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阴阳两虚型结核病
中医防治结核病健康教育
中医防治结核病健康教育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对于结核病的防治也有着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本文将以中医防治结核病为主题,进行健康教育。
一、中医对结核病的认识中医认为,结核病是由外感邪气侵袭人体,使人体正气受损,导致肺脏虚弱而发病。
结核病的病因主要是外感邪气,也与人体体质、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结核病的原则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消除病邪,恢复肺脏功能。
二、中医防治结核病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通过中药治疗结核病,可以起到抗菌、解毒、调理气血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白芍、黄连等,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进行配方。
中药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2. 食疗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于结核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患者应多摄入一些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食物,如葱、姜、蒜、红枣等,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同时,还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病情。
3. 中医按摩按摩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结核病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肺脏的气血运行,改善病情。
按摩时可以选择一些穴位,如太渊穴、太冲穴等,进行适当的按压和推拿。
三、中医防治结核病的注意事项1. 注意休息结核病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
2. 避免感染结核病是一种传染病,患者应避免与他人过于密切的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积尘。
3. 均衡饮食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同时,也要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过度饱胀。
4. 定期复查中医防治结核病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应定期复查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也要注意遵医嘱,按时服药。
中医防治结核病可以通过中药治疗、食疗调理、按摩等方法来辅助治疗。
中医内科学——肺痨气阴耗伤——保真汤——阴阳解析
中医内科学——肺痨气阴耗伤——保真汤——阴阳解析保真汤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药物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肺痨患者的气阴耗伤症状。
本文将从中医内科学的角度,对肺痨气阴耗伤以及保真汤的阴阳解析进行探讨。
一、肺痨气阴耗伤的概念与病机1. 概念:肺痨,即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肺痨气阴耗伤是指肺痨病理过程中,气阴两虚导致的相关病理变化。
2. 病机:中医认为,肺为水道之官,主司呼吸,气机升降和肃降清化等功能。
肺痨患者由于病邪入侵或体质虚弱,导致肺气受损,肺阴耗损,从而出现气阴耗伤症状。
二、保真汤的药物组成及药理作用保真汤是由中药组成的方剂,主要包括人参、麦冬、石膏、栀子和生地黄等药物。
1. 人参:具有补气益肺,益阴生津的功效。
能够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改善气虚症状。
2. 麦冬:有滋阴润肺,清热止渴的作用。
可以增加肺部的阴液,缓解阴虚、热盛等症状。
3. 石膏:有清热解毒,降火止渴的功效。
可以清除肺痨患者体内的病毒和毒素,减轻炎症反应。
4. 栀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镇痛的作用。
可以减轻肺痨患者的咳嗽和胸闷症状。
5. 生地黄:有滋阴清热,养阴生津的功效。
可以增加体内的阴液,缓解肺痨患者的阴虚症状。
三、保真汤的阴阳解析及临床应用1. 阴阳解析:保真汤以人参、麦冬、生地黄为阳药,以石膏、栀子为阴药。
通过平衡阴阳的关系,调节肺脏的阴阳平衡,修复和强化机体的正气和阴液,从而达到治疗肺痨气阴耗伤的目的。
2. 临床应用:保真汤一般用于肺痨气阴两虚,阴虚内热,咳嗽痰多,口干舌燥,身热盗汗等症状。
通过药物组合和配伍原则,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增强体质,并辅助抗结核药物的疗效。
四、保真汤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1. 疗效评价:临床研究表明,保真汤可以显著减轻肺痨患者的咳嗽、胸闷、盗汗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保真汤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结核的治疗和康复。
2. 安全性评价:保真汤作为传统中药方剂,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安全性相对较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引言随着耐药肺结核病例的增加,传统抗结核药物的疗效逐渐减弱,许多患者面临着治疗困难。
中医认为,阴阳失衡是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之一,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便是其中之一。
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耐药肺结核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本文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讨论和总结。
一、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认为,人体脏腑经络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生理功能的协调统一。
人体的阴阳失衡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之一。
阴虚和阳虚是中医病因病机中的重要概念,阴虚指的是阴精亏虚,阳虚指的是阳气不足。
耐药肺结核患者通常伴有体质虚弱、精血亏损、气血循环不畅等情况,这些体质因素常导致阴阳失衡,从而导致耐药肺结核的发生和发展。
二、中医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方法1. 深入辨证施治:中医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关键是深入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例如对阴虚型患者应用滋阴补肾的中药治疗,对阳虚型患者应用益气温阳的中药治疗。
2. 中药汤剂治疗:中医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常采用中药汤剂治疗,包括六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等。
3. 配合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可以调节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对于耐药肺结核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 饮食疗法:中医认为,饮食是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重要方法之一。
患者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益气滋阴的食物,如山药、莲子、枸杞子、绿豆等。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为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我们选取了一定数量的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1. 患者选择选取了符合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诊断标准的患者,包括临床症状明显、影像学表现符合结核病变、痰涂片、培养及药敏试验均表明为耐药肺结核的患者。
肺结核治疗的中医方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肺结核治疗的中医方药
导语: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肺结核的病因,同时重点介绍了肺结核治疗方法和治疗偏方,主要是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将肺结核分为四种类型,分别采用不...
