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舞蹈史2课程教学大纲
选修课《中外舞蹈赏析》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选修课《中外舞蹈赏析》教学大纲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c08f56bed5b9f3f80f1c35.png)
选修课《中外舞蹈赏析》教学大纲学时数:20 学分:1 适合范围:全院选修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中外舞蹈赏析》是唐山学院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关于舞蹈赏析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中外舞蹈门类、优秀舞蹈作品和舞蹈欣赏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在传授上述知识的同时,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一定的艺术原理和美学思想对舞蹈作品和生活中的舞蹈现象进行赏析和鉴别。
本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为宽广深刻的艺术之美。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舞蹈艺术基本理论课程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舞蹈欣赏的意义第二节——舞蹈欣赏的心理过程第二章舞蹈艺术基本理论第一节——舞蹈的概念第二节——舞蹈的种类本部分主要讲述了舞蹈的概念、舞蹈的起源、中西方舞蹈的分类。
舞蹈的分类涵盖了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体育舞蹈、流行舞等舞种,以及近年来西方新兴舞种,例如:后现代舞蹈、日本舞踏等舞种。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舞蹈与其他人体艺术的区别,区分不同的舞蹈种类及艺术风格,了解舞蹈欣赏的意义,并建立舞蹈欣赏的心理过程。
(二)、中国古典舞蹈的欣赏课程大纲:第三章中国舞蹈第一节——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1 原始舞蹈2 周代“雅乐”3 汉代“俗乐”之美4 建安“风骨”与舞蹈5 魏晋南北朝的舞蹈6 隋唐“燕乐”中的舞蹈7 宋、元、明、清的舞蹈第二节——中国古典舞蹈1 中国古典舞蹈美学标准2 中国古典舞作品讲析及欣赏本部分主要讲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演变过程,具体包括不同朝代、文化、地域下,中国古典舞蹈的特征、中国古典舞的体系建立、新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名家名篇、如何欣赏古典舞等知识点。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历史、现状、美学标准及欣赏角度;理解中国古典文学与古典舞蹈的关系;掌握中国古典舞欣赏的基本方法。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欣赏第四章中国汉族民间舞蹈1 秧歌的起源、种类2 地域特色、代表性种类、风格特点3 作品赏析第五章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第一节——蒙古族舞蹈(舞蹈种类、风格和特点、作品讲析和欣赏)第二节——藏族舞蹈第三节——维吾尔族舞蹈第四节——傣族舞蹈第五节——朝鲜舞蹈本部分主要讲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内容,具体包括汉族舞蹈、少数民族舞蹈,如:蒙、藏、维、傣、朝等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舞蹈服装、代表作品及欣赏方式等内容。
舞蹈简史教学大纲
![舞蹈简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10150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d.png)
XXXXX学院《舞蹈简史》教学大纲授课学院:授课教师:职称:专业班级: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舞蹈的历史有一个比较概括的了解,特别是对各个时期的舞蹈风格的演变及其深层的文化、历史的根源有所认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的整体的艺术素质。
为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可培养中国舞蹈历史研究和进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和综合类人才。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远古及夏商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百兽率舞之民舞源头,乐舞交流的发轫,君王首领开创纪功乐舞先河(二)教学具体内容1.源于现实的舞蹈发端2.社会各阶层参与的夏商时期舞蹈3.远古及夏商的民众舞蹈形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夏商时期的舞蹈(四)考试内容及要求岩画舞蹈涉及哪些主题夏代君王为什么与舞蹈相关商代主要有哪些舞蹈。
第二章周代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周代为何是雅乐舞的璀璨时期,周代为何是以女乐为主体的“新乐”勃兴之时,周代为何是舞蹈观念得到建立和制衡的时期。
(二)教学具体内容1.分封制和周代的礼乐舞蹈2.作为人才培养手段的礼乐舞蹈的教育3.农耕社会中的周代的祭祀舞蹈4.生产资料再分配与周代舞蹈的分流5.基于现实的各种乐舞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何为“礼崩乐坏”,礼乐舞蹈的式微,女乐舞蹈的兴起(四)考试内容及要求西周的舞蹈整体局面和风貌“女乐”的概念是何时出现的先秦诸子中有的乐舞学说西周的制礼作乐与六代舞的关系第三章汉代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汉代人对舞蹈与前代不同的理解和不同态度,汉人的乐舞观深刻影响了此后历朝历代。
(二)教学具体内容1.丰富多彩的“百戏”舞蹈。
2.轶态瑰姿的“女乐”与舞蹈逸事。
3.雅乐与宴乐。
4.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5.汉代的乐舞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幻想与现实相融的社会意识,厚重与轻疾共存的审美形态(四)考试内容及要求汉代“女乐”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汉代“百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俗乐舞在汉代宫廷取得了合法的地位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魏晋南北朝建立了“清商乐舞”和“胡乐胡舞”两大体系,这个时代为舞蹈发展创造的价值。
