌,其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干燥 ,颜色多样。放线菌的细胞壁厚,呈革兰氏阳性。
霉菌
霉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灰色、褐色等。 霉菌的菌丝体非常发达,且具有分支。
真菌
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真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湿润,颜色多样。真菌细胞壁薄,呈革兰氏阳性或阴性。
04 结果分析
放线菌形态分析
01
02
放线菌的形态多样,包 括链状、球状和杆状等。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也较 为多样,有的呈圆形, 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03
放线菌的菌落表面粗糙 或光滑,颜色各异,有 的呈白色,有的呈黄色 或橙色。
04
放线菌的细胞壁通常较 厚,具有分枝的菌丝, 有利于在各种环境中的 生存和繁殖。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
从不同环境(土壤、水体、空气 等)中采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 的样本。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纯化, 制备成适合显微镜观察的样品。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选择
选择适合观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 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
观察方法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观 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如菌丝、孢子等。
实验5-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5-放线菌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86d860aa300a6c30c229f19.png)
实验六放线菌的形态观察;霉菌子实体、分生孢子及菌落形态观察Ⅰ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的操作方法。
2、巩固掌握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菌丝无隔、分枝、纤细,分为生长于培养基内或匍匐于培养基表面的、从培养基吸取营养物质的基内菌丝,以及伸出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的上部分化出孢子丝,呈螺旋状、波纹状,或分枝状等,孢子丝的着生方式因种而。
放线菌多可产生色素,菌丝呈各种颜色,有的放线菌能产生水溶性色素分泌至培养基中使培养基变色。
孢子丝长出各种形态的孢子,孢子有不同的颜色。
放线菌的菌落在培养基上着生牢固,与基质结合紧密,难以用接种针挑起。
而且由于有大量孢子存在,因而表面呈干粉状,使得易于与其他类型的微生物相区别。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是其菌种鉴定与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器材1、菌种未鉴定放线菌菌株;2、仪器显微镜;3、材料玻璃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
4、染料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四、操作步骤1、观察自然生长状态的放线菌用镊子小心取出用插片法培养的放线菌培养皿中的一张盖玻片,将其背面附着的菌丝体擦净。
然后将长有菌的一面向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
找出3类菌丝及其分生孢子,并绘图。
注意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的粗细和色泽差异。
2、水封片观察取石炭酸复红染色液一滴滴于载玻片中央,从培养皿中取出插片法培养放线菌的盖玻片,将无菌或菌较少的一面以擦镜纸擦净,并将有菌面朝下,放在载玻片上,浸在染色液中,制成水封片,用高倍镜观察其单个分生孢子及其基内菌丝,并绘图。
五、注意事项1、培养放线菌中要注意,放线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培养期较长,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严防杂菌污染。
并控制培养时间。
2、在镜检观察时,要仔细观察放线菌的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等。
六、实验报告1、绘图绘出观察的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形态。
实验6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实验6放线菌形态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a2dc84ccf84b9d528ea7a39.png)
放线菌菌丝形态和功能
• 菌丝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放线菌菌丝可分为基 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产生无性孢子是放线菌主要的繁殖方式。
•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 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 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 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 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 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 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 依据。
实验十、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学习丝状微生物制片和染色技术;
观察和掌握典型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特征
二、实验材料
1、链霉菌埋片培养材料。
三、实验原理
放线菌形态结构
• 是一类具有 丝状分枝细 胞的革兰氏 阳性细菌, 因菌落呈放 射状而得名。
放线菌的形态和大小
• 放线菌呈分枝丝状 • 菌丝无隔膜,单细胞 • 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似, 小于1微米
四、实验方法
放线菌的培养与观察方法
• 插片法-水封片法 • 埋片法 • 压片法
放线菌形态观察——埋片法
• (1)将灭菌后的高氏1号培养基倒入培 养皿,每皿倒15ml左右,凝固后备用。 • (2)用经火焰灭过菌的小铲将平皿培 养基挖2个平行凹槽。 • (3)在凹槽周围和槽内接种放线菌。 • (4)在每一凹槽上覆盖两片无菌的盖 玻片;置于适宜温度培养。 •
实验报告
• 绘出放线菌的
题
• 如果按照细菌的制片方法观察放线菌,
