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试验

合集下载

最新补体实验报告

最新补体实验报告

最新补体实验报告补体系统是免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增强抗体的效力,促进炎症反应,并参与清除免疫复合物和细胞残骸。

本次实验旨在评估补体系统的激活状态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1. 人血清样本2. 补体成分C3、C4、C5检测试剂盒3. ELISA板4. 微孔板阅读器5. 标准曲线所用的补体蛋白标准品6. 缓冲液和其他实验耗材实验方法:1. 从健康志愿者中收集血液样本,分离血清并储存于-80°C条件下直至使用。

2.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对C3、C4、C5进行定量检测。

将血清样本稀释至适当浓度后,加入到预先包被有相应抗体的ELISA板中。

3. 孵育一段时间后,洗涤去除未结合的物质,加入底物并启动酶反应。

4. 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微孔板阅读器测定各孔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本中补体成分的浓度。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血清中C3和C4的水平显著降低,而C5水平则显著升高。

这表明补体系统的激活与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讨论:补体系统的激活通常伴随着炎症反应的加剧和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在本研究中观察到的C3和C4水平的降低可能反映了补体成分的消耗,而C5水平的升高可能是由于补体激活途径的增强。

这些变化可能与疾病相关的炎症过程和组织损伤有关。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补体系统在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并评估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结论:本实验报告总结了补体系统在疾病中的激活状态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

通过定量分析补体成分的水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补体系统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角色,并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及应用1. 原理介绍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血清或体液中的溶菌酶的活性。

其原理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和补体激活的过程。

在一个完整的补体结合试验中,通常需要包括三个基本步骤:补体激活、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补体结合。

1.1 补体激活补体是一组血浆蛋白,在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当体内存在抗原时,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这些免疫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系统。

补体分为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其中经典途径是由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1.2 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是由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免疫复合物会引起补体激活。

1.3 补体结合补体结合是指补体成分与免疫复合物结合的过程。

当补体的C1q成分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后,C1q会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进而引发连续的级联反应,最终形成一个膜攻击复合物(MAC),导致细胞膜的破坏。

2. 应用领域补体结合试验在医学检验、疾病诊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补体结合试验的应用领域:2.1 免疫疾病的诊断补体结合试验可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某些免疫缺陷病的诊断。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的补体结合活性通常较低。

2.2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补体结合试验可用于检测某些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如流行性感冒、风疹、百日咳等。

在感染过程中,补体会参与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通过补体结合试验可以检测到相关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2.3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补体结合试验对某些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例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补体结合试验可以检测血清中的PSA水平。

2.4 药物敏感性的评估补体结合试验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敏感性。

例如,某些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可能与补体结合试验的结果相关,通过补体结合试验可以评估药物对免疫复合物的效应。

3. 结语补体结合试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应用于医学检验、疾病诊断等多个领域。

补体检测及应用

补体检测及应用

1:4
4444 4 4 3
2
0
1:8
4444 4 3 2
1
0
1:16
4444 3 3 2
±
0
1:32
4444
3
2
±
0
0
1:64
4444 2 1 0
0
0
1:128
4210 0 0 0
0
0
1:256
3100 0 0 0
0
0
1:512
0000 0 0 0
0
0
抗原对照
0000 0 0 0
0
0
注:1、2、3、4分别表示补体结合反应强度 ; 0表示全溶血,补体结合试验阴性
(二)试验方法
1.2%-5%绵羊红细胞(SRBC)的配置
2.溶血素: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是以SRBC免疫 家兔所得的兔抗血清。试验前要进行溶血素的 稀释和滴定。
3.稀释缓冲液:PH7.2-7.4磷酸盐缓冲液 Ca+2、Mg
+2
不同稀释度溶血素的配置
最终稀释度 稀释液(ml) 稀释度
溶血素(ml)
3
0.20
1.30
4
0.25
1.25
5
0.30
1.20
6
0.35
1.15
7
0.40
1.10
8
0.45
1.05
9
0.50
1.00
10
0,00
1.50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第18章-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试验

第18章-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试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因:•遗传•内分泌(雌激素(受体),催乳素、生长激素)•感染(麻疹、副伤寒、单纯疱疹、风疹、EB病毒等)•物理因素(紫外线等)•药物•免疫异常(BC功能亢进,TC失衡,CK表达异常,淋巴细胞凋亡异常)•致病机制:•机体产生大量抗细胞核样物质(DNA、RNA、核内可溶性蛋白)的抗体,形成大量IC,沉积于周身毛细血管,关节滑膜,心脏瓣膜等处,导致全身性损伤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三系减少(RBC、WBC、PLT)•2.血沉:增快•3.毛细血管镜检查•4.免疫血清学检查:•狼疮细胞、类风湿因子、补体等补体检测•1.补体是什么?•2.为何要检测补体?•3.如何测?有哪些方法?第十八章补体的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Contents第一部分 补体第二部分 补体的检测第一节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第二节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第三节 补体受体的测定第三部分 补体参与的试验掌握:补体的概念及其理化性质;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P-CH50)的实验原理;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

熟悉:CP-CH50方法、结果判定及方法评价;单个补体成分测定。

了解:其他第一部分 补 体补体的发现1补体的生物学特性2补体系统的激活、调控3补体的生物学功能4补体与疾病的关系5Jules Bordet (1870-1961),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 Nobel Priz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in 1919)19世纪末,在发现抗体后不久,Bordet 通过霍乱弧菌溶菌实验发现,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

Ehrlich 同时独立发现了类似现象,他认为这种因子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将其命名为补体一、补体的发现正常豚鼠血清(溶菌)感染霍乱弧菌的豚鼠的血清霍乱弧菌菌液(溶菌)感染霍乱弧菌的豚鼠的血清56℃30分钟(凝集)(溶菌)(凝集)Presumptions:1. There is a component in the fresh serum that helps the antibody to lyse the bacteria.2. The chemical property of this component is not stable.3. This component is not antigen specific.补体(complement,C):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组织液和某些细胞上的一组与免疫有关,但无抗原特异性,激活后具有酶样活性的,不耐热的糖蛋白。