中外舞蹈通史2
![中外舞蹈通史2](https://img.taocdn.com/s3/m/b8a557a50029bd64783e2c7b.png)
第十五讲元、明、清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二)(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二、源远流长的各族民间舞蹈如果说唐代是我国古代表演性舞蹈发展的高峰,宋代则是群众自娱性民间舞颇为兴盛的时代。
宋代关于民间舞蹈活动的记载,流传下来的也比较丰富。
各族民间舞蹈,由于与人民的生活、劳动、爱情、婚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关系密切,代代相传,因而能长期流传、发展。
即使是在舞蹈作为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趋于衰落的时期,民间舞蹈仍然能以节日群众自娱(同时娱人)的方式保存下来,有时是为了敬神,有时是为了驱鬼,有时是为了祈丰年、庆丰收,有时为了男女青年社交寻觅爱情,有时又是婚丧嫁娶仪式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民间舞蹈随着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而流传、创造、丰富。
有些民间舞蹈文献记载并不多见,但它们的历史非常久远,往往可以追溯千百年以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包括五十多个兄弟民族多元—体的中华民族。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产生了不同风格、不同形态的舞蹈艺术。
民间舞蹈是人民生活的反映这一点来看,确是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共同特点。
(一)汉族民间舞龙的形象,龙的舞蹈,贯穿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中,《龙舞》是汉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之一种。
它磅礴的气势、多姿多彩、雄伟壮观的舞蹈形象震撼人们的心灵。
清人姚思勤《龙灯》诗:灯街人似海,夭矫烛龙蟠。
雷駴千声鼓,琉珠一颗丹。
擘天朱鬣怒,照夜火鳞乾。
衔曜终飞去,休同曼衍看。
李笠翁《龙灯赋》形容《龙舞》:“行将飞而上天兮,旦宇宙而不夜。
不则潜而入海兮,照水国以夺犀。
”当时杭州风俗,春节舞龙灯,必先到吴山龙神庙开光,因而清人金江声《武林踏灯词》写道:画鼓声喧百面雷,烛龙惊起上春台。
游人尽道开光好,争向龙神庙里来。
清人项朝棻《龙灯》诗:胜会年年举,青龙光早开(自注:龙灯头上写“青龙胜会”四字)。
《中外舞蹈史2》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舞蹈史2》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bee20cf9e314332396893dd.png)
《中外舞蹈史》课程教案大纲二、课程简介《中外舞蹈史》级群众文艺班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是系统普及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扎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作为舞蹈专业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沿着人类社会、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探寻舞蹈艺术的发展沿革,让学生掌握史学知识的同时提升群众文艺班的史外舞蹈的审美情趣,有针对性、策略性和系统性的整合中外舞蹈的资源优势。
它与舞蹈技能技巧课之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通过教案使学生掌握中外舞蹈史学的基础理论,为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思考、研究舞蹈打下基础,为学生更好地表现舞蹈作品提供了理论指导,实现继续世界舞蹈传统文明,弘扬世界舞蹈传统文化。
三、课程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外舞蹈文化的历史渊源,以中外民俗传统舞蹈为本,立足舞蹈传承的视角,从中外舞蹈文化的意蕴中分析舞蹈形态学。
掌握不同中外舞蹈不同的民俗文化及风情;多视角研究中外舞蹈文化的传播,使学生具有识别中外各种舞蹈的界定能力,开发学生学习中外舞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掌握舞蹈评论的写作未来的脉搏,传承和发展中外舞蹈文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我国原始舞蹈史入手,了解我国古今的舞蹈历史渊源,再进入西方芭蕾史纲,再进入现代舞的发展史,从而让学生掌握中外舞蹈的风格特性。
()结合其他舞蹈课程,拓展课堂的容量空间,开阔学生文化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在世界舞蹈文化风格的格调中,以“作品”调动“思维”,以“文化”促进“风格”,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所学中外舞蹈作品和鲜明的时代风格个性,增强快速掌握中外舞蹈不同地域各时期不同风格舞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理解力。
()本课程通过科学的讲授教案,结合多媒体,结合与学生谈论及作业练习,欣赏部分经典作品并分析,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进入图书馆查资料,激活学生独立撰写舞蹈论文的能力,继承创作发展、突破创新的能力和联想整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立足中外舞蹈文化之根,围绕“基础元素”和“根元素”,维系中外舞蹈文化精神,引领大学生寻找世界各地域族群血脉中生存信仰的源流,完成对“根”的体认,坚实地植根世界人民赖以生存的大地上,深入区域传统挖掘其精神与灵魂之根,走向传衍美德的原始情结,保持祖先的灵魂在主流文化中拥有自己的空间,刷新了当代大学生精神品格和内在精神张力,在“根”文化的教案中,在传统人文精神中塑造美好的人性与人格。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1ac78cfbcd126fff6050b15.png)
中国舞蹈史教课纲领中国舞蹈史(一)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前言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经过舞蹈,我们能够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发者。