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肺结核的病因,同时重点介绍了肺结核治疗方法和治疗偏方,主要是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将肺结核分为四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中医方药治疗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中医被称为“肺痨”。
中医认为肺痨的外因为感染痨虫;内因为正气虚弱,由于先天素质不强,酒色过度,重伤脾肾,耗损精血,大病久病后失于调治或生活贫困,营养不充均能导致气血不足,正气虚弱成为痨虫入侵和发病的条件。
上述两种病因可以互为因果。
痨虫是发病的因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体虚感染痨虫是形成肺结核的关键。
肺结核治疗需辨证分型
1、肺阴亏损型
治疗方法:滋阴润肺。
抗痨杀虫。
中医方药:月华丸加减。
方中北沙参、天冬、麦冬养肺阴;阿胶、生地、熟地滋肾阴;三七化瘀止血;贝母化痰止咳;服苓、山药补脾助肺;百部獭肝抗痨杀虫。
阴虚较甚者加百合,玉竹、羊奶。
咳嗽痰少而粘加甜杏仁。
痰中带血加白芨、仙鹤草、藕节收敛止血、加白茅根,丹皮凉血止血,加蛤粉,炒阿胶滋阴止血。
低热加柴胡、地骨皮、功劳叶、青蒿。
乏力纳谷不香加太子参、服苓、白术、鸡内金、生谷芽以益气健脾。
2、阴虚火旺型
治疗方法:滋阴降火。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肺结核中医证候规律及临床治疗探讨
4 结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 0 1 3 年第 1 3 卷第 2 期
的中医适宜技术并及 时推广 , 把 中医理论融入全科 医疗 , 满足社
以病定 技术 的社 区中 医适 宜技术治疗 常见慢性病 疗效显著 , 副作 用小 , 安全、 经济, 容 易被社 区居民接受 。随着 以病定技 术的 中医适 宜技术 的在社 区的推 广使用 , 越来越多 的社 区居 民在 患有 常见慢性病后愿意接受 中医适 宜技术 治疗 。卫生行 政部 门应充分 发挥 中医药适宜技 术 “ 简、 便、 廉、 验” 的优势 , 按照 “ 以病定技术 ”
疗效。
关键词 : 肺结核 ; 中 医证 候 ; 临床 治 疗
中图分类号 : R 2 5 9
文献标识码 : B
D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2 . 3 3 4
0 引言
肺结核是结 核杆菌 引起的肺 的慢性感染 , 是三 大慢 性传染病 之一 , 全球每年死 于结 核病的大约有 3 0 0多万人 , 中国发病人 数位
舌质红绛而 干 , 舌苔黄或光剥 , 脉象 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方用肺 痨 2号方 生熟 地 , 麦冬 , 天冬 , 川贝 , 百合 , 当归 , 芍药 , 玄参 , 桔梗 , 秦艽 , 鳖 甲, 柴胡 , 地骨皮 , 青蒿 , 知母 , 乌梅 , 桑 白皮 , 栀子 , 大黄碳 。 每 日一剂 , 水煎服 。气 阴耗 伤证 证候 : 咳嗽无力 , 气短声 怯 , 咯清 稀 白痰 , 量多, 偶 有带血 , 或咯血 , 血色淡 红 , 午后 潮热 , 畏风 自汗 , 并 见盗汗 , 食 少神疲 , 便溏 , 面色恍 白, 舌 质淡 , 边 有齿痕 , 苔薄 , 脉 象 细弱而数。治宜益气养 阴。方用肺痨 三号方 党参 , 黄芪 , 白术 , 茯苓 , 大枣 , 麦冬 , 生熟地 , 五味子 , 当归 , 芍药 , 莲须 , 地骨皮 , 柴胡 , 陈皮 , 黄柏 , 知母 , 甘草 。每 日一剂 , 水煎 服。脾肺气虚证 证候 : 气 短声低 , 形体消瘦 , 咯痰量 多质稀 , 色 白, 自汗畏风 , 常易感 冒 , 倦怠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耐药性肺结核的患病率逐渐上升。
耐药性肺结核是一种对传统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结核病菌所引起的疾病,治疗起来十分困难。
而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则是在中医理论中所提到的一种病症,它表现为痰多或者咳嗽痰中带血、气促、乏力等症状,患者多数会出现消瘦虚弱,并长期服药不见好转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传统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已经难以奏效,因此需要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
中医认为肺结核病属于肺病范畴,起病缓慢,常为慢性病程。
肺结核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感受外邪,外感风寒或湿热,感受之后邪气内留,正气受损,内成肺结核。
目前临床实践中,采用中医药治疗肺结核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药与抗结核药物相结合治疗患者,具有协同作用,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提高治愈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疗效观察旨在探讨中医与西医相结合治疗的效果,通过实证观察,评价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耐药肺结核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耐药肺结核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18~65岁。
同时具备中医阴阳两虚证候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20~60岁。
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如伊索尼亚酰胺、利福平、乙胺丁醇、妥布霉素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汤剂和针灸疗法。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肺结核病原学转阴情况、X线胸片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
二、观察结果经过一定的疗程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多数患者的咳嗽、咯血等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而对照组的患者症状虽然也有所缓解,但程度较观察组明显偏低。
在肺结核病原学方面,观察组的患者肺结核病原学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联合治疗对结核菌的杀灭和排出产生了明显的作用。
肺结核病患者中西医诊疗要点
肺结核病患者中西医诊疗要点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中引起肺部感染者称为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TB),以排菌患者为重要的传染源。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中青年居多,感染者不一定都发病,多在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发病。
肺结核多呈慢性过程,以低热、盗汗、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中毒症状及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
肺结核病属于中医学的“肺痨”范畴。
中医学认为“痨虫”传染是形成本病的唯一因素,侵犯的主要部位在肺,继及脾胃,甚则传遍五脏。
其病理性质以阴虚为主。
可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等症。
(一)西医【诊断要点】1.症状(1)全身症状:发热为肺结核最常见的全身性毒性症状,多数为长期低热,每于午后或傍晚开始,次晨降至正常,可伴有倦怠、乏力、夜间盗汗。
当病灶急剧进展扩散时则出现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热型,可以有畏寒,但很少寒战。