• 你认为在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
母菌和 霉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 (5)取洁净的载玻片备用。取出培养皿, 打开皿盖,用无菌的镊子将盖玻片轻轻 取出,菌面(与培养基接触的一面)朝 上置于载玻片上。 • (6)将载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 附:盖玻片在灭菌时,应置于一干 净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注意勿用手 接触盖玻片,手上的汗液易使盖玻片灭 菌后粘在一起不易分开;同时应用滤纸 把其分成几层进行灭菌。
放线菌的构造和形态观察:形态构造、繁殖、菌落特征
![放线菌的构造和形态观察:形态构造、繁殖、菌落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a8b262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1.png)
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1 放线菌的概述
➢ 放线菌的应用: a.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得到的放线菌产生
的抗生素达4000种以上; b.生产维生素和酶; c.进行甾体转化、烃类发酵和污水处理;
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2 形态构造
➢ 菌丝(根据形态和功能不同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产色素,吸收营养 气生菌丝:可分化出繁殖结构,即孢子丝 孢子丝:繁殖,直、波曲、螺旋,丛生、轮生
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2 形态构造
➢ 放线菌孢子丝类型:直、波曲、螺旋,丛生、轮生
单轮生
螺旋状
项目二 放线菌的构造和形态观察
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可产生多种 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利福霉素等
放线菌属(Actinomyces) : 多为致病菌
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2 形态构造 ➢ 大部分放线菌由分枝状的菌丝组成,菌丝大多无隔膜,属单细胞,G+。菌丝的 粗细与细菌中的杆菌宽度相近(1μm左右)。细胞壁含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 不含几丁质、纤维素。
微生物学基础
原核微生物的构造和形态观察
项目二 放线菌的构造和形态观察
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1 放线菌的概述 ➢ 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单细胞G+原核生物,细胞构造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细 菌相似;由分枝状的菌丝组成,以外生孢子的形式繁殖,这些特征又与霉菌相似; 放线菌菌落中的菌丝常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状生长,因此叫放线菌。
4 横隔孢子
➢ 基内菌丝或气生菌丝横隔分裂形成,孢子常为球杆状,体积大小相似,又称节孢 子或粉孢子。
实验二细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细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c1cf04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8.png)
掌握放线菌的菌丝和孢子形态特征,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以及其 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价值。
02 实验材料
细菌、放线菌培养物
细菌培养物
选择不同的细菌培养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以观察不同细菌的形 态和特点。
放线菌培养物
选择常见的土壤放线菌作为实验材料,以便观察放线菌的菌落形态和微观结构。
放线菌形态观察结果
总结词:结构独特
详细描述:放线菌的形态呈现出独特的辐射状排列,同时菌体结构也较为多样,包括分枝状、丝状等。这种结构使得放线菌 具有较强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结果分析
总结词
功能与形态相适应
详细描述
细菌和放线菌的形态与其功能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例如,螺旋形细菌常常具有较好的 运动能力,有助于其在液体环境中扩散;而放线菌的辐射状排列和多样结构则使其在各
通过显微观察,我们成功地识别了不 同形态的细菌和放线菌,并对其进行 了分类。
结果讨论与思考
实验结果与微生物学理论基本一致,表明我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方法较为 准确可靠。
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误差,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显微镜操作不熟 练、样品制备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应更加注重操作规范,提高实验技能,以确保实验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学习显微镜观察技术
显微镜操作
学习如何正确操作显微镜,包括调整 焦距、对光、移动载玻片等步骤,以 确保观察到的图像清晰。
样本制备
学习如何制备细菌和放线菌样本,以 便在显微镜下观察,包括制片、染色 等步骤。
掌握细菌、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细菌特征
了解不同类型细菌的形态特征,如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显微镜下的 区别,以及它们在生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79e4b2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e.png)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描述放线菌和真菌的形态特征,掌握不同菌落特征的观察方法,提高对微生物的认识和识别能力。
实验原理:放线菌和真菌是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观察和描述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微生物并进行分类鉴定。
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准备好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基、菌液和培养皿等实验用品。
2.放线菌的形态观察:a.取一支具有单菌落特征的放线菌菌液,用活性碳笔在无菌琼脂培养基板上绘制X字形标记。
b.将放线菌菌液均匀涂抹在标记处,用棉签在菌液涂抹的区域进行均匀划线。
c.倒转琼脂培养基板,放置在培养皿中,用保鲜膜密封,并在底部划上标记。
d.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适宜放线菌生长的温度。