补体结合试验和补体测定.pptx

补体结合试验和补体测定.pptx

第11页/共38页
(二)CH50测定方法
1.红细胞浓度的调整
绵羊红细胞(SRBC)采自绵羊颈静脉,制备脱纤维羊血或 用阿氏(Alsever)血液保存液制成抗凝血,4℃保存备用。使 用前,调制成2%~5% SRBC悬液。为使红细胞浓度标准化, 可吸取少量红细胞悬液,加入20~30倍的稀释液,在542nm波 长处测定吸光值以调整红细胞浓度。
➢现 状
影响的因素多、各种制剂需要烦琐的稀释和滴定等, 现代化、自动化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不断涌现,补体结合试验逐渐被遗弃 补体结合试验作为一种经典的免疫方法类型,其设计和原理仍对新型免疫 方法的建立有着启迪和指导作用
第29页/共38页
第五节 补体受体的测定
补体受体: 存在于多种细胞
清除免疫复合物、净化机体内环境 检测补体受体,有助于判断机体抗感染能力和计 数相应的细胞数量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NK细胞
CR4
gp150/9 5
CD11C/ CD18
iC3b、C3d、C3dg
C5aR/ C3aR
CD88 C5a/C3a(活化G蛋白)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 内皮细胞、肥大细胞、吞噬细胞
第32页/共38页
第六节 补体测定的应用
补体相关试验: 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华氏反应(已淘汰) HLA分型的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 抗原抗体检测的脂质体免疫试验、免疫粘连血凝试验 抗体形成细胞定量检测的溶血空白斑技术 免疫复合物测定的胶固素结合试验和C1q结合试验
第17页/共38页
➢ 参照血清常称之“R(remove)”试剂,即去除某种补体成分之意。已能筛选 到的血清有人C2缺乏、豚鼠C4缺乏、小鼠C5缺乏和家兔C6缺乏的血清

临床免疫学补体检测及应用

临床免疫学补体检测及应用

第十九章补体检测及应用本章考点1.概述2.补体的活化途径3.有关补体测定的试验4.补体测定的应用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正常新鲜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

补体系统是补体加上其调节因子和相关膜蛋白共同组成一个反应系统,称为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参与机体的抗感染及免疫调节,也可介导病理性反应,是体内重要的免疫系统和放大系统。

第一节补体系统的组成和性质一、命名根据l968年WH0命名委员会对补体系统进行了统一命名。

参与补体激活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称Cl、C2、……C9。

Cl由Clq、Clr、Cls 三种亚单位组成;补体系统旁路激活途径及调节因子中另一些组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 因子等;补体调节成分多以其功能进行命名,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衰变加速因子等;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后面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C3b等;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在其符号上划一横线表示,如、,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符号前面加英文字母i表示,如iC3b等;对补体受体以其结合对象命名,如CLrR、C5Ar、对C3片段受体则用CRl、CR2……CR4表示。

二、分类构成补体系统包括30余种活性成分,按其性质和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1.在体液中参与补体活化级联反应的各种固有成分;2.以可溶性形式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各种补体调节蛋白;3.结合补体片段或调节补体生物效应的各种受体。

三、理化性质补体的大多数组分都是糖蛋白,且多属于β球蛋白,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l0%;Clq,C8等为γ球蛋白;Cls,C9为α球蛋白。

正常血清中各组分的含量相差较大,C3含量最多,C2最低。

各种属动物间血中补体含量也不相同,豚鼠血清中含有丰富的补体,故实验室多采用豚鼠血作为补体来源。

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影响,如加热、机械振荡、酸碱、酒精等均可使其失活;在0℃~10℃下活性只保持3~4天,冷冻干燥可较长时间保持其活性;加热56℃30min可使血清中绝大部分补体组分丧失活性,称为灭活或灭能。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引言补体是一组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

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体液中的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的能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补体结合实验研究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及补体的参与,从而深入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实验方法1.原料准备:–受试血浆/血清样品–目标抗原–目标抗体–补体源(如兔子补体)–磷酸盐缓冲液(PBS)–96孔酶标板2.补体结合实验步骤:1.在96孔酶标板中,分别加入PBS、受试血浆/血清样品、目标抗原和目标抗体。

2.加入适量的补体源,使其与抗原和抗体发生反应。

3.孵育一定时间,使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

4.加入适量的底物,孵育一定时间。

5.加入停止液终止反应,测定吸光度。

实验结果通过测定补体结合实验的吸光度,我们可以得到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程度。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样品吸光度样品A 0.2样品B 0.4样品C 0.6样品D 0.8样品E 1.0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见,随着样品的增加,吸光度也相应增加,这说明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程度越高,吸光度也越高。

在本实验中,样品E的吸光度最高,说明样品E 中的抗原与抗体结合最为紧密。

实验讨论在补体结合实验中,补体的参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补体能够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最终导致抗原被破坏。

因此,在补体结合实验中,补体的活性和浓度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另外,实验中的孵育时间、适量的底物添加以及反应终止液的选择等因素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实验结论通过补体结合实验,我们成功研究了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程度,并且了解了补体的参与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E中的抗原与抗体结合程度最高。

补体结合实验为研究体液中的免疫反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并有助于深入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参考文献1.Smith, R. L., Lasky, L. A., & Broze Jr, G. J. (1982). Kinetics of theinteraction of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s 1 and 2 with factor Xa. The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57(18), 2217-2221.2.Walport, M. J. (2001). Complement: first of two parts. 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 344(14), 1058-1066.3.Walport, M. J. (2001). Complement: second of two parts. 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 344(15), 1140-1144.。

免疫补体测定实验报告

免疫补体测定实验报告

免疫补体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免疫补体测定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培养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材料和仪器- 血清标本- 96孔板- 微量移液管和移液器- 酶标仪- 正常兔血清- 抗兔血清- 反应溶液:0.01M PBS(pH=7.4)- 辅助溶液:0.1%鸡蛋清溶液- 免疫附加试剂盒(ELISA Kit)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预热酶标板洗涤缓冲液至37C;- 将试剂盒中的标准品和待测标本复苏。

2. 实验操作:1. 将标准品、待测标本和对照血清按照试剂盒说明稀释,并加入96孔板中;2. 加入酶标试剂,混匀后孵育1小时;3. 倒掉孵育液,用洗涤缓冲液洗板3次,每次吸干;4. 加入显色液,避光孵育30分钟;5. 加入终止液,避光混匀。

3. 结果测定:- 使用酶标仪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 计算样本中的免疫补体含量。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测得的吸光度值和标准品的吸光度-浓度曲线,可得出待测标本中免疫补体的含量。

实验结果的相关系数越接近1,说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越高。

误差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源包括:- 操作误差:如加样本和试剂时的体积误差;- 实验条件误差:如温度、湿度不稳定等;- 仪器误差:如酶标仪的测量误差。

在实验中应注意操作规范,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使用优质可靠的仪器和试剂,以减小误差的影响。