其他全身症状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调、易激惹、心悸、面颊潮红等。
(2)呼吸系统症状:①咳嗽、咳痰。
浸润性病灶咳嗽轻微,干咳或仅有少量黏液痰。
有空洞形成时痰量增加,若伴继发感染,痰呈脓性。
合并支气管结核则咳嗽加剧,可出现刺激性呛咳,伴局限性哮鸣或喘鸣。
②咯血。
1/3~1/2病人在不同病期有咯血。
③胸痛。
部位不定的隐痛,为神经反射引起。
固定性针刺样痛、随呼吸和咳嗽加重、而患侧卧位症状减轻,常是胸膜受累的缘故;膈胸膜受刺激,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上腹部。
④气急。
重度毒血症状和高热可引起呼吸频率增加。
真正气急仅见于广泛肺组织破坏、胸膜增厚和肺气肿,特别是并发肺心病和心肺功能不全时。
(3)体征:取决于病变性质、部位、范围或程度。
病灶以渗出性病变为主的肺实变且范围较广或干酪样肺炎时,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啰音,有极大提示诊断价值。
空洞性病变位置浅表而引流支气管通畅时,有支气管呼吸音或伴湿啰音;巨大空洞可出现带金属调的空瓮音,现已很少见。
结核的中医名词解释
结核的中医名词解释结核,又称为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主要特点是痰中发现结核杆菌。
中医认为结核属于痰核证的范畴,病程长,症状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下面将对结核相关的中医名词进行解释。
1. 痰核痰核是中医将结核病所产生的病变称作的术语。
中医认为结核病是由体内的寒湿毒邪侵袭,引发肺脏病变而产生的痰核。
痰核生长缓慢,由粘稠的痰液和脓液组成,形成结节状。
病程长久,治疗困难,需要通过中医药的调理来改善体质,增加机体抵抗力,同时清除体内的湿邪。
2. 消核消核是中医治疗结核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中医认为结核病的症状主要是由于体内湿邪毒素蕴积,导致痰核的形成。
因此,治疗结核首先需要通过药物和中医调理方法消除体内的湿邪毒素,达到清除痰核的目的。
中医治疗结核病强调整体调理,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具体病情,采用针灸、中药煎剂、艾灸等方法来消除湿邪毒素,促进痰核的吸收和排出。
3. 津液津液是中医理论中与肺脏功能密切相关的概念。
肺主司皮毛,司呼吸,掌握津液的分泌和排出。
津液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肺脏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中医治疗结核的过程中,增加津液的分泌和排泄,补充津液不足,有助于改善病情和促进痰核的吸收。
4. 寒湿寒湿是中医认为是导致结核病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体内的寒湿邪气是通过皮肤吸入体内,然后侵袭肺脏,引发结核病的病理过程。
中医治疗结核的过程中,需要先清除体内的寒湿毒邪,然后补益元气,改善机体免疫力,以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和繁殖。
5. 养阴养阴是中医治疗结核的重要原则之一。
中医认为结核病属于虚实夹杂的病证,病程较长,患者容易出现气阴两虚的情况。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药物和饮食调理来滋养阴液,补充体内的水分,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肺脏功能。
总之,中医对结核病的认识与西医有所不同,注重治疗过程中的整体调理、药食同源和个体化治疗。
结核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的耐心和坚持,既要消除痰核,又要改善机体免疫力,平衡阴阳,以达到疾病的康复与预防。
四君子汤加减治肺气亏虚型肺结节
Copyright 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47
肺气亏虚型:症状轻微,常 感疲惫无力、气短气促、偶有 胸痛等。治宜补肺益气、宣肺止 咳,常用四君子汤加减。
痰浊阻肺型:症状有所加 重,如出现乏力、咳嗽、胸痛不 舒、常吐白痰、怕冷等症状。治 宜补肺健脾、燥湿化痰,常用补 肺健脾汤合二陈汤加减。
血脉淤阻型:病情加重, 有可能恶化,出现呼吸困难、 咳嗽、偶有痰中带血、气虚不 固、全身乏力、倦怠、口唇 发绀、面色黛黑。治宜补肺益 气、活血通络、消肿散结,方选
传统医学
名老中医坐诊
●本期坐诊老中医 吴金莲
吴金莲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40年。擅长治疗慢性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头痛、 中风后遗症、失眠、更年期(已改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 甲亢、月经失调、妇科炎症、皮肤病等,尤其是相关疑难杂症的治疗,经验丰富。曾作为国家医疗 队专家组成员派驻俄罗斯从事医疗工作,深受俄方赞誉。
肺结节一般是良性者较多, 所以临床上第一型表现最多。 四君子汤中,茯苓入心、肺、脾 经,可健脾补中、利水渗湿、散 结消肿、宁心安神;白术入脾、 胃经,可补脾益气、燥湿利水、 固表止汗;党参入脾、肺经, 可补中益气、补肺健脾;甘草调 和诸药。对于没有达到手术标准 的,如磨玻璃小于2厘米、混合 型小于1.5厘米、实性成分小于0.5 厘米者,根据体质强弱,可适当 加入清热解毒、活血祛淤、祛湿 消肿的药物,如银花、半枝莲、 百花蛇舌草、夏枯草等,有利结 节消除。上述方法适用于没有患 器质性病变的患者,用中药治疗 良性肺结节,有确切现,可以将 其归纳到诸如“咳嗽、肺痈” 等一类病症里面。中医认为, 肺结节与肝和脾的功能失常有 一定关系。肝主疏泄,脾主运 化,当肝、脾功能失常,水湿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
通过对现有耐药肺结核治疗现状的分析,发现阴阳两虚型患者具有特定的临床表现。
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并总结结果。
通过疗效观察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中具有显著疗效。
结论部分对治疗效果进行验证,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耐药肺结核提供参考。
本研究对于改善耐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耐药肺结核、阴阳两虚型、疗效观察、效果验证、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耐药肺结核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耐药性肺结核往往对传统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产生抵抗性,导致治疗困难和疗效不佳。
在这种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案。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认为耐药肺结核往往与阴阳两虚有关,因此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调节患者体内阴阳平衡,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中医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讨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治疗方案及其疗效。
针对该类型耐药肺结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仍处于探索阶段,临床疗效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验证其治疗效果,为耐药肺结核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耐药肺结核的治疗贡献一份力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结果,评估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长期观察和数据收集,分析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和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更有效的康复方向。