原始人类从本能的情绪感情的发泄到生计欲念的表达、实现,都是依赖动作来达成的。
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感情、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绚烂悠长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传统的重要构成部分。
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经过中国舞蹈史的讲解,让学生认识我国绚烂修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加强民族骄傲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建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
同时,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修业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点、艺术风采,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觉舞蹈、流传舞蹈,促进他们在一个高层次长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赏识、议论以及创作、教课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第一章原始舞蹈本章重点:本章主要从能上能上几个方面来掌握原如舞蹈与原如生活的亲密联系,以为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并不是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定内容之一。
因为它不单是原始人发泄情绪感情、表达梦想的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其生计的重要方式。
正如闻一多总结原始舞蹈的性质时所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物实质表现生命;以适用性的意义重申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一、原始人与舞蹈1、不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2、画中的舞蹈形象二、原始舞蹈的种类1、图腾祭祀2、劳动生产3、战争生活三、原始舞蹈的性质1、激烈的功利目的2、高度的生命情调复习思虑题:1、舞蹈与原始人的关系。
2、为何说原如舞蹈是原始人生命形态的最高展现?本章参照文件:《通史》《路史》《礼记·月令》《山海经·国外西经》《吕氏在秋·仲夏记·古乐》《史记·五帝本纪》《左传·昭十七年》《韩非子·十过》闻一多《伏羲考》、《姜履大人迹考》第二章夏商舞蹈本章重点:本章主要掌握夏商时代“女乐”的出现同“全民性”的原始舞蹈步入表演性娱乐舞蹈的一个重点性转变。
《西方舞蹈通史》教学大纲
![《西方舞蹈通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7cd5421de80d4d8d15a4fc4.png)
阅读使人快乐,成长需要时间《西方舞蹈通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从西方文化的整体美学背景着眼,从个性迥异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着手,系统梳理与评介西方舞蹈发展史上的不同时期、主要风格与流派,力求对各自的创作观念、编舞方法、表演技术、美学特征、成败规律和历史原由,做出规律性的认识。
二、教学特点与方法(一)教学特点1.重点:认识舞蹈史论教学中“学思结合”、“手脑并用”、“眼见为实”与“身体力行”的特点,建议学生在精读本课程的教材之同时,还动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相关的参考书,观看市场有售的各类西方舞蹈VCD和DVD,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争取到剧场去观摩,提倡亲自学舞和跳舞,并随时记录、整理、分析和积累第一手材料,为最终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研究和写作的能力,奠定重要的基础。
2.难点:中国学人研究“西方舞蹈”的难点较多,首先是在民族文化心理上先天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其次是语言的隔膜,以及文字和影像资料的匮乏,这些均严重阻碍了我们深入到远域文化的本质中去。
因此,至少熟练地掌握英语这门使用率最高的西方语言,经常地阅读西文资料,才能逐步地熟悉西方文化,体味西人的心理,最终使得西方舞蹈的学习由表及里。
3.深度:在“西方舞蹈”这个广阔的教学领域中和目前只能蜻蜓点水的课时限量下,课程的深度只能要求学生在了解基本框架与发展线索的前提下,熟悉重要的代表舞种、流派、人物及其作品,为日后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4.广度:建议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参考书,尽力观赏有关影像资料和现场演出,拓宽知识面,进而从感性和理性这两个方面,了解“西方舞蹈”发生和发展的文化大背景,为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二)教学与考核方式1.本课程以网上电子课件教学讲授为主。
2.配合阅读参考书目及影像目录(见参考书目)。
3.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将通过网络,及时回答学员就本课程提出的问题。
4.每门课程考试前,由各地认证课室面授辅导10学时。
5.考试方式为笔试。
中外舞蹈史 教学大纲
![中外舞蹈史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55ca530a58da0116d174958.png)
中外舞蹈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903X10课程名称:中外舞蹈史/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ien Danc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舞蹈表演教材、教学参考书:《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欧建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袁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发展史》,王克芬、隆荫培,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中外舞蹈史是舞蹈专业学习的基础必修课程,作为一名舞蹈专业学生,旨在了解舞蹈的本质所在,应充分把握古今中外的舞蹈发展和进程,认识中西方舞蹈的发展历程,并能够横向、纵向比较中西方舞蹈的流派与风格,对中西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进行分析与描述,在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品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为个人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今后舞蹈评论打下基础。