实验应用免疫补体测定实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检测血清中的免疫补体含量,以判断机体免疫功能的活性程度;- 鉴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补体相关性疾病;- 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免疫补体测定实验,我们了解了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并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结果与标准品的相关系数表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误差源,并提出了应对误差的策略。

免疫补体测定实验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第十五章有补体参与的试验

第十五章有补体参与的试验

(三)临床意义
CH50法主要检测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所反映的主要是补体9种成 分的综合水平。
如果测定值过低或者完全无活性:
1. 考虑补体缺陷,严重肝病时血浆蛋白合成能力受损,营养不良时蛋白合成原料 不足,这些也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引起血清补体水平下降。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病:血清补体水 平随病情发生变化。 疾病活动期补体活化过度,血清补体水平下降;病情稳定后补体水平升高。补体各 成分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时可有特征性的表现,因此补体检测常可作为自身免疫病 诊断或是否有疾病活动的参考指标。 3. 细菌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时,常因补体旁路途径的活化过度引起血 清补体水平降低。 4. 心肌梗塞、甲状腺炎、大叶性肺炎、糖尿病、妊娠等情况下血清补体水平常升 高。
2. 如果反应系统中不存在待检的抗体(或抗原),则在 液体中仍有游离的补体存在;
当加入指示系统时会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阴性。 因此补体结合试验可用已知抗原来检测相应抗体,或用已 知抗体来检测相应抗原。
一、溶血反应的检测试剂
(一)补体 (二)绵羊红细胞 (三)溶血素 (四)稀释缓冲液
(一)补体
➢ 检测血清补体水平或补体活性时需要从受检者采血及分 离血清。 ➢ 做补体结合试验时多采用豚鼠血清作为实验用补体的 来源。因为补体在体外极易衰变,所以检测补体活性的血 清标本和作为补体试剂的血清必须新鲜。 ➢ 以豚鼠血清作补体来源时,应考虑到个体差异。为了 确保血清中补体的有效活性,必须取3只以上豚鼠的血清 混合后使用。
第十五章 有补体参与的试验
➢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 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 ➢补体的各组分通常以非活性状态、类似酶原形 式存在,当激活后才表现出生物活性。 ➢补体系统活化后可以溶解细胞,在活化过程中 产生的中间复合物及某些片段也具有多种多样 的生物活性。

6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

6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

第十七章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Complement Mediated Reactions andAssays of Complement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溶血素效价滴定判定的温度和时间是]A、37℃、30minB、4℃、30minC、37℃、30minD、40℃、30minE、56℃、30min2、在补体连锁反应中最终形成的攻膜复合体是A、C5b6789B、C4b2a3bC、C4b2bD、C3bBbE、C3b4b3、下列哪项试验没有补体参加A、CH50试验B、CDC试验C、溶血空斑试验D、ADCC试验E、Raji细胞试验4、补体结合试验中所用补人本是哪种动物血清A、马血清B、绵羊新鲜血清C、豚鼠新鲜血清D、大白鼠新鲜血清E、山羊新鲜血清5、下列哪项试验不能用于补体缺陷的过筛诊断A、CDC试验B、CH50试验C、血清C3含量测定D、血清C1血清测定E、C4溶血活性试验6、B因子溶血活性测定中,在缓冲液中加入EGTA是为了螯合反应体系中的A、Mg2+离子B、Ca2+离子C、Zn2+离子D、Fe3+离子E、P3+离子7、在单个补体成分溶血活性测定中,用氨水处理是为了去除哪个补体成分A、C1B、C2C、C4D、C5E、C38、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抗SRBC抗体的试验是A、CH50试验B、CFTC、APH50测定D、B因子活性测定E、溶血空斑试验9、利用溶血反应作为指示系统,判断抗原抗体是否相对应的试验是A、CH50试验B、CFTC、APH50测定D、B因子活性测定E、抗补体试验10、补体经典途径的最重要激活物是A、特异性抗原B、特异性抗体C、抗原抗体复合物D、细菌脂多糖E、酵母多糖11.CH50试验中表示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关系的曲线A.直线B.抛物线C.S形曲线D.正态分布E.无线性关系12.关于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错误的是A.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特殊的S形曲线B.S型曲线在30%~70%之间最陡,几乎呈直线C.在此直线阶段溶血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D.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时,对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E.实验室常以10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13.下列关于CH50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B.过量钙、镁离子抑制溶血反应C.增高缓冲液pH,可增加补体溶血活性D.补体的溶血活性与反应体积成正比E.增高离子强度,可增加补体溶血活性14.最常用于检测淋巴细胞HLA抗原的血清学方法是A.补体结合试验B.双向扩散试验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D.混合淋巴细胞反应E.放射免疫检测15.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的判断指标是A.30%溶血B.30%~70%溶血C.50%溶血D.70%溶血E.100%溶血16.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中溶血素指的是A.待测血清标本B.补体C.溶血激素D.绵羊红细胞E.抗绵羊红细胞抗体17.CH50试验检测试剂中加入少量Ca2+和Mg2+的目的是A.防腐B.防止非特异性溶血C.利于活化补体D.维持pHE.维持渗透压18.补体结合试验中补体测定如何确定1个实用单位A.半数溶血的最少补体量B.完全凝血的最少补体量C.完全凝血的补体最高稀释度D.完全溶血的补体最高稀释度E.完全溶血的补体最低稀释度19.关于CFT检测前抗原抗体方阵滴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抗原呈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效价B.选择补体呈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效价C.选择抗原呈阳性反应的最低稀释度作为效价D.选择抗体呈阳性反应的最低稀释度作为效价E.选择抗原抗体最适比例20.CFT检测系统检测前血清在56℃加热30min可以A.裂解血清中的少量红细胞B.提高血清中抗体效价C.破坏补体和某些非特异性反应因素D.增强补体活性E.增加抗原抗体的亲和力(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A2、A3、D4、C5、A6、B7、C8、E9、B 10、C 11~20CEBCCECDAC三、名词解释1、免疫溶血试验:补体能使已被抗体致敏了红细胞发生溶血,实验时将三者混合,置37℃30min,如条件适合溶血即可发生。