e.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
3.真菌的形态观察:a.取一支具有单菌落特征的真菌菌液,用活性碳笔在无菌琼脂培养基板上绘制O字形标记。
b.将真菌菌液均匀涂抹在标记处,用棉签在菌液涂抹的区域进行均匀划线。
c.倒转琼脂培养基板,放置在培养皿中,用保鲜膜密封,并在底部划上标记。
d.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适宜真菌生长的温度。
e.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真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
4.其他微生物菌落的特征观察:a.取一支具有单菌落特征的其他微生物菌液,用活性碳笔在无菌琼脂培养基板上绘制其他形状标记。
b.将其他微生物菌液均匀涂抹在标记处,用棉签在菌液涂抹的区域进行均匀划线。
c.倒转琼脂培养基板,放置在培养皿中,用保鲜膜密封,并在底部划上标记。
d.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适宜其他微生物生长的温度。
e.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其他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放线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可以得出不同菌落的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的差异。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0f61a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4.png)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放线菌的形态观察摘要:本实验在实验室中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其菌丝和孢子的形态,分析其结构与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同品种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实验对于深入理解放线菌的生产、利用与控制具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放线菌;形态特征;显微镜;差异性引言: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微生物,其具有非常多样化的菌种,广泛分布于不同的环境中,对于人类和动植物的生长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室中,对于放线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对于探究其生存规律、研究其应用和利用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实验旨在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及其差异性,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为后续有关放线菌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
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放线菌、琼脂培养基、显微镜、盖玻片、显微摄像机;2.实验步骤:(1)接种放线菌,利用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2)在培养好的放线菌中,选择纯种菌体,取一定量的菌体;(3)将放线菌菌体放到盖玻片上进行备用;(4)使用显微镜观察放线菌中的细芽和孢子的形态结构,进行拍照记录。
结果:通过显微镜对放线菌的形态进行观察,得到了如下结论:1.不同的放线菌之间表现出彼此独特的形态特征,表现出了很强的差异性;2.在显微镜镜头下观察,不同的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也呈现出了很大的多样性;3.通过观察发现,放线菌中不仅存在菌丝,还产生广泛的分生孢子,形态结构也因菌种的不同而差异较大。
讨论与分析:放线菌形态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由于其环境适应性的结果。
在自然环境中,它能够适应不同的温度、水分、PH值等环境因素,因而其形态特征与结构也有所变化。
通过本实验,可以深入了解放线菌的生存规律和自身的适应性,对于进一步研究放线菌的生产和利用方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分析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与差异性,得到了如下结论:放线菌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其形态特征和结构因菌种差异而不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5c9ae30a32d7375a41780eb.png)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放线菌的形态观察法。
2.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且孢子丝形态、孢子排列及形状是放线菌重要的分类学指标。
制片时不采取涂片法,以免破坏细胞和菌丝体形态。
通常采用插片法或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
在插片法中,首先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
三.实验器材1. 菌种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2. 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3. 仪器及其他用品培养皿、镊子、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双层瓶、擦镜纸、酒精灯、火柴、接种针、玻璃棒、烧杯等四.实验步骤(一)实验前准备1. 配置200ml高氏1号培养液于锥形瓶中。
2. 将培养皿1包(10个/包)、盖玻片3包(10片/包)、镊子2把、高氏一号培养液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进行灭菌。
3. 倒平板无菌操作将灭菌高氏一号培养液倒10皿。
(二)放线菌制片----插片法1. 划线接种无菌操作分别由青色链霉菌和弗氏链霉菌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培养物挑取菌种在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上密集划线接种,5板/菌。
2.插片无菌操作用镊子取灭菌盖玻片以约45度角插入平板琼脂接种线上,盖玻片垂直接种线,3片/皿。
3.培养将平板于28°C培养一周。
(三)放线菌形态观察1.用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用纸擦去背面培养物,将有菌面朝下放在载玻片上。
2. 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的比较观察直接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一般情况是营养菌丝颜色透明,气生菌丝颜色较暗,并比营养菌丝粗二倍左右。