通过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经验总结和改进方向,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耐药肺结核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中医治疗肺结核百草方(详细)
中医治疗肺结核百草方◆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全身各个器官都可能得病,但以肺结核多见。
属于我国医学的“肺痨”、“痨瘵”、“骨蒸”等范畴。
临床以潮热、盗汗、干咳为主要表现。
◆肺主气,司呼吸,又为水之上源。
人身之水液代谢,经过肺之宣发,将其中之清者输布全身,供养周身;又将其中之浊者,经过肃降作用,下输膀胱,成为尿液,排出体外。
故肺之宣发与肃降,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主气和水液代谢任务。
若瘵虫侵肺,居肺间,蚀肺系,势必影响肺主气和水液代谢,而发生诸多的病理变化。
(1)水浊与淤血合结,成为结核。
瘵虫入侵肺部,肺受其害,气不宣行,血行不畅,气滞血淤;水液运行,有赖于肺之气化、宣发和肃降,瘵虫侵肺,肺气受损,水之气化、运行受阻留聚不行,成为水浊。
水浊与淤血全结,成为结核。
现代医学所说的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渗出性病变、增出性病变、干酷性病变,以及肺门淋巴结核等,都属于这个理论范围。
(2)浊、淤化热,暗耗肺阴。
水浊和淤血都是在脏腑虚损或邪毒侵犯所致的病理性产物。
留在体内,浸淫脏腑、肌肤、百骸,郁而化热,暗耗肺阴,出现骨蒸潮热、颧红、盗汗、干咳、惊悸、失眠、多梦,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无力等阴虚火旺征象。
元朝朱丹溪说的“痨瘵主乎阴虚”就是这个道理。
(3)火灼金伤,咳嗽、咯血、声音嘶哑。
阴虚火旺,虚火内燔,灼伤肺金,清肃失权,干咳无痰或脓液痰;火伤肺络,脉络破损,痰中带血或咯血;虚火上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说话如鸭子声。
病久不愈,肺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时,可伴发肺萎缩、肺气肿而出现困难、紫绀等肺功能障碍,病情加重。
(4)阴损及阳,气阴两虚。
肺痨以阴为主,阴虚日久,阴不敛阳,阳气浮越,最后亦虚,形成气阴两虚,表现低热多汗,咳嗽,气短乏国,形体赢瘦,面色苍白,食少纳呆,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少苔,脉沉细无力等气阴两虚症候。
肺结核中医的治疗原则:肺结核,病情复杂,类型多样,作者常用下列三种方法治疗各种类型的肺结核,取得较好的效果。
肺肾阴阳两虚辩证
肺肾阴阳两虚辩证肾阴阳两虚的中医辩证与治疗别名:中医:虚劳,消渴,阳痿,遗精,⽔肿,咳嗽,喘证,⽉经不调,崩漏,绝经前后诸证,西医:慢性⽓管炎,糖尿病,⾼⾎压,神经衰弱,肺结核,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再⽣障碍性贫⾎,⽉经失调,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病机:本证或由肾阴先虚,⽇久阴损及阳,发展⽽来,或由肾阳不⾜,⽇久阳损及阴,逐渐⽽成。
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寓元阳,若肾中元阳不⾜,命门⽕衰与肾中元阴不⾜,阴精亏损同时并见,即为肾阴阳两虚证。
其常见原因为禀赋不⾜,或久病不愈,或房室劳伤,或⽼年体衰等,以致阴精、阳⽓两虚,不能濡养、温照脏腑经络,⽽形成此证。
病仗在肾,其性质属虚,不过临床常见阴阳各有偏重的不同,这须权衡阴虚阳虚的程度⽽定。
体征:腰脊痠病,胫痠膝软,⾜跟痠痛,⽿鸣⽿聋,发焦脱落,齿摇稀松,遗精阳痿早泄,⽉经失调崩漏,或五⼼烦热,⼝⼲咽燥,失眠盗汗,或畏寒肢冷,⾯⽬虚浮,夜尿频数。
⾆红或淡,少苔,脉双尺沉细。
中医治疗:治疗法则:补肾温阳滋阴,阴阳⽓⾎双补。
施治⽅法:(⼀)内服⽅药1. 基本⽅药:肾⽓丸合龟⿅⼆仙膏:由⿅⾓500克、龟板250克、枸杞100克、⼈参50克,先熬龟板、⿅⾓为胶,再将⼈参、枸杞熬膏和⼊⽽成。
每晨酒服10克。
2. 加减变化:偏于阴虚诸证,可按肾阴虚证治中的加减法处理;偏于阳虚诸证,可按肾阳虚证治中的加减法处理。
(⼆)⾷疗⽅1.芡实粉30克、核桃⾁15克(打碎)、红枣5~7个。
先以凉⽔将芡实粉打成糊状,再加滚⽔搅匀,⼊核桃⾁、红枣煮粥,加糖⾷之。
2. ⽺⾁粥:⽺⾁60克(去脂膜切成细丝),粳⽶50克,⽣地黄汁30克,⾁桂末3克。
先以⽔煮⽶及⽺⾁,将熟时加地黄汁及⾁桂末,粥成加五⾹粉及盐少许即可。
3.炖猪腰:猪腰⼀对,杜仲30克或核桃⾁30克,⼀同婉熟⾷之。
4.胡桃栗⼦糖羹:胡桃⾁30⾄50克,栗⼦(炒熟)30⾄50克(去⽪),⽩糖适量。
先将熟栗⼦,与胡桃⾁同捣如泥,再加⼊⽩糖拌匀即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是一种疑难复杂的疾病,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在治疗此类疾病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本文通过观察和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是指患者体内阴阳两虚现象严重,同时存在耐药性的肺结核病。
此类患者往往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传统的单一西医治疗方法往往效果有限。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疗法,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在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一是综合分析患者的中西医诊断,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别;二是综合应用抗结核药物与中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三是加强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和免疫调节,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四是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中,传统的西医抗结核药物仍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耐药性较强的患者,可以根据病原体的耐药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
同时,中药的应用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手段。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中医药可以有效地调整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显示,该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疗效和缩短治疗时间。
通过合理应用传统的西医药物和中医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症状和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中医药物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和问题。
首先,由于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病因复杂多样,治疗方法的选择和调整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
其次,治疗过程需要长期的耐心和坚持,患者需要有足够的治疗信心和合作度。
肺结核患者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参考文献】
[1]王艳,郑义雪,陈丽珠,等.盐酸氨溴索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研究[J].河北医学,2017,23(7):1193-1196.