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精选PPT

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精选PPT

0.2 0.2 0.1 全溶血 •2 1:2000 0.1 0.2 0.2 0.1 全溶血 •3 1:3000 0.1 0.2 0.2 0.1 37℃ 全溶血 •4 1:4000 0.1 0.2 0.2 0.1 30分钟 全溶血 •5 1:5000 0.1 0.2 0.2 以最高稀释度的溶血素仍能产生完全溶血为最大有效反应管 0.1 大部分溶血 (1:4000)即为1个单位,一般试验使用2个单位(1:2000) 22 •6 1:6000 0.1 0.2 0.2
按以下公式计算50%溶血的总补体值
1
CH50(U/ml)= 释倍数
血清用量
×稀
总补体活性参考范围:50-100 U /ml 反应总体积2.5ml为常用
25
(三)方法评价
•CP-CH50测定经典途径总补体溶血
活性
•反应的是补体9种成分综合水平
•方法简便、快速,但敏感性较低 •影响因素多:缓冲液pH 、离子强度、
巴比妥缓冲液
2u溶血素
•1 •2 •3 •4 •5 •6 •7 •8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1.40 1.35 1.30 1.25 0.5 1.15 1.10 1.05
0.5 0.5 0.5 0.5 1.20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24
补体的活性有关,与补体的剂量依
赖呈S型曲线。
18
30%-70%呈直线,50%溶血为终点
19
(二)试验方法
•红细胞浓度的调整:2%~5%绵羊红
细胞(SRBC)悬液
•溶血素的配制:是以SRBC免疫家兔
所得的兔抗血清,即兔抗绵羊红细胞 抗体。试验前要灭活补体及进行溶血 素的稀释和滴定。

试验三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

试验三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

实验三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一、溶血反应1. 原理:绵羊红细胞在溶血素(绵羊红细胞的抗体)、补体均存在的条件下出现溶血。

此溶血反应是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

2. 方法:按照实验指导进行操作。

3. 现象观察与分析:观察溶血现象;分析第3、5管为何未出现溶血,分别缺什么成分。

二、补体结合试验(原理)1. 原理:补体结合试验是补体参与,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作为指示系统进行抗原或抗体检测的试验。

以检测抗原为例,若待检系统有抗原,和已知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消耗补体;此时,再加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不出现溶血(补体全部消耗)或部分溶血(补体部分消耗)。

若待检系统无抗原,只有已知抗体,无抗原抗体复合物,不消耗补体;此时,再加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出现溶血且溶血最完全(补体没有消耗)。

最后根据溶血现象判断抗原的有无并可定量。

秋8周,周三,免疫实验实验四免疫标记技术一、概述免疫标记技术是指将已知抗体或抗原用放射性核素、酶、荧光素、胶体金、化学发光物质或电子致密物质等标记物标记作为试剂,检测相应抗原或抗体的一类免疫实验技术。

根据标记物不同,免疫标记技术分放射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金免疫技术、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等。

二、双抗体夹心法ELISA(以检测HBsAg为例)1. 原理:ELISA全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属以酶作为标记物的酶免疫技术。

ELISA用于标本中抗原或抗体测定。

ELISA分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竞争法等不同方法。

双抗体夹心法ELISA用于标本中的抗原测定。

2. 方法(以检测HBsAg为例):已知抗体(抗HBsAg)包被酶标板→洗板→封闭→洗板→加待检标本,设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洗板→加酶标抗体(抗HBsAg)→洗板→加底物→观察结果。

3. 结果判断肉眼观察:阳性对照显色,阴性对照未显色。

待检标本显色为待检抗原(HBsAg)阳性,待检标本不显色为待检抗原(HBsAg)阴性三、斑点免疫层析试验(以检测HCG为例)1. 原理:斑点免疫层析试验属金免疫技术,以胶体金作为标记物。

第18章 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

第18章  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
衰变加速因子(DAF)和膜反应性溶破抑制物(MIRL) 缺陷:可导致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
补体受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R1)缺陷:可导致循环IC的清除障碍。
I因子、H因子缺陷:可引起肾小球肾炎。 C1q缺陷:可引起严重顽固性皮肤损害。 C1q、C1r、C4、C2缺陷:可致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包 括肾炎)。
2.后天性获得性补体活性与含量降低 补体消耗增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Ⅱ与Ⅲ型 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球蛋白血症、类风 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时,补体 消耗增加,导致血清补体活性与含量降低。其降低程度与 疾病的活动、进程和疗效等有关。 补体大量丢失:如大面积烧伤、大出血和肾病综合征 等,可使大量体液和蛋白质丢失,导致补体活性与含量降 低。 补体合成不足:肝细胞受损或大量破坏、机体营养不 良等可使补体的合成减少,导致血清补体活性与含量降低 。肝病时血清补体活性与含量降低的顺序依次为慢性肝炎 、肝细胞癌、肝硬化和重症肝炎。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正常情况下,体内绝大多数补体成分通常以无活性形 式存在,只有活化后才能发挥其生物学作用。补体系统可
经三条途径激活。
经典激活途径(经典途径)
凝集素激活途径(MBL途径)
旁路激活途径(替代途径)
补 体 系 统 三 条 激 活 途 径 示 意 图
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溶解细胞、溶解细菌和病毒的作用。 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
CP-CH50
当SRBC和溶血素量一 定时,溶血程度与补体量 及活性呈正相关,为特殊 的S形曲线。
在轻微溶血和接近完
全溶血时,对补体含量的 变化不敏感;在30%~70% 之间几乎呈直线,补体含 量稍有变动就会造成溶血