该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设置为基础必修课,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将对舞蹈表演专业核心课产生重大辅助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效果和要求:1、知识要求:了解和掌握以下主要内容:了解舞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进程;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外国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艺术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舞蹈艺术风格特点。
2、能力要求:要求达到以下能力:较强的分析、比较与总结概括能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能力;分析、采取正确态度的应对能力。
3、素质要求:要求获得和深化以下素质:对舞蹈文化、舞蹈遗产的传承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厚重的人文关怀和良好的美学品味;保持民族民间舞蹈民族自觉性,主动维护舞蹈实践健康成长和发展。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该课程总课时为32,期间安排四个课内实践环节,共8个课时。
第一个实践环节为:对各舞蹈文化背景以及民族精神、气质、审美等方面的理解与认识,2个课时;第二个实践环节为:观摩大量的舞蹈视频录像,定期观摩大型舞蹈比赛、汇演,2个课时;第三个实践环节为:了解舞蹈创作动态,展开讨论、评价,2个课时;第四个实践环节为: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文艺演出、比赛,积累对舞蹈的感性体验等,2个课时。
大学外国舞蹈史教案
![大学外国舞蹈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4baab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7.png)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外国舞蹈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舞蹈流派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国际视野。
教学内容:1. 外国舞蹈的起源与发展2. 古典芭蕾舞3. 现代舞4. 民间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外国舞蹈的起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舞蹈的了解和感受。
二、外国舞蹈的起源与发展1. 教师讲解外国舞蹈的起源,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等时期的舞蹈特点。
2.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外国舞蹈的发展历程。
三、古典芭蕾舞1. 教师讲解古典芭蕾舞的起源、发展以及代表人物。
2. 学生分析古典芭蕾舞的特点,如舞姿、服装、音乐等。
四、现代舞1. 教师介绍现代舞的起源、发展以及代表人物。
2. 学生探讨现代舞与传统舞蹈的区别,如表现形式、舞蹈理念等。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外国舞蹈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和感悟。
二、民间舞1. 教师讲解民间舞的起源、发展以及代表国家。
2.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不同国家的民间舞特点。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如《天鹅湖》、《吉赛尔》等,分析其舞蹈特点、音乐、服装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舞蹈流派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外国舞蹈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能够掌握外国舞蹈的发展历程,了解不同舞蹈流派的特点。
3. 学生对舞蹈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拓宽了国际视野。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92d9246a6c30c2259019e72.png)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中国舞蹈史(一)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前言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
原始人类从本能的情绪情感的发泄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是依靠动作来完成的。
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修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第一章原始舞蹈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从能上能上几个方面来把握原如舞蹈与原如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为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并非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然内容之一。
因为它不仅是原始人宣泄情绪情感、表达愿望的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其生存的重要方式。