[2]□车向郁.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对支气管肺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N].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7):1989-1991.
【关键词】肺结核;异烟肼片;中医辨证;秦芜鳖甲散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3-0221-02
肺结核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具有临床诊断难、传染性强等特点,属于感染性疾病[1]。鉴于西医治疗时间长。应用药物多且有毒副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1]。近年来,有大量研究显示,中医方式能够有效治疗肺结核,且能够获得标本兼治的效果[2]。为进一步验证,本文就我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开展研究,旨在为临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提高肺结核治疗效果提供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在中医学中,认为肺结核属于“肺热”、“咳喘”等范畴,主要是机体受到风热之邪,并对肺部造成侵袭,导致出现肺气不宣、郁热化火等现象引发,因此,在治疗中需要将清热、辛凉宣肺以及化痰等作为原则[4]。秦芜鳖甲散加减治疗最早在《伤寒论》中有所记载,是治疗肺结核阴虚火旺证的主要中药汤剂,秦芜为君药,具有平喘、清除肺中外邪等作用;石膏为臣药,具有清肺热、平喘息等功效,甘草属于佐使药,能够对桑白皮等药材进行有效中和,达到益气和中的目的。除此之外,气阴两虚证可采用保真汤治疗,肺阴亏虚证采用百合固金汤加减,能够有效发挥出清热、辛凉宣肺以及化痰功效,可有效改善气阴两虚[5]。
2.结果
实验组痰涂片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背景:耐药肺结核是全球范围内卫生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治疗过程较长,疗效难以
保证。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药肺结核的疗效一直备受关注。
目的:本研究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为耐药肺结核
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方法:选取20位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每日口服服药2次,每次3g,疗程为半年。
在疗程过程中每月复查肺病的情况,比对治疗前后影像、生化、痰培养等指标。
结果:治疗后,10例患者基本痊愈,10例患者病情得到了很大改善。
治疗后三个月后,所有患者经过口服药物治疗的病情均已稳定,以往经常出现的咳嗽、咳痰、低热等症状病
情均得到了改善。
经过1年随访,所有患者这段时间内没有复发的情况。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是显著的。
但要注意的是,中药
治疗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阶段的病情进行个体化定制,并严格的按照方剂
配方进行治疗。
此外,治疗时间要长,需要患者坚持治疗,做好治疗期间的饮食及生活规律,加强自身免疫力,避免交叉感染。
结核的名词解释中医
结核的名词解释中医结核,又称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中医学将结核称为痨病,多发于脏腑虚弱、体质弱、气血不足的人群。
中医对结核的认识与西医略有不同,中医将其归类为肺系疾病,认为其病因主要是因素内外交加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导致肺失宣降功能。
中医对结核的病因认识相对复杂。
按照中医理论,结核与体质弱、气血不足有关。
体质弱表示体内的阴阳失衡,导致免疫系统不足以防御结核菌的入侵。
气血不足则是体内精气血液运行不畅,从而使得肺脏失去宣降清降的功能。
此外,饮食不当、生活习惯不良、情绪波动等都可能是结核发病的诱因。
中医对结核的病症表现也有独特的看法。
在中医理论中,结核分为两种类型,即寒结和热结。
寒结者,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咳痰、畏寒、肢冷等表现,患者多见于体质寒凉、阳气不足的人群。
热结者,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咳痰、痰黄、口渴、身热等表现,患者多见于饮食不慎或情绪波动导致有热邪入侵的人群。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和症状特点,进行中药调理,以恢复人体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结核的目的。
中医对于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草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作为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温通、祛风、祛湿、化痰等作用。
针灸则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来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加强机体抵抗力,增强免疫功能。
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往往结合应用,相辅相成,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当然,中医治疗结核的方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患者。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有些患者可能需要配合西医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总结起来,结核在中医学中被称为痨病,其病因主要是体质弱、气血不足等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和肺脏功能失衡。
中医采取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相结合的方式,调理人体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结核的目的。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病情的复杂性,中医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有时还需要配合西医药物治疗。