补体活性检测、补体参与的溶血试验

补体活性检测、补体参与的溶血试验

补体活性检测、补体参与的溶血试验理解:1.补体的概念和性质2.补体的三条活化途径基本原理掌握:1.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2.补体结合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3.各种补体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一、补体性质与活化途径(一)二、补体的概念补体(Complement,C):是一组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具有级联酶促反应特征、不耐热的糖蛋白,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成分(二)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固有成分:如C1(q、r、s)、C2、C3……C9补体调节蛋白: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补体受体:C3R,CR1,CR2等(三)补体的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活化途径(四)补体的生物学功能1.细胞毒溶菌作用2.调理作用:C3b、iC3b、C4b3.炎症介质作用:C3a、C5a、C567生物学检测:总补体活性检测、单个补体活性检测免疫学检测:单个补体成分检测、补体受体成分检测二、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1.补体总活性测定原理反应系统的组成:抗原+Antibody->活化补体↓↓↓绵羊红细胞+溶血素+待检测补体↓溶血反应(1)溶血反应:通过经典途径或旁路途径激活的补体,作用于致敏红细胞,使红细胞表面形成若干孔,水分等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的肿胀破裂而溶血(2)CH50检测原理在溶血反应中,补体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相关,但非直线关系以溶血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应补体含量为横坐标,溶血程度对补体含量依赖呈特殊的S型曲线以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比100%溶血更为敏感,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试验(CH50)(3)CH50(50% complement hemolysis):补体总活性测定方法,以红细胞的溶解为指示,以50%溶血为判断终点,故称补体50%溶血试验(CH50)2.实验材料(1)绵羊红细胞①使用等量或两倍的阿氏保存液混合,便于抗凝和储存②临用前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③使用浓度一般为2~5%(2)配制50%溶血标准管①2%SRBC悬液0.5ml+2.0ml蒸馏水使其溶解②加入2.0ml1.8%NaCl溶液校正为等渗溶液③加入2%SRBC溶液0.5ml,即为50%溶血状态(3)溶血素(抗SRBC Ab)①用SRBC免疫家兔得到兔抗SRBC血清②试验前应预先加热(56℃,30min),灭活补体③滴定溶血素的效价:产生完全溶血的最高稀释度为溶血素的效价(4)缓冲液①磷酸盐缓冲液或巴比妥缓冲液②pH应调至7.2-7.4之间③适量氯化钠保持等渗④并适量加入一些Ca2+和Mg2+(5)补体①作为待检对象:标本必须新鲜②作为主要试剂(单个补体检测):多采用豚鼠血清,必须新鲜-70℃可保存数月,避免反复冻融存在个体差异, 三只以上血清混合使用3.CH50检测方法判定标准与计算标准:选择溶血程度与50%溶血的标准管相近的两管,以溶血程度最接近标准管的那一管定为终点管计算:CH50(U/ml)=(1/血清用量)×稀释倍数参考范围:50-100 U/ml4.临床意义CH50主要检测的是经典途径的补体溶血活性,所反映的主要是补体9种成分的综合水平测定值过低或完全无活性,首先考虑补体缺陷,可分别检测血清中C4、C2、C3、C5等单个成份的含量三、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1.单个补体成分的检测对象主要包括:C3、C4、 C1q、B因子等2.测定方法:溶血法(检测单个补体的溶血活性)免疫化学法(测定补体含量)3.试验方法致敏SRBC+反应系统补体(缺待检成分)→不溶血致敏SRBC+反应系统补体(缺待检成分)+待检血清→溶血4.溶血法(1)原理: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IgG、IgM型)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导致细胞溶解(2)组成:①试剂指示系统(致敏SRBC)②试剂补体系统(待检补体缺失)③待检血清(是否含待检补体?)(3)试剂补体系统选用先天或人为导致的缺乏某单一补体成分的动物或人血清作为试剂,如人缺C2血清、豚鼠缺C4血清、小鼠缺C5血清、兔缺C6血清等(4)应用与评价①诊断补体某单个成分缺失或其含量正常但无溶血活性的先天性补体缺陷②定性方法,检测单个补体成分③无需特殊仪器,快速,但灵敏度低,影响因素多四、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1.反应系统的组成:抗原+Antibody->活化补体→溶血反应2.概念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将免疫溶血作为指示系统,用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中抗原或抗体的传统方法3.原理(1)三个系统(包括5个成分):①反应系统: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②补体系统:C1-9及其缓冲液③指示系统:SRBC与相应溶血素(SRBC抗体)常预先混合形成致敏红细胞(2)补体作用无特异性,既可与反应体系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也能与SRBCs结合(3)两个阶段:第一步:反应系统与补体系统作用第二步:指示系统(SRBCs)与剩余补体反应4.试验方法结果判定:(1)补体对照管 2U全溶,1U为全溶或略带少许RBC,0.5U应不溶(2)若0.5U补体对照管出现明显溶血,表示补体用量过多;如2U不出现溶血,表示补体用量不够(3)受检血清不溶血为阳性,溶血为阴性5.试验试剂(1)抗原和抗体的效价方法:方阵法进行滴定选择抗原与抗体二者都呈强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抗原和抗体的效价(1单位)在正式试验中,抗原一般采用2-4单位,抗体为4个单位(2)补体效价的滴定①一般用豚鼠补体②每次试验前均应滴定③温育后,能产生完全溶血的补体最少用量确定为1个单位,正式试验中使用2个单位(3)血清标本的处理①采集血液标本后应及时分离血清,及时检验,或将血清保存在-20℃②血清在试验前应先加热56℃ 30min以破坏补体6.应用和评价(1)优点:①补体活化过程有放大效应,灵敏度较高②可用于定性或半定量检测未知抗原或抗体③试验条件要求低易于普及、结果易判断(2)缺点:①影响因素复杂,操作步骤繁琐②抗体必须为IgM或IgG五、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1.检测补体的单个成分及补体的活性测定对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评价,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有重要意义(1)免疫性疾病①C1、C2、C3和Hf等缺陷②Ⅲ型超敏反应中C3aC5a等过敏毒素检测(2)遗传性疾病①C3缺陷导致的感染②C1抑制物缺陷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③I因子、H因子缺陷与肾小球肾炎等2.补体含量继发性降低的疾病(1)补体消耗增多: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移植排斥反应等(2)细菌性感染,激活补体替代途径导致补体水平降低(3)大面积烧伤、大出血和肾病综合征等导致体液大量丧失(4)补体合成不足: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营养不良等小结1.CH50试验的原理及方法学评价2.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及结果解释复习思考题:1.名词概念:Complement、CH50 test、CFT(Complement Fixation Test)2.思考题:请例举其他有补体参与的免疫学检测技术或方法。

补体的检测及应用

补体的检测及应用

补体的检测及应用补体是一种由肝脏产生的蛋白质,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包括参与溶菌作用、免疫介导细胞毒性和加强细胞杀菌作用等。

由于其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补体检测和应用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一、补体的检测:1. 补体蛋白含量检测:通过血液样本分析检测补体蛋白的含量来评估补体系统的功能。

这个方法可以简单地通过测量血清中C3、C4、C5、C6、C7和C9等成分的含量来进行。

2. 补体激活检测:可以通过补体激活的程度来评估补体系统的功能。

这个方法可以通过检测血清样本特定的补体激活产物(如C3b)或测量补体激活后的补体活性来进行。

3. 补体功能检测:通过测量血浆免疫复合物的裂解能力来评估补体系统的功能。

最广泛的方法是溶菌试验,补体可以通过特定细菌溶解来确认其功能。

二、补体的应用:1. 临床诊断:补体检测可以用于存粹定义疾病的定义、确定疾病的严重性和监测疾病的发展。

例如,C1抑制物缺乏或C1抑制物的功能障碍会导致血清中C4水平下降且导致严重的免疫复合物疾病。

另外,二十percent的SLE患者会有C1q水平下降导致疾病发展。

2. 药物研发:补体调节剂(CRs)是一类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药物。

CRs可以在自然免疫原和抗体免疫原触发下调节和抑制补体剂量的形成。

最近的补体调节剂升华是Eculizumab,用于治疗补体介导的疾病(如干燥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补体调节剂的研发和应用使得可以预防、治疗和管理炎症性疾病及其相关的严重及病症。

