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75a06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b.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解析】《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
这篇文章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为理想献身精神的理解、敬佩,表达了对反对派残杀革命者的痛恨,以及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作统领,除开头外,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
文章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点明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2--7自然段交代了父亲被捕前的情况。
第8--18自然段叙述了父亲被捕的过程。
第19--29自然段记叙了作者看到的庭审过程: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镇定、沉着。
第30--33自然段写全家得知父亲遇难的消息,反映了父亲遇难给家人带来的沉重打击,又呼应了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本文突出的表达特点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客观、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
另一个表达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了丰满的革命者形象。
第三个表达特点是前后照应。
【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
3.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4.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革命气概。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前文。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指名回答)3、下面,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革命者?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高尚品格?二、阅读,感受人物品质(一)、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李大钊言行、神态、外貌的句子。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8db65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b.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3月29日,我在教研会上了一节以“三思课堂”为导向的公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这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是“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尚品德。
”本节课的设计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为着手点,课堂上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以情绪感染学生在教学伊始,我用“北京晨报刊登李大钊被害”的这一消息激情导入,教师的语言,教学课件的背景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感情基调,把学生的注意力瞬间就吸引到了课堂上。
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尽快进入到一种庄重、缅怀先烈的氛围中来。
学生被这样的教学环境所感染,教室变得安静极了,我看到了孩子们一双双充满童真又期待的眼神,感受到了孩子们迫切学习的心理。
本环节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究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可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巧妙引读,以朗读带动学生1.抓住课文对话,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可见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李大钊同志被捕时”这一片段时,为了让学生弄清他处境危险,我让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体会李大钊的无私无畏的形象,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师: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猜想“我”以前问了哪些幼稚可笑的问题?父亲是如何耐心回答的?追问:“有一天,我蹲在父亲身边,当我看到父亲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父亲时,父亲又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学生从角色体验中感知人物的心理,去把握不同人物的心理感受,感知语言表达,丰富语言内涵,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2023最新-《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6篇
![2023最新-《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b7b6a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4.png)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6篇《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
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二)时代背景简介。
1.自己轻声读读预习部分。
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
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
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
(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agrave;n)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7个生字。
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7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21473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f.png)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7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李星华回忆她的父亲李大钊的文章。
当时,正值她的父亲遇难16周年。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他的血不会白流,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他。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法。
3、了解李大钊被捕前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电视机、录音机。
2、学具准备:查阅李大钊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qing导入1、谈话:课前要求大家查阅有关李大钊的资料,谁能把你查的资料介绍一下?2、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3、启示:请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写的是哪一年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二、初读感知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指名读阅读要求:⑴想一想课文主要写李大钊同志的哪几件事?⑴课文除开头外,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怎样分段合适?⑴画出⑴2、检查初读情况。
归纳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3、学生质疑问难。
三、品析课文1、读文思考:⑴从文中哪儿能体会出李大钊终于革命事业的精神?⑴李大钊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现在哪里?2、讨论、交流。
3、分组讨论交流。
4、配乐指导朗读。
5、集体交流:朗读了重点句后,你想说些什么?6、指名读开头、结尾体会写法:⑴指名读第一节:理解“被难日”意思?⑴自由朗读结尾段:想想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前后照应?四、总结全文1、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用了哪些事例要表现李大钊怎样的品质?2、学完课文,谈谈你的感受?从中受到的教育?第二课时一、指导朗读1、小组合作练读使自己感动、产生敬仰之情的句子。
2、交流:结合具体语句,先说说为什么使你产生敬仰之情,再读给大家听。
师生评议。
3、再现李大钊光辉形象:⑴角色朗读法庭受审一段,要求通过语调表情和动作表演,再现李大钊与亲人诀别的场面。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e63f3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f.png)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12篇)《十六年前的回忆》篇1[设计理念]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编者的启示下(通过“预习”和“思考·练习”),在老师的引导、合作下,与课文对话的过程,即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思想内容,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接受课文美的熏陶。
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掌握的越好,对课文的体验也就越深刻。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的提示,深入到课文中去,和作者一起感受李大钊的伟大人格,一起体验失去李大钊的巨大的悲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情况的了解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要求说得概括些,不必说得很具体。
2、学生如果了解不多,老师可作适当的补充介绍。
补充要点:(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设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2)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加紧迫害革命人士。
二、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课文阅读情况,结合生字正音教学。
(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要注意纠正。
)2、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课前已布置预习,预习重点要求之一是“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
课上,可要求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事,想想课文写那个时间里发生什么事。
只要能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对事情的概括也就不难。
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那个时间里的事:(1)“那年春天”: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做革命工作。
(2)“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
(3)“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非常沉着、机智。