黄芪鳖甲汤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结核的中医理论探讨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3,V o l .31N o .8 温通经脉㊁激发经气㊁补肾益精㊁强壮真元㊁扶正祛邪的作用㊂临床医师在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肾的重要性,标本同治,急缓分施㊂参考文献[1]赵敏,张晶晶,李蕾,等.卒中后尿失禁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2020,42(12):1910-1915.[2]赵庆,王敏,王倩,等.不同地域慢性乙肝肝肾阴虚证性别㊁病程分布规律探讨[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70-71.[3]王东旭,邹燕勤.以肾为本多脏同调理念治疗杂病验案两则[J ].江苏中医药,2020,52(8):53-54.[4]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 ].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5]方武阳,陈海艳.电针联合隔盐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2):8-11.[6]李小亚,王洁钰,韦丹.高频电针治疗卒中后尿失禁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7,39(10):1555-1558.[7]储开博,杨李旺,何丽清. 秩边透水道 穴周解剖关系及其治疗术后尿潴留机理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4):98-99.[8]邱渝,李应昆,雷应成.秩边透水道配合火龙灸治疗急性脊髓炎后尿失禁1例[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8):39-40.[9]祝军,王振宇.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脊髓圆锥以上脊髓神经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15(5):50-53.[10]王海军,曹玉霞,姬俊强,等. 秩边透水道 针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2020,40(10):1061-1064.[11]杜梦玄,徐金渭,徐密密.芒针合温针治疗脊髓损伤尿潴留68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14,49(2):134.[12]方盛,时宽,吕晓丹.头体针对女性轻㊁中度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1):79-82.[13]周学海.读医随笔[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收稿日期:2022-02-12)通信作者:马少丹,E -m a i l :973285726@q q.c o m 第一作者:张晓雅,E -m a i l :1456007427@q q.c o m 黄芪鳖甲汤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结核的中医理论探讨张晓雅,马少丹(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ʌ摘要ɔ 该文通过分析气阴两虚型肺结核的病因病机㊁治则治法,黄芪鳖甲汤的方药组成㊁功效与主治,以及黄芪鳖甲汤组成药物的药理学作用,从中医理论上探究黄芪鳖甲汤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结核的有效性㊂ʌ关键词ɔ 肺结核;肺痨;气阴两虚型;黄芪鳖甲汤;理论探讨中图分类号:R 52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0805近年来,随着耐多药和高耐药率结核杆菌的出现,结核病的防治形势变得更加严峻㊂由于西医抗结核治疗时间长㊁不良反应多㊁治疗费用高昂,以及 全程联合 的化疗模式存在肝毒性等原因,西医治疗肺结核受限[1]㊂肺结核归属于中医 肺痨 范畴,中医认为肺痨的产生与感染痨虫㊁正气虚弱密切相关,治疗应从治痨杀虫和补虚培元入手㊂黄芪鳖甲散是记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经典方剂,具有益气阴㊁清虚热㊁祛痰止咳的功效,主治虚劳内热证㊂气阴两虚型是临床上常见的肺结核证型,主要表现为咳嗽无力㊁神疲倦怠㊁痰中夹血㊁潮热颧红及自汗盗汗等,与黄芪鳖甲散主治病证相契合㊂本文主要基于中医理论探讨黄芪鳖甲散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结核的可行性㊂1 中医对肺结核的认识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袭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㊂历代医家对肺结核的命名甚多,包括 骨蒸 劳嗽 虫疰 等㊂‘素问㊃玉机真脏论“云: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 肩髓内消㊂ 认为本病属慢性劳损性疾病㊂‘灵枢㊃玉版“云: 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㊂ ‘诸病源候论㊃虚劳骨蒸候“详细描述了本病的临床表现: 骨蒸 旦起体凉,日晚即热,烦躁,寝不能安,食无味 初著盗41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4月第31卷第8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3,V o l .31N o .8汗 咳后面色白,两颊见赤,如胭脂色㊂ 宋㊃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言: 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系,故成瘵疾㊂ 指出痨病发病的病因为 肺虫 ,病位在肺㊂概而言之,肺痨主要由正气虚弱㊁感染痨虫所致㊂中医认为,肺主气㊁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主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㊂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节㊁起居不慎㊁忧思劳倦㊁大病久病等,均可导致机体正气虚弱,体虚不能抵御邪气,加之感染痨虫,侵蚀肺脏,导致肺体受损,肺阴耗伤㊂肺主宣发与肃降功能失常,体内浊气无法排出,吸入的清气无法输送至全身,肺和呼吸道的异物不能肃降,易引发呼吸不畅,咳嗽气逆而喘㊂痨虫蚀肺,肺体受损,阴分先伤,故临床常见阴虚证候,气血同源,阴血虚导致气亦虚,终致气阴两虚㊂又因阴阳互根,无阴则阳无以生,阴虚日久而致阴阳两虚㊂脾肺二脏为母子关系,肺虚耗夺脾气,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无法上输滋养肺脏,则肺阴虚日重,肺脾两脏同病;肺虚肾失滋养之源,相火上耗母气,致肺肾两虚;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且其助心行血之能不复,致肺心同病㊂此病病位在肺,可影响脾肾,涉及心肝,传及五脏㊂正如‘中藏经㊃传尸“所言: 人之血气虚弱,脏腑虚羸 或因酒食而遇,或因风雨而来 中此病死之气㊂ 七情内伤㊁酒色劳倦,皆可导致正气亏虚㊂故中医认为,上述种种因素均通过影响脏腑功能,最终感染痨虫而发为肺痨㊂由上可知,肺结核的形成以肺阴虚为主,日久演变为阴虚火旺㊁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证㊂气阴两虚型肺结核起病在肺,由肺及脾,肺脾两脏同病,脾虚水谷无以运化,气血生化乏源,阴伤气耗,致咳嗽无力㊁神疲倦怠㊁不欲饮食,肺阴虚致肺络受损,则痰中夹血㊁颧红潮热,气阴亏损,故见盗汗自汗㊂对于气阴两虚型肺结核的治疗,元㊃朱丹溪提出 痨瘵主乎阴虚 ,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㊂明㊃虞抟提出了治疗肺痨的两大原则,即杀虫与补虚㊂‘医学正传“云: 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其虚,以复其真元㊂ 因此,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结核以补虚培元为关键,重点在肺,兼顾脾肾,病本为阴虚,治疗应以滋阴为主,火旺者兼降火,若合并气虚和阳虚,又需同时兼顾益气和补阳㊂2 黄芪鳖甲汤的组成、功效及主治黄芪鳖甲汤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黄芪㊁人参㊁茯苓㊁炙甘草㊁鳖甲㊁秦艽㊁天冬㊁生地黄㊁知母㊁赤芍㊁肉桂㊁桔梗㊁半夏㊁紫菀㊁桑白皮㊁地骨皮㊁柴胡组成,具有益气养阴㊁清虚热㊁祛痰止咳的功效㊂本方主治虚劳内热证,症见肌肉消瘦㊁四肢倦怠㊁五心烦热㊁口燥咽干㊁潮热㊁自汗盗汗㊁胸胁不利㊁咳唾稠黏㊁时有脓血㊂虚劳又称为虚损㊂‘黄帝内经“记载: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㊂ 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㊁痿厥㊁精时自下㊂ 中医认为虚劳是由于人体禀赋薄弱㊁后天失养或内伤外感等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病证,可损耗人体精㊁气㊁神,造成人体阴阳失调,久则导致人体正气虚衰[2]㊂宋㊃张锐在‘鸡峰普济方“中指出: 凡虚劳之疾,皆缘情欲过度,荣卫劳伤,致百脉空虚,五脏衰损,邪气乘袭,致生百疾㊂ 即虚劳是由于脏腑亏损导致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㊂由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若人体正气耗伤,内生虚热,则五脏皆病㊂心肾皆虚,君相火旺,则伴心悸;阴虚甚而生内热,内热之甚,壮火食气而气亦虚,气虚则脾胃无以运化,而致不欲饮食㊁四肢倦怠;火炎烁金,则肺不能主气,气亦虚,而生咳嗽;肺金受烁,无以生水,火盛水涸,肾失滋养,则肾虚阴亦虚,而生咽干;肝主藏血,血虚又会导致肝经疏泄失常㊂五脏相互影响,致使气血皆虚,虚热更甚㊂黄芪鳖甲汤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固表;天冬甘润滋养,滋补肺肾之阴,又清邪热;鳖甲咸寒质重,滋阴除蒸,三药共为君药㊂人参甘㊁微温,助黄芪大补元气,生地黄苦寒清泄,善滋阴清热凉血,实热㊁虚热均可治;知母苦寒甘润,善滋阴清热泻火;秦艽辛散苦泄,地骨皮甘寒清降,皆退虚热;桔梗辛散苦泄,桑白皮甘寒清利,宣降肺气㊁止咳排脓㊂七药相合,既益气滋阴㊁清退虚热,以助君药,又清肺止咳㊁祛痰排脓㊁凉血止血,故为臣药㊂半夏辛温燥散,茯苓甘淡渗利,紫菀辛散苦降,三药相合,共奏健脾化痰止咳之效;柴胡苦泄辛散,白芍味苦泄散,两药合用,疏肝养血,调畅气机;肉桂辛甘大热,少用以促阳生阴长,并防阴药过于滋腻,共为佐药㊂炙甘草甘平,调和诸药,为使药㊂诸药配伍,表里兼顾㊁气阴双补㊁标本同治,共奏益气阴㊁清虚热㊁止咳化痰之功,善治气阴两虚㊁虚热蒸腾㊁肺失清肃所致诸症[3]㊂有研究显示,本方已广泛应用于肝硬化腹水㊁肝纤维化㊁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4-5]㊂此皆是根据异病同治理论,取其益气养阴㊁清虚热㊁扶正祛邪功用而5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4月第31卷第8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p r.2023,V o l.31N o.8奏效㊂岳美中认为,黄芪鳖甲汤可应用于肺结核㊁慢性支气管炎㊁肺炎㊁慢性疟疾及其类似病证[6]㊂陆玉荣[5]应用黄芪鳖甲散加减治疗渗出性胸膜炎和慢性肝炎属虚劳气阴两虚证者,认为此二者虽为不同疾病,病位亦不相同,但均属气阴两虚证,与黄芪鳖甲散的适应证相符,故疗效甚佳㊂王璟等[7]应用黄芪鳖甲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足属气阴两虚㊁阴虚火旺者,亦取得满意效果㊂由此可见,临床上各类慢性消耗性和功能衰退性疾病,凡表现为类似虚劳气阴两虚证,症见自汗盗汗㊁咳嗽㊁脉虚数㊁细数无力者,均可应用黄芪鳖甲汤治疗㊂肺结核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脏腑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伴痨虫感染,日久损耗气血所致㊂其中气阴两虚型肺结核主要表现为咳嗽无力㊁神疲倦怠㊁痰中夹血㊁潮热颧红及自汗盗汗等,治疗当以养阴润肺㊁益气健脾为主㊂黄芪鳖甲汤具有益气养阴㊁清虚热㊁祛痰止咳的功效,全方益气固表,甘润滋养,滋补肺肾之阴,又清邪热,切中气阴两虚型肺结核的病因病机,有利于改善气阴两虚型肺结核的临床症状㊂3黄芪鳖甲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黄芪鳖甲汤组方中的17味中药均为常用药,相关研究报道较多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含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㊁皂苷类化合物和黄芪多糖等,能够抗病毒㊁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和肝㊁肾㊁肺三脏,并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使环磷酸腺苷水平升高,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8]㊂鳖甲的化学成分包括各种氨基酸㊁多糖及微量元素,具有促进免疫功能㊁抗炎㊁抑菌㊁杀虫㊁抑制癌细胞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9]㊂天冬的化学成分包括天冬多糖㊁甾体皂苷㊁氨基酸等,具有镇咳平喘㊁增强免疫㊁抗炎㊁抑菌㊁杀虫等作用[10-11]㊂柴胡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柴胡皂苷和柴胡挥发油,具有镇咳㊁镇痛和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作用,能够抑制肝炎病毒,保护肝脏[12]㊂生地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梓醇㊁氨基酸㊁糖㊁甘露醇等,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强心镇静,抗肿瘤[13]㊂茯苓㊁半夏㊁肉桂有抑制癌细胞㊁增强免疫力㊁抗炎㊁解热㊁镇咳祛痰等作用[14-16]㊂因此,黄芪鳖甲汤可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㊁炎症及肝脏㊁肺脏疾病㊂4小结中医认为,肺结核主要因正气亏虚㊁痨虫感染所致,以气阴两虚型较常见㊂黄芪鳖甲汤具有益气养阴㊁清虚热㊁润肺止咳之功,切中气阴两虚型肺结核病机,故收效甚佳㊂目前有关黄芪鳖甲汤全方的药理作用研究较少,可能是因该方组成药味较多,研究较复杂所致㊂而对黄芪鳖甲汤的临床研究已有进展,但关于黄芪鳖甲汤对各种炎症㊁肺结核㊁肝损伤及肿瘤的主要作用途径和靶点的研究仍较少㊂如何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㊂参考文献[1]苏海涛,李同霞,吕洪清,等.中医中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概况[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4):140-143. [2]林上助.‘金匮要略“虚劳病辨治浅析[J].山西中医,2012,28(3):61-62.