3. 细胞治疗:补体介导的免疫细胞杀菌作用是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抗肿瘤疗法、血液病学的细胞治疗的方法。

例如,火棘蛋白是细胞杀菌作用的重要成分,通过介导免疫介导的细胞毒性细胞可以对肿瘤细胞进行杀菌作用。

4. 生物防治:一些化外的细菌分泌一定的天然杀菌分子(如锈色素),从而在补体的介导下实现对常规文化法无法有效处理的耐药菌的杀菌作用。

总的来说,补体的检测和应用在现代生物学生物医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补体的实验原理及应用

补体的实验原理及应用

补体的实验原理及应用1. 补体的概述补体是一组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其功能涉及细胞毒性、溶菌、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补体的实验原理及其在医学和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2. 补体的实验原理补体实验通常涉及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下面将分别介绍。

2.1 体外实验•补体激活途径:补体激活途径包括经典途径、选择性途径和替代途径。

具体实验中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实验物质或刺激条件来激活补体。

•补体活性检测:常用的补体活性检测方法包括补体结合试验、补体溶菌试验、补体炎症反应检测等。

2.2 体内实验•补体缺陷小鼠模型: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或基因突变技术产生补体缺陷小鼠模型,以研究补体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补体活性测定:通过测定血清或组织中的补体活性水平,评估体内补体系统的功能状态。

•免疫组化: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中特定的补体蛋白表达情况。

3. 补体的应用补体在医学和生物研究中有多种应用,下面将分别介绍。

3.1 补体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免疫检测:补体可以作为检测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指标。

通过补体结合试验等方法,可以评估免疫功能的状态。

•自身免疫病研究:补体在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补体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系,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

3.2 补体在炎症反应研究中的应用•炎症反应模型:补体参与调节炎症反应过程,研究补体在不同炎症条件下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炎症的发生机制。

•炎症治疗靶点:补体在炎症疾病的治疗中有一定潜力。

通过研究补体与炎症相关的机制,可以为炎症治疗的靶点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3.3 补体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应用•抗肿瘤免疫疗法:补体在抗肿瘤免疫疗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新型的肿瘤免疫疗法通过激活和增强补体系统的功能,来达到增强免疫杀伤作用的目的。

3.4 补体在感染病研究中的应用•感染病模型:通过补体参与的感染病模型的建立,可以研究感染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寻找抗感染药物的靶点。

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

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

1:3000
0.2
1:8000
0.2
1:4000
0.2
1:10000
0.2
1:5000
0.2
.
管号 溶血素
溶血素的滴定
试管内加入的试剂量(ml)
稀释度 溶血素 补体(1:60) 缓冲液 2%SRBC
结果
•1 1:1000 0.1
0.2
0.2
0.1
全溶血
•2 1:2000 0.1
0.2
0.2
0.1
全溶血
透射免疫比浊试验 ➢检测的是透射光,即免疫复合物形成后,反应液浊度变 化,引起透射光的改变 ➢抗体用量大,耗时长,不宜用于药物半抗原的检测
.
散射免疫比浊试验
检测的是散射光 终点散射比浊试验——在抗原-抗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定散射光强度 速率散射比浊试验——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动力学测定方法,临床 上使用的主要方法学 胶乳增强免疫浊度测定
CH50(U/m血l)清用=量 释倍数
×稀
总补体活性参考范围:50-100 U /ml
反应总体积2. .5ml为常用
(三)方法评价
•CP-CH50测定经典途径总补体溶血
活性
•反应的是补体9种成分综合水平 •方法简便、快速,但敏感性较低 •影响因素多:缓冲液pH 、离子强度、
Ca2+、Mg2+浓度等. ,各个环节严加控
.
补体的表达方式
➢参与补体激活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称C1、 C2、……C9。C1由C1q、C1r、C1s三种亚单位组成 ➢补体系统旁路激活途径及调节因子中另一些组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 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等;补体调节成分多以其功能进行命名, 如C1抑制物(C1INH)、C4结合蛋白(C4BP) ➢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后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通常a为 小片段,b为大片段:C2a、C2b ➢具有活性成分的复合物在其字符上划一横线表示,如:C1~C9 ➢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字符前加英文字母i表示,如iC3b ➢对补体受体以其结合对象命名,如CLrR、C5Ar、对C3片段受体则用 CR1、CR2……CR4表示

补体实验报告.doc

补体实验报告.doc

补体实验报告.doc补体实验是一种检测补体系统功能的试验,本实验主要通过观察红细胞破坏率来确定补体系统功能的强弱。

本实验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制备红细胞悬液、制备补体、进行补体实验。

以下是具体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一、实验步骤1. 制备红细胞悬液选用新鲜牛血约10ml,置于离心管中,离心2min后吸取上清液,加入生理盐水至10ml。

然后分别加入1ml 3%和3%的甲醛水溶液,轻轻混匀,4℃下保存过夜后,放置室温30min,过滤除膜杂质,于4℃下保存备用。

2. 制备补体将需要检测的血清裂解于37℃下,待其充分裂解后离心,得到上清液。

再将免疫球蛋白IgG免疫到5mg/ml,加入已离心的新鲜兔血清中,混合后再离心,得到抗毒血清,保存于-80℃下。

3. 进行补体实验(1)将红细胞悬液按比例加入预先制备好的生理盐水中,制备成1%悬液。

取1.0ml 1%红细胞悬液,加入平底试管中。

(2)将0.5ml的生理盐水和0.5ml的抗毒血清混合后加入红细胞悬液中,轻轻摇匀均匀。

将试管孵育于37℃恒温水浴(或水槽)中预热10min后,向其中滴加补体,并同时也向管中滴加相同比例的生理盐水,作对照组,然后孵育45min处理。

(3)观察各组现象。

合理的补体测试要求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对照测试。

由于在温度和时间的影响下,样品中的溶解效率不同,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测试时间。