正如闻一多总结原始舞蹈的性质时所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物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一、原始人与舞蹈1 、不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2 、画中的舞蹈形象二、原始舞蹈的种类1 、图腾祭祀2 、劳动生产3 、战争生活三、原始舞蹈的性质1 、强烈的功利目的2 、高度的生命情调2 、为什么说原如舞蹈是原始人生命形态的最高展示?本章参考文献:《通史》《路史》《礼记·月令》《山海经·海外西经》《吕氏在秋·仲夏记·古乐》《史记·五帝本纪》《左传·昭十七年》《韩非子·十过》闻一多《伏羲考》、《姜履大人迹考》第二章夏商舞蹈本章要点:本章主要掌握夏商时代“女乐”的出现同“全民性”的原始舞蹈步入表演性娱乐舞蹈的一个关键性转变。
中外舞蹈精品分析课程设计
![中外舞蹈精品分析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2965a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b.png)
中外舞蹈精品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外舞蹈的基本分类、风格特点及其代表作品;2.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舞蹈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解舞蹈艺术与文化的相互影响;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舞蹈及世界舞蹈的鉴赏能力,提高舞蹈素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舞蹈术语、专业词汇进行舞蹈分析的能力;2.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舞蹈编排、表演及评价的能力;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舞蹈创作和表演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其积极参与舞蹈活动的热情;2. 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3.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世界各国舞蹈文化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舞蹈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舞蹈鉴赏》教材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舞蹈基本知识:介绍舞蹈的分类、风格及代表作品,让学生对舞蹈艺术有全面的认识。
2. 中国舞蹈鉴赏:分析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不同类型舞蹈的特点,以《霸王别姬》、《孔雀舞》等作品为例,深入了解中国舞蹈艺术。
3. 外国舞蹈鉴赏:研究芭蕾舞、现代舞、拉丁舞等世界舞蹈流派,以《天鹅湖》、《芝加哥》等作品为例,拓展学生的舞蹈视野。
4. 舞蹈与文化:探讨舞蹈艺术与历史、民俗、宗教等文化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对舞蹈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
5. 舞蹈创作与表演:引导学生学习舞蹈编排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舞蹈作品并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舞蹈基本知识学习;第二周:中国舞蹈鉴赏(上);第三周:中国舞蹈鉴赏(下);第四周:外国舞蹈鉴赏(上);第五周:外国舞蹈鉴赏(下);第六周:舞蹈与文化;第七周:舞蹈创作与表演实践;第八周:课程总结与评价。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271219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65.png)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中国古代舞蹈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介绍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演变,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古代舞蹈的魅力。
第二章:舞蹈的起源与发展2.1 原始舞蹈2.1.1 原始社会中的舞蹈表演2.1.2 遗址与文物中的舞蹈描绘2.2 古代宗教舞蹈2.2.1 祭祀舞蹈的形式与意义2.2.2 佛教舞蹈的艺术特点2.3 古代宫廷舞蹈2.3.1 夏商周的宫廷舞蹈2.3.2 隋唐以后的宫廷舞蹈第三章:不同朝代的舞蹈风格3.1 唐代舞蹈艺术3.1.1 宫廷舞蹈的流行与发展3.1.2 唐代舞蹈舞姿与技巧3.2 宋代舞蹈艺术3.2.1 宋代宫廷舞蹈的演变3.2.2 画中舞蹈的描绘与启示3.3 明清时期的舞蹈艺术3.3.1 大明宫廷舞蹈的特点与影响3.3.2 京剧中的舞蹈形式与表演艺术第四章:古代舞蹈的艺术特点4.1 舞蹈形式与技巧4.1.1 舞蹈的分类与表现形式4.1.2 古代舞蹈技巧的传承与发展4.2 舞蹈表演的艺术特点4.2.1 舞蹈的节奏与韵律感4.2.2 舞蹈的造型与表情4.3 古代舞蹈的意义与内涵4.3.1 舞蹈与社会仪式的关系4.3.2 舞蹈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第五章:中国古代舞蹈的教学方法与实践5.1 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5.1.1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学目标5.1.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5.2 教学方法与技巧5.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5.2.2 创造性的舞蹈教学方法5.3 舞蹈教学中的评估与评价5.3.1 学生舞蹈技巧的评价标准5.3.2 学生舞蹈表演的评估方法第六章:中国古代舞蹈的传承与创新6.1 传统舞蹈的保护与传承6.1.1 文化政策与法规的制定6.1.2 国家级舞蹈团体的培养与支持6.2 古代舞蹈的创新与演绎6.2.1 当代舞蹈创作中的古代元素运用6.2.2 古代舞蹈的当代演绎与创新结语中国古代舞蹈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承载了无尽的智慧和情感。
外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外国舞蹈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45741d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6.png)