[3]常章富.汤头歌诀白话解读本[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4]张敬升,谢鸣.谢鸣教授治癌经验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4):1001-1004.[5]陆玉荣.黄芪鳖甲散临床验案[J].湖南中医杂志,1987, 3(5):47.[6]陈可冀.岳美中全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王璟,李大勇.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感染糖尿病足合并下肢缺血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86-87. [8]吴娇,王聪.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报,2018,35(9):755-760.[9]温欣,周洪雷.鳖甲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效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8,23(2):122-124.[10]宫兆燕,张君利.天冬活性化合物的提取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24(24):4938-4942. [11]丁婕妤,王璇,翁玲玲,等.天冬多糖对低氧条件下人肝癌细胞生长㊁侵袭及迁移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7,57(14):23-26.[12]舒文将,姚昕利,陈宗游,等.中药柴胡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7,33(4):268-273. [13]王朴.生地黄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8):986.[14]冯文茹,孙向军,胡人杰.中药茯苓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5(2):95-97. [15]王依明,王秋红.半夏的化学成分㊁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20,31(21):2676-2682. [16]胡少平.肉桂多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5):79-81.(收稿日期:2021-12-08)6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4月第31卷第8期。
肺结核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肺结核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虚弱疾病,具有传染性。
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身体逐渐消瘦。
中药治疗肺结核主要分为四种证型。
首先是肺阴亏损证,其主要症状包括干咳、咳声短促、咯少量黏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等。
滋阴润肺的代表方是月华丸加减,常用药包括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白及、百部等。
其次是虚火灼肺证,其主要症状包括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等。
滋阴降火的代表方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常用药包括南沙参、北沙参、大麦冬、玉竹、百合、百部、白及、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板、冬虫夏草等。
第三种证型是气阴耗伤证,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等。
益气养阴的代表方是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包括党参、黄芪、白
术、甘草、山药、北沙参、川百合、麦冬、地黄、阿胶、五味子、冬虫夏草、白及、百合、紫菀、款冬花、苏子等。
最后是阴阳虚损证,其主要症状包括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有沫、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等。
滋阴补阳的代表方是补天大造丸加减,常用药包括人参、黄芪、白术、山药、麦冬、生地、五味子、阿胶、当归、枸杞、山萸肉、龟板、鹿角胶、紫河车等。
除了中药治疗,还有一些肺结核的偏方。
比如黄精煎,其原料为黄精和冰糖,可以滋阴润肺,适用于肺虚咳嗽及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低热、咯血等。
另外还有二根柏叶散,其原料为白茅根、蒿草根、大葱和侧柏叶,可以清热解毒,适用于肺结核、咳嗽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治疗阴阳两虚型结核病
*导读:少气无力,消瘦面黄,声喑音哑,潮热盗汗,骨蒸痨热……这些是结核病阴阳两虚的症状,治疗上应以滋阴补阳,固本杀虫为主……
症状:少气无力,消瘦面黄,声喑音哑,潮热盗汗,骨蒸痨热,泄溏便急,痰白沫状或血痰,心悸气短,寡言少欲,纳呆,自汗,滑精,闭经,苔黄燥,脉微细或虚大无力。
证候分析:
脏腑之间有互相资生、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病理情况下,肺脏局部病变也必然会影响其他脏器和整体,故有“其邪展转,乘于五脏”之说,肺痨与脾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脾为肺母,肺虚则耗夺脾气以自养,则脾亦虚,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则肺虚更重,互为因果,终致肺脾同病,见神疲乏力、纳呆、便溏、畏寒、倦怠等症。
肾为肺之子,肺虚肾失滋生之源,或肾虚相火灼金,子盗母气,致使肺气更为耗竭,而不能滋养于肾,终致肺肾两虚,肾阴亏虚,相火偏亢,扰动精室,则见梦遗,女子则月经不调等肾虚症状。
若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上逆侮肺,可见性急善怒,胁肋掣疼等症。
如肺虚心火乘克,肾虚水不济火,还可伴见虚烦不寐、盗汗、骨蒸痨热等症。
久延而病重者,可演变发展至肺脾肾三脏同病。
或因肺病及肾,肾虚不能纳气,或因脾
虚及肾,脾不能化精以资肾,由后天而及先天,甚则肺虚不能佐心治节血脉运行,而致气虚血瘀,出现气短、喘急、心悸、唇绀、肢冷、浮肿等症,即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
此证见于肺脾肾三脏俱虚的患者,为气阴耗损发展而成,见于重症肺结核晚期。
综上所述,肺痨以阴虚为先,继可导致气阴两虚,阴阳俱虚。
以脏腑辨证而言,病之初起,为肺阴亏损,继之肺脾同病,气阴两伤,后期肺脾肾三脏交亏,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俱虚,并见心肝脏腑功能损害的严重证候。
治法:滋阴补阳,固本杀虫。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山药30克,茯苓20克,黄芪30克,紫河车15克,当归15克,鹿角10克,龟板12克,白芍12克,白芨30克,功劳叶12克。
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