3. 孢子丝的观察用显微镜的油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1.放线菌孢子丝照片青色链霉菌 (10x100oil) 弗氏链霉菌(10x100oil) 2. 放线菌形态描述菌名 孢子丝形态 菌落描述 孢子形态 青色链霉菌 螺旋形 青色,表面干燥起皱,圆形,边缘整齐短柱形弗氏链霉菌 直线形 白色,表面干燥起皱,圆形,边缘整齐卵圆形附录高氏1号培养基(培养放线菌用)可溶性淀粉 20gNaCl 0.5gKNO 3 1gK 2HPO 4 0.5gMgSO 4 0.5gFeSO 4 0.01g琼脂 20g水 1000mlpH 7.2—7.4配制时,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其它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1000mL 。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c57d271a300a6c30c229fa8.png)
【实验题目】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目的】1、掌握放线菌观察方法—插片法2、了解放线菌的基本形态【实验器材】1、菌种: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2、培养基: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培养基3、仪器和用具: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培养皿等【实验原理】1.高氏I号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
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
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二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
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高氏I号培养基中,需要加入FeSO4。
2.放线菌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生菌丝在上层、基内菌丝在下层,且气生菌丝较暗,基内菌丝较透明。
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
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图1:链霉菌一般形态和构造(模式图)图2:链霉菌属孢子丝的主要类型1-直形,交叉分枝2-丛生,波曲3-顶端形成大螺旋4-松螺旋5,6-紧螺旋7-短而直,轮生3. 插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
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实验内容及步骤】1、高氏I 号培养基的制备(100ml )1) 根据配方按照一定比例称取可溶性溶粉、及 其他成分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作者:喻曙光学号:201000。
班级:生院2010级生命基地生北周五第四组同组者:。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
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
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
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两中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
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Fe元素。
放线菌及插片法观察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
放线菌菌丝体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制片时不采用涂片法,以免破坏细胞及菌丝形态。
通常采用插片法或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
在插片法中,首先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
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
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
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实验材料】
1..菌种:青色链霉菌(S. glaucus ),弗氏链霉菌(S. fradiae )。
2.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3.仪器或其他用具: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针,镊子,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配制高氏I号培养基(200mL):按配方称取高氏培养基各组分,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200mL,调节pH,121℃灭菌20min。
2.倒平板:取融化并冷却高氏I号培养基倒平板,倒平板时尽量使培养基厚一些,凝固待用。
3.接种:无菌操作,用接种针挑取菌种培养物在平板上划线接种,划线要密,不能交叉。
4.插片:以无菌操作用酒精泡过并在酒精灯上灼烧的镊子将灭菌的盖玻片以大约与培养基成45°角插入平板内,并与划线垂直,每个平板插入3个盖玻片。
5.培养:将平板倒置,28℃培养7天。
6.镜检:用酒精泡过并在酒精灯上灼烧的镊子小心拔出盖玻片,擦去一面培养物,然后将有菌的一面朝下放在载玻片上,直接10—40倍镜检,必要时可用油镜观察。
【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1):各种菌丝形态特征
(一)绘图表示孢子丝
图1弗氏链霉菌图2青色链霉菌
(二)实验图示弗氏链霉菌及青色链霉菌
图3弗氏链霉菌图4弗氏链霉菌孢子丝
图5青色链霉菌图6青色链霉菌孢子丝
【思考题】
1.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及孢子丝?
答:气生菌丝直生或分枝丝状,较基内菌丝粗,是指从基质伸向空气中的菌丝体。
菌类的菌丝体多是匍匐在基质上,或是贯通基质而伸长的,为了孢子的形成而生长气生菌丝。
在一定条件下,水生菌类也可以生长气生菌丝。
真菌和放线菌的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
它叠生于营养菌丝上,以致可以覆盖整个菌落表面。
在光学显微镜下,颜色较深,直径比营养菌丝粗,直形或弯曲,有的产生色素。
在固体培养基上霉菌的菌丝分化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深入到培养基内吸收养料;气生菌丝向空中生长,有些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成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2.弗氏链霉菌和青色链霉菌的孢子丝有何区别?
答:青色链霉菌的孢子丝为螺旋形,而弗氏链霉菌的孢子丝为直线形。
附:高氏I号培养基(1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