(4)“28日”、“第2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三、深入理解重点词句(1)教师:在每件事的叙述中,都有值得深入体会,揣摩的句子。
这些句子,有的是写人物的神态、语言,有的强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抓住这些句子深入后,可以加深对李大钊人格美的认识。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c05b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b.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阀、、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精神。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
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三、品词析句,感悟“者”形象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者?2.交流讨论:a被捕前: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⑶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者。
⑷指导朗读。
b被捕时:⑴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者。
“父亲保持着他倪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分角色朗读。
C法庭上: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事业的信心”一段:⑴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⑵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⑶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者。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a8152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8.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文章。
该单元人文主题为“理想与信念”,四篇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
本单元编排了两个语文要素,一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二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强调对两个要素的综合运用。
“综合性学习”围绕主题“奋斗的历程”展开,能加深学生对党的奋斗历程的情感体验。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时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为理想献身的精神的敬佩,以及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本文突出的表达特点首先是在叙述过程中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客观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其次是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丰满的革命者形象,再是前后照应,强化中心,突出感情。
【教学目标】1.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2.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对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3.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重点: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并借助资料,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难点:理解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并进行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一、走进课文,初识伟人1.读课题,了解文章的主要人物。
2.借助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事件。
3.梳理查阅资料的方法。
4.以时间点为脉络,梳理主要事件,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二、探究方法,品析人物1.全班共学“被捕前”的部分,找出人物描写的方法。
2.合作朗读“父女对话”。
说说读到了什么?反映了人物什么品质?3.再找到一处语言描写,进行品析。
三、运用方法,合作学习1.我们还知道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呢?2.按照这个方法,完成其他两部分的学习,归纳人物品质。
《16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4篇】
![《16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66b13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d.png)
《16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4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阀、避”等15个字。
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学习的写作方法,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竹的品质,古诗中也有很多赞颂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也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展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不畏艰险,面对敌人,无所畏惧。
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阀避啪瞪僻瞅靴魔刑哼峻绑啃袍执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提示易错字:“哼”的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
(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第一段(1)阐明题目;第二段(2-7)被捕前;第三段(8-18)被捕时;第四段(19-30)被审时;第五段(31-33)被害后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强不屈精神。
二、深入学习,感受人物形象1、学习被捕前部分。
“那年春天”的实际时间(承上启下作用)表现局势危急的地方和李大钊的态度(结合课文)2、学习被捕时部分。
(抓住重点词语)感受紧张气氛和人物不同的态度。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2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ff480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7.png)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2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
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
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
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课文。
(注意正音)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例牺牲的经过。
)3.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来理解?、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段,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J“、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
),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1.指名读第一段。
一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
)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7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cedb2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c.png)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7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202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6篇)
![202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1fea4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0.png)
202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6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__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__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演示课件,相关教具。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简单的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新授课文,渗透学法1、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波浪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3、面对敌人的抓捕,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直线,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慌不忙保持严峻)4、“我”的表现呢?【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出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为下面学习对比写法打下基础。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4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2632c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f.png)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4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目的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2、导入课题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13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a9d4e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b.png)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13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针对课文的特点,了解李大钊被捕前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在读书感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师生谈话,单元整体导入。
2、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师生交流资料。
5、学生默读课文,围绕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作批注。
6、集体交流“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集体交流“被捕后”这一部分。