二、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各组红细胞的溶解情况来判断补体系统功能的强弱。

实验结果如下:1. 原白细胞悬液组(对照组)在体外条件下,红细胞不会自行破裂。

因此,如果滴加生理盐水并进行孵育处理,红细胞不会产生溶解现象。

如图1所示。

2. 抗毒血清孵育组在添加抗毒血清并进行孵育处理后,凝集反应会发生,但红细胞未立即破裂。

如图2所示。

3. 补体孵育组当滴加补体试剂到加有抗毒血清的红细胞悬液中并进行孵育时,补体系统可激活红细胞组织损伤过程,引发红细胞破坏。

如图3所示,红细胞的膜被破坏,胞内溶液外溢,形成了一个白色的沉淀层。

第十九章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ComplementMediated

第十九章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ComplementMediated

第十九章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Complement Mediated Reactions andAssays of Complement第一部分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一、目的要求掌握:免疫溶血试验及CH,。

测定的原理及意义;熟悉:补体参与的反应试验类型、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的原理、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了解: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黏附试验的原理、C4和B因子活性测定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补体参与的反应:免疫溶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免疫黏附试验。

2.补体的测定:补体活性的测定,补体含量的测定,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第二部分测试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溶血素效价滴定判定的温度和时间是A.37℃、30minB.4℃、30minC.37℃、15minD.40℃、30minE.56℃、30min2.在补体连锁反应中最终形成的攻膜复合体是A.C5b6789B.C4b2a3bC.C4b2bD.C3bBbE.C3b4b3. 下列哪项试验没有补体参加A.CH试验B.CDC试验C.溶血空斑试验D.ADCC试验E.Raji细胞试验4.补体结合试验中所用补体是哪种动物血清A.马血清B.绵羊新鲜血清C.豚鼠新鲜血清D.大白鼠新鲜血清E.山羊新鲜血清5.下列哪项试验不能用于补体缺陷的过筛诊断A.CDC式验B.CH50试验C.血清C3含量测定D.血清Cl含量测定E.C4溶血活性试验6.B因子溶血活性测定中,在缓冲液中加.),.EGTA是为了螯合反应体系中的A.Mg2+离子B.Ca2+离子C.zn2+离子D.Fe3+离子E.P3+离子7.在单个补体成分溶血活性测定中,用氨水处理是为了去除哪个补体成分A.C1B.C2C.C4D.C5E.C38.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抗SRBC抗体的试验是A.CH50试验B. CFTC,APH50测定D.B因子活性测定E.溶血空斑试验9.利用溶血反应作为指示系统,判断抗原抗体是否相对应的试验是A.CHs50试验B.CFT C.APH50测定D.B因子活性测定E.抗补体试验10.补体经典途径的最重要激活物是A.特异性抗原B.特异性抗体C.抗原抗体复合物D.细菌脂多糖E、酵母多糖11.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低的是A.C1qB. C5aRC. C1rRD.DfE.C1INH12.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高的是A.C1B.C2C.C3D.C4E.C513.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的始动分子是A.C1sB.C1rC. C1qD.DfE.C5aR14.补体激活的替代途径的始动分子是A.C1qB.C1rC.C1sD.C3bE.C3d15.在CH50 试验中,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的关系为A.直线B.抛物线C.双曲线D.S形曲线E.正态分布16.CH50试验是以什么作为终点指标A. 100%溶血B. 80%溶血C.75%溶血D. 50%溶血E. 25%溶血17.SRBC悬液浓度一般为A.1~2%B.2~5%C.5~6%D.7~9%E.10%18.溶血素即A.SRBCB. 抗原C.补体D.ICE.抗SRBC抗体19.经典途径激活血清补体作用最强的IgG 是A.IgG1B.IgG2C.IgG3D.IgG4E.IgM20.补体系统经典激活途径与旁路激活途径的汇合点是A. C5B. C4C.C3D. C2E. C121.C3a 和C5a的生物学作用有A.杀菌作用B.过敏毒素作用C.中和病毒作用D.调理作用E.吞噬功能22.能使补体而不使抗体灭活的温度和作用时间是A.37℃,1hB. 45℃,30minC. 56℃,30minD. 60℃,30minE.80℃,30min23.C3b的抑制因子是A.I、H 因子B. H 因子, 过敏毒素灭活素C.过敏毒素灭活素,S蛋白D.H 因子,S蛋白E. I因子,过敏毒素灭活素24.补体占总蛋白的含量为A. 25%±B. 15%±C.10%±D. 1%±E. 0.5%±25.C4的激活剂是A.C1qB.C1rC.C1sD.C1qrsE.C526.识别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补体是A .C1sB.C1rC. C1qD.C2E.C1qrs27.当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在何种情况下方能激活补体A.CH1的补体结合点暴露B.CH2的补体结合点暴露C.CH3的补体结合点暴露D.借助抗原作桥梁E.直接同补体结合28.IgA、IgD 和IgE 之所以不能与C1q 结合,是因为A.分子结构简单B. VH 无补体结合点C.Fab段结构与补体相差甚远D. Fc段无补体结合点E.VL无补体结合点29.常规的补体滴定法是以什么来定“实用单位”A.以发生全溶的补体最少用量B.以发生全溶的补体最高稀释度C.以发生全不溶的补体最高稀释度D. 以微不溶的补体最低用量E. 以发生全溶的补体最低稀释度30.补体滴定时,若1:60的0.12ml补体为1 个“实用单位”,则0.2ml2 个“实用单位”为A. 1:60B. 1:50C.1:40D. 1:30E. 1:2531.CFT前的抗原抗体方阵滴定的目的在于A.选择抗原抗体最适比例B.避免抗原抗体复合物太多C.使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补体的量最多D.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最少E.选择前带现象32.CFT检测系统中血清作56℃30 分钟处理,目的在于A. 破坏血清中的抗羊红细胞成分B.增强血清中抗体同抗原结合的能力C.破坏补体,去除一些非特异反应D. 提高血清中抗体的激活状态E.增加补体活性33.溶血反应的检测试剂中加入少量的钙、镁离子的目的是A. 有助于补体的激活B.维持合适的pHC.抑制细菌的生长D.抑制溶血反应E. 保持溶液的等渗压34.在补体参与的溶血试验中,应使用A.一个单位的溶血素B.二个单位的溶血素C.三个单位的溶血素D.四个单位的溶血素E.五个单位的溶血素35.在溶血素滴定时,(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1.补体参与的反应包括A.免疫溶血试验B.补体结合试验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D.免疫黏附试验E.白细胞趋化试验2.补体含量的检测方法有A.单向免疫扩散法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比浊法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放射免疫分析法3.检测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常用的指标有A.CH50试验B.C4活性测定C.APH50测定D.B因子活性测定E.溶血空斑试验4.检测补体旁路激活途径常用的指标有A.CH50试验B.CFTC. APH50测定D.B因子活性测定E.溶血空斑试验5.通过补体受体进行的试验有A.免疫黏附试验B.CH50试验C.ADCC一效应D.凝集试验E.Raij细胞试验6.下列哪些试验和补体系统无关A.免疫黏附试验B.CH50试验c.ADCC效应D.凝集试验E.CDC试验7.参与免疫溶血试验的成分有A.溶血素B.绵羊红细胞C.补体D.人红细胞E.抗人红细胞抗体(三).配伍题问题1~2A.HfB. CR2C.S蛋白D. IfE.CR51.能使C5b~7失去膜结合活性的是2.能结合液相反应物,清除IC的是二、填空题1.补体参与的反应试验类型包括( )、( )、( )和( ).2.参与补体结合试验的试剂可分为( )和( )两个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脂质体均相免疫溶破试验