外国舞蹈史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外国舞蹈史》是舞蹈教育与舞蹈表演方向二年级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设置为一学期,72学时,总学分为4分。
属于考试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外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明晰芭蕾与现代舞蹈艺术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脉络,掌握每一时期芭蕾与现代舞的发展状况、了解当今国际芭蕾舞及现代舞得主要学派的艺术特色。
并通过观看每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
了解世界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对于芭蕾与现代舞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主要讲述芭蕾与现代舞从其产生到现代的发展状况,每一个时期芭蕾与现代舞的特点、主要代表作品、学派、人物。
(四)教学时数72学时(五)教学方式1、口头讲述、投影图片、VCD等影视资料演示。
2、启发、提问、讨论、交流等。
3、课后思考题的布置以及审批。
二、本文理论部分(一)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1、关于几种芭蕾概念的认识2、芭蕾舞的历史时期的划分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芭蕾释义二、关于芭蕾史分期考核要求:1、对芭蕾概念的认识2、芭蕾舞史通常的划分阶段第二章芭蕾的起源与早期芭蕾教学要点:1、法国宫廷的三位奠基人2、早期芭蕾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文艺复兴与芭蕾的形成第二节早期芭蕾第三节舞剧《关不住的女儿》考核要求:1、法国宫廷的三位奠基人的重要贡献2、乔治.诺维尔的杰出贡献第三章浪漫主义芭蕾教学要点:1、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作品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2、布农维尔与丹麦芭蕾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关于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第二节芭蕾的黄金时代第三节布农维尔与丹麦芭蕾第四节舞剧《仙女》《吉赛尔》《葛蓓丽娅》四人舞考核要求:1、浪漫主义芭蕾的三部代表作品的认识2、《仙女》的历史意义第四章以俄罗斯芭蕾为代表的古典芭蕾教学要点:1、古典芭蕾释义2、俄罗斯芭蕾学派的发展3、19世纪形成的4个主要的芭蕾学派教学时数:9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古典芭蕾释义第二节俄罗斯芭蕾学派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其发展状况第三节19世纪形成的4个主要的芭蕾学派第四节舞剧〈神驼马〉〈堂.吉坷德〉〈舞姬〉《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雷梦达》考核要求:1、古典芭蕾三大舞剧的作品分析2、俄罗斯芭蕾学派的形成,特色、代表人物(编导、教师和演员)第五章现代芭蕾教学要点:1、谢尔盖.吉列夫2、福金和他的芭蕾革新3、交响芭蕾的诞生教学时数:7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天才的组织家——谢尔盖.吉列夫第二节福金和他的芭蕾革新第三节不死的天鹅——安娜.巴甫洛娃第四节交响芭蕾的诞生第五节舞剧〈仙女们〉〈仲夏夜之梦〉〈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考核要求:1、福金的芭蕾革新2、谢尔盖.吉列夫对于世界芭蕾发展进程的作用第六章前苏联现实主义芭蕾教学要点:1、舞剧〈泪泉〉2、珈丽娜.乌兰诺娃——诗的化身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探索阶段戏剧芭蕾阶段舞剧《泪泉》赏析第三节珈丽娜.乌兰诺娃——诗的化身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赏析第四节交响芭蕾阶段赏析舞剧《宝石花》考核要求:1、前苏联芭蕾给予我们的历史经验第七章当代芭蕾教学要点:英国、美国、法国、丹麦芭蕾发展状况教学内容:第一节英国、美国、法国、丹麦芭蕾发展状况第二节其他欧洲国家芭蕾的发展状况第三节舞剧〈曼侬〉〈梅雅林〉〈巴兰钦舞蹈作品〉第四节巴兰钦作品赏析《四种气质》第五节 20世纪芭蕾的全球发展第六节舞剧《奥涅金》《罗米欧与朱丽叶》《灰姑娘》赏析教学时数:8学时考核要求:1、英国、美国、法国、丹麦芭蕾发展状况2、现代主义对芭蕾的影响3、20世纪芭蕾的发展状况理论部分(二)第一章西方现代舞的概定及其发展脉络教学要点:西方现代舞的概定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西方现代舞的概定第二节西方现代舞发生的历史脉络考核要求:1、西方现代舞发生的历史脉络第二章西方现代舞蹈发生发展的背景教学要点:西方现代舞发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西方现代舞发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第二节欧洲音乐舞蹈教育新思维的影响第三节现代人体动作科学探究奠定的基础考核要求:1、西方现代舞发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第三章西方现代舞蹈的先驱教学要点:1、邓肯的舞蹈理想2、露丝.圣.丹尼斯与东方舞蹈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洛伊·富勒与整体舞蹈第二节伊莎多拉·邓肯与自由舞蹈第三节露丝·圣·丹尼斯与东方舞蹈第四节泰勒·肖恩与美国舞蹈考核要求:1、伊莎多拉·邓肯舞蹈的时代意义第四章西方现代舞蹈的奠基人教学要点:1、玛丽.魏格曼的表现主义2、玛莎.格莱姆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玛丽·魏格曼与表现主义舞蹈第二节库特·尤斯和汉娅·霍尔姆的舞蹈第三节玛莎·格雷姆与心理舞蹈第四节多丽丝·韩芙莉与现实主义舞蹈第五节查尔斯·韦德曼与动作哑剧第六节塔米丽丝和新舞蹈团的舞蹈第七节年轻一代舞蹈家的发展考核要求:1、掌握上述各流派人物的舞蹈思想和舞蹈特征2、各流派舞蹈产生的历史成因第五章美国现代舞蹈的新先锋派教学要点:1、新先锋派与后后现代舞的概念2、默斯.坎宁汉与机遇舞蹈3、保罗.