2、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感受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对表达感情所起的作用。
3、读写结合。
课前准备:1、课件、黑板条。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单元整组导入。
师: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二、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1、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十六年前的回忆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书反馈。
(1)读词。
(黑板条出示本课生字中容易读错的词语、多音字)书籍抽屉严峻瞅了瞅披散散步勉强待了一会儿(2)读题,说说自己对课题都有了哪些了解。
(3)整体感知。
师:女儿李星华在文中主要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同学们可以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1d432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2.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中对于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对家人深沉的爱。
3.感悟课文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的行文特点。
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整体感知1.说一说: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你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要点:“回忆”,表明这是一篇回忆文章。
“十六年前”,可知作者叙述的事发生在十六年前,已经过去很久了;“十六年”这个确切的数字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这件往事的记忆清晰,难以忘怀。
2.读一读:阅读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李大钊。
3.理一理: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回忆了哪几件事。
提示:根据“被捕前(第1—7自然段)—被捕时(第8—18自然段)—庭审(第19—29自然段)—被害后(第30—33自然段)”的顺序划分课文段落。
4.议一议:你在预习的时候,对哪些词语或课文内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讨论。
提示:根据学生提出的疑惑分类处理:对阅读形成障碍的知识问题及时帮助解决,涉及内容感悟的问题可以放在后续阅读中深入引导。
5.学习生字。
提示:指导书写“瞪”“魔”;比较“避”“僻”两个生字的形和义。
二、聚焦矛盾,品读细节1.想一想:默读课文,画出文章对父亲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想一想有哪些不同寻常之处。
2.读一读:(1)为什么一向对儿女慈祥耐心的父亲在火炉旁焚烧书和有字的纸片时,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提示:整体阅读2—7自然段,抓住“待了一会儿”这个细节,体会当时形式之严峻,父亲对于工作情况需要保密,不能告诉家人,同时也是对家人的保护。
“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和平时“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反常体现了父亲对革命事业,对家人的责任心。
(2)为什么屋外响起了“尖锐的枪声”“纷乱的喊叫”,父亲却对我说“没有什么,不要怕”?提示:父亲清楚即将面临的危险,对流血牺牲有充分的准备。
《16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16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b2a67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a.png)
《16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6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16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6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
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
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
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课文。
(注意正音)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例牺牲的经过。
)3.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来理解?、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段,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J“、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
),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1.指名读第一段。
一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精选17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95a13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b.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精选17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篇1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14个生字,并积累相关词语“军阀、恐怖、宪兵、皮靴、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法: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相关内容。
学法: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课堂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
(5分钟)一、单元整体目标把握 (3分钟)1. 自读单元导读,并思考:(1)本单元课文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缅怀革命志士∕深深地怀念∕怀念革命先辈……)(2)本组课文的学习目标是什么?(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②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③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④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二、激趣导入 (1分钟)读完了单元导读,同学们一定在各自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很多的革命先辈。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一篇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走近一位伟大的革命志士。
板书题目。
三、课程呈现(一) 背景介绍(3分钟)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抵抗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9日,他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 由背景介绍引出作者李星华,及作品简介。
(2分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回答:《十六年前的回忆》是( )的( )李星华在( )遇难( )时所写的一片( )。
(三) 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预习效果(一人一词)(5分钟)个别指导:1.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5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c2061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7.png)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培养语感、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文本的叙述顺序,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
2.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和明确写作顺序。
3.品味文本语言,在朗读比较中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父亲的光辉形象。
教学过程一、质疑“回忆”直接出示课题,根据“回忆”质疑。
(谁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回忆等)二、理清“回忆”请你把课本翻到46页,让我们一起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带着这些问题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明白吗?好,开始。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这篇课文比较长,我把难读的词语请了出来,你会读吗?请小老师来领读。
2.随机解决较简单的几个问题。
3.合作交流: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你能说一说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省略修饰语和个别情节,语句简洁。
)穿插视频:李大钊的生平,三、走进“回忆”请你再一次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先来学习父亲被捕前这部分,找一找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预设交流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1.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父亲在干什么呢?(忙碌,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
)2.谁来把父亲的忙碌,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读出来?3.为什么父亲要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联系第6自然段,点名写法:照应)4.从父亲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你读出了什么?(时局紧张,不顾生命安危)5.这就我的父亲,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六年级《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9篇
![六年级《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0b5d6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e.png)
六年级《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9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透过李大钊的外貌、神态等描述,对突出人物品质的作用。
2.体会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写法和作用。
教学要点1.学习课文第三、四部分。
2.深入领会描述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3.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这篇课文采用倒叙的方式,那么运用倒叙描述了哪些资料呢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同志。