了解
• 用于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 • 试剂盒包括: 1.脂质体(内含抗原和酶) 2.羊抗DNP抗体和酶底物 该方法不使用SRBC,血清用量少, 影响因素少,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 用于自动分析仪测定。
三、AP-CH50
了解
• 原理:家兔红细胞未经致敏可直接激活 人血清中的B因子,引起旁路途径活化, 导致兔红细胞溶解。在红细胞量一定时, 溶血程度与血清中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 补体量与活性呈正相关。
MBL
+ MASP2 MASP
C4b2a
(C3转化酶)
C2
C2b + C2a
MASP:(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
三种途径比较
经典激活途径
激活物质 起始分子
参与补体 成分 所需离子 C3转化酶 C5转化酶 生物学 作用
替代激活途径
MBL途径
抗原抗体复合物 C1q
C1/C4/C2/C3/ C5-C9 Ca2+、Mg2+ C4b2a C4b2a3b 参与特异性免疫 的效应阶段,感 染后期 发挥作用
第一节 补体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 补体(组织液和某些细胞 上的一组激活后具有酶
活性的不耐热蛋白质。
第一节
补体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功能
补体并非单一成分,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
白和膜结合蛋白组成,称为补体系统。 根据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
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
个适当的、稳定的反应系统中,溶血反应
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个特殊的S形曲线。
一、CP-CH50实验原理
在半溶血(50%溶血) 上下时曲线最陡,对补
掌握
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
故采用50%溶血作为终 点指标,这一方法称为
补体50%溶血,简称为
CH50。
测定总补体活性
2.测定方法要点及结果判断
(1)调制红细胞悬液:2%SRBC
肽聚糖、酵母多糖、 MBL相关的丝氨酸 脂多糖 蛋白酶
C3
C3/B/D/P因子/C5C9、 Mg2+ C3bBbp C3bnBb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的效应阶段,感染 早期 发挥作用
C4/C2 C2-C9/MASP
Ca2+ C4b2a C4b2a3b 参与非特异性免 疫的效应阶段, 感染早期 发挥作用
案例:患者男,11岁。
主诉:5年以来反复出现浮肿,近4d加重入院。患者于5年前 无明显诱因出现水肿,多发生于手、足和颜面部。6-7次 /年,每次发作持续2-3d。患者无传染病接触史及食物和 药物过敏史。其母亲及哥哥有类似症状,哥哥8岁时死于 该病引起的呼吸窘迫,其父体健。
实验室检查: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肝肾功能均正常。血浆C4值减 至0.68mol/l (参考值0.97-2.43mol/l)。C1INH为29%(参考值70 %-130%)。 初步诊断:遗传性血管水肿。 问题:1.哪些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为什么? 2.该病主要与补体哪种成分相关?发病特点? 3. 检测该患者补体成分用何方法?
(2)溶血素:2U
熟悉
(3)缓冲液:BBS;PH7.2-7.4;钙镁离子.
(4)配制50%溶血标准管
(5)正式试验(表18-1) (6)50%溶血总补体活性的计算
3.方法评价
方法简便、快速,但敏感性低
熟悉
经典途径的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如CH50测定
值过低或完全无活性,应考虑补体缺陷.
CH50增高见于:心肌梗死、大叶性肺炎等 CH50降低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 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或严重肝病等
• 本法主要反映旁路途径的溶血功能,结 果与C3、B因子、P因子等的量及活性有 关。
第三节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
掌握:补体的概念及其理化性质;血清总
补体活性测定(CP-CH50)的实验原理; 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
熟悉:CP-CH50方法、结果判定及方法评
价;单个补体成分测定。 了解:其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补体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 功能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 补体参与的试验 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了解
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溶解细胞、细菌、病毒(MAC) 2.调理作用(C3b,C4b) 3.清除免疫复合物(C3b) 4.引起炎症反应(C3a, C4a,C5a ) 5.免疫调节作用(C3b)
复习 1.产生补体的细胞是?补体的理化特 性? 2.哪类疾病考虑检测补体活性? 3.检测补体活性常用实验? 4.补体参与的实验PH要求?
了解
血清含量参考 值(μg/ml) 240 210~240 2 25 180 250 50 400~480 500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经典途径
Ab+Ag C1,C4,C2 C3转化酶
了解
C5转化酶
膜攻击 MAC
C5,C6,C7,C8,C9
MBL途径
C4 C4a + C4b
甘露糖苷
甘露糖苷 MBL MASP
(complement receptor, CR)三大部分。
一、补体成分的理化特性
掌握
由肝细胞、巨噬细胞肠粘膜上皮产生 含量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多为
β球蛋白。
C3含量最高、D因子含量最低
对热不稳定,56℃加热30分钟灭活
多种理化因素如射线、机械振荡可破坏 补体
补体的理化性质
补体 成分 C1q C1r C1s C2 C3 C4 C5 C6 C7 C8 分子量 390 95 85 117 190 180 190 128 120 163 电泳 区带 γ2 β α β1 β1 β2 β2 β2 β2 γ1 血清含量参考 值(μg/ml) 70 35 35 20~30 1300 430~600 75 60 55 200 补体 成分 C9 B D P C1INH C4bp I因子 H因子 S因子 分子量 79 95 25 220 150 1100 93 159 88 β β α 电泳 区带 α β α γ2 α
第二节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
补体总活性测定方法
应用不同激活物活化不同补体途径 基于经典途径的CP-CH50(临床常规项目)
应用于C3旁路检测的AP-CH50(不是常规) MBL途径活性测定的可靠方法暂未建立
50%溶血-CH50
掌握
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这种 活性很容易通过溶血反应进行检测。在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