泰勒与多面向的舞蹈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新先锋派与后现代舞的概念第二节默斯·坎宁汉的舞蹈思想第三节艾尔文·尼可莱与视觉舞蹈第四节保罗·泰勒与多面向的舞蹈第五节贾德逊集团与民主的身体第六节美国现代舞的新生代考核要求:1、掌握上述各流派人物的舞蹈思想和舞蹈特征2、新先锋派与后后现代舞的概念第六章欧洲现代舞蹈剧场教学要点:德国现代舞蹈的当代表现教学内容:第一节皮娜·包希与舞蹈剧场第二节德国现代舞的当代表现第三节英国现代舞的当代崛起第四节法国现代舞的多方探索第五节比利时身体宣言剧场教学时数:4学时考核要求:1、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各国现代舞蹈的发展情况第七章西方现代舞蹈与现代芭蕾舞教学要点:20世纪西方现代舞思潮对于芭蕾舞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米契尔·福金与革新芭蕾第二节瓦斯拉夫·尼仁斯基与现代芭蕾第三节乔治·巴兰钦与音乐芭蕾第四节莫里斯·贝雅与世纪芭蕾教学时数:2学时考核要求:1、上述人物对西方现代芭蕾的贡献及其舞蹈思想第八章西方现代舞蹈与中国现代舞蹈教学要点: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现代舞的肇始第二节中国现代舞发展的历史抉择第三节中国现代舞蹈的本土定位教学时数:2学时考核要求: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状况三、参考书目1 、欧建平等著,《舞蹈知识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选修课《中外舞蹈赏析》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选修课《中外舞蹈赏析》教学大纲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c08f56bed5b9f3f80f1c35.png)
选修课《中外舞蹈赏析》教学大纲学时数:20 学分:1 适合范围:全院选修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中外舞蹈赏析》是唐山学院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关于舞蹈赏析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中外舞蹈门类、优秀舞蹈作品和舞蹈欣赏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在传授上述知识的同时,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一定的艺术原理和美学思想对舞蹈作品和生活中的舞蹈现象进行赏析和鉴别。
本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为宽广深刻的艺术之美。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舞蹈艺术基本理论课程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舞蹈欣赏的意义第二节——舞蹈欣赏的心理过程第二章舞蹈艺术基本理论第一节——舞蹈的概念第二节——舞蹈的种类本部分主要讲述了舞蹈的概念、舞蹈的起源、中西方舞蹈的分类。
舞蹈的分类涵盖了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体育舞蹈、流行舞等舞种,以及近年来西方新兴舞种,例如:后现代舞蹈、日本舞踏等舞种。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舞蹈与其他人体艺术的区别,区分不同的舞蹈种类及艺术风格,了解舞蹈欣赏的意义,并建立舞蹈欣赏的心理过程。
(二)、中国古典舞蹈的欣赏课程大纲:第三章中国舞蹈第一节——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1 原始舞蹈2 周代“雅乐”3 汉代“俗乐”之美4 建安“风骨”与舞蹈5 魏晋南北朝的舞蹈6 隋唐“燕乐”中的舞蹈7 宋、元、明、清的舞蹈第二节——中国古典舞蹈1 中国古典舞蹈美学标准2 中国古典舞作品讲析及欣赏本部分主要讲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演变过程,具体包括不同朝代、文化、地域下,中国古典舞蹈的特征、中国古典舞的体系建立、新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名家名篇、如何欣赏古典舞等知识点。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历史、现状、美学标准及欣赏角度;理解中国古典文学与古典舞蹈的关系;掌握中国古典舞欣赏的基本方法。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欣赏第四章中国汉族民间舞蹈1 秧歌的起源、种类2 地域特色、代表性种类、风格特点3 作品赏析第五章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第一节——蒙古族舞蹈(舞蹈种类、风格和特点、作品讲析和欣赏)第二节——藏族舞蹈第三节——维吾尔族舞蹈第四节——傣族舞蹈第五节——朝鲜舞蹈本部分主要讲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内容,具体包括汉族舞蹈、少数民族舞蹈,如:蒙、藏、维、傣、朝等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舞蹈服装、代表作品及欣赏方式等内容。
中外舞蹈简史课程标准
![中外舞蹈简史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140694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d.png)
中外舞蹈简史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名称中外舞蹈简史2.建议课时课时36,理论34,实践2;学分2。
3.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舞蹈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课程(必修)。
舞蹈史作为舞蹈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着人类社会、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探寻舞蹈艺术的发展变革。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外舞蹈史学的基础知识与理论,夯实舞蹈理论素养,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4.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开设的依据和内容选择标准:立足中外舞蹈文化之根,围绕“基础元素”和“根元素”,维系中外舞蹈文化精神,引领学生寻找世界各地域族群血脉中生存信仰的源流,深入区域传统挖掘其精神与灵魂之根,走向传衍美德的原始情结,刷新了学生精神品格和内在精神张力。
(2)课程内容设计: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加强舞蹈知识理论,结合其他舞蹈课程,开阔学生文化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在世界舞蹈文化风格的格调中,以“作品”调动“思维”,以“文化”促进“风格”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所学中外舞蹈作品和鲜眀的时代风格个性,增强快速掌握中外舞蹈不同地域各时期不同风格舞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理解力。