二、体会忠贞,学习品质1.默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思考问题:李大钊同志是个怎样样的人从哪个句子哪些词语能看出来请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2.自主读书并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随机品读。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但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引导学生体会从这句话能够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出示练习:“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
这句话抓住了人物的外貌描述,说明了。
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出示练习:(1)从“瞅了瞅”这个词语能够体会到。
李大钊同志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
(2)“十分安定,十分沉着”这是抓住了人物的描述,这能够看出。
李大钊同志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状况下能够坦然自若,对革命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4.小结:学习了这一部分的资料,李大钊同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体会沉痛,触动心弦1.过渡:鲁迅先生有这么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也是李大钊先生的写照。
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四部分,并思考一下这一部分讲了什么资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49928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3.png)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 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谁能说一说你对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理解?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组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会用生字组词。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3.辨析词语阀()娱()僻()怖()宪()伐()误()避()布()选()胖()刑()押()舅()绞()伴()形()胛()臼()较()四、分组探究课文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4.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45538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d.png)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一教材解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单元主题为“理想和信念”。
语文要素有两个:一个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第二个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能充分体现该要素的典型文章,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通过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学习写作方法。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篇幅较长,教学时应化繁就简,集中目标,带领学生关注李大钊的反常言行、反常神态和反常外貌,从中体会他忠于革命,执着于理想信仰,同时又关爱家人的优秀品质。
学习目标1.识字学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循着“回忆”,找到时间节点,概括主要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能透过“回忆”,聚焦品味李大钊不同寻常的言行、神态和外貌,体会李大钊的内心世界,感受李大钊的伟大革命品格。
4.通过对人物和语言文字的品味,播种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1.揭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朗读课题,分别读出重音“十六年前”和“回忆”2.根据预习,说说课文是谁回忆十六年前的谁?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回忆1927年的父亲李大钊。
学生在课题下方端端正正地写“李大钊”的名字。
3.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你对李大钊有哪些了解?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学生自由交流。
读一读老师搜集的关于李大钊的生平简介。
课件出示: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
李大钊在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后,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是伟大的革命先烈。
二、识字学词,交流疑难1.认读词语幼稚僻静避免局势严峻尖锐匪徒军阀宪兵侦探魔鬼皮靴残暴苦刑捆绑执行长袍占据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宪兵:是国家军队的特别兵种,被称为军队中的警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
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单元整组导入。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
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
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二、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1.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十六年前的回忆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
(学生质疑:谁回忆?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书反馈。
(1)读词(书籍抽屉严峻瞅了瞅?披散散步勉强待了一会儿)
(2)整体感知。
师: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那么课
文主要回忆了李大钊同志的哪些事?同学们可以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师:(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
师:(指板书)同学们,其实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父亲李大钊身上的故事。
找出时间的词语。
看来,大家已经对课题和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学们真会读书。
四、师生介绍资料
同学们,对于李大钊这个人,对他所处的时代,对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我们都可能不太了解。
我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些资料──同学们,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为了延长他的痛苦,敌人对他用刑的时间长达40分钟,比别人多了整整一倍。
他牺牲时还不到38岁。
李大钊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下577篇文章。
五、小组合作交流,走进人物内心。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
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板书:局势危急)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板书:忘我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反馈: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a) 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b) 引导学生扣住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有感情朗读。
教师引导学生少说空话、套话,要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预设如下:
──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
──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
──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c) 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党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
(二)学习“被捕时”这部分。
(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2.交流反馈。
板书:身处险境毫不慌张
3、朗读课文。
六、存疑。
李大钊同志被捕后,敌人对他又进行了这样的严刑拷打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交流“法庭上”这部分(十八自然段至二十八自然段)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读19节)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
折磨。
板书:遭受酷刑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读22节)(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他坚信革命事业一定能成功。
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
板书:沉着镇定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a)“安定”——不动摇。
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b)“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二、交流“被害后”(二十九至三十二)
(1)轻声读,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板书:慈父遇害肝肠寸断
(2)“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没有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3)最后三段与开头有何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三、总结全文。
1、请同学们念一念板书上的内容
2、同学们,通过女儿对父亲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看到了一位意志坚强的革命者,同时也看到了一位慈爱的父亲,感受到女儿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怀念。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革命者,记住这位慈爱父亲的名字————李大钊。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被捕前局势危急忘我工作
被捕时身处险境毫不慌张
法庭上遭受酷刑沉着镇定
被害后慈父遇害肝肠寸断
当堂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fēn xīwán qián qīn shíyǐn tuì( ) ( ) ( ) ( )
róng yùtóu xián fálìjuān zèng
( ) ( ) ( ) ( ) 2.把词语补充完整。
()满全球()天立地()壮成长
犹()不决发()图强()泊名利
3.句子训练营。
(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
(改反问句)
(2)皮埃哀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
”(改为转述句)
4.拓展延伸
读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你认为居里夫人是个怎样的人?写出你的理由。
说明:C类学生做第一、二题。
B类学生做第一、二’、三题。
A类学生做第一、二’、三、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