(3)内容编排、体系: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人的认知规律以及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
首先按照职业成长阶段构建课程学习体系。
即按照基础阶段典型工作任务、中级阶段典型工作任务、拓展阶段典型工作任务构架本课程学习体系。
其次按认知规律排序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
即将每个阶段的几个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学习难度由简到难,按照认知规律由感性到理性,由基本知识和技能到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项目进行排序。
二、课程目标中外舞蹈史是舞蹈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掌握舞蹈的历史,流派,提高民族传统审美意识,增强艺术表现力。
1.知识目标了解中外舞蹈文化的历史渊源,以中外民俗传统舞蹈为本,立足舞蹈传承的视角,掌握不同中外舞蹈的民俗文化及风情。
2.技能(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识别中外各种舞蹈的界定能力,开发学生学习中外舞蹈的主动性和创作性。
文学历史军事艺术 - 中国舞蹈考级第二级教案
![文学历史军事艺术 - 中国舞蹈考级第二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aea5ee5f0e7cd1852536bc.png)
第 三段 :
(9) - l
右勾脚打开至旁开腿位 , 同时右手指尖朝前扶地
2-4 保持姿态
5
— 6 8 — 00)- 1 2
左勾脚打开至旁开腿位 , 同时左手指尖朝前扶地 保持姿态 旁开腿压膀
3-4 身体回至直立 , 指尖自然回前
— 5 8 重复叨 l —4
00- 1
右脚收至对脚盘坐,右手同时抓右脚弓处
间奏音乐 :
小 八字位 正步位 晃头
(3) - l-4
双手手心向里 , 经体前落下
5
— 6 8 — 第二 段 :
(4) - 1 2
至旁按手位 保持姿态
小 八字位
3- 4
— 5 6 — 7 8
(5) - 1-4
正步位 小 八字位 大八字位 大八字位右起两边移动重心 , 做摇摆状
间奏音乐 :
(6) - l-4
b 、 小八字位 : 两脚跟并拢,脚尖分开 90 度 , 分别正对左 、 右侧前方。
C 、 大八字位 : 脚的方位同“小八字位 ”,双脚脚跟之间打开一脚至一脚半的距
离。
d 、 铃销舞姿(手形 ) : 双手屈臂千上位,指尖相对。
3 、 节奏 :
准备位置:
身向 1 点,正步位站立 , 铃销手形
准备音乐:
准备音乐
—— (I) l 8
保持准备位姿态
— 第一段 :
(I)- 1 2
3- 4
— 5 6 — 7 8 —— (2) 1 8 — (3) (4) —— 第 二 段 :
(5) l 2
右倾头 还原 右勾脚 右绷脚 重复(1)1—8 动作 重复(I)-戏)的 反而动作
前压腿
3- 4
— 5 6 — 7 8 — (6)-l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舞蹈史2》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中外舞蹈史》2015级群众文艺班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是系统普及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扎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作为舞蹈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沿着人类社会、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探寻舞蹈艺术的发展沿革,让学生掌握史学知识的同时提升群众文艺班的史外舞蹈的审美情趣,有针对性、策略性和系统性的整合中外舞蹈的资源优势。
它与舞蹈技能技巧课之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外舞蹈史学的基础理论,为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思考、研究舞蹈打下基础,为学生更好地表现舞蹈作品提供了理论指导,实现继续世界舞蹈传统文明,弘扬世界舞蹈传统文化。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外舞蹈文化的历史渊源,以中外民俗传统舞蹈为本,立足舞蹈传承的视角,从中外舞蹈文化的意蕴中分析舞蹈形态学。
掌握不同中外舞蹈不同的民俗文化及风情;多视角研究中外舞蹈文化的传播,使学生具有识别中外各种舞蹈的界定能力,开发学生学习中外舞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掌握舞蹈评论的写作未来的脉搏,传承和发展中外舞蹈文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我国原始舞蹈史入手,了解我国古今的舞蹈历史渊源,再进入西方芭蕾史纲,再进入现代舞的发展史,从而让学生掌握中外舞蹈的风格特性。
(2)结合其他舞蹈课程,拓展课堂的容量空间,开阔学生文化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在世界舞蹈文化风格的格调中,以“作品”调动“思维”,以“文化”促进“风格”,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所学中外舞蹈作品和鲜明的时代风格个性,增强快速掌握中外舞蹈不同地域各时期不同风格舞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理解力。
(3)本课程通过科学的讲授教学,结合多媒体,结合与学生谈论及作业练习,欣赏部分经典作品并分析,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进入图书馆查资料,激活学生独立撰写舞蹈论文的能力,继承创作发展、突破创新的能力和联想整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立足中外舞蹈文化之根,围绕“基础元素”和“根元素”,维系中外舞蹈文化精神,引领大学生寻找世界各地域族群血脉中生存信仰的源流,完成对“根”的体认,坚实地植根世界人民赖以生存的大地上,深入区域传统挖掘其精神与灵魂之根,走向传衍美德的原始情结,保持祖先的灵魂在主流文化中拥有自己的空间,刷新了当代大学生精神品格和内在精神张力,在“根”文化的教学中,在传统人文精神中塑造美好的人性与人格。
解读置放在一个广袤的文化背景上来观察和分析,审视和剖析了历史所遗留下的文化、心态、民族结构,通过平实却极富穿透力的活体,聚焦在区域根脉,从而进入民族繁衍、生生不息的巨大精神内力的真实,在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挤压现实面前,希冀通过区域文化的土壤寻找一种调和,以弥补新旧价值观念之间的真实地带。